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水堆核电厂核岛机械设备设计规范 第2部分:1级设备 征求意见稿_第1页
压水堆核电厂核岛机械设备设计规范 第2部分:1级设备 征求意见稿_第2页
压水堆核电厂核岛机械设备设计规范 第2部分:1级设备 征求意见稿_第3页
压水堆核电厂核岛机械设备设计规范 第2部分:1级设备 征求意见稿_第4页
压水堆核电厂核岛机械设备设计规范 第2部分:1级设备 征求意见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压水堆核电厂核岛机械设备设计规范第2部分:1级设备压水堆核电厂核岛机械设备焊接规范第2部分压水堆核电厂核岛机械设备焊接规范第3压水堆核电厂核岛机械设备焊接规范第4部分压水堆核电厂核岛机械设备焊接规范第5压水堆核电厂用碳钢和低合金钢压水堆核电厂用合金钢第1部分:承受强辐照的反应堆压力容器筒压水堆核电厂用合金钢第3部分:反应堆压力容器过渡段和法兰用压水堆核电厂用合金钢第4部分:反应堆压力容器接管嘴用锰-镍-压水堆核电厂用合金钢第5部分:反应堆压力容器封头用锰-镍-钼2压水堆核电厂用合金钢第6部分:蒸汽发生器管板用锰-镍-钼钢锻件NB/T20006.7压水堆核电厂用合金钢第7部分:蒸汽发生器筒体用锰-镍-钼钢锻件NB/T压水堆核电厂用合金钢第8部分:蒸汽发生器上封头用锰-镍-钼钢NB/T压水堆核电厂用合金钢第9部分:蒸汽发生器水室封头用锰-镍-钼NB/T压水堆核电厂用合金钢第10部分:稳压器和蒸汽发生器接管嘴及孔NB/T20006.12压水堆核电厂用合金钢第12部分:反应堆冷却剂泵主法兰用锰-镍-钼钢锻件压水堆核电厂用合金钢第15部分:承压边界压水堆核电厂用合金钢第17部分:反应堆压力容器法兰-接管段用NB/T20006.19压水堆核电厂用合金钢第X部分:反应堆冷却剂泵泵壳用锰-镍-钼合金钢锻件NB/T20006.38压水堆核电厂用合金钢第38部分:堆芯补水箱用19MnNiMo锻件NB/T20006.44压水堆核电厂用合金钢第44部分:安全级设备螺栓用合金钢棒NB/T压水堆核电厂用不锈钢压水堆核电厂用不锈钢NB/T压水堆核电厂用不锈钢压水堆核电厂用不锈钢NB/T压水堆核电厂用不锈钢压水堆核电厂用不锈钢NB/T压水堆核电厂用不锈钢压水堆核电厂用不锈钢NB/T压水堆核电厂用不锈钢第19部分:1、2、3级马氏体不锈钢承压铸压水堆核电厂用不锈钢3件NB/TNB/TNB/TNB/T压水堆核电厂用不锈钢第43部分:反应堆冷却剂管道接管座用压水堆核电厂用不锈钢第44部分:反应堆冷却剂波动管用钢压水堆核电厂用其他材料第5部分:镍-压水堆核电厂用其他材料第7部分:传热管用镍压水堆核电厂用其他材料第8部分:安全级设备用NS3105镍-铬-铁压水堆核电厂用其他材料第9部分:安全级设备用NS3105镍-铬-铁NB/T压水堆核电厂用其他材料第11部分:安全级设备螺压水堆核电厂用其他材料第14部分:镍压水堆核电厂用其他材料第27部分:控制棒驱动机构用压水堆核电厂用其他材料第35部分:非能动余热排出热交换器用4ASMEB16.28—1994ASMEB36.10—2004a)焊接连接件的第一道焊缝接头(连接焊缝应认为是管道的一部分b)螺栓连接的第一个法兰面(螺栓应认为是管道的一部分:(;(器内的堆芯支承结构、内部构件或其它永久结构件3)容器鞍式支座、支承件或抗剪吊耳、托附件也可以是具有结构功能或非结构功能。有结构功能的附件包括1)执行承54.1.2.2管辖界限设备设计规范书规定的承压部件与附件之间的管辖界限不应近于下列范围:a)与部件用铸接或锻接的附件以及在部件表面的堆焊都应认为是部件的一部分;b)有承压功能的附件、焊缝和紧固件应认为是部件的一部分;c)非承压结构附件与部件的第一道连接焊缝应认为是部件的一部分,除非焊缝离部件的承压部位的距离大于2t(t为承压材料的名义厚度);d)焊接非结构附件到部件的第一道连接焊缝应认为是部件的一部分;e)承压部件和不具备承压功能的附件之间的边界应认为是部件的一部分;f)用于连接非承压附件到部件的机械紧固件应认为是附件的一部分。3、管辖界线(粗线条);6图1在部件支承路径上不执行承压功能的附件3.管辖界线(粗线条);接非结构附件的材料应按本部分的要求执9.非结构附件的连接不属于本部分的管辖范7图2不执行承压功能而且不在部件支承载荷路径上的附件(非结构附件)3.管辖界线(粗线条);图3执行承压功能的附件81.反应堆压力容器应符合本部分的3.管辖界线(粗线条);8.支承、夹紧或紧固的附件应按图4反应堆压力容器内的不执行承压功能的附件(堆芯支承结构)4.2.1订货合同附属的文件按GB/T16702.1的6.1要求的设备规格书应作为订货合同技术附件。4.2.2采购文件采购文件包括但不限于:a)零件和制品的制造技术大纲;b)零件和制品的分包订货单;c)采购技术规格书,在特殊情况下应编制专用采购技术规格书;d)铸件零件类型记录;9););距焊接坡口至少80mm。但是,如果参考标记的位置及其距坡口的准确值已表示在图纸上或规包括与母材磨平并要求射线照相的所有管道焊缝,均应采用在管道安装后可见的标识编号予以标4.3.7.3用于反应堆冷却剂管道和其他设设备部件材料的选择应在设备规格书中规定。1级设备零件和制品所用的材料标准应符合表1的规NB/T20007.1,NB/T20007堆顶组件支撑、吊耳及其他结构NB/T20007.1,NB/T2000NB/T20007.1,NB/T20007NB/T20007.14,NB/T20008NB/T20008.11,NB/T20008NB/T20007.22,NB/T20007NB/T20005.1、NB/T20006体NB/T20006.15,NB/T2000二次侧接管或主给水接管及启动检查孔盖,再循环孔盖和耳轴端盖公称管径小于25.4mm的支管或液位计接管、蒸汽取压接管NB/T20007.1,NB/T20007.14,NB/T2000隔板及端板或水室隔板,水室隔NB/T20006.11,NB/T20006NB/T20006.11,NB/T20006NB/T20007.1,NB/T20008.4,NB/T2000接管(波动管、安全阀和释放阀NB/T20006.10,NB/T20006NB/T20007.5,NB/T2000电热元件套管塞、电热元件套管NB/T20007