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宜春市丰城市重点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_第1页
江西省宜春市丰城市重点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_第2页
江西省宜春市丰城市重点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_第3页
江西省宜春市丰城市重点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_第4页
江西省宜春市丰城市重点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Word文档下载后可自行编辑1/1江西省宜春市丰城市重点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2022-2023学年下学期期末测试卷

高一语文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宋词体现了宋代文人真实而全面的文化追求,其中既包含了为传统诗文所忽略的私人化情感内容,又蕴含着他们深邃的人生思考以及在此基础上对人生的审美化、理性化追求。宋代文人并不排斥和拒绝世俗生活,但是宋词中所表现的生活享受却并非毫无节制地纸醉金迷,其中熔铸着词人对人生的独特感悟和理想追求。相比于宫体诗的暖昧,宋词显得真挚而深刻;相比于西蜀词的狂乱,宋词显得含蓄而高雅。

②首先,是对生活的艺术化追求。词的文人化同时也是雅化的过程,而这不仅是指结构的精致化、措辞的典雅化等艺术形式的改变,更是指文人生活情趣的高雅化。甚至可以说宋人对生活的艺术化追求从本质上改变了词从市井民间带来的粗俗之气,从而使宋词成为雅俗共赏的艺术珍品。

③其次,是对人生本质的深刻把握。享乐生活并非所有文人词的终极表现对象,歌吹动天、富贵盈目的生活并没有使词人沉迷,其可贵之处正在于他们往往能透过人生的表象,进入到对人生的深层思索之中。

④男女之情是人类最本能也是最美好的情感,但终敌不过时间,也敌不过难以预测的人生命运,而实际上人生一切美好的东西都是如此。恋情生活中的聚散离合在一定程度上象征了人生的悲欢得失。因此宋词虽然在整体上仍不出风云月露、郎情妾意的范围,但是却渗透了越来越多的理性色彩,其中熔铸的不仅是漂泊流离的身世之悲,更是对聚少离多的人生无奈的深刻体味。晏殊词中的那一缕闲愁,逐渐汇聚成浓厚的悲剧意识。再如晏几道的《小山词》描写的虽然都是他与鸿、云、莲、萍等歌女的情感交往,但是“考其篇中所记悲欢合离之事,如幻、如电,如昨梦前尘,但能掩卷怃然,感光阴之易逝,叹境缘之无实也”(《小山词·自序》)。词人充满苍凉无奈的人生体味在一定程度上消释了词由风花雪月、音乐、美女织就的快乐佻达,只要看看宋词中无所不在的忧伤情绪,就可以窥见他们以痛苦酿就的心灵渊薮。

⑤第三,对生活的理性化态度。词人们以敏锐深邃之心穿透五光十色的生活表象,直探人生本质。他们体味着聚散离合的无奈伤痛,同时又在努力地摆脱这样的困境,以理性来克制情感,超脱现实。范仲淹所谓“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苏辙所谓“士生于世,使其中不自得,将何往而非病?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黄州快哉亭记》)的人生态度代表了宋代士大夫文人对超越美、理性美的追求。宋词虽以情胜,但这种理性化态度同样影响了词人。随着宋词文人化进程的深入,理趣逐渐成为一些词人新的美学追求。比如同是“七夕”词,便逐渐从“愿天上人间,占得欢娱,年年今夜”(柳永《二郎神》)的溺于情发展到“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秦观《鹊桥仙》)的深于情乃至“缑山仙子,高情云渺,不学痴牛呆女”(苏轼《鹊桥仙》)的超然于情。

⑥对生活的审美化追求、对人生真谛的不倦探索和对现实生活的理性超越,使宋代文人词获得了思想的深化和精神的升华,宋词在这些方面与宋诗有着内在的一致性。但是两者终究不同,词是以情感化的独特方式表现着词人们深邃的哲理思索。如果从文化层面而言,宋诗体现的是宋人自觉担当文化使命的群体意识,宋词体现的则是他们出自内心、出自人生需求的个人文化选择。这两者或分道并驰、或水乳交融,成为宋代文学不可或缺的两个部分。甚至可以这样说,正是因为兼有诗的品格和词的气质,宋代文化才显得刚直而不生硬,妩媚而不卑俗。

(摘编自王晓骊《情感化·理性化·审美化——宋词和宋人的文化追求》)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宋词所表现的生活享受并非是毫无节制的,这是因为宋词熔铸着词人对人生的独特感悟和理想追求。

B.词的文人化同时也是雅化的过程,它既是指结构的精致化,又包含措辞的典雅化等艺术形式的改变。

C.宋词渗透着理性色彩,其中不仅有漂泊流离的身世之悲,更有对聚少离多的人生无奈的深刻体味。

D.获得了思想深化和精神升华的宋代文人词同宋诗以同样的方式表现着宋代文人们深邃的哲理思索。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从纵向三个角度详细地分析了宋词蕴含着词人对人生的独特感悟和理想追求的具体表现。

B.“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可用来论证词人对生活的理性化态度使宋词富有理趣。

C.第5段通过列举不同的作品正面论证了宋代词人对生活的理性化态度,对超越美、理性美的追求。

D.文章采用总分总的论证结构,根据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思路行文,使得文章论证具有说服力。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通过宋词与宫体诗、西蜀词的比较,突出了宋词真挚而深刻,含蓄而高雅的特点。

