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九江市湖口县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_第1页
江西省九江市湖口县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_第2页
江西省九江市湖口县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_第3页
江西省九江市湖口县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_第4页
江西省九江市湖口县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Word文档下载后可自行编辑1/1江西省九江市湖口县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湖口县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测试

语文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她身着中国传统服饰,在山间汲泉水,在菜地摘时蔬,在幽静的院落里烹饪传统美食,周围鲜花灼灼,山林森森,流水潺潺,仿佛在世外桃源……

近日,以李子柒美食文化为主线,围绕衣食住行四个方面展开的视频从国内火到了国外。不少外国人通过视频,开始了解“有趣又好看”的中国传统文化,进而开始喜欢中国人,喜欢中国这个国家。

好的传播,一定要有好的故事。一个故事如果只停留在反映情感的层面,充其量只能算是有内容。当今时代,有内容的故事未必能取得良好的国际传播效果。好的故事还必须具备积极向上的价值观,而且能够发挥引领作用。

当然,有价值并不是在价值观的外面生硬地套个文艺外壳,而是要将价值观不露痕迹地融入内容。李子柒视频散发着一种原生态的美,并且“道法自然”等中国传统的思想价值观念隐藏在这种美的最深处。外国观众对中国文化不甚了解,但他们喜欢李子柒视频里传递的美,而美是有力量的,它牵引着外国观众继续了解中国和中国文化。

就短时间内的影响力和传播效果来看,李子柒视频可能抵得上甚至超过花费大量时间制作的影视、舞台艺术作品。这是因为对外文化传播有了新媒介与互联网的结合,所产生的影响力和传播力已大大超越了传统媒体。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在对外文化传播中,我们把目光多放在传统形式上,如推动中国影视作品走出去等。虽有一些成绩,但我们要看到,传统媒介形式的传播力和影响力有限。

新媒介降低了传播的门槛,李子柒自己或许没有对外文化传播的主观目的,但她不经意间成了这方面的“高手”。这启示着我们:对外文化传播,不仅是政府和文艺机构的事,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责任;同时,相较于政府主导的对外文化传播,民间的传播由于形式灵活、内容丰富、题材广泛、更接地气,效果可能更好。

(摘编自《李子柒式短视频走红海外的启示》)

材料二:

(摘编自《中国文化发展报告》)

材料三:

近年来,中国在对外交往过程中也提出了很多新理念、新主张,如“人类命运共同体”等,这些理念体现了很多中国的文化传统和思想。但是,国际社会对中国文化缺乏深入系统的了解。如何创新中国的对外话语体系如何加强中国文化理念的国际传播,以使国际社会更好地理解和接受中国在进行理念传播时尤其需要关注这些问题。

文化是影响国家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的重要因素。文化可大致分为两类,显性文化和隐性文化。前者强调可视的内容,如艺术、服饰、建筑等,而后者强调理念性内容,如价值观、思想等,实际上后者的影响更大。

如今,中国日益接近世界舞台的中央,话语权不断扩大。在这种情况下,世界能否准确理解中国的思维和行为方式,能否准确理解中国所提出的理念就显得尤为重要,结果会直接影响中国评价、中国话语、中国形象。

长期以来,世界上存在着对中国的误解和误读。很多西方国家以西方思维、西方经验来解读中国行为,经常对中国的行为冠以西方经验的标签。例如,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后,西方以“马歇尔计划”来解读,这种类比充满了误导性。

目前,中国在国际范围内还是做了很多努力来宣传自己的文化,但是很多时候还是停留在显性文化内容方面。例如,孔子学院主要是教授汉语,也经常组织一些与中国文化相关的活动,如书法展示、京剧表演、文艺演出等。

当下,中国日益对世界产生影响,让世界更好地理解中国理念、中国思想等就日益重要,这是让世界更好地理解中国的基础,也是增强中国影响力、感召力和塑造力的关键。

(摘编自《加强中国文化理念的国际传播》)

材料四:

中华文化在对外传播过程中,首先必须警惕历史虚无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的形式有载体解构和他者解构。前者受市场利益驱使,从内部实现对中华文化及其价值的自我解构;后者受西方文化霸权影响,利用技术传媒等手段进行价值解构。对此,我们既要透过现象抓住本质,揭穿历史虚无主义的真实意图;又要讲究策略,有理有力有节地实现有效应对。其次必须加强对外传播话语体系建设,自主设置中华文化对外传播议程,提升中华文化传播的影响力与美誉度,彰显中华文化美美与共的价值魅力。

要真正实现中华文化走出去,完整讲好中华文化的故事,传递中国价值与智慧,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实现文化传播的战略自觉。第一,加强顶层设计,做好长远全局规划。文化的对外交流与传播需要政府引领各方,为文化传播提供长远完整的战略规划。第二,整合文化资源,凝练传播内容。我们必须对中华文化进行高度凝练和总结概括,提出体现中国立场、中国智慧、中国价值的文化理念和主张。第三,丰富传播渠道,形成线上线下、同向同行的传播合力。

