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福清市华侨中学2024年高三二诊模拟考试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1页
福建省福清市华侨中学2024年高三二诊模拟考试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2页
福建省福清市华侨中学2024年高三二诊模拟考试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3页
福建省福清市华侨中学2024年高三二诊模拟考试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4页
福建省福清市华侨中学2024年高三二诊模拟考试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福建省福清市华侨中学2024年高三二诊模拟考试历史试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B)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从1949年12月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召开起,短短5年里我国密集召开高等教育、工农教育、中等教育、中等技术教育、初等教育和师范教育、民族教育等全国会议,会议文件大都转化为教育政策。这表明新中国A.重视教育发展的顶层设计 B.全面发展教育方针的确定C.形成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 D.确立优先发展教育的国策2.1955年,苏联《外国文学》发表了美国作家厄斯金考德威尔的小说《男人群》,其内容包括美国企业的无赖行径、黑人的贫困与自暴自弃。苏联此举的主要目的是A.揭露黑奴制度的罪恶历史 B.借助文化交流宣扬和平共处C.服务国内改革的实际需要 D.在美苏对抗中占据舆论优势3.下表可以说明当时李鸿章A.全盘建设了军工以图自强 B.清晰规划了近代化的建设C.加强国防近代化涉及甚多 D.师夷长技的领域十分有限4.著名的历史学者李慎之在《“封建”一词不可滥用》一文中说道:“历览前史,中国的封建时代恰恰是人性之花开得最盛最美的时代,是中国人的个性最为高扬的时代”,文中的“封建时代”指的是A.先秦时期B.秦汉时期C.唐宋时期D.明清时期5.恩格斯在论述克里米亚战争的影响时指出:“现在沙皇政府道遭到了惨败……沙皇政府在全世界面前丢了丑,同时也在俄国面前给自己去了丑。就所未有过的觉醒时期开始了。”“觉醒”是指人们认识到俄国()A.军备落后 B.制度腐朽 C.经济凋敝 D.吏治腐败6.“二人山下说诗(丝)文,三炮打进四川城,十月十日来相会,三人牵牛一路行。”这首诗的谜底是“徽州朝奉”。“朝奉”本为官名,有些徽商是由仕而贾的,他们不愿人们称其为“老板”,代之以“朝奉”的称谓,久之,到明末,世人统称徽商为“徽州朝奉”,徽商不愿称老板,本质上说明了()A.徽商文化上的谦虚 B.明清对商人的压制和歧视C.走官商结合之路 D.徽商虚伪的反映7.“中国人民是富于反抗精神的,然而又是缺乏建设性的。……他们无法逾越时代的界限和站在更高的历史高度作回顾和前瞻,因而无法真正完成民族的独立”。以下运动最符合题意的是()A.维新变法运动 B.义和团运动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8.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进,人们对建筑的需求越来越大,工业与力学、数学、材料科学的发展,促进了建筑技术的进步,1889年为在巴黎举行的世界博览会建造的埃菲尔铁塔便是典型。这主要表明第二次工业革命A.科学与技术结合的特点 B.促使城市家庭生活的改进C.促进科学理论的重大突破 D.促进城市产业结构的调整9.新政府面临着紧迫的任务,战争还在进行,彼得格勒面临德军威胁,农民在等待解决土地问题,工业品比前一年减少了1/3,粮食价格比战前上涨了10倍,士兵不听指挥,到处是难民、逃兵、流浪者。上述材料描述的状况A.促进了沙皇俄国的覆灭B.加快了二战转折点的到来C.导致资产阶级政府倒台D.加速了社会主义苏联解体10.《大国崛起》中这样描述一个国家:“位于欧洲大陆的最西端……;两百多年前……横扫欧洲;在19世纪,它拥有的海外殖民地仅次于英国;这里……曾经进行过各种社会理想的实践。”这个国家是A.德国 B.英国 C.俄国 D.法国11.如表为1912—1920年中国机械净进口值(海关两)。表中数据变化说明年份191219131914191519161917191819191920数值58057517979999858998146682346384203587168577682541520174724036819A.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历经磨难B.实业救国成为社会发展的主导思潮C.国内外政局的变动影响经济发展D.近代中国工业结构出现了重大变化12.汉武帝倡导“独尊儒术”。后来汉宣帝反对专任儒生时说“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这里所谓“周政”,主要是指周代的A.礼乐制度B.井田制度C.宗法制度D.