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考点规范练25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含解析)新人教版-新人教版高三生物试题_第1页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考点规范练25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含解析)新人教版-新人教版高三生物试题_第2页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考点规范练25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含解析)新人教版-新人教版高三生物试题_第3页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考点规范练25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含解析)新人教版-新人教版高三生物试题_第4页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考点规范练25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含解析)新人教版-新人教版高三生物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考点规范练25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基础达标1.(2019辽宁沈阳质检)下列关于人体神经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效应器指的就是传出神经的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B.直接刺激神经中枢引起效应器发生的反应属于反射C.位于脊髓的某些中枢一般受脑中相应高级中枢调控D.兴奋在神经元之间是以神经冲动的形式进行传递的答案:C解析:效应器由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等组成,A项错误;直接刺激神经中枢引起效应器发生的反应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因此不属于反射,B项错误;一般来说,位于脊髓的低级中枢受脑中相应的高级中枢的调控,C项正确;由于突触的存在,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不能以神经冲动的形式进行传递,而是通过前一个神经元的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到突触间隙,突触间隙中的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相结合的形式进行传递的,D项错误。2.下图表示突触后膜接受兴奋性递质后发生的过程。下列关于该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A.需要消耗ATPB.蛋白质P是一种通道蛋白C.该膜发生了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D.钾离子也能通过蛋白质P进入突触间隙答案:B解析:突触后膜接受兴奋性递质后,Na+通过协助扩散进入细胞内,不需要消耗能量;蛋白质P是专门用于Na+通过的通道蛋白;该膜发生的是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通道蛋白具有专一性,钾离子不能通过蛋白质P。3.下图为两个神经细胞间相互联系的结构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③的内容物以胞吐的方式排出细胞,需要消耗能量B.兴奋的单向传递与结构②上的特定受体有关C.若在X处给予一个适宜刺激,在结构①和②处实现相同的信号转换D.结构①和②之间充满组织液,说明神经细胞间兴奋的传递离不开内环境答案:C解析:③突触小泡内的神经递质以胞吐的方式排出细胞,需要消耗能量,A项正确;只有突触后膜上有相关神经递质的受体,因此兴奋的单向传递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有关,B项正确;若在X处给予一个适宜刺激,在结构①突触前膜处的信号转换是电信号→化学信号,在结构②突触后膜处的信号转换是化学信号→电信号,C项错误;在突触前膜和突触后膜之间充满着组织液,神经递质经突触前膜释放,经组织液运送到突触后膜,说明神经细胞间兴奋的传递离不开内环境,D项正确。4.下列各图箭头表示兴奋在神经元之间和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其中错误的是()答案:C解析: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通过突触完成的,突触的类型有轴突—胞体型和轴突—树突型,A、B两项正确;兴奋从突触前膜传递到突触后膜,C项错误;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兴奋部位的电位是内正外负,D项正确。5.下图为某反射弧的部分模式图(c为组织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与a端相连接的效应器指的是传出神经末梢及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B.兴奋在反射弧上传递时,c处发生的信号变化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C.刺激d点,在e处测到电位变化,不能说明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方向的D.将某药物放在c处,刺激e点,d处没电位变化,说明该药物对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有阻断作用答案:C解析:根据图示可判断出,与a端相连的是感受器,与b端相连的效应器是传出神经末梢及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A项错误;c为组织液,存在于突触间隙,兴奋在反射弧上传递时,c处发生的信号变化是化学信号→电信号,B项错误;d点位于传入神经上,刺激d点,在e处测到电位变化,不能说明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方向的;刺激e点,在d处未测到电位变化,说明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方向的,C项正确;由于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因此刺激e点,e点的兴奋不能传至d点,因此将某药物放在c处,不能证明该药物的阻断作用,D项错误。6.将甲、乙两个微电流计的两极按下图所示连接在功能完好的神经元(纤维)上,在a、b、c、d4个实验位点给予适宜强度的电刺激。下列有关指针偏转情况的分析,错误的是()A.刺激a点,甲的指针一定偏转2次B.刺激b点,甲的指针一定偏转1次C.刺激c点,乙的指针一定偏转2次D.刺激d点,乙的指针一定偏转2次答案:A解析:如果前一个神经元释放的是抑制性神经递质,则刺激a点,甲的指针只偏转1次,A项错误;兴奋只能从前一个神经元传递到后一个神经元,因此刺激b点,甲的指针只偏转1次,B项正确;由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因此,刺激c点或d点,乙的指针均会偏转2次,C、D两项正确。7.下图为人体某神经调节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针刺肌肉后,图中电流计发生偏转B.感受器产生兴奋主要是因为神经细胞的细胞膜对K+的通透性增加C.针刺手指皮肤后,兴奋到达脊髓中枢,经过分析综合产生痛觉D.针刺取血时未出现缩手反射,与脊髓中枢内突触的抑制有关答案:D解析:题图中电流计所在神经纤维为传出神经纤维,它与肌肉间存在突触,故针刺肌肉后,兴奋不可以逆向传导,所以电流计不发生偏转;感受器产生兴奋主要是因为神经细胞的细胞膜对Na+(而不是K+)的通透性增加;“痛觉”形成于大脑皮层中,而不是脊髓中。能力提升1.图甲为研究神经细胞膜电位变化的实验装置,两个神经元通过突触连接,并连有电表Ⅰ、Ⅱ。给予适宜刺激后,测得电表Ⅰ的电位变化如图乙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①→②电位变化对应于P→Q兴奋传导过程B.电表Ⅰ记录到③处电位值时,Q处无K+外流C.电表Ⅱ记录到的电位变化波形与图乙基本相同D.若S处电极移至膜外,电表Ⅱ的指针将发生两次反向偏转答案:C解析:图乙中①→②为神经纤维上某点的动作电位,不是动作电位的传导过程。电表Ⅰ记录到③处电位值时,Q处为静息电位,靠K+外流维持。兴奋只能从S传递到R,不能从R传递到S,故电表Ⅱ的指针只能发生一次偏转。2.吗啡与脑内的神经递质脑啡肽,共同参与痛觉调节,具有镇痛作用。图1为痛觉传入示意图,图2为注射吗啡后痛觉调节示意图,a、b、c表示有关的神经元。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痛觉感受器产生的兴奋以局部电流的形式沿着a神经元的神经纤维传导B.某种与痛觉形成有关的神经递质,可与b神经元上的多种受体结合,引起b神经元兴奋C.痛觉传入过程说明细胞膜具有信息交流的功能D.吗啡和脑啡肽能引起神经递质的释放量减少,抑制b神经元动作电位的产生答案:B解析: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具有特异性,并不是与多种受体结合,B项错误。3.当伤害性刺激作用于动物的肢体时,即会发生如下页左上图所示的屈肌反射,已知屈肌反射中屈肌处于收缩状态。反射过程中一个神经元的轴突末梢只释放一种神经递质(M、N、E、F表示神经元,ab段表示一段神经纤维)。(1)动物肢体受到伤害性刺激后,E神经元接受了(填“兴奋性”或“抑制性”)神经递质,引起膜对的通透性加大,使加大,E神经元的活动被抑制。