B.宋代词人的可贵之处在于他们往往能够透过人生的表象,进入到对人生本质的深层思索中。

C.宋代词人充满苍凉无奈的人生体味消释了宋词由风花雪月、音乐、美女织就的快乐佻达。

D.宋代文化能够形成刚直而不生硬,妩媚而不卑俗的特点是因为受到了诗和词的共同影响。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根据《杜登德语辞典》,“语言”是一种人类自我表述的能力。如此看来,只有我们人类可以说话,但是如果我们可以知道树木是否也会自我表述,这不是很有趣吗?那么树木会如何“说话”呢?我们当然不可能听得见,因为它们肯定是静悄悄的,那些强风刮过时枝丫摇摆的嘎嘎声,以及轻风拂面时叶片婆娑的簌簌声,都是被动发出的。不过它们确实以另一种方式沟通:通过气味。在非洲大陆的莽原上,金合欢树是长颈鹿的珍馐,为了摆脱这种草食性的庞然大物,金合欢树短短几分钟内就可以在叶子里散布毒素。长颈鹿便会转移到其他树木那里。是旁边的树吗?不。它们会避开邻近的树木,然后在大约100米开外的金合欢树那里重新开始大快朵颐。因为被啃食的金合欢树会施放一种警示气体,向邻近的同伴传递不速之客来袭的信息。所有得到警讯的树木会立即分泌毒素来回应。长颈鹿因为知道金合欢树的这个把戏,所以会走远一些,以寻找那些尚未知情的树木。又或者它们会逆风而行,因为气味信息是顺着风向其他树木传送的。

这样的防卫行为自然需要时间,所以早期预警阶段的工作如何协调就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对此,树木当然不能只依赖空气,它也通过根部来传送信息。一棵树的根可以蔓延得很广,其距离大过树冠宽度的两倍,因此在地底下会与周遭树木的根交错而产生联系。但也有偶然情形,因为森林里也有独行侠,一点也不想与别人有任何瓜葛。所以有没有可能因为这些家伙的不合群,而导致警示信息被阻断呢?幸好不会。树木为了确保信息能够快速传递,多数情况下都会以真菌为媒介,其作用就像网络光纤那样,纤细的菌丝密布在土壤中,并以我们无法想象的密度交织成网络,借助其网络,真菌可以把从某棵树得到的信号继续传递下去,帮助它们交换害虫、干旱或其他危险消息。在共同的生存空间里,可能森林里所有的植物都会以这种方式进行交流。但我们若踏入田野,就会发现所有的绿色植物都很沉默。这是因为人工栽培的植物在育种繁殖的过程中,大多已经失去这种在地面或地下进行沟通的能力。它们几乎是又聋又哑,因此特别容易成为昆虫的猎物。而这自然也是现代农业必须使用这么多农药的原因之一,或许今后育种专家应该要多多少少再从森林里“剽窃”一点野性基因,例如把“多嘴”这个属性加入谷物及马铃薯的品种里。

虽然我一开始时说过树木是静悄悄的,但这点从最新的发现来看却值得质疑。一些研究人员想测验地底下是不是可以听到什么声音,不过要想把树木带进实验室里有点不切实际,因此他们观察的对象是谷物幼苗。果不其然!仪器很快就记录到了由根部发出的轻响,频率约220赫兹。而且有趣的是没有参与实验的幼苗对它也会起反应——在播放着频率约220赫兹声响的环境里,这些幼苗的顶端总会往声源方向生长,这意味着禾本科草类可以察觉到,或是干脆直接说“听到”这个频率。所以,植物可以通过声波来交换信息?我还没想过这可能代表着什么,因为这一领域的研究才刚刚起步。不过下次当你漫步在森林里,那些林间传来的窸窣细响,说不定不只是因为风……

(摘编自彼得·渥雷本《树的秘密生命》,钟宝珍译)

4.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叶片婆娑的簌簌声以及谷物幼苗根部发出的轻响,都属于植物被动发出的声音,而并非是它们在通过声波交换信息。

B.当金合欢树被长颈鹿啃食时,它既会分泌出毒素进行自我防卫,也能够通过施放气体向邻近的其他树木发出警告。

C.树木凭借流动的空气可以做到早期的预警,但是这种预警需要的时间较长,因此气味“语言”一般作为一种辅助手段。

D.森林中的独行侠由于失去了与其他植物进行沟通的能力,无法意识到步步逼近的灾难,因而终将沦为昆虫的大餐。

5.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认为,《杜登德语辞典》将“语言”定义为“一种人类自我表述的能力”并不全面,其实树木也可以通过特定的语言进行沟通。

B.下面的发现可以作为证明第一段中心观点的材料:当昆虫啃噬橡树时,橡树为了自救会把苦涩且具有毒性的单宁酸导入树皮与叶子中。

C.第二段中的“多嘴”以及第三段中的“听到”,这两处使用的引号有表示特殊含义的作用,这种用法与第一段中的“语言”具有明显的不同。

D.在介绍禾本科草类的科学实验和地下真菌网络时,都使用了打比方和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这使本文的内容更准确、更科学,也更具说服力。

