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九江市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语文期末试卷_第1页
江西省九江市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语文期末试卷_第2页
江西省九江市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语文期末试卷_第3页
江西省九江市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语文期末试卷_第4页
江西省九江市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语文期末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Word文档下载后可自行编辑1/1江西省九江市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语文期末试卷登录在线组卷平台助您教考全无忧

江西省九江市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语文期末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9小题,共35.0分)

(2023高一下·九江期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典籍记载,黄帝时代的史官仓颉曾经发明文字。仓颉的传说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广为流传,他被奉为创造汉字的神,尊称为“字祖”。至今在中原地区的濮阳南乐、开封、鲁山、虞城、洛宁、新郑等地,还可以看到仓颉庙、仓颉祠、仓颉造字台、仓颉墓冢等遗存。

关于仓颉其人,我们已不可确知。不过,文字的产生和发展,肯定经过了一个由无序到有序,由少到多,由表意到意音兼备,约定俗成,逐步系统化的过程。文字系统的形成不可能由一个人或一个时代来完成。我们推测,大约在黄帝时期,可能确实存在过史官仓颉这样身份的人。他不一定独自创造了文字,却可能是最初对文字萌芽进行整理和传播的代表性人物。历史上对文字最早进行规范化整理的人还有李斯。他身为秦相,作有秦刻石和《仓颉篇》字书,曾辅助秦始皇统一文字。历史上最早把古汉字作为知识体系进行全面解说的是东汉许慎。从文字学史的角度看,东汉许慎所撰写的《说文解字》,既是我国第一部系统解释古代汉字的重要字典,也是一部总结自春秋战国以来有关经学、小学的研究成果,进而探究汉字字源,并根据汉字的构形特征从理论上加以阐发的经典性文字学著作。自《说文解字》问世以来,历代都有学者致力于汉字的研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国文字学。

近百十年来,黄河中下游地区为我国商周古文字资料的主要出土地。这里地下出土的古文字门类齐全,资料丰富。仅殷墟、周原出土的10多万片甲骨文和河南、陕西、山西诸省出土的8000余件带有铭文的商周青铜器,16000余片温县、侯马春秋盟书,9000余件魏晋隋唐墓志碑刻等大宗资料就足以震惊世界。它不仅推动了中国考古学和古文字学的成熟,而且也令世人对黄河文明刮目相看。如今在许慎家乡漯河境内的舞阳贾湖裴李岗文化遗址中,还有8000年前新石器时期刻画符号的重要发现,由此已引起学术界对中华文字起源的新思考。近几十年河北蒿城台西出土的象形符号及郑州小双桥商代陶器朱书文字,加之上世纪50年代发现的郑州商城二里岗期刻辞甲骨,使我们对商代前期的古汉字又有了新的认识。山西襄汾陶寺文化朱书陶文、偃师二里头和登封王城岗陶文,则透露出虞夏文字的若干重要信息。所有这些无不表明黄河流域中原地区与汉字文化渊源的独特联系。

据统计,目前海内外刊布的各种殷墟时期的著录刻辞甲骨已达90000余片,历代出土的相当于殷墟时期的青铜器铭文多达6500多件。以这些甲骨文、金文为典型代表的商代文字符号,是我国迄今所能见到的最早的古汉字系统。殷商文明是在吸收、借鉴夏代文明的基础上形成的。商代文字当承自夏文化,而且在殷墟时期尤其是从商王武丁以后有迅速发展的迹象。那时候,文字载体的门类已经很多,时人大多是用毛笔书写在简册上,可惜今天已不易见到,其他的主要手段就是刻写在龟甲兽骨、陶器、玉石上以及翻铸在青铜器上。今所见殷墟时期的单字字目已达4100余个,可释字目在1340多个。这些存活着的古汉字多为人、首、口、大、小、山、川、木、虫、鱼之类的基本字,它们是汉字的基础,后世通过它们又不断地孳乳出新字。

从殷商晚期的甲骨文、金文到周秦时期的篆系文字、六国文字,还有秦汉以后的方块汉字,包括古隶、八分隶、魏碑、楷书,各时期的汉语文字资料丰富完备。北宋学者沈括在其《梦溪笔谈》一书中,详细记述了印刷工匠毕昇于北宋庆历年间发明活字版的经过,并记录了毕昇活字版的工艺技术。这种字体萌芽于北宋汴京,所谓“横平竖直,横轻竖重,字形方正,笔画匀称”,也许因为这个,后世的“宋体”便成为出版印刷最为理想的正文字体。可以说,宋代是汉字真正成熟的时期。

(摘编自王蕴智《黄河学视野中的汉字》)

材料二:

汉字发展规律有三:

一、汉字形体存在简化趋势。作为一种表意文字,汉字最初的形体大都相当复杂,在数千年的使用过程中,汉字经历了一个由繁到简的自然演变过程,简化的途径大致有以下几种:变图形为符号,删减多余和重复的偏旁,用笔画简单的字体代替笔画复杂的字体,截取原字的一部分代替本字等等。汉字字形大致经历了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魏碑——楷书几种形体,还有两种辅助性的字体:行书和草书。

二、汉字形体趋向规范化。早期的汉字形体没有一定之规,偏旁位置不固定,或左或右、或上或下,同字异体现象也相当严重。汉字在简化的同时也不断地进行着规范化。汉字规范化主要由政府完成,当然,个体也可能影响汉字的规范化,例如撰写《说文解字》的许慎。

三、汉字形体存在形声化趋势。汉字是一种表意文字,甲骨文中主要是象形字和会意字,形声字所占的比例仅为20%,到了许慎《说文解字》,形声字已占80%,今天汉字中的形声字所占比例更高达90%以上。可以看出汉字的发展存在一个形声化的过程。可见,汉字是一种与时俱进、能适应现代化要求的、不断自我调整的文字。

(摘编自徐光春《汉字文化》)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根据仓颉庙、仓颉造字台等遗存以及文字产生和发展的规律,历史上确实存在史官仓颉这样身份的代表性人物。

B.黄河中下游地区出土的殷墟、甲骨文、青铜器,不仅推动了中国考古学和古文字学的成熟,而且让世人刮目相看。

C.殷墟时期的文字主要包括甲骨文和金文。今天所见的殷墟时期的单字字目和可释字目有数千,这些存活的古汉字多为人、山、川、木、虫等基本字,后人以此为基础不断创造新的文字。

D.汉字与时俱进,能适应现代化要求,且不断自我规范,故使汉字的形体存在形声化趋势。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如果我们将来要学习、研究古汉字体系,或者要探究某些汉字的起源,研读《说文解字》或是很好的选择。

B.我国商周古文字资料主要出土于黄河中下游地区,或许可以推知汉字文化的源头就在黄河流域中原地区。

C.殷商文明吸收、借鉴夏代文明,因为文字发展具有传承性,也因为商代文字载体的门类非常丰富。

D.汉字形体源于以象形为主的甲骨文,定形于楷书,这既有历朝历代官府的作为,也有个体的作用。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汉字发展规律范畴的一项是()

A.编写《汉字简化方案》。B.武则天造一个“曌”字。

C.毕昇发明活字版技术。D.秦相李斯主持“书同文”。

4.请结合材料内容,简要概括《说文解字》的作用。

5.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

1.D

2.C

3.B

4.①可以解释古代汉字;

②为研究汉字构形特征、探究汉字字源提供了理论依据;

③《说文解字》开汉字研究之风,成为中国文字学的发轫之作;

④促使汉字向着规范化方向发展。

5.①首先解说仓颉的影响,以文字的产生和发展规律引出对古汉字的整理与研究;

②接着介绍黄河中下游地区出土的古文字资料,并分析这些古文字与汉字之间的关系;

③最后指出各个时期的汉字资料情况,以及汉字的真正成熟时期。

理解概括文本主要内容;筛选并整合文本信息;社科类

(1)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此类题要求学生在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能快速找出题目各选项在文章中的对应句子并进行比对,得出正确结论。

(2)本题考查学生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要通读全文,了解材料的共性和各自的侧重点;其次对选项中的句子进行观察,在原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仔细辨析,看看有没有答非所问、偷换概念、以偏概全、混淆因果条件、轻重范围失当等问题,在此基础上判断正误。

(3)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所给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其次要从原文中找到相关的区域,最后将各个选项内容与原文比对分析。

(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分析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文章,找准有效答题区间,然后认真分析,抓住关键词或关键句,加以提炼概括。

1.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

A或然变必然,“历史上确实存在史官仓颉这样身份的代表性人物”错,将“可能”说成“必然”,相关信息在材料一第二段,原文为“可能确实存在过史官仓颉这样身份的人”,A错误。