中华文化传播要协同互动,形成全方位、立体化的传播模式,将差异化传播与大众性传播结合起来,形成新时代中华文化对外传播大格局。

(摘编自《中华文化对外传播的策略选择》)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一个好的故事只要具备了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引领人们的心灵积极、向上、趋善,它在国际传播中就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B.李子柒的视频作品能从国内火到国外,得到较大的关注,关键因素在于其将自己的作品通过新媒介与互联网进行结合。

C.材料二中,我国近年来的国家文化服务贸易出口额与美、英、法等国相差甚远,说明我国的国际文化传播影响力有待提高。

D.材料三认为,文化大致可分为强调可视内容的显性文化和强调理念性内容的隐性文化,两者地位同等重要。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四,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对外文化传播中,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传统媒体功不可没,但现今和新媒体比起来,影响力和传播力已有些相形见绌。

B.进行对外文化传播,不仅政府和文艺机构有责任,民间和个人也有责任,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后者效果有时候可能会更好。

C.历史虚无主义对中华文化对外传播有危害,但近年来我国神化色彩浓重的抗日神剧在海外市场的传播不在此列。

D.我国政府在中华文化的对外传播中责任重大,既要做好全局规划、整合文化资源,又要丰富传播渠道,形成传播合力。

3.下列说法中,能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三观点的一项是()(3分)

A.“我国对外文化交流正在加速,对外文化贸易快速增长,对外文化投资有序推进,对外文化贸易伙伴呈现多元化格局。”

B.“要大力发展先进性、尖端性的文化科技,要制造和引领文化传播技术领域的革新潮流,要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对外文化传播技术、经验和范式。”

C.“新时代中国的对外文化传播,是在世界舞台上展示中华民族优秀品格,提升中国道路和发展经验感召力与凝聚力的重要途径。”

D.受众群体的增加等,使得中国传统文化在国际传播中面临着难得的历史机遇。但同时,实践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影响了文化对外传播的效果。

4.材料三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4分)

5.最近李子柒短视频引发了许多网友对文化传播的热议,你对李子柒短视频有何看法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4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张氏月洲村

南帆

父亲为我取名的时候肯定没有想到,“张帆”遭遇如此之多的重名。多年前,正是因为某天突然发现另一些“张帆”也在杂志上发表文章,我立即决定赐予自己一个笔名。干脆把“张”字拿掉,取名“南帆”。本名也罢,笔名也罢,无非称呼个人的符号,不必大惊小怪,我似乎从未真正将名字视为家族的徽号。那个时候,“家族”这个概念没有在心里留下印记。背起一副行囊,独自浪迹江湖,大漠风沙,长河落日,我意识不到身后存在一个张姓的家族——直到月洲村的出现。

月洲村之行是一次例行的公务拜访,它位于福州市区几十公里外的永泰县。汽车沿着盘旋的山路驶向月洲村时,我丝毫未曾意识到与这个村庄的血缘关系。下车之后,周围有人告诉我,这是张姓聚居的村庄,而福州的张姓多半是从这儿出来的。我正忙着看河滩上摇曳的芦苇和路边李树上密密麻麻的粉白花朵,对这句话充耳不闻。一伙人说说笑笑地走到了张氏宗祠门口,一阵鞭炮突然炸响。噼里啪啦的鞭炮声中,村长郑重地送给我一部沉甸甸的张氏族谱。这本精装书籍握在手中的重量,突然让我意识到,周围这些面孔黝黑的农民都是我的宗亲,我们的身躯之中流淌着相同的血脉。

一种异样的感觉掠过内心。

所有的人都这么说,月洲村之名来自桃花溪。一条清澈的溪流进入村庄后绕了个弯,仿佛在地面写了一个“月”字,溪流两旁绿树杂沓,竹林婆娑,树荫之中小鸟啁啾;离开村子的时候、溪流又在村子边缘从容地围出一片沙洲:一脚踩下去,沙子柔软而温润。只有张姓的人才能发现如此清幽的地方,月洲村之称始于唐末,当然是我们老张家祖先取的名。

我曾经见过一张月洲村芦川桥的相片。夕阳之中,一座三孔桥倒映在水面上,如同一张油画。那一天驾车进月洲村的时候曾经从桥上经过,桥面似乎显得狭窄。车子从公路拐进来,驶到它跟前时,还得稍稍倒车一下,否则角度太小,无法通行。我迟迟没有意识到,芦川桥的“芦川”与张元幹的《芦川词》《芦川归来集》之中的“芦川”是同一个词。而作为宋词大师,这个张元幹,就是月洲村人。许多人津津乐道,宋、明、清三个朝代,月洲村出了一个状元、两个尚书、近五十个进士;对于张姓的子弟说来,这算不上什么,而宋朝的张元幹,却是一个实实在在为月洲村增添重量的大人物。

