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比的意义教学设计集锦15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比的意义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比的意义教学设计1学习目标1.认识扰、诊等5个生字,会写扰、欲等8个生字。正确读写鼓动、跃动、欲望、冲破、坚硬、不屈、茁壮、沉稳、震撼、糟蹋、短暂、有限、珍惜、听诊器等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积累好词佳句。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蕴含的深意。4.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懂得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课前准备1.搜集自己喜欢的人生格言。2.预习课文,并以小组为单位,制作生字生词卡片。A案第一课时畅谈生命,激发情感1.谈话导入:小时候,在小院的墙角丢下几颗葵花子,不料过了一些日子,竟然长出了两棵葵花秧苗。我不禁惊叹起向日葵那顽强的生命力。相信同学们的身边也有许多这样的例子,能列举一些吗?学生自由交流,教师引导学生说一说从这些生命现象中感悟到了什么?2.简介作者:台湾著名女作家杏林子在12岁时,因患类风湿性关节炎,全身关节大部分遭到损坏,致使她腿不能行,肩不能举,手不能抬,头不能转。但是残而不废的她,凭着顽强的毅力坚持自学,成为了一名非常出色的作家。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篇课文就是杏林子对于生命的感悟。初读课文,读通读准1.自主学习:轻声读文,注意把生字读准确,句子读通顺。想读几遍就读几遍,达到目标为止。2.小组合作学习:抢读生字生词卡片,比一比谁认的生字又快又多,请优胜者介绍自己识记生字的方法。轮读课文,比一比谁读得正确流利。3.全班交流:请一个小组向全班同学介绍识字成果,再请一个小组朗读课文,其他小组进行评议。细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主学习: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共写了几个事例,试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2.合作交流:指导学生用比较简洁的语言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并请学生将三个事例以小标题的形式写在黑板上。精读课文,突出重点1.自读自悟:选择自己感触最深的事例,反复品读,把自己的感悟写在旁边。2.小组交流:在小组长的组织下每位同学畅谈自己的体会,可以互相交流、质疑、辩论、研讨,教师参与部分小组的学习,掌握情况,并予以个别指导。3.全班交流:请学生先读一读自己选择的段落,然后联系生活实际谈一谈自己的'感悟。教师抓住每一部分中含义较深的语句提问,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这些语句的含义。之后,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读出飞蛾强烈的求生欲,读出瓜苗顽强的生命力,读出作者积极的人生观。第二课时品读课文,感悟语言1.自主品读:轻声吟读课文,画出自己认为写得精彩的语句或语段,反复诵读。2.小组交流:小组同学每人读一个自己最喜欢的语句或语段,说说自己喜欢的原因。3.集体赏评:学生自由交流汇报,教师指导学生把自己的感悟通过朗读表达出来。通读课文,畅谈收获1.回读全文,自我总结学习收获。2.全班交流,教师引导学生畅谈自己学习课文的感受以及对生命的感悟,还要引导学生从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和语言等方面谈自己的学习收获。读背说写,积累运用1.举行朗读比赛:选读自己喜欢的段落,比一比谁读得好。教师引导学生对朗读的同学进行评议,并请读得好的同学介绍自己的成功秘诀。2.练习背诵:这篇课文短小精悍、意蕴深厚,称得上是一篇抒写人生感悟的精彩篇章。想不想永远把它装在记忆的宝库中?下面请同学们练习背诵课文。3.积累名言:a.投影出示:不是每一道江流都能流入大海,不是每一粒种子都能成熟发芽,生命中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快乐与痛苦是相辅相成的。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因为快乐、兴奋、痛苦又何尝不是美丽呢?这段话是著名作家冰心对生命的感悟。同学们,能不能把你喜欢的关于人生的格言、名言告诉给大家?b.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学生摘录的名言,引导学生进行赏评。4.布置作业:把学习这篇课文的感受写下来,也可以仿照课文写一写自己对于生命的感悟。比的意义教学设计2尊敬的各位评委:你们好!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況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效果预测几个方面对本课进行介绍。一、教材分析1、教学内容:人教版六年级下册P39正比例的意义。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比和比例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着重使学生理解正比例的意义。正比例关系是比较重要的一种数量关系,学生理解并掌握这种数量关系,可以加深对比例的理解,并能应用它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同时通过正比例的教学进一步渗透函数思想,为学生今后学习打下基础。3、教学重点,难点、关键:教学重点是理解正比例的意义,难点是能准确判断成正比例的量,关键是发现正比例量的特征。4、教学目标:根据本课的具体内容,新课标有关要求和学生的年龄特点,我从知识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三个方面确立了本课的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生认识成正比例的量以及正比例关系,并能正确判断成正比例的量。过程与方法:学生经历从具体实例中认识成正比例的量的过程,通过察、比较、分析、归纳等数学活动,发现正比例量的特征,并尝试抽象概括正比例的意义。情感态度:在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和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从生活现象中探索数学知识和规律的意识。二、学况分析六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数学能力。在学习正比例之前已经学习过比和比例,以及常见的数量关系。本节课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理解比值一定的变化规律。学生容易掌握的是:判断有具体数据的两个量是否成正比例;比较难掌握的是:离开具体数据,判断两个量是否成正比例。三、教法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通过游戏引入、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等方式进行教学,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归纳正比例的特征。四、学法引导学生在观察比较的基础上,独立思考、小组合作交流。具体表现在学会思考,学会观察,学会表达,并对学生进行激励性的评价,让学生乐于说,善于说。五、教学过程本节课我安排了六个教学环节第一个环节:游戏导入,激发兴趣用游戏的方法将学生带入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同时也为后面教学做好了铺垫,使学生很快进入学习状态。第二环节:引导观察,启发思考教学中让学生自己计算游戏得分,并引导学生进行观察,从而得出:得分随着赢的次数的变化而变化,他们是两种相关联的量,初步渗透正比例的概念。第三环节:创设情景,观察实验用多媒体呈现数据的获取过程,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水的体积和高度是两个相关联的量以及二者之间的变化规律。第四环节:探究成正比例的量学生在反复观察、思考,讨论、交流的过程中自己建立概念,深刻的体验使学生感受到获得新知的乐趣。第五环节:巩固练习,拓展提高第六环节:全课小结六、效果预测在教学的始终,我一直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正比例的意义,加上课件的辅助教学和课堂练习,学生在理解掌握并且运用新知上,一定会轻松自如。所以