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Word文档下载后可自行编辑1/1江西省赣州市2023年高三年级3月摸底考试语文试卷()江西省赣州市2023年高三年级3月摸底测试语文试卷
2023年3月
本试卷共22小题,满分150分。测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答题时使用0.5毫米黑色中性(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解析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古代逻辑思想具有自己的文化根基,这是中国古代逻辑学话语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逻辑学话语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19世纪末20世纪初,孙诒让、梁启超等思想家开启了对墨家逻辑的研究,带动了人们对先秦诸子及其名辩之学的反思性研究。经过几代学人的不懈努力,对《墨经》逻辑体系及其他名辩思想的研究已经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和丰硕成果,为当代中国语境下逻辑学话语体系建设奠定了不可或缺的坚实基础。但由于中国古代逻辑思想博大精深,再现中国古代逻辑学话语体系的完整样貌并使其得以广泛传播仍需不懈努力。其一,就时间线索而言,需要将中国古代逻辑思想的历史考察时间追溯至先秦早期,使存在于各种史料中的逻辑智慧及其言说方式经过深入挖掘和脉络梳理得以清晰呈现,实现由自在向自为、由碎片向系统展开逻辑学话语体系建构,形成先秦逻辑学思想发展线索的完整轨迹,使以墨家逻辑为代表的先秦名辩之学的历史源头及演进动因得以凸显,更加充分、完整地重现中国古代逻辑学话语体系的来龙去脉,以及在历史进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具有本土文化特征与世界逻辑体系相统一的发展走向。
其二,从文献范围上看,先秦时期的文化典籍内容非常丰富,既包含了以《墨经》为代表的逻辑学说体系,也包括《周易》以及其他名辩学说等经典文献,同时,还有不应忽视的相关政治、军事及文化等各种史料中所具有的推理和论证的逻辑应用案例。因此,既要重视对名辩之学的经典文献研究,也要关注存在于其他史料中那些尚未形成体系的自发性逻辑学话语形态。在对中国古代逻辑思想脉络进行挖掘和整理的过程中,不仅要以儒墨等学派的文献为重点研究内容,而且要探求那些藏在非显学史料中的逻辑思想要素,最大范围地拓宽对囊括中国古代逻辑思想渊流的文本资料的搜集与研究,使中国古代逻辑学话语体系原貌框架的丰富性得以重现。
其三,就研究方法来讲,无论是对集中反映中国逻辑史上第一个完整逻辑学体系文本《墨经》的研究,还是对中国古代其他名辩学说文献的解读,都需要进一步将其置于世界整体的逻辑思想体系中展开深度比较。从纵向比较中,系统梳理、全面呈现中国逻辑学话语体系的言说方式。从横向比较中,深入剖析中国逻辑思想生成与发展的内在动因及其价值指向。通过进行深入比较研究,使人类思维活动中有关推理、论证的具体构成要素以及逻辑规律、规则等共性问题能够充分体现出来,从而明确逻辑的规范作用具有普遍性。同时,经过比较研究,揭示不同逻辑传统话语体系的独特性与系统性,将以墨家逻辑体系为代表的中国古代逻辑学思想全貌展现给世人,推进中国逻辑学话语体系回归世界逻辑学研究视野,实现本土逻辑与世界逻辑之间的价值同构。
(摘编自宁莉娜《逻辑学话语体系建设的路径探索》)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古代逻辑思想博大精深,中国逻辑学话语体系建设,需要历代学人的不懈努力。
B.重现中国古代逻辑学话语体系的来龙去脉,是为了让本土文化与世界逻辑体系统一。
C.从文献范围看,其他史料中尚未形成体系的自发性逻辑学话语形态研究也不能忽视。
D.逻辑研究需要方法,比较研究的方法,可使人类思维活动中某些共性问题体现出来。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用先总论后分论的结构,从三个方面逐层递进地论述了逻辑学话语体系再现的具体办法。
B.文章第三段以《墨经》《周易》等为例,论证了先秦时期的文化典籍内容非常丰富的观点。