.1、NB/T20007NB/T20007.8,NB/T20007NB/T20007.1,NB/T20007.8,NB/T20007.5,NB/T2000NB/T20007.1,NB/T20007.8,NB/T2000上/下封头,筒体,人孔座、人孔人孔螺母、上球面垫圈、下球面扩散器附件、扩散器耳座、销轴NB/T20007.24,NB/T20006NB/T20006.14,NB/T20008NB/T20007.1,NB/T2000NB/T20007.1,NB/T20007.14,NB/T20008NB/T20008.11,NB/T20008NB/T20007.26,NB/T20007NB/T20007.1,NB/T20007.8,NB/T20007NB/T20007.8,NB/T20007NB/T20007.12,NB/T2000NB/T20007.8,NB/T20007.13,NB/T20007NB/T20007.14,NB/T2000NB/T20005.5,NB/T20005.1,NB/T20007.NB/T20008.4,NB/T20008.11,NB/T20008NB/T20008.4,NB/T20008NB/T20007.1,NB/T20007.14,NB/T2000NB/T20007.23,NB/T20008NB/T20007.1,NB/T20007对于晶间腐蚀的敏感性,本节涉及的奥氏体或奥氏体-铁素体材料部件及其零件,应按照制5.3.2考虑晶间腐蚀性能的奥氏体不锈钢和奥氏体—铁素体不锈1组:只可以采用含钼或不含钼的超低碳奥氏体不锈钢a)超低碳并控制氮含量的含钼或不含钼的奥氏体不锈钢,例如:控制氮含量的钢种:除非采购技术规格书另有规定,对于1组和1a组材料,熔炼分析碳熔炼分析确定的钴含量应不大于0.20%,5.5RTNDT要求););c)在所研究的区域之外产生,但作用在该区域边界上的载荷);在6.2.3.3、6.2.3.9.1、6.2.3.9.2、6.2.4和6.2.5.1界定的应力强度满足要求分析中应采用该设的外表面承受背压作用,该背压作为机械设计载荷(6.1.3.2.3)。背压定义为与内压组合后d)地震载荷及其相关的循环数。每一类工况中规定的地震载荷都应该按照适用于各设备的章节D级准则是为了防止设备弹性或弹塑性失稳(相应于压力边界完整性丧失),但不排除过度变形的c₁——制造下偏差(绝对值);c₂——制造上偏差(绝对值);图5各种壁厚的定义c₁——制造下偏差(绝对值);c₂——制造上偏差(绝对值)。够满足要求的厚度值。例如,承受外压设备厚度的确定。选择的厚度不能小于tm。如果最小制造厚度或者最大制造厚度减去腐蚀裕量A与壁厚tc的差值大于tc的5%(比如 tnc1A0.95tc或tnc2A1.05tc),应在应力分析报告中采管的名义壁厚tn,即使与管道系统相连的部件的壁性变形的发展。变形集中的效应主要取决于结构的几何形状和载荷,而与材料本身的应力-应变关系不二次应力是由于相邻部件的约束或者由于结构自身的约束而引起的应力。它应满足变形协调的条峰值应力是由包括应力集中效应在内的因局部不连续性或局部热应力而产生并附加于一次应力及PP);PQ:二次应力(6.2.3.1.4头PmPbQ近PLQPbeQPmPbQPLfQPbeQPmPbQPmQQPL或PmhQQPbeQPmQPbQ域PmPLQPLQPb或QlPbeQ另外,在螺栓和垫片组件中,如果由于满足密封性要求,组件中不允许有任何塑性变形,在运行中由组件束或施加位移导致的薄膜应力划分为Q,可能会导致该区域在前期的载荷循环发生塑性变形。这类塑性变荷循环出现的局部塑性变形不会对筒体的功能要求造成损害,可以划分为Q,因为这类变形不会影响关心通常仅出现一个单一的局部一次薄膜应力。其中球形、环形和圆柱形部分相应的尺寸和壁厚使得出现两个这样的区域的情况下,这里给出的“周边区域”的分类适用于每个不连续区域,中间区域应归类为“远离S2323S3131该点的应力强度S是S12、S23、S31中绝对值的最大者。6.2.3.2.2某一截面内平均应4)三个平均剪应力mRL、mLC,mCR。2)环向薄膜应力加弯曲应力mCbC;4)三个线性剪应力RL,LC,CR。6.2.3.2.3总体一次薄膜应力强度PmSm12m1m2Sm23m2m3Sm31m3m1薄膜应力强度Pm取Sm12,Sm23,Sm31中的最大绝对值。规定的地震载荷产生的应力与其他载荷产生的应力应逐个按分量进行叠加(考虑符一个最大的总体一次薄膜应力强度Pm。6.2.3.2.4局部一次薄膜应力强度PL局部一次薄膜应力强度根据6.2.3.2.3中表Sm——在GB/T16702.1附录A(参见6.2.3.,3和三个主应力差S12,S23,S31按应力张量mLbL,mCbC,R,RL,LC,CR。因此,薄膜加弯曲的应力强度是S12,S23,S31的最大绝对值。,x2,x32)在整个循环中求出下列作为时间函数的应力差Sij:S2323S3131CLRLk,Rk,LCk,LRk,RCk,得到任一时刻的k,k,k,4)依据这些分量计算出任一时刻的主应力()k,()k,()k;(S2)k()k()k(S3)k()k()k(S1)k()k()k化幅值Sk。应力变化幅值Sr则是上面求得的全部Srk中的最大绝对值。在此情况下,6.2.3.2.6中的值Sr记作Sn。在按6.2.3.2.6要求计算主应力之前,地震载荷产生的应力应与其他载荷产生的应力逐个分在校核疲劳性能时,按7.3.2.6规则来确定总应力(6.2.2.2.7)变化幅值,在满足6.2.3.4.5条要在这种情况下,6.2.3.2.6中的值Sr记作Sp。应该在任何瞬时尽可能地考虑地震载荷的循环变化所产生的应力。按6.2.3.2.6规定计算主应下述6.2.3.3.1至6.2.3.3.4中的限值应该应用于与设计载荷(6.1.3.2)相关的应力强度中。表3PmPLPbPPSmmLmP1.5LmPLPb1.5Sm为设计温度下的Sm。根据6.2.3.2.4的规定,由6.1.3许用值为1.5Sm。6.2.3.3.3总体或局部一次薄膜加PLPb,对于实心矩形截面,该应力强度的许用值为1.5Sm。对于非实心矩形截面,可以使用的许用载荷设定值中其他载荷的比值应与规定设计载荷设定值中各单一载荷的相应比值一致。