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历史总复习教案_第1页
中考历史总复习教案_第2页
中考历史总复习教案_第3页
中考历史总复习教案_第4页
中考历史总复习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考历史总复习教案

中考历史总复习教案

一、指导思想:

以历史新课程标准为指针,以教材为依据,以为学生终

身发展奠基为基本理念,以探究性学习和课程评价为载体,

着眼于学生的未来,结合知识与能力要点和《初中历史新课

程标准》,理清基础知识,掌握主干知识,强化知识的理解

和深化,拓宽视野,遵循20一年中考备考思路,适当发展创

新,全面提高历史学科的教育教学质量,适应20_年中考。

二、知识体系

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世界古代史、

世界近代史、世界现代史和山西地方史。

三、具体目标

面向全体学生密切联系实际,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

近时代。检测学生对历史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

掌握和运用情况,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复习措施

1、教师认真钻研教材、考标。最短时期内在教材中找

出考点,依据教材将考点编成复习资料的形式,帮助学生理

清基础知识点。

2、根据每次考试成绩和学校的中考目标圈定优生和差

生名单,指导他们制定学习计划和学习目标。并督促他们检

查计划目标的完成情况。

3、制定培优辅差计划。在复习时,注重因材施教。对

优生除了要求他们掌握考试标准中的识记内容外,还要掌握

理解、运用的内容。而差生只要求他们掌握识记和理解的内

容。

4、特别关注临界生。鼓励学生之间互相背诵知识点,

尤其是优生带动临界生。老师对临界生多鼓励,进行个别辅

导,力争把他们列入优生行列。

5、平时的要强化训练。我们每两周进行一次周清,每

月进行一次考试,每次周清、月考的内容都是滚动式的,带

着学过的内容一起考察,对学生常犯的错误进行有针对性的

训练,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能力。

6、注重应试能力的提高

基础知识掌握了,能力提高了,还要提高考试、答题的

能力。特别是应试的'技巧。如审题,在平日练习和考试过

程中一定要仔细审题,题目问的是什么要弄明白,然后根据

题目要求回答,千万不能草草看一眼就解答。对课本内容一

定要熟悉,我们对学生的要求是,做选择题尽量不看书,材

料题和问答题一定要看书。

五、教学进度

第1至3周第一单元中古代史、世界古代史

第4、5周第二单元中国近代史

第6周第三单元中国现代史

第7、8周第四单元世界近代史

第9周第五单元世界现代史

第10至13周专题复习重点是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历程、

国际著名的会议、中外著名的改革、列强的侵略和中国人民

的探索史

第14至17周综合复习,考前演练,查漏补缺

第一阶段复习计划完成教材,夯实基础

(一)、时间安排:

第1周:中国历史上册第1单元~第2单元

第2周:中国历史上册第3单元~第4单元

第3周:中国历史下册第1单元~第2单元

第4周:中国历史下册第3单元~第4单元

第5周:中国历史下册第5单元~世界历史上册第3、4

单元

第6周:世界历史上册第5、6单元~世界历史下册第1

单元

第7周:世界历史下册第2单元~第6单元

(二)、复习的具体步骤:

课上时间应该做到:

(1)按单元梳理知识脉络,夯实中考基础知识。

(2)分析每课中考热点、重点、预测09年中考试题走

向。

(3)学生记忆10分钟左右,夯实基础知识。

(4)课上测试以选择题和材料题为主。

(5)讲评试卷,查缺补漏。

(6)每单元集中测试,总结单元内容,弥补知识漏洞。

课下复习安排计划:

(1)早自习再现课上复习的基础知识。

(2)课间抓时间知识点测试。

(3)周周测试以基础知识为主。

(4)抓时间补习弱科生,促其全面发展。

(5)精选试题,面批面改

第二阶段复习计划专题复习,强化训练

(一)、时间安排:第8周至第9周:

专题(一)、列强的侵略和中国人民的反抗

专题(二)、近代化的探索

专题(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专题(四)、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专题(五)、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专题(六)、经济和社会生活科技与思想文化

第10周至第11周:

专题(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专题(八)、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专题(九)、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专题(十)、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专题(十一)、科技、教育与文化

›第12周至第13周:

专题(十二)、欧美主要国家的巨变和第一次工业革命

专题(十三)、资产阶级统治的巩固与扩大殖民地人民

的反抗、无产阶级的斗争

专题(十四)、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一次世界大战

专题(十五)、两次世界大战间的世界

专题(十六)、第二次世界大战

专题(十七)、二战后世界的发展变化和世界格局的演

专题(十八)、世界近现代科学技术和思想文化

(二)、复习的具体步骤

(1)按线索讲解历史知识将历史知识系统化、线索化,

清晰明了的呈现在学生的面前。

(2)教师精选本专题知识性试题将知识进一步系统化、

线索化。

(3)对筛选的试题做到面批面改。

(4)对本学科弱科生的试题应更加关注、耐心辅导指

明正确的学习方法、学习目标。

(5)专题训练时穿插时事政治热点、重点与难点训练

与测试。

第三阶段复习计划:综合复习与模拟演练

(一)、时间安排:第14周至第15周:

