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河南省豫北名校高一下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1页
2022-2023学年河南省豫北名校高一下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2页
2022-2023学年河南省豫北名校高一下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3页
2022-2023学年河南省豫北名校高一下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4页
2022-2023学年河南省豫北名校高一下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1河南省豫北名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大约1万年前,从采集、渔猎到农业生产,人类逐渐由适应自然转向改造自然,在生产工具方面,各种金属工具的使用大大增强了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此后才真正开始了人类社会的历史。由此可知()A.农业发展促进了社会的分工 B.农业是文明出现的最重要特征C.文明进步源于生产力发展 D.人类社会历史起源于阶级分化【答案】C【解析】材料“金属工具的使用大大增强了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此后才直正开始了人类社会的历史”说明生产力发展推动文明出现,C项正确;社会分工指的是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只有农业的生产和生产工具的进步,没有涉及社会分工问题,排除A项;材料涉及农业的出现使人由适应自然到改造自然,改造自然不是文明出现的标志,文明出现的标志是文字、城市等,排除B项;新石器时代出现阶级分化,但旧石器时代就属于人类社会的历史,人类社会历史源于阶级分化,排除D项。故选C项。2.泥土、制笔用的芦苇在古代西亚的沼泽地区随处可见,因此泥板在很长时期内是两河流域最重要的书写材料;纸莎草是尼罗河三角洲遍地可见的植物,压制成页非常简单。这说明()A.文字产生受制于书写材料的类型 B.书写材料的选择与地理环境相关C.尼罗河流域先民最早发明造纸术 D.两河流域的楔形文字影响范围广【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古代西亚两河流域的书写材料是两河流域随处可见的芦苇以及泥土制成的泥板,而尼罗河流域主要的书写材料是尼罗河三角洲遍地可见的植物纸莎草,这可以说明书写材料的选择与当地地理环境密切相关,B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世界各地的古代文明例如苏美尔文明、古埃及文明、古代中国文明等都产生了文字,因此文字产生与书写材料的类型无关,排除A项;中国西汉时期最早出现造纸术,纸莎草压制成页作为书写材料,但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纸,排除C项;材料只涉及了古代两河流域和尼罗河流域的书写材料,没有楔形文字影响范围的相关信息,排除D项。故选B项。3.古代东亚和东南亚孕育了稻米文明,西亚、欧洲孕育了小麦文明,美洲的印第安人则创造了独特的玉米文明。这()A.体现了文明发展的多元性 B.说明了各文明是孤立发展的C.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D.表明农业的起源至今无定论【答案】A【解析】材料呈现了不同文明区域早期农作物品种的差异,这体现了文明发展的多元性,A项正确;古代不同文明之间是存在联系的,例如北非文明和西亚文明之间的交往历史就较为悠久,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不同区域文明之间差异,而不同区域的文明在农业诞生之初生产力发展水平差别不大,排除C项;农业的起源不等于农作物文明的起源,排除D项。故选A项。4.波斯人允许犹太人修建圣殿,过逾越节,注意维护犹太人的宗教信仰;对于埃及,则允许当地保留自己的法律和宗教;对于米利都(小亚细亚的希腊城邦),波斯国王曾严厉谴责当地总督对阿波罗神庙征税的行为;到公元前4世纪,帝国的官方文书仍用帝国境内多种不同的文字来发布。由此可知,波斯帝国()A.