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市临朐县九山镇初级中学2022年中考语文仿真试卷含解析_第1页
潍坊市临朐县九山镇初级中学2022年中考语文仿真试卷含解析_第2页
潍坊市临朐县九山镇初级中学2022年中考语文仿真试卷含解析_第3页
潍坊市临朐县九山镇初级中学2022年中考语文仿真试卷含解析_第4页
潍坊市临朐县九山镇初级中学2022年中考语文仿真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1-2022学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

考生须知:

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部在答题纸上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用黑色

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

2.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在“答题纸”上先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

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一、积累与运用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器项是()

A.正在热播的《熊出没》,成为许多家长和孩子们茶余饭后浮浮有•咏的话题。

B.他们仅仅会纸上谈兵,不能去办实事,这些人大多都只能是弯弯其谀,严重缺乏实际经验。

C.他的画大多具有极强的讽刺意味,幽默感极强,估计警察看后都会召俊不革。

D.考试成绩一落千丈,老师对此心奇如焚,父母更是气的暴跳如雷。

2.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音、字形不正确的一项是()

A.联噪(guo)加冠(guan)游弋(yi)自吹自播(lei)

B.惭赧(nSn)亵渎(xie)修懦(qie)吸手手脚(nie)

C.脩守(ke)宽宥(you)单薄(bao)天仑之乐(liin)

D.豢养(huan)瞥见(pie)模板(mu)振聋发牌(kui)

3.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成语“刮目相看”“淡泊明志”“门庭若市”分别出自《孙权劝学》《诫子书》和《邹忌讽齐王纳谏》这三篇课文。

B.古人常用“阴”“阳”表示方位,给地方命名。山的北面和江河的南面叫做“阳”,据此,河阳可能位于黄河的

南面。

C.铭是古代一种刻在器物上用来警诫自己或者陈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如刘禹锡的《陋室铭》。

D.史书体例多样,有以年代为线索编排有关历史事件的编年体,如《左传》;以人物传记为中心反映历史事件的纪传

体,如《史记》等。

4.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现在有些青年人对圣诞节、情人节、愚人节等“洋节”浮尊不道,对中国许多传统节日则不甚了解。

B.老师宣讲考试规则时,教室里等雀无声。

C.我们相信,通过大家坚持不懈的努力,我们一定能转变发展方式,过上低碳生活。

D.正因为他具有目命不凡的崇高理想,才在工作中取得了出色的成绩。

5.依次填入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孔子了中国语录式的散文体裁,使散文成为一种有可能厚重责任、端庄思维的文体。孔子的厚重和端

庄并不堵眼堵心,仍然保持着一个健康君子的斯文潇洒。更重要的是,他的思想后来成了千年正统,

他的文风也就成了永久的楷模。

A.开始承担要是由于B.开发承载而是由于

C.开创承载而是由于D.开拓承载却是因此

6.某校组织了以“书法+文化”为主题的研学旅行活动。活动结束后,同学们收集了丰富的材料(见链接),发出了“写

好中国字,做好中国人”的倡议,呼吁更多的师生学习书法。

(链接)

新闻摘录:近日,各地纷纷出台文件,规定本地七至九年级学校,在语文课程或校本课程中每学期安排不低于10

课时的书法课。

调查数据:各学校书法教师中,书法专业教师占15%,语文教师兼任占56%,美术教师兼任占29%。

学者感言:写字时,一直有一个红线框成的界线,垂直与水平红线平均分割的九宫格,红色细线图成字的轮廓。红

色像一种“界限”,我手中毛笔的黑墨不能随性逾越红线轮廓的范围,九宫格让我学习“界限”“纪律”“规

矩”。(蒋勋《汉字书法之美》

书者留言:

柔软的毛笔,可以写出有力的线条:一个个不同的汉字,都有优美的结体;写字还是自己心情的记录,真是太有超

了!

练字需要凝神静气,汉字书写中的姿势、笔顺、运气等对如何做人都有启发意义。

(1)从[链接]材料中,再提炼两个要点作为倡议书的内容。

①学校开设书法课,为培养学生热爱书法创造了更好的条件。

②O

③。

(2)活动中,下面这幅毛泽东的作品引起了同学们的兴趣。对这幅作品的欣赏不恰当的选项是()

方人内严源

A.线条奔放,笔力雄健。

B.五字错落有致,收放有度。

C.气韵贯通,展现书者胸襟。

D.采用隶书书体,方正典雅。

7.古诗文填空。,骈死于槽杨之间。(韩愈《马说》)角声满天秋色里,

»(李贺《雁门太守行》)春蚕到死丝方尽,。(李商隐《无题》)

,君子好逑。(《诗经•关雎》)博学而笃志,,仁在其中矣。(《论

语》)人生自古谁无死,。(文天祥《过零丁洋》)俶尔远逝,。似与游者

相乐。(柳宗元《小石潭记》)伤心秦汉经行处,.(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英雄末路当磨折。(秋瑾《满江红》)o鬓微霜,又何妨!(苏