B缩小范围,“中原地区出土的大量魏晋隋唐墓志碑刻资料”错,相关信息在材料一第三段,原文说“它不仅推动了中国考古学和古文字学的成熟,而且也令世人对黄河文明刮目相看”,根据上文,可知“它”所指的不仅是魏晋隋唐墓志碑刻资料,还包括甲骨文、春秋盟书以及带有铭文的商周青铜器等,B错误。

C缩小范围,“殷墟时期甲骨文字中依然存活着的古汉字多为人、山、川、木、虫等基本字”错,相关信息在材料一第四段,原文为“以这些甲骨文、金文为典型代表的商代文字符号”“其他的主要手段就是刻写在龟甲兽骨、陶器、玉石上以及翻铸在青铜器上”,可知殷墟时期的文字主要包括甲骨文字和金文,错误。

D由原文“可见,汉字是一种与时俱进、能适应现代化要求的、不断自我调整的文字。”可知汉字与时俱进,能适应现代化要求,且不断自我规范,故使汉字的形体存在形声化趋势。D正确。

故解析为:D。

2.本题考查学生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A:由原文“东汉许慎所撰写的《说文解字》,既是我国第一部系统解释古代汉字的重要字典,也是一部总结自春秋战国以来有关经学、小学的研究成果,进而探究汉字字源,并根据汉字的构形特征从理论上加以阐发的经典性文字学著作。”可知如果我们将来要学习、研究古汉字体系,或者要探究某些汉字的起源,研读《说文解字》或是很好的选择。A正确。

B:由原文“所有这些无不表明黄河流域中原地区与汉字文化渊源的独特联系。”可知我国商周古文字资料主要出土于黄河中下游地区,或许可以推知汉字文化的源头就在黄河流域中原地区。B正确。

C:弄错时间,“也因为夏代文字载体的门类非常丰富”错,相关信息在材料一第四段,原文为“而且在殷墟时期尤其是从商王武丁以后有迅速发展的迹象。那时候,文字载体的门类已经很多”,“那时候”指的是“殷墟时期”,所以“文字载体的门类非常丰富”的时期是“商代”,而不是“夏代”。C错误。

D:由原文“汉字规范化主要由政府完成,当然,个体也可能影响汉字的规范化,例如撰写《说文解字》的许慎。”可知汉字形体源于以象形为主的甲骨文,定形于楷书,这既有历朝历代官府的作为,也有个体的作用。D正确。

故解析为:C。

3.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

A项直接与汉字简化有关,A正确

B项“武则天造一个‘曌’字”仅是因一己之私,显然与汉字发展规律的三个特点都不相关。D项答非所问,相关信息在材料二,根据原文内容,“汉字发展规律”指汉字形体具有简化、规范化和形声化的趋势,B错误

C项和D项都与汉字规范化相关,CD正确

故解析为:B。

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分析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此题要求考生概括“《说文解字》的作用”,材料中与《说文解字》有关的信息主要集中在材料一第二段,有两个长句,第一句表面上是解释《说文解字》这本书的,其实也暗示了它的作用:首先它是一本字典,就可以解释字词;其次是一本文字学著作,也就可以给人提供一些理论依据。第二句直接写《说文解字》对中国文字学的作用,考生稍加概括即可。材料二有两处提到了《说文解字》,各有一句话,第一句是“例如撰写《说文解字》的许慎”,关键信息在此句的前一句“个体也可能影响汉字的规范化”上,考生如果没有注意到这一句的话,就可能作答不全;第二句与作用无关。考生对三处有效信息加以概括,就可以形成解析。

5.此题考查学生把握作品行文思路的能力。此题可以纵览材料一,抓住各段大意来梳理。材料一共有五个自然段,第一段写仓颉对后世的影响,第二段由仓颉引出整理汉字的有关情况,第三段介绍黄河中下游地区出土的文献资料及其影响,第四段分析中原地区的古汉字与汉字之间的关系,第五段先说汉字发展的大概脉络,再由《梦溪笔谈》指明汉字的成熟时期。第一段引出第二段,二者理当分作一层;第三段和第四段分别从不同角度指明中原地区文字与汉字的渊源关系,此两段为一层;第五段为一层。对此加以概括,就可以形成解析了。

(2023高一下·九江期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文本一:

蛛网

三石

一只蜘蛛,在荷叶与树枝之间织着网。蜘蛛先释放几根飘在空中的丝,其中的一根被风吹生远处黏住,收紧,成为“便桥”,然后蜘蛛来回穿梭,架起更多平行的丝。渐渐地,在这些丝之间织起一张网来,又圆又大。

而此时,男人闷闷地坐在荷塘边的石凳上,盯着结网的蜘蛛,抽着烟。地上已经散落着好几个烟头,显然,男人已经坐在这里好一会儿了。

“林下春晴风渐和,高崖残雪已无多。游丝冉冉花枝静,青壁迢迢白鸟过。”男人不是诗人,却也懂得几首古诗。诗句出自明代王守仁《春晴》,描述了初春风和日丽的景色。和风、安静的花枝、远处飞过的鸟儿、飘动的蛛丝……与当下的景致倒有几分相近。默念着王守仁的诗句,男人知道,诗背得再好,除了稍许排遣此时的抑郁情绪,一丁点用处也不会有。还得想办法,不能坐以待毙。

男人将抽了半截的烟扔在地上,用脚使劲踩了下,摸出手机,找出一个号码,拨了出去。过了七八秒钟,电话终于接通了。

男人笑了,虽然这笑有些刻意。

男人说,林哥,这么长时间才接电话,忙什么呢?嗯,我不忙,这不想林哥了嘛。要不,晚上吧,我做东,咱哥儿俩找个清静的地儿喝两杯。李白说,“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烹羊宰牛”是不可能的,“三百杯”也没那量,“对酒当歌”还是可以的。

然而,男人显然是被林哥拒绝了,因为男人“嗯”了几声后,接着说,是这样啊,那行,改天吧,改天我再约您。没事,我现在是“白日放歌须纵酒,漫卷诗书喜欲狂”。林哥您放心。好,好,那我挂了。

等对方挂了电话,男人才挂,表情有些失落。摸索着又掏出根烟来,点着,却不吸,低头翻着手机通讯录,又拨了个号码。

对方一直没接。

男人挂了电话,苦笑着,将烟放到嘴上,却已经熄了,摸出打火机再点着,吸了一口。迟疑了下,电话又拨了出去。手机里传来一句机械的声音:您拨打的电话正在通话中。挂了电话,正失望时,男人的手机响了。是信息提示音。他急忙点开,信息只有两个字:开会。

男人想了想,编了条信息:师兄好,“新茶已上焙,旧架忧生醭”。想约师兄去“碧云茶庄”品茗论诗,师兄晚上可得空闲?

信息发了出去,却一直没见回复。算什么师兄,用人脸朝前。也罢,不过一个校园出来的而已,与一起同过窗还是有区别的。

男人确实有些气恼,但男人知道,眼下生气没用。踌躇良久,男人想,只有找他了,念在当年鞍前马后数载的情分上,兴许能给自己出个面也未可知。

男人没有直接打电话。以往找他时,通常都是先发信息,等回复。于是,男人发了个信息,内容很简单:米书记,我下午来省城出差,想跟您汇报下思想。妥否,请指示!小平敬上。

信息发出去了,然后只有等了,不然还能怎样呢?

男人焦急地等待着,不一会,电话铃响了,男人迅速接起电话。

通话时间有四五分钟,但从始至终,男人只是开了一个头,说了一句老领导好,然后就在不停地“嗯嗯”,不停地点着头。电话那头的人是不可能看到男人点头的,包括男人的表情,先是兴奋,然后是凝重,再然后是沮丧。

电话挂断了,男人木然了很久。

一只小鸟,停歇在挂着新鲜蛛网的树枝上。男人又点燃了烟,使劲抽了几口,然后重重地叹息一声。许是被男人的叹息声给惊着了,小鸟扑棱着翅膀,划过蛛网,掠池而去,织网的蜘蛛倏地便钻进荷叶,躲了起来。

男人盯着蛛网,目光呆滞……

好一会儿,男人长舒一口气,低头在手机上翻出一个通话记录,回拨了过去。

电话很快接通了,男人定了定神,说,陈主任,您在办公室吗?是,是,您说得很对,我想了很久,您放心,这次,我一定会实事求是……

男人的语气平和了许多。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19年第22期,为江西省上饶市纪委监委工作人员)

文本二:

语境是文学作品中隐喻建构的基础。隐喻是把一个领域的概念投射到另一个领域,或者说从一个认知域(来源域)投射到另一个认知域(目标域),隐喻的编码实际上是从一个语境到另一个语境。对表述主体而言,的不同经历、修养、处境、心情等直接影响着他们隐喻的生成。