不应超过仅PmPLPbPQPeFP3Semm*PLPbQF2Sa),6.2.3.4.2一次加二次应力之一次加二次应力之和的变化幅值Sn按6.2.3.2.7确定变化幅值Sn在表4中记作PLPbQ,在要求遵守A级准则的所有状况(第二类工况,见时,所取Sm数值不得超过被分析的工况期间最高温度相应的值。当在分析点上二次应力仅是由温度的对应着一个经历过的极值金属温度及其相应的Sm值,对这些Sm值求平均值并作为Sm值。m。这一应力强度是所分析截面上应力的最大值,此应力是由于系统的自由端位移(6.2.2.2.86.2.3.2.6规定来确定这一变化幅值,并限制在3Sm之内。p和峰值应力(6.2.3.1.5)的总和来求出p这些曲线给出交变应力强度Salt的许用值Sa,该值为循环次数的函数。(a)不同状态应两两组合,对于p和q两种状态的每种组合,对于每次组合的Sij,应该建立Sijmax1pqmaxSijmaxp,SijmaxqSijmin1pqminSijminp,SijminqSijmax2pqminSijmaxp,SijmaxqSijmin2pqmaxSijminp,Sijminq可通过确定只与第二次波动有关的使用系数,并与按上述程序获得的使用系数的累积来完成。对一个给系数Ke。(b)p和q两种状态的每一种组合的单位使用系数upq按下述方法确定:Spij1pqSijmax1pqSijmin1pq Sp1pqmaxSpij1pq Salt1pq12KepqSp1pq Slt1pqEcESalt1pq Kepq——弹塑性应变修正系数,该系数按6.2.3.4.6规定,由整个p、q状态期间三个线性应力差中最大变化幅值Sn确定;Slt1pq的数值。如果假想的瞬态1pq是唯一被考虑的瞬态,这些疲劳曲线给出的瞬态数N1pq是符合要求相应于假想瞬态(2)出现一次的单位使用系数,用相同的方法求出,并写作u2upqu1pqu2pq....................................现次数为npq:npqmin(np,nq).....pqpq对这个组合k,l,其使用系数为(U)kl,(U)kl(u)kl(n)kl。(e)在消去上述(d)中组合中出现次数最小的k或l状态后,从剩余的状态中减去出现次数在主应力方向变化的情况下,应采用上述相同步骤,但就考虑6.2.3.2.7和6.2.3.2.8的规定,用6.2.3.2.6b)中的S值取代Sij,应注意所有转动的应力方向保持一致。但应把未考虑的Ns(ns)(3)地震循环作为6.2.3.4.5和GB/T16702.1附录L注:用6.2.3.4.5c)中规则或GB/T16702.1附录L.1.1.1d)和L.2.1.0c)的方法选择最不利的载荷组合后,停止)不超过附录A中的疲劳曲线上对应3Sm的Sa值所得到的循环次数。在正常使用期间,规定的整个压力波动的范围不超过1/3×设计压力×(Sa/Sm)值,这里Sa是根据有意义的压力波动的总规定次数是从适用的设计疲劳曲线上得到的值,Sm是使用温度下材料的许用设计压力×1/3×(S/Sm)循环次数所得的Sa值。在正常使用期间部件上任意两个相邻点之间温差不超过Sa/(2E)值,其中Sa由适用的设计疲劳循环次数所得的Sa值。E1和E2为弹性模量,为两点之间的平均温度下的热膨胀系数和弹性模量。如果温差波动总的代数范围超过S/2×(E11E2循环次数所得的Sa值。如果两种材质采用了不同适用的设计疲劳曲线,在使用本条规则时应取较小的Sa值。规定全部范围的机械载荷不包括压力但包括管道反作用力,所引起的载荷应力范围不超过Sa,其中Sa由适用的设计疲劳曲线上根据有意义载荷波动总次数得到的值。如果总的规定循环次数超过了相应涉及疲劳曲线上所规定的最大循环次数,则Sa可用该最大循环次数所对应的值。如果载荷应力的总偏差超过S值时,则认为载荷波动是有意义的,这里S由如下确定:循环次数所得的Sa值。6.2.3.4.3与6.2.3.4.5中所指的弹塑性应变修正系数Ke被定义为实际应变幅值与由弹性分析确定b)按下面的步骤可求出Ke值:在6.2.3.4.5中的假想瞬态(1)和(2)能被瞬态过程中的极值Spmech和Spther替代;或由能使Salt增加的Spmech和Spther替代。6.2.3.4.5中的Salt为:Salt1pqmaxijKemechpqSpmech1ijKetherpqSpther1ij..........................................(12)pqKemech:机械弹塑性应力修正系数,此值根据p和q两个瞬态确定的最大Sn计算,Sn定义见pq当Sn3Sm时,当3SmSn3mSm时,Kemech1.01nmn度梯度、厚度外的温度变化和材料不连续产生的热载荷计算。也可采用总的Sp与SpmechpqpqKether1对Ke也可不进行机械和热的划分,而使用Kemech的公式对总应力Sp进行修正。在这种局部不连续区,6.2.3.4.5的应力概念和方法已不适用。在此区域内,为确定疲劳失效a)对于承受稳定内压的轴对称旋转壳体能够避免壳体直径周期性增大的最大循环热应力极限由mmSy为在GB/T16702.1附录A表A.7中列出的在循环y,x.............................................yb)在上述关系式中用屈服强度S而不用比例极限,则允许在每一次循环期间直径略有增加,直yy到应变硬化使比例极限升至材料的屈服强度S为止。如果材料的屈服强度高于材料的持久极yc)在第a)条中若Sy小于1.5Sm时,允许用1.5Sm值取代Sy值。mPLPbPQFmmP1.8Smm特殊应力的限值应是6.2.3.9.3中规定的按校核0级准则时的步骤,规定的地震载荷的应力应同其他载荷的应力叠加,应特别注a)总体一次薄膜应力强度不得超过试验温度下材料屈服强度的90%。屈服强度在GB/T16702.1..y2.15Sy1.2Pm其中Sy是GB/T16702.1附录A给出的试验温度下的材料屈服强度。对于非矩形实心截面,PPb对水压试验应不超过与0.9Sy的乘积,系数定义为产生一个全塑性截面载荷设定——在40℃时的0.5S;y——在所考虑温度下的0.675S。y2)对于其他所有材料,采用所考虑温度下的0.5S。yyc)当考虑销钉或其他类似零件的支承应力时,可采用所处温度下的S值。但如果不计入距板边yy一个销钉直径范围内的支承面积时,可用1.5yc)一次加二次及峰值剪应力应转化为应力强度(等于2倍的纯剪应力),并不超过7.3.4.2和yyy16702.1附录A中列出了不同材料的S值。