C.认为,比较法是中国逻辑学话语体系研究的主要方法,如纵向比较、横向比较等方法。
D.除了道理论证,文章还使用了对比论证等方法,让专业性很强的逻辑学概念变得较易理解。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孙诒让、梁启超等思想家对墨家逻辑进行研究,可见《墨经》逻辑体系在中国古代逻辑学话语体系中最有代表意义。
B.只要形成了先秦逻辑学思想发展线索的轨迹,就能凸显以墨家逻辑为代表的先秦名辩之学的历史源头及演进动因。
C.再现中国古代逻辑学话语体系的完整样貌,需要最大范围拓宽对囊括中国古代逻辑思想渊流的文本资料的搜集与研究。
D.置于世界的逻辑思想体系中展开比较,是对中国古代名辩学说文献解读的前提,因为中国逻辑学话语体系落后于世界。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不久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教育部等四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医药人才工作的意见》提出,到2025年,实现二级以上公立中医医院中医医师配置不低于本机构医师总数的60%,全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设置中医馆、配备中医医师。这将为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提供坚强的人才支撑。
今年7月1日,我国中医药法实施5年。中医药法第七条规定:“国家发展中医药教育,建立适应中医药事业发展需要、规模适宜、结构合理、形式多样的中医药教育体系,培养中医药人才。”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有关意见的出台也是对中医药法的落实。从更大视野来看,在为经典名方的审批“松绑”、放宽中医诊所的准入门槛、打通民间中医依法转正的路径、强化中医药在传染病防治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工作中的作用等方面,作为我国中医药领域的基础性、纲领性法律,中医药法为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法律保障。
(摘编自《依法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2022年7月8日《人民日报》)
材料二:
材料三:
近年来,国家大力推进少数民族医药重点学科建设,共扶持建设了139个少数民族医药专家及流派传承工作室(含基层)。不仅新增设置本科回医学专业、专科朝医学专业,还将藏、蒙、维、傣、朝、壮、哈萨克等7种民族医药纳入国家医师资格测试并自成体系,单独制定测试大纲、单独组卷测试、单独划线,截至2021年12月,少数民族医师资格测试累计通过32661人。
少数民族医药,不仅是卫生资源,也是经济资源。为有效激发贫困地区内生动力,国家鼓励中药企业到全国218个贫困县建设中药材基地,在这些县的1309家企业推广应用中药材追溯体系,支持建设175个扶贫示范基地、275个定制药园,培训技术人员240余万人次。在政策的支持和鼓励下,民族地区的中药材种植已初具规模,云南近800万亩,贵州超过600万亩,广西约700万亩,少数民族医药产业有了较为扎实的基础。传承多年的少数民族医药,如今在药农手中从“神奇百草”变成了“致富良方”。
(摘编自《让少数民族医药绽放华彩》,2022年10月22日《中国中医》)
材料四:
“华踪医迹-东南亚华侨华人与中医药文化展”(以下简称“华踪医迹展”),近日通过实物、文字、图片、视频等展品,多角度、全方位、立体化地回顾了东南亚华侨华人推动中医药文化传播发展的历程,讲述了东南亚华侨华人与中医药文化“出海”的不解之缘。通过200余件展品,以“相邻相望互通共融”“赤子之心明明如月”“一饮一啄血脉相连”“如琢如磨令闻令望”4个篇章,展现了华侨华人推动中医药在东南亚传播交流、落地生根的累累硕果。
目前,华侨历史博物馆还在筹备“云游侨博”网上直播活动,带全球观众一起“云端”看展,同时探索用粤语、闵南语等海外华侨华人的“乡音”直播,用马来语、印尼语等东南亚国家语种直播,让更多海外听众了解“华踪医迹展”。