轼《江城子•密州出猎》)马作的卢飞快,。(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李白

在《行路难》中运用细腻的动作描写表达内心苦闷的诗句是:,.杜牧在《泊秦淮》中借古讽今、表达

对沉湎酒色、醉生梦死的统治阶级不满的语句是:—,o

8.“寓言”是庄子的首创,他的作品善于借助寓言来立论,寓抽象的道理于丰富的形象之中,起到了很好的说理作

用。在我们手中的九年级下册教材中,选用了四篇庄子的寓言,请你写出其中任意一篇的题目及其寓意。

题目:《》

寓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

9.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卖炭翁

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鬟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

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耒城外一尺重,晚驾炭主辍冰。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躺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

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对本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一

A.这首诗是白居易因“宫市”低价强购货物引发感慨而写下的脍炙人口的不朽诗篇。

B.诗人用“两鬓苍苍”突出人物的老迈,用“满面尘灰烟火色”突出“伐薪烧炭”复杂的工序。

C.加横线的句子采用设问的修辞,一问一答,通过叙写卖炭翁愿望的卑微,巧妙地表现出其生活的贫困。

D.“惜不得”富有表现力,生动地描绘出老人炭被夺走,尽管可惜却又无可奈何的矛盾心理。展开想象与联想,用生

动的语言描绘画波浪线句子呈现的画面。

10.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既克,公问其故。对日:“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

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曹玮知®镇戎军日,尝出战小捷,虏兵

②引去。玮侦虏兵去已远,乃驱所掠牛羊辎重③,缓驱而还,颇失部伍久其下忧之,言于玮目:“牛羊无用,徒縻⑤军。

不若弃之,整众而归。”

玮不答,使人候。虏兵去数十里,闻玮利牛羊而师不整,遽还袭之。玮愈缓,行得地利处,乃止以待之。虏军将

至,玮使人谓之日:“蕃军远来必甚疲,我不欲乘人之怠,请休憩上马,少选⑥决战。”虏方苦疲甚,皆欣然,严军歌

良久。玮又使人谕之:“歇定可相驰矣。”于是各鼓军而进,一战大破虏师,遂弃牛羊而还。

徐谓其下日:“吾知虏已疲,故为贪利以诱之。比其复来,几行百里矣,若乘锐便战,犹有胜负。远行之人,若

小憩,则足痹不能立,人气亦阑。吾以此取之。

注:①知:主管。②虏兵:敌军。③辎重:军用器械、粮草、营帐等的统称。④部伍:兵士的队伍行列。⑤縻:束缚。

⑥少选:一会儿。

1.请用斜线(/)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每句标一处)。望其旗靡(2)虏兵去数十里

2.请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一鼓作气()(2)故逐之()玮又使人朔之

()(4)I:匕其复来()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闻玮利牛羊而师不整,遽还袭之。

