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门化学课件_第1页
入门化学课件_第2页
入门化学课件_第3页
入门化学课件_第4页
入门化学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入门化学课件

入门化学课件

入门化学课件

入门化学知识点

1.化学(Chemis仃y)是一门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变

化、用途、制法,以及物质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化学是一门以实

验为基础的科学。

2.物理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如:冰化成水、水变成水蒸气、

木刻成舟;

化学变化:有生成新物质。如:燃烧、食物腐坏。

3.前20号元素:

1H氢2He氢3Li锂4Be钺5B硼6c碳7N氮80氧9F氟10Ne就

HNa钠Mg镁13A1铝14Si硅15P磷16s硫17C1氯18Ar氤19K钾

20Ca钙

4.空气的组成

我们每天呼吸着的空气,它的组分也是我们化学研究的对象。空

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氮气占78%、氧气占21%、稀有气体占0.94%

二氧化碳占0.03%、其它气体和杂质0.03%。

5.基础化学实验

1)药品的使用要做到“三不”分别是:不能用手接触药品,不

要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的气味,不得尝任何药品的味道。剩

余药品的处理要做到“三不”分别是:不能放回原瓶,不要随意丢

弃,不要拿出实验室。

2)固体药品的取用小颗粒或粉末状用药匙或纸槽。操作方法是

一、先使试管倾斜二、把盛有药品的药匙送至试管底部三、再把容

器慢慢竖立起来,如没有注明用量应取盖满试管底部为宜。块状或

颗粒大的.药品用镜子取。操作方法一、先把容器横放二、把药品放

入容器口三、再把容器慢慢竖立起来。

3)液体药品的取用:①少量液体用滴管。②细口瓶倒液体时,

瓶塞应倒放,标签向手心,否则残留的液体会腐蚀标签。如果没有

注明用量应取『2ml。③准确取液体用量筒和滴管,俯视读数比实

际偏大,仰视读数比实际偏小。

4)酒精灯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芯,温度最高的是外焰,最

低的是焰芯,加热时用外焰加热。

5)可直加热的仪器有(四种)试管、燃烧匙、石棉网、蛆埸。

必须垫上石棉网才可加热的仪器有烧杯、烧瓶、锥形瓶,不能加热

的有量筒。加热前必须预热,操作方法是把试管在火焰上来回移动

或把酒精灯火焰在药品下方来回移动。给固体加热试管口要略向下

倾斜,给液体加热试管与桌面倾角为45°。

6)玻璃仪器洗刷干净的标准是仪器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

滴,也不成股流下。

7)试管夹夹在离管口约1/3处,酒精灯内酒精不能超过容积的

2/3,加热试管内的液体不能超过容积的1/3。

8)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可能会造成试管破裂的原因有:试管

外壁有水珠或没有预热试管、灼热的试管用冷水冲洗等。

化学变化的课件

化学变化的课件

一、备课标,实现“分解反应”

课程标准为广大教师科学地实施教学提供了依据,备课应该在课

程标准理念的指导下进行。教师要努力将课程标准的相关理念和自

己关于数学教学的认识结合起来,实现“分解反应”。

例如,课程标准对于统计的教学观念与过去比较,发生了较大的

变化。统计的教学价值有如下几点:(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统

计有助于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因而容易引发学生的学习需

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经历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

的过程。布鲁纳说过:“知识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个简单的结

果。”统计教学更需要引导学生经历统计的过程,掌握统计的方

法。如,画一画、分一分、数一数、比一比等。统计知识的学习应

当从经历统计活动而来。(3)形成统计意识。统计教学的核心目标

是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这也是统计教学的价值所在。而“观念”

绝不等同于知识,也不等同于计算、作图等简单的操作技能,它是

一种需要通过亲身经历才能得到发展的感觉、意识和思考。

认识到课程标准中某一内容的教学价值,将有助于我们更新原有

的观念,以全新的视角看待教学内容,从而展开生动活泼的教学。

二、备教材,实现“还原反应”

数学教材是将课程标准的理念具体化的产物,也是教师组织教学

的重要凭借。备课时当然需要认真研究教材,理解教材的意图,并

将教材意图和自己对这一内容的认识和学生的学习需求有机结合起

来,实现“还原反应”。

例如,学生学习”10以内数的加减法”之后,教材安排了复

习。教材呈现了完整的加(减)法表,然后提出问题:竖着看,你

发现了什么规律?横着看、斜着看呢?笔者认为,教材完整地呈现

了加(减)法表,实际上只是呈现了学生对10以内加减法进行整理

的结果,而没有具体设计这一结果的形成过程。教师在备课时就需

要认真思考:如何引导学生自主整理,经历加法表的形成过程?如

果忽略这个过程,学生可能就会觉得将所学的加减计算整理成表格

没有必要,而且对表格本身还会产生很多困惑:这个表,为什么要

这样排列?还有其他的排列方法吗?这样排列的好处是什么?……

实际上,学生对教材中的内容所产生的问题或想法,往往就是教师

在备教材时需要透过教材既定内容加以思考的。只有这样,教材才

能由“冰冷的美丽”转化为“火热的思考”。

三、备学生,实现“置换反应”