尚未建立君主专制制度 B.地方管理体系异常混乱C.行省总督设置名存实亡 D.通过因俗而治维系统治【答案】D【解析】由材料中波斯统治者尊重被征服犹太人、埃及人的信仰、法律,维护希腊城邦的阿波罗神信仰,尊重各地区的语言文字习惯可知,波斯帝国利用被征服地区的当地习俗来维系其统治,D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波斯帝国继承了西亚地区传统的君主专制制度,排除A项;波斯帝国在地方实行行省制,还建立了比较完善的税收制度,“地方管理体系异常混乱”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波斯统治者在帝国管理中尊重被征服地区的传统,未体现“行省总督设置名存实亡”,排除C项。故选D项。5.上古时期,某帝国在征服领土的过程中,其军团推动了行省城市的兴起。到2世纪中叶,帝国境内的城市星罗棋布,其中仅西班牙就有690座城市,高卢有近1200座,阿非利加有650座,希腊有950座,东部亚洲行省则有5000多座城市。这个帝国是()A.亚述帝国 B.波斯帝国 C.罗马帝国 D.亚历山大帝国【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军团推动了行省城市的兴起”“西班牙”“高卢”等这些事罗马帝国的统治方法和地区可推知该帝国是罗马帝国,C项正确;亚述帝国疆域都不包括西班牙和高卢,排除A项;波斯帝国疆域地跨亚欧非洲,但不包括西班牙,排除B项;亚历山大帝国也是地跨亚欧非洲但不包括西班牙和高卢,排除D项。6.如图所示为出土于阿富汗东部哈达城的佛像,该佛像创作于公元2至3世纪,无论是五官还是头发造型都与希腊神话中的太阳神阿波罗极为相似。这件作品的雕刻手法也是非常典型的希腊风格,但胸前装饰的璎珞却出自佛教。由此可见()A.希腊神话得到实物印证 B.文化交流丰富艺术内涵C西亚佛像雕刻手法多元 D.印度佛教缺乏本土特色【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出土于阿富汗东部哈达城的佛像与希腊神话中的太阳神阿波罗相似,且其雕刻手法也是非常典型的希腊风格,但胸前的装饰却出自印度佛教,说明文化交流丰富了艺术内涵,B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该佛像“无论是五官还是头发造型都与希腊神话中的太阳神阿波罗极为相似”,无法得出“希腊神话得到实物印证”的结论,排除A项;阿富汗东部属于中亚,而非吸烟,排除C项;印度佛教具有强烈的本土特色,排除D项。故选B项。7.中世纪前期,英国封君封臣制度规定,原则上封土是属于封臣终身所有的不可世袭之物,后来封土逐渐演变为可继承的土地,但要向封君缴纳继承金。1290年,英国颁布《买地法令》,直接承认封土具有合法交易的权利。这一变化反映了英国()A.封建制度的动摇 B.封建生产关系的调整C.统一步伐的加速 D.传统贵族势力的衰落【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欧洲中世纪封君封臣制是与封土联系在一起的,封土由不可世袭发展到可缴纳继承金继承,再到封土具有合法交易的权利,这一变化反映了英国封建生产关系的调整,B项正确;13世纪,英国封建制度尚未动摇,排除A项;封土由不可世袭发展到可缴纳继承金继承,再到封土具有合法交易的权利,这一变化不能体现英国统一步伐加速,并且1296年爆发苏格兰独立战争,排除C项;封土具有合法交易的权利,这一规定有利于贵族通过兼并土地扩大自身势力,排除D项。故选B项。8.如表所示为欧洲中世纪教育的演变过程(节选)。据此可知,中世纪欧洲教育演变的根本原因是()时间表现中世纪早期主要是在修道院或教会学校里进行,课程以神学经典和宗教信条为核心,几乎不涉及现实生活11世纪在城市中兴起了新型学校,这些学校与教会的联系削弱了,而直接与城市的世俗生活紧密结合。这种学校有两类,一类是城市或行会的拉丁语学校,另一类是城市或私立的写作和算学学校12世纪中世纪的大学在意大利、法国和英国的文化中心城市中兴起A.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 B.基督教会权威的下降C.城市市民阶层壮大 D.