4.阅读两段文字,结合具体内容说说曹刿和曹玮用兵有什么不同之处。

11.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合欢,合欢

李晓东

①很多年以后,我才知道,那是合欢。

②小城况味,多是从悠长悠长的小巷里荡漾出的,这是九岁的我就已经能感受得到的。所以,当母亲牵着我的手

慢慢走进不知名的巷道时,一种淡淡的情绪笼上我的心头。后来,我学会了描摹那种情绪:忧伤。

③事实上,九岁的我,和忧伤是不搭界的。三十八岁的母亲,似乎也看不出忧伤的样子。天生的好皮肤让她显得

比同龄人年轻十岁,同样一件的确良白衬衣,穿在她身上,就有了时装的味道。母亲齐耳的短发,刚刚遮住耳朵,当

她俯下身子给我整理衣服的时候,我看见清晨的阳光投在她的脖颈上,让她的耳朵有了透明的质感,粉嘟嘟的耳垂让

我忍不住伸手去摸。母亲笑一笑,随手拂过脸颊的发梢,一段白皙的脖颈上也落下一片阳光。

④这是七月,母亲去小城开会,带上了我,这是我第一次出远门。纵深的小巷是我们走往住地的必经之路。小巷

里隔三五步就见一棵槐树,粗壮的树干一个人不能环抱,浓密深绿的树叶,漏着点点阳光。槐荫披拂处,是一个个门

庭,层层剥落的朱漆,锈迹斑斑的门环,半掩着的木门,褪了色的对联,簇拥着一条碎石铺地,仅容我和母亲并排行

走的小径,重重叠叠的屋檐从爬满青苔的高墙上伸出来,把天空切割成一条窄窄的蓝色,随着我们的脚步晃啊晃。小

巷尽头,谿然洞开,一个一眼看不到头的大院子,水泥柱子上挂着“市政府招待所”的木牌。院子里是一排排白墙青

瓦的平房,我随母亲走进一间,一开门,隐隐的霉味儿裹挟着热浪扑面而来。母亲推开浅绿色的木窗,我来到窗前,

一棵大树正对着窗口。那是一种我从来没有见过的树,开着我从来没有见过的花,粉柔柔的,像一把把小扇子密密缀

满枝头。树冠在十几米高处平平地铺开,将七月骄阳隔在树外,树下形成天然绿荫。

⑤我雀跃而出,跑到屋后,见十来棵一般模样的大树肩并肩默立,树叶间缀满了粉红色棉絮一样的绒花,远远望

去,如雾一般。从那红雾里,飘出丝丝缕缕清甜的香气。我站在树下,看见那香气正倾泻而下,从我的头顶、发梢,

直到我的肩膀、我的手、我的脚下,然后那香气蓬勃而起,又从我的脚下蒸腾,沿着我的手、我的肩膀、我的发梢,

直到我的头顶,重重叠叠。我在那香气里静情悄,不敢发出一点声音。但母亲唤着我走过来了,她刚刚洗过的头发还

没有干透,她的脸颊,不知道是因为洗过澡的缘故,还是被那笼罩在头顶的粉色映照的缘故,像抹了胭脂一样。她从

那香气里走过来了,她唤我的声音也是香的、软的呢。

⑥又五年,我读到了史铁生的《合欢树》,这个名字让我喜欢,但是文章始终没有描摹过合欢的样子。“与其在街

上瞎逛,我想不如就去看看那棵树吧。”可是,史铁生终究没有走近那棵树。“我摇着车在街上慢慢走,不急着回家。

人有时候只想独自静静地待一会儿,悲伤也成享受。”史铁生的悲伤我那时并不理解,让我失望的是,合欢在哪里呢?

⑦我真正认识合欢,是在羊城,那时我十九岁。还是七月,走进烈士陵园时,我大汗淋漓,感觉自己已经奄奄一

息。立起身,甩甩头,感觉可以喘气了,头顶,却是一棵大树,那花粉柔柔的,像一把把小扇子密密缀满枝头。蓦然

间,感觉十年前的那树回来了。树干上挂着小牌子:“合欢,又名……”合欢,合欢,原来,史铁生笔下那棵始终未

曾露面的合欢,我早在九岁的时候就已经遇到了。

⑧那是一次仓促的旅行,仓促到不知道为什么旅行,仓促到不知道下一站在哪里。我茫然地站在羊城街头,看衣

着光鲜的人流开开合合,我知道,这里不是我的世界。在这里邂逅的合欢,与十年前小城的合欢相比,是傲慢的。虽

然树是一样的树,花是一样的花,但是,那香气里已然有了本土的居高临下、不屑一顾。

⑨又是七月,我已是母亲当年的年纪,依然在小城,依然有合欢,然而母亲再也站不起来了。她整日躺在病床上,

医院的颜色,除了白,还是白。但窗外是有颜色的,是有花树的,那花粉柔柔的,像一把把小扇子密密缀满枝头。我

站在窗前,窗外是合欢,床上是母亲。

⑩母亲唤着我走过来了,她刚刚洗过的头发还没有干透,她的脸颊,不知道是因为洗过澡的缘故,还是被那笼罩

在头顶的粉色映照的缘故,像抹了胭脂一样。她从那香气里走过来了,她唤我的声音也是香的、软的呢。惊回首,病

床上的母亲静悄悄的,一点声音也没有。

跳知道了,史铁生为什么终究没有走近合欢。史铁生的《合欢树》讲述了作者十岁那年作文获奖、二十岁母亲为他

治病和鼓励他写小说以及三十岁以后出名,母亲却已离世七年,从而引出母亲生前种合欢树、细致照顾合欢树的故事。

作者却因种种原因未能再见一眼那棵合欢树,造成终身遗憾。

1.阅读全文,根据提示,补充完整“我”在不同时期对合欢的情感变化。

九岁在大院看到合欢花时:一又五年后在家读到史铁生的《合欢树》时:f十九岁在羊

城遇见合欢花时:f"我”已是母亲的年纪在医院看到合欢花时:。

2.请简要分析本文题目“合欢,合欢”有哪些妙处?

3.结合语境,请你赏析第⑧段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虽然树是一样的树,花是一样的花,但是,那香气里已然有了本土的居高临下、不屑一顾。

4.请结合全文,分析文章第⑩段画线句子的作用。

5.下列句子表达的意思与本文中心主旨无关的一项是()