y b)对于补强区内的承压容器,即使没有补强,热膨胀(6.2.2.2.9)引起的接管壁厚上的平均应于3Sm。2)由相连管道的热膨胀引起的薄膜加弯曲应力变化幅值应小于3Sm。Pm或PLaPm或PLaPb或QaPmPmPbPbPmQPbQ加强区之外,位于接管侧,2区薄膜Q弯曲Q加强区之外,位于管嘴和接管的不连续区(6.2.3.9.5d))薄膜Q弯曲Qa)根据6.2.3.2.4和6.2.3.1.4可以分别将它们划分为P和Q。b)薄膜应力无需考虑弯矩,或者沿整个环面的平均,如图6所示。a)焊接密封件,如罩形密封和形密封接头的设计应满足压力所引起的总体一次薄膜应力强度如果6.2.3.4.3中的规定作以下两点修正,则这些应力与总体一次薄膜应力组合的过3Sm:极限载荷下限值CL的2/3,则在某一特定部位上不要求满足局部一次薄膜应力强度(见不得超过极限载荷的下限值CL的0.9,或不超过极限载荷的下限值CL与GB/T16702.1附录AC级准则的工况中的局部一次薄膜应力强度PL和薄膜加弯曲应力强度PLPb可以不必满足——0级准则:CI2.5;——C级准则:CI2;——试验工况:0.8CI。SaltEct.............GB/T16702.1附录B给出疲劳失效的实验应力分析规则。若实验应力分析证明应力在该附录规定的对最小规定屈服强度与规定的最小抗拉强度之比小于0.7的材料,只要在其上任何一点由塑性b)若材料具有较高的抗拉强度,并遵守下述规则,则可以根据6.2.3.4.5中的规定,用GB/T定的最大应力不应超过2.7Sm。对于平均应力,仍用2Sm极限。应该按下述通用准则进行设备抗快速断裂分析计算。这里考虑的快速断裂包括脆性断裂和延性断各种工况下给定的载荷不会引起设备的快速断裂。这种评定可依据有关材料性能和按下述准则作出分tpRtpRoSm0.5p或Sm0.5p pRpR02Smp或2Sm RSm——设计温度下材料的许用基本应力强度(GB/T16702.1附录A表A强的开孔直径之和不超过0.25。c)未补强开孔的中心与任何局部一次薄膜应力强度超过1.1Sm的区域边缘之间的距离不小于2)当带有纵焊缝的两个筒节采用对接焊时,两纵焊缝边缘之间的距离小于下述两值中的小););这些必要的措施不能实现时,制造商应遵守7.4.6中的规定,并且编制报告解释选择的理由NB/T20002.5、NB/T20002.6的特殊要求和第7章强2)接头中的应力被证明在6.2规定的许用限值之内。图7第一类接头b)所有一类接头均应是全焊透的接头,并且接头厚度不得小于较薄的焊接件厚度(见图8)。图8第一类接头不允许情况图9环向第一类接头c)对环向接头,如果焊接件的厚度不相等时,焊接件的中间纤维层允许有偏移。但这个偏移不得超过与外表面或内表面对齐为限。d)不等厚的连接:当焊接件的厚度不等时,在接头处应有一个如图10中所示的均匀锥形过渡。假若厚度差值不是由于厚件的金属许用应力值较低引起,那么,接头可以机加工厚件(图12),或者用熔敷金属加厚薄件来形成(图11)。当厚度差是由于厚件的金属许用应力值较低引起时,只允许采用熔敷金属加厚薄件来形成。图10均匀锥形过渡的不等厚连接的第一类接头图11不等厚连接的第一类接头(熔敷金属加厚薄件)图12不等厚连接的第一类接头(机加工厚件)1)对环向接头,过渡锥度允许达到1/3;另外,如用圆角过渡,其半径至少等于较薄焊接件的厚度(图13)。e)禁止在衬环型(图14)、止口型(图15)或其他类型永久性支衬件上进行焊接。只有这类支f)用一类接头把接管连接到容器上时,应遵守图16的几何形状规定和尺寸限制。图16中的符号b)图16采用第一类全焊透接头连接的接管g)当焊缝的轴线到接头附近的封头最薄部位的轴向距离d小于筒节厚度3倍(图17和图18)时,平封头或管板与筒体间采用对接接头应遵守下面两个条件:1)这些零件中至少有一个的焊接边是经过机加工的;2)按NB/T20001要求,部件的内表面以制造公差的精度对齐。图17焊缝的轴线到接头附近的封头最薄部位的轴向距离d小于筒节厚度3倍(一)图18焊缝的轴线到接头附近的封头最薄部位的轴向距离d小于筒节厚度3倍(二)6.3.5.3.2第二类接头:全焊透的角度大于30°的角接接头对全焊透的角度大于30°的对接接头型式的几何形状和尺寸要求如下:a)使用范围第二类接头是指工件间焊接是采用全焊透的接头,并且其中一工件中间纤维层的延长部分与另一工件中间纤维层形成大于30°的夹角。这一类型的接头可用于接管与容器的连接,以及管板、平封头、法兰与筒体的连接。只有满足下述条件时,才允许用第二类接头:1)按6.2进行的应力分析表明,接头中的应力在许用限值之内;2)若压力作用于接头内侧,焊缝能保证内表面具有良好的过渡连接。b)对于采用第二类接头把管板、平封头以及法兰同容器本体连接的,应遵守图19的尺寸限制规定。图19中的符号定义如下:t及t——焊接部位的名义厚度;t+t₂>1.5t。(对于法兰或法兰盘与筒体连接的两条相互贯穿的焊缝组成的接头(图19中的(a)a)图19许用的管板、平封头或锻造法兰连接的全焊透接头c)对于采用第二类接头的接管接头,应遵守图20的尺寸限制规定。图20中的符号如下:b)6.3.5.3.3第三类接头:部分焊透焊缝的角焊接头及单条角焊缝搭接接头对部分焊透焊缝的角焊接头及单条角焊缝搭接接头型式的几何形状和尺寸要求如下:a)使用范围第三类接头仅适用于容器与以下零件连接,并考虑只有一条焊缝的情况。——外直径小于150mm的接管,且其内直径不超过与之连接的容器内半径的2/3。只有当不存在大的管道的作用力时,才允许采用部分焊透的焊缝在容器壁上固定接管,如控制棒驱动机构管座,加热元件的导管和堆芯仪表导管的安装。在确定是否有大的管道反作用力时,不需要考虑——同轴圆柱体,其内径最大不超过80mm。图21中给出了几种不同型式的部分焊透的角焊接头。b)图21采用部分焊透接头连接的接管图22是关于单条角焊缝搭接接头。b)图22采用部分焊透接头把接管焊接于同轴圆筒体上b)第三类接头的设计规则1)接管直径配合间隙的规则:——对于插入式接管连接,如图21中简图(a)、(b)、(c)及图22所示,接管安装应采用过盈配合或采用直径间隙小于等于以下数值的间隙配合:d≤25mm时,为0.25mm,——对于非插入式接管连接,如图21中简图(d)、(e)所示,直径间隙应小于1mm。2)应遵守图21和图22中的尺寸规定。