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江西省部分学校高二下学期5月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0/M00/35/06/wKhkGWW-21aAAgLTAAIOSquOpJM074.jpg)
![2022-2023学年江西省部分学校高二下学期5月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0/M00/35/06/wKhkGWW-21aAAgLTAAIOSquOpJM0742.jpg)
![2022-2023学年江西省部分学校高二下学期5月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0/M00/35/06/wKhkGWW-21aAAgLTAAIOSquOpJM0743.jpg)
![2022-2023学年江西省部分学校高二下学期5月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0/M00/35/06/wKhkGWW-21aAAgLTAAIOSquOpJM0744.jpg)
![2022-2023学年江西省部分学校高二下学期5月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0/M00/35/06/wKhkGWW-21aAAgLTAAIOSquOpJM074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1江西省部分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月考历史试题卷I(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夏朝的领土范围大致东起豫东平原,西至华山,北起济水,南达淮河;商朝的疆土东至海滨,西达今陕西,北至今河北,南至今湖北,比夏大了许多;西周的疆域西起今甘肃东部,东达海滨,北起今辽宁,南至长江,是三代最大的。材料可以用来说明A.中华文明起源于黄河流域 B.民族认同的重要性C.西周王朝完成了国家统一 D.华夏族形成的过程〖答案〗D〖解析〗材料反映了夏商周的疆域面积不断扩大,很多边疆地区纳入华夏族统治范围内,说明华夏族正在形成与发展,故选D;材料强调的是夏商周疆域不断扩大,中华文明起源于黄河流域不符合材料主旨,故排除A;材料没有反映出少数民族对华夏族的认同情况,故排除B;材料只是反映了西周疆域面积最大,而且夏商周均是统一政权,并非只有西周完成了国家统一,故排除C。2.探究秦朝短命而亡是历代的热点话题。以下是不同时代文人的观点。影响以下历史认识的主导因素是作者观点出处贾谊(前200-前168年)“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过秦论》杜牧(803-852年)“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阿房宫赋》苏轼(1037-1101年)“惟商鞅变法,不顾人言,只能骤至富强,亦召怨天下”《上神宗皇帝书》A.思想认同 B.史料来源 C.研究视角 D.主观动机〖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不同时代的文人对秦朝短命而亡有不同的观点,影响他们历史认识的主导因素是主观动机的不同,D项正确;思想认同也包含在主观动机里面,排除A项;主导因素主要是文人自身的因素,史料来源、研究视角只是因素之一,但是不是主导因素,排除B、C两项。故选D项。3.南朝画家张僧繇善画佛道人物,下图是其作品(梁令瓒临摹),画面凹凸,有立体感,画中人物“奇形异貌、殊方夷夏,皆参其妙”。这反映了当时A.南方农业经济的发展状况 B.以形写神的理论开始形成C.中外宗教、艺术交流融汇 D.儒家的正统地位受到冲击〖答案〗C〖解析〗画“佛道”人物体现的是中外宗教的交流融汇,“画面凹凸,有立体感”说明了已接受了外来的绘画技法,体现的是艺术交流融汇,C符合题意;材料根本就未涉及到农业经济发展的问题,也不能直接体现出儒家的正统地位受到冲击,AD排除;以形写神的理论开始形成是在魏晋时期,B排除。故选C。4.明代,王阳明的弟子王艮常常“驾一小蒲车,二仆自随”,以社会为讲坛,以下层民众为宣讲对象,到处讲学传道。这反映出当时A.儒学趋于平民化的发展趋向 B.程朱理学丧失正统地位C.儒学成为社会转型的推动力 D.儒家学者关注百姓生计〖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王艮“驾一小蒲车,二仆自随”,沿途聚讲,这种讲学形式,已经离开了传统的书院,而直接以社含为讲坛,以下层民众为宣讲对象,到处讲学传道,儒学趋于平民化的发展趋向,A项正确;程朱理学居于正统地位,排除B项;明清时期儒学没有跳出传统儒学的范畴,没有成为社会转型的推动力,排除C项;材料没有体现儒家学者关注百姓生计,排除D项。故选A项。5.康熙帝统治时期,曾一度开放海禁,清朝出现了“西洋来市,东洋往市,南洋互市”的局面。然而,康熙晚年却再次“锁国”。其主要原因是()A.日本倭寇的杀戮B.郑氏政权的割据C.西方殖民的骚扰D.沙俄割地的战争〖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可知,西方殖民者在东南沿海的骚扰,如葡萄牙等的殖民侵扰,是清朝政府再次“锁国”的主要原因,C项正确;日本倭寇是在明朝对中国东部沿海骚扰,排除A项;康熙帝于1684年设立台湾府,排除B项;1689年,中国打败沙俄,签订《尼布楚条约》,这发生在康熙帝统治的中期,排除D项。