A.尽管世界很大很大,时光很快很快,年少的脚步、美好甜蜜的梦在飞沙走石的人生里程里,仍旧是一道永驻心田

的风景。

B.对于异乡游子来说,越是走过山山水水,越是经过流年岁月,越是发现故乡的模样才是记忆里一帧永远无法超的

水墨丹青。

C.母亲在,时光如蜜;母亲不在,时光黯然。所以请您放慢步伐,愿您永远被岁月温柔以待。

D.我们有时候孤独地在这个世界寻找着另一个自己,寻找相似的经历,寻找生命的知音。

12.实用类文本阅读

有绿色国民才有美丽中国

刘毅

①笔者老家的村子里,水塘上曾经漂浮着各种垃圾,水体发黑,污染严重。家里条件好一些的村民都不敢喝井水,

而是买桶装水喝。

②媒体曝光后,当地政府很重视,采取了一些措施。一年后回到家乡,发现最终的解决方案是:水塘已经彻底被

填平了。村干部说,虽然村里增设了垃圾集中堆放点,经常组织打捞水塘里的垃圾,但水塘周围的群众仍然经常乱丢

乱倒,环境卫生难以保持,不得已才采取了这个办法。

③“填水塘堵污染”的事例告诉我们,没有公众环保意识的普遍增强和行为方式的改变,生态文明建设将阻碍重

重,美丽乡村乃至美丽中国的目标也很难实现。

④开电动车绿色出行的市民,拒绝烹饪珍稀野生动物的绿色厨师,为生态环保鼓与呼的环保达人……近年来,中

国公众的环保意识显著增强,越来越多的人积极参与生态环境保护。但很可惜,这样的人还太少。在一些农村地区,

化肥农药过度使用导致食品源头污染,垃圾随处乱扔,“屋里现代化,屋外脏乱差”的现象屡见不鲜。在不少城市里,

一些公共建筑夏季空调温度过低,无证烧烤摊烟熏火燎,倡导多年的垃圾分类形同虚设,有人长时间停车时不熄火。

⑤我们都是污染的制造者,也应该是环境的维护者,公众踊跃参与环保、支持环保,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可或

缺。亿万公众能否践行绿色生活,这关系到生态文明建设能否取得显著成效,关系到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人民生活质

量增长点的蓝图能否实现。

⑥要让践行嫁色生活蔚然成风,应当以人们喜闻乐见的方式加强环保宣传,不断吸引环保“同盟军”,汇聚环保

正能量。

⑦在学校教育中“从娃娃抓起”,增强孩子们的环保意识,并让他们回家后督促父母和长辈自觉保护生态环境,

实现环保“小手拉大手”。

⑧不过,这还远远不够。最为重要的是,要有完善的法律法规并严格执行,提高违法违规成本,促进社会风气的

变化、良好习惯的养成。例如,我国多个城市推行垃圾分类几无成效,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监督、处罚不到位。而在韩

国,对于不按规定丢弃垃圾的人,通过丢弃物品或摄像头找出丢弃者后,会处以20万到100万韩元(1元人民币约合

170韩元)的罚金;在日本,如果发现有人乱扔垃圾,所在街道的志愿者会追踪到户并将垃圾退回,进行口头教育,

按照法律规定,不按规定进行垃圾分类还可能会被警察拘捕并罚款。

⑨在期盼蓝天碧水的同时,我们既要问国家为我们做了些什么,也要问问自己为社会、为子孙后代做了些什么。

让我们“起而行”,从身边小事做起,减少炫耀性消费、奢侈性消费和铺张浪费现象,实现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向勤

俭节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方向转变。这样,山青水绿的美丽中国才会呈现在世人面前。(选文有删改)

1.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文章认为“践行绿色生活”需要采取哪些举措?请分点概括。

3.文章第⑧段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列出来,并加以说明。

4.请结合文章内容,以“绿色国民应该是……而不应该是……”的句式,写出你对“绿色国民”的理解。

13.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

重拾阅读精神

①中华民族无疑是一个有着良好阅读传统的民族,有关名人与书的趣事不胜枚举:大思想家王夫之一生著书数百

卷,连给女儿嫁妆时,亦是用满满一箱书;《资本论》首位翻译者、经济学家王亚南,在乘船遭遇风浪、海轮颠簸不止

时,要求服务员将其绑在椅子上以聚精会神地读书;诗人闻一多在结婚当日的早上不见踪影,后被友人发现在书房中如

痴如醉地读书...

②然而,近些年来,我们更多地听到这样的故事。2008年上海一家早教中心率先开设幼儿经典诵读班,由专家带

领10岁以下的小朋友诵读《三字经》、《论语》等经典作品。结果在短短3个月中,学员由原先的20人减至3人。有

记者采访退班孩子的家长,得到的回答竟出奇一致:“以后入学时又不看这些,还是把时间花在学英语、电脑、钢琴

上更为实惠,这些可都是升学加分的。”

③从什么时候开始,书籍已经不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而沦为“耽误孩子升学的滑梯”?家长对于经典阅读先