张元幹的词风激昂豪迈。许多人觉得、苏轼与辛弃疾之间就醒目地站着一个张元幹。他的两首《贺新郎》“梦绕神州路”和“曳杖危楼去”不仅名垂词史,而且张贴在月洲村的墙上。站在村委会门口默诵张元幹的句子“天意从来高难问,况人情老易悲如许”“怅望关河空吊影,正人间、鼻息鸣鼍鼓”,内心忽然涌过一阵热浪。以前读过几首张元幹的词,从未想到他或许是一个亲戚。当然,如同苏轼一般,这个亲戚也会有卿卿我我的缱绻,也写得出“寒犹在,衾偏薄,肠欲断,愁难著”“想小楼、终日望归舟,人如削”这种缠绵。

“百忍堂”是张姓祖上一个著名的典故。大约是河南濮阳的一户张家九代同堂,九百多口人和睦相处,穿统一制作的服装,共享相同的餐饮。开饭的时刻击鼓号令,男女分席,长幼有序。治家犹如治国,唐高宗李治慕名到张家视察,向家长张公艺询问治家方略。张公艺写了一百个“忍”字:一切纠纷,忍让为重,这即是“百忍堂”的来历。温良恭俭让是张家性格的组成部分。唐高宗想考一考张公艺,御赐张家两个梨子,看看九百人如何公平分享。张公艺命家人将梨子放在石臼中捣烂,而后置于水缸之内,注满一缸的清水,鸣鼓召集全家,每人舀一小匙。不患寡而患不均,张公艺家长清楚世事人心的症结所在。儿时曾经听父亲说过这个典故,不怎么喜欢。如果张姓的人只能如此隐忍地生活,唯唯诺诺,那么,又有什么必要兢兢业业地维持那个“九世同堂”的躯壳?

因此,张元幹慷慨悲凉、落拓不羁的词风让我大为宽慰:张氏性格之中仍然存在血性与浪漫的基因,这或许是一个比文学史排名远为重要的事情。据说张元幹身材矮小,其貌不扬,但是,他性情刚烈,嫉恶如仇。张元幹投身于李纲——一个闽籍宰相——的麾下,竭力主张抗金御敌;李纲遭受宋高宗的罢免,张元斡怒不可遏,赋词《石州慢·已酉秋吴兴舟中作》。“欲挽天河,一洗中原膏血”是倾出一腔壮志的长啸。宋高宗退避临安之后,秦桧当政,张元幹愤而辞官返回闽地。绍兴八年,秦桧再度筹划向金国议和纳贡,李纲上疏反对,张元幹的“曳杖危楼去”一词即是对李纲的声援。几年之后,另一个秦桧的政敌胡铨被贬途经福州,张元幹再度出面饯行,并作“梦绕神州路”一词,直陈抑塞磊落之气。这些举动彻底得罪了秦桧,张元幹被捕入狱,除名削籍。多年之后出狱,张元幹已经是一个白发苍鬓的老者。他没有再回月洲村,而是在江浙一带漫游,不知所终。张元幹的词赢得了诸多志士仁人的激赏,这没有什么可奇怪的,我想说的是,月洲村的张氏拥有另一份额外的庆幸:他遗传给我们一份大丈夫的血脉。

(有删改)

6.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从的姓氏谈起,写自己一开始对张姓家族的认识不深,“我意识不到”“我丝毫未曾意识到”,后又写“突然让我意识到”,突出强调了张氏月洲村给“我”的情感冲击。

B.不吝笔墨写张元幹投身于李纲麾下、主张抗金御敌、遭秦桧打压等,意在说明张姓的人也具有慷慨激昂的一面。

C.“他遗传给我们一份大丈夫的血脉”,既是对张元幹一扫张氏软弱怯懦家风的赞扬,也是对张氏月洲村和家族感情的升华。

D.在描摹月洲村的乡村景观之外,还以大量的笔墨叙写村庄的历史和文化,寻常的小村落因此有了厚重的底色和独特的韵味。

7.关于文章第四段(划线段落),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借写月洲村之名的来历,过渡到描写溪流绕村的美丽景致,每处景语都透着情语,亲切之情溢于字里行间。

B.写“绿树杂沓”和“小鸟啁啾”,有声有色;写溪流“从容地围出一片沙洲”,运用了比拟的手法,形象传神。

C.“只有张姓的人才能发现如此清幽的地方”,虽不合常理,但热爱之情跃然纸上,产生了情胜于理的效果。

D.最后一句中,“当然”一词虽然用在不经意之间,但客观表现了村落的历史悠久和张氏祖先的审美情趣。

8.文章在写张元幹时穿插了“百忍堂”的典故,有什么效果?请简要说明。(6分)

