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内蒙古包头市高考语文二模试卷(解析)_第1页
2023年内蒙古包头市高考语文二模试卷(解析)_第2页
2023年内蒙古包头市高考语文二模试卷(解析)_第3页
2023年内蒙古包头市高考语文二模试卷(解析)_第4页
2023年内蒙古包头市高考语文二模试卷(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Word文档下载后可自行编辑1/12023年内蒙古包头市高考语文二模试卷(解析)2023年内蒙古包头市高考语文二模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9小题,共36.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般地说,从先秦到明清,依照作品内容和形式特点来区分,古代散文可大体简括为两类:应用散文和创造散文。应用散文要求内容切实,不能虚构;创造散文则恣意为文,有意虚构。

知人论文,具体分析,是分析一篇古代散文作品的一般方法。那么,具体地说,作品读懂后从哪里入手分析呢?从分析结构入手。古代散文结构一般都有三个层次:一是文体结构,二是思想内容结构,三是艺术形式结构。

所谓文体结构,就是看它属于哪种文体。自从魏文帝曹丕《典论论文》把文章分为奏议、书论、铭诔、诗赋的四科八体之后,文体分类日益繁细。中唐以后,骈散分道,宋代应用文体已多达几十种,而到了明代徐师曾《文体明辨》则仅正统的文体就近八十种,可见文体在古代很受重视。古代散文大多遵循传统文体,所以我们分析作品便应看清题目,辨明文体。古代散文的题目,有自拟的,也有后人代拟的,但都表明文体。例如柳宗元《小石潭记》、欧阳修《醉翁亭记》和王安石《游褒禅山记》,都是“记”体。按照“记”体的格式,一般要求记叙何时何地何事、当事人、事情经过、作记缘由等等,这三篇记对这些格式要求都是遵循并达到了的。它们都是先记地点,次写景物或传说,再写事情,然后写功用和影响,最后说明作记缘由等等。可见文体格式是根据这一文体的应用需要而确定的,实质是一种抽象的一般的公式化的结构形式,对应写的内容具有框架作用。文体既有格式要求和框架作用,就会在作品的结构形式上体现出来,因此分析古代散文结构便应看清题目,辨明文体,了解它的文体结构。

优秀的古代散文通常是按照自己确定的主题思想,即所谓“立意”,来写某一事件或某一问题的一个方面,也就是所谓的“谋篇”。因此,一篇散文的具体结构首先取决于它的主题思想的逻辑结构。为了把握思想内容的逻辑结构,就要在弄懂字句、疏通章节之后,再进行抽象的逻辑分析,以便把握全篇思想内容的内在联系。比较而言,叙事文、说理文的内容结构容易分析和把握,写景文、抒情文则要困难一些。因为前者直接表现为逻辑结构,而后者则往往以具体形象或形象性手法来表述思想,并且常常具有古代抒情诗的特点,即形象的跳跃性和逻辑省略,如寓情于景、用典喻理、比兴寄托等,这就必须分析具体形象的含意,把握它们的逻辑联系。

一篇散文的艺术形式结构是由依据主题思想的需要,进行选材、剪辑和安排而成的。分析一篇散文的艺术形式结构,实质是具体分析它的选材、剪辑和安排。凡所选材,都作详略曲直的适当处理,置于恰当地位,结合成思想清楚、层次突出的层次段落,从而完成整体结构。试比较下列三文:

《小石谭记》主题:记叙游览小石谭经历

主题思想:含蓄抒发凄苦忧伤

首段(所在);经小丘见小潭

次段(景观):潭中景物与气氛

三段(功用):其境过清而心境压抑

《醉翁亭记》主题:记叙亭名“醉翁”的用意

主题思想:与民同乐,乐而无逸

首段(所在):点出取名用意

次段(景观):概写四时景观

三段(功用):可供官民同乐

末段(缘由):点出醒时作记《游褒禅山记》主题:记述游览褒禅山经历

主题思想:阐发实证与进取之理

首段(所在):记述得名由来

次段(景观):游览后洞

三段(功用):议论说理,阐发认知

这三篇都是“记”体,文体结构大致类同。但由于主题和主题思想不同,它们的侧重不同,选材、剪辑、安排便也不同。《小石潭记》借幽深冷寂、“其境过清”的小石潭含蓄表述自己被贬之后无法排遣的忧伤凄苦之情,因此在写景时,既突出其美,又凸显“其境过清”的特点。表现出小石潭天然之美与心境之悲。《醉翁亭记》借为亭取名而书写与民同乐、乐而无逸的志士仁人胸襟,因此记其所在之后,直接说明自己为当地太守身份和取名“醉翁”的用意;描写景观,则着重写亭中所获山水乐趣,表现亭的位置适当,突出朝暮四时的自然变化的景象。《游褒禅山记》写于变法失败,辞官之后,借一场游历表述出自己的思考:人生成功之道在于“志”“力”“外物相助”,三者不可或缺,正吻合了此时的心境,因而全文主体部分并不写景,重在由事及理,借题发挥。它们剪裁题材各按主题思想需要,一在突出风景之美心境之悲;二在写出山水之美,与民同乐;三在借题发挥,议论事理。而安排则由上表可见,既符合记体格式框架,更各有自己的主题思想逻辑,而落实于选材、裁剪、安排所结合成的整体结构。

(摘编自倪其心《怎样分析古代散文从分析结构入手》,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我国从先秦到明清的散文,依照作品内容和形式特点来区分,大致可分为应用散文和创造散文,前者要求内容真实,后者可以适当虚构。

B.明代的徐师曾在《文体明辨》中将古代散文分为八十种文体,远远超出了曹丕在《典论论文》中的分类种数。

C.对选材进行详略曲直地、适当合理地处理,并安排好层次段落,这些属于古代散文艺术形式结构的范畴。

D.文有方法但无定法,好的文章需要依据表述的主题思想逻辑,对内容及结构进行选材、裁剪、安排等方面的综合考量。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文章首先概括古代散文的大致分类,然后分别对文体结构、思想内容结构和艺术形式结构这三个层次的结构进行诠释并展开分析。

B.文章列举曹丕的“四科八体”,中唐以后的“骈散分道”以及明代徐师曾细化文体等事例是为了证明“文体在古代很受重视”。

C.原文说“为了把握思想内容的逻辑结构,就要在弄懂字句、疏通章节之后,再进行抽象的逻辑分析”,充分体现了论述的逻辑性。

D.为了清晰准确地阐明观点,在文中使用了多种论证方法,其中的事例论证,道理论证及比喻论证等方法极大地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古代散文的题目大多可以表明其文体,如《六国论》《陈情表》《归去来兮辞》等,读者很容易辨明文体,了解作品的文体结构。