(摘编自《东南亚侨胞与中医药的不解之缘》,2022年11月22日《人民日报海外版》)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四部门联合出台有关意见,是对中医药法的落实,这将为中医药事业的发展作出贡献。
B.图一2013到2016年,全国中医类床位数增长速度呈下降趋势,说明床位数在负增长。
C.在政策支持和鼓励下,民族地区中药材种植得到了发展,这为少数民族致富找到良方。
D.华侨历史博物馆筹备的网上直播活动,形式多样,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华踪医迹展”。
6.请结合材料,简述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与发展的做法。(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泥墙小院记
梁衡
①在大城市里住了50年高楼,忽然怀念起当年在县城里住过的那个平房小院了。
②河套农村盖房基本不用砖,这里是千万年来形成的黄河冲积平原,最不缺的就是黄土。秋后庄稼收罢,选一块平整的土地漫上水,待水渗进土还未干时,用石磙子将地碾平压瓷实了。再用一把齐头大铁锹如切豆腐一般,一脚踏下翻起一块湿土立于平地,横成行,竖成列,如士兵列队一般。秋阳融融,天高气爽,土块慢慢变干,这就是起墙盖房的基本材料,当地名“坷垃”。我们住的机关宿舍也是用坷垃垒成的,只不过多了几层青砖垫底。
③我们从河边拉回了一车土,七手八脚浇水和泥,自制了一批土坯,晒干后垒了墙,还留出一个缺口,用废木条钉了一个篱笆门。晨昏出入,鸟鸣雀噪,居然也有了家的味道。
④当然,小日子的全部绝不止于垒墙,最重要的还是学会怎么吃。塞外冬长,土豆、白菜吃半年。在村里劳动时,我印象最深的是当年吃的第一口新菜是七月十五日摘的西葫芦。这在北京已是盛夏,而西葫芦也应该算是秋菜了。冬储菜的品种很单调,主要是土豆、白菜。地上挖一深客,放入其中,客口覆以厚稻草和棉门帘。而腌菜则主要用白菜。办法也很粗放,将白菜去外帮整棵码入水缸中,一层菜一层盐,讲究用大粒盐而不得用粉状盐。到后来,又兴起一种盐水腌西红柿。专拣秋后霜打已经不可能再熟的绿西红柿腌,为的是便宜。秋风送爽,挖窖腌菜真忙,颇有点“深挖洞,广积粮”的气派。到隆冬季节就少出门了,三五好友“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⑤转眼冬去春来,院子里残雪渐存无几,柳梢也染上了一抹新绿。一天我正隔着玻璃窗伏案写稿,突然院子里传来一声呼叫:“小梁,不好了,你的院墙要倒!”我赶忙掷笔出门,说话的正是老杜。只见他沿着墙来回走动,一边还用手摩挲着墙面。在两墙相接的直角处,西墙向外倾斜,裂开一条上宽下窄的大缝,犬牙交错,足可探进一个拳头。我头皮发麻,惊出一身冷汗,这要是倒塌了,不但前功尽弃,还可能砸着行人。
⑥这样大约有一周时间,我每天一起床就抬头看窗外,外出回来也先摸摸这墙。就这样日出日落,就像朱自清说的,看着日光每天“伶伶俐俐”地跨过短墙,像做错了什么事慌慌地逃去。裂缝却还在加大。终于我有了一个大发现,罪魁就是这“伶伶俐俐”的日光。我房子的前面还有一排房,挡着短墙的东面,晒不上太阳,而西边是一条空阔的大道,西晒的阳光可以照到短墙西面的墙根,冻土渐渐变软,墙就向西倾斜了。我找来一把铁镐,沿东面的墙根小心地开了一条一尺宽的浅沟,又在墙头立了一根垂直的木棍,好作参照观测墙倾角的变化。
⑦功夫不负有心人。三五天后那墙竟开始向东一丝一丝地扳回,而且随着天气一天天变暖,那墙回心转意的速度也日渐加快,眼看就要破镜重圆。我每天用铁铲小心清除沟内已软化的冻土,好让温暖的空气能直接亲吻冰凉的墙脚。大约过了半个月,那斜墙不但回归正位,连直角处龇咧着的土坷垃,竟也一块一块严丝合缝地重新咬合在一起。我大奇,谁道命运不由己?门口斜墙尚能直!今天晚上一定要用我的灶炖一锅酸菜猪肉粉条,和朋友来一场庆功宴。墙歪自正,一时成了我们这个小区的新闻,常有人驻足或专门跑来观看。直到半个世纪后,当时住在我前排的田聪明已是新华社社长,我们在京城又同住一个院子,他一见面就谈起这件往事。
⑧在那些穷而平淡的日子里,难得抓住这个快乐的小尾巴,常作为茶余闲话,当然也少不了起哄。有的说:“你这个文科生,无师自通,投错了胎,该去学工。”有的说:“你京城修道,又沙漠里练功。你这身武功可以出国去承包比萨斜塔的扶正了。”若干年后我有机会出国到意大利,还真的专门去看了一回比萨斜塔。塔因太斜,已不许游人靠近,我在暮色苍茫中遥望塔影,想现代科技已经能平移一座大楼,能定向爆破一百多米高的烟囱,就不能定向注水,扳回这位固执的斜塔老人?