9.主张散文要有“自由随意的气息”。本文是如何体现这种创作观念的?请结合文本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孔子生鲁昌平乡陬邑。其先宋人也。孔子贫且贱。及长,尝为季氏史,尝为司职吏,而畜蕃息。由是为司空。已而去鲁,斥乎齐,逐乎宋、卫,困于陈蔡之间,鲁复善待,由是反鲁。

孔子适郑,与弟子相失,孔子独立郭东门。郑人或谓子贡曰:“东门有人其颡似尧其项类皋陶其肩类子产然自要以下不及禹三寸累累若丧家之狗。”子贡以实告孔子。孔子欣然笑曰:“形状,末也。而谓似丧家之狗,然哉!然哉!”

孔子之去鲁,凡十四岁而反乎鲁。鲁哀公问政,对曰:“政在选臣。”季康子问政,曰:“举直错诸枉,则枉者直。”然鲁终不能用孔子,孔子亦不求仕。

孔子之时,周室微而礼乐废,《诗》《书》缺。追迹三代之礼,序《书传》。观殷夏礼所损益,曰:“后虽百世可知也,以一文一质。周监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故《书传》《礼记》自孔氏。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颂》之音。礼乐自此可得而述。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子贡曰:“夫子之文章,可得闻也。夫子言天道与性命,弗可得闻也已。”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孔子年七十三,以鲁哀公十六年四月己丑卒。高皇帝过鲁,以太牢祠焉。

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乡往之。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

(摘编自《史记·孔子世家》)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东门有人其颡/似尧其项/类皋陶其房/类子产然/自要以下不及禹/三寸累累/若丧家之狗

B.东门有人/其颡似尧/其项类皋陶/其肩类子产/然自要以下不及禹三寸/累累若丧家之狗

C.东门有人其颡/似尧其项/类皋陶其肩/类子产然/自要以下不及禹三寸/累累若丧家之狗

D.东门有人/其颡似尧/其项类皋陶/其肩类子产/然自要以下不及禹/三寸累累/若丧家之狗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六艺,文中指礼、乐、射、御、书、数等技能,和《师说》中“六艺经传皆通习之”的“六艺”不同。

B.己丑,己为天干,丑为地支,天干地支按固定顺序互相配合来纪年月日,文中是纪日。

C.太牢,古代祭祀,牛、羊、豕三牲具备为太牢,是古代最隆重的一种祭礼。

D.世家,是《史记》的五体之一,主要是记载历代诸侯之外名官名人的事迹。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孔子年少贫穷,长大后求仕处处碰壁,不但在鲁国没得到任用,在其它各国也不受待见,最后又重新回到鲁国。

B.孔子认为治理国家重要的是选用人才,选拔正直的人安置到邪恶的人之上,能够使邪恶的人变为正直的人。

C.孔子想恢复周朝礼制,探循三代以来的礼乐制度,把三百零五篇诗入乐歌唱,礼乐教化的遗规因此有可称述。

D.孔子的弟子非常敬爱孔子,司马迁字里行间也流露出他格外推崇孔子,“至圣”是对孔子取得成就的完美概括。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孔子欣然笑曰:“形状,末也。而谓似丧家之狗,然哉!然哉!”

(2)虽不能至,然心乡往之。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

14.颜渊从哪些方面高度评价了孔子,请简要概括。(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5~16题。

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

岑参

弯弯月出挂城头,城头月出照凉州。凉州七里十万家,胡人半解弹琵琶。

琵琶一曲肠堪断,风萧萧兮夜漫漫。河西幕中多故人,故人别来三五春。

花门楼前见秋草,岂能贫贱相看老。一生大笑能几回,斗酒相逢须醉倒。

(注)凉州,也作“梁州”,治所在今天甘肃武威,唐河西节度府设于此地。岑参作此诗时在此地作客。馆:客舍。判官:唐代节度使、观察使下的属官。

15.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歌前六句主要写宴会宏大、繁荣的环境背景,同时带着浓郁的边地情调。“风萧萧兮夜漫漫”,用“兮”字和叠词“萧萧”“漫漫”,使节奏舒缓了下来。

B.诗歌七、八句运用顶针的手法,连用两个“故人”,形成了衔接流畅的音效,突显朋友多、情谊深。

C.诗歌九、十两句流露出面对时光流逝,不愿与朋友相互看着在贫贱中渐渐老去的伤感。

D.诗歌最后两句从人物神态着笔,不仅表现了诗人豪迈之气,也透露出盛唐的时代脉搏。

16.这首诗的前六句在意象的选择上与范仲淹《渔家傲·秋思》中的“长烟落日孤城闭”“羌馆悠悠霜满地”相似,但在意境上却有不同,请赏析二者的不同之处。(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荀子《劝学》里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述了不同的学思观。