分封制度13.如图是1953年的宣传画《建政权,选好人》。这一作品反映了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 B.农民获得了平等选举权C.民主政治建设得到推进 D.基层民主政治日益完善14.恩格斯曾在1862年写道“……变成了全世界之都,建造了巨大的船坞,经常聚结着成千的船只。”文中省略的是A.伦敦 B.上海 C.东京 D.纽约15.西汉前期,社会活跃着许多大盐铁商,他们资金雄厚,生产规模庞大,有的冶铁商同时役使上千人的劳动力。西汉中期以后,这些商人转而把资金投入农业,扩大地产。这一变化A.体现国家经济政策的影响 B.反映了政府宽松的商业政策C.强化了自耕农的存在基础 D.有助于提高商人的政治地位16.“哥伦布大交换”也被称为“大交流”,是指哥伦布在航行至美洲以后,一个包括动物、植物、文化、人群、传染性疾病和思想在美洲、非洲及欧亚半球之间的广泛交流。下列所示现象属于“哥伦布大交换”的是A.美洲的烟草和中国的香料开始出现在欧洲市场B.欧洲的先进生产方式随欧洲移民一起进入美洲C.西方的语言文字、宗教开始传播过海到中国D.里斯本、佛罗伦萨、伦敦成为新的国际贸易中心17.如表是意大利最重要的纺织中心佛罗伦萨毛纺织品产量变化。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工业革命的冲击 B.商业革命的影响C.政治分裂的阻碍 D.罗马教廷的束缚18.下表反映了1895—1910年中国纺纱工业的部分发展状况。据此推断A.纱厂的创立得益于民国政府的建立 B.创办者皆为儒学士大夫出身C.纱厂的创立受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 D.维新变法运动取得较大成效19.1871年4月,巴黎公社通过法令,指出“鉴于在真正的民主共和国内,既不应有闲职,也不应有高薪”,“各公社机关职员最高薪金每年为6000法郎”。这个数字相当于当时法国熟练工人的工资。这一法令A.践行了社会主义民主原则 B.符合无产阶级专政的本质要求C.保障了公职人员的纯洁性 D.降低了国家运行与管理的成本20.下图反映了新中国某一时期连续十年国内工农业生产总值的变化情况。根据图中信息,判断图中①②的年份分别是A.1956年、1965年 B.1966年、1975年C.1978年、1987年 D.1992年、2001年21.中国传统社会制度的核心是A.世袭制度 B.家族制度 C.宗族制度 D.宗法制度22.2001年,伊拉克举行了“文字发明5000年”的庆祝活动,为祖先发明人类历史上最早的文字之一而深感自豪。他们纪念的文字是A.象形文字 B.印章文字 C.楔形文字 D.甲骨文23.20世纪60年代初,周恩来曾指出,只要当局能为国家守住,那大陆就不急于改变对台关系。蒋介石也表示,国共争斗属于“内战”,希望美国不要干涉中国的内政和主权,不要阻碍其“反攻大陆”的计划。上述材料表明,在台海问题上A.“一个中国”是两岸高层的共同认知B.“武力解决”是国共双方的主要手段C.“和平统一”是两岸人民的共同呼声D.“倚重美国”是海峡两岸的主要策略24.以图载史是历史学的传统方法。如图两幅图片所反映的内容,应该出现在A.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 B.第二次国共合作时期C.国共的十年对峙时期 D.十四年抗日战争时期25.1913年,某身着日式服装的革命党人途遇一老农,老农询问其国籍,某称“予中华民国人也”。老农“忽做惊状,似绝不解中华民国为何物者”,当被告知亦为中华民国人时,老农茫然惶然,连声说:“我非革命党,我非中华民国人。”这表明A.国内民众的反日情绪强烈 B.革命党人处于不合法状态C.辛亥革命对农村影响有限 D.农民阶级不支持辛亥革命26.1832年、1867年和1884的三次议会改革是英国19世纪民主政治发展进程中的重要事件。其中1832年改革扩大了工业资产阶级权利,1867年改革使小资产阶级和工人上层获得选举权,1884年改革赋予农业工人选举权利。上述现象反映了19世纪的英国A.改革是推动民主政治发展的唯一方式B.全体人民的普选权得以实现C.工业革命的深入开展D.民主进程滞后于经济发展27.1941年陕甘宁边区政府规定,在边区境内只准使用边区银行币,边币图案多为边区名胜,如中共中央办公楼、边区参议会会场、边区银行大楼等。自此,边币逐渐成为独立于法币之外的货币体系。边区政府这一做法A.打破了日军的残酷“扫荡”B.奠定了抗战胜利的物质基础C.扭转了根据地面临的困境D.有利于抗日民主政权的巩固28.明清时期,中国人仍然以米、麦为主要粮食。从16世纪中叶到19世纪中叶,全国耕地面积约增加3亿多亩,不到50%,而人口增加了近3倍。近代以前,中国解决人多粮少的最主要的方式是A.在全国广泛种植国外高产农作物B.发展租佃经营,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C.进一步深化传统农业的精耕细作D.发展工商业,推动劳动力转移就业29.下表为1958~1963年中国产业结构变动情况,其中20世纪60年代初数据变化表明当时A.国民经济“八字”调整方针的卓有成效B.向现代化工业社会的转型已基本完成C.以工业化为中心的指导思想得以贯彻D.中苏关系破裂导致中国工业发展停滞30.下表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全国人大农村代表所代表的人口与城镇代表所代表的人口的比例变化,不能说明的是()