(2)假设E与M不经过N(中间神经元)相连,当神经冲动传导到E时,该神经元的活动仍受抑制,原因是

(3)当发生屈肌反射时,神经纤维中已兴奋的部位和未兴奋的部位间可形成,兴奋在F神经元上的传导方向是(用“a”“b”和“→”表示);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导是(填“单向的”或“双向的”),原因是

答案:(1)抑制性K+(或Cl-)膜电位差(2)神经递质与受体的结合具有特异性(受体类型不同或E神经元表面没有M神经元分泌的神经递质受体)(3)局部电流a→b单向的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并作用于突触后膜解析:(1)根据图示可知,E神经元连接的是伸肌,而伤害性刺激作用于动物的肢体会发生屈肌反射,则伸肌反射受到抑制,原因是E神经元接受了抑制性神经递质,引起膜对K+(或Cl-)的通透性加大,使膜电位差加大,使得E神经元的活动被抑制。(2)已知E与M不经过N(中间神经元)相连,当神经冲动传导到E时,该神经元的活动仍受抑制,原因是神经递质与受体的结合具有特异性。(3)在反射发生的过程中,神经纤维中已兴奋的部位和未兴奋的部位间可形成局部电流。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并作用于突触后膜,所以突触处兴奋传递具有单向性,兴奋在F神经元上的传导方向是a→b。4.不同神经元的突触小泡中神经递质的种类不同,作用于突触后膜产生的效应存在差异,右上图表示乙酰胆碱、甘氨酸(Gly)、去甲肾上腺素(NE)的作用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能够体现出的内环境的构成部分是;图1中离子通道甲应是(填“K+”或“Na+”)通道。

(2)图2中,当兴奋抵达时,贮存在突触小泡内的甘氨酸(Gly)释放出来,并与分布在上的Gly受体结合。当Gly与受体结合后,离子通道乙开启,使(填“阴”或“阳”)离子内流,导致A处的兴奋不能传至B处。释放到突触间隙的Gly可通过主动运输进入细胞再被利用,图中结构①表示。

(3)图3中,去甲肾上腺素(NE)作用于突触后膜受体引起突触后神经元的兴奋,这一过程中信号的变化情况是。兴奋处的细胞膜的外表面电位为。当完成一次兴奋传递后,NE立即被分解。某种药物可以阻止NE的分解,这种药物的效应是。

(4)NE反过来作用于突触前膜受体,抑制前膜的递质释放。由此可知,图示神经元的突触传递存在着(填“正”或“负”)反馈调节机制,其意义是调节的效率。

答案:(1)组织液Na+(2)突触后膜阴载体蛋白(3)化学信号→电信号负电位使突触后膜持续兴奋(4)负突触传递(或兴奋传递、神经调节)解析:(1)突触间隙中的液体为组织液。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产生主要是Na+内流的结果,故图1中离子通道甲为Na+通道。(2)神经递质由突触小泡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特定受体;由A处的兴奋不能传递到B处,可推知离子通道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