语境是隐喻解构的核心,解读文学作品不同层面的隐喻离不开语境。隐喻的解构是通过联想找出这两个语境间的相似性联系,达到从概念认知到修辞认知的飞跃。隐喻按照联想关系运作,即它们把未知的东西嵌入一种新的联想关系,未知的东西由此获得部分新的意义。

(摘编自李卫中《文学作品中的隐喻与语境》)

6.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及艺术特色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对男人的求助,“林哥”和“师兄”不便明确拒绝,而是采取了推托敷衍的方式。

B.小说省去男人通话时对方的话语,是为了使行文简洁并揭示对方冷漠怕事的性格。

C.小说多次通过细节表现男人求助失败后的情绪反应,并借此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D.文末含蓄透露男人遭拒的原因,启人思考,体现了小说现实意义,可谓意味深长。

7.对于文本一中多处引用诗句的写法,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男人默念《春晴》,符合眼前景物的特点,反映了他欲借诗自我排遣的心理。

B.男人与“林哥”“师兄”沟通时引用诗句,是故作镇静,以掩饰求人的尴尬。

C.原本高雅的诗句,竟然成为男人行庸俗之事的幌子,增添了小说的讽刺意味。

D.丰厚的文学素养是男人能够最终幡然悔悟的关键,从而使结局翻转合乎情理。

8.请简要概括文本一中男子的心理变化过程。

9.文本一中画线句子具有隐喻特征,请结合文本二进行简要分析。

6.B

7.D

8.①事情败露,情绪抑郁;②多方求援,心存侥幸;③四处碰壁,心情沮丧;④直面现实,心态平和。

9.①开头部分,蜘蛛织网的行为与男子编织关系网的行为具有相似性,体现了从概念认知到修辞认知的飞跃;②结尾部分,以蜘蛛被小鸟惊扰而躲进荷叶的行为暗示主人公社会关系网的脆弱不堪,赋予小说以弘扬正能量的全新意义;③为纪委监委工作人员,其身份以及工作经历直接影响并催生了这个隐喻。

分析文体特征和表现手法;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语句的表述艺术;理解概括文本主要内容;筛选并整合文本信息;中国现当代小说

(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及艺术特色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解答本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人物、语言、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

(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引用诗文作用有三个1、可使所表述的语言意思简洁凝练,增添感染力,有利于表情达意;2、可为的观点和看法提供有力的论据,增强说服力;3、有利于读者在阅读中产生联想或共鸣,达到推陈出新,增强生动性的效果,或幽默风趣,增强形象性的效果。

(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结构的能力。梳理人物心理变化过程需要关注这些情节1.事情发生转折时。2.地点发生改变时。3.突然间增减人物的时候。4.人物身体健康状况发生改变时。

5.人物矛盾冲突前后

(4)本题考查学生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述艺术的能力。一看修辞(比喻、拟人、排比、对比、夸张、引用等)+形象特点和感情;二看表述技巧(远近高低、色彩、动静、虚实、点面、正侧面、白描、衬托、象征、刻画人物技巧等)+形象特点和感情;三看句子特点(长句短句、常式句与变式句、整句散句)+形象特点和感情;

6.A:由原文“然而,男人显然是被林哥拒绝了,因为男人“嗯”了几声后,接着说,是这样啊,那行,改天吧,改天我再约您。没事,我现在是“白日放歌须纵酒,漫卷诗书喜欲狂”。林哥您放心。好,好,那我挂了。”可知对男人的求助,“林哥”和“师兄”不便明确拒绝,而是采取了推托敷衍的方式。A正确

B.结合原文“然而,男人显然是被林哥拒绝了……林哥您放心。好,好,那我挂了”“通话时间有四五分钟,但从始至终,男人只是开了一个头,说了一句老领导好,然后就在不停地‘嗯嗯’,不停地点着头”可知,小说省去男人通话时对方的话语,留下空白,给读者思考想象空间,让读者进行艺术再创造。选项“揭示对方冷漠怕事的性格”于文无据,与原文表述不符。B错误

C:由原文“等对方挂了电话,男人才挂,表情有些失落。摸索着又掏出根烟来,点着,却不吸,低头翻着手机通讯录,又拨了个号码。对方一直没接。男人挂了电话,苦笑着,”可知小说多次通过细节表现男人求助失败后的情绪反应,并借此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C正确

D:由原文“电话很快接通了,男人定了定神,说,陈主任,您在办公室吗?是,是,您说得很对,我想了很久,您放心,这次,我一定会实事求是”可知文末含蓄透露男人遭拒的原因,启人思考,体现了小说现实意义,可谓意味深长。D正确

故解析为:B。

7.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

A:由原文“男人知道,诗背得再好,除了稍许排遣此时的抑郁情绪,一丁点用处也不会有。还得想办法,不能坐以待毙。”可知男人默念《春晴》,符合眼前景物的特点,反映了他欲借诗自我排遣的心理。A正确

B:由原文“等对方挂了电话,男人才挂,表情有些失落。摸索着又掏出根烟来,点着,却不吸,低头翻着手机通讯录,又拨了个号码。”可知男人与“林哥”“师兄”沟通时引用诗句,是故作镇静,以掩饰求人的尴尬。B正确

C:原本高雅的诗句,竟然成为男人行庸俗之事的幌子,增添了小说的讽刺意味。C正确

D.结合原文“电话很快接通了,男人定了定神,说,陈主任,您在办公室吗?是,是,您说得很对,我想了很久,您放心,这次,我一定会实事求是……男人的语气平和了许多”可知,男人直面现实,决定实事求是地去面对已经发生的事情。小说中的他随时能够引用诗词,但因此说他拥有“丰厚的文学素养”有些夸大,而且这些诗词也并非他悔悟的关键。D错误

故解析为:D。

8.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结构的能力。

紧扣心理,逐个段落分析,原文“而此时,男人闷闷地坐在荷塘边的石凳上,盯着结网的蜘蛛,抽着烟。地上已经散落着好几个烟头,显然,男人已经坐在这里好一会儿了”,“闷闷地”“盯着结网的蜘蛛,抽着烟”“散落着好几个烟”,这些描写可见男子情绪不好,再结合结尾“这次,我一定会实事求是……”可知,事情败露,情绪抑郁;

结合原文“默念着王守仁的诗句,男人知道,诗背得再好,除了稍许排遣此时的抑郁情绪,一丁点用处也不会有。还得想办法,不能坐以待毙”“男人将抽了半截的烟扔在地上,用脚使劲踩了下,摸出手机,找出一个号码,拨了出去。过了七八秒钟,电话终于接通了”“男人笑了,虽然这笑有些刻意”可知,多方求援,心存侥幸;

结合原文“然而,男人显然是被林哥拒绝了,因为男人‘嗯’了几声后,接着说,是这样啊,那行,改天吧,改天我再约您”“对方一直没接”“您拨打的电话正在通话中。挂了电话,正失望时,男人的手机响了。是信息提示音。他急忙点开,信息只有两个字:开会”“信息发了出去,却一直没见回复”“通话时间有四五分钟,但从始至终,男人只是开了一个头,说了一句老领导好,然后就在不停地‘嗯嗯’,不停地点着头。电话那头的人是不可能看到男人点头的,包括男人的表情,先是兴奋,然后是凝重,再然后是沮丧”可知,四处碰壁,心情沮丧;

结合原文“电话很快接通了,男人定了定神,说,陈主任,您在办公室吗?是,是,您说得很对,我想了很久,您放心,这次,我一定会实事求是……男人的语气平和了许多”可知,直面现实,心态平和。

9.本题考查学生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述艺术的能力。

结合文本一,男子先后找了林哥、师兄、老领导等人,四处求援;文本二“隐喻是把一个领域的概念投射到另一个领域,或者说从一个认知域(来源域)投射到另一个认知域(目标域),隐喻的编码实际上是从一个语境到另一个语境”“隐喻的解构是通过联想找出这两个语境间的相似性联系,达到从概念认知到修辞认知的飞跃”可知,蜘蛛织网的行为与男子编织关系网的行为具有相似性,体现了从概念认知到修辞认知的飞跃。

结合文本一“一只小鸟,停歇在挂着新鲜蛛网的树枝上……织网的蜘蛛倏地便钻进荷叶,躲了起来”,而男子四处求援均以失败告终,没人愿意捞一个犯了错误的人,促使男子最终拨通了陈主任的电话;文本二“隐喻的解构是通过联想找出这两个语境间的相似性联系,达到从概念认知到修辞认知的飞跃”可知,以蜘蛛被小鸟惊扰而躲进荷叶的行为暗示主人公社会关系网的脆弱不堪,赋予小说以弘扬正能量的全新意义。