图21和图22的符号如下:t——开孔部位的名义厚度;tr——接管的名义厚度或图22中t和tm两值中的较小者;ri——t/4或20mm两值中的较小者;d——接管的外径,或者图22中所示的内圆柱筒体的外径;r₃——r;或者相当于最小的倒角;t,/2或20mm两值中的较小者。4)接头的设计应包括一个焊接坡口,该坡口的形状应作特殊考虑(尤其是对于倾斜的接管),从而保证最小焊缝高度为1.25t₁,并且具有可达性,供在制造期间对焊缝进行检测。图21和图22中所示的焊缝可以在容器内侧也可以在容器外侧。5)接管的材料不应计入开孔补强。6)疲劳分析应满足7.3.4.5的规定。7)若无牢固的机械连接(例如胀管),则应该遵守图23中规定,将管子焊在管板上。这里的“隔离层”是指焊接熔敷金属层,并且对设备的机械强度有影响,这与“堆焊层”(参见6.1.7.2)的性质不同。a)作开孔的补强,无论该孔有无接管,均应遵守图24中的尺寸规定,图24中符号如下:母材金属、熔敷金属以及接管(若有一个)的膨胀系数的最大差值不超过这三种材料最小膨胀系数b)隔离层可用于管道与容器安全端之间的连接,尤其是这个连接是异种金属的情况(图24e))。c)对于在隔离层上进行部分焊透的焊接,应遵守6.3.5.3.3的规定(图24f)),也可采用强度连接加密封焊代替(图24g))。d)允许在隔离层上进行全焊透对接焊缝的焊接(图24h))。第1步第2步第2步b)第1步第1步这些要求也应该用于永久性附件焊缝邻近的堆焊层区域,根据6.3.5.3的等边角焊缝b)不等边角焊缝图25角焊缝尺寸6.3.5.5容器上固定临时性附件的焊接接头对临时性附件,如吊耳、夹具、托架以及在启动前能取出的塞子,可采用无坡口的角焊缝或部分焊透焊缝,焊接在受压的容器壁上。6.3.6支承件与容器之间的焊接接头连接容器及其支承的焊缝应是满足6.3.5.3.1或6.3.5.3.2要求的全焊透焊缝。此外,连接容器及其支承的焊缝还应满足GB/T16702.7中的相关要求。6.3.7对容器的特殊要求6.3.7.1检修孔检修孔(手孔或人孔)应具有一个封盖,并用螺栓将它固定在容器上。这些封盖可以设置在筒体或封头的内侧或外侧,并采用螺栓或螺钉联接。用可拆卸的垫片或用焊接薄片来保证封盖的密封性。但不允许使用螺塞。设备承压部位螺栓紧固件尺寸规则在GB/T16702.1附录E中给出。当能通过应力分););由泵的连接管道的反作用以及地震产生的力当泵配有装在延伸的支承结构上的驱动装置,并且图26切向接管的补强范围1值由下列关系式确定:r;——入口接管或出口接管的内半径=d/2,mm;t.——截面x-x和平行截面y-y(与交叉点处过渡圆相切的截面)之间的进口管或出口管的平均壁厚(见图26),mm₄6.4.2.2.2分析规则和结构要求泵的分析规则和结构设计一般要求如下:a)对泵壳的详细分析应按6.2进行;b)入口接管和出口接管焊接端的壁厚变化应符合6.3.5.3.1d)的要求;c)其他要求:1)泵与辅助系统的接管应按6.6设计;2)若6.3.5.3.3a)的要求能够满足,外径≤150mm的接管可采用部分焊透的焊缝进行连接;3)用螺栓法兰连接的管接头应符合GB/T16702.1附录E中规定的要求。d)泵盖的设计应符合6.2的要求。6.4.2.2.3适用于泵附件的专用规则泵的内部构件和外部附件应按照6.2进行设计。6.5阀门通用设计6.5.1概述本条规定了阀门设计的规则。根据6.1给出的通用规则,本条规定的各项要求的主要目的是保证阀门承压边界的完整性。6.5.1.2名义直径大于或等于DN50的阀门所有情况下,均应满足6.5.3中对额定温度作出的各项过主阀体通径的两倍,阀颈可为扩口形式。当阀门设计不满足这些要求时,则应采用6.5.1.2.2中的替若阀门材料为奥氏体不锈钢且满足6.2的要求上。因此,如满足本条的要求,管道又满足6.6中规定的要求,则阀门承压边界的完整性就可以得图27确定压力等级规定的图解6.5.3.1.2非标准阀门非标准阀门是不在表8中规定的压力等级的阀门。在这种情况下,表8可用作确定中间压力等级和相应的最小壁厚(6.5.4.3)。对应于设计条件,可按下列步骤确定中间压力等级P:a)根据某一温度,在所列温度间隔之间用线性插入法来确定最大额定压力(P1低于设计压力,P2高于设计压力,见图27),分别对应于压力等级Pr1和Pr2。b)中间压力等级Pr由下式确定:6.5.3.2水压试验阀门阀体的水压试验应符合第8章的规定。6.5.3.3应力强度值在阀门通用设计中采用的基本许用应力强度值列在GB/T16702.1附录A的表A.1至表A.6中。6.5.3.4符号及术语阀门主要部件的名称示于图28。图28阀门主要部位名称本条采用的符号及术语列在表9中。表9符号及术语图A不包括腐蚀裕量的内轮廓的有效流体面积图36属面积图36C无G无由连接管道力矩产生的阀体弯曲应力指数G无由内压引起的阀体内表面上一次加二次应力的应力指数C无由结构不连续性产生的二次薄膜热应力的应力指数图43G无由结构不连续性产生的最大二次薄膜应力加弯曲应力的应力指数图41C无由流体温度的阶跃变化(AT)在阀体(通道)壁厚T,和拐角区壁厚T,之间引起的平均壁温以△T图44G无由流体温度(用作疲劳计算)阶跃变化引起的壁内温图45G由55℃/h的流体温度变化速率引起的壁内温度梯度℃dmdmFbGbIIIt无ItI1I2I1无I2无K无Ke无LA,LNm,n无用作确定Ke的材料参数Na无在流体温度变化速率为55℃/h时全启/N无ni无Pd△PfPrPsP,P2按表8求得的与压力等级Pr1和Pr2对应的最大许用压力PmQpQT1与流体温度变化速率为55℃/h相关的壁内温度梯度QT3由结构不连续性和流体温度变化速率为55℃/h引起r2rirSSpSmSnSp1当流体温度阶跃变化为55℃/h时在拐角区内表面产Sp2当流体温度阶跃变化为55℃/h时在拐角区外表面产tmt1,t2TbTe1,Te2△Ti℃疲劳分析中使用的与阶跃变化I相关的温度范围△T′℃△Tf℃Tr在应用该规则时,对焊接端处(见图29、图33和图34)局部的内径变化可不予考虑。此外,本条中当阀门直段部分正圆形截面内径d’大于1.5d时(如文杜里阀门的阀体),正圆形截面应具有下列'2dtm'2dtm≥tmd=2d tmt1(t2a)在承压边界外表面的拐角区圆角rTr3≥0.1Tr或0.1h中较大者图30内外连接处的圆角6.5.4.4.2承压边界的贯穿孔除阀颈外,承压边界的开孔,例如阀门的水孔和传感管线开孔等其设置应最大限度避免阀体应力的增加。