6.与野生植物不同,人工栽培的植物要经常喷洒农药,这给我们带来哪些思考?(6分)

(三)文学类阅读-单文本(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地雷大搬家

魏巍

一连几天,连长郭祥很恼火。敌人的地雷很厉害:跳雷能凌空而起,造成大范围杀伤;照明雷能发出强光,给他们的夜间活动带来很大的麻烦。

他和老模范开了一次支部委员会。结论是:不能依靠工兵,不能消极等待,因为工兵在后方运输线上的任务太繁重了。郭祥提议,他带一个班,先去“摸一点儿经验”。

“杀鸡不用牛刀,咱们掏耳屎用不着大马勺嘛!只要找一个当过民兵的,埋过地雷的,带上一两个人,取回一个研究研究,就行了。”齐堆说。

“讲了半天,你不就是说自个儿吗!”郭祥嘿嘿笑着说。

齐堆扑哧笑了。郭祥又笑着说:

“现在的妇女,觉悟真高,一来信就是:‘我不缺吃不缺穿,就缺一张报功单。’齐堆,说实话,是不是来凤又向你要立功喜报了?”

“这个,就用不着向领导详细汇报啦。”齐堆笑嘻嘻地说,“人家那信,比你说的丰富多喽!”

任务就这样落到齐堆手里。

齐堆觉得,办这个事人不能多,时间不能晚。他和小钢炮提前吃了晚饭,扎好伪装。太阳斜照着对面山头,正是敌人不便观察的时候。齐堆让小钢炮和自己拉开距离,两人在一人多高的草丛里小心翼翼向前摸。这时,偶尔有两声冷枪冷炮,颇为宁静。突然一阵响动,原来是两只野山羊被惊起,可刚刚跑到山坡上,只见火光一闪,接着轰隆一声,就被地雷炸飞了。

齐堆忽然觉得脚上有感觉。原来是一根葱绿色的细铁丝。顺着铁丝一看,只见一棵幼松下,埋着一个扁圆形的绿铁盒子。这齐堆自称是“老”民兵,实际当时年龄很小,没有真正摆弄过地雷。按他事后的说法,他蹲下身子,给这个洋玩意儿“相起面”来。铁盒子上,凸起一个一寸多高的雷帽,有墨水瓶盖那么大;雷帽上面一个小铁环,铁环上系着牵往各处的铁丝。齐堆轻蔑地笑了笑:“今天,你就是老虎,我也拔你的牙!”

齐堆让小钢炮离自己再远一点,全神贯注地研究。连着绊雷丝的铁环,一定是发火的地方。得先把铁丝弄断。他一只手轻轻捏着铁丝,一只手掏出钳子去咬。几根铁丝先后咬断,他不禁松了一口气。可是,敌人为什么把地雷埋一半留一半?他慢慢扒开地雷周围的土,试探着往下面摸,没碰到什么。

旁边不远有交通沟。齐堆把地雷端着放在沟沿上:“你只要一冒烟,我就把你推沟里去!”

雷帽衔接处是螺丝口,得把它拧下来。他转过脸说:

“小钢炮,你还是先到那边待一会儿,我一会儿从左往右拧;要是出了错,你再起一个,倒过来拧。今天,无论如何得把它破了。”

小钢炮翻了排长一眼,说:

“一到节骨眼,就把我支开了。”

“喀,工作需要嘛!要是都炸住了,咱们俩就在这儿休息吧,甭想完成任务了。”

小钢炮只好离开。齐堆挽起袖子,瞪大眼睛,等把雷帽拧下来,衬衣已黏黏糊糊地贴背上了。他长长地吁了口气,看看雷帽,里面装的是弹簧和撞针;再看看雷体,雷管和底火还附在上面。他一遍一遍地察看雷管和雷体的衔接,试着拔了几下没拔动,心想,拔不动,那就是拧上去的。接着轻轻一拧就拧下来了。

最后,只剩下雷体了。他还不放心,就抱起它向空中一扔,地雷像一块石头,咕咚一声落在地上,并没有爆炸。他几乎兴奋得喊出来:

“美国佬!你们的看家法宝完蛋了!”

下面的事情就简单了,两个人的紧张烟消云散。像在地里挑瓜似的,他俩不一会儿就起了十几个各式各样的地雷。时间还有点早,起出的雷有点多,他们在敌人出没的洞子周围埋上好几个,哼着歌回来了。

训练班办起来了,从入学到结业,不到一个钟头。下午,郭祥抽了两个班,区分了作业地区,分别去起雷。月落乌啼时,大家背着满满的几口袋地雷回来了。

“起作用了!”小钢炮一进门就喊,“那个洞子进不去人了,黏糊糊的到处是血,我摸进去,结果找着敌人的一条大腿!”