结合文本一“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19年第22期,为江西省上饶市纪委监委工作人员”;文本二“对表述主体而言,的不同经历、修养、处境、心情等直接影响着他们隐喻的生成”可知,为纪委监委工作人员,其身份以及工作经历直接影响并催生了这个隐喻。

二、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5小题,共20.0分)

(2023高一下·九江期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圬①者王承福传

韩愈圬之为技贱且劳者也。有业之,其色若自得者。听其言,约而尽。问之,王其姓。承福其名。世为京兆长安农夫。天宝之乱,发人为兵。持弓矢十叁年,有官勋,弃之来归。丧其土田,手镘②衣食,馀叁十年。舍于市之主人而归其屋食之当焉视时屋食之贵贱而上下其圬之佣以偿之有馀则以与道路之废疾饿者焉。

又曰:“粟,稼而生者也;若布与帛。必蚕绩而后成者也;其他所以养生之具,皆待人力而后完也;吾皆赖之。然人不可遍为,宜乎各致其能以相生也。故君者,理我所以生者也;而百官者,承君之化者也。任有大小,惟其所能,若器皿焉。食焉而怠其事,必有天殃,故吾不敢一日舍镘以嬉。夫镘易能,可力焉,又诚有功;取其直虽劳无愧,吾心安焉。夫力易强而有功也;心难强而有智也。用力者使于人,用心者使人,亦其宜也。吾特择其易为无傀者取焉。

“嘻!吾操镘以入富贵之家有年矣。有一至者焉,又往过之,则为墟矣;有再至、叁至者焉,而往过之,则为墟矣。问之其邻,或曰:“噫!刑戮也。”或曰:“身既死,而其子孙不能有也。”或曰:“死而归之官也。”吾以是观之,非所谓食焉怠其事,而得天殃者邪?非强心以智而不足,不择其才之称否而冒之者邪?非多行可愧,知其不可而强为之者邪?将富贵难守,薄宝而厚飨之者邪?抑丰悴有时,一去一来而不可常者邪?吾之心悯焉,是故择其力之可能者行焉。乐富贵而悲贫贱,我岂异于人哉?”

又曰:“功大者,其所以自奉也博。妻与子,皆养于我者也;吾能薄而功小,不有之可也。又吾所谓劳力者,若立吾家而力不足,则心又劳也。”一身而二任焉,虽圣者石可为也。

愈始闻而惑之,又从而思之,盖所谓“独善其身”者也。然吾有讥焉;谓其自为也过多,其为人也过少。其学杨朱之道者邪?杨朱之道,不肯拔我一毛而利天下。而夫人以有家为劳心,不肯一动其心以蓄其妻子,其肯劳其心以为人乎哉?虽然,其贤于世者之患不得之,而患失之者,以济其生之欲,贪邪而亡道以丧其身者,其亦远矣!又其言,有可以警余者,故余为之传而自鉴焉。

①圬(wū):粉刷墙壁。②馒(màn):粉刷墙壁的工具。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舍于市之主人/而归其屋食之当焉/视时屋食之贵贱/而上下其圬之佣以偿之/有馀/则以与道路之废疾饿者焉/

B.舍于市/之主人而归其屋食之当焉/视时屋食之贵贱而上下其圬之/佣以偿之/有馀/则以与道路之废疾饿者焉/

C.舍于市之主人/而归其屋食之当焉/视时屋食之贵贱而上下其圬之/佣以偿之/有馀/则以与道路之废疾饿者焉/

D.舍于市/之主人而归其屋食之当焉/视时屋食之贵贱/而上下其圬之佣以偿之/有馀/则以与道路之废疾饿者焉/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传,《圬者王承福传》和《种树郭橐驼传》《春秋公羊传》《屈原贾生列传》中的“传”一样,指传记这一体裁。

B.天宝,是唐玄宗李隆基的年号。年号纪年,始于汉武帝。如《岳阳楼记》“庆历四年春”、《扬州慢》“淳熙丙申”都是年号纪年。

C.杨朱之道,意为极端利己主义。杨朱,战国时期魏国人,孟子曾批判他:“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于是,杨朱遭文人墨客口诛笔伐。

D.妻子,在文中指“妻子儿女”,并非只指配偶。陶渊明《桃花源记》:“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与此同义。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承福依靠手艺,自食其力。粉刷墙壁,卑贱而辛苦,他弃官归乡,以此为职业,很是自在满意。

B.王承福经历丰富。多年在富贵人家做工,见证了他们由盛转衰的变化,借此劝告人们不可“食焉怠其事”。

C.王承福认为人应各尽其力、相互协作来求得生存。国君、官吏、百姓各有其责,各尽其责,各有其用。

D.王承福认为自己和一般人不同。世人喜爱富贵,悲伤贫贱,渴望少贡献多享受,而自己恰恰与之相反。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夫馒易能,可力焉,又诚有功,取其直,虽劳无愧,吾心安焉。

②吾以是观之,非所谓食焉而怠其事,而得天殃者邪?

14.简析对圬者王承福的评价。

10.A

11.A

12.D

13.①粉刷墙壁是比较容易掌握的技能,可以努力做好,又确实有成效,还能取得应有的报酬,虽然辛苦,却问心无愧,因此我心里十分坦然。

②我从这些情况来看,不正是所说的光吃饭却不做事(做事懈怠)遭到了天降的灾祸吗?

14.①赞赏:贤人,独善其身的人。

②批评:为自己打算太多,为别人打算太少,把有家当作劳心费力的事,不肯操心养活家人。

③权衡:比起世上那些为满足私欲损害别人的人,又好上太多。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翻译;断句;概括分析;筛选信息;文化常识

(1)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解答该题可以根据文意、虚词和结构判断。断句要遵循三个原则:一是读统全文,把握文意;二是仔细体会词语的含义和词语之间的关系;三是先易后难,逐步缩小范围,直至断开全文为止。

(2)本题考查识记古代文化常识,答题的关键在于平时的积累与识记。文化常识的考核都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文化常识平时需要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解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即可作答。

(3)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注意将选项与原文作细致比较。读:读全文,理出论述的核心问题、基本观点态度;找:回归文本,找出解析所在区域;比:比对词语、关系、结论和依据,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

(4)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看有无特殊句式,词类的活用,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出来的句子做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5)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概括。概括人物形象,要善于根据人物在文中的事迹,根据他的言行举止进行归纳,要善于用四字短语和形容词进行归纳。

粉刷墙壁作为一种手艺,是卑贱而且辛苦的。有个人以这作为职业,样子却好像自在满意。听他讲的话,言词简明,意思却很透彻。问他,他说姓王,承福是他的名,祖祖辈辈是长安的农民。天宝年间发生安史之乱,抽调百姓当兵,他也被征入伍,手持弓箭战斗了十三年,有官家授给他的勋级,但他却放弃官勋回到家乡来。由于丧失了田地,就靠拿着轻子维持生活过了三十多年。他寄居在街上的屋主家里,并付给屋主相当的房租伙食费。根据当时房租伙食费的高低,来增减他粉刷墙壁的工价归还给主人。有钱剩,就拿去给流落在道路上的残废贫病饥筑的人。

他又说:“粮食,是人们种植才长出来的。至于布匹丝绸,一定要靠养蚕、纺织才能制成。其他用来维持生活的物品,都是人们劳动之后才完备的,我都离不开它们。但是人们不可能样样都亲手去制造,最合适的做法是各人尽他的能力,相互协作来求得生存。所以,国君的责任是治理我们,使我们能够生存,而各种官吏的责任则是秉承国君的旨意来教化百姓。责任有大有小,只有各尽自己的能力去做,好像器皿的大小虽然不一,但是各有各的用途。如果光吃饭不做事,一定会有天降的灾祸。所以我一天也不敢丢下我的泥轻子去游戏嬉戏。粉刷墙壁是比较容易掌握的技能,可以努力做好,又确实有成效,还能取得应有的报酬,虽然辛苦,却问心无愧,因此我心里十分坦然。力气容易用劲使出来,并且取得成效,脑子却难以勉强使它获得聪明。这样,干体力活的人被人役使,用脑力的人役使人,也是应该的。我只是选择那种容易做而又问心无愧的活来取得报酬哩!”

“唉!我拿着镘子到富贵人家干活有许多年了。有的人家我只去过一次,再从那里经过,当年的房屋已经成为废墟了。有的我曾去过两次,三次,后来经过那里,也成为废墟了。向他们邻居打听,有的说:‘唉!他们家主人被判刑杀掉了。’有的说:‘原主人已经死了,他们的子孙不能守住遗产。’也有的说:‘人死了,财产都充公了。’我从这些情况来看,不正是所说的光吃饭不做事(做事懈怠)遭到了天降的灾祸吗?不正是勉强自己去干才智达不到的事,不选择与他的才能相称的事却要去充数据高位的结果吗?不正是多做了亏心事,明知不行,却勉强去做的结果吗?也可能是富贵难以保住,少贡献却多享受造成的结果吧!也许是富贵贫贱都有一定的时运,一来一去,不能经常保有吧?我的心怜悯这些人,所以选择力所能及的事情去干。喜爱富贵,悲伤贫贱,我难道与一般人不同吗?”