1953年

1979年

1995年

2009年

农村代表所代表的人口与城镇代表所代表的人口的比例

8:1

8:1

4:1

1:1

城镇人口占全国人口的比重

13.26%

18.96%

29.04%

46.6%

A.农村与城镇代表比例趋向平衡B.改革开放以来城镇化速度加快C.城市和农村人口数量趋于接近D.基层民主选举制度逐步的普及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题10分,第32题12分,第33题12分,共计34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31.(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一宋代之前,大多数上流社会家庭里都有受过医疗训练的仆人。政府机构里雇有受过专门训练的内科医生,但他们的医疗和解剖知识与那些世代行医之家的郎中也许微有不同。这些郎中世代以卖药和从事按摩为生,社会地位相当低。材料二1044年北宋政府设立太医局,开始建立体制化的医疗教育制度,10年间医学生的总人数到达了200人;1061年,课程仿照太医局的地方医疗教育机构纷纷建立,其目的在于为地方培养训练有素的医生;宋徽宗在国子监设立“医学”,目的在于改善医疗体制;1115年,州县也建立了“医学”的分支机构。宋初开封的东部和西部有两家医院,称为福田院。他们的设立是为了帮助无家可归的老人和弃婴,以及病饿者。两院都由和尚打理,后来才成为政府机构。1063年,开封南北又各增设了一家。每家福田院有病人300名,这意味着开封的医院系统总共可以容纳1200人。北宋末期,政府在京城和其他6个地区设立了“居养院”。——摘编自卜正民《儒家的统治时代:宋的转型》(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宋代前后医疗保健领域的变化。(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宋代医疗改革的意义。32.材料杜佑,自幼读书勤奋、经传之外,尤其重视历史典籍的学习。十八岁开始从政,从县丞起步,后来担任地方刺史、淮南节度使乃至宰相。杜佑少时亲眼看到过开元、天宝的盛世,但他一生主要活动是在安史之乱以后。因此,他专心于历代典章制度的沿革得失,意图总结历史上的经验教训,以为施政的张本。杜佑历经36年著成专叙历代典章制度沿革变迁的《通典》.《通典》综合历代史志中有关典章制度的资料,分门别类,竞委穷源,以收会通之效,为史书编纂开辟了新的途径。在《通典》中杜佑还发展了史书自注的方法,他的注文大致可分为释音义、举故典、补史事、明互见、考史料五类。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杜佑还冲破了“天不变,道亦不变”的传统思想的桎梏,表现出历史进化的观点。——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杜佑撰写《通典》的背景。(2)根据材料,简要评价杜佑编纂《通典》对中国史学发展的贡献。3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西汉建立后,“即仿秦朝在中央设立御史府”御史大夫与丞相、太尉并列三公,不仅肩负辅助丞相总理国政的职责,同时握有考课、监察、弹劾百官的权力,虽称“掌副丞相”,但不受丞相制约,直接受命于皇帝。西汉中期以后,汉朝形成了中央与地方彼此分离,又紧密联系的多元监察网络。御史府(司隶校尉)监察中央官吏,州刺史监察州郡两千石官吏,督邮监察县级官吏,廷掾监察乡里官吏。西汉也颁布了一些具有监察职能的法规,如《监御史九条》和《刺史六条》是其中影响最为深远的两条监察法规。西汉历代君主对谏诤之士非常重视,曾多次下诏征召能谏之士,形成了官员时刻规劝帝王的谏议文化。——摘编自张永智《西汉廉政建设研究》材料二1853年《诺斯科特——屈威廉报告》确定了招收文官一律采取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录取的原则。英国文官守则总纲规定:文官必须效忠国家,不得将个人利益置于职责之上,不得利用职权谋取私利,必须诚实正直。文官考试及第并开始工作后,对其日常工作随时都予以监察和考核。对成绩卓越者越一级提升,对成绩欠佳者,给予指导和告诫,无法胜仼者,则通过一定程序予以降级。英国有完善的法制,文官犯罪与一般公民同罪如犯伤人、强奸、放火、严重读职等罪,不仅将被开除公职,而且在出狱以后也很难再找到工作。由于文官被视为一崇高而光彩的职业,享有公正清廉的声誉,英国的文官也以此而自豪,这种高度的荣誉感使他们自尊、自重、自律,不愿抛弃个人的前程而去以身试法。——摘编自杨联华《英国廉政制度评价》(1)根据材料一,概括西汉廉政制度建设的主要内容。(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英国文官廉政建设主要特点并说明其历史背景。(3)综合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廉政建设的认识。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A【解析】