洞子里的人都哈哈大笑起来。

周政委来了电话。郭祥把起雷的情况讲了一遍。政委很高兴:

“你们不但要自己搞好,还要帮助友邻。从明天起,派出十个教员,带着地雷到各部队讲课。”

郭祥连声应诺,耳边又传来政委严肃而亲切的声音:

“郭祥同志!你们搞的这个‘地雷大搬家’,发挥了群众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在全军起到了一定作用。但是有些方面,你们落后了……”

郭祥耳朵一支棱,咽了口唾沫,把耳机攥得紧紧的。

“比如说现在的冷枪冷炮活动,有些连队打得好啊!你听说过‘狙击兵岭’吗?”

“没听说过。”郭祥回答。

“哦,这个连队可了不起!在一个多月内,光用冷枪冷炮就打死敌人四百多名,够一个营了!你们怎么没有取得这样的战果呢?”

郭祥涨红了脸。政委在电话里问:

“郭祥,你有什么意见?”

“没有意见。”郭祥说,“政委,请你报告师长,我们坚决把敌人打到地底下去!”

挂上耳机,郭祥擦了把汗,长长吁了口气,说:

“喀!现在这个形势,稍微不注意,就落后了!”

“政委怎么说呀?”齐堆问。

郭祥笑着说:

“嘿,他这政治工作就是有两下子!你刚轻松一点,就有新任务,叫你想骄傲都没时间……快快,快去找指导员开支委会吧!”

(节选自长篇小说《东方》,有删改)

7.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郭祥之所以很恼火,是因为敌人的地雷造成很大杀伤,而照明雷发出的强光对我军战士的眼睛造成很大伤害。

B.为解决地雷问题,郭祥和指导员老模范开了一次支委会,表现出人民军队发扬军事民主,遇事不等不靠的主动积极的战斗作风。

C.郭祥对齐堆的调侃,表现出他对同志个人情况的了解及同志之间亲密无间的战斗情谊,也流露出对其抢功的些许不满。

D.政委对郭祥他们的起雷战果感到非常满意,但为了提醒他们不要骄傲,提出要搞好冷枪冷炮活动的新任务。

8.本文表现出浓郁的革命英雄主义情怀,请就齐堆带小钢炮排雷的情节进行简要分析。(6分)

9.小说中称指导员为“老模范”,后面又借郭祥之口称他为“指导员”,这样称呼有什么用意?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文本一:

曹参代萧何为汉相国,日夜饮酒不事事,自云:“高皇帝与何定天下,法令既明,遵而勿失,不亦可乎!”是则然矣,然以其时考之,承暴秦之后,高帝创业尚浅,日不暇给,岂无一事可关心者哉?其初相齐,闻胶西盖公善治黄、老言,使人厚币请之。盖公为言治道贵清净而民自定。参于是避正堂以舍之,其治要用黄、老术。故相齐九年,齐国安集。然入相汉时,未尝引盖公为助也。齐处士东郭先生、梁石君隐居深山,蒯彻为参客,或谓彻曰先生之于曹相国拾遗举过显贤进能二人者世俗所不及何不进之于相国乎彻以告参,参皆以为上宾。彻善齐人安其生,尝干项羽,羽不能用其策。羽欲封此两人,两人卒不受。凡此数贤,参皆不之用,若非史策失其传,则参不荐士之过多矣。

(节选自洪迈《容斋随笔·曹参不荐士》)

文本二:

列侯毕已受封,及奏位次,皆曰:“平阳侯曹参身被七十创,攻城略地,功最多,宜第一。”上已桡功臣,多封萧何,至位次未有以复难之,然心欲何第一。关内侯鄂君进曰:“群臣议皆误。夫曹参虽有野战略地之功,此特一时之事。夫上与楚相距五岁,常失军亡众,逃身遁者数矣。然萧何常从关中遣军补其处,非上所诏令召,而数万众会上之乏绝者数矣。夫汉与楚相守荥阳数年,军无见粮,萧何转漕关中,给食不乏。陛下虽数亡山东,萧何常全关中以待陛下,此万世之功也。今虽亡曹参等百数,何缺于汉?汉得之不必待以全。奈何欲以一旦之功而加万世之功哉!萧何第一,曹参次之。”高祖曰:“善。”于是乃令萧何第一,赐带剑履上殿,入朝不趋。

(节选自司马迁《史记·萧相国世家》)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或谓彻曰/先生之于曹相国拾遗/举过显贤进能/二人者/世俗所不及何/不进之于相国乎/

B.或谓彻曰/先生之于曹相国/拾遗举过/显贤进能/二人者/世俗所不及/何不进之于相国乎/

C.或谓彻曰/先生之于曹相国拾遗/举过显贤进能/二人者/世俗所不及/何不进之于相国乎/

D.或谓彻曰/先生之于曹相国/拾遗举过/显贤进能/二人者/世俗所不及何/不进之于相国乎/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高皇帝,指我国古代部分开国皇帝的庙号,简称“高帝”,借此彰显其德行好、功劳高。

B.处士,古时称有德有才而隐居不愿做官的读书人,也泛指所有未做过官的读书人。

C.关中,泛指战国末期秦之故地,与《鸿门宴》中“沛公欲王关中”的“关中”意思相同。

D.漕,指可供运输的河道,也指通过水道运送粮食,文中指后者。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曹参接替萧何担任相国后,不再勤勉于政事,甚至还用天下太平,法令明晰,如今只需遵守的借口来为自己开脱。