⑨人的命运就像飞鸟嘴里的一粒种子,不知会跌落何处,又怎样生根发芽。现在想起来,当年我们被迫走西口,塞外安家,修墙改灶,就像小孩子过家家。教育学上说,童年的游戏就是学习,而游戏是无所谓目的的。我们在塞外六年,正好度过了一个社会人的童年,正是这些不经意的游戏,给我带来了童年的欢乐。多年后,我这个文科生真的写了一本畅销书《数理化通俗演义》。难道这本书的胚芽早已埋在那堵斜墙里?
⑩这不是我一个人的故事。
(有删改)
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垒墙建房、准备蔬菜过冬,这些劳动虽然不易,但是还是乐在其中,这些文字渗透着乐观主义精神。
B.“当然也少不了起哄”,这里朋友们七嘴八舌地起哄,是穷而平淡日子的茶余闲话,也是对的挖苦。
C.结尾段“这不是我一个人的故事”,呼应上文与老杜、田聪明相关的事,说明这是一代人的记忆和经历。
D.本文以泥墙小院为线索,串起了与泥墙小院有关的诸多事,选材看似散漫,实则体现了形散神聚的特点。
8.请简要分析“斜墙自正”内容的作用。(6分)
9.季羡林说梁衡的散文是“经营派”,其散文语言颇具特点。请你简述文章的语言特点。(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卫献公戒①孙林父、宁殖食。鸿集于囿,虞人②以告,公如囿射鸿。二子待君,日晏,公不未至。未,不释皮冠而见二子。二子不说,逐献公,立公子黚。卫庄公立,欲逐石圃。登台以望,见戎州,而问之曰:“是何为者也?”侍者曰:“戎州也。”庄公曰:“我姬姓也,戒人安敢居国?”使夺之宅,残其州。晋人适攻卫,戎州人因与石圃杀庄公,立公子起。此小物不审也。人之情,不蹶于山,而蹶于垤③。
(《吕氏春秋·慎小》)
赵宣孟活饥人于委桑之下,而天下称仁焉。荆佽非犯河中之难,不失其守,而天下称勇焉。是故见小行则可以论大体矣。田子方见老马于道喟然有志焉以问其御曰此何马也其御曰此故公家畜也老疲而不为用出而鬻之田子方曰:“少而贪其力,老而弃其身,仁者弗为也。”
束帛以赎之。疲武闻之,知所以归心矣。齐庄公出猎,有一虫举足将搏其轮,问其御曰:“此何虫也?”对曰:“此所谓螳螂者也。其为虫也,知进而不知却,不量力而轻敌。”庄公曰:“此为人而必为天下勇武矣。”回车而避之。勇武闻之,知所尽死矣。故田子方隐一老马而魏国载之,齐庄公避一螳螂而勇武归之。汤教祝网者④,而四十国朝;文王葬死人之骸,而九夷归之;武王荫喝人于樾下,左拥而右扇之,而天下怀其德;越王勾践一决狱不辜,援龙渊⑤而切其股,血流至足,以自罚也,而战武士必其死。故圣人行之于小,则可以覆大矣;审之于近,则可以怀远矣。
(《淮南子·人间训》)
[注]①戒:约请。②虞人,古官名。③垤:蚁封。④汤教祝网者,商汤见祝网者置网四面,要祝网者收去三面。⑤龙渊,宝剑名,又名龙泉剑。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田子方见老马于道/喟然有志焉/以问其御曰/此何马也/其御曰/此故公家畜也/老疲而不为用/出而鬻之/
B.田子方见老马/于道喟然有志焉/以问其御曰/此何马也/其御曰/此故公家畜也/老疲而不为用/出而鬻之/
C.田子方见老马于道/喟然有志焉/以问其御曰/此何马也/其御曰/此故公家畜也老/疲而不为用/出而鬻之/
D.田子方见老马/于道喟然有志焉/以问其御曰/此何马也/其御曰/此故公家畜也老/疲而不为用/出而鬻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句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因与石圃”与“因击沛公于坐”(《鸿门宴》)两句中的“因”字含义相同。
B.“不蹶于山”与“为仲卿母所遣”(《孔雀东南飞》)两句的句式相同。
C.“是故见小行”与“是故圣益圣”(《师说》)两句中的“是故”含义相同。