止回阀的摇杆销轴不允许穿透阀体。在承压边界上的突缘和凸台的设置应尽量降低不连续引起的应力集中(见图32),且应避免凹角。图32吊耳和凸台除不可避免的型线上的不连续(例如在阀座处)而形成光滑的弧度。6.5.4.4.5不圆度6.5.4.4.7扁平截面上述6.5.4.4.6的方法亦可以用来作为补充判断方法,但右边项的分母应b)在距离管口1.33t。处的B点,从B点到A点的截面外形母线应为直线或均匀变化;d)焊接端面的内部和外部形状应符合图35。6.5.5.20级准则力垂直于阀颈和阀体中心线构成的平面(见图36——面积A)。本条的规则是用来限制该拐角区的总体用压力可直接由表8确定,对于非标准阀门的许用压力可由线a)拐角区内最大一次薄膜应力可利用图37并按照下列1)到6)的规则用压力面积法确定。L取(0.5d-T)和T中的较大值:2)由平行于阀体中心线的阀颈外表面可得到LA,由R平行于阀颈中心(或P......................在GB/T16702.1附录A表A.1-表A.6中给出260℃时的阀体材料基本许用应力强度是阀体材料在260℃下的Sm值,见GBPrT 计算Peb所需要的各项参数应按下列2)到5)):0.393d3P P0.335I/(riTr),mm3 Gc)这些情况应单独处理以保证符合本条的应力准则b)对阀门的其他工况基本上是由压力和温度的循环变化所构成。一切流体温度变化速率大于6.5.5.3.2与系统启、停循环相关的SnQp2Peb2QT33Sm......................................pr、Tr、P2Peb项可由施加在阀体上各种外载荷变化总幅度得到的实际值与Cb/Gb乘积来替代。(T)2C7——.......................C和△T——由图41和图42确定;Ea——材料的弹性模量与平均热膨胀系数的乘积,二者均取260℃下的参数。△T’相当于6.6规定的(T-T)。图41二次应力指数与主管或支管壁厚连续性的关系曲线图42奥氏体钢温度阶跃变化55℃/h下在厚壁平均温度(T)和薄壁平均温度(T)之间的最大温差6.5.5.3.3除系统启、停工况以外的一次应力加二次应力变化范围限值Ea——定义见6.5.5.3.2;△T;(max)——是取△T(k,D)最大值所确定的流体温度的最大范围,△7(k,Z)由6.5.5.3.5b)给内。该分析可将Peb项包括到公式(40)中或由实际喷射效应来确定应力范围。 Sp2=0.8QpK(2Peb2QT3)..................................................................、QSpKemechQpKetherE(C3C4C5)Tf....................................................Qp和E——在6.5.5.3.2中定义;CCCf根据d)确定的Sn最大值,再按下述要求确定Kemech1 (1n)Kemech1Kemech1n..............................mn℃d)用来确定上述c)中K系数的S(i,j)值由下式确定:Te1厚度(mm)图45热疲劳分析中C₅和C's的应a)系统启、停循环的局部使用系数是根据GB/T16702.1附录A图A.1至图A.3中以Sa=Sp/2注1:根据具体情况,可包括阀门的操作循环(见6.5.5.3.1)。 n 1I1Na.........................); n(i,j)min(ni,nj) 和q工况期间出现的最大压力范围Δp(p,q),这种工况是根据所选取的组合(k,1)*(qSp(k,l) n(k,l)N(k,l).........................6)在消去所选最低出现次数组合(k,l)之后,应重n=0n1=n1-nk),用系数,并单独考虑余项。在这种情况下,公式(43)应取Tf=|Ti|和取在以阶跃i为基本工况期间的最大压力变化Δpf值。基本使用系数应按上述5)内给出的方法确定,与阶跃i相关的Spi值和出1=100℃20次加热I=I1+I2≤1 m应校核6.5.5.2.2内给出的公式(31)温如果Peb采用阀门外力矩的实际值校核O级准则时,才校0.5pmin(1.350.5pmin(1.35Sm;0.9Re)Amb)对下列设计工况,若承包商提供其所用的设计和制造方法与本条所a)阀杆、阀杆固定结构和其他具有高应力对于入口接管内径小于DN50的阀门,应提供详细的应力分析报告以证明阀门设计满足6.5.1.3的各本节规定了弹簧加载式压力释放阀的设计合格要求。6.5中包括了导阀驱动和动力驱动压力在考虑一次和二次压力区的设计工况时,6.1中的设计总则是适用的。对适用区域应采用设备规格当6.1和6.5.7发生冲突时,应以6.5.7的要求为准。关闭和开启3)不要求对与支撑面或密封面的接触载荷有关的局部应力进行分析。阀体应根据具体的阀体形状和适用的压力区及载荷来进行分析。设计应考虑进口法兰连接、出口法兰连接和阀体结构形状的合适性。在阀门设计中出口法兰是阀盖的延伸部分时,阀盖的设计应符合阀体设计的所有规定。阀体应按照6.5.4和6.5.5的规则进行设计。6.5.7.4.2阀盖(支架)阀盖(支架)可以使用具有合适的自由体图形的经典弯曲应力和正应力公式进行分析。应计算总体一次薄膜应力及总体一次薄膜加弯曲应力,且满足应力限值的要求。6.5.7.4.3接管管嘴应按照6.5.4和6.5.5的规则进行分析,基本分析模型如图48所示。在尺寸受流量和操作控制要求限制的区域,管嘴的断面可以看作是简单的圆柱形截面。这些截面的最小壁厚应按照6.3.2来确定。如果尺寸L小于名义壁厚t,,则这些要求不适用于图48中的L限定的接管座接触区的过渡区。te=靠近拐角区的阀体最小壁厚,(mm)L=阀座过渡区的长度,(mm)图48阀门接管6.5.7.4.4阀体与阀盖的连接阀体与阀盖的连接应按照6.5.5.8进行分析。阀瓣应满足6.5.5.8的要求。6.5.7.4.6弹簧垫圈阀门弹簧的设计应使全开行程时弹簧压缩量应不超往复动载荷是指在平均值附近循环的动载荷(例如:地震、通过建筑物传递的其它外部载荷、阀门突然打开或关闭引起压力波在流体系统中的瞬态压力波动),其示意图见图49。往复动载荷符合以下条件可按6.6规定中的非往复动载荷考虑:a)小管的共振频率与动载荷的主频率的比值大于2;b)往复动载荷(地震载荷除外)的循环次数大于20;c)往复动载荷可与非往复动载荷组合。