2024年全球气候变化应对计划_第1页
2024年全球气候变化应对计划_第2页
2024年全球气候变化应对计划_第3页
2024年全球气候变化应对计划_第4页
2024年全球气候变化应对计划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汇报人:XX2024-01-312024年全球气候变化应对计划目录CONTENTS全球气候变化现状与趋势应对气候变化目标与原则关键领域行动计划部署科技创新在应对气候变化中作用社会各界参与和行动倡议监测评估与持续改进机制构建01全球气候变化现状与趋势温室气体排放情况分析01全球温室气体排放总量持续增长,以二氧化碳为主,同时包括甲烷、氧化亚氮等。02排放源主要来自能源、工业、交通和农业等部门,其中化石燃料燃烧是最大排放源。各国排放情况差异显著,发达国家历史排放量大,发展中国家排放增速快。03对人类社会造成严重影响,包括生命财产损失、农业生产受损、水资源短缺等。对自然生态系统产生破坏,导致物种灭绝、生态失衡等问题。极端天气事件如热浪、干旱、洪涝、飓风等频率和强度不断增加。极端天气事件频率及影响010203气候变化导致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如物种分布范围改变、生物群落演替等。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部分物种面临灭绝风险。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完整性对于应对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生态系统变化与生物多样性保护03各国政府、国际组织、企业和民间社会等各方正在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01国际社会已达成共识,认为应对气候变化需要全球合作和共同努力。02《巴黎协定》等国际政策框架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提供了指导和支持。国际合作与政策框架进展02应对气候变化目标与原则制定分阶段减排计划为实现长期减排目标,各国需制定分阶段的减排计划,明确每个阶段的减排任务和时间表。强化减排目标的约束力通过国际协议或国内立法等方式,强化减排目标的约束力,确保各国能够切实履行减排承诺。设定明确的温室气体减排目标各国根据自身国情和发展阶段,制定具有雄心的温室气体减排目标,以减缓气候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强度目标设定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通过推广节能技术、加强能源管理等方式,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能源浪费。发展可再生能源大力发展太阳能、风能、水能等可再生能源,降低化石能源的消费比重,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加强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加强能源基础设施建设,提高能源供应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为可再生能源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及可再生能源比重促进绿色低碳技术创新加大对绿色低碳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力度,为绿色低碳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引导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倡导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鼓励公众减少能源消耗和废弃物排放,共同应对气候变化。推动产业结构绿色低碳转型加快淘汰高污染、高排放的产业,推动产业结构向绿色低碳方向转型。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模式转型加强国际间政策沟通与协调加强国际政策沟通各国应加强在气候变化领域的政策沟通,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的挑战。促进国际技术合作加强国际技术合作,推动绿色低碳技术的全球传播和应用。建立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合作机制建立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合作机制,推动各国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形成合力。03关键领域行动计划部署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积极推广太阳能、风能、水能等清洁能源,逐步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能源消费结构调整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推动能源消费向低碳、清洁、高效方向转变。碳排放权交易制度建立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通过市场化手段推动企业减排。能源领域减排措施实施方案加大绿色制造技术研发力度,推广环保、节能、资源综合利用等技术。绿色制造技术研发工业生产过程优化环保产业园区建设改进工业生产过程,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废弃物排放。建设环保产业园区,推动绿色制造产业集聚发展。030201工业领域绿色制造技术推广应用低碳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建设低碳交通基础设施,推广智能交通系统,提高交通运输效率。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积极推广新能源汽车,逐步替代传统燃油汽车,减少交通领域碳排放。