B.与《小石潭记》相比,分析理解《游褒禅山记》要困难一些。因为读者需要分析文中具体形象的含意,把握景物与人物的关联。

C.《归去来兮辞》的“立意”可以概括为以行踪为线索,叙述了日夜兼程的归途所见与乐在其中的归家所为。

D.从分析文章的文体结构、思想内容结构、艺术形式结构入手,三个结构层次可以帮助我们读懂中国古代散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数字货币专指央行数字货币,而私人数字货币在我国叫作“虚拟货币”。央行数字货币等同于数字货币,因为我国对“货币”有着严格的法律定位,只有国家发行的货币才能被称为货币,其他“货币”即便被称为“货币”,也不是我国法律意义上的货币。

国际清算银行发布的《央行加密数字货币》报告详细、系统地介绍了央行数字货币的类型和特点。其中著名的就是“货币之花”模型的提出:从发行主体(中央银行或其他主体)、发行形式(电子或物理形式)、可访问性(通用型或限制型)和转移机制(集中或分散,如点对点转移)四个方面出发对央行数字货币进行分类,一种是面向公众发行的央行加密数字货币,即零售型央行加密数字货币;另一种是面向金融机构发行的央行加密数字货币,即批发型加密数字货币。值得注意的是,此报告采用的是“央行加密数字货币”(CBDC)的文字表述。

(摘编自李晶《数字货币与日常生活》)

材料二:

按照金融资产流动性大小等特征,我们把人民币分为M0、M1、M2等不同层次。M0主要指现金,流动性最强,也就是随时都可以用。支付宝,微信所搭载的这类支付形式虽然用起来很方便,但是并不属于流动性最强的M0的范畴。

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最基本的职能。而加密货币虽然叫作货币,却不能完全承担货币的职能。比如,这些加密货币的价格会产生非常大的波动,丧失了在价值尺度上的职能。在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些加密货币更接近于一种可以买卖的数字产品。数字人民币则不同,它属于M0的范畴,只有央行才有权力发行,相当于一种“电子现金”。因此从理论上来说,数字人民币在流通性上比支付宝、微信所搭载的支付形式还要强,同时拥有强大的信用背书,在价值尺度上稳定性高。

(摘编自张祎《一文了解数字人民币》)

材料三:

推广数字人民币的使用将成为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突破口和加速器。一是重构开放健康的数字生态。数字人民币将瓦解相互割裂、封闭化的数字生态系统,重构开放健康的数字新生态。二是助推数字经济平稳健康运行。数字人民币的交易信息由央行掌握,这样的特性可以帮助央行追溯资金的流向,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健康的运营环境。三是抢占全球数字经济竞争赛道。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2021年12月人民币在国际支付中的占比仅为2.7%。数字人民币的推广将加快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可以说,数字货币是数字经济时代的发动机和数字社会的助推器。长远来看,数字人民币将推动整个金融基础设施的重构升级,而这一切才刚刚开始。

(摘编自张晓玫《数字人民币将构建数字经济新格局》)

4.下列关于“数字货币”或“数字人民币”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在我国,“数字货币”并不等同于“虚拟货币”,“虚拟货币”即便被称为货币,也不具有法律依据。

B.零售型CBDC与批发型CBDC的发行主体和转移机制是一样的,但它们的发行形式和可访问性是不同的。

C.数字人民币属于M0的范畴,相当于一种“电子现金”,理论上随时都可以使用,并且信用度和稳定性都很高。

D.数字货币对数字经济时代和数字社会都有很大的推动作用,我国实现金融基础设施的重构升级还任重道远。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根据“货币之花”模型显示,电子货币是货币的主流,现金、商品货币、区域货币等物理货币处于边缘化地位。

B.加密货币更接近于一种可以买卖的数字产品,它只是在执行货币的流通手段的职能,却丧失了其价值尺度的职能。

C.数字人民币的推广将提高人民币在国际支付中的占比,加快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有利于抢占全球数字经济竞争赛道。

D.数字人民币虽还未普及,但从理论上讲,其流通性要强于同属于M0范畴的支付宝、微信搭载的支付形式。

6.目前,“数字人民币”对很多人来说还是新生事物,如果请你对“数字人民币”进行推广宣传,你会从哪几个方面介绍“数字人民币”的优势呢?请简要说明。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小镇大树

叶为宝

江西省上饶市横峰县的葛源镇,是一个不大的镇子,九十多年前曾是红色赣东北省的首府,这里写满了红色的历史。虎年春日,我怀着崇敬的心情,走进了葛源。葛源镇文化站的杨李佳站长给我做向导,陪我寻访方志敏同志的足迹。

穿过一条窄窄的街道,我们来到一堵围墙外面,老杨停了下来,说:“这里是列宁公园,是1931年方志敏建造的!”我抬眼望去,只见公园大门上“列宁公园”四个繁体大字遒劲有力,赫然在目。我们拾级而上,走进公园。老杨边走边介绍:“这座公园应该是我党历史上建造最早的人民公园之一了,园名是方志敏定的,也是他亲笔题写的。”不知不觉间,我们走到了一棵大树下。老杨充满自豪地对我说:“葛源人民引以为荣的不仅是拥有这座列宁公园,更因为园内有方志敏亲手种下的这棵梭柁树!”方志敏同志亲植的树!我不禁肃然起敬。

我满怀恭敬地站在树下,仔细打量着这棵老树。它树干粗壮,需三人才可合抱,高达十几米,一派枝繁叶茂。梭柁树是常绿乔木,树质坚硬,雨雪风霜不易摧折。我想,这大约是方志敏同志选择栽种它的原因吧。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时值晌午,我们站在树下,享受着大树带来的清凉与平和。一阵清风吹过,梭柁树发出沙沙的响声,低吟浅唱中,仿佛在诉说当年血与火的历史。

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在敌人的“围剿”下,苏区政权和红军战士连生存也是一种奢求,为何方志敏还要建公园植绿树呢?方志敏在《可爱的中国》中对未来美好中国的憧憬:“明媚的花园,将代替了凄凉的荒地!”我想,他一定是怀着革命必胜的信念建造这座公园的,他一定笃信,他栽种的梭柁苗定会长成参天大树!