D.“九夷归之”与“羝乳乃得归”(《苏武传》)两句中的“归”字含义相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卫献公约请孙林父、宁殖进餐,孙、宁两人不高兴,驱逐献公,是因为献公不释皮冠来见他们;后来,卫庄公因处事不当而被杀害。
B.田子方看到一匹老马,便询问这马的情况,得知情况后,他说了一番话,然后用帛赎买了这匹马,他的这些言行让老弱的武士归心。
C.齐庄公出猎时碰到一只螳螂,却不知何物,询问驾车人后,齐庄公觉得螳螂像勇士,便掉回车子避开它,这让天下的勇士们有了触动。
D.商汤叫祝网者网开三面,周文王礼葬死者,周武王置中暑者于树荫下为之扇凉,勾践决狱后的做法,都说明了圣人很重视身边小事。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鸿集于囿,虞人以告,公如囿射鸿。(5分)
(2)援龙渊而切其股,血流至足,以自罚也。(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两首词,完成14~15题。
浪淘沙
[宋]李莱老
宝押[注]绣帘斜,莺燕谁家。银筝初试合琵琶。柳色春罗裁袖小,双戴桃花。芳草满天涯,流水韶华。晚风杨柳绿交加。闲倚阑干无藉在,数尽归鸦。
菩萨蛮
[唐]温庭筠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注]押,镇帘之物。
14.下列对这两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银筝初试合琵琶”与感情有关,主人公拨弄乐器,实则是用乐曲寄托她不尽的思绪。
B.李词对主人公生活环境描写颇为精致,“宝押”“绣帘”等词表现出了她内心的富足。
C.温词的“照花”句,写得细致真切,花容和人面交相辉映,更觉人面如花,娇俏艳丽。
D.两首词在风格上有相似处,体现了婉约词的特点,内容含蓄,读来有韵外之致的感觉。
15.两首词表现人物心理的方法有相同之处。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古人非常注重炼字,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和《江城子·密州出猎》中都用“卷”字来描摹江水与密州出猎气势的句子分别是“_________”和“_________”。
(2)意象“杜鹃”和“子规”常在古诗中出现,如李商隐的《锦瑟》中的“_________”与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的“_________”。
(3)韩愈直接说自己写《师说》一文目的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2小题,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8题。
绵延起伏的山陵,阡陌纵横的平原,滔滔不绝的江河,①的海岛,独特的人文乡土,行走在浙江,一幅幅美丽的“诗画浙江”图徐徐展开,让人仿佛置身在美丽的大花园里。
今年6月份召开的全省大花园建设动员部署会议强调,以大花园建设为②,浙江将全力打造成“一户一处景、一村一幅画、一镇一天地、一城一风光”的全域大美格局,建设现代版的富春山居图。
在这些山居图中,民宿是风景。田中有水,水岸有宅,宅中有园,园里有屋,屋中有院,院中有树,树上有天,天上有月······这风景构成的民宿,既是一种平淡的回归,又不失一种诗意的栖居。在如诗如画的浙江大地,民宿已经成为浙江旅游的一张靓丽名片。
据统计,③2017年底,浙江省民宿已达16233家,全省民宿总床位超过15万张,参与就业创业农民近10万人,直接营业收入超50亿元。④、竞相争艳的民宿产业,已经成为浙江乡村产业兴旺和农民增收致富的新增长点,成为“诗画浙江”打造中国最佳旅游目的地的重要组成部分。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密密麻麻引子截至万紫千红
B.星罗棋布引擎截至百花齐放
C.密密麻麻引子截止百花齐放
D.星罗棋布引擎截止万紫千红