学生是教学活动中的重要因素,既是教学服务的对象,也是教学

涌动活力的源泉。备课时,教师必须对学生的知识基础以及学习某

一知识的认知特点进行研究,只有这样,才能设想学生学习的实际

需要,增强教学设计的针对性。备学生要求教师应当学会“换位”

思考,即设身处地地想学生之所想,解学生之所惑。有时甚至教师

要有意制造一种对教学内容的“生疏”感,以获得与学生相近的认

知水平与认知方式。

换位思考,一要深入了解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笔者曾有过这样

的失误,在教学《认识1元及1元以下的人民币》时,由于课的前

半部分学生对于这些小额人民币的认识表现出较好的水准,接下来

在教学人民币的进率和互换时,我就放手让学生自己思考。但学生

的实际表现让我有些失望,对于人民币的进率不少学生是知道的,

但是在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进行互换时,许多学生就感到困难。这

说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仅局限于认识这些小额的人民币,实际使

用的经验并不丰富。因此,备课时,教师就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生

活经验,进而对教学做出有效的设计。

换位思考,还要设想学生可能的思维方式和思维成果。教学的着

力点是学,因学而教。因此,教师在备课时要着力思考如何激发学

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设想学生可能的思维方式和思维成

果,引领学生数学思维的提升。对于某一个数学知识或数学问题,

教师在备课时就要思考,学生可能会有怎样的认识,会进行怎样的

思考,教师一方面要尊重学生的思维方式和思维成果,另一方面更

要思考如何围绕教学目标,通过巧妙的引领,使学生的认识在原有

基础上得到提升,使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原有层面上实现突破,

实现思维方法的优化和思维水平的提升。教师切不可无视学生的思

维现实,一厢情愿地将自己的'方法强加给学生。站在学生的角度看

问题,才可能顺应学生的认知规律,使教学少走弯路。

四、备教法,实现“中和反应”

俗话说:教学有法,但无定法。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有其积极的

一面,也有其不足的一面,一种教法也只有在一定的客观条件下,

才能发挥它的优越性。

首先,选择教学方法要符合教学内容的特点。教学目标是通过具

体内容的教学实现的,教学方法不但要符合学科教学的一般特点,

还要符合具体教学内容的特点。例如,需要通过练习和操作才能获

得的技能,适宜于选用操作的教学方法而不宜于用语言方法和直观

方法;探索发现法比较适宜于既不太复杂又不太简单的内容,在内

容太复杂或很简单的情况下,选用接受复现法比较适宜。

其次,选择教学方法要考虑对学生的适用性,符合学生的特点。

教师应注意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学习基础、对各种教学方法的适

应程度、学习自觉性和学习态度等方面的特点。如果学生学习水平

较高,学习基础较好,学习能力较强,可以多采用独立学习法、探

索发现等方法。如果学生的学习水平较低、学习基础较差、学习能

力较弱,则应多采用谈话、讲解、演示、接受复现等方法。

总之,备课中对于教法的选择,应立足于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

的实际,将多种教法有机结和,优势互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化学第一单元授课课件

化学第一单元授课课件

课题名称:第一单元化学改变了世界第一节奇妙的化学

课型:新授课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目标:

1.感受化学在促进社会发展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方面的重要作

用,初步树立为民族振兴、为社会进步学习的志向,第一册奇妙的

化学。

2.认识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激发对化学现象的好奇

心和探究欲,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

3.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粒子构成的,初步形成物质构成的

微粒观。

4.初步建立宏观与微观联系的思维方式。

5.认识化学的两面性,初步树立绿色化学观。

重点、难点:

1.认识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

2.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粒子构成的,初步形成物质构成的

微粒观。

3.初步树立为民族振兴、为社会进步学习的志向。

教学过程:

[创设情景]在我们正式学习化学课前,请同学们谈谈你在生活中

所感知的与化学有关的知识和经验。

[学生活动]交流生活中对化学的感知。

一、化学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提出问题]化学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学生学习]天然材料和人工制造材料。

[学生活动]设想来到与世隔绝的荒岛,没有了化学制品,你的生

活会是什么样子?