“方志敏建公园植树,还有一个重要原因。”老杨娓娓道来,“当年上海法租界有座‘法国公园’,1922年夏天,方志敏和朋友散步来到这座公园附近,本想进去看看,但门口的一块牌子——‘华人与狗不准进园’——让方志敏义愤填膺!建在中国土地上的公园却不让中国人进,还如此羞辱中国人!方志敏暗暗立志,一定要把帝国主义列强赶出中国,一定要让中国的劳苦大众也拥有自己的公园。九年后,方志敏领导下的赣东北苏区各项事业蒸蒸日上,一派繁荣景象,于是他着手建造了这座列宁公园。”

“但是我们现在看到的列宁公园是后来修复重建的,方志敏建的公园已经毁于战火了。”老杨继续介绍,“1934年10月,红十军团北上抗日后,赣东北省首府葛源失陷,国民党反动派对苏区进行疯狂的报复,列宁公园被炮火所毁,园内绿植只有这棵梭柁树因其木质坚硬,幸免于难。”听完老杨的介绍,我发现眼前这棵挺立的大树,竟是如此的伟岸。

出了公园,老杨还介绍了一位朋友给我认识。他叫刘福炉,今年六十八岁,是当年苏维埃政府妇女主任廖桂秀的孙子。刘福炉告诉我,当年他奶奶常参加在列宁公园举办的各种慰劳红军战士的活动。刘福炉老人身体健朗,精神矍铄,退休前的工作是护理园林。他说他每天早晚都会和伙伴们来到列宁公园,或是溜达散步,或是下棋打拳,每天过得无比安闲与幸福。

第二天清早,我登上葛源的东山岭,远眺葛源镇。曙光初上,小镇格外地安然恬静,谁能想到,这儿曾是一片历经血与火洗礼的土地。随着时光的流逝,很多东西正在消失,但有些东西却是永恒的,就像这座公园,它正在老去,但里面的那棵梭柁树承载的记忆却是永恒的,这种记忆存在于人民的心里,永远不可摧毁。

远处,葛源的田野里荡漾着绿色的波浪和泱泱春水,一切让人赏心悦目,心旷神怡。列宁公园在一片黄墙红顶、错落有致的民居环抱之中,犹如这片大地上的一座火炬台。我仿佛看见了那棵梭柁树,是的,它一直都在我的心中,它是一尊方志敏的巍峨雕像,是一簇永不熄灭的精神火焰!

(选自《啄木鸟》2022年第5期)

文本二:

一切为了人民群众

何立波

方志敏很关心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把他们的生活记在心头。在敌人对赣东北苏区实行封锁的恶劣环境下,他时刻在想着如何去改善群众生活。如农民购买农具、耕牛或做小生意缺少资金的问题,食盐及各种日用品缺乏问题,还有婚姻、孩子上学、开办俱乐部、清洁卫生、白区迁入群众的安置、老弱病残救济直至桥船路等问题,在方志敏的关心下,都被苏维埃列入议程,想方设法妥善解决,成效卓著。在方志敏的倡导下,苏区实现了免费义务教育。赣东北苏维埃省会葛源办有省属列宁小学,各乡有列宁完小,各村有列宁劳动小学。15岁以下儿童能够入学学习,各级列宁小学均实行免费义务教育。

方志敏对广大群众的卫生和健康非常关注,他提出要给劳苦群众普及卫生常识,提出经常组织卫生运动,开展卫生检查,散发卫生宣传单。为增强人民体质,方志敏发出了“要尽量发动群众的体育运动”的号召,接连几年春季和秋季,省苏维埃都举办了规模盛大的全省、全军或儿童体育运动会,充分显示了苏区军民朝气蓬勃、勇往直前的精神风貌。方志敏还在百忙中亲自设计和筹划修建了供地方干部群众休闲的列宁公园、游泳池和红色广场,努力营造欢乐和谐的氛围。赣东北的群众过上了从来没有过的物质、精神上的好生活。

(选自《人民网》党史频道)

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文本一对刘福炉老人生活的交待,呼应了上文“前人栽树后人乘凉”一语,用真实事例证明革命先烈的理想得以实现了。

B.文本一结尾处从虚处落笔,描绘了葛源优美动人、富有生机的景象,重点突出列宁公园中那株梭柁树,升华了主题。

C.文本二交待了方志敏同志从各个方面关心百姓生活,大到教育、卫健,小到购买生活物资,这表现了方志敏的爱民之心。

D.两个文本都展现了方志敏的革命事业,表现了以方志敏为代表的共产党人的风骨和境界,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党的赞美之情。

8.大树这个意象在文中有哪些作用?请结合文本一简要分析。

9.这两个文本都塑造了方志敏的形象,但是塑造手段并不相同。请比较并简要分析。

二、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4小题,共19.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初,淮阴人韩信家贫,无行,数从其下乡南昌亭长寄食。数月,亭长妻患之,乃晨炊蓐食,食时,信往,不为具食。信怒,竟绝去。钓于城下,有漂母见其饥而饭之。信喜,曰:“吾必有以重报母。”母怒曰:“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淮阴少年或众辱之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胯下!”于是信熟视之,俯出胯下。一市皆笑。

及项梁渡淮,信仗剑从之;后又数以策干羽,不用。亡归汉,未知名。坐法,当斩,其辈皆已斩,次至信,信仰视,适见滕公,曰:“上不欲就天下乎,何为斩壮士?”滕公奇其言,壮其貌,释不斩。与语,说之,言于王;王亦未之奇也。

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王至南郑将士皆歌讴思归多道亡者信度何等已数言,王不我用,即亡去。何不及以闻,自追之。人言于王曰:“丞相何亡。”王怒,如失左右手。居一、二日,何来谒,王骂曰:“若亡,何也?”曰:“臣不敢亡,追亡者耳。”王曰:“所追者谁?”曰:“韩信也。”王复骂曰:“诸将亡者以十数,公无所追;追信,诈也!”何曰:“诸将易得;如信,国士无双。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足与计事者。顾王策安决耳!”王曰:“吾亦欲东耳,安能郁郁久居此乎!”于是王欲召信拜大将。何曰:“王素慢无礼,今拜大将,如呼小儿,此信之所以亡也。必欲拜之,择日,斋戒,设坛,具礼,乃可耳。”王许之。诸将皆喜,人人自以为得大将。至拜,乃韩信也,一军皆惊。礼毕,上坐。王曰:“丞相数言将军,将军何以教寡人乎?”信辞谢。因曰:“大王自料,勇悍仁强孰与项王?”王默然良久,曰:“不如也。”信再拜贺曰:“惟信亦以为大王不如也。然臣尝事项王,请言项王之为人也:项王喑鸣叱咤,千人皆废,然不能任属贤相,此匹夫之勇耳。见人慈爱,言语呕呕,至人有功当封爵者,印刓敝忍不能予,此妇人之仁也。虽霸天下,不居关中而都彭城;逐义帝置江南,所过残灭;民不亲附。名虽为霸,实失天下心,故其强易弱。今大王诚能反其道,任天下武勇,何所不诛?以天下城邑封功臣,何所不服?以义兵从思东归之士,何所不散?且三秦王将秦子弟数岁,所杀亡不可胜计;又欺其众降诸侯,及项王坑秦卒,惟此三人得脱。秦父兄怨之,痛入骨髓,而楚强以威王之。大王入关,秋毫无所害,除秦苛法。于诸侯之约,又当王关中,而失职入汉中,秦民无不恨者。今举而东,三秦可传檄而定也。”王大喜,自以为得信晚,遂部署诸将,留萧何收巴、蜀租,给军粮食。