18.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析修辞的作用。(4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3小题,1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1题。
蜘蛛结的“八卦”网,既复杂又美丽,即使工匠用直尺和圆规也难画得如此匀称。出现在蜘蛛网上的数学概念更是惊人-弦、平行线段、三角形、相似三角形、对数螺线等等。据说法国数学家笛卡尔看到蜘蛛用两面墙和天花板之间的交线来确定自己的位置,①,于是发明了坐标系。
蛛网的基础框架构成后,蜘蛛会从最外圈盘旋向中心结网,构成一条螺线,②。对数螺线有两个明显的特点:一,对数螺线曲线上任意一点和中心的连线与该点的切线所形成的角是一个定角,因此对数螺线又叫等角螺线;二,对数螺线具有相似性,无论你把它放大或缩小都不会改变它的形状。③,而且越绕越靠近中心,但似乎又永远不能到达中心,而且距离呈有规律的分布。
蛛丝的主要化学成分是甘氨酸、丙氨酸、丝氨酸及氨基酸单体蛋白质分子链构成,蛛丝称为强度最高的天然丝,同样粗细的钢丝相比,其强度是钢丝的5倍。如果用铅笔粗细的蛛丝结成网,其张力可以阻止波音747这种大型喷气式客机起飞。而且蛛丝的韧性也极高,直径为人类头发1/30的蜘蛛丝,拉长两倍以上才会被拉断。
19.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词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
20.请写出一个单句和一个并列关系的复句,这两个句子都要体现第三段中蛛丝的所有特点。(4分)
2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三处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述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调整语序,不得改变原意。(3分)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丰子恺先生在《我与弘一法师》中,写过这样一段话:“我以为人的生活可分三层。一是物质生活,二是精神生活,三是灵魂生活。物质生活就是衣食,精神生活就是学术文艺,灵魂生活就是信仰格局。人生就是这样的一个三层楼。”
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赣州市2022~2023学年度一模测试
高三语文试卷参考解析
2023年3月
1.B(强拉目的关系,这是并列关系的复句;“本土文化”也有误)
2.C(A项错在“逐层递进”,应是并列;B《墨经》《周易》并非例子,也不存在论证;D项,原文无对比论证)
3.C(A项“最有代表意义”于文无据;B“只要·····就能”太绝对;“轨述”,原文是“完整轨迹”;D“中国逻辑学话语体系落后于世界”,无中生有,原文没有比较)
4.C(“218个贫困县”不都是少数民族地区)
5.B(“床位数在负增长”有误)
6.①国家法律、制度层面:中医药法等为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②人才培养方面:建立中医药教育体系,培养中医药人才,尤其是少数民族的医药建设和中医药人才的培养。③传播交流方面:通过多种形式向世界推介中医药,促进中医药的传承与发展。④研发方面:不断鼓励与扶持中药创新药的研发。(每点2分,答对三点即满分,共6分)
7.B(错在“挖苦”,朋友们起哄是开玩笑,体现出朋友间的亲密关系、深厚友谊)
8.①结构上,引出下文,触发的思考,开启下文与朋友闲谈及对人生思悟的内容,衔接紧凑,过渡自然。(呼应上文全墙的内容,酌情给分)
②内容上,斜墙自正的内容,体现了的智慧,表述了乐观的人生态度。