(2)“没有人天生懂得道理”,这与《师说》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意思相同。

(3)《师说》中强调了从师是为了学道,和他人年龄大小无关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19题。

睡眠是人体恢复大脑皮质功能和更新人体免疫系统不可缺少的生理需要。___①___,人体各种能量物质得到充分储备,同时生长激素也进入脉冲性分泌高峰阶段,这对少年儿童的生长发育很重要。如果每日有效睡眠达不到要求,就会导致人体的疲劳积累起来,影响体质和健康,尤其会对少年儿童的生长发育产生负面影响。通常说来,年龄越小睡眠时间应该越长,睡眠次数也越多,同时进食次数越多,活动时间也相应越少。随着年龄的增长,___②___。有效睡眠不仅可以维持身心健康,还可以缓解压力,维持体内性激素等的正常分泌。一旦通宵熬夜,睡眠严重不足,___③___。研究表明,长期严重的睡眠缺乏,会增加肥胖症、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肿瘤、微生物感染、皮肤疾病、内分泌失调的发病风险。

18.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19.请以“睡眠”为主语,将文中画波浪线句子改写成三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3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2题。

用软软的毛笔蘸着浓浓的墨,在树皮和竹麻做成的纸上写中国字,呈现出的是一种具象的视觉;比如排布的美,错落的美,缠绕的美,飞白的美,图章的美,沧桑的美,厚重的美,由岁月流逝而沉淀出的古色的美。

这种色彩的绝美,是让人难以抗拒,使当代一些书法家沉溺其中,整天在装裱上下功夫。然而这些绝不是书法美的全部,它只是一种表象。书法之美重在内涵,有内涵凸显出的神采才是书法的真美,这犹如人的外表和内涵一样。张怀瓘说:“深识书者,惟观神采,不见字形。若精意玄鉴,则物无遗照,何有不通。”(《文字论)》)这就是说,对书法有深邃认识的人,只注重字形,更重要的是如何审视书内之精神,即由书之点线、间架、布白和章法,感悟它的神采、风韵、意境。

书法是由点、线的运动变化构成。点线的运动是书者用毛笔施加于纸上的运动,通过提按顿挫、轻重缓急、圆转方折以及布黑分白的变化,行使自己的意旨,使书者的思想、情感、学识、经历、修养物质化。只有“深识书者”的鉴赏家透过纸上的笔墨,才能感悟到的精神世界,也只有“冠绝古今”的伟大书家才能把生命的感悟流露于字间,贯注到腕底。

20.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以及的确以至不是B.乃至的确以致不仅

C.以及实在以致不是D.乃至实在以至不仅

2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只有“深识书者”透过纸上的笔墨,才能感悟到的精神世界,也只有“冠绝古今”的伟大书家,才能把生命的感悟流露于字间,贯注到腕底。

B.只有“深识书者”的鉴赏家才能透过纸上的笔墨,感悟到的精神世界,也只有“冠绝古今”的伟大书家,才能把生命的感悟流露于字间。贯注到腕底。

C.只有“深识书者”才能透过纸上的笔墨,感悟到的精神世界,也只有“冠绝古今”的伟大书家,才能把生命的感悟贯注到腕底,流露于字间。

D.只有“深识书者”的鉴赏家透过纸上的笔墨,才能感悟到的精神世界,也只有“冠绝古今”的伟大书家,才能把生命的感悟贯注到腕底,流露于字间。

22.文中引用了张怀瓘的句话,结合文本分析此处引用的作用。(5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

②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孟子》)

③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老子》)

④故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兼爱》)

⑤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孙子兵法》)

⑥我八路军本着国际主义之精神,至仁至义,有始有终,必当为中华民族之生存与人类之永久和平而奋斗到底。(聂荣臻)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无数名句至今仍然闪烁着智慧的光辉,给我们以人生的启迪。读了上面六句,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准确理解其思想内容,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阐述你的认识和思考。

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1.C2.C3.C4.①先提出问题,再进行具体分析,论证思路清晰。②综合运用了举例论证、对比论证等多种论证方法。5.观点一:肯定。①李子柒短视频以美食文化为主线,围绕衣食住行等方面展开,不仅散发着一种原生态的美。而且将“道法自然"等中国传统的思想价值观念隐藏在这种美的最深处。②李子柒短视频是民间传播.是对文化传播方式的一种创新,丰富了传播渠道。③李子柒短视频短时间内的影响力和传播效果优于传统媒体。

观点二:否定。①李子柒短视频反映的是中国农村旧式生活,田园牧歌式的生活,无法勾勒出中国文化的全貌。②李子柒拍摄视频更多是为吸引关注。其商业化、网红式的行为不能和严肃而宏大的文化传播挂钩。③李子柒短视频可在短时间内造成轰动效应,但持续性欠缺。