西欧民族国家的发展【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11世纪,西欧商品经济得到发展,为满足市民阶层需求,城市中兴起了与世俗生活紧密结合的新型学校,A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新型学校”“与教会的联系削弱”可知基督教会在教育方面的影响减弱,这是因为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壮大追求世俗生活,文化教育发展的根本原因是经济,排除B项;市民阶层壮大的原因是商品经济的发展,所以市民阶层的壮大不是根本原因,排除C项;16——19世纪,西方国家从专制王权国家发展为民族国家,时间与材料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9.拜占庭帝国的国内外贸易相当发达,拜占庭和其他国家商人奔走于欧亚各地,运销东方和西方的各种商品。中国的丝绸、印度的香料、埃及的粮食和纸草、叙利亚的织物和刺绣、斯拉夫的毛皮和蜂蜡等各种商品,都经过君士坦丁堡和拜占庭其他大城市再转运至欧亚各地。材料反映了拜占庭帝国()A.疆域辽阔促进经济繁荣 B.重现西罗马帝国的强大C.深受基督教文化的影响 D.成为东西方的贸易枢纽【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中的“中国的丝绸、印度的香料、埃及的粮食和纸草、叙利亚的织物和刺绣、斯拉夫的毛皮和蜂蜡等各种商品,都经过君士坦丁堡和拜占庭其他大城市再转运至欧亚各地”信息可以得出,君士坦丁堡和拜占庭帝国已成为沟通东西方的桥梁和贸易枢纽,D项正确;材料并没有体现疆域辽阔与经济繁荣之间的因果关系,排除A项;拜占庭帝国一直没能恢复西罗马帝国时期辽阔的疆域,排除B项;材料未反映拜占庭帝国的宗教信仰问题,排除C项。故选D项。10.7世纪中后期,阿拉伯倭马亚王朝建立之初,在首都大马士革集中了许多学者进行翻译研究工作,之后,多位哈里发采取各种措施奖励、鼓励翻译活动,如欧麦尔二世命令马希尔朱韦西把一本用叙利亚文写的医学书籍译成阿拉伯文。这体现了当时阿拉伯帝国()A.医学成就低于同期主要文明 B.民众生活依赖外来文化C.翻译活动成为学者主要工作 D.对学习先进文化的渴求【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在首都大马士革集中了许多学者进行翻译研究工作”,并且“多位多位哈里发采取各种措施奖励、鼓励翻译活动”可知,当时阿拉伯帝国重视文化交流,十分渴求外来先进文化,D项正确;材料反映统治者重视外来医学书籍的翻译,但不等于阿拉伯帝国医学成就低于同期主要文明,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7世纪阿拉伯帝国翻译外来著作,有利于丰富民众精神生活,但不能表明民众依赖外来文化,B项说法过于绝对,排除B项;根据材料阿拉伯倭马亚王朝建立之初“集中了许多学者进行翻译研究工作”可知翻译活动由学者参与,但翻译活动只是学者工作的一部分,并非主要工作,排除C项。故选D项。11.1964年,陕西西安的一处唐墓出土了3枚阿拉伯金币(图1为其中一枚),2013年,河北涿州的一处唐墓中也出土了一枚阿拉伯金币(如图2)。这些出土的实物()A.说明中国与阿拉伯帝国之间存在官方进贡和回赐关系 B.是研究唐朝与阿拉伯帝国之间贸易的一手史料C.说明阿拉伯帝国的金矿资源丰富 D.说明金币是通过海路输入中国的【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文物是研究历史的一手资料,题干中的金币属于文物,B项正确;仅凭出土的实物无法说明中国与阿拉伯之间是否存在官方进贡和回赐关系,排除A项;仅两枚金币无法说明阿拉伯帝国的金矿资源丰富,排除C项;材料只是交代在中国的墓地中出土了两枚阿拉伯金币,仅凭这些信息无法判定出土的金币是从海路还是陆路进入的,排除D项。故选B项。12.在16世纪,奥斯曼帝国控制着欧亚之间主要的贸易路线,如大不里士一巴士拉丝绸之路,阿克曼一里沃夫商路,控制了黑海的商品和原料到达伊斯坦布尔的路线,控制了也门和亚丁至印度的贸易,奥斯曼帝国对这些商路上的过往商品征收重税。据此可推知,当时奥斯曼帝国()A.已成世界头号强国 B.通过商路进行军事扩张C.维护东西方贸易安全 D.阻碍了亚欧间贸易往来【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在16世纪,奥斯曼帝国控制着欧亚之间主要的贸易路线,奥斯曼帝国对这些商路上的过往商品征收重税。”可知,亚欧洲际贸易被征收重税,提高了交易成本,进而使亚欧贸易往来受阻,D项正确;16世纪,世界强国还有葡萄牙、西班牙、中国等,奥斯曼帝国是否成为世界头号强国材料信息无法判定,排除A项;材料没有描述商路与军事扩张的联系,排除B项;奥斯曼帝国对这些商路上的过往商品征收重税,而非维护中西方贸易安全,排除C项。故选D项。13.