B.曹参对待胶西盖公的态度和他对待东郭先生、梁石君的态度是不同的,洪迈认为曹参有不举荐士人的过失。

C.刘邦在评定各诸侯的位次时举棋不定,最后认同了鄂君的观点,两人都认为曹参的功劳无法使他排在前列。

D.刘邦与楚军在荥阳对垒数年,军中多次缺少现成的口粮,萧何从关中运来粮食,为刘邦提供了良好的后勤。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参于是避正堂以舍之,其治要用黄、老术。

(2)彻善齐人安其生,尝干项羽,羽不能用其策。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乐府诗,完成14—15题。

采莲曲

刘孝威

金桨木兰船,戏采江南莲。

莲香隔浦渡,荷叶满江鲜。

房垂易入手,柄曲自临盘。

露花时湿钏,风茎乍拂钿。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正值采莲时节,一条精致华丽的小舟在水中缓缓划动,采莲女边玩耍边采莲。

B.淡雅的莲香隔着长满蒲草的渡口传来,莲叶密布,江面上铺满了鲜艳的颜色。

C.莲蓬低垂,很容易就可以摘下;莲茎弯曲,使莲花和莲蓬自然下垂接近莲叶。

D.本诗写莲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语言质朴自然、明快流畅,给人以清新之感。

15.刘孝威的这首《采莲曲》情感丰富,请简要概括。(6分)

(三)情景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6分)

(1)杜甫《登岳阳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洞庭湖烟波浩渺的雄浑景象。

(2)《谏太宗十思疏》开篇用生动的比喻推理引出本文的中心论题:___,___。

(3)《鸿门宴》中,与欧阳修《醉翁亭记》中“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两句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1(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最早写香山红叶的恐怕要数金代诗人周昂,“山林朝市两茫然,红叶黄花自一川”《香山》脸炙人口。此后,佳作代代迭出,香山因之①。然而谈到诗歌蕴含时代精神,诗与情完美结合,就要数共和国元帅陈毅的《西山红叶》了,老革命家触景生情,“西山红叶好,霜重色愈浓。革命亦如此,斗争见英雄”将他的磊落情怀和诗意表现得②。

景因诗而扬名,诗也给景增加了历史韵味和文化色彩。于是,在每年寒霜初降时,西山披上红黄杂乱的新装成为北京的一道景观,慕名观赏者十万甚至数十万地如潮水般涌向西山。

然而近年来,北京的秋天,枫树黄栌独大的格局被悄然打破,似乎一切都在③的变化之中。人们突发现,一种更具魅力、更具风采、更能体现古都北京秋色韵味的树木,已经登上了北京秋天的舞台,它一出现,便更加绚丽夺目的光彩,以金碧辉煌的典雅气质,为首都北京增添了诗意。它大有和香山红叶平分秋色之势,让北京的秋天换了装。这就是北京的银杏。

17.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述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4分)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了排比和拟人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述效果。(4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2(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1题。

习惯睡午觉的人,应该通过科学的方法让自己拥有更高效率、更健康的午睡。午饭后①,要先坐半小时左右,让肠胃充分消化食物。入睡时间建议选择在下午一点到两点半之间,如果到了下午三四点后再午睡,则容易造成晚上失眠,引起生物钟的混乱。“趴着睡”的习惯要改一改。趴着睡觉时,部分身体肌肉持续呈紧绷状态,并且下肢一直处于下垂位,而脑袋则一直压迫着胳膊,血液回流会受影响,这样毛细血管里的垃圾运不出来,营养运不进去,后果可想而知。午睡的时候,②,能放多平就多平。有床就躺着,没床就仰着,脚下找点东西垫着。

健康成年人午睡时间原则上不超过40分钟,以半小时最佳。如果没有时间午睡,打个盹儿就可以了。③,睡的时间长了,容易进入深睡眠或快眼动睡眠阶段,如果进入这些阶段并从此阶段醒来的话,很多时候会感觉全身无力、心慌不适。如果本身是睡眠呼吸暂停的患者,时间过长还可能导致心血管负荷加重,疾病风险增加。

20.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

21.请概括第二自然段的主要内容。要求使用包含因果关系的句子,表述简洁流畅,不超过40个字。(3分)

四、材料作文(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对未来的真正慷慨,是把一切都献给现在。——[法国]阿尔贝·加缪

②黄金时代,不在我们背后,乃在我们面前;不在过去,乃在将来。——李大钊

读了以上材料,你有怎样的启示?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高一语文参考解析

1.C2.A3.C

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A.“这是因为宋词熔铸着词人对人生的独特感悟和理想追求”错误,根据原文第①段“宋代文人并不排斥和拒绝世俗生活,但是宋词中所表现的生活享受却并非毫无节制地纸醉金迷,其中熔铸着词人对人生的独特感悟和理想追求”可知,原文二者没有因果关系,选项强加因果。

B.“它既是指结构的精致化,又包含措辞的典雅化等艺术形式的改变”错误,根据原文第②段“词的文人化同时也是雅化的过程,而这不仅是指结构的精致化、措辞的典雅化等艺术形式的改变,更是指文人生活情趣的高雅化”可知,词的文人化过程不仅指结构的精致化、措辞的典雅化,还有文人生活情趣的高雅化。选项以偏概全。