1.本题考查考生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C级。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明确题干的提问方式,然后浏览选项,到文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进行比对,设题的误区如下:因果关系不当、于文无据、以偏概全、说法过于绝对化、变未然为已然等。

A项,“只要……就”说法绝对。材料一中说“新媒介降低了传播的门槛,李子柒自己或许没有对外文化传播的主观目的,但她不经意间成了这方面的‘高手’”,可见除了“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引领人们的心灵积极、向上、趋善”外,还要有“传播途径”等因素。

B项,“关键因素在于其将自己的作品通过新媒介与互联网进行结合”分析错误,关键因素材料中并未提及。

D项,“两者地位同等重要”曲解原意,从文中“实际上后者的影响更大”可看出。

故选C。

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和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

C项,“但近年来我国神化色彩浓重的抗日神剧在海外市场的传播不在此列”分析错误。根据文中“前者受市场利益驱使,从内部实现对中华文化及其价值的自我解构”的信息可知,抗日神剧属于历史虚无主义的解构。

故选C。

3.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辨析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所问,然后再到文中找到选项的内容,进行比对,一看内容是否吻合,二看选项所答与题干所问是否一致,考查的其实是学生的细心和耐心。

材料三是说西方对中国有很多误解,在中国国际地位日益重要的背景下,让西方“准确理解中国的思维和行为方式”这一点很重要,对外宣传不能仅仅停留在显性文化,如服饰等上面。

A项,是说“对外文化贸易伙伴呈现多元化格局”,说的是贸易伙伴的问题,不能作为论据;

B项,“要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对外文化传播技术、经验和范式”更多的是强调的形式,不是传播什么内容,不能作为论据。

C项,“展示中华民族优秀品格,提升中国道路和发展经验感召力与凝聚力”,这些内容可以让地方了解我们的思维方式和理念,可以作为论据。

D项,“实践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只是说出现问题,没有说怎么解决,不能作为论据。

故选C。

4.本题考查对论证思路以及论证方法的分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要先梳理文本的结构层次,总结层意,然后可以看出论证结构特点;再从文本中寻找论据,看是哪种类型。

材料三第一段说“如何创新中国的对外话语体系如何加强中国文化理念的国际传播,以使国际社会更好地理解和接受中国在进行理念传播时尤其需要关注这些问题”,这是“提出问题”;

第二到六段,分别从隐性文化的重要性、中国当前的国际地位、西方对中国的误解、我们的文化宣传还停留在显性文化、让世界更好地理解中国理念、中国思想等几方面“分析问题”。由此可见,材料三是先提出问题,再进行具体分析,论证思路清晰。

再看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比如“前者强调可视的内容,如艺术、服饰、建筑等,而后者强调理念性内容,如价值观、思想等”,这是举例论证什么是显性文化、什么是隐性文化;“例如,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后,西方以‘马歇尔计划’来解读,这种类比充满了误导性”,这是论证西方对中国的思维和做法的误解等。还有对比论证,如“实际上后者的影响更大”,这是对比显性文化与隐性文化的对外宣传的价值等。

5.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能力层级为探究F。这类题型可以任选其中的一个角度来回答,前提是自己要能理解并认同,回答时能自圆其说,并结合文本时行分析。答题前先通读全文,整体理解把握文本的内容。关于李子柒的内容在材料一,对她的视频我们可以肯定、可以否定,但都要从文中并结合自己的理解找出充分的理由。

如肯定,可从内容“李子柒视频散发着一种原生态的美,并且‘道法自然’等中国传统的思想价值观念隐藏在这种美的最深处”;形式“对外文化传播,不仅是政府和文艺机构的事,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责任;同时,相较于政府主导的对外文化传播,民间的传播由于形式灵活、内容丰富、题材广泛、更接地气,效果可能更好”;以及同传统媒体的对比“这是因为对外文化传播有了新媒介与互联网的结合,所产生的影响力和传播力已大大超越了传统媒体”这三个层面来肯定。

如否定,则可从内容较偏狭“她身着中国传统服饰,在山间汲泉水,在菜地摘时蔬,在幽静的院落里烹饪传统美食,周围鲜花灼灼,山林森森,流水潺潺,仿佛在世外桃源”,不能反映中国当下的状态,也不能反映中国全貌;目的是吸引流量,商业化、网红模式不能与主题宏大的“文化传播”挂钩以及火爆的短暂性,不能持续性等方面分析。