图49往复动载荷和非往复动载荷后接往复动载荷示意图6.6.2.2.4非往复动载荷非往复动载荷是指不在平均值附近循环的动载荷(如:阀门开关时持续的推力和汽液两相流引起的水锤载荷),其示意图见图50。图50非往复动载荷示意图管道的布置和支承应使系统的振动减到最小,应通过必要的设计措施、监测以及调试和启动运转时的测量,保证和阐明系统的振动在许可的水平范围内。6.6.2.3重力载荷管道应根据下述各条定义的设备重量和运载流体重量的作用设计支承,并应合理布置和约束以防在设备上产生不利载荷。6.6.2.3.1流体重量考虑的流体重量是运行、试验或清洗过程中所遇到的最大重量。钢或低合金钢温差超过50℃,当累积作用周期超过30小时,则这些现象必须进行考虑。——降低这些区域损伤的风险,如:增加搅拌装置、打开隔离阀、或改变管线走向以便d)本节的要求适用于要求遵守核一级规则的一切管道。核二级的设计规则适用于内径小于25mmtmA............................P2Sm(tmA).........................................................................D02Y(tmA)tPd2A(SmYP)......................................................................m2(SmYPP)tm——最小计算壁厚,管道壁厚是指其名义壁厚tn。此值应至少等于上面定义的最小壁厚tm加上制DS1.06tm1.08tm1.16tm1.25tm按表12所列标准制造并遵守6.6.1.2.1规定的弯头,应被认为满足6.6.4的要求,但按照ASMEB16.28要求的小弯曲半径对焊弯头,其内腹区最小壁厚应不小于按6.6.4.1公式(55)所要求的直管设计壁厚式中,K是弯曲半径与管子内半径之比。不同厚度之间应逐渐过渡。若遵守这个规则(可用于各种情况),就不需使用6.6.4.8.2或ASMEB16.9第9节或ASMEB16.28第8节中描述的爆破试验来验证承压尺寸的有效性。内腹区是指弯头在夹角φ=210°~330°之间的部位,夹角φ如图51所示。图51弯头及其所用的符号6.6.4.3接管6.6.4.3.1通用要求a)本节规则构成6.6.4中关于支管连接的承压尺寸设计要求。b)圆管或椭圆管与圆管交叉相连接所需要的开孔应是圆形、椭圆形或其他形状。影响应力指数的附加限制在6.6.8中规定。c)除由6.6.8所列应力指数规定的范围外,开孔尺寸的大小不受限制。d)所有尺寸均指完工尺寸,不包括附加的腐蚀裕量。e)焊缝应尽可能远离重要不连续处,特别是对两组焊件材料热膨胀系数不同的焊缝。f)当接管直接与主管焊接时,如图52所示,两管轴线间的夹角a不应小于60°或大于120°。对角度超过此范围的情况,可采用满足6.6.4.3.2a)或b)有关接头的规则,或按照6.2规定采用全面分析法验证制造的接头。图52接管的补强管道上支管连接可采用下列a)、b)、c)所规定的附件或方法来进行:a)只要满足本章要求,可以采用符合表12所列出的ASME标准的法兰连接、对接焊接或插套焊接。满足上述标准或6.6.4.8.2要求的附件不必满足6.6.4.3.3中给出的补强要求。b)当支管连接件限定用整体补强和通过焊接进行支管与主管的连接时,可采用端部带有对接焊接、角焊焊接、插套焊接或法兰连接形式的锻造件、铸造件或其他类似管件。(图16和图20)。c)可采用与主管成直角的挤压出口接管。a)符号说明开孔补强设计(确定所要求的补强面积、补强界限和用于补强的面积)时,从与流体接触的腐蚀表面所测得的任何尺寸应考虑腐蚀后的情况,例如,假定除去腐蚀裕量或堆焊层。如果容器壁材料受到腐蚀时,建议采用腐蚀后的尺寸草图。当完工材料的最终尺寸未知时,则应采用最不利的制造公差。特别是对于最终开孔直径和用于补强1)图53所用符号定义如下:r₂——接管或挤压接管与主管间的过渡圆角半径;T主管名义壁厚,不包括腐蚀裕量和制造公差;r₁——公称半径(限于图c)图53接管采用的符号2)图52中所用符号定义如下:——接管与主管轴线间的夹角(60°≤α≤90°);LL——必需补强2/3区域的有效边界宽度之半;LTTDTr——挤压开孔后主管最小壁厚,不包括腐蚀裕量和制造公差,如果主管壁厚由于挤压开孔b)要求mrmrmrmrmr这些未补强的开孔直径之和不超过0.25mrmr——未补强开孔中心到局部应力区边缘的距离不小于2.5mrAdtr(2sin) ——要求2/3补强金属应放在开孔轴线两侧一定距离内,该界限距开孔轴线的距离L为以下rTbsin....................LN0.5...................——当接管与主管壁为一整体或通过全焊透形式焊接相连时,接管承受内压所需设计壁厚之4)与主管壁存在不连续的金属,如通过部分焊透焊接在支管上,不能作为补强金属。补强金属的基本许用应力强度主管金属的基本许用应力强度当挤压接管外形不只一个过渡圆角时,任何近似于45°弧形段的过渡半径应遵守上述第LN0.5..............起补强作用的金属面积定义为下列三项及图52所示的A1+A2+A3面积之和。用于一个开孔补强的面积A是补强区内支接管壁所需设计壁厚之外的多余金属面积:面积A是补强区内挤压接管所需设计壁厚之外的多余金属面积:面积A是补强区内主管壁所需设计壁厚之外的多余金属面积:开孔补强金属开孔补强金属图54挤压接管的原理图6.6.4.4附件可采用6.1.7.4的规定。6.6.4.5封闭件b)不是按照表12所列标准制造的封闭件,可按2级容器的规定制造。其设计公式如下: t——根据给定的封闭件形状和载荷方向,使用适用于2级容器的设计公式和计算方法的承压设计壁厚,但确定t所用的符号定义为:S——GB/T16702.1附录A表A.1至表A.6给出的基本许用应力强度S;A——6.6.4.1规定的附加厚度的总和。c)封闭件的连接可采用焊接或挤压形式,封闭件的连接应按照6.6.4.3和图55,图56,图57中对于支管连接所规定的限制。如果开孔尺寸大于封闭件内径的一半,则开孔应按照6.6.4.7的条款作为大小头来考虑。d)封闭件上的开孔可按6.6.4.3的要求补强。e)带有一个开孔的平封头(开孔直径不超过该封头直径的1/2),其补强总截面积应不小于以下t——封闭件的设计壁厚。