(节选自《纲鉴易知录卷九汉纪》)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王至南郑/将士皆歌讴/思归多道亡者

B.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王至南郑将/士皆歌讴思归/多道亡者

C.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王至南郑/将士皆歌讴思归/多道亡者

D.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王至南郑/将士皆歌讴/思归多道亡者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淮阴”位于淮河南岸。古代山北水南为阴,如“有华阴令欲媚上官”(《促织》)中的“华阴”就在华山北面。

B.“王孙”,在本文中是表示对人的尊称,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赋得古原草送别》)中的“王孙”含义不同。

C.“居一、二日”与“居则曰:不吾知也”(《论语先进》)两句中的“居”字含义相同。

D.“王素慢无礼”与“素善留侯张良”(《鸿门宴》)两句中的“素”字含义相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韩信出身贫寒,但在任何境遇中都能够忍辱负重,以图将来。曾寄食于亭长,却遭遇亭长妻子刁难羞辱;被同乡少年霸凌,遭受“胯下之辱”。

B.韩信胸怀大志却仕途坎坷。先投奔项羽,后投奔刘邦,却都不被重视,但是也遇到了欣赏他,帮助他的人,比如滕公、萧何。

C.韩信意识到汉王不会重用自己,于是就逃跑了。萧何知道后,来不及禀报,亲自去追回韩信,才有了后来“登台拜将”的故事。

D.韩信一针见血地指出项羽的种种不足,并提醒刘邦“反其道而行之”,任用天下勇武之士,则可以无往而不胜。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后又数以策干羽,不用。亡归汉,未知名。

②诸将亡者以十数,公无所追;追信,诈也!

三、诗歌鉴赏(本大题共2小题,共9.0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好事近黄义卿画带霜竹

高登

潇洒①带霜枝,独向岁寒时节。触目千林憔悴,更幽姿清绝。

多才应赋得天真,落笔惊风叶。从此绿窗深处,有一梢秋月②。

①潇洒:幽静雅致。②末二句意思是把黄义卿的画作张挂在屋内墙壁之上。

14.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词人用“独向”一词,使得潇洒的“带霜竹”与憔悴的“千林”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雅致的霜竹不畏寒冷。

B.词人于“枝”前饰以“霜”字,既可以实指竹枝上有霜雪,还可以体现出深秋的时令特点,类似“万类霜天竞自由”之“霜天”。

C.下阕“多才”领起的两句是词人赞颂画家画技高超,能画出竹子的天然之趣,落笔就能让人感到风吹竹叶之声。

D.末两句写因非常喜欢这幅画作,将其张挂在屋内墙壁之上,每当月色降临,便于一梢秋月美景之下静静赏玩。

15.本词与郑板桥《竹石》(“咬定青山不放松”)一诗同为题画之作,两者虽然体裁不同,但在情感态度与表述技巧方面却有异曲同工之妙,请结合作品内容简要分析。

四、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6.0分)

16.默写。

(1)古代送别诗中,有很多情景交融的佳句,虽只字未提送别,笔端却饱含悠悠不尽之情思,达到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艺术效果。《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这样的诗句是:“______,______”。

(2)《劝学》设喻取譬层出不穷,比如以“______,______”之喻,引出广泛学习且省察自己就会见识通明且行为无过错的论断,更有说服力。

(3)古代文人常以酒器指代酒,表述不同的心境,苏轼在他的《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就各自用“______”和“______”分别表述了欢聚和祭奠之意。

五、作文(本大题共1小题,共60.0分)

17.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近日,某社会调查中心进行了一项调查,当被问到哪些是你感觉今生今世最不能错过的事的时候,52.9%的受访青年认为是要趁年轻掌握一技之长,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49.3%的受访青年觉得是完成高等教育,获得更高文凭,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做好准备:48.4%的受访青年认为是尽力找到满意的工作,早些安身立命,做到自立自强;40.4%的受访青年表示是趁年富力强,自主创业,为社会增加更多财富。

在某校“青春不能错过什么”主题班会上,学生除了列举大量有关“振兴中华,强国有我,踔厉奋发,挺膺担当,勇毅前行,激扬青春”等内容外,还有学生写了下列几条:

(1)学会烹调,能烧几样好菜。重要的不是手艺本身,而是从中体会到日常生活的情趣。

(2)每年短时间旅行一次,隔年长时间旅行一次,增长见识,拓宽胸怀。

(3)养成写日记的习惯,学会享受孤独,在孤独中与自己谈心。

(4)适当培养一点艺术爱好,如音乐、舞蹈、绘画,可以自己参与或创作,也可以只是欣赏。

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六、其他(本大题共5小题,共20.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近日,《典籍里的中国》在万众期盼中“上新”。作为一档具有独特切口和创作模式的文化类综艺节目,它巧用典籍为线索,每期选取“一部典籍、一个人、一段跨越时空的故事”,用追根溯源的方式上下五千年,带领当代观众尤其是年轻人打开典籍,品读中国,感受先贤的深邃思想和无穷智慧。从第一季到第三季,《典籍里的中国》对于内容和选题的打磨始终秉持着①的态度。第一季识读了《尚书》《天工开物》《史记》等十一部经典,第二季以《永乐大典》作为开篇,了解其背后②的故事。紧接着第二期节目首度以女性视角切入,以中国第一位女史家班昭为主线,串联起班家两代人围绕《汉书》跌宕起伏的命运故事。由此,《典籍里的中国》也开创出一条文化类节目的新路径,让观众得以透过典籍去触摸历史脉搏,浸润文化之光,感受中华文化的③。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19.请根据文意概述“典籍里的中国”这一节目名称的含义。不超过70个字。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秋冬季是呼吸系统疾病流行季。气候多变时,我们应该①?

呼吸道传染病主要通过病人或者携带病毒、细菌的隐性感染者的空气飞沫传播,也可以通过密切接触或拐弯抹角接触传播。在呼吸道传染病流行时,大家要尽量少去密集的场所,应规范在公共场所佩戴口罩。房间要经常开窗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的空气清新。在雾霾天气时,不要到户外活动。要注意个人卫生,不要随地吐唾沫星子,日用品及时清洗,必要时消毒。

在饮食方面,可以多吃滋阴润肺的食物,如梨、百合、莲子等,要多吃富含优质蛋白的食物,如鱼肉、蛋、牛奶等,提高抗病能力。秋冬季还要注意避免食用冰冷以及辛辣刺激性食品。多吃蔬菜水果,保证摄取足够的维生素。冬季气候干燥,②,防止体内水分缺失。

在生活起居方面,要注意劳逸结合,早睡早起,经常锻炼身体,增强抗病能力。要注意避免吸入冷空气等刺激性气体。秋冬季天气干燥,可通过使用加湿器、拖地等方法缓解干燥。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病人③,提高肺活量,改善呼吸功能。建议长期喷云吐雾的人群最好能够戒烟。