故选C项。6.天津自1860年开放为通商口岸后,就成了一个贸易的集散地,近代工业、商业发展迅速,进一步开始了军事近代化,并于19世纪七八十年代发展成为中国第二大工商业城市。天津在这一时期得到迅速发展主要得益于()A.列强的侵华战争 B.洋务运动的开展C.思想解放的影响 D.交通运输的进步〖答案〗B〖解析〗洋务运动时期,洋务派在天津设立军事和民用工业,促进了天津城市化进程和工商业的发展,B项正确;19世纪60—80年代,列强的侵华阻碍了中国经济的发展与进步,排除A项;承载思想解放功能的维新变法运动发生在19世纪末,排除C项;D项是近代化的客观条件,也是中国近代城市发展的共同条件,排除D项。故选B项。7.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重新设计官制,逐渐以“公务员”代替“官吏”,并颁布了《公务员任用条例》《公务员考绩法》《公务员恤金条例》《公务员恤金条例施行细则》等法规。由此可见,南京国民政府时期()A.退休公务员颇受敬重 B.文官制度已初具体系C.公务员素质得到提高 D.法治建设的成就突出〖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南京国民政府的官员选拔制度。根据材料“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重新设计官制,逐渐以‘公务员’代替‘官吏’,并颁布了《公务员任用条例》《公务员考绩法》《公务员恤金条例》《公务员恤金条例施行细则》等法规。”可知,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颁布一系列的关于官员选拔制度的法规,重新设计官制,说明在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文官制度已初具体系,B项正确;材料描述官员选拔制度,没有描述关于公务员退休的信息,排除A项;根据官员选拔制度的描述,无法判定公务员素质是否得到提高,排除C项;公务员选拔制度的法规制定,无法全面反映法治建设,排除D项。故选B项。8.江西这片红色的土地拥有“人民军队的摇篮”“中国革命的摇篮”“共和国的摇篮”的美誉,与之相对应的历史事件是A.八七会议、秋收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B.南昌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的建立C.井冈山会师、工农武装割据理论的形成、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形成D.湘赣边秋收起义、红军长征、遵义会议〖答案〗B〖解析〗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江西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揭开了###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创建革命军队的序幕,被誉为“人民军队的摇篮”;1927年秋,毛泽东、朱德等###人率领中国工农红军,在江西井冈山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为中国革命开辟了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正确道路,因而井冈山以“中国革命的摇篮”而享誉海内外;在江西瑞金成立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是###创建的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形态的工农民主专政的政权,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锥形,被称为“共和国的摇篮”,因此B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八七会议召开于湖北汉口,不是江西;C选项错误,井冈山会师时人民军队已经创建;D选项错误,遵义会议召开于贵州,不是江西。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9.1950年11月,中财委确定“国防第一,稳定市场第二,其他(带投资性建设)第三”的财政工作方针。1952年6月,全国财政会议确定国家财政预算要把经济恢复和建设投资摆到首要地位。这一变化反映了()A.社会性质发生变化 B.国民经济全面恢复C.计划经济体制正式确立 D.国家中心工作发生转移〖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50-1952(新中国成立初期)。据材料可以概括得出的主要结论是:新中国成立初期中财委由重视国防到重视经济发展,从而可知国家工作中心发生转移,D项正确;1956年底三大改造完成,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性质并没有变,排除A项;1952年,银元之战和米棉之战后国民经济恢复,排除B项;1956年底我国计划经济体制基本形成,C项不符合材料史实,排除C项。