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新时期_第1页
2024年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新时期_第2页
2024年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新时期_第3页
2024年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新时期_第4页
2024年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新时期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新时期汇报人:XX2024-02-01目录CATALOGUE城乡融合发展背景与意义城乡融合发展规划与目标基础设施建设与公共服务均等化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升级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体系建设目录CATALOGUE人口流动与土地制度改革政策支持与保障体系构建总结与展望:未来城乡融合发展新篇章城乡融合发展背景与意义CATALOGUE0103人力资源和科技创新分布不均城市聚集了大量优质人力资源和科技创新资源,农村则相对缺乏,制约了农村的发展潜力。01城乡经济发展不平衡城市经济发展迅速,农村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城乡经济差距较大。02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不均等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较高,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相对薄弱,城乡居民享受的服务不均等。城乡发展现状及差距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是破解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城乡协调发展的必然要求。破解城乡二元结构拓展发展空间提升整体竞争力城乡融合发展可以拓展城乡发展空间,促进资源要素在城乡间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通过城乡融合发展,可以提升城乡整体竞争力,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030201融合发展必要性与紧迫性

国家战略与政策导向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明确提出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将其作为新型城镇化的重要任务之一。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战略强调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要求促进区域间协调发展,城乡融合发展是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城乡融合发展规划与目标CATALOGUE02根据区域资源环境承载条件和经济发展基础,科学确定城乡空间布局,推动城乡之间产业协同发展、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充分发挥城市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引领带动作用,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提升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总体规划布局与定位明确城乡功能定位优化城乡空间布局短期目标(2024-2026年)01初步建立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制度性通道基本打通,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初步形成,金融服务乡村振兴能力持续提升。中期目标(2027-2030年)02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更加完善,城乡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明显缩小,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基本完成,农村产权保护交易制度框架基本形成。长期目标(2031-2035年)03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成熟定型,城乡发展协调性明显增强,农业现代化与农村现代化同步实现,城乡居民收入和生活质量差距显著缩小。阶段性发展目标设定推动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数据等要素在城乡间自由流动和平等交换,提高农业农村资源要素配置效率。促进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和平等交换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保障农民财产权益。加快推动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加大金融对乡村振兴的支持力度,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满足乡村振兴多样化金融需求。提升金融服务乡村振兴能力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推动农业转移人口全面融入城市。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关键领域和重点任务基础设施建设与公共服务均等化CATALOGUE03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城乡交通一体化进程,推动城市道路、公共交通、交通枢纽等设施向农村延伸,提高农村公路等级和通达深度,构建城乡互联互通的交通网络。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村水利设施建设,推进农田水利、农村饮水安全、水土保持等工程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防灾减灾能力,保障农村饮水安全。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城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优化农村学校布局,提高农村教师队伍素质,加强农村教育信息化建设,促进城乡教育公平。教育公共服务提升加强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推动城乡医疗卫生资源共享,健全全民医保制度,为城乡居民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医疗公共服务提升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提升促进农民收入增长通过发展现代农业、农村二三产业、劳务经济等,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推进农村现代化建设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加强城乡互动与协作推动城乡产业协作、市场对接、要素流动,实现城乡互动发展、共同繁荣。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均衡发展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升级CATALOGUE04现代农业发展及科技创新推广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提高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发展智慧农业,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升农业生产和管理效率。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培育高产、优质、多抗的新品种。鼓励农业社会化服务,支持农业专业化、规模化经营。010204乡村旅游业开发与拓展挖掘乡村自然和文化资源,开发特色乡村旅游产品。加强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旅游接待能力和服务水平。推动乡村旅游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提升乡村旅游的文化内涵。鼓励农民参与乡村旅游开发,拓宽农民增收渠道。03培育特色小镇主导产业,打造特色鲜明的产业体系。完善特色小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提高居民生活品质。推动产业园区转型升级,引导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发展。加强产业园区与特色小镇的产城融合,促进产业与城镇协调发展。01020304特色小镇和产业园区建设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体系建设CATALOGUE05绿色生活方式倡导鼓励公众践行绿色消费、绿色出行等低碳生活方式,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创建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生态园林城市等创建活动,树立生态文明建设标杆。推广生态文明理念通过宣传教育、文化交流等方式,普及生态文明理念,提高公众生态环保意识。生态文明理念普及和实践大气污染防治水污染防治土壤污染防治生态修复工程环境污染防治和生态修复加强工业废气、机动车尾气等大气污染源治理,改善空气质量。开展土壤污染调查与风险评估,实施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工程,保障农产品质量和人居环境安全。推进水污染治理和水资源保护,保障饮用水安全,恢复水生态功能。实施退耕还林、退牧还草、水土保持等生态修复工程,恢复生态系统功能和生物多样性。能源结构调整节能降耗减排资源循环利用绿色产业发展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模式01020304优化能源结构,降低煤炭消费比重,提高清洁能源比重。推广节能技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推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促进生产、流通、消费各环节循环经济发展。鼓励绿色技术创新,培育绿色产业,推动形成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人口流动与土地制度改革CATALOGUE06人口迁移趋势及影响因素人口迁移趋势随着城市化进程加速,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成为主要趋势,同时部分城市人口向郊区或卫星城转移。影响因素经济发展、就业机会、教育资源、医疗资源、生活环境等是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放活土地经营权。承包地制度改革探索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三权分置”,落实宅基地集体所有权,保障宅基地农户资格权,适度放活宅基地使用权。宅基地制度改革允许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出让、租赁、入股,实行与国有土地同等入市、同权同价。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方向促进土地流转通过政策引导、市场运作等方式,推动农村土地有序流转,实现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加强监管和服务加强对土地流转的监管和服务,防止土地非粮化、非农化,确保土地用途符合国家和地方政策规划。保障农民权益确保农民在土地流转中的主体地位,保障其合法权益不受侵害。保障农民权益,促进土地流转政策支持与保障体系构建CATALOGUE07123各级政府应设立专项资金,用于支持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均等化、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投入。设立城乡融合发展专项资金针对不同地区、不同领域实施差别化财政政策,加大对农村地区、贫困地区和薄弱环节的财政支持力度。实施差别化财政政策对参与城乡融合发展的企业、个人等给予一定期限的税收减免、优惠等政策支持。落实税收优惠政策财政资金投入及优惠政策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鼓励金融机构针对城乡融合发展需求,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如发行专项债券、设立产业投资基金等。拓宽融资渠道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城乡融合发展领域,鼓励企业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进行融资。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加强农村金融机构建设,提高金融服务覆盖面和便利性,满足农村居民多样化金融需求。金融创新支持城乡融合加快制定和完善与城乡融合发展相关的法律法规,明确各方责任和义务,保障政策措施的落实。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执法机制,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维护市场秩序和公平竞争。加强执法力度加强法治宣传教育,提高各级干部和群众的法治意识,营造依法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良好氛围。提高法治意识法律法规完善和执行力度总结与展望:未来城乡融合发展新篇章CATALOGUE08城乡经济一体化加速通过政策引导和市场机制,促进城乡资源要素自由流动,实现城乡经济协同发展。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推动城市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缩小城乡差距。农业农村现代化取得显著进展运用现代科技和管理手段,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推动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成果总结和经验分享03020101需要继续深化改革,完善政策体系,加强顶层设计,推动城乡协调发展。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仍存在02应关注农村人口结构变化,制定针对性政策,吸引和留住各类人才,激发农村发展活力。农村人口老龄化、空心化问题加剧03在推进城乡融合发展过程中,应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保护压力加大面临挑战及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