6.C7.D8.①写出张氏家族“温良恭俭让”的家风传承,丰富了文章内容;②以“百忍堂”的典故过渡,引出张元斡性情刚烈不屈的特点;③插叙历史故事使思路富于变化,让行文充满了节奏感;④以家族的历史故事写家风传承,增添了文章的文化韵味。9.①取材自由,自然、人文,历史、现实皆有触及,选材不受时空限制;②手法运用自由,叙述、描写、抒情、议论融为一体,表述方式无拘无束;③情感表述自由,从漠然,到惊讶,再到亲切,最后到强烈的自豪,节奏感强;④语言风格自由,用词传神,善用长句,语言表述汪洋恣肆而又文气贯通;⑤思路结构自由,从以姓氏引入,记述游踪,到插叙故事,歌颂人物,行文开合自如。

6.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

C.“一扫张氏软弱怯懦家风”说法有误。原文只是说“如果张姓的人只能如此隐忍地生活,唯唯诺诺”,只是假设的说法。

故选C。

7.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D.“客观表现了村落的历史悠久和张氏祖先的审美情趣”错。“当然”,是的主观判断。单看“当然”这一个词,直接表述的是的自豪之情,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间接表现的是村落的历史悠久和张氏祖先的审美情趣,但从文章节选部分来看,是否为张家祖先取的名不好判断,因此也不能说是“客观表现了”。另外,“用在不经意之间”也错,应该是刻意使用。

故选D。

8.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情节、语段的作用的能力。

根据原文“张公艺写了一百个‘忍’字:一切纠纷,忍让为重,这即是‘百忍堂’的来历。温良恭俭让是张家性格的组成部分”可知,写百忍堂典故,是为了写出张氏家族“温良恭俭让”的家风传承,这也丰富了文章内容。

根据原文“对于张姓的子弟说来,这算不上什么,而宋朝的张元幹,却是一个实实在在为月洲村增添重量的大人物”“因此,张元幹慷慨悲凉、落拓不羁的词风让我大为宽慰:张氏性格之中仍然存在血性与浪漫的基因,这或许是一个比文学史排名远为重要的事情”以及下文对张元幹的重点描写可知,以“百忍堂”的典故过渡,引出张元斡性情刚烈不屈的特点。

整篇行文中,大部分是“我”的游记见闻,而在此之外,还穿插了对张元幹的人物评价,以及关于张氏家族“百忍堂”的历史典故,插叙历史故事使思路富于变化,让行文充满了节奏感。

根据原文“月洲村出了一个状元、两个尚书、近五十个进士;对于张姓的子弟说来,这算不上什么,而宋朝的张元幹,却是一个实实在在为月洲村增添重量的大人物”“我想说的是,月洲村的张氏拥有另一份额外的庆幸:他遗传给我们一份大丈夫的血脉”可知,文章以家族的历史故事写家风传承,增添了文章的文化韵味。

9.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的思路和结构,评价作品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的能力。

在取材上,原文第四段“一条清澈的溪流进入村庄后绕了个弯,仿佛在地面写了一个‘月’字,溪流两旁绿树杂沓,竹林婆娑,树荫之中小鸟啁啾……当然是我们老张家祖先取的名”展现了张氏聚居地月洲村的自然风貌;第六段“张元幹的词风激昂豪迈。许多人觉得,苏轼与辛弃疾之间就醒目地站着一个张元幹。他的两首《贺新郎》‘梦绕神州路’和‘曳杖危楼去’不仅名垂词史,而且张贴在月洲村的墙上……”是对人文的描写;第七段“百忍堂”典故和最后一段张元幹的人生经历叙述了历史故事,而文章开头则是对现实的描写。因此,本文取材自由,自然、人文,历史、现实皆有触及,选材不受时空限制。

在所用手法上,原文第一、二段叙述了“我”的人生经历及参观张氏家族的经历以及所述的张氏家族历史故事,是叙述;第四段对月洲村的风景,则展开了具体的景物描写;而“对于张姓的子弟说来,这算不上什么,而宋朝的张元幹,却是一个实实在在为月洲村增添重量的大人物”“因此,张元幹慷慨悲凉、落拓不羁的词风让我大为宽慰:张氏性格之中仍然存在血性与浪漫的基因,这或许是一个比文学史排名远为重要的事情”等语句,则运用了议论手法。因此,全文手法运用自由,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融为一体,表述方式无拘无束。

在情感表述上,根据原文“我丝毫未曾意识到与这个村庄的血缘关系……对这句话充耳不闻”“突然让我意识到,周围这些面孔黝黑的农民都是我的宗亲,我们的身躯之中流淌着相同的血脉。一种异样的感觉掠过内心”“因此,张元幹慷慨悲凉、落拓不羁的词风让我大为宽慰”“我想说的是,月洲村的张氏拥有另一份额外的庆幸:他遗传给我们一份大丈夫的血脉”可知,在行文中情感表述自由,从漠然,到惊讶,再到亲切,最后到强烈的自豪,节奏感强。

在语言风格上,全文基本上都用长句,且用词传神,如“张氏性格之中仍然存在血性与浪漫的基因,这或许是一个比文学史排名远为重要的事情”“他遗传给我们一份大丈夫的血脉”等。这些长句的表述使得全文语言表述汪洋恣肆而又文气贯通。

在行文思路上,在第一段叙述自己因为姓氏问题而起笔名的经历展开,然后记述自己到张氏聚居地、张元幹家乡月洲村的游踪,到后面叙述张氏家族历史故事,以及对张元幹诗歌、人物的品评。行文思路自由,开合自如。

10.B11.D12.A13.(1)孔子高兴地说道:“(一个人)的形体、相貌,这不重要。他说我像条丧家狗,对极了!对极了!”