材料表明新中国成立以来,多次召开全国性的教育大会,可见国家对教育的重视,故A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到具体的方针,故B错误;材料不能体现国民教育体系的形成,排除C;材料只涉及国家对教育的重视,并不能说明是优先发展教育,排除D。2、D【解析】

1955年美苏争霸时期,苏联发表揭露美国社会问题与矛盾的小说,意在借此在美苏对抗中占据舆论优势,D项正确;揭露黑奴制度的罪恶历史不是此举的主要目的,A项错误;小说中揭露的美国社会问题,与美苏“和平共处”和苏联的“国内改革”无关,BC两项错误。3、C【解析】

据材料信息可知,李鸿章筹办铁甲兵船直到兴办海军,大部分与国防相关,说明加强国防近代化涉及甚多,故C选项正确;创建机器织布机不属于军工,故A选项错误;近代的建设不仅包括国防,故B选项错误;D项与主题无关,故D选项错误。4、A【解析】

材料中“封建社会”就是分封建邦时代,也就是是先秦时期,尤其是春秋战国阶段,政治言论自由,学术思想自由,故A项正确。秦汉时期思想统一时代,故B项错误。唐宋时期是封建社会时期,不符合材料主旨,故C项错误。明清时期是思想受到压制时代,故D项错误。5、B【解析】