20.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2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述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22.文中有三处用词不得体,请指出并作修改。

解析和解答

1~3.B、D、A

(1)B.“将古代散文分为八十种文体”错,原文为“到了明代徐师曾《文体明辨》则仅正统的文体就近八十种”,应为“仅正统的文体就近八十种”。

故选B。

(2)D.“道理论证及比喻论证”错。本文主要采用事例论证的方法。

故选D。

(3)A.正确。

B.“分析理解《游褒禅山记》要困难一些”错。《游褒禅山记》属于叙事文、说理文,《小石潭记》属于写景文、抒情文。按照文中“叙事文、说理文的内容结构容易分析和把握,写景文、抒情文则要困难一些”可知,两者错位倒置。

C.“‘立意’可以概括为以行踪为线索……”错。选项的概括是《归去来兮辞》的内容,不是文章的立意。

D.“从分析文章的文体结构、思想内容结构、艺术形式结构入手,三个结构层次可以帮助我们读懂中国古代散文”错。原文信息为“那么,具体地说,作品读懂后从哪里入手分析呢?从分析结构入手”,可见“读懂”在前,“分析”在后。

故选A。

解析:

(1)B

(2)D

(3)A

(1)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答题时要整体把握材料内容,结合相关语境分析各个选项表述的正误,作出正确的选择。

(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论证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答题时要通读文本,仔细比对各个选项,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3)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答题时要读懂材料,仔细比对各个选项的说法,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选择题干扰项设置常见错误类型:

1.扩大范围。2.偷换概念。3.无中生有。4.已然未然混为一谈。5.强加因果。6.答非所问。7.相互矛盾。8.张冠李戴。9.过于绝对。10.断章取义。

4~6.B、C、

(1)B.“它们的发行形式……是不同的”错。根据“货币之花”模型可知,零售型CBDC与批发型CBDC的发行形式是相同的,都属于电子货币。

故选B。

(2)A.“电子货币是货币的主流,现金、商品货币、区域货币等物理货币处于边缘化地位”说法不合适。“货币之花”模型只是对货币的分类,从中看不出哪种形式是主流,哪种形式被边缘化。

B.“加密货币……”扩大范围。材料二中说的是“某些加密货币的价格会产生非常大的波动……在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些加密货币……”,可见应是“某些加密货币”。

C.正确。

D.“同属于MO范畴的支付宝、微信搭载的支付形式”错。材料二中说的是“支付宝、微信所搭载的这类支付形式虽然用起来很方便,但是并不属于流动性最强的MO的范畴”。

故选C。

(3)便捷性方面。由材料一“央行数字货币等同于数字货币”“发行形式(电子或物理形式)”“面向公众发行的央行加密数字货币,即零售型央行加密数字货币”可知,数字人民币属于数字货币,在形式上以电子形式存在,对于公众是普遍通用的;由材料二“从理论上来说,数字人民币在流通性上比支付宝、微信所搭载的支付形式还要强”可知数字人民币使用起来很便捷。

安全性方面。由材料一“央行数字货币等同于数字货币,因为我国对‘货币’有着严格的法律定位,只有国家发行的货币才能被称为货币”,材料二“拥有强大的信用背书,在价值尺度上稳定性高”可知,数字人民币是央行发行的有着严格法律定位的货币,拥有强大的信用背书在价值尺度上稳定性高,使用安全,值得信赖。

发展趋势方面。由材料三“推广数字人民币的使用将成为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突破口和加速器”“一是重构开放健康的数字生态……二是助推数字经济平稳健康运行……三是抢占全球数字经济竞争赛道……可以说,数字货币是数字经济时代的发动机和数字社会的助推器。长远来看,数字人民币将推动整个金融基础设施的重构升级”可知,从长远看,数字人民币符合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有利于满足用户需求、激发市场潜力,使用数字人民币符合时代发展的需要。

解析:

(1)B

(2)C

(3)①便捷性方面。数字人民币属于数字货币,在形式上以电子形式存在,对于公众是普遍通用的,使用起来很便捷。②安全性方面。数字人民币是央行发行的有着严格法律定位的货币,拥有强大的信用背书在价值尺度上稳定性高,使用安全,值得信赖。③发展趋势方面。从长远看,数字人民币符合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有利于满足用户需求、激发市场潜力,使用数字人民币符合时代发展的需要。

(1)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概念说法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答题时要读懂材料相关内容,仔细比对各个选项的说法,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2)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答题时要整体把握材料内容,结合相关语境分析各个选项表述的正误,作出正确的选择。

(3)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答题时要读懂材料内容,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

选择题干扰项设置常见错误类型:

1.扩大范围。2.偷换概念。3.无中生有。4.已然未然混为一谈。5.强加因果。6.答非所问。7.相互矛盾。8.张冠李戴。9.过于绝对。10.断章取义。

7~9.B、、

(1)B.“从虚处落笔”分析错误。文本一结尾“远处,葛源的田野里荡漾着绿色的波浪和泱泱春水,一切让人赏心悦目,心旷神怡。列宁公园在一片黄墙红顶、错落有致的民居环抱之中,犹如这片大地上的一座火炬台”属实写;“我仿佛看见了那棵梭柁树,是的,它一直都在我的心中,它是一尊方志敏的巍峨雕像,是一簇永不熄灭的精神火焰”属虚写。

故选B。

(2)根据“它树干粗壮,需三人才可合抱,高达十几米,一派枝繁叶茂。梭柁树是常绿乔木,树质坚硬,雨雪风霜不易摧折”“国民党反动派对苏区进行疯狂的报复,列宁公园被炮火所毁,园内绿植只有这棵梭柁树因其木质坚硬,幸免于难”可知,大树质地坚硬,雨雪风霜不能摧折,战火不能烧毁,象征着方志敏这类共产党人的坚韧不拔的品质;

根据“听完老杨的介绍,我发现眼前这棵挺立的大树,竟是如此的伟岸”“里面的那棵梭柁树承载的记忆却是永恒的,这种记忆存在于人民的心里,永远不可摧毁”“我仿佛看见了那棵梭柁树,是的,它一直都在我的心中,它是一尊方志敏的巍峨雕像,是一簇永不熄灭的精神火焰”可知,大树是抒情的载体,大树承载着当代人对方志敏烈士的无限缅怀和崇敬之情;

文章先写“我”来到列宁公园,寻访方志敏同志的足迹,主要介绍方志敏同志亲植的梭柁树下,它见证“血与火的历史”,后写“我登上葛源的东山岭,远眺葛源镇”,感慨那棵梭柁树,认为“它是一尊方志敏的巍峨雕像,是一簇永不熄灭的精神火焰”,据此可知,大树是贯穿全文的线索,文章以大树的变迁展现了从旧中国走向新中国的历史,塑造了方志敏爱国爱民的伟大的共产党员形象。