有学者认为,对于日本近世的锁国政策是不能从一般意义上将其理解为封闭型的落后政策的与其说锁国是在禁止海外交流,莫如说这项举措是在维护幕府政治体制和既有的传统文化。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A.锁国政策并未导致日本的封闭落后B.日本锁国的目的在于维护幕府的封建统治C.对日本锁国政策的研究缺乏一手史料D.应将日本锁国政策放在历史长河中进行评价【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中的观点“与其说锁国是在禁止海外交流,莫如说这项举措是在维护幕府政治体制和既有的传统文化”可以看出,该学者认为日本近世的锁国政策是为了维护幕府政治体制和既有的传统文化,B项正确;该学者并未否认日本锁国政策的消极作用,因此不能得出其锁国政策导致日本的封闭落后,排除A项;材料只提供了学者的结论,并未指出其结论依托,因此无法断定日本锁国政策研究缺乏一手史料,而且这种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该学者结论是从锁国政策的影响角度分析,这种分析本身是立足于历史环境,也属于置于历史长河中,排除D项。故选B项。14.从10世纪起,东非居民在漫长的海岸地带和附近岛屿上建立起数十个定居地,并以这些定居地为基地,渡过印度洋,与红海沿岸、阿拉伯南部、波斯湾、印度、东南亚乃至中国各城市展开了十分得利的贸易活动。这些活动()A.促进了人类文明的交流 B.推动了非洲城邦制度的发展C.统一了东非的社会风俗 D.促进了埃及行省制度的完善【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东非居民与亚洲主要文明区开展贸易活动有利于促进人类文明的交流,A项正确;远洋贸易对城邦发展无直接影响,排除B项;贸易活动促进了东非社会风俗多元化,排除C项;根据所学可知,埃及属于北非,与题意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15.印第安人所创造的较高水平的拉美古代文明均分布在墨西哥中南部、中美洲及南美洲的加勒比海沿岸与太平洋沿岸地区。其他远离赤道热带区域的印第安人则基本上处于旧石器时代。这说明古代印第安文明()A.内部发展极其不平衡 B.独立发展且自我封闭C.是对东亚文明的移植 D.生产力发展水平较高【答案】A【解析】由题意“印第安人所创造的较高水平的拉美古代文明均分布在墨西哥中南部、中美洲及南美洲的加勒比海沿岸与太平洋沿岸地区分布着较高水平的古代印第安文明,而其他远离赤道热带区域的印第安人则基本上处于旧石器时代”这说明古代印第安文明内部发展极其不平衡,A项正确;材料无法说明古代印第安文明是否具有自我封闭倾向,排除B项;印第安人在东亚进入文明之前已进入美洲,排除C项;古代印第安文明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并且从材料中无法做出生产力发展水平高的结论,排除D项。故选A项。16.如图所示是玛雅人修建的奇钦·伊查天文观象台,在上层建筑北面的窗口,通过厚达3米的墙壁形成两道对角线,从此望去,在右边可以看到春分和秋分时落日的半圆;南边窗口的对角线则正好指示着地球的南极和北极。由此可知()A.玛雅观象台建筑借鉴了古埃及技术 B.封建迷信色彩笼罩了玛雅社会C.天文学是玛雅文明的重要成就之一 D.玛雅人准确掌握了地球运行规律【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玛雅人修建的奇钦·伊查天文观象台”可知,玛雅人运用他们的聪明才智设计的观象台可用于观察春分、秋分以及指示南北极,这说明天文学是玛雅文明的重要成就之一,C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代玛雅和古埃及没有进行技术交流,排除A项;天文学成就不代表封建迷信色彩,排除B项;“玛雅人准确掌握了地球运行规律”说法过于绝对,排除D项。故选C项。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亚历山大在东方被征服各地先后建立起几十座城市,这些城市既是统治当地居民的军事据点,也是经济活动中心,许多随军而来的希腊奴隶主在这些城市里开设手工作坊,经营工商业,与当地居民进行贸易活动。许多随军学者包括工程师、哲学家、地理学家、测量师等专门人才沿途搜集资料,采集动植物标本,与当地人交往。亚历山大发现东方民族并不是他想象的那样愚昧无知,而是具有较高程度的文明的,所以在治理帝国的各项政策上,处处都体现了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精神。