图55以全焊透对接焊连接的接管图56全焊透角焊接头的剖视后应撤除图57以全焊透角焊连接的接管6.6.4.6螺栓法兰接头和盲板的设计规则6.6.4.6.1法兰接头设计按表12所列标准制造的、符合6.6.1.2.1要求的法兰接头认为满足6.6.4的要求。未包括在表12的法兰接头按GB/T16702.1附录E的条款设计。6.6.4.6.2永久性盲板永久性盲板(图58)所需要的设计壁厚应按下面的公式计算: t——由公式(69)算出的承压计算壁厚,mm;图58永久性盲板仅为试验用的盲板,其最小壁厚应不小于由上面公式(69)计算的承压计算壁厚t。——-6.2的要求;——-或它们的承压尺寸依据本章的力学分析或GB/T16702.1附录B所述的实验应力分析;——-或它们的承压尺寸已按下列6.6.4.8.2通过爆破试验校核。PP PPSDP2t 比值t/D0在试验管件的比值t/D0的1/2~3倍范围内(t为名B1B2Mi1.5Sm............................................................SB,BD);):M(|Mxl||Mxm|)21/2 ME:地震或其它往复动载荷产生一次应力部分ME=MDyn 此外,还可以采用满足6.1.2通用条款的其他任何分析方法或GB/T16702.1附录I中所述的分析方SxSb)对所有研究工况,应根据相应的校核准则规定的方法确定载荷组的组合。6.6.5.3.3适用于一次加二次应力a)6.2.3.4.2中涉及的(PL+Pb+Pe+Q力矩和温度各项参数应是两个状态i,j之间的变化幅Sn(i,j)C1C2|Mi(i,j)|+C3EabC1D0P0b)若两个状态载荷组的一种或多种组合不能满);在校核6.6.5.3的要求时,应将规定地震产生的载荷与要求遵守A级准则的工况的相关载荷进行组合。当地震产生的力矩的正负号不能确定时,可以像大多数分析方法一样,按MliMljMi(i,j)MliMljM3j|M3i|MSl]2[|M3j|M3iMS3)2]1/2Tada(dta(taa(ab)——位于结构或材料不连续两侧区域a(b)截面的材料热膨胀系数,该系数为室温下由GB/TSp(i,j)K1C1K2C2Mi(i,j)K3E|T1(i,j)|+K3C3Eab|aaTa(i,j)abTb(i,j)|Ea|T2(i,j)|.......................................(78)2tT(i,j)1tT(i,j)(y)dt2T(i,j)可用于确定自由热膨胀,并且可以用同样的方法确定位于不连续两侧a和b处的V(i,j)yT(i,j)(y)dy..................................................................(80)T(i,j)V(i,j)公式(78)中的T2(i,j)值由下式计算:图59壁厚内温度分布变化幅度的分解6.6.5.3.5简化的弹塑性分析a)若按6.6.5.3.3选择的载荷组i和j的组合产生的应力变化范围不能满足公式(76),则该对载荷的组合产生的应力变化范围应满足公式(82)和(83)。b)适用于热膨胀应力变化幅值的规则:按上述a)定义的i和j任何两个载荷组的组合所产生的应力变化范围都应满足公式(82):M*(i,j)——力矩M*的变化幅值,它仅包括由热膨胀和锚固点的热位移产生的力矩。c)一次应力加二次应力之和的变化幅值应小于3S,其中不包括由热弯曲和热膨胀力矩引起的应为了满足这一要求,对上述a)定义的两个载荷组i和的任何组合所产生的应力变化范围都应满足式Cs——在6.6.8.3.2中给出的本节所研究管件的系数;M——在6.6.5.2中定义的力矩M。其他符号的定义见6.6.5.3。6.6.5.3.6疲劳分析a)计算使用系数的方法1)在每一个工况范围内按照6.6.5.3.2选择载荷组,其中:Sp对应于该载荷对产生的应力Slt(i,j)值可用下列关系式确定:Salt(i,j)KeSp(i,j)Slt(i,j)Salt(i,j).......................................................................(85).()1),当3SmSn(i,j)3mSm;Ke1/n,当Sn(i,j)3mSm。..............................................................(86)E不需区分机械应力和热应力,可以用Ke修正总应力Sp。3)从Salti,j的集合中选取最大值Sltk,l,其相应的出现次数不为零,令SaSltk,l为 n(k,l)N(k,l)如果N(k,l)106,则此使用系数可取为零。n(l,j)n(l,j)nk ——由载荷组合(k,l)与地震力矩的变化幅度叠加而形成的单一使用系数u1(k,l)由下式确[Slt(k,l)]地震[Ke(p,q)]地震[Sp(k,l)]地震...................................................KeSp(k,l)s[Slt(k,l)]仅包括地震子循环Ke(p,q)地震K2C2[MMM*]1/2KeK2D0u2(k,l)Sa[Slt(k,l)]仅包括地震子循环u(k,l)u1(k,l)u2(k,l)4)对Ns/2次最不利的载荷组合重复上述3)的方法。在6.6.5.3.6a)中使用系数的计算方b)对于两个载荷组或两个载荷状态i和j的任一载荷组合,应满足下列不等式:(i,j) (i,j)max[Sy,1.5Sm](i,j)E,,T(i,j),的定义见6.6.5.3.3;SmPD0mxyyx m....................max[Sy,1.5Sm]D0d)如果[Sy,1.5Sm]中的最大值高于材料的持久极限,且循环次数高的情况下应使用持久强一次应力强度应满足方程(73)的要求,采用的许用应力为1.8S,但不大于1.5S。mymy对要求遵守C级准则的工况载荷,应满足6.6.5.2中的公式(73所用的应力限应满足6.6.5.2中的公式(73所用的如果压力产生的应力小于等于Sm(PD0/2tSm需要满足如下B2MiD0B22.5Sm....................PD02S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