(3)根据“我想,他一定是怀着革命必胜的信念建造这座公园的,他一定笃信,他栽种的梭柁苗定会长成参天大树”“老杨娓娓道来,……1922年夏天,方志敏和朋友散步来到这座公园附近,本想进去看看,但门口的一块牌子——‘华人与狗不准进园’——让方志敏义愤填膺!建在中国土地上的公园却不让中国人进,还如此羞辱中国人!方志敏暗暗立志,一定要把帝国主义列强赶出中国,一定要让中国的劳苦大众也拥有自己的公园。九年后,方志敏领导下的赣东北苏区各项事业蒸蒸日上,一派繁荣景象,于是他着手建造了这座列宁公园”可知,文本一通过“我”和老杨的想象和讲述塑造了方志敏形象,“方志敏暗暗立志,一定要……”“明媚的花园,将代替了凄凉的荒地”,抓住了方志敏的心理、语言表现了他胸怀国家和人民、抵抗外侮的血肉丰满的感人形象。

根据“方志敏很关心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把他们的生活记在心头。在敌人对赣东北苏区实行封锁的恶劣环境下,他时刻在想着如何去改善群众生活”“方志敏对广大群众的卫生和健康非常关注,他提出要给劳苦群众普及卫生常识,提出经常组织卫生运动,开展卫生检查,散发卫生宣传单……”等可知,文本二真实地记录了方志敏的伟大事迹和贡献,塑造了一个令人信服和敬畏的伟大共产党员形象。

解析:

(1)B

(2)①大树具有象征意义,它质地坚硬,雨雪风霜不能摧折,战火不能烧毁,象征着方志敏这类共产党人的坚韧不拔的品质;②大树是抒情的载体,大树承载着当代人对方志敏烈士的无限缅怀和崇敬之情;③大树是贯穿全文的线索,文章以大树的变迁展现了从旧中国走向新中国的历史,塑造了方志敏爱国爱民的伟大的共产党员形象。

(3)①文本一塑造方志敏形象时手段多样,通过“我”和老杨的想象和讲述塑造了方志敏形象,抓住了方志敏的心理、语言表现了他胸怀国家和人民、抵抗外侮的血肉丰满的感人形象;②文本二以冷静、客观的笔触真实地记录了方志敏的伟大事迹和贡献,塑造了一个令人信服和敬畏的伟大共产党员形象。

(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答题时要通读全文,仔细比对各个选项,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2)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品相关意象作用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答题时要读懂相关描写,从内容、结构等方面进行分析。

(3)本题考查学生对人物塑造方法的比较和分析能力。答题时要读懂两篇文本,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

解答对文本赏析的选择题的方法是:①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②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

10~13.C、C、A、

(1)句意:韩信又多次和萧何谈话,萧何认为韩信是个奇才。待汉王到达南郑时,众将领和士兵都唱歌思念东归故乡,许多人中途就逃跑了。“语”是“信数与萧何语”的谓语动词,中间不可断开,排除A、B;“思归”是“将士皆歌讴思归”一句的目的,中间不能断开,排除D。

故选:C。

(2)A.正确。句意:淮阴人韩信,家境贫寒。/有个华阴县的县官想巴结上司。

B.正确。王孙:在本文中是表示对人的尊称。/本指贵族后代,此指远方的友人。句意:我不过是可怜你这位公子才给你饭吃。/我又一次送走知心的好友,茂密的青草代表我的深情。

C.“两句中的‘居’字含义相同”错误,“居一、二日”的“居”意为“止息,停留”;“居则曰”的“居”意为“素日,平时”。句意:隔了一两天。/你们平日说:(别人)不了解我!

D.正确,两个“素”都是“一向”的意思。句意:大王一向傲慢无礼。/一向同留侯张良交好。

故选:C。

(3)A.“但在任何境遇中都能够忍辱负重,以图将来。曾寄食于亭长,却遭遇亭长妻子刁难羞辱”理解错误,忍受“胯下之辱”可以反映“能够忍辱负重,以图将来”,但“晨炊蓐食”的结果是“信怒,竟绝去”,不能体现其“能够忍辱负重,以图将来”。

故选:A。

(4)①“干”,求取,这里指进献;“用”,含被动,被任用;“亡”,逃跑。译文:(韩信)后来又多次把良谋进献给项羽,却不被采纳任用。(韩信)逃跑归附汉王,也没有什么名气。

②“诸将亡者”,定语后置,逃跑的将领;“无所”,没有;“诈”,欺骗;“追信,诈也”,判断句。译文:逃跑的将领用十来计数(已有几十个),你没有去追赶,说是去追赶韩信,这是欺骗。

解析:

(1)C

(2)C

(3)A

(4)①(韩信)后来又多次把良谋进献给项羽,却不被采纳任用。(韩信)逃跑归附汉王,也没有什么名气。

②逃跑的将领用十来计数(已有几十个),你没有去追赶,说是去追赶韩信,这是欺骗。

参考译文:

当初,淮阴人韩信,家境贫寒,平日也没有什么善行。曾经多次前往下乡南昌亭亭长处吃闲饭而且一吃就会接连数月,亭长的妻子因此而嫌恶他,于是亭长的妻子一早把饭煮好然后在床上就吃掉了。开饭的时候,韩信去了,却不给他准备饭食。韩信也明白他们的用意,一怒之下竟然离去不再回来。韩信曾经在城下钓鱼,有位在水边漂洗丝绵的老太太看到他饿得窘相,就拿饭来给他吃。韩信吃饱后非常高兴于是就对那位老太太说:“我一定会重重地报答您老人家的。”老太太生气地说:“男子汉大丈夫不能自己养活自己!我不过是可怜你这位公子才给你饭吃,难道是希望你能有什么报答吗!”在淮阴的时候有一群恶少当众羞辱韩信说:“你虽然长得又高又大还喜欢带着刀剑,其实你胆子小得很!有本事的话就不要怕死,用你的佩剑来刺死我;如果不敢,就从我的裤裆下钻过去。”于是,韩信便当着许多围观的众多人的面前,从那个人的裤裆下钻了过去。在场的人都嘲笑他。

等到项梁率领抗秦义军渡过淮河向西进军的时候,韩信听到消息后就带了宝剑去投奔他;韩信后来又多次把良谋进献给项羽,却不被采纳任用。韩信于是就逃跑离开项羽归附汉王,最初也是没有什么名气。有一次,韩信犯了案被判了死刑,和他同案的人都挨个被杀了,当轮到杀他的时候,他抬起头来的时候正好看到滕公,就说:“汉王不打算得天下吗?为什么杀掉壮士?”滕公对他的话感到惊奇,见他的状貌威武,就放了他不杀。接着又同他谈话,更加佩服得了不得,便把他推荐给汉王;汉王还是不认为他是个奇才。