他还说:“贡献大的人,他用来供养自己的东西多,妻室儿女都能由自己养活。我能力小,贡献少,没有妻室儿女是可以的。再则我是个干体力活的人,如果成家而能力不足以养活妻室儿女,那么也够操心的了。一个人既要劳力,又要劳心,即使是圣人也不能做到啊!”

我听了他的话,起初还很疑惑不解,再进一步思考,觉得他这个人大概是个贤人,是那种所谓独善其身的人吧。但是我对他还是有些批评,觉得他为自己打算得太多,为别人打算太少,这难道是学了杨朱的学说吗?杨朱之学,是不肯拔自己一根毫毛去有利于天下,而王承福把有家当作劳心费力的事,不肯操点心来养活妻子儿女,难道会肯操劳心智为其他的人吗?但尽管如此,王承福比起世上那些一心唯恐得不到富贵,得到后又害怕失去的人,比那些为了满足生活上的欲望,以致贪婪奸邪无道以致丧命的人,又好上太多了。而且他的话对我多有警醒之处,所以我替他立传,用来作为自己的借鉴。

10.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解答该题可以根据文意、虚词和结构判断。

本句译为:他寄居在街上的屋主家里,并付给屋主相当的房租伙食费。根据当时房租伙食费的高低,来增减他粉刷墙壁的工价归还给主人。有钱剩,就拿去给流落在道路上的残废贫病饥筑的人。

A“舍于市之主人”,“于市之主人”是“舍”的后置状语,联系紧密,不能断开;“视时屋食之贵贱”,“贵贱”是“屋食”的谓语,联系紧密,不能断开,A正确

B“舍于市之主人”,“于市之主人”是“舍”的后置状语,联系紧密,不能断开,B错误;

C“视时屋食之贵贱”,“贵贱”是“屋食”的谓语,联系紧密,不能断开,C错误。

D舍于市之主人”,“于市之主人”是“舍”的后置状语,联系紧密,不能断开,D错误

故解析为:A

11.本题考查识记古代文化常识,答题的关键在于平时的积累与识记。A.《春秋公羊传》的传是对经的解释,不是传记,A错误;

B:天宝,是唐玄宗李隆基的年号。年号纪年,始于汉武帝。如《岳阳楼记》“庆历四年春”、《扬州慢》“淳熙丙申”都是年号纪年。B正确

C:杨朱之道,意为极端利己主义。杨朱,战国时期魏国人,孟子曾批判他:“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于是,杨朱遭文人墨客口诛笔伐。C正确

D:妻子,在文中指“妻子儿女”,并非只指配偶。陶渊明《桃花源记》:“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与此同义。D正确

故解析为:A

12.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注意将选项与原文作细致比较。

A:由原文“叁年,有官勋,弃之来归。丧其土田,手镘②衣食”可知王承福依靠手艺,自食其力。粉刷墙壁,卑贱而辛苦,他弃官归乡,以此为职业,很是自在满意。A正确

B:由原文“嘻!吾操镘以入富贵之家有年矣。有一至者焉,又往过之,则为墟矣;有再至、叁至者焉,而往过之,则为墟矣。”可知王承福经历丰富。多年在富贵人家做工,见证了他们由盛转衰的变化,借此劝告人们不可“食焉怠其事”,B正确。

C:由原文“故君者,理我所以生者也;而百官者,承君之化者也。任有大小,惟其所能,若器皿焉。食焉而怠其事,必有天殃,故吾不敢一日舍镘以嬉。”可知王承福认为人应各尽其力、相互协作来求得生存。国君、官吏、百姓各有其责,各尽其责,各有其用,C正确。

D.“而自己恰恰与之相反”错,通读全文可知,王承福并不是鄙弃富贵,喜欢贫贱,他认为人应各尽其力、相互协作来求得生存,他只是选择力所能及的事情去做。D错误

故解析为:D

13.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①“诚”,确实;“直”,通“值”,价值,报酬;“劳”,辛苦。译文为:粉刷墙壁是比较容易掌握的技能,可以努力做好,又确实有成效,还能取得应有的报酬,虽然辛苦,却问心无愧,因此我心里十分坦然。

②“以是”,凭借这个,根据这些情况;“怠其事”,做事懈怠;“得天殃”,遭到了天降的灾祸。译文为:我从这些情况来看,不正是所说的光吃饭却不做事(做事懈怠)遭到了天降的灾祸吗?

14.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段内容的筛选和理解。找到相关内容,在仔细理解的基础上,抓住关键信息,仔细概括。由“愈始闻而惑之,又从而思之,盖所谓‘独善其身’者也”分析可知,韩愈觉得他这个人大概是个贤人,是那种所谓独善其身的人吧,即赞赏他是个贤人。由“谓其自为也过多,其为人也过少”“不肯拔我一毛而利天下,。而夫人以有家为劳心,不肯一动其心以蓄其妻子,其肯劳其心以为人乎哉”分析可知,韩愈认为他为自己打算太多,为别人打算太少,把有家当作劳心费力的事,不肯操心养活家人。对于这一点持批评的态度。

由“虽然,其贤于世者之患不得之,而患失之者,以济其生之欲,贪邪而亡道以丧其身者,其亦远矣!”分析可知,韩愈觉得王承福比起世上那些一心唯恐得不到富贵,得到后又害怕失去的人,比那些为了满足生活上的欲望,以致贪婪奸邪无道以致丧命的人,又好上太多了。

三、诗歌鉴赏(本大题共2小题,共9.0分)

(2023高一下·九江期末)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巽公院五咏苦竹桥①

柳宗元

危桥属幽径,缭绕穿疏林。

迸箨②分苦节,轻筠③抱虚心。

俯瞰涓涓流,仰聆萧萧吟。

差池下烟日,嘲哳鸣山禽。

谅④无要津⑤用,栖息有余阴。

①诗人初贬永州,住龙兴寺,作组诗《巽公院五咏》,此为其一。②箨(tuò):竹笋上一层一层的皮,即笋壳。③筠:竹皮。④谅:料想,实在。⑤要津:重要的渡口。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五言古诗,标题为“苦竹桥”,全诗以“危桥”开篇,并以它为中心展开,可见它是全诗的写作重点。

B.三、四句写苦竹于笋箨中迸出苦节,筠皮环抱着虚心,表现苦竹拔节、虚心的特质,极具画面感,生动形象。

C.五至八句写桥上观景,俯瞰细流,仰聆竹声,远观落日,近闻鸟鸣,体现自然安宁美好,为下文抒情作铺垫。

D.诗人独具慧眼,从平凡的事物中发现诗意,将自己的身世遭遇与不起眼的苦竹联系起来,从而使诗意含蓄隽永。

16.诗人借苦竹抒发了哪些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15.A

16.①诗人借写竹子从笋箨中迸发出苦节,筠皮环抱着空虚的竹心,喻指自己也有挺拔的气节和谦恭的美德。②苦竹虽有“苦节”和“虚心”的美好品质,但不会被用在渡口当做竹筏,诗人以此抒发对自己怀才不遇的伤感无奈。③苦竹虽无法被用作竹筏,但能为人们休憩提供绿荫,暗含诗人的自我宽慰之情,虽被贬穷山僻壤但也要发挥光热造福一方。

形象、意象、意境类题目;表述技巧类题目;思想内容、观点态度、感情类题目;诗歌常识;古代诗歌鉴赏综合练习

(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与赏析能力。解答本题,需要先理解选项信息,再联系相关语句进行分析。第一步,标注选项敏感点,题干中各个选项的敏感点就是题干要求的思想情感的“理解”和艺术手法的“赏析”,快速浏览各选项,把与它们相关的核心词语标注出来。第二步,找全原诗对应点,根据选项内容回归原诗寻找对应点,注意是否有曲解文意、以今律古的问题,评价赏析类的选项要特别关注标注的敏感点是否有依据。

第三步,落实命题设误点,根据“内容错误”优先的原则,先将有“内容错误”的选项挑选出来,然后再考虑“赏析(手法)不当”的选项,最后确定解析。

(2)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的观点态度能力。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解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解析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解析无限接近,还要注意诗歌的抒情方式,根据抒情方式分析情感,还要注意一般诗歌的情感都要求结合诗句分析,答题时不要只答出情感而放弃诗句。

译文:

高高的桥与幽幽的小路相连,它曲曲折折穿过稀疏的竹林。

竹子从笋箨中迸发苦节,青皮环抱空虚的竹心。

俯身看桥下细细的溪流,抬头听山间萧萧的竹韵。

烟雾蒸腾中阳光西下,山里的鸟儿在嘲哳乱鸣。

料想苦竹不可能作为渡口的竹伐,正好给我们的休憩提供了绿荫。

15.(1)A.“全诗以‘危桥’开篇,并以它为中心展开,可见它是全诗的写作重点”错,本诗更像一首咏物诗,它描写的是苦竹间的桥,而且表面上是写桥,实则重点是写竹,桥只不过是陪衬而已,A错误

B.“迸箨分苦节,轻筠抱虚心”。特写竹子的拔节,充分运用诗的想象,似乎看见竹子从笋箨中迸发出苦节,轻轻的筠皮环抱着空虚的竹心。诗中突出了“苦节”与“虚心”。B正确

C“迸箨分苦节,轻筠抱虚心”。特写竹子的拔节,充分运用诗的想象,似乎看见竹子从笋箨中迸发出苦节,轻轻的筠皮环抱着空虚的竹心。诗中突出了“苦节”与“虚心”。C正确

D借竹自喻,感叹竹子虽有‘苦节’和‘虚心’的美质,也只能供人和鸟歇息遮阴,不会用在重要的渡口,隐有自伤怀才不遇之意。D正确

故解析为:A。

16.(2)苦竹,楚地湘南极普通的一种竹子,而且连名称都带有贬意。诗人独具慧眼,从平凡的事物中发现了诗意,将自己身世遭遇与不起眼的苦竹有机联系起来,寓意有自己如“苦竹”“虚心”的竹一样坚守正直低调的本性,吃苦耐劳。苦竹尚能为人们栖息提供绿荫,则暗含着诗人的自我安慰之情。

借竹自喻,感叹竹子虽有‘苦节’和‘虚心’的美质,也只能供人和鸟歇息遮阴,不会用在重要的渡口,而诗人却同样被贬偏地,不受重用隐有自伤怀才不遇之意,抒发了诗人有才不被重用的伤感无奈。大自然是美好的,然而胸怀大志的诗人不能像鸟一样自由飞翔,投入它的怀抱,只能与“囚徒为朋”,在寺院的木鱼声中难以入眠,这强烈的反差不能不使人产生共鸣,有才不得施展,人生受限不得自由的伤感之情溢于言表。

四、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6.0分)

17.(2023高一下·九江期末)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没有直接让弟子言志,而是先用温和自谦的话打消学生的顾虑,为他们创造一个亲切、活跃的环境。他说:“,”。

(2)《劝学》中体现君子涉猎广泛且时常深刻地进行自我反省的句子是:“,”。

(3)杜甫一生颠沛流离,他在《登高》中抒发了自己长期漂泊他乡、晚年多病的悲秋之绪:“,”。

(1)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3)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名句

易错字:毋、矣、常、作

故解析为:⑴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⑵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⑶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1)(2)(3)三题均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审题,定位正确的句子,写完后反复检查易错字,尤其是难写字、易混字、通假字、虚词

五、作文(本大题共1小题,共60.0分)

18.(2022高二下·延安期中)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周作人曾说:“人生,有必要的忙,也要有必要的闲。只争朝夕的忙,是为了夕阳看花的闲。”对于生活,忙而有价,闲而有趣,才是人生最好的状态;忙出意义,闲出情义,才能体现人生真正的价值。

在“内卷”与“躺平”成了网络流行语的当下,作为新时代的青年,读了以上材料,你有什么思考和启发?请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看法。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材料作文

此题考查学生材料作文的写作能力。

材料先用周作人的话,引导学生思考“忙”与“闲”这两者关系。“人生,有必要的忙,也要有必要的闲”,告诉我们:“忙”和“闲”是人生的一体两面,不能分开。“只争朝夕的忙,是为了夕阳看花的闲”,告诉我们“忙”和“闲”的辨证关系:“忙”是为了“闲”。再用评价性话语“忙而有价,闲而有趣”,“忙出意义,闲出情义”,揭示了“忙与闲”的内涵:“忙”要有价值、有意义,“闲”要有趣味、有情义。这体现出了人生最好的状态和真正的价值。整则材料导向鲜明,结合当下青年茫然“内卷”,轻言“躺平”的现状,引导学生通过对“忙与闲”的思考,追求积极有趣、有情有义的人生。学生可以结合个人或他人的奋斗经历或感悟来谈,如奋发进取是为了创造有品位的生活,从而谱写出有价值、有意义的人生之歌。

注意事项:

1.这是一则关系型作文,写作时“忙”和“闲”两个方面缺一不可,不能只写一方面,也不能肯定一个而否定另一个。

2.要体现“忙和闲”的辨证关系,切忌泛泛而谈,空谈道理,应该结合生活实际或具体实例来谈。

3.文章必须观点鲜明,思路清晰,层次分明。从审题到构思到论证,学生都应学会理清关系,进行思维架构,实现良好表述,合理使用递进、对立、并列或互补、总分总(总分、分总)、因果等逻辑关系。

4.既可以“忙与闲”为题目,也可以自拟标题,不做硬性规定。

此题考查学生材料作文的写作能力。一方面要求学生整体感知材料,从材料中提炼出主旨;另一方面要求学生根据主旨,自选角度进行写作,切不可偏题。材料中的侧重点一定要抓准。材料作文的开头,最好能够联系材料,可以保证自己的观点的确源于材料,不会脱离材料,且能够明确地体现从材料中提炼自己的中心论点的过程。

六、其他(本大题共5小题,共20.0分)

(2023高一下·九江期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敦煌,是一条跨越东西的伟大历史桥梁。在丝绸之路上,敦煌是耀眼的明珠。它联结着东西方,串联起古中国、古印度、古希腊和古巴比伦四大文明古国。今天“一带一路”的概念,其实早已绵延千年。这条路,张骞走过,玄奘走过,不同国籍的商人们和将士们也走过。敦煌,是一道跨越千年的时空之门。几乎所有的中国人都知道“春风不度玉门关”,但是今天若想通过画面而非文字来了解大唐盛世,____。当古代的文明被时间的长河淹没,敦煌,就成了一个可由当代进入古代的密室。敦煌,或许不是古代文明的最高峰,却是我们观察古人的难得视角。

敦煌,是一个古人绘制在墙壁上的“理想国”。那一个又一个洞窟,是古人幻想中的美好精神世界。对于一代一代画师而言,外界的困境或人生苦难都不那么重要了,重要的是开采敦煌本地的矿石和挑选丝绸之路上运输的宝石,找出其中最为绚烂的色彩,把心目中的美和对未来的想象绘制在泥制的岩石洞窟中。比起现实世界的不确定性,洞窟里的世界更加美好安宁。面对天灾、战乱和饥荒,古人们专注于把他们对未来的美好想象画在墙壁上。透过线条、色彩和画面,____,感受到一种笃定感和向善守正的价值观。

敦煌,____。有的人提到敦煌眼里会放光,有的人则会茫然无觉。没错,对美的禀赋,可以通过这块“吸铁石”来判别。如果一个人,能确定地感受到这种巨大而延绵的吸引力,那么它不就是这个人心灵的归处吗?

19.下列关于文中修辞手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用“桥梁”“门”等作比喻,形象地表现了敦煌在东西方交流中的重要沟通作用。

B.用排比的手法,强调了“丝绸之路”在人类交往和文明发展中的历史价值。

C.通过对比,突出表现了古代艺术家通过壁画来表述他们对美好生活的想象和向往。

D.以反问作结,强调了敦煌的魅力,它是追慕者的精神家园。

20.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8个字。

19.A

20.可能只能依据敦煌壁画;我们可以看到他们对美好的向往;还是一块验证审美禀赋的“吸铁石”

修辞手法的分析、运用;语句补写

(1)本题考查的是辨析修辞手法。首先要对基本常见的修辞手法加以掌握,其次,分析句子,确定修辞手法;最后明确表述效果。

(2)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述之句子情境补写的能力。语境补写主观题,要求考生认真分析空缺处上下文语境,存在何种逻辑关联,其次表述成句时注意句子的语体风格,要保持与整段话一致。