故选D项。10.1956年9月,###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大会肯定“三个主体,三个补充”思想,即以国家经营和集体经营、计划生产、国家市场三者为主体,而以个体经营、自由生产、自由市场三者作为补充。“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思想()A.反映出中国开启了经济体制改革大幕B.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C.是在理论上突破苏联计划经济模式的尝试D.旨在纠正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极左思潮〖答案〗C〖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目的的、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56年(中国)。据本题材料信息得出主要结论:“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思想发挥个体经营、自由生产、自由市场的作用,结合所学知识,苏联计划经济模式以行政命令为经济政策,以行政手段为运作方式,实行单一的公有制,基本不发挥市场的作用,所以在理论上突破苏联计划经济模式的尝试,C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上提出了改革开放的政策,从而拉开了经济体制改革的序幕,排除A项;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时间与材料不符,排除B项;据所学知识,中共八大是社会主义建设的一次成功探索,肯定“三个主体,三个补充”思想是为了解决社会主义改造后产生的新问题,更好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与极左思潮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11.它在阿拉伯语里,被称为“钉头文字”,多为图像符号,公元前500年左右成了西亚大部分地区通用的商业交往媒介,推动了研究中东古代史的学科—亚述学的发展。这种“图像符号”是()A.象形文字 B.印章文字 C.楔形文字 D.玛雅文字〖答案〗C〖解析〗从图中的“钉头文字”“图像符号”“中东古代史”“亚述学”等,可知这一文字出现并使用于西亚地区,C项正确;象形文字是古代埃及的文字,排除A项;古印度的印章文字,与题意明显无关,排除B项;玛雅文字产生于古代美洲,排除D项。故选C项。12.欧洲古代有这样一位思想家,他一生没有什么像样的著作,后人对他的了解,大多是从他与弟子的对话中知晓的,他的经典哲学思想被自己的弟子记录下来,汇成著作。这位思想家是()A.苏格拉底 B.柏拉图 C.亚里士多德 D.修昔底德〖答案〗A〖解析〗苏格拉底致力于探讨人生哲理和社会伦理,他用对话的形式提出的哲学思想,由其学生记录下来,A项正确;柏拉图有著作《理想国》,亚里士多德有《物理学》《形而上学》等著作,而不是他们弟子记录下来的,排除B、C两项;修昔底德是史学家,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A项。13.拜占庭帝国的文化与同时期西欧国家的文化有很大的不同。皇帝的居所被称为“神圣皇宫”或“圣宫”。高级官员可以亲吻皇帝的右胸,低级官员只能吻皇帝的脚。这表明拜占庭帝国文化的特点是()A.世俗性 B.等级森严 C.中央集权 D.政教合一〖答案〗B〖解析〗根据“高级官员可以亲吻皇帝的右胸,低级官员只能吻皇帝的脚。”可得出高级官员和低级官员是有区别的,这种区别映了当时等级森严的特征,B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统治阶级的文化,而不是世俗化,排除A项;材料与中央集权无关,强调的是等级,排除C项;材料没有体现政教合一的特征,而只是强调等级,排除D项。故选B项。14.1970年尼克松政府基于过去“对穷人的援助计划……使穷人堕落,使纳税人受骗”的状况,提出家庭援助计划,仅对有工作的低收入家庭进行救济;1992年克林顿政府因为许多美国人讨厌现行的福利制度,深信它的受益者大都是那些品质不足以享受福利待遇的穷人,所以承诺进行改革。这说明,美国的A.低收入家庭日渐增多 B.福利制度在兼顾社会效率与社会公平C.社会治理能力减弱了 D.福利制度极大降低人们的工作积极性〖答案〗B〖解析〗据题意可知,尼克松和克林顿对现有福利制度进行改革的目的都是为了提高保障的精确度,使福利制度能够真正的发挥作用,其目的在兼顾社会效率和社会公平,B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美国福利制度的改革,并不能说明低收入家庭日渐增多和社会治理能力减弱,排除AC项;福利制度并不一定会极大的降低人们的工作积极性,排除D项。故选B项。15.新兴经济体是21世纪初在世界政治经济中出现的一个新词,是一个开放的概念,指的是一批保持着持续增长势头同时具有发展潜力的发展中国家。它的崛起A.遏制了美国单极霸权主义B.带动了不同层次国家的共同发展C.推动了全球治理并解决了全球问题D.