二、观察化学变化

[活动天地]观察化学变化的现象。

引导观察现象,认识仪器,准确地记录并记忆实验现象。部分环

节由学生参与完成,活跃课堂气氛。

总结以下几点:

1.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

2.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区别。

3.开展化学研究的基本目的。

4.认识化学的两面性,了解绿色化学观。

三、化学变化的奥秘

阅读想象水的构成,初步建立宏观与微观联系的思维方式。明确

以下几点:

1.水是由大量的水分子构成的。

2,每个水分子由一个氧原子和两个氢原子构成。

3.水分子是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4.化学变化的本质就是生成了与原来物质组成或结构不同的新物

质。

5.通过原子种类、元素种类、物质种类的数量比较,体验物质构

成的丰富多彩。

[课堂小结]

本节重点是认识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知道物质是由

分子、原子等粒子构成的,初步形成物质构成的微粒观;初步树立

为民族振兴、为社会进步学习的志向。

[课后作业]

1.记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定义。

2.完成P6交流共享。

3.记忆有关实验现象。

[课后记]

学生兴趣很高,课堂活跃,教学效果好。

初三化学溶解度课件

初三化学溶解度课件

初三化学溶解度课件

一、正确理解溶解度曲线的涵义

溶解度曲线就是在直角坐标系中,用来描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

变化而变化的曲线。根据溶解度曲线可进行溶液的配制,混合物的

分离与提纯,以及进行物质结晶或溶解的计算。

①曲线上的点:表示对应温度下该物质的溶解度。如:下图中a

表示A物质在tl℃时溶解度为mlgo

曲线上方的点:表示在对应温度下该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存在不能

继续溶解的溶质。如:图中b表示在tl℃时,A的饱和溶液中有(m2-

ml)g未溶解的溶质。

曲线下方的点:表示在对应温度下该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如:

图中C表示在tre时,A的不饱和溶液中,还需要加入(ml-

m3)gA物质才达到饱和。

②曲线交点:表示在对应温度下不同物质的溶解度相同。如图中

d表示在t2℃,A、B两物质的溶解度都为m4g。2、线

如图中A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明显增大,A曲线为“陡升

型”。

如KNO3等大多数固体物质:

图中B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B曲线为“缓升型”,

如NaCl等少数固体物质。

图中C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C曲线为“下降型”,

如气体及Ca(0H)2等极少数固体物质。

二、掌握溶解度曲线的应用

1.溶解度曲线上的每一点,代表着某温度下某物质的溶解度,因

此利用溶解度曲线可以查出某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并根据

物质的溶解度判断其溶解性。2.可以比较在同一温度下不同物质溶

解度的相对大小。

3.根据溶解度曲线的形状走向,可以看出某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

的变化情况。并根据此情况可以确定从饱和溶液中析出晶体或进行

混合物分离提纯的方法。例如:某物质的溶解度曲线“陡”,表明

该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明显,提纯或分离该物质时适合采用降温

结晶法。某物质溶解度曲线“平缓”,提纯或分离该物质时适合采

用蒸发溶剂法。

4.从溶解度曲线上的交点,可以判断哪些物质在该点所示的温度

下具有相同的溶解度。5.利用溶解度曲线可以确定一定质量的某物

质的饱和溶液降温时析出晶体的质量。

溶解度/g

溶解度/g

mmmm21t/℃

溶解度曲线专题练习

1.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度A.甲和乙的饱和溶液,从tl℃升温到t2℃,仍是饱和溶液

B.tl℃时,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

C.tl℃时,甲和乙各30g分别加入80g水中,均能恰好完全溶

解D.t2℃时,在100g水中放入60g甲,形成不饱和溶液

2.右图是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从图中可获得的信

息是A.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B.t℃,相同质量的

a、b溶解时放出热量相同C.升高温度,可使a或b的饱和溶液变

为不饱和溶液

D.将相同质量的a、b分别加入100g水中,所得溶液质量分数

相同

3.右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

是A.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B.乙的不饱和溶液降温可变成饱

和溶液C.20o

C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D.500c时,甲的饱和溶液

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40%

4.右图是a、b两种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

列说法正确的是A.b的溶解度大于a的溶解度

B.tVC时,将a、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恒温蒸发等质量的

水,析出晶体的质量一定相等

C.将12c时的b的不饱和溶液降温至tl℃,一定能得到b的饱

和溶液D.12c时,a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小于b溶液的溶质质

量分数

5.右图是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

是A.a的溶解度大于b的溶解度

B.在20℃时,a、b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C.a、b的溶

解度都随温度升高而增大D.a、b都属于易溶物质

6.t2℃时往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先后加入agM和agN(两种物

质溶解时影响,且溶质仍是M、N),充分搅拌。将混合物的温度降

低到tl℃,下列说法的是

A.t2℃时,得到M的饱和溶液B.t2℃时,得到N的不饱和溶液

C.温度降低到tl℃时,MN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得到M、N的

不饱和溶液D.温度降低到tl℃时,MN的溶解度相等,得到MN

的饱和溶液

7.右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叙述正确

的是A.将a、b、c三种物质tVC时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所得

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a>b>c

B.t2℃时30g物质a加入到50g水中不断搅拌,形成80g溶液

C.tl℃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含有溶质质量按由小到大

的顺是b>a=c

D.若a中混有少量c,可以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a

8.两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a、b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下列