但是我们也应看到亚历山大东征毕竟是奴隶制时代赤裸裸的侵略行为,所以这个帝国的建立固然也给被征服地区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摘编自于春英、申芬《评亚历山大帝国在历史上的作用》材料二汉朝沿袭中国长久以来的文化传统,是典型的农耕民族,“追求安居乐业,不到不得已,帝国不会轻易越过长城的防线去开拓领土”,因此,汉朝对外的冒险和军事征战十分有限,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的影响也以汉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为主。罗马帝国作为一个依靠战争不断壮大的国家,其对外开拓的传统一直影响着罗马帝国各个阶层,“上至元首下至平民,都热衷于冒险和商业贸易”,因此,在罗马和汉朝的经济文化交流中,罗马帝国的主动性更明显。在交流的物种中,罗马帝国对汉朝物品的渴求度远远高于汉朝对罗马商品的渴求度。在罗马社会上丝绸一直都被高度重视,甚至帝国还曾掀起以穿丝绸为时尚的风潮。反观汉朝,虽然罗马的玻璃、钱币、毛织品等对汉朝社会也产生过一定影响,但是由于汉人更崇尚玉的传统,玻璃和钱币在汉代社会生活中的影响有限。——摘编自祁潇潇《罗马帝国与汉朝经济交流问题探析》(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亚历山大东征的影响。(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罗马帝国与汉朝经济文化交流的不同之处。(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文化交流的认识。【答案】(1)影响:促进了东西方经济贸易的交流与发展;促进了欧亚非科学文化事业的交流与发展;促进了东西方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答出两点即可)侵略行为也给当地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2)不同之处:罗马帝国对外交往主动性强,汉朝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缺乏动力;罗马帝国对汉朝物品需求度较高,而汉朝对罗马帝国物品需求有限;罗马帝国对外武力交往较多,汉朝更倾向于和平交往。(3)认识:文化交流有利于世界多元文化的发展;文化交流可以促进各地区之间的联系与发展;在文化交流中,互相借鉴学习,有利于世界文明的共同发展与进步。(答出一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解析】(1)影响:根据材料“亚历山大在东方被征服各地先后建立起几十座城市,这些城市既是统治当地居民的军事据点,也是经济活动中心,许多随军而来的希腊奴隶主在这些城市里开设手工作坊,经营工商业,与当地居民进行贸易活动。”可知,促进了东西方经济贸易的交流与发展,以欧亚非科学文化事业的交流与发展;根据材料“亚历山大发现东方民族并不是他想象的那样愚昧无知,而是具有较高程度的文明的,所以在治理帝国的各项政策上,处处都体现了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精神。”可知,促进了东西方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根据材料“亚历山大东征毕竟是奴隶制时代赤裸裸的侵略行为,所以这个帝国的建立固然也给被征服地区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可知,侵略行为也给当地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2)不同:根据材料“汉朝对外的冒险和军事征战十分有限,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的影响也以汉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为主在罗马和汉朝的经济文化交流中,罗马帝国的主动性更明显。”可知,罗马帝国对外交往主动性强,汉朝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缺乏动力;根据材料“在交流的物种中,罗马帝国对汉朝物品的渴求度远远高于汉朝对罗马商品的渴求度。在罗马社会上丝绸一直都被高度重视,甚至帝国还曾掀起以穿丝绸为时尚的风潮。