逆转了当今世界格局走向〖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一批保持着持续增长势头同时具有发展潜力的发展中国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兴经济体第一梯队为中国、巴西、印度和俄罗斯、南非,也成“金砖国家”,第二梯队包括墨西哥、韩国、菲律宾、土耳其、印度尼西亚、埃及、阿根廷等具有发展潜力的国家,说明新兴经济体的崛起带动了不同层次国家的共同发展,故B选项正确;新兴经济体国家积极挖掘自己的潜力以刺激经济增长,这带动了不同层次国家的共同发展,材料没有强调遏制美国单极霸权主义,故A选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不断上升,推动了全球治理,但不能表述“解决了全球问题”,表述过于绝对,故C选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新兴经济体的发展推动了多极化趋势的发展,但不能表述为“逆转”,故D选项错误。16.下图为1800年—2015年世界城镇化趋势图,反映了城镇人口占世界总人口比例变化情况。据此可知,下列有关世界城镇化进程的解释正确的是()注:上图根据联合国《世界城镇化展望(2018年版》等资料编制,反映了从1800年到2015年,城镇人口占世界总人口比例的变化情况。A.1800―1850年增长缓慢的原因是各国政府不重视城镇化建设B.1850—1925年迅速增长的原因是欧美国家推动亚非拉城镇化C.1925—1950年增长较快的原因是持久和平与稳定的世界环境D.1950—2015年持续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发展中国家城镇化加快〖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可知,二战后,随着发展中国家独立与经济发展,发展中国家城镇化加快,因此,出现了1950—2015年这段时间城镇化持续增长的现象,D项正确;1800―1850年增长缓慢的原因不是各国政府不重视城镇化建设,而是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工业革命才起步,故城镇化进程相对缓慢,排除A项;1850—1925年迅速增长是欧美发达国家相继完成两次工业革命,带动本国城市化进程,排除B项;1925—1950年国际环境并不是持久和平与稳定,排除C项。故选D项。卷II(非选择题,共4大题)17.“以天下为己任”是自古以来中国知识分子的担当。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春秋战国时代儒墨道三家都关注社会现实问题,从现实出发形成他们自己的社会观,这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色。孔子自述“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墨子宣传“曰然女何为而得富贵而辟贫贱?莫若为贤,为贤之道将奈何?曰:有力者疾以助人,有财者勉以分人,有道者劝以教人。若此,则饥者得食,寒者得衣,乱者得治。”……老子把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引入政治社会理想,认为社会的贫富悬殊与“天道”不合。他的理想社会是返璞归真,小国寡民。——摘编自张岂之《中华文明十二讲》材料二在封建商品经济和对外弱势的双重冲击下,宋代社会问题层出不穷。“不抑兼并”的土地管理政策加剧贫富分化……商品经济的发展产生“双刃剑”效应,人们在金钱面前,都毫不让步,以至于世风日下。享乐之风弥漫在不同的社会阶层,富商大贾穿戴奢侈,僭越成风……在复杂的社会矛盾面前,宋代士大夫阶层“以天下为己任”,通过宗族建设、家风塑造、教化等主要手段,形成重德、至孝、诚信、修身的基层社会管理氛围,最终达到了巩固皇权、维护社会秩序的根本目的。——摘编自韦玉潇《宋代社会管理及其对现代社会治理的启示》(1)根据材料一,说明儒墨道三家的“社会观”分别是什么?结合所学分析孔子的“社会观”对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影响。(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简述宋代士大夫如何重塑社会风气以强化基层社会治理?〖答案〗(1)社会观:儒家:顺应民心,为政以德;道家:顺其自然,小国寡民;墨家:兼爱、尚贤。影响:孔子仁爱德治的民本思想,奠定了后世儒学的基础;民本思想发展为系统的理论学说,并在一定程度上转化为政治实践,成为中华传统政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2)重塑:发起儒学复兴运动;教化深入社会基层,以乡规民约的形式直接向百姓宣讲;宗族内部救助活动逐渐兴起;倡导谱写家风家训与启蒙性作品。(任答3点即可)〖解析〗【小问1详析】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社会观:根据材料“孔子自述……修文德以来之。”可知,孔子的社会观为顺应民心,为政以德;根据材料“莫若为贤,为贤之道将奈何?曰:有力者疾以助人,有财者勉以分人,有道者劝以教人”可知,墨家的社会观是兼爱、尚贤;根据材料“他的理想社会是返璞归真,小国寡民。”可知,道家的社会观是顺其自然,小国寡民。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从两个角度思考,一是对儒家文化的影响,二是对中华传统政治文化的影响。