入为主的拒绝态度,不仅没收了孩子享受人类丰盛文化大餐的入场券,还间接导致了这些孩子长大后偏于功利的阅读

习惯。在许多书店里,你看那“最畅销图书排行榜”上,显眼位置处净是些炒股、基金、管理类的书籍。

④书店里的人头攒动,正和当代人填补不了的心灵饥荒形成反差——讽刺的是,往往我们功利书读得愈多,便发

现这种饥荒愈厉害。捧着教辅书、“快餐”书太久,我们的视野变得狭窄,只局限在自己的生活圈子里,进而造成精

神上的乏力,思考社会、思考人性的乏力。

⑤很难想象,一个精神乏力的民族,会有着什么样的未来。当人们津津乐道“世界读书日”——4月23日,也

正是文豪莎士比亚、塞万提斯的辞世纪念日时,往往夸大了这其中的“巧合色彩”,而忽视了这些文豪们对于启迪思

想、丰富文明的重要作用。

⑥若你想说,莎士比亚们离我们太远,无论怎样读书,我也达不到他们的境界。那么就看看卡耐基吧,很多人在

陷入人际纠纷、遭到解雇时,常常从他的《人性的弱点》中寻找“速效冲剂”。但卡耐基曾这样写道:人活着不只需

要面包。有些百万富翁因缺乏人文精神的滋养而面临人性的饥饿;相反,有些穷人却在精神上十分富有,远非百万富翁

所及——是一个人的精神令他的身体富有。

⑦还记得邓清清吗?那位在地震后的废墟里打着手电筒看书的女孩,在被救出后,她说:“下面一片漆黑,我怕。

我又冷又饿,只能靠看书缓解心中的害怕!”

⑧读书能缓解我们内心的恐惧,丰富我们的心灵,给我们精神的力量。就从今天开始,想一想我们为何设立“世

界读书日”,重拾真正的阅读精神吧。

1.请分析第②段在文中的作用。

2.请分析第⑥段划线句子运用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3.结合文意,说说题目“重拾真正的阅读精神”的含义。

三、语言表述

14.仿照句①,在横线上写两个句式相同的句子,内容要能推出句②的观点。

①无论是批阅十载完成《红楼梦》的曹雪芹,还是遍尝百草写成《本草纲目》的李时珍,,②他们的经历

都告诉我们:只有坚持不懈的努力,才能获得成功。

四、写作

15.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我们无法改变天气,却可以改变心情,我们无法改变别人,却可以改变自己。”快乐就在我们的身边,就在我

们每天所做的平凡琐碎的小事中。生活中不是缺少快乐。而是缺少发现快乐的眼睛。

请以《找寻身边的快乐》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内容具体,感情健康真实;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标点正确,书写规范,不少于800字;④文内不得出现

真实的校名、班名、人名。

参考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

1、A

【解析】

A:“浮浮有味”意思是指吃得很有味道或谈得很有兴趣。此处应该是“津津乐道”。故选A。

2、C

【解析】

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多音字。ABD三项正确。C项修改为:C.单簿(bo)天伦之乐。

3、B

【解析】

本题考查文学常识。B项中山的北面和江河的南面叫做“阴”,不叫“阳”。故选B。

4、D

【解析】

自命不凡,自命:自认为。凡:平凡。自以为不平凡,比别人高明。贬义词。故选D。

点睛:运用成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1、注意理解成语的整体意义,不能望文生义;2、注意把握成语的结构特征,不

能肢解其含义;3、注意成语语义的大小、适用范围,不要界限不清;4、注意把握成语的感情色彩,不要褒贬失当;5、

注意把握成语的一词多义现象,不要“一概而论”。

5、C

【解析】

一空,开创:指创立,开拓创建。开始:从头起;从某一点起。开发:以荒地、矿山、森林、水力等自然资源为对象

进行劳动,以达到利用的目的;发现或发掘人才、技术等供利用。开拓:指从小到大地发展,扩大,对象一般是范围

较大的。泛指扩大,扩充;以及采掘矿物前进行的修建巷道等工序的总称。语境指孔子创建了中国语录式的散文体裁,

所以自然选“开创”。二空,承载:指承受装载;担当或蒙受。承担:负担或担当。语境所支配的是“厚重责任、端

庄思维”,所以选“承载”。三空,根据上文“并不”一词,应选表示并列关系的关联词语“而是”。四空,“他的

思想后来成了千年正统”是原因,“他的文风也就成了永久的楷模”是结果,所以选“由于”。因此选C。

6、(1)②学习书法让人中规中矩,懂得纪律和规矩的意义,并能以此约束自身。③书法是优美的艺术,可以帮助

我们形成良好的艺术修养和自律精神,对于做人有启发意义。(2)D

【解析】

(1)本题考查材料信息的提取与概括。题干要求“提炼两个要点作为倡议书的内容”,阅读材料,从中概括出学习书

法的两大好处即可。如根据“学者感言”的内容,可以概括出学习书法可让人中规中矩,并以此约束自身;根据“书

者留言”可根据出书法“对如何做人都有启发意义”。(2)本题考查“草书”特点及写法。解答本题,要大致了解书

法汉字几种字体的特点,首先判断出“为人民服务”是草书,即可判断D是错误的,隶书是另一种字体,此字体的特

点是略宽往扁,横划长,竖划短。

7、(1)祗辱于奴隶人之手(2)塞上燕脂凝夜紫(3)蜡炬成灰泪始干(4)窈窕淑女(5)切问而近

思(6)留取丹心照汗青(7)往来翕忽(8)宫阙万间都做了土(9)俗子胸襟谁识我(10)酒

酣胸胆尚开张(11)弓如霹雳弦惊(12)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13)商女不知亡国恨隔