韩信又多次和萧何谈话,萧何认为韩信的确是个奇才。待汉王到达南郑时,众将领和士兵都唱歌思念东归故乡,许多人中途就逃跑了。韩信估计萧何等人已经多次向汉王荐举过他,但汉王却一直就没有重用他,便也逃亡离开汉王。萧何听说韩信逃走了,连向汉王报告没来得及就径自亲自去追赶韩信。有人告诉汉王说:“丞相萧何逃跑了。”汉王大发雷霆,仿佛自己失掉了左右手一般。隔了一两天,萧何回来拜见汉王,汉王又是生气又是高兴,责备他说:“你逃跑,是为什么?”萧何回答道:“我不敢逃跑,我是追逃跑的人去了。”“你去追回来的那个人是谁?”萧何说:“是韩信。”汉王又责备道:“逃跑的将领用十来计数,你都没有去追赶,说是去追赶韩信,这是欺骗我的。”萧何说:“那些将领是容易得到的,至于像韩信这样的人才,是普天下也找不出第二个来的。大王假如只想在汉中称王,当然用不上他;假如要想争夺天下,除了韩信就再也没有可以用来商量大计的人。只看大王如何打算罢了。”汉王说:“我也打算回东方去呀,哪里能够老闷在这个地方呢?”于是汉王就想叫韩信来拜将。萧何说:“大王对待部下一向都是傲慢无礼。现在任命大将就像是呼唤一个小孩子一样,这也就难怪韩信要走了。大王如果诚心诚意地拜他做大将,就该拣个好日子,自己事先斋戒,然后再搭起一座高坛,按照任命大将的仪式办理,那才行啊!”汉王听后就答应了。那些将领们听说了,个个暗自高兴,人人都以为自己会被任命为大将,等到任命大将军的时候才知道是韩信被任命为大将军,全军上下都大吃一惊。韩信拜过大王,坐下以后,大王问:“丞相萧何几次推荐将军,将军有什么好的计策给寡人?”韩信拜谢后接着就问:“大王自己认为和项王相比哪个更厉害?”汉王沉默良久,说:“我不如他。”韩信又拜接着又说道:“我也认为大王不如他,但是我曾经侍奉过项王,请让我说说项王的为人:项王一声怒喝,上千的人都会吓得胆战腿软,可是他不能放手任用贤将,这只能算是匹夫之勇。项王待人恭敬慈爱,语言温和,可是等到部下有功应当封爵时,他把官印的棱角都磨光滑了也舍不得给人家,这是妇人之仁。项王即使是称霸天下,但他放弃了关中的有利地形,而建都彭城;把义帝放逐江南,项王军队所经过的地方,没有不横遭摧残毁灭的;百姓们因此而不愿归附。虽然名义上是霸主,实际上却失去了天下的民心。所以说他的优势很容易转化为劣势。如今大王果真能够与他反其道而行,任用天下英勇善战的人才,有什么不可以被诛灭的呢?用天下的城邑分封给有功之臣,有什么人不心服口服的呢?以正义之师,顺从将士东归的心愿,有什么样的敌人不能被击溃的呢?况且项羽分封的三个王,原来都是秦朝的将领,率领秦地的子弟打了好几年仗,被杀死和逃跑的多到没法计算;又欺骗他们的部下向诸侯投降,项王狡诈地活埋了已投降的秦军二十多万人,唯独这三人得以留存,秦地的父老兄弟们因此也就把这三个人恨入骨髓。而今项羽凭恃着威势,强行封立这三个人为王。大王进入武关,秋毫无犯,废除了秦朝的苛酷法令,与秦地百姓约法三章,秦地百姓没有不想要大王在秦地做王的。根据诸侯的成约,大王理当在关中做王,大王失掉了应得的爵位进入汉中,秦地百姓没有不遗憾的。如今大王发动军队向东挺进,完全可以凭借一道文书、三秦封地就可以实现了。”于是汉王特别高兴,自认为得到韩信太晚了。就听从韩信的谋划,部署各路将领攻击的目标。萧何以丞相身份接管留守巴、蜀,镇抚、谕告境内百姓,使其供给军食。

(1)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通读全文,首先找出人名、地名、事物名、朝代名等。因为名词常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注意主语常省略。其次找动词,动词通常作谓语。借助句子成分,关键是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从而断开句子。此外,文言虚词和特殊句式对文言文句读有很大的辅助作用。断句题还可以抓住一定不能断开的地方,用排除法做题。

(2)本题考查了古代文化常识的积累、文言实词的意义和用法。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解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解答文言词语意义的题主要就是推断文言词语的意义,推断词义的基本原则就是要把词放到句中去理解,根据上下已知条件加以仔细研释。“词不离句,句不离篇”是古已有之的阅读准则,对于一眼不能识别的文言实词,我们就必须结合具体语境,瞻前顾后,披文入理,推断出其意义。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其次,要回归文本,吃透文本表述的观点,深入理解的思想;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章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进行推敲琢磨。

(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拿到句子之后应先回归文本,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语,再按照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换、删,再采取对译法,逐字进行翻译。

解答文言文题目,应遵循三个步骤:

第一步:初读全文,整体感知,把握大概。要求集中心思,稳住神,快速浏览一遍。初步明确是“什么时间、什么人、什么事、前因后果、谁说什么话”等,对全段的内容有个粗略的了解,读懂六七成即可。因为高考作为选拔性的测试,要一下子全读懂,一般的人是绝对做不到的。

第二步:细读题目,认真研读字、词、句。在这一步阅读中,要根据题干要求,结合各选项的具体内容,一一落实、理解要求多答的字、词、句、段在文段的位置,引起回忆,运用课内所学过的知识(实词、虚词、句式、活用、倒装、特殊句式等),解决、完成较容易做的题目。

第三步:再读全文,加深理解。这一步是站在更高的层次去认知全文,加深对文意的理解,又纠正前两步中出现的偏差,是一个深入和复核的过程。

14~15.D、

(1)D.“每当月色降临,便于一梢秋月美景之下静静赏玩”错误,依据解释可知,末两句是说把画作张挂在屋内,故“一梢秋月”是画中景以及画作带来的清幽宁静之感,而不是“真实的秋月”。

故选D。

(2)情感态度:本诗“独向岁寒时节”“触目千林憔悴,更幽姿清绝”写出竹子不畏寒冷,在千林憔悴之时,更显清幽身姿。欣赏这样的竹子,即使表述自己无所畏惧、顽强不屈的人生追求。

郑诗首二句说竹子扎根破岩中,基础牢固。次二句说任凭各方来的风猛刮,竹石受到多大的磨折击打,它们仍然坚定强劲。在赞美竹石的这种坚定顽强精神中,隐寓了自己风骨的强劲。