对儒家文化,孔子仁爱德治的民本思想,奠定了后世儒学的基础;对中华传统优秀政治文化,民本思想发展为系统的理论学说,并在一定程度上转化为政治实践,成为中华传统政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小问2详析】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中国古代宋朝的乡约。重塑:根据材料“宋代士大夫阶层……通过宗族建设、家风塑造、教化等主要手段,最终形成重德、至孝、诚信、修身的基层社会管理氛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代士大夫针对贫富分化这一问题,宗族内部救助活动逐渐兴起,发起儒学复兴运动,重申重义轻利的思想,以乡规民约的宣讲实现对社会基层的普遍影响,以对家风家训的倡导和启蒙性作品的普及提高对宗族内部人员与社会儿童的教化。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五次大规模社会流动时间概况1949—1956年过去的社会上层,如地主、富农、资本家等成为社会下层阶级,而原来处于社会下层的贫雇农和城市工人阶级则上升为社会上层。1957—1965年建构了一种多维二元身份等级体系,赋予社会成员以不同的政治、社会和经济身份,二元身份等级制成为影响人们社会流动的决定性因素。1966—1977年一方面是前一时期的多维二元身份等级体系继续严重地影响人们的地位获得,另一方面由于政治原因个人几乎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整个社会的社会流动处于严重失序状态。1978—1991年社会分化与流动模式发生初步转换,各种二元身份等级体系逐步被打破,原来的阶层发生了日渐显著的分化,一些新生的阶层也开始出现。1992年至今社会分化更深刻,社会各阶层的职业地位(权力、收入和声望等)发生了程度不同的升降变化,新的社会阶层不断涌现。——摘编自陆学艺《当代中国社会流动》(2004年版)(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49—1965年我国发生大规模社会流动的时代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流动的特征及其影响。〖答案〗(1)背景:新中国的成立,人民当家作主;国家对原有社会阶级阶层结构进行重塑;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户籍制度的调整。(2)特征:社会流动呈开放、上升趋势;新的社会阶层不断出现;社会流动的途径多样化;阶层之间的流动性增强。影响:为人们提供了更多向上流动的机会;激活了社会活力,推动了现代化建设;改变了城乡人口比例、职业分布状况和各阶层的社会经济地位;政府管理和国家利益协调机制面临严峻的挑战。〖解析〗【小问1详析】本问是原因类的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新中国成立后的历史。背景:根据“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五次大规模社会流动”可得出新中国的成立,人民当家作主;根据“过去的社会上层,如地主、富农、资本家等成为社会下层阶级,而原来处于社会下层的贫雇农和城市工人阶级则上升为社会上层”得出国家对原有社会阶级阶层结构进行重塑;根据所学,从新中国成立之初进行的三大改造角度概括,可得出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根据“建构了一种多维二元身份等级体系,赋予社会成员以不同的政治、社会和经济身份”结合所学,从户籍管理角度概括,可得出户籍制度的调整。【小问2详析】本问是特点类、影响类的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改革开放后的中国。第一问特征:根据“各种二元身份等级体系逐步被打破”得出社会流动呈开放、上升趋势;根据“一些新生的阶层也开始出现”“新的社会阶层不断涌现”得出新的社会阶层不断出现;根据“社会分化与流动模式发生初步转换”“社会分化更深刻,社会各阶层的职业地位”等信息可得出社会流动的途径多样化,阶层之间的流动性增强。第二问影响:根据“社会分化与流动模式发生初步转换,各种二元身份等级体系逐步被打破”得出为人们提供了更多向上流动的机会;根据“原来的阶层发生了日渐显著的分化,一些新生的阶层也开始出现”结合所学可得出社会转变推动新的社会阶层出现和不同阶层之间的流动,这激活了社会活力,推动了现代化建设;根据“一些新生的阶层也开始出现”可知,新阶层的出现和不同阶层的流动改变了城乡人口比例、职业分布状况和各阶层的社会经济地位;结合所学可知,这时期我国社会流动的途径逐渐多样化,不同阶层之间的流动增强,这冲击了原有的管理机制,即政府管理和国家利益协调机制面临严峻的挑战等。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战后初期通过占领区政府救济基金的粮食援助,是美国对日粮食战略的基础。1949年之前,美国对日本首要关注的就是城市的粮食短缺。工人的食品开支减少,对工资增长的需求就会降低,这将大大缓解对经济发展的压力,但粮食短缺带来黑市价格的高涨,通胀严重,从而推高了日本的生产成本,使日本的出口产品缺乏竞争力,最终使日本无法获得足够的外汇购买粮食。另外,如果无法解决日本的粮食问题,将极大危害其社会和政治稳定性,也不利于美国实现占领和改造日本的政治目标。