综合复习与模拟练习、讲练结合重点解剖、重视答题技

巧与方法、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熟悉中考题型,掌握审题

解题的方法与规律进一步查缺补漏。

(二)、复习的具体步骤

(1)分析试做五年中考题,进一步的揣摩中考考题走

向。

(2)教师精选模拟试题做好模拟演练。

(3)及时辅导查缺补漏,使学生树立明确的奋斗目标,

向中考挑战。

(4)认真研究“中考说明”和收集整理中考信息。

(5)面向全体学生,培尖扩优,提高全体学生的学习

成绩。

第四阶段复习计划:自由复习阶段

(一)、时间安排:第16周:自由复习、备战中考

(1)重视基础知识的回顾、回归课本、熟悉教材防止

知识的忘与陌生。

(2)穿插模拟训练。

(3)对学生进行考前辅导与心理调节,使学生有信心、

有精力冲刺中考。

中考历史总复习教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全面提高学生历史知识为宗旨,以基础知识点识记过

关和拓展学生思维空间、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为重点,

以《考标》为纲,以教材为本,保尖稳中促后进,力争全县

前五工作目标:合格人数20人以上。人平分60分以上。

二、复习措施:

认真学习《考标》,吃透《考标》思想,把握知识的重

点和难点。在《考标》的指导下,认真背好一节复习课,组

建知识体系,把知识简单化和系统化。在复习基础知识的基

础上帮组学生挖掘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提高学生发现问题、

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认真上好每一节复习课。要针

对不同的学生采取灵活多样的辅导方化,制定不同的学习目

标,充分调动所有学生学习积极性,消除两极分化现象。基

础知识要求过关。各班成立考点过关小组,每组人数6-8

人,建立学生考点过关制度。

在以后的复习工作中计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全面、系统复习,拓宽知识,打牢基础。

在这个复习阶段要依据课本逐册、逐课的全面复习,要

注意不要搞成上新课。而是要为学生提示出这节课的基本线

索和主要内容,理清史实和概念。要在“精”字上下功夫,

即讲课时要语言精炼,线索清晰,重点突出,逻辑性强;时

间和空间概念明确;多设问,启发学生思考,多让学生分析、

发言、讨论,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要通过看、读、写、

记等方式强化训练,使每章每节的基础知识打牢。

第二阶段:专题归类复习,比较对照,纵横联系。

历史知识具有多样化特点,在空间上涉及世界各地,在

内容上涵盖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对外关系等方面知识。

理清同一历史时期各方面知识及其相互关系,就是横向联

系。如近代重要国家资本主义确立的事件可归类为:英国资

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内战、

日本明治维新等。引导学生分别从背景、导火线、革命爆发

标志、领导人、重要战役、重要文献结束标志、意义等方面

进行分析。另一方面,每一历史事件又都前后发展、依次交

替。把每个历史事件前后串联起来,使之系统化,这就是纵

向联系。如中国近现代史的线索可以纵向串联历史知识,以

不同历史时期为经线,以每一历史时期的不同历史特征为纬

线,理清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历史事件之间是互相联系并

先后相承的。只有从宏观上把握了历史特征、历史线索,学

生掌握历史知识才能由点发展到线、到面,并进而构建起整

体历史知识网络,获取规律性的知识。

第三阶段:综合巩固,针对训练,突出重点、热点。

这一阶段的复习,一方面进行综合复习,查漏补缺,突

出重点知识。既要有一定的跨度,又要有一点的广度和深度,

要抓住中心,以点带面。另一方面要进行强化训练,通过练

题对学过的知识进行消化和巩固。选择一些能充分展示考生

能力的新、活题型对学生进行严格训练。练题形式要多样化,

包括课堂的口头回答、书面作业、单元检测、月考等,通过

讲解和练习,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使能力得到培养。

学习历史是为现实服务的,因此要密切关注当今与历史有关

的时政热点问题,如港澳台问题与祖国和平统一大业、日本

右翼势力否认侵华史实、中国与美日关系、等等。结合所学

历史知识联系现实进行总结复习。

此外,学科之间的综合试题以及开放性试题也是近年来

中考考试改革的一个重要动向,体现了对学生综合素质与能

力、灵活运用知识的考查,学科之间的综合考试常见的有历

史与语文(撰写历史小论文)、历史与政治(热点分析)、历

史与地理(识图题)、历史与数学(历史图表数据的分析)