19.本题考查的是辨析修辞手法。

A.“门”的比喻,表现敦煌在文化时空中是一个入口,并非表现敦煌在东西方交流中的重要沟通作用。

B:每段首句构成排比用排比的手法,强调了“丝绸之路”在人类交往和文明发展中的历史价值。

C:通过对比,突出表现了古代艺术家通过壁画来表述他们对美好生活的想象和向往。

D:以反问作结,强调了敦煌的魅力,它是追慕者的精神家园。

故解析为:A。

20.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述之句子情境补写的能力。

第一空,根据“今天若想通过画面而非文字来了解大唐盛世”“敦煌,就成了一个可由当代进入古代的密室”可知,填写:可能只能依据敦煌壁画。第二空,根据“感受到一种笃定感和向善守正的价值观”可知,说的是美好的状态,可填:我们可以看到他们对美好的向往。第三空,根据“没错,对美的禀赋,可以通过这块‘吸铁石’来判别”可知,可填:还是一块验证审美禀赋的“吸铁石”。

故解析为:可能只能依据敦煌壁画;我们可以看到他们对美好的向往;还是一块验证审美禀赋的“吸铁石”

(2023高一下·九江期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359旅官兵来到南泥湾,成为拓荒的主力。他们用鲜血和汗水开辟出万顷良田,使昔日的“烂泥湾”变成“陕北的好江南”,更培育形成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南泥湾精神。

歌与舞、汗与泪、感动与被感动……年方19岁的贺敬之①____,《南泥湾》歌词被其一气呵成。当年以第一名成绩考入鲁艺音乐系的作曲家马可捧读这首献给拓荒者的赞歌时激情澎湃。于是他汲取民间歌舞的音调和节奏,想象着②____的表演形式为其作曲。从此,这首向劳动者致敬、为奋斗者高歌、从历史深处走来的《南泥湾》,在炮火的缝隙间一次次回荡,唱得家喻户晓,舞得③____,唱出了人民子弟兵为减轻人民负担“又学习又生产”、不惧任何艰难困苦的风采。

岁月流金,精神永存。那永不熄灭的窑洞灯光和一段段动人旋律,鼓舞着延安儿女追求创造幸福美好生活。这个曾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定义为“不适合人类居住的地方”,如今早已告别贫困,变成杏花微雨江南般的美好家园。延安人民的奋斗还在继续,勇毅前行的旋律越来越昂扬……

2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2.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长句改成三个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23.请从形式和内容的角度赏析文中画双横线的句子。

21.血气方刚;载歌载舞;喜气洋洋

22.作曲家马可当年以第一名成绩考入鲁艺音乐系,他捧读了这首献给拓荒者的赞歌,登时激情澎湃。

23.①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他们唱着……唱着……唱着……唱着……”,形式上构成排比,语势贯通,增强了节奏感;②内容上,“唱着《边疆处处赛江南》”“唱着《在希望的田野上》”“唱着《金不换银不换》”“唱着《乘风破浪再出发》”不断变换人们熟悉的经典歌曲,“续写”“书写”颂扬南泥湾精神,增强句子的抒情性,表现延安儿女追求创造幸福美好生活的干劲。

选用、变换句式;成语的使用;句子艺术手法辨析

(1)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要结合积累的词语来分析,在平时的学习中,首先我们对于遇到的词语要做好积累,其次是注意可以从词义、词语的感彩、习惯用法等方面进行归纳。

(2)本题考查学生变换句式的能力。长句变短句的方法首先要提取句子的主干,单独成句;然后再剥离句子的定语、状语等,让这些成分单独成句,尤其要注意多层定语的剥离和改写;最后,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句序,使改写后的句子逻辑合理,表述通畅。

(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句子表述效果的能力。解答此题,需从形式和内容两个角度加以分析。句子的形式,“他们唱着……唱着……唱着……唱着……”。

21.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第一空,从前文“年方19岁”可知,此时的贺敬之正是精力旺盛的年轻人,可以使用“血气方刚”。“血气方刚”,为形容年轻人精力正旺盛。

第二空,前句有“歌舞的音调和节奏”,此处是说表演形式有歌有舞,可填“载歌载舞”。“载歌载舞”,边唱歌,边跳舞。形容尽情地欢乐。

第三空,从前文“这首向劳动者致敬、为奋斗者高歌、从历史深处走来的《南泥湾》”可知,《南泥湾》是向劳动者致敬,所以舞者作为劳动者的一员,心情应该是快乐的。可以填入“喜气洋洋”。“喜气洋洋”,形容非常欢乐的样子。

故解析为:血气方刚;载歌载舞;喜气洋洋

22.本题考查学生变换句式的能力。

本题中,句子可提炼主干为“作曲家马可激情澎湃”,“捧读这首献给拓荒者的赞歌时”为句子的状语,修饰“激情澎湃”;“当年以第一名成绩考入鲁艺音乐系”为定语,修饰“马可”;要想将其变成短句,就先从这定语、状语中找到相关的动词“捧读”“考入”,分析可知,都是与“马可”相关的事件。因此可理解为“马可捧读这首献给拓荒者的赞歌”“马可以第一名成绩考入鲁艺音乐系”,再加上主干“作曲家马可激情澎湃”。这就将长句变成了三个短句,然后根据句子内容的内在逻辑将各个独立句子排序,再对人称进行相应的调整。改写后的句子为:作曲家马可当年以第一名成绩考入鲁艺音乐系,他捧读了这首献给拓荒者的赞歌,顿时激情澎湃。

故解析为:作曲家马可当年以第一名成绩考入鲁艺音乐系,他捧读了这首献给拓荒者的赞歌,登时激情澎湃。

2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句子表述效果的能力。

首先,在句子的形式上,“他们唱着……唱着……唱着……唱着……”,画线句由四个“唱着……”动宾结构的句子构成,形式上构成排比,排比的作用是使语势贯通,增强句子的语势,也增强了句子的节奏性,更好的抒发了的情感,从而加强了句子的表述效果。

内容上,“唱着《边疆处处赛江南》”“唱着《在希望的田野上》”“唱着《金不换银不换》”“唱着《乘风破浪再出发》”不断变换人们熟悉的经典歌曲,通过这些歌曲让读者联想到在不同时期我们党所取得的伟大成绩。同时,“续写”“书写”颂扬南泥湾精神,表现延安儿女追求创造幸福美好生活的干劲,排比使得这种赞颂精神更加强烈,也增强了句子的抒情性。

故解析为:①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他们唱着……唱着……唱着……唱着……”,形式上构成排比,语势贯通,增强了节奏感;②内容上,“唱着《边疆处处赛江南》”“唱着《在希望的田野上》”“唱着《金不换银不换》”“唱着《乘风破浪再出发》”不断变换人们熟悉的经典歌曲,“续写”“书写”颂扬南泥湾精神,增强句子的抒情性,表现延安儿女追求创造幸福美好生活的干劲。

在线组卷平台(zujuan.)自动生成1/1登录在线组卷平台助您教考全无忧

江西省九江市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语文期末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9小题,共35.0分)

(2023高一下·九江期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典籍记载,黄帝时代的史官仓颉曾经发明文字。仓颉的传说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广为流传,他被奉为创造汉字的神,尊称为“字祖”。至今在中原地区的濮阳南乐、开封、鲁山、虞城、洛宁、新郑等地,还可以看到仓颉庙、仓颉祠、仓颉造字台、仓颉墓冢等遗存。

关于仓颉其人,我们已不可确知。不过,文字的产生和发展,肯定经过了一个由无序到有序,由少到多,由表意到意音兼备,约定俗成,逐步系统化的过程。文字系统的形成不可能由一个人或一个时代来完成。我们推测,大约在黄帝时期,可能确实存在过史官仓颉这样身份的人。他不一定独自创造了文字,却可能是最初对文字萌芽进行整理和传播的代表性人物。历史上对文字最早进行规范化整理的人还有李斯。他身为秦相,作有秦刻石和《仓颉篇》字书,曾辅助秦始皇统一文字。历史上最早把古汉字作为知识体系进行全面解说的是东汉许慎。从文字学史的角度看,东汉许慎所撰写的《说文解字》,既是我国第一部系统解释古代汉字的重要字典,也是一部总结自春秋战国以来有关经学、小学的研究成果,进而探究汉字字源,并根据汉字的构形特征从理论上加以阐发的经典性文字学著作。自《说文解字》问世以来,历代都有学者致力于汉字的研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国文字学。

近百十年来,黄河中下游地区为我国商周古文字资料的主要出土地。这里地下出土的古文字门类齐全,资料丰富。仅殷墟、周原出土的10多万片甲骨文和河南、陕西、山西诸省出土的8000余件带有铭文的商周青铜器,16000余片温县、侯马春秋盟书,9000余件魏晋隋唐墓志碑刻等大宗资料就足以震惊世界。它不仅推动了中国考古学和古文字学的成熟,而且也令世人对黄河文明刮目相看。如今在许慎家乡漯河境内的舞阳贾湖裴李岗文化遗址中,还有8000年前新石器时期刻画符号的重要发现,由此已引起学术界对中华文字起源的新思考。近几十年河北蒿城台西出土的象形符号及郑州小双桥商代陶器朱书文字,加之上世纪50年代发现的郑州商城二里岗期刻辞甲骨,使我们对商代前期的古汉字又有了新的认识。山西襄汾陶寺文化朱书陶文、偃师二里头和登封王城岗陶文,则透露出虞夏文字的若干重要信息。所有这些无不表明黄河流域中原地区与汉字文化渊源的独特联系。