③阅读效果上,吸引读者兴趣,引发读者思考,人通过努力可以解决困难,改变命运,要乐观地面对。(每点2分,共6分)
9.①将我比喻的修辞手法,如“如切豆腐一般”,生动形象。(写拟人、引用或反问也②用语风趣诙谐,如“眼看就要破镜重圆”,诙谐有趣。
③整散句、长短句结合,如“秋阳融融,天高气爽,土块慢慢变干?句式灵活。
④雅俗共赏,如“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将白菜去外帮整棵码入水缸中”典雅通俗。
(每点2分,写对三点即可得满分,共6分;答用词之美,如“龇咧”“咬合”等,也可)
10.A(“老马于道”作“见”的宾语,中间不断,排除B、D项;“此······也”为判断句,“老疲”中间不断,排除C项)
11.D(A介词:趁机;B都是被动句;C因此;D动词:归附/回)
12.A(原因不止“释皮冠”,还有长时间等待)
13.(1)鸿雁聚集在苑囿,虞人把这情况报告给献公,献公就去苑囿射雁。(赋分点:
集,聚集;囿,苑囿、苑林;以,把;“以告”的省略“之”,这情况;如,到、往、去,各1分,共5分)
(2)就拿出宝剑割自己的大腿,血流到脚上,来惩罚自己。(赋分点:援,拿;切,割;股,大腿;其,自己的;“自罚”句式,惩罚自己,各1分,共5分)
参考翻译:
卫越公约孙林父、宁殖吃饭。鸿雁聚集在苑囿,虞人(古掌山泽苑圈之官)把这情况报告给献公,献公就去苑囿射雁。孙林父,宁殖两个人等待国君,天色已晚,献公还不回来。回来以后,又连皮冠也不摘就与三人见礼。孙林父和宁殖很不高兴,就驱逐了献公,立公子
黚为国君。卫庄公立为国君,打算驱逐石圃。卫庄公登台望远,看见戎州,就问道:“这是
做什么的?”侍者说:“这是戎州。”庄公说:“我和周天子同为姬姓,戎人怎么敢住在我的国家?”派人抢夺戎人的住宅,毁坏他们的州邑。这时恰好晋国攻卫,戎州人趁机跟石圃
一起攻杀杀庄公,立公子起为国君。这是由于对小事不谨慎造成的。人之常情都是如此,谁
也不会被高山绊倒,却往往被蚁封绊倒。
赵宝孟在桑树荫下救下了一个饥饿的人。天下人使称颂他的仁器。楚国的伏罪,面对江中的恶龙果敢地冲了上去,没有失掉他的勇气,天下人都称赞他的勇敢。因此,看一个人的细小行为就可以断定他为人的大概。田子方在路上看到一匹老马,感叹(老马)现出志在千里的样子。便询问赶车的人说:“这是什么马呀?”驾车人回答说:“这是原来官府所养的一匹马,由于老弱不再使用了,便牵出来想把它卖掉。”田子方说:“年少的时候贪用它的力气,年老的时候就把它抛弃,仁义的人不做这样的事。”便用五匹帛赎买了这匹马。老弱的武士听说之后,便知道有所归向了。齐庄王外出打猎,有一只小虫伸出脚要来挡齐庄王的车轮,齐庄王问赶车人:“这是什么虫子呀?”赶车人说:“这是人们常说的螳螂。这种昆虫,只知前进不知退却,从不计量自己的力量且轻视敌人。”庄公说:“这如果是人,一定是天下的勇士。”便掉回车子来避开螳螂。勇士听说此事后,都知道该为谁效死了。所以,田子方怜惜一匹老马,魏国人都拥戴他,齐庄公避开一只螳螂,勇士们都归附他。商汤叫张
网的人网开三面,那么天下四十个诸侯来朝拜他;周文王礼葬死者的尸骸,那么九夷都归附了他;周武手把中暑的人安置在树荫下,左手拥抱着他,右手用扇给他扇凉,天下人感怀他的恩德;越王勾践偶然一次错判了案子,冤枉了无辜,就拿出宝剑割自己的大腿,血流到脚上,来惩罚自己,战斗中的武士们一定为他死战。所以说圣人从小处入手做事,就能产生大的影响;谨慎处理身边小事,就能感化安抚远方的人们。
14.B(“内心的富足”有误)
15.①细节描写,李词用“闲倚阑干”“纨名”,强词用“画蛾眉”“并树,实也节轴写,把人物的心理活动写活了。
②衬托,李词用华贵的住处、华美的装饰来衬托人物心理活动,温词用众多华美的装饰来衬托人物的心理活动。(答反衬,或结合“双双金鹧鸪”“双戴桃花”也可)(每点3分,共6分)
16.(1)卷起千堆雪千骑卷平冈(2)望帝春心托杜鹃杨花落尽子规啼(3)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每空1分,共6分;错字、漏字、漏书名号、连笔不清的,不给分)