此后,美国面临国内粮食过剩,将日本作为重要的出口对象,特别是在1954—1955年,以美日共同推进“营养改善运动”的名义,通过官民并举、政商结合、战略与战术并用的方式,大力推动美国剩余粮食(包括做面包的小麦、做饲料的玉米等等)的对日倾销。——摘编自徐振伟《二战后美国对日本的粮食战略及其影响》材料二2010—2020年世界及各地区食物不足人口数与发生率类别年份世界非洲亚洲拉丁美及洲加勒比地区大洋洲北美洲及欧洲食物不足人口数(百万)2010636.8187.4400.140.71.9-2015615.1199.7369.936.42.4-2016619.5212.0356.142.92.5-2017615.0212.3352.142.22.6-2018633.4227.1354.643.72.6-2019650.3235.3361.345.92.6-2020768.0281.6418.059.72.7-食物不足发生率(%)20109.218.09.56.95.3<2.520158.316.98.35.86.1<2.520168.317.58.06.86.2<2.520178.117.17.86.66.3<2.520188.317.87.86.86.2<2.520198.418.07.97.16.2<2.520209.921.09.09.16.2<2.5注:“-”表示数据未报告——摘编自李先德《全球粮食安全及其治理:发展进程、现实挑战和转型策略》(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美国对日粮食战略的影响。(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1世纪以来全球粮食安全问题的特点及其原因。〖答案〗(1)影响:积极作用:缓解了战后初期日本严重的粮食危机;缓和了日本国内的社会阶级矛盾;改变了人们的饮食结构与饮食习惯;为之后的经济腾飞奠定了坚实基础。消极作用:造成日本的粮食自给率连年下降,威胁到日本的粮食安全;为后来的美日贸易摩擦加剧埋下隐患;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强化美国对日本的政治控制。(2)特点:世界饥饿人口数量起初呈下降趋势,但近几年呈现反弹迹象;涉及范围较广;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之间以及各大洲、区域之间存在巨大差距;粮食安全问题形势仍然比较严峻。原因:大多数发展中国家长期遭受殖民掠夺,经济发展滞后;发达国家粮食政治化;局部战争或国际冲突的影响;自然灾害的影响;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解析〗【小问1详析】本问是影响类的题目。时空是二战后的日本。影响:积极作用:根据“这将大大缓解对经济发展的压力”得出缓解了战后初期日本严重的粮食危机;根据所学,可得出缓和了日本国内的社会阶级矛盾;改变了人们的饮食结构与饮食习惯;为之后的经济腾飞奠定了坚实基础等。消极作用:根据“但粮食短缺带来黑市价格的高涨,通胀严重,从而推高了日本的生产成本,使日本的出口产品缺乏竞争力”得出造成日本的粮食自给率连年下降,威胁到日本的粮食安全;根据所学可得出为后来的美日贸易摩擦加剧埋下隐患;根据“另外,如果无法解决日本的粮食问题,将极大危害其社会和政治稳定性,也不利于美国实现占领和改造日本的政治目标。”得出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强化美国对日本的政治控制。【小问2详析】本问是特点、原因类的题目。时空是21世纪的世界。特点:从表格中食物不足人口数的变化可得出世界饥饿人口数量起初呈下降趋势,但近几年呈现反弹迹象;从表格中的所涉及的地区范围可得出涉及范围较广;针对发展中国家的数据信息可得出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之间以及各大洲、区域之间存在巨大差距;从整体上评价可得出粮食安全问题形势仍然比较严峻。原因:根据所学可从大多数发展中国家长期遭受殖民掠夺,经济发展滞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公共部位装修施工合同范本
- 社区护理文书的标准化编写流程
- 生物医药技术对商业决策的影响分析
- 电力工程安全监管的培训体系建设
- 美妆行业合作协议书(2篇)
- 低压电线路改造施工合同范本
- 标准借款合同模板(民间借贷)正式版
- 购房合同保密协议
- 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
- 电子与智能化工程项目团队的配置要点
- 2025年高三历史教学工作计划
- 学校财务年终工作总结4
- 生态安全课件
- 人教版高中英语挖掘文本深度学习-选修四-UNIT-2-(答案版)
- 八下冀教版英语单词表
-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钢铁读书笔记
- 【人教版化学】选择性必修2 知识点默写小纸条(答案背诵版)
- 2025年汽车加气站作业人员安全全国考试题库(含答案)
- 部编高教版2023·职业模块 中职语文 《宁夏闽宁镇:昔日干沙滩今日金沙滩》课件
- 化工过程安全管理导则安全仪表管理课件
- 企业对外沟通与形象塑造制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