据统计,目前海内外刊布的各种殷墟时期的著录刻辞甲骨已达90000余片,历代出土的相当于殷墟时期的青铜器铭文多达6500多件。以这些甲骨文、金文为典型代表的商代文字符号,是我国迄今所能见到的最早的古汉字系统。殷商文明是在吸收、借鉴夏代文明的基础上形成的。商代文字当承自夏文化,而且在殷墟时期尤其是从商王武丁以后有迅速发展的迹象。那时候,文字载体的门类已经很多,时人大多是用毛笔书写在简册上,可惜今天已不易见到,其他的主要手段就是刻写在龟甲兽骨、陶器、玉石上以及翻铸在青铜器上。今所见殷墟时期的单字字目已达4100余个,可释字目在1340多个。这些存活着的古汉字多为人、首、口、大、小、山、川、木、虫、鱼之类的基本字,它们是汉字的基础,后世通过它们又不断地孳乳出新字。

从殷商晚期的甲骨文、金文到周秦时期的篆系文字、六国文字,还有秦汉以后的方块汉字,包括古隶、八分隶、魏碑、楷书,各时期的汉语文字资料丰富完备。北宋学者沈括在其《梦溪笔谈》一书中,详细记述了印刷工匠毕昇于北宋庆历年间发明活字版的经过,并记录了毕昇活字版的工艺技术。这种字体萌芽于北宋汴京,所谓“横平竖直,横轻竖重,字形方正,笔画匀称”,也许因为这个,后世的“宋体”便成为出版印刷最为理想的正文字体。可以说,宋代是汉字真正成熟的时期。

(摘编自王蕴智《黄河学视野中的汉字》)

材料二:

汉字发展规律有三:

一、汉字形体存在简化趋势。作为一种表意文字,汉字最初的形体大都相当复杂,在数千年的使用过程中,汉字经历了一个由繁到简的自然演变过程,简化的途径大致有以下几种:变图形为符号,删减多余和重复的偏旁,用笔画简单的字体代替笔画复杂的字体,截取原字的一部分代替本字等等。汉字字形大致经历了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魏碑——楷书几种形体,还有两种辅助性的字体:行书和草书。

二、汉字形体趋向规范化。早期的汉字形体没有一定之规,偏旁位置不固定,或左或右、或上或下,同字异体现象也相当严重。汉字在简化的同时也不断地进行着规范化。汉字规范化主要由政府完成,当然,个体也可能影响汉字的规范化,例如撰写《说文解字》的许慎。

三、汉字形体存在形声化趋势。汉字是一种表意文字,甲骨文中主要是象形字和会意字,形声字所占的比例仅为20%,到了许慎《说文解字》,形声字已占80%,今天汉字中的形声字所占比例更高达90%以上。可以看出汉字的发展存在一个形声化的过程。可见,汉字是一种与时俱进、能适应现代化要求的、不断自我调整的文字。

(摘编自徐光春《汉字文化》)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根据仓颉庙、仓颉造字台等遗存以及文字产生和发展的规律,历史上确实存在史官仓颉这样身份的代表性人物。

B.黄河中下游地区出土的殷墟、甲骨文、青铜器,不仅推动了中国考古学和古文字学的成熟,而且让世人刮目相看。

C.殷墟时期的文字主要包括甲骨文和金文。今天所见的殷墟时期的单字字目和可释字目有数千,这些存活的古汉字多为人、山、川、木、虫等基本字,后人以此为基础不断创造新的文字。

D.汉字与时俱进,能适应现代化要求,且不断自我规范,故使汉字的形体存在形声化趋势。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如果我们将来要学习、研究古汉字体系,或者要探究某些汉字的起源,研读《说文解字》或是很好的选择。

B.我国商周古文字资料主要出土于黄河中下游地区,或许可以推知汉字文化的源头就在黄河流域中原地区。

C.殷商文明吸收、借鉴夏代文明,因为文字发展具有传承性,也因为商代文字载体的门类非常丰富。

D.汉字形体源于以象形为主的甲骨文,定形于楷书,这既有历朝历代官府的作为,也有个体的作用。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汉字发展规律范畴的一项是()

A.编写《汉字简化方案》。B.武则天造一个“曌”字。

C.毕昇发明活字版技术。D.秦相李斯主持“书同文”。

4.请结合材料内容,简要概括《说文解字》的作用。

5.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

(2023高一下·九江期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文本一:

蛛网

三石

一只蜘蛛,在荷叶与树枝之间织着网。蜘蛛先释放几根飘在空中的丝,其中的一根被风吹生远处黏住,收紧,成为“便桥”,然后蜘蛛来回穿梭,架起更多平行的丝。渐渐地,在这些丝之间织起一张网来,又圆又大。

而此时,男人闷闷地坐在荷塘边的石凳上,盯着结网的蜘蛛,抽着烟。地上已经散落着好几个烟头,显然,男人已经坐在这里好一会儿了。

“林下春晴风渐和,高崖残雪已无多。游丝冉冉花枝静,青壁迢迢白鸟过。”男人不是诗人,却也懂得几首古诗。诗句出自明代王守仁《春晴》,描述了初春风和日丽的景色。和风、安静的花枝、远处飞过的鸟儿、飘动的蛛丝……与当下的景致倒有几分相近。默念着王守仁的诗句,男人知道,诗背得再好,除了稍许排遣此时的抑郁情绪,一丁点用处也不会有。还得想办法,不能坐以待毙。

男人将抽了半截的烟扔在地上,用脚使劲踩了下,摸出手机,找出一个号码,拨了出去。过了七八秒钟,电话终于接通了。

男人笑了,虽然这笑有些刻意。

男人说,林哥,这么长时间才接电话,忙什么呢?嗯,我不忙,这不想林哥了嘛。要不,晚上吧,我做东,咱哥儿俩找个清静的地儿喝两杯。李白说,“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烹羊宰牛”是不可能的,“三百杯”也没那量,“对酒当歌”还是可以的。

然而,男人显然是被林哥拒绝了,因为男人“嗯”了几声后,接着说,是这样啊,那行,改天吧,改天我再约您。没事,我现在是“白日放歌须纵酒,漫卷诗书喜欲狂”。林哥您放心。好,好,那我挂了。

等对方挂了电话,男人才挂,表情有些失落。摸索着又掏出根烟来,点着,却不吸,低头翻着手机通讯录,又拨了个号码。

对方一直没接。

男人挂了电话,苦笑着,将烟放到嘴上,却已经熄了,摸出打火机再点着,吸了一口。迟疑了下,电话又拨了出去。手机里传来一句机械的声音:您拨打的电话正在通话中。挂了电话,正失望时,男人的手机响了。是信息提示音。他急忙点开,信息只有两个字:开会。

男人想了想,编了条信息:师兄好,“新茶已上焙,旧架忧生醭”。想约师兄去“碧云茶庄”品茗论诗,师兄晚上可得空闲?

信息发了出去,却一直没见回复。算什么师兄,用人脸朝前。也罢,不过一个校园出来的而已,与一起同过窗还是有区别的。

男人确实有些气恼,但男人知道,眼下生气没用。踌躇良久,男人想,只有找他了,念在当年鞍前马后数载的情分上,兴许能给自己出个面也未可知。

男人没有直接打电话。以往找他时,通常都是先发信息,等回复。于是,男人发了个信息,内容很简单:米书记,我下午来省城出差,想跟您汇报下思想。妥否,请指示!小平敬上。

信息发出去了,然后只有等了,不然还能怎样呢?

男人焦急地等待着,不一会,电话铃响了,男人迅速接起电话。

通话时间有四五分钟,但从始至终,男人只是开了一个头,说了一句老领导好,然后就在不停地“嗯嗯”,不停地点着头。电话那头的人是不可能看到男人点头的,包括男人的表情,先是兴奋,然后是凝重,再然后是沮丧。

电话挂断了,男人木然了很久。

一只小鸟,停歇在挂着新鲜蛛网的树枝上。男人又点燃了烟,使劲抽了几口,然后重重地叹息一声。许是被男人的叹息声给惊着了,小鸟扑棱着翅膀,划过蛛网,掠池而去,织网的蜘蛛倏地便钻进荷叶,躲了起来。

男人盯着蛛网,目光呆滞……

好一会儿,男人长舒一口气,低头在手机上翻出一个通话记录,回拨了过去。

电话很快接通了,男人定了定神,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