(2)我虽然达不到这个境地,但心中总是向往着它。孔子是一个平民,(他的思想学说)至今流传了十几代,求学的人都尊崇他。14.①学识道德:让人难以企及;②教学方法:循循善诱;③教学内容:知识和礼仪。

10.本题考查学生准确断句的能力。

原句句意为:东门那里站有一个人,他的额头像唐尧,脖子像皋陶,肩膀像子产,可是从腰以下比禹短了三寸;一副疲惫倒霉的样子,真像个失去主人家的狗。

“其颡似……”“其项类……”“其肩类……”句子结构一致,故应分别单独成句。排除AC。

“三寸”是数量词,用来修饰“自要以下不及禹”(从腰以下比禹短)的具体长度。而“累累”是形容词,以为疲惫倒霉的样子,与“三寸”连用不构成实际意义,应放在“若丧家之狗”前面,修饰“丧家之狗”的具体情状,排除AD。

故选B。

11.本题考查准确识记古代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D.“记载历代诸侯之外名官名人”说法有误,世家本是用以记载侯王家世的一种传记。本文中,孔子并非诸侯或王公贵族,但因其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对中华文化影响深远,所以被司马迁写入世家,以表示对孔子的尊敬。

故选D。

12.本题考查分析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A.“在鲁国没得到任用”说法有误。原文“及长,尝为季氏史,尝为司职吏,而畜蕃息。由是为司空。已而去鲁,斥乎齐,逐乎宋、卫,困于陈蔡之间,鲁复善待,由是反鲁。”意为:到长大之后,曾给季氏做过管理仓库的小吏,也曾提任过管理牧场的小吏,牲畜蕃息。因此他又升任主管营建工程的司空。过了不多久,他离开了鲁国,在齐国受到排斥,在宋国、卫国遭遇到驱逐,又在陈国和蔡国之间被围困,鲁国后来对他好了,所以他终于返回了鲁国。可知孔子最开始在鲁国担任过季氏史、司职吏、司空这些官职。

故选A。

13.本题考查学生准确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

(1)“欣然”,高兴地;“形状”,形体和相貌;“末”,不重要。“谓”,说;“然”,是这样。

(2)“至”,到这种境界;“乡”,通“向”;“布衣”,指平民;“传”,流传;“宗”,尊崇。

14.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

原文中,颜渊评价孔子的语句是“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意为:抬头仰望,越望越觉得高。看着好像在前面,忽然又像在后面了。老师善于有步骤地引导我们,用各种文献来丰富我们的知识,用礼来约束我们的行为。

“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是指孔夫子的形象很高大,弟子从下面朝上看,越看越高大,当然这里的高大不是指身材,而是指文化形象,正所谓“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孔夫子是从尧舜禹到文武、周公传承下来的中华民族文化法统和道统的继承者,因此孔夫子的博大、精深、高明的确是让人“仰之弥高”。

此外,孔夫子对他的学生们,都是通过“循循然善诱”的方法,有次第地来实现“博我以文,约我以礼”这么一套教学。对此,颜渊颇有体会,深深感觉到欲罢不能,觉得太有诱惑力了,宁愿一辈子都跟老师在一起,愿意终身侍奉,终身随之学习。

而“博我以文,约我以礼”中的“文”指诗文典籍中的文学文化知识,“礼”指道德礼仪规范,这是孔子教育学生的两个主要内容。因此,这是从教学内容的角度对孔子的评价。

孔子出生在鲁国昌平乡的陬邑。他的祖先是宋国人。孔子家境贫穷,社会地位低下。到长大之后,曾给季氏做过管理仓库的小吏,也曾提任过管理牧场的小吏,牲畜蕃息。因此他又升任主管营建工程的司空。过了不多久,他离开了鲁国,在齐国受到排斥,在宋国、卫国遭遇到驱逐,又在陈国和蔡国之间被围困,鲁国后来对他好了,所以他终于返回了鲁国。

孔子到郑国去,和弟子走散了,孔子一个人站在外城的东门口。郑国有人看见了就对子贡说:“东门那里站有一个人,他的额头像唐尧,脖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