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充分暴露了俄国农奴制的落后,成为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导火索,故选B;军备落后、经济凋敝、吏治腐败的根源都是制度落后,排除ACD。【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克里米亚战争的影响”,联系所学俄国1861年改革的背景分析解答。6、B【解析】试题分析:联系史实可知,此题考查的是中国古代的经济政策,联系史实可知在明清时期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商人地位低下,而称他们为老板则表明他们是商人无疑,因此他们不愿人们称其为“老板”而改为朝奉,这是重农抑商政策深入人们思想观念的表现。故此题应选B项考点:中国古代的经济政策点评:此题为推理型选择题。对这类选择题可以通过推理达到解题目的。这类题目往往涉及一些规律性问题,以考查学生通过对历史规律和基本原理的掌握,来分析具有同类性质的历史现象。解答这类选择题可采用推演法,即通过必要的推理来确定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推理时要掌握正确的指导思想,如历史规律、逻辑关系、基本原理等。因此在平时要注意归纳历史现象、总结历史规律并掌握运用。7、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反映的是中国革命由于时代的局限而无法完成民族独立的任务,比较这四项义和团运动更反映了这一特点。A.维新变法运动、C.辛亥革命、D新文化运动其失败并不是因为站的高度不够,而是因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导致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弱小造成的;义和团是反帝爱国但是也对外国的先进的文明一概的排斥,这样对近代文明起到了严重的破坏作用,故选B。考点: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义和团运动【名师点睛】要注意分析其口号,扶清灭洋——“灭洋”体现义和团的爱国性与盲目排外性、“扶清”体现策略性与对封建主义丧失警惕性。同时还要注意意义,意义:①是一场伟大的反帝爱国运动,体现了中国人民反侵略的英勇斗争精神;②打击了帝国主义的嚣张气焰,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狂妄图谋;③沉重打击了清政府的反动统治,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清政府的新政改革运动。8、A【解析】

根据题干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工业与力学、数学、材料科学的发展推动了建筑技术的进步,反映了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的特点,A项正确;题干未体现城市家庭生活的进步,排除B项;科学理论的重大突破推动了第二次工业革命,排除C项;题干未体现城市产业结构的变化,排除D项。故选A。9、C【解析】

根据材料“新政府面临着紧迫的任务,战争还在进行,彼得格勒面临德军威胁”可以联系到1917年二月革命后建立的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当时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没有退出一战。到1917年秋天,俄国出现了空前的经济危机,这些情况导致革命风暴在俄国大地上酝酿成熟,最终爆发十月革命,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答案为C;1917年二月革命推翻沙皇专制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和工兵代表苏维埃,排除A;彼得格勒在1924年以后改名叫列宁格勒,所以材料内容不会出现在二战时期,也不会是发生在苏联解体前,排除BD。10、D【解析】

材料反映的是位于欧洲大陆最西端的法国,拿破仑在位时期进行的对外战争横扫欧洲,并于19世纪拥有了广阔的海外在殖民地,D正确;A、B、C与材料不符。11、C【解析】

1912—1914年增长较快是受中华民国成立的影响;1915—1917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机械净进口整体呈下降趋势,到1918年世界大战结束后才回升,1919—1920年中国机械净进口值攀升,充分说明一战对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影响,故答案为C项。材料反映了1912—1920年中国机械净进口值情况,只能反映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某个阶段,不能反映民族工业发展的全貌,也无法说明“历经磨难”,排除A项;实业救国思潮在表格中无法体现,排除B项;1912—1920年中国机械净进口值反映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但无法说明轻工业和重工业发展的比较,排除D项。12、A【解析】

根据所学可知,儒家强调西周的礼乐制度,希望通过礼乐制度来维系社会稳定,因此周政指的是礼乐制度,选项A正确;井田制属于经济制度,排除B;郡县制产生之后,后世儒家并不强调西周的宗法制和分封制,选项C、D排除。13、C【解析】

根据宣传画时间和“建政权,选好人”信息以及宣传画中的内容反映出人民群众积极参加人大代表的选举,说明国家正在积极推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这是对民主政治建设的推进,故C正确;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于1954年,排除A;宣传画反映的是农民积极参与选举,而不是民主权利的平等,排除B;农民参与人大代表选举是在行使民主权利,与基层民主完善与否无关,排除D。故选C。14、A【解析】

根据题干“1862年……变成了全世界之都,建造了巨大的船坞,经常聚结着成千的船只”结合所学可知题干反映了19世纪中期英国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厂,首都伦敦成为繁华的工业城市,故A项正确;BC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A。15、A【解析】

西汉中期之后,汉武帝严格推行重农抑商政策,推动很多商人转而从事农业,变为地主,故国家的经济政策导致了这一现象,A正确;B项与材料所反映信息恰好相反,排除;商人购买土地会加剧土地兼并,不利于自耕农的存在,排除C;商人的政治地位在材料中无法看出,排除D。16、B【解析】