D.“同宋诗以同样的方式表现着宋代文人们深邃的哲理思索”错误,根据原文第⑥段“但是两者终究不同,词是以情感化的独特方式表现着词人们深邃的哲理思索”可知,宋词与宋诗之间是存在差异的。

故选C。

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A.“纵向”错误,应该是“横向”,“是对生活的艺术化追求”“是对人生本质的深刻把握”“对生活的理性化态度”三者是横向关系。

故选A。

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C.“消释了宋词由风花雪月、音乐、美女织就的快乐佻达”错,原文第④段为“词人充满苍凉无奈的人生体味在一定程度上消释了词由风花雪月、音乐、美女织就的快乐佻达”,是“在一定程度上”消释了词的快乐佻达,选项缺少限制。

故选C。

4.B5.C6.①在育种繁殖的过程中应采取措施恢复人工栽培植物在地面或地下的沟通能力,从而提高抵抗病虫害的能力,减少农药的使用量。

②育种专家可借鉴自然野生植物的野性基因,如把利用气味传递信息等属性加入人工栽培植物的属性中去。

4.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辨析信息的能力。

A.“……谷物幼苗根部发出的轻响,都属于植物被动发出的声音”错。原文第三段“一些研究人员想测验地底下是不是可以听到什么声音,不过要想把树木带进实验室里有点不切实际,因此他们观察的对象是谷物幼苗。果不其然!仪器很快就记录到了由根部发出的轻响,频率约220赫兹”,据此看出,谷物幼苗根部发出的轻响是主动发出的声音。

C.“因此气味‘语言’一般作为一种辅助手段”错。原文第二段“这样的防卫行为自然需要时间,所以早期预警阶段的工作如何协调就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对此,树木当然不能只依赖空气,它也通过根部来传送信息”,据此看出原文是强调有两种方式,并未说气味“语言”是辅助手段。

D.“森林中的独行侠由于失去了与其他植物进行沟通的能力,……因而终将沦为昆虫的大餐”错。原文第二段“森林里也有独行侠,一点也不想与别人有任何瓜葛。所以有没有可能因为这些家伙的不合群,而导致警示信息被阻断呢?幸好不会。树木为了确保信息能够快速传递,多数情况下都会以真菌为媒介,其作用就像网络光纤那样,纤细的菌丝密布在土壤中,并以我们无法想象的密度交织成网络,借助其网络,真菌可以把从某棵树得到的信号继续传递下去,帮助它们交换害虫、干旱或其他危险消息”,据此看出,森林中的独行侠是“不想与别人有任何瓜葛”,不是“失去了与其他植物进行沟通的能力”;原文说警示信息不会被阻断,所以最终也不会沦为昆虫的大餐。

故选B。

5.本题考查学生对多个信息进行比较、辨析的能力。

A.“《杜登德语辞典》将‘语言’定义为‘一种人类自我表述的能力’并不全面”错。原文第一段“根据《杜登德语辞典》,‘语言’是一种人类自我表述的能力。如此看来,只有我们人类可以说话,但是如果我们可以知道树木是否也会自我表述,这不是很有趣吗?那么树木会如何‘说话’呢”,据此看出原文提到《杜登德语辞典》对“语言”的定义是为了引出树木也会自我表述,不是为了说明《杜登德语辞典》对“语言”的定义不全面。

B.“下面的发现可以作为证明第一段中心观点的材料”错。原文第一段“那么树木会如何‘说话’呢?我们当然不可能听得见,因为它们肯定是静悄悄的,那些强风刮过时枝丫摇摆的嘎嘎声,以及轻风拂面时叶片婆娑的簌簌声,都是被动发出的。不过它们确实以另一种方式沟通:通过气味”,据此看出第一段中心观点是树木通过气味进行沟通“说话”,选项内容是说橡树为避开昆虫啃噬会把单宁酸导入树皮与叶子中,并不能体现此观点。

C.正确。“多嘴”“听到”使用的引号表示特殊含义,“语言”使用的引号表示突出强调,明显不同。

D.“都使用了打比方和举例子的说明方法”错。原文第二段“树木为了确保信息能够快速传递,多数情况下都会以真菌为媒介,其作用就像网络光纤那样,纤细的菌丝密布在土壤中,并以我们无法想象的密度交织成网络,……干旱或其他危险消息”,介绍地下真菌网络时使用了打比方的方法;第三段“因此他们观察的对象是谷物幼苗。果不其然!仪器很快就记录到了由根部发出的轻响,频率约220赫兹。……这些幼苗的顶端总会往声源方向生长,这意味着禾本科草类可以察觉到,或是干脆直接说‘听到’这个频率”,据此看出介绍禾本科草类使用了举例子的方法。据此看出并不是都是用了打比方和举例子。