公共交通优先发展大力发展公共交通,提高公共交通出行比例,减少私家车出行。交通运输领域低碳化改造策略123提高建筑节能标准,推广绿色建筑、超低能耗建筑等节能建筑。建筑节能标准提升对既有建筑进行节能改造,提高建筑能效水平,减少能源消耗。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建立建筑节能监管体系,加强对建筑节能情况的监督检查。建筑节能监管体系建设建筑领域节能标准提升及执行监督04科技创新在应对气候变化中作用010203加大对风能、太阳能、水能、地热能等清洁能源技术研发的投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鼓励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开展清洁能源技术联合研发,推动技术成果转化应用。设立清洁能源技术发展基金,为清洁能源技术研发提供持续稳定的资金支持。先进清洁能源技术研发支持政策123建立完善的碳排放监测体系,实现对重点排放源的实时监测和数据采集。制定碳排放报告制度,要求企业定期向政府报告碳排放情况,接受社会监督。加强碳排放核查能力建设,提高核查结果的准确性和公信力。碳排放监测、报告和核查技术体系建设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建立极端天气预测模型,提高预测精度和时效性。开发基于人工智能的应急响应系统,实现对极端天气的快速响应和有效处置。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农业、林业、水利等领域的应用,提高应对极端天气的能力。人工智能在预测和应对极端天气中应用01加强与国际组织、外国政府和科研机构的科技合作与交流,共同应对气候变化挑战。02举办国际气候变化科技论坛,分享最新研究成果和技术经验,推动全球气候变化应对进程。03积极参与国际气候变化合作项目,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贡献中国智慧和力量。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平台搭建05社会各界参与和行动倡议政府层面政策引导和激励机制设计制定减排目标和时间表明确各阶段的减排目标和具体实施计划,确保政策的有效性和连续性。实施碳交易和碳税政策通过建立碳交易市场和完善碳税政策,引导企业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推广绿色能源和节能技术加大对可再生能源和节能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力度,降低碳排放强度。提供财政支持和税收优惠为绿色产业和低碳项目提供财政补贴、税收减免等优惠政策,鼓励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ABCD企业层面绿色供应链管理实践推广建立绿色采购制度优先选择环保、低碳的供应商和产品,推动供应链绿色化。开展产品碳足迹核算对产品生命周期内的碳排放进行核算和披露,引导消费者选择低碳产品。实施生产过程中的节能减排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和设备,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废弃物排放。加强企业间合作与交流通过行业协会、产业链联盟等平台,加强企业间的合作与交流,共同推动绿色供应链发展。开展环保公益活动组织各类环保公益活动,动员社会力量参与环境保护和气候变化应对。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积极参与国际气候治理合作,分享经验和做法,共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挑战。拓展公众参与渠道建立公众参与平台,收集公众意见和建议,为政策制定和实施提供参考。倡导低碳生活方式通过宣传教育、科普活动等方式,引导公众树立低碳生活理念,践行绿色生活方式。社会组织和公众参与渠道拓展教育普及提高公众环保意识纳入国民教育体系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教育普及开展环保科普宣传举办环保主题活动将气候变化和环保知识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从小培养公民的环保意识。鼓励企业、社会组织等社会力量参与环保教育普及工作,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环保、参与环保的良好氛围。通过媒体、网络等渠道开展环保科普宣传,提高公众对气候变化和环保问题的认识和理解。利用世界环境日、地球日等契机举办环保主题活动,增强公众参与环保的积极性和主动性。06监测评估与持续改进机制构建完善评估指标体系建立包括温室气体排放、生态系统变化、极端气候事件等在内的全面评估指标体系,科学反映全球气候变化状况和趋势。强化技术支撑加强遥感、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在监测评估中的应用,提高数据获取、处理和分析能力。设立全球气候变化监测网络构建覆盖全球的气候变化监测网络,整合各类观测数据和信息资源,提高数据质量和可靠性。监测评估指标体系建立及完善定期评估应对计划实施效果结合全球气候变化最新研究成果,对应对计划的实施效果进行定期评估,总结经验教训。编制并发布评估报告将评估结果以报告形式向社会公开发布,为政府决策、科学研究和社会公众提供参考。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与国际组织、科研机构等加强合作,共同开展全球气候变化监测评估工作。定期开展效果评估并发布报告03020101根据定期评估结果,对应对计划进行及时调整和优化,提高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根据评估结果调整应对策略02合理配置资金、技术、人力等资源,确保应对计划的顺利实施和持续改进。优化资源配置03通过政策引导、法规制定等方式,推动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全球气候变化应对工作。加强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