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之后,欧洲先进的生产方式进入美洲,这符合“哥伦布大交换”,选项B正确;丝绸之路开辟后,中国的商品就流入了欧洲,选项A错在“开始”,排除;西方的语言文字、宗教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因此选项C排除;新航路开辟后,佛罗伦萨逐渐衰落,排除D。17、B【解析】

材料体现的是1560年后意大利的纺织中心佛罗伦萨毛纺织品产量不断下降,这主要和新航路开辟引起的商贸中心转移有关,B正确;工业革命兴起于18世纪上半叶,A排除;CD与材料无关,排除。故选B。18、C【解析】

材料体现的是10世纪末20世纪初的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这一时期的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主要和政府政策放宽、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和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有关,C正确;民国政府成立于1912年,A排除;荣宗敬、张石君明显不是儒学士大夫出身,B排除;维新变法运动在1898年就已经失败,D排除。故选C。19、B【解析】

巴黎公社规定了公社机关职工最高年薪,其数量相当于当时法国熟练工人的工资,这体现了公社将公职人员作为人民公仆的意图,符合无产阶级专政的本质要求,B正确;社会主义民主原则指的是公职人员产生方式是选举,而非薪金限制,排除A;C表述绝对,排除;巴黎公社不属于国家政权,排除D。20、A【解析】

根据曲线图可以看出,①时期重工业生产总值较低,之后快速上升,在②时期基本保持在较为稳定的水平。①时期农业生产总值较高,之后逐渐下行,经过一个低点后,呈现上升趋势,在②时期基本保持在较高数值。轻工业在①时期数值高于重工业,此后呈现曲折发展,但是在②处也保持在较高数值。根据所学可知,1956年我国的轻工业、农业产值较高,而重工业原有基础薄弱,尚未形成较为完整的体系,因此产值较低,在经过一五计划、二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使得重工业产值大幅度增加,尤其是在大跃进时期,重工业比重大幅度上升,因此曲线图中重工业最高点时间就是1960年。我国农业基础较好,因此起点较高,但是在1958年大跃进中,青壮劳动力大炼钢铁,农业受到冲击,产值下降,随后因各项因素影响,出现三年困难时期,指导1961年下半年,中央提出八字方针,农业逐渐恢复发展,到1965年达到高点。根据以上分析可知,①②时间分别是1956年和1965年,选项A正确;选项B正值文革时期,国民经济受到冲击,呈现下降趋势,与曲线图不符,排除;选项C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业快速发展,并未出现下降,排除;选项D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时期,这一时期我国工业发展迅速,超过了农业,排除。21、B【解析】

结合所学可知,中国传统社会制度的核心是家族制度,传统的社会伦理、国家伦理皆可从家族推衍出来,因此B选项正确。世袭制度、宗族制度和宗法制度都是中国家族制度的具体体现,其他选项错误。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22、C【解析】

楔形文字是迄今为止被发现的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是古代两河流域最主要的文化成就,而伊拉克正位于两河流域。因此,伊拉克人的祖先发明的文字是指楔形文字。楔形文字每一笔画的落笔处显得粗重,提笔处则显得浅细,形似木楔,因此C项正确23、A【解析】

周恩来要求当局能为国家守住,蒋介石认为国共争斗属于内战,说明双方都认为海峡两岸是一个国家。A正确;蒋介石提出了反攻大陆的计划,而周恩来没有明确使用武力解决问题,而是说不急于改变对台关系,B排除;国共双方都没有明确“和平统一”的意图,也不涉及“两岸人民”,C排除。材料反映国共双方想自己解决国共问题,而不是依靠美国,D排除。故选A。24、A【解析】

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陆军军官学校”“北伐战争”均发生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即国民大革命时期,故A选项正确;排除B、C、D选项。25、C【解析】注意革命党、中华民国与老农之间的联系即可。在辛亥革命之后,老农对革命情况一无所知,说明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观念虽说已日渐深入人心,但对农村的影响是非常有限的。26、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19世纪英国议会的三次重要改革扩大了英国民主政治的选举范围,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人相继获得了选举权,这是由于工业革命的深入开展使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人力量不断发展壮大的结果,所以答案选C,AB两项说法错误,革命和改革都能推动民主政治的发展,19世纪末期英国尚未完全实现普选,D项材料无法直接体现。考点:英国议会改革点评:1832年议会改革是英国政治发展史上的重大事件,它标志了英国议会制度发生了重大变化,从上下议院的关系来说英国下议院的权利超过了上议院,从资本主义的发展角度而言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选举权,并随着实力的不断发展和壮大最终超过了商业资产阶级和贵族成为资本主义社会的实际统治阶级。27、D【解析】