故选C。

6.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

根据第二段“但我们若踏入田野,就会发现所有的绿色植物都很沉默。这是因为人工栽培的植物在育种繁殖的过程中,大多已经失去这种在地面或地下进行沟通的能力。它们几乎是又聋又哑,因此特别容易成为昆虫的猎物,而这自然也是现代农业必须使用这么多农药的原因之一”,可看出人工栽培的植物在育种繁殖的过程中大多已失去地面或地下的沟通能力,特别容易成为昆虫的猎物,所以要经常喷洒浓药。由此看来在育种繁殖的过程中应采取措施恢复人工栽培的植物在地面或地下的沟通能力,从而提高抵抗病虫害的能力,减少农药的使用量。

根据第二段“或许今后育种专家应该要多多少少再从森林里‘剽窃’一点野性基因,例如把“多嘴’这个属性加入谷物及马铃薯的品种里”,可看出育种专家可借鉴自然野生植物的野性基因,如把利用气味传递信息的属性加入人工栽培植物的属性中去。

B

①齐堆在排雷时,多次嘱咐小钢炮和自己拉开距离,表现出关爱队友、勇于献身的自我牺牲精神。②齐堆本来没有排雷经验,还是冒着生命危险顺利排雷,表现出临危不惧、英勇顽强、胆大心细、机智勇敢的战斗作风。③小说中写到齐堆对地雷的轻蔑的笑,写到齐堆和小钢炮排雷成功及小钢炮炸了敌人以后兴奋的心情,表现出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9.①小说称指导员为“老模范”,突出了人物有资历、是战友们的榜样和标杆的特点,使人物形象更鲜明。②郭祥以职务称之,表现出作为连长的他对指导员的尊重和倚仗。10.①齐堆在排雷时,多次嘱咐小钢炮和自己拉开距离,表现出关爱队友、勇于献身的自我牺牲精神。②齐堆本来没有排雷经验,还是冒着生命危险顺利排雷,表现出临危不惧、英勇顽强、胆大心细、机智勇敢的战斗作风。③小说中写到齐堆对地雷的轻蔑的笑,写到齐堆和小钢炮排雷成功及小钢炮炸了敌人以后兴奋的心情,表现出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7.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赏析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的能力。

A.“照明雷发出的强光对我军战士的眼睛造成很大伤害”错,原文说“给他们的夜间活动带来很大的麻烦”。

C.“流露出对其抢功的些许不满”错,原文无据。原文“‘讲了半天,你不就是说自个儿吗!’郭祥嘿嘿笑着说”是同志之间亲密无间的调侃。

D.“提醒他们不要骄傲”错,原文中郭祥说“你刚轻松一点,就有新任务,叫你想骄傲都没时间”,是在开玩笑地说上级要求很高。

故选B。

9.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

①“他和老模范开了一次支部委员会”出现在开头,小说称指导员为“老模范”,可见,指导员的形象品质,在部队中堪称模范和榜样,这样称呼能够直接对指导员的形象进行定位,也能突出指导员的资历、榜样和标杆的作用,使人物形象更鲜明。

②“快去找指导员开支委会吧”出现在小说结尾,郭祥以职务称呼指导员,是在政委提出更高工作要求、有了新任务的情形下,表现出作为连长的他对指导员的尊重和倚仗。

10.B11.A12.C13.(1)曾参于是搬离正屋来让盖公住下,他治理齐国主要使用了黄帝、老子的学说。

(2)期和和齐国人安其生交好,曾一同求见项羽(来献计献策),但项羽没有采纳他们的计策。

10.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有人对蒯彻说:“先生对于曹相国的意义,是帮他弥补缺漏,找出错误,显扬贤良,推荐贤能之人,像东郭先生、梁石君这二人,是普通人比不上的,为什么不把他们推荐给曹相国呢?

“拾遗举过”“显贤进能”结构一致,应各自断开,排除AC;

“何不……乎”是固定结构,不能断开,排除D。

故选B。

11.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A.“庙号”错,“高皇帝”指我国古代部分开国皇帝的谥号。

故选A。

1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C.“举棋不定”说法错误,刘邦心里想让萧何排在第一位;“曹参的功劳无法使他排在前列”说法错误,实际上曹参排在了第二位,属于前列。

故选C。

1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曹参于是搬离正屋来让盖公住下,他治理齐国主要使用了黄帝、老子的学说。

“舍”,让……居住;“治”,治理;“要”,主要。

(2)蒯彻和齐国人安其生交好,曾一同求见项羽(来献计策),但项羽没有采纳他们的计策。“善”,和……交好,友好;“干”,求请;“用”,采纳。

参考译文:

文本一:

曹参接替萧何担任了汉朝的相国,整天喝酒不处理政事,还为自己狡辩说:“高祖皇帝和萧何平定了天下,法令已经写得很清楚了,只要遵守,不出现失误,不就可以了吗!”这道理是这样,但是从他所处的时代杂考察他的行事的话,(他的行事就不正确了,)当时汉朝紧接着暴虐的秦朝之后立国,高祖创下的基业还不稳定,每天没有闲暇,难道就没有一件事值得他重视吗?曹参刚开始担任齐国的相国时,听说胶西盖公擅长研究黄帝、老子的学说,就派人用丰厚的财物来邀请他。盖公对他说,治理政事最重要的就是无为而治,那么百姓自然也就安定下来了。曹参于是搬离正屋来让盖公住下,他治理齐国主要使用了黄帝、老子的学说。所以在他担任齐相国的九年中,齐国人安居乐业。但当他入京作汉朝相国时,并没有推荐盖公来帮助他。齐国的士人东郭先生、梁石君隐居在荒僻的山岭中,蒯彻是曹参的宾客,有人对蒯彻说:“先生对于曹相国的意义,是帮他弥补缺漏,找出错误,显扬贤良,推荐贤能之人,像东郭先生、梁石君这二人,是普通人比不上的,为什么不把他们推荐给曹相国呢?”于是蒯彻把两人推荐给了曹参,曹参把他们都奉为了尊贵的宾客。蒯彻和齐国人安其生交好,曾一同求见项羽(来献计策),但项羽没有采纳他们的计策。后来项羽想要授予这两个人官职,这两个人最终没有接受。总之,这几位贤士,曹参都没有任用,如果不是史书遗失了关于他的传记的话,那么曹参不举荐士人的过失就有很多了。

文本二:

列候全都已经完成封赏,等到向高祖皇帝进言评定位次时,各位大臣都说:“平阳侯曹参身受七十处创伤,攻克城池、夺取土地,功劳最多,应该排在第一位。”皇帝已经使功臣们委屈,较多地封赏了萧何,到评定位次时就没有理由再次为难大家,但心里还是想把萧何排在第一位。关内侯鄂君进谏说:“各位大臣的主张都是不对的。曹参虽然有转战各处、夺取土地的功劳,但这只不过是一段时期的事情。皇帝与楚军相持五年,常常失掉军队,逃走很多士兵,多次只身逃脱,然而萧何常常从关中派遣军队补充前线的缺额,这些都不是皇帝下令让他做的,但数万士兵开赴前线时正值皇帝军队、粮食等供应不上的时刻,这种情况有过多次了。汉军和楚军在荥阳对垒多年,军中没有现成的口粮,萧何从关中通过水道运送粮食,供给军粮从不匮乏。陛下虽然多次失掉崤山以东的地区,但萧何常常保全关中来等待着陛下,这是万世不朽的功勋啊。现在即使没有上百个像曹参这样的人,对汉朝又有什么损失呢?汉朝得到了这些人也不一定得以保全。怎么能让一段时间的功劳凌驾在万世的功勋之上呢!应该是萧何排在第一位,曹参排在第二位。”高祖皇帝说:“好。”于是便下令让萧何排在第一位,赏赐他能佩剑穿鞋进入宫殿,上朝觐见时可以不用小步快走。

14.D15.①表现了采莲女采莲时嬉戏的欢愉。②表现了采莲女收获的喜悦。③表现了诗人对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关系的赞美。

1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古诗内容和鉴赏表述技巧的能力。

D.“虚实结合”错误,本诗运用了以动衬静、动静结合等表现手法,没有运用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

故选D。

15.本题考查学生评价的情感、观点态度的能力。

首联“金桨木兰船,戏采江南莲”,写正值采莲时节,一条精致华丽的小舟在水中缓缓划动,采莲女一边采莲一边玩耍。“戏采”一词,表现了采莲女采莲时嬉戏的欢愉。

颈联“房垂易入手,柄曲自临盘”,写满江莲叶将小船掩映其中,果实饱满的莲蓬垂下了头,伸手就可以摘下。“易入”和“自临”写出了采莲女收获时的轻松与喜悦。

尾联“露花时湿钏,风茎乍拂钿”,写晨起的露水打湿了采莲女的发簪,微风乍起,拂过了珠宝的美饰,发出清脆的声响。露湿发簪,风拂珠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统一,表现了对此的赞美之情。

(1)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2)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3)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17.①声名远播(闻名遐迩)

②淋漓尽致(酣畅淋漓)

③悄无声息(无声无息)

18.在每年寒霜初降时,西山披上红黄相间的新装,成为北京的一道景观,十万甚至数十万慕名观赏者如水般涌向西山。22.①排比:“更具魅力、更具风采、更能体现”三个语句连用,形式整齐,节奏感强,把对“银杏”的肯定和赞美有层次地表述出来。

②拟人:把新进入人们视野的银杏,描写成登上舞台的人,增强了形象性、生动性和感染力。

17.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①语境指这些佳作让香山的名气很大,可填“声名远播(闻名遐迩)”。声名远播:名声传得很广,远近闻名。闻名遐迩:形容名声很大,主要指远近闻名。

②语境是说诗歌将他的磊落情怀和诗意表现得很充分,可填“淋漓尽致(酣畅淋漓)”。淋漓尽致::形容文章或说话表述得非常充分、透彻,也可形容非常痛快。酣畅淋漓:形容非常畅快、舒适。常指文章绘画,文艺作品感情饱满,笔意流畅,情感得到充分抒发。

③前面有“悄然”,可知强调变化的轻、不惹人注意,可填“悄无声息(无声无息)”。悄无声息:形容没有声音或声音很轻;也形容没有名声,默默无闻。无声无息:意思是一点声音也没有,没有气息。比喻没有名声,不被人知道。

④语境是说银杏树和香山红叶打成平局,可填“平分秋色(分庭抗礼)”。平分秋色:比喻双方各得一半,不分高低,表示平局。分庭抗礼:原指宾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