反观汉朝,虽然罗马的玻璃、钱币、毛织品等对汉朝社会也产生过一定影响,但是由于汉人更崇尚玉的传统,玻璃和钱币在汉代社会生活中的影响有限。”可知,罗马帝国对汉朝物品需求度较高,而汉朝对罗马帝国物品需求有限;根据材料“汉朝对外的冒险和军事征战十分有限罗马帝国作为一个依靠战争不断壮大的国家,其对外开拓的传统一直影响着罗马帝国各个阶层”可知,罗马帝国对外武力交往较多,汉朝更倾向于和平交往。(3)认识:根据材料“亚历山大发现东方民族并不是他想象的那样愚昧无知,而是具有较高程度的文明的,所以在治理帝国的各项政策上,处处都体现了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精神。在罗马和汉朝的经济文化交流中,罗马帝国的主动性更明显。在交流的物种中,罗马帝国对汉朝物品的渴求度远远高于汉朝对罗马商品的渴求度。在罗马社会上丝绸一直都被高度重视,甚至帝国还曾掀起以穿丝绸为时尚的风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文化交流有利于世界多元文化的发展,促进各地区之间的联系与发展,在文化交流中,互相借鉴学习,有利于世界文明的共同发展与进步。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从公元前8世纪中期到公元前6世纪晚期,希腊人在地中海和黑海沿岸建立了400多处殖民地。从过程看,海外殖民通常先由某一城邦发起,它通常被称为母邦;母邦把部分公民迁移到海外某地另立家园,这一家国被称为子邦——殖民城邦。殖民城邦和母邦在政治经济关系上是平等的,所有子邦都是希腊世界的新成员,它们在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都和希腊本土诸邦类似。于是子邦和母邦、殖民地区和希腊本土之间展开频繁的经济往来,希腊的商业贸易受惠良多。广泛密切的贸易联系还进一步扩大了海外市场,构成了一个海洋与大陆交错、东方与西方联结的前所未有的地中海最大贸易圈和经济圈,这远远超过了公元前2千纪爱琴文明的规模。这个更广阔的活动天地在政治和文化方面对希腊城邦的影响也是很积极的。——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古代史编》等材料二英国都铎王朝初期的国王亨利七世在位期间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扩充王权。1486年初,他迎娶爱德华四世之女伊丽莎白为王后。玫瑰战争发生于1455-1485年,是英王爱德华三世(1327-1377年在位)的两支后裔:兰开斯特家族和约克家族的支持者为了争夺英格兰王位而发生的内战,内战中势不两立的两大家族联合起来,又增添了都铎王朝的合法性。而后又让后裔迎娶西班牙王室公主,旨在争取欧洲列强的承认和支持。亨利七世对觊觎王位的政敌采取铁血政策,同时,都铎王朝的君主们还不拘出身门第,努力罗致有才干的人作为政府的核心人物。亨利七世上台不久就获得了海关岁入、法庭罚金等封建经济、司法特权。在镇压贵族叛乱中又趁机没收了一些敌对分子的领地和财产,较大幅度地扩充了王室领地。同时亨利七世尽量减少对外战争,努力减少军事开支。雄厚的经济实力使国王不需要过于依靠议会拨款,因此也不经常召开议会。——摘编自阎照祥《英国政治制度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希腊人海外殖民的积极影响。(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亨利七世加强王权的主要措施并对其进行简要评价。【答案】(1)积极影响:有利于缓解城邦人口增长和资源短缺的矛盾;有利于巩固希腊城邦制度和公民团体的稳定;促进了希腊商品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希腊文明的繁荣发展;有利于加强东西方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答出三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2)措施:通过联姻加强王权和国力;争取欧洲大陆强国的承认,减少对外战争;对政敌采取铁血政策进行镇压;不拘门第罗致人才;充实王朝的财政收入以摆脱议会的经费掣肘。评价:扩大了英王室的统治基础;有利于增强英国的影响力;加强了君主权力,巩固封建统治;(答出两点即可)易激化封建贵族与资产阶级的矛盾,阻碍社会的近代转型。