17.B(星罗棋布:像天空的星星和棋盘上的棋子那样分布着;形容数量很多,分布很广。密密麻麻:又多又密[多指小的东西]。引擎:把能量转变为机械力和运动的机器,即发动机。引子:药引子,向导,导火线,比喻引起正文或启发别人发言的话。截至:停止于某期限,但是并未结束,后面仍继续,带时间宾语。截止:停止,不带时间宾语。百花齐放:形容百花盛开,半富多彩;比喻各具特色的不同事物一齐出现,或同一事物以不同方式同时出现。万紫千红:形容百花齐放,色彩艳丽;多指繁盛的春色,也比喻事物丰富多彩。)
18.排比(1分)。以“···有···”句式构成排比(1分),句式整齐,富有气势,(1分)突出民宿优美的环境特点(1分)。/顶真(1分)。前句未字是下句首字(1分),语言连贯,条清理晰,(1分)写出了民宿优美的环境特点(1分)。(答出排比或顶真及其作用,即可满分)
19.①便从中获得灵感(启示)/由此得到启发;②这种螺线被称为对数螺线/这种螺线叫对数螺线;③对数螺线一直向着中心绕。(每处2分,共6分,答对意思即可)
20.示例:(1)单句:蛛丝有极高的强度和韧性。
(2)复句:蛛丝既有极高的强度,又有极高的韧性。
(每点2分,共4分;只要写到单句和并列复句,每句又突出了蛛丝的所有特点,即可)
21.蛛丝的主要化学成分是甘氨酸、丙氨酸、丝氨酸及氨基酸单体蛋白质分子链,珠丝被称为强度最高的天然丝,跟同样粗细的钢丝相比,其强度是钢丝的5倍。(三处病:①句式杂糅,删去“构成”,或把“是”换成“由”:②句式不对,“蛛丝”不可能“称”,应为被动句:③缺介词,“同样”前加“跟”“8只是“与声等。每处1分,共3分)
22.
这是一道三元概念的作文题。首先我们要诠释清楚“物质”“精神”“灵魂”的概念,再厘清三者的关系。
追求物质,活得入世,这是人生的第一层楼。古语有云:“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意思是说,粮仓充足了,才能知晓礼仪;衣食富足了,才会在意荣辱。人生不易,不是每个人都出生在终点线,不是每个人生来都无需担心柴米油盐。合法而合理的追求物质生活,让自己活得体面一点,这不是什么错,而是人之常情。适度地、合理地追求物质财富,是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国内保理业务协议应收账款池融资版
- 一年级下数学教案-退位减法-西师大版
- 2024-2025学年一年级下学期数学第二单元位置《左和右》(教案)
- 2025年公司和个人签订的劳务合同模板
-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1 比的基本性质 ︳青岛版
-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小兔请客1 北师大版
- 2025年仓储保管合同样本常用版
- 学习2025年雷锋精神62周年主题活动方案 (3份)
- 2025年合肥经济技术职业学院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题库完整
- 期中(试题)-外研版(三起)英语三年级下册-(含答案)
- 《工程热力学》(第四版)全册配套完整课件
- 2024时事政治考试题库(100题)
- 零售商超市行业前台工作技巧
- YYT 1814-2022 外科植入物 合成不可吸收补片 疝修补补片
- 《纺织服装材料》课件-项目6 纺织材料的水分及检测
- 贵州人民版五年级劳动下册教案
- 中图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第3章第1节常见天气现象及成因课件
- 九年级物理说教材课标
- 2024年时政必考试题库(名师系列)
- 江苏省昆山、太仓、常熟、张家港市2023-2024学年下学期七年级数学期中试题
- 华能分布式光伏项目EPC总承包工程投标文件-技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