由此可见,两首作品都是借题画表明心迹。都表明了自己坚韧无畏、从容自信的人生态度和顽强执着、正直不屈的人生追求。

表述技巧:本诗借画中竹“潇洒”“清绝”的特点,写出自己对竹子精神的喜爱,写出自己的独特审美;郑诗表现了竹子那顽强而又执着的品质,托岩竹的坚韧顽强,言自己刚正不阿、正直不屈、铁骨铮铮的骨气。

可见,两首作品都运用了借物抒怀、托物言志的抒情手法。

解析:

(1)D

(2)①情感态度:两首作品都是借题画表明心迹。都表明了自己坚韧无畏、从容自信的人生态度和顽强执着、正直不屈的人生追求。

②表述技巧:两首作品都运用了借物抒怀、托物言志的抒情手法。前者借画中竹“潇洒”“清绝”的特点,写出自己的独特审美;后者用画中竹“咬定”“坚劲”等特点,表现出自己的精神追求。

(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能力,答题时要全面理解诗歌,仔细比对各个选项,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2)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情感态度与表述技巧的比较和分析能力。答题时要读懂题干涉及的两首诗歌,结合具体内容进行比较和分析。

诗歌鉴赏选择题解题方法:

选择题综合考查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述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等,每一个选项都是一个考点。本题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错误的地方一般有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一般都存在明显的错误。

16.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举匏樽以相属,一尊还酹江月

故解析为:

(1)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重点字:留)

(2)(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重点字:砺)

(3)举匏樽以相属一尊还酹江月(重点字:酹)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考查分直接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两种类型。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答题时看清题目要求,写错字或漏字添字均不能得分。

《念奴娇赤壁怀古》理解性默写:

1.《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词人从视觉、听觉角度,同时运用比喻生动描写赤壁雄奇壮阔的景物的语句: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2.《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描写周瑜指挥赤壁之战时正值青春年少的英雄形象的语句是: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3.《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赤壁战场上,周瑜从容娴雅,沉着应战,指挥若定的儒将风度形象: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4.《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诗人凭吊英雄人物,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只好以一杯清酒祭月的语句: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17.有为与有趣齐飞,青春美好不错过回答“今生今世最不能错过的事”的调查,半数青年认为要个人“有为”:锤炼一技之长安身立命,自主创业为社会添砖加瓦,获得高学历教育复兴中华;回答“青春不能错过什么”,不少学生锚定有为还需“有趣”:要有琴棋书画诗酒花的唯美气,要有柴米油盐酱醋茶的烟火气,还要有“绿水青山带笑颜”的接地气。奉献与安享并不悖谬,责任与权益并不违和,有为与有趣齐飞,青春美好不错过。

有为与有趣齐飞,青春年华美好不错过,“你也成了别人的风景”。

“少年心事当拏云”,青春充满正能量;“浮舟沧海,立马昆仑”,青春少年样样红。“你是主人翁”的青年“铁肩担道义”之外,“妙手著文章”岂不更美妙?峥嵘岁月,陈毅元帅既有赣南游击的一腔热血,又有“囊中存米清可数,野菜和水煮”的浪漫情趣;流金岁月,袁隆平院士既有“不在实验田里,就在去试验田的路上”的挥汗如雨,又有闲暇时拉起小提琴的“人间有味是清欢”。“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周国平煮豆撒盐把自己活成“哲学诗”,汪曾祺花花瓶瓶罐罐让他的美食与美文并没有“人走茶凉”,王世襄驾鹰走狗斗蛐蛐玩出一代文化奇人。有为与有趣双向奔赴,生活有味道,青春有回响。

有为与有趣齐飞,青春中国美好不错过,“教我如何不想她”。

“我要从南走到北,还要从东走到西……”,崔健歌中的“假行僧”总有点悲壮的色彩。但你看今日之中国大地,有为与有趣正当时,让你明白什么是“初见不识画中意,再见亦是画中人”。你游苏州,不仅有“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美誉,还有“夜半钟声到客船”的缥缈,也有吴侬软语的评弹余音,更有曲街水巷的浆橹欸乃;你逛佛山,既看到格力工厂南国陶都的车水马龙,也能一睹“无影飞脚”和醒狮龙舞,也能参与剪纸品尝美食,或者听一场粤剧加龙舟说唱。一城一世界,一趣韵味长,无论魔都帝都花都,都是美丽中国城;无论山村水村林村,都是中国村。因而我们要去“寻常巷陌曾住”,要去“稻花香里说丰年”,建设多姿多彩有为城乡,铸就有趣中国。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过于“有为”,则可能峣峣易折;过于“有趣”,则玩物丧志。

“屠龙少年,终成恶龙”必须警惕。争做有为青年,国家也有为,因而我们仍需把自己的岁月晕染成一朵花,剪一枝腊梅薰香自己,在社会繁复毒打中纳悦自己,在枯燥单调中有滋有味把岁月拉长。濡染在百年峥嵘芳华里,“任性”与“妄为”不是我们的内涵,“躺平”与“内卷”也不是我们的标签,“有为”与“有趣”才应是我们的姿态。有为与有趣齐飞,我们心中有希望,脚下有力量。

谁说非得站在光里的才算有为?一壶清酒平生相慰,一曲骊歌悠然相赠,一路曼妙风景相伴。有趣才是真有为,有为与有趣齐飞,青年起飞,国家腾飞,青春美好不错过。

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

材料第一段提到向社会调查“今生今世最不能错过的事”,有人认为是掌握一技之长,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有人认为获得更高文凭,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做好准备;有人认为是做到自立自强;有人表示是趁年富力强,自主创业,为社会增加财富。可见调查结果告诉我们,不能错过为国家做贡献、自立自强、增加社会财富。从涉及的角度来看,包括对国家、对个人、对社会三个方面。

第二段提到在“青春不能错过什么”主题班会上,同学们列举大量有关“振兴中华,强国有我,踔厉奋发,挺膺担当,勇毅前行,激扬青春”等内容,同时也有感受日常生活情趣、增长见识、拓宽胸怀、享受孤独、培养艺术爱好等等。

综合看来,青春要胸怀大志、激扬青春,生逢盛世,作为新时代的中国青年更应该迎难而上、勇挑重担,在激流中奋勇前进,在担当中锤炼意志,在尽责中成长成才,不负时代,不负韶华。同时人生是立体化的,具有丰富性,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每个人都不能离开接地气的平凡生活,亲人的关切、友情的温馨、日常的美好、爱好的情趣都带给我们幸福的生活体验,因此我们应该有对生活情趣的追求,成为一个既能行走在各行各业的弄潮人,又有多样生活色彩的领航人,既要有理想,还要有情趣,既要会奉献,还要会生活。因此我们应该成为一个既有正能量,又有多样生活色彩的人!

行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