(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解析】【小问1详解】积极影响:根据材料“于是子邦和母邦、殖民地区和希腊本土之间展开频繁的经济往来,希腊的商业贸易受惠良多”可得出,促进了希腊商品经济的发展;根据材料“构成了一个海洋与大陆交错、东方与西方联结的前所未有的地中海最大贸易圈和经济圈”可得出,有利于加强东西方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根据材料“这个更广阔的活动天地在政治和文化方面对希腊城邦的影响也是很积极的”并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促进了希腊文明的繁荣发展,有利于缓解城邦人口增长和资源短缺的矛盾,有利于巩固希腊城邦制度和公民团体的稳定。【小问2详解】措施:根据材料“他迎娶爱德华四世之女伊丽莎白为王后”可得出,通过联姻加强王权和国力;根据材料“而后又让后裔迎娶西班牙王室公主,旨在争取欧洲列强的承认和支持”可得出,争取欧洲大陆强国的承认,减少对外战争;根据材料“亨利七世对觊觎王位的政敌采取铁血政策”可得出,对政敌采取铁血政策进行镇压;根据材料“努力罗致有才干的人作为政府的核心人物”可得出,不拘门第罗致人才;根据材料“亨利七世上台不久就获得了海关岁入、法庭罚金等封建经济、司法特权”可得出,充实王朝的财政收入以摆脱议会的经费掣肘。评价: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加强王权的措施对内扩大了英王室的统治基础,加强了君主权力,巩固封建统治,易激化封建贵族与资产阶级的矛盾,阻碍社会转型,对外有利于增强英国的影响力。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古代朝鲜文化打上了中国文化的深刻烙印,如提倡儒学,实行科举制,派贵族子弟到唐朝留学;另外,中国的汉字、汉文和儒家思想早在公元前就传入了朝鲜,新罗统一朝鲜后与唐朝密切交往,注重借鉴中国文化来发展本国文化,如朝鲜的文字、史学等,同时朝鲜人民又推陈出新,在借鉴中国胶泥活字印刷的基础上发明了铜活字印刷,这是世界上最早的金属活字印刷技术。——摘编自孟广林《世界中世纪史》材料二日本于7~10世纪设立的律令制是模仿唐朝的永徽律令和垂拱格式(为修改律令而临时发布的诏敕和官符,称为格;律令和格的施行细目称为式)而成的,但唐朝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文明国度,幅员广大,人口众多,需要大量的官员和严密的国家组织,这对相对贫穷弱小的日本来说是没有能力照搬的。于是,日本人在这个基础上进行了某些修改和变通,将大化改新前的一些惯例和制度吸收了进去,把那些归属于豪族大姓的部民制机构变成了官僚制下的基层机构。地方豪族的地位和特权虽然有所削弱,并且确实与中央官僚和中央贵族的地位权力差距甚大,但也没有彻底被取消,他们的权力有点像现在某些亚洲国家中的部族酋长的权力。——摘编自王仲涛、汤重南《日本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文化对朝鲜社会产生的影响。(2)根据材料二,简析古代日本律令制国家形成的原因。【答案】(1)影响:推动朝鲜建立中央集权制国家;促进了朝鲜教育和思想文化的发展;丰富了朝鲜的社会生活。(2)原因:借鉴唐制,有所变通;将部民制残余和官僚制相融合;地方豪族的政治势力被严重削弱。【解析】【小问1详解】影响:根据材料一“古代朝鲜文化打上了中国文化的深刻烙印,如提倡儒学,实行科举制,派贵族子弟到唐朝留学……”,并结合所学可得出,推动朝鲜建立中央集权制国家;根据材料一“……中国的汉字、汉文和儒家思想早在公元前就传入了朝鲜,新罗统一朝鲜后与唐朝密切交往,注重借鉴中国文化来发展本国文化,如朝鲜的文字、史学等……”,并结合所学可得出,促进了朝鲜教育和思想文化的发展;根据材料一“……同时朝鲜人民又推陈出新,在借鉴中国胶泥活字印刷的基础上发明了铜活字印刷,这是世界上最早的金属活字印刷技术”,并结合所学可得出,丰富了朝鲜的社会生活。【小问2详解】原因:根据材料二“日本于7~10世纪设立的律令制是模仿唐朝的永徽律令和垂拱格式(为修改律令而临时发布的诏敕和官符,称为格……但唐朝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文明国度,幅员广大,人口众多,需要大量的官员和严密的国家组织,这对相对贫穷弱小的日本来说是没有能力照搬的。于是,日本人在这个基础上进行了某些修改和变通……”,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