1941年由于日军残酷的扫荡和国民党右派掀起的反共浪潮,加上严重的自然灾害,根据地出现了严重的经济困难局面。陕甘宁边区政府以边币取代法币,有利于避免法币贬值带来的经济冲击,边币图案设计有利于加强民众的政权认同,故D正确;根据所学可知,1941年还没有打破日军的残酷扫荡,故A项错误;为争取抗战胜利奠定物质基础的是中共开展的大生产运动,排除B。扭转根据地面临严重的困难局面,需要从政权建设,经济建设军队建设等多方面努力,仅有货币政策这一项不足以扭转根据地面临的困境,排除C;【点睛】本题考查抗日战争时期边币的发行。解答本题关键是学生能够理解根据地推行边币政策的主要作用:缓解经济困难,加强政治认同。28、C【解析】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近代以前,中国解决人多粮少的最主要的方式是就是靠精耕细作,明清时期更是如此,进一步深化传统农业的精耕细作,故C项正确;A项中的“全国”表述不当项,排除;在封建社会注重发展个体农耕经济,故B项不符合史实;中国古代采取重农抑商政策,故D项错误。29、A【解析】

本题以20世纪60年代国民经济“八字”调整方针为背景材料,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表中20世纪60年代初数据显示第一产业比重迅速增加,而第二产业比重相对下降。这是由于落实国家经济政策调整“八字”方针,解决“大跃进”以来工、农业比例严重失调问题,A项正确,C项错误;60年代中国工业化转型并没有完成,B项错误;60年代第二产业比重有所下降,但工业发展并非停滞,D项错误。30、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要求选出错误选项。图中数据反映的是农村人大代表与城镇人大代表比例的变化,与基层民主选举制度无关,故D项不能说明,符合要求。从农村人口与城市人口以及它们的人大代表数额的比例情况来看,农村与城镇代表比例趋向平衡,所以A符合题意,但不符合要求;城镇化人口的增多反映了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所以B符合题意,但不符合要求;到2009年城镇人口比例占据了一半左右,说明我国城市与农村人口数量趋于接近,所以B符合题意,但不符合要求。故选D。考点:现代中国的民主政治和祖国统一·新时期的政治建设·新时期的政治建设的成就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题10分,第32题12分,第33题12分,共计34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31、(1)变化:由主要服务于上流社会和政府到全国范围内的医疗制度、医疗教育体系化;从医人员由祖传、自学等途径到由系统的教育更加专业化;医生的社会地位由低到高。(2)促进了全国的医疗慈善机构体系化的发展;促使医疗、慈善事业的官方化;有利于保障百姓的身心健康;有利于赡养老人,抚养弃婴,促进社会安定和谐。【解析】

(1)变化:据材料一“宋代之前,大多数上流社会家庭里都有受过医疗训练的仆人”可知,医疗保健领域主要服务于上流社会;据材料一从医人员“受过医疗训练的仆人。政府机构里雇有受过专门训练的内科医生……与那些世代行医之家的郎中也许微有不同”等信息可知,有世代行医之家的郎中、受过训练仆人、内科医生;据材料一“这些郎中世代以卖药和从事按摩为生,社会地位相当低”等信息可知,医生的社会地位低。据材料二宋代后,“1044年北宋政府设立太医局,开始建立体制化的医疗教育制度”可知,开始建立体制化的医疗教育制度;据材料二“1061年,课程仿照太医局的地方医疗教育机构纷纷建立,其目的在于为地方培养训练有素的医生;宋徽宗在国子监设立“医学”,目的在于改善医疗体制”等信息可知,医疗教育体系化;系统的教育更加专业化;据材料二“宋徽宗在国子监设立“医学”,目的在于改善医疗体制;1115年,州县也建立了“医学”的分支机构”等信息可知,医生的社会地位是政府人员,地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