说法正确的是A.b的溶解度小于a的溶解度

B.分别将12c时a、b两种物质的溶液降温至tl℃,肯定都有

晶体析出C.要从含有少量a的b溶液中得到较多的b晶体,通常

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

D.在t2℃时,用a、b两种固体和水分别配制等质量的两种物

质的饱和溶液,需要量取相同体积的水

9.右图所示曲线a、b、c分别代表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

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l℃时,三种物质溶解度大小的顺序是B>C>AB.12c时,

A和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相同

C.t3℃时,在100g水里分别加入三种物质各mg,只有b能形

成饱和溶液D.从混有少量C的A物质中提取较纯净的A,最适宜用

蒸发溶剂的方法

10.右图是a、b、c三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的溶解度一定小于a的溶解度

B.当a中含有少量b时,可以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aC.通过

降低温度可将c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D.a的饱和溶液从

t2°C降温至tVC时变为不饱和溶液

11.有关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不正

确的是A.a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B.在t2℃时,a、b两种物质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相等

C.将a、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从t3℃降温至tl℃,a有晶体

析出,b无晶体析出D.t3℃时,a物质的溶解度大于b物质的溶解

12.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所示。现有tl℃时的

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将其都升温至t2℃时,下列说法

中,正确的是A.b溶液为饱和溶液B.a溶液中有晶体析出C.c溶

液为不饱和溶液D.b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分数最大

13.右图所示为甲、乙两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

50℃时,取甲、乙两种物质各50g,分别加人100g水中,使之充分

溶解。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上述混合物在20℃时,甲和乙形成溶液的质量相等B.在

0℃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甲小于乙

C.温度高于50C时,甲和乙形成的溶液都变为不饱和溶液

D.50c时,将甲、乙两种物质的混合物分别降温至20℃,溶液

中未溶解晶体的质量相等

14、右图是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下列说法中不

正确的是

A.任何温度下,a的溶解度大于b的溶解度B.a的溶解度受温

度变化的影响比b的大

C.至t2℃之间b曲线以下区域为a、b两物质的不饱和溶

液D.对于a与b混合溶液,可利用冷却结晶的方法来分离

15.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所示。下列叙述中,正确

的是A.tl℃时,甲和乙的溶解度均为30

B.t2℃时,甲和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C.t2℃时,在100g水中放入60g甲,其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37.5%

16.根据右图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判断下列说法是

否正确A,温度从t2℃降到tl℃时三种物质析出晶体由多到少的顺

序为A>B>CB.12c时A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最大,C溶液溶质的质量

分数最小C.A物质中混有C物质,可以用蒸发溶剂的方法提纯

AD.tlC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17、几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氯

化钱的溶解度最大

B.随着温度升高,硫酸钠的溶解度不断增大C.40C时硫酸钠

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50%

D.把40℃时等质量的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20℃,硫酸钠

析出晶体最多

18.右图表示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s)随温度(t)的变化情

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的溶解度大于B的溶解度

B.升高温度可使A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C.t3℃时,在100g

水中溶解60gA能形成饱和溶液D.t2℃时,A和B的饱和溶液的溶

质质量分数相等

A.图中A点表示M、N二种物质在tl℃时均达到饱和

B.M、N二种饱和溶液,当温度从tl降至t2时,一定析出相同

质量的晶体C.同处A点的.相同质量的M、N二种溶液,当温度从

tl降至t2后,剩余溶液的质量分数相等

D.0℃时,M、N具有相同的溶解度

20、右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由图示判断下

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b物质的溶解度大于c物质的溶解度B.a物

质的溶解度大于c物质的溶解度

C.a物质的饱和溶液从t2℃降温至tl℃时变为不饱和溶液D.c

物质的不饱和溶液从t2℃降温至时变为饱和溶液

21.右图是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错误

的是

A.A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较大,B物质的溶解度受温

度变化的影响较小B.t℃时,等质量的A、B饱和溶液中含有相同

质量的溶质C.当温度大于t℃时,A溶液一定比B溶液浓

D.B中含有少量A时,用溶解、蒸发、结晶的方法除去B中的A

22.右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据图回答:

(l)tl℃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