等。

总之,初三历史复习应该紧扣考纲、教材,打牢基础,

理清知识脉络,专题汇总,强化训练,培养学生能力、技巧。

在复习过程中,以教材为根本、以学生为主体。

中考历史总复习教案

一、指导思想:

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改变学生学习方式,促进

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引导学生关注社会、

关注人文、关注生活。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

学生良好的品德和健全的人格。为学生终生学习奠定坚实的

基础。严格遵循开卷考试和开放思维的规律,紧扣教材,精

心安排复习计划,科学组织复习。整合知识点,收集焦点和

热点,迁移训练。大容量快节奏,全面完成任务。充分发挥

学生主动性,说写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技能和思维水平,

促进创新思维的形成和发展,提高学生的应考能力,全力迎

接中考。

二、学情分析

1、现在的学生对于历史学科的复习的最大特点就是普

遍不够重视,或者说重视程度偏低,明显表现为上课情绪激

情不足,平时主动复习的欲望淡薄,有些学生甚至出现练习

马虎应付的现象。

2、大部分学生基础知识不牢,能力欠缺,一是平时积

累少,或者根本没有积累;二是平时练习时间少;三是平时

练习的一些比较有创新的题目依赖性较大,表现为等待老师

的答案,或者干脆置之不理。

3、大部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较差,特别是在辨析这

个环节上,学生语言的组织非常混乱,答题结构不完整,导

致失分的现象严重。

4、学生自己可控的时间少,自主学习能力非常有限,在

各科的复习时间上的安排欠缺合理性,以致于在一些他们所

认为相对不是很重要的科目上的复习,学生对历史复习大多

跟着感觉走,导致复习效果不是很理想;

5、学生对练习的巩固情况令人担忧,大部分对练习没

能形成一个系统性的整理和概括,思想上仍是单纯地认为练

习过的习题就是不需要再进行巩固了;甚至个别的学生眼高

手低,对多次出现的习题不搭理。

6、许多学生的书写仍是比较潦草不清,答案不讲格式,

学习习惯比较差;

7、学生对于复习大部分是“西瓜芝麻一起抓”,以致于

经常顾此失彼,首尾不得相顾,复习的质量就是大打折扣。

三、复习方法

历史中考已从应试型考试向能力型考试方向发展。在历

史中考复习中,离开历史基础知识的掌握去谈能力的培养,

这种能力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所以,历史中考复习

时必须做到知识和能力并重。

1、紧扣课程标准、深研中考说明:进入九年级阶段,

学习内容和要求、解题思路和方法、及所要达到的能力,都

与以往有所不同。历史事件的发展是有其内在规律的,历史

教材的编撰也是有其经纬逻辑的。要紧扣课程标准,把握历

史复习导向;深研中考说明。要分析教材框架、理清历史事

件脉络,通过对书本中一个又一个历史事件的学习和分析,

看清教材中每一章每一节编撰的用意。

2、重视标题,按章逐节。历史学科讲究系统性和连贯

性,要学会把课本中的知识纵向排列、横向比较、甚至逆向

推导。这样能够比较容易地在整个历史长河中,找准该历史

事件的位置作用、影响大小,从而有利于我们记忆和理解。

3、认真阅读,留心细节。课文中的遣词造句是经过千

锤百炼的,我们要尊重历史,用与书本中相同尺度的语言来

讲述历史事实,切忌随意发挥,画蛇添足。要想取得好成绩,

还要注意课本中页脚注释、补充段落和照片下面的小字所述

内容。要做到这一点,细是基础,懂是关键,活是技能,从

而达到用的目的。

4、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能力和习惯。把课本中的文字转

变成一目了然的表格,使历史知识条理化、简单化、小专题

化,可以很好地增强我们读题、解题、做题、答题的能力。

5、课堂以读议练为主。课堂上教师讲课的内容,都是

经过认真思考和准备的,重点、要点、难点分明,学生以听

记为主。复习中,思考自查,学生则要以思考为要,找出自

身的弱点、虚点和肓点。要从追求有趣的故事情节,提高为

得出有用的历史经验。

6、既要掌握历史知识,也要学会考试技巧。一道结构

完整的历史试题,通常由4个部分组成,即提示语、主干语、

限定语、项目语,答题时要有意识地按照这4个方面去认真

分解试题。答题书写要做到“四化”,即构思目标化、层次

条理化、答案要点化、书写序号化。

四、复习计划

第一轮:复习时间为三月下旬至五月下旬。复习内容为:

依据课标,引导学生过好教材关。复习任务:课堂复习和练

习尽量于考试说明保持一致性。学生在读好教材的基础上,

适当完成课时练习,真正做到查漏补缺;教会学生构建知识

体系,形成知识整体构建;教会学生读题审题,学会选择答

题方向;重视书写和格式,提高应考能力。

利用3周复习中国近现代史,因为这部分内容中考所占

比重最大,头绪多,知识点多,学生遗忘的也多,先从这里

下手,就切入了重点和难点。

利用2周左右复习中国古代史。

利用2课时复习世界古代史。

利用3周左右复习世界近现代史。

第二轮专题复习。初步拟定以下专题:

1、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2、中国中央及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

3、中外改革

4、中外思想解放运动

5、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

6、科技革命与世界经济、政治的发展与演变

五、课堂复习模式

坚持以教材为中心,以单元模块为线索,以学生识记、

创新思维为主导,精心设计复习训练题,快节奏大容量,落

实课堂效率。具体复习模式:

第一步:依据知识网络,学生熟读教材,初步建立知识

体系。

第二步:整合知识点,突破重难点,形成知识平台。

第三步:课堂训练,说写结合,提高应考能力,发展创

新思维。

第四步:注重知识的迁移,建立知识间的纵横向联系

第五步:课堂练习,量少质高,达到巩固和提高。

总之,历史科目的复习,没有定式,只有规律;是一个

循序渐进的过程,没有捷径,来不得虚假,只有付出了汗水,

才能进入它那充满无穷乐趣的殿堂。

中考历史总复习教案

学生方面:

1、大部分学生基础知识比较牢固,但能力欠缺,对于

平时练习的一些比较有创新的题目依赖性较大,表现为等待

老师的答案,或者干脆置之不理。

2、大部分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较差,特别是材料分析

这个环节上,学生对于书写文字的组织非常混乱,导致不必

要的失分的现象屡屡有之。

3、学生对练习的巩固情况令人担忧,大部分对练习没

能形成一个系统性的整理和概括,思想上仍是单纯地认为练

习过的习题就是不需要再进行巩固了。

4、学生对于复习大部分是西瓜芝麻一起抓,以致于经

常顾此失彼,首尾不得相顾,复习的质量就是大打折扣。

计划达到的目标:

1、以知识结构为复习的线索,引导学生在知识结构的

帮助下,对初中历史基础知识进行重新整合,建立符合自己

复习特点的知识网络。

2、强调以基础知识为主,以能力提高为理念,在复习

中着重要求学生具有时代性、发展性和科学性的思维,最大

程度体现中考对学生的素质要求。

3、在平时的复习中,强调以练习促质量、以探讨促思

维,更多关注学生不同阶段的复习效果,及时对复习的阶段

计划进行适当调整。

4、以考试标准为准,课堂复习和练习尽量与考试说明

保持一致性。

复习计划及实施方案:

(一)系统复习,夯实基础

为全面迎接20—年中考,打好20—年中考攻坚战,整

个复习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20_年2月4月份月底):梳理教材,即按

照教材的编写体系,以《中考历史考试标准》规定的考试内

容为重点,提纲挈领地复习,目的是使学生掌握教材中最基

本的知识,同时对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教材的整体线索有

一定的了解。

第二阶段(20_年5月份):专题复习,经历第一阶段

的复习,学生掌握了较多的基础知识,但知识是零碎的,孤

立的,没有从宏观上整体把握知识脉络。因此在复习的第二

阶段,可将前面所学的知识列成专题归类总结,比较对照,

形成知识网。

第三阶段(20_年6月初至中考前):综合复习,将六

本书的知识有机融合,根据中考的具体要求,选择若干题目

进行一系列综合训练,目的是将第一阶段古今中外的历史知

识进综合、形成能力。查漏补缺、热点讲解、模拟测试,每

一周一次强化训练,根据多次训练的情况,找出学生的薄弱

环节,再进行讲解、训练,进一步巩固知识、提高能力。

(二)抓住重点,加强训练

六本书的内容很多,在复习时教师首先要全面系统地进

行复习,根据《株洲中考历史考试标准》里的考查内容及要

求,复习这部分内容要强化。教学时要强调,平时的训练要

强化,对学生常犯的错误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提高学生学

习历史知识的能力。

(三)注重应试能力的提高

基础知识掌握了,能力提高了,还要提高考试、答题的

能力。特别是应试的技巧,我们认为学生应注意以下几个方

面的问题:

(1)审题,在平日练习和考试过程中一定要仔细审题,

题目问的是什么要弄明白,然后根据题目要求回答,千万不

能草草看一眼就解答。

(2)对课本内容一定要熟悉,我们对学生的要求是,

做选择题尽量不看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