江犹唱后庭花

【解析】

传统的记忆型默写题,要求学生直接默写出指定的文句,这类题目要求考生日常加强背诵识记,尤其是不仅能背诵,

还要能默写。理解性默写,要求学生能够背诵全文(诗),选择符合语境要求的句子。“祗”“燕脂”“窈窕”“汗

青”“翕”“阙”“胸襟”“霹雳”“箸”“拔”是此题中的易错字,作答时要注意字形。名句的默写,要想得满分,

关键在于平时强化记忆,做到“三不”:不漏字、不添字、不写错别字。

【点睛】

默写题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直接型默写题、理解型默写题、迁移型默写题、运用型默写题、简单赏析型默写题。默

写题不论分几种类型,都是以记忆、积累为根本的,然后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学习和复习的过程中要

注意背完整,记清楚,写正确,理解透彻,对照教材原文,一字一句,不错不漏、不增不添地进行背诵和书写。另外

要对名句要注意分类积累。

8、示例:《北冥有鱼》寓意:围绕“一切顺乎自然”或“不滞于物,追求无条件的精神自由”或“韬光养晦,蓄

势待发”等;或《庄周梦蝶》寓意:围绕“思维和存在的辩证关系”或“物我合一”等。

【解析】

此题答案不唯一,如,《浑沌之死》“倏”和“忽”为报“浑沌之德”而给他凿七窍,结果好心坏事,浑沌也因此丢了

性命。庄子认为顺应自然是生命真正的归宿和最高境界。以庄子的哲学体系来理解其寓意主要是无为而治;脱离庄周

哲学体系去理解,即纯粹当作寓言故事去解读,会给我们更多的启发。不按照规律办事,就会好心办坏事。

二、阅读

9、(1)B(2)示例:夜里,天空飘起纷纷扬扬的雪花,城外的积雪足足有一尺来厚。一大早,老翁就驾着牛拉的

炭车碾轧着冰冻的车辙,吱吱呀呀地往集市上赶去。

【解析】

(1)ACD.正确。B.有误,用“满面尘灰烟火色”突出“伐薪烧炭”的艰辛。故选B。

(2)本题考查再现诗中画面。作答时,需正确理解诗句的意思,然后结合合理的想象和联想,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再现

画面即可。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夜里城外下了一尺厚的大雪,清晨,老翁驾着炭车碾轧冰冻的车轮印往集市上赶去。加

入适当的细节描写来再现画面即可。

【点睛】

译文:

有位卖炭的老翁,整年在南山里砍柴烧炭。他满脸灰尘,显出被烟熏火燎的颜色,两鬓头发灰白,十个手指也被炭

烧得很黑。卖炭得到的钱用来干什么?买身上穿的衣裳和嘴里吃的食物。可怜他身上只穿着单薄的衣服,心里却担心

炭卖不出去,还希望天更寒冷。夜里城外下了一尺厚的大雪,清晨,老翁驾着炭车碾轧冰冻的车轮印往集市上赶去。

牛累了,人饿了,但太阳已经升得很高了,他们就在集市南门外泥泞中歇息。那得意忘形的骑着两匹马的人是谁啊?

是皇宫内的太监和太监的手下。太监手里拿着文书,嘴里却说是皇帝的命令,吆喝着牛朝皇宫拉去。一车的炭,一千

多斤,太监差役们硬是要赶着走,老翁是百般不舍,但又无可奈何。那些人把半匹红纱和一丈绫,朝牛头上一挂,就

充当炭的价钱了。

10>1.(1)望/其旗靡(2)虏兵/去数十里

2.振作追击告诉,告知等到

3.(1)我看到他们的车轮的痕迹混乱了,望见他们的旗帜倒下了。(2)(敌军)听说曹玮贪图牛羊的好处而军队不整

齐,立即返回袭击曹玮军队。

4.曹刿善于抓住战机,在彼竭我盈之时进攻,在辙乱旗靡之时追击。曹玮善于诱敌,故意做贪利的事诱敌折回,故意

让敌军小憩,使其人气殆尽,一举歼敌。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此题较

容易,根据文意即可推断出正确答案:望/其旗靡。虏兵/去数十里。此题要注意要分别把谓语部分与宾语部分、主

语部分与谓语部分划开。

2.考查文言实词。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

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此题多古今异义词,如“比”:等到。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

而“谕”作为生僻词的意思,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

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

一种较好的方法。注意下列字词的翻译,如“靡”:倒下。“利”:意动,以……为利;贪图。“师”:军队。“遽”:

立即。

4.比较阅读。要求答出曹刿和曹玮用兵的不同之处。战斗取得胜利的原因是在政治上取信于民,在军事上抓住战机、

后发制人。乙文中战斗取得胜利最关键的原因是避敌锐气、善于诱敌。

【点睛】

(一)译文:

打了胜仗后,鲁庄公问他取胜的原因。曹刿回答说:“作战,靠的是士气。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们的士气。

第二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开始低落了,第三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耗尽了。他们的士气已经消失而我军的士气正旺

盛,所以才战胜了他们。像齐国这样的大国,他们的情况是难以推测的,怕他们在那里设有伏兵。后来我看到他们的

车轮的痕迹混乱了,望见他们的旗帜倒下了,所以下令追击他们。”

(二)译文:

曹玮主管镇戎军时,曾出战小胜,敌兵退去。曹玮侦察敌兵退离已远,于是就驱赶着缴获的牛羊和辎重车辆,缓

慢地驱赶着返回,很是不成军队行列。他的部下担忧此事,对曹玮说:“牛羊无用,只是束缚军队。不如抛弃它们,

整齐队伍返回。”

曹玮没回答,派人去侦察。敌兵离开几十里,听说曹玮贪得牛羊之利可是军队不整齐,立刻返回袭击曹玮军队。

曹玮军队行进更加缓慢,行进中找到地势有利的地方,就停下来等待敌军。敌军将要来到,离得很近了,曹玮派人对

敌军说:“你们外国军队远来一定很疲劳,我不想趁着别人疲怠作战,请你们让战士和马休息一下,隔一会儿就决战。”

敌人正苦于疲劳极了,都很高兴,使军队严整的休息了很长时间。曹玮又派人告知他们:“休息好了可以相互驱马进

攻了。”于是各方击鼓发兵进攻,一交战就把敌军打得大败,于是抛弃了牛羊返回。

曹玮慢慢地对他的部下说:“我知道敌人已很疲劳,故意做贪利的事来引诱他们。等到他们再来,接近行走百里

了,如果趁着他们锐气便交战,还会有胜负。走远路的人,如果稍稍休息,那么腿脚疼痛麻木就站不起来了,士气也

残尽了。我凭这些打败了敌人。”

11、1.喜悦(欢喜、高兴、陶醉)失望(遗憾)陌生(疏离)感伤(哀伤、忧伤)

2.①使用反复的修辞手法,突出强调中心主旨,对美好时光流逝和母亲老去的哀伤;②合欢是贯穿全文的线索;③合

欢象征了母亲;④“合欢”与文章“忧伤”的基调形成反差,婉转地表达“我”内心深处的悲伤。⑤内涵丰富、耐人

寻味。

3.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合欢花香以人的姿态神气,生动形象地写出羊城街头的合欢花香给人以傲慢感(疏离感,

不够亲切),表现了“我”在异乡城市的格格不入和对故乡深切的怀念。

4.这段写了母亲在合欢花下美好年轻的场景,是作者想象(幻想)的;与前文母亲年轻时在合欢树下的场景相照应,

与现实中母亲生病躺在床上形成对比,突出地表现了母亲的衰老以及“我”的哀伤。

5.D

【解析】

1.考查对情节和人物情感的梳理与概括。解答此题在整体感知文意的基础上,根据题干中所给出的提示,找到相对应

的段落内容,然后再用与提示相同的句式来概括情节即可。九岁在大院看到合欢花时,看到盛开的合欢花,“我”雀

跃而出,心生欢喜;又五年后在家读到史铁生的《合欢树》时,“史铁生的悲伤我那时并不理解,让我失望”可知人

物情感是“失望”;十九岁在羊城遇见合欢花时,在这里邂逅的合欢,与十年前小城的合欢相比,此时的合欢花是让

“我”感到陌生;“我”已是母亲的年纪在医院看到合欢花时,窗外是合欢,床上是母亲。然而母亲再也站不起来了,

可知此时“我”的情感是“伤感”的。

2.考查文章标题的好处和作者的创作意图。回答此类题目,一般可采取先分析题目的字面意思,再结合文本分析题目

的深层含义,然后分析此题目对作品的作用。“合欢树”是我最早的人生记忆,以“合欢”为线索,串起文章的内容,

表达对童年忧伤的美好回忆;将合欢与母亲连在一起,合欢是母爱的象征,永远珍藏怀念。“合欢”内涵丰富,在仓

促茫然的青年时代,我漂泊外乡,合欢是亲情的温馨慰藉和故乡的思念。如今人到中年,而母亲老病,对母爱有了更

深切的体会,表达了深深的眷恋。文末“我知道了,史铁生为什么终究没有走近合欢”,是对母亲的感激与歉疚。

3.考查对具有表现力词语的品析。加点的两个词语“居高临下、不屑一顾”一般用来形容人的姿态,这里用来形容羊

城街头的合欢花香给人疏离感,不够亲切,表现了“我”对故乡深切的怀念。

4.此段是作者的想象虚写,“我”人到中年,而母亲老病在床,表现了对母爱的眷恋与回忆。然后从结构上分析作用:

呼应前文“母亲年轻时在合欢树下”,从内容上分析作用:丰富了母亲的形象,突出了主题,使文章充满了浓郁的抒

情氛围,烘托了“我”的哀伤的情感。

5.D.我们有时候孤独地在这个世界寻找着另一个自己,寻找相似的经历,寻找生命的知音。在文中没有体现,属于

无中生有。

【点睛】

散文中的赏析句子的题目主要是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常见的修辞是比喻、拟人、夸张、排比等,表现手法主要是对

比、衬托、动静、虚实和视听结合等,答题时先辨析手法,然后结合文句进行解释,最后明确效果。

12、1.中心论点:有绿色国民才有美丽中国(标题)或:没有公众环保意识的普遍增强和行为方式的改变,生态文明

建设将阻碍重重,美丽乡村乃至美丽中国的目标也很难实现。(意思对亦可。)

2.①加强环保宣传;

②学校教育中,增强孩子们的环保意识;

③要有完善的法律法规并严格执行;

④减少炫耀性消费、奢侈性消费和铺张浪费现象,提倡勤俭节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3.①举例论证:举韩国、日本对乱丢垃圾者实行严格监督处罚的例子。证明践行绿色生活要有完善的法律法规并严格

执行。

②对比论证:把韩国、日本对不按规定乱丢垃圾者监督处罚的到位与中国的不到位进行对比,强调提高违法违规成本

可以促进社会风气的变化,良好习惯的养成。

4.示例:应该是勤俭节约、文明健康、奉行绿色低碳的国民,而不应该是奢侈消费、铺张浪费、破坏生态文明者。

【解析】

1.此题考查了议论文中心论点的归纳。标题即为全文的中心论点。这种论点位置醒目,所表述的内容集中。这种论点

形式一般都是主谓句式,判断句式,或谓语中心句,表达一个完整的内容.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这种提出方式,

更能直接表现作者的观点和主张,达到吸引读者的目的。本文的标题即是本文的中心,也就是本文的中心论点,除此

之外,文章第三段也是对文中中心论点的论述。

2.此题考查了文章中心内容的概括。第六段可总结出:加强环保宣传;第七段可总结出:学校教育中,增强孩子们的

环保意识;第八段可总结出:要有完善的法律法规并严格执行;第九段可总结出:减少炫耀性消费、奢侈性消费和铺

张浪费现象,提倡勤俭节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3.此题考查了论证方法的识别。常见的论证方式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正反对比论证,比喻论证。文章第⑧段运用

了举例论证、对比论证。举韩国、日本对乱丢垃圾者实行严格监督处罚的例子。证明践行绿色生活要有完善的法律法

规并严格执行;把韩国、日本对不按规定乱丢垃圾者监督处罚的到位与中国的不到位进行对比,强调提高违法违规成

本可以促进社会风气的变化,良好习惯的养成。

4.此题考查了文章内容的概括。回答此题,一方面要对文章内容进行总结,另一方面也要按照句式“绿色国民应该

是……而不应该是……”来回答。应该是引领的内容应该是作者提倡的,而不应该是引领的内容应该是作者反对的内

容。

13、1.①结构上,承上启下。②内容上,与上文形成对比;③引起下文对重拾阅读精神必要性的论述。④反面论证重

拾阅读精神必要性的论述。

2.道理论证和对比论证。突出强调从阅读中获取精神滋养的重要性。

3.①要保持中华民族良好的阅读传统。②倡导阅读经典著作。③阅读经典能给我们精神的滋养。

【解析】

1.本题考查的是语段的作用,解答此类题需要从结构和内容两个角度考虑,内容上就是论述了什么,结构上要根据位

置进行判断,主要考查中间语段的承上启下的作用。“然而”是对是上一段内容的转折,引出对重拾阅读精神必要性

的论述。

2.考查论证方法的作用。常用论证方法有道理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①举例论证:通过典型事例加

以论证,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②道理论证:通过讲道理的方式证明论点,使论证更概括、更深入、更有

力,更具有权威性。③比喻论证:通过比喻进行证明,使论证生动形象、浅显易懂。④对比论证:对比论证的作用就

是突出有力地论证作者所要表达的观点。由“相反”可以看到运用的是正反对比论证,将百万富翁与有些穷人的截然

不同的两类人进行对比,运用了对比论证方法,引用卡耐基的话属于道理论证,突出了强调了从阅读中获取精神滋养

的重要性。

3.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根据第一段“中华民族无疑是一个有着良好阅读传统的民族”,第四段“往

往我们功利书读得愈多…捧着教辅书、“快餐”书太久,我们的视野变得狭窄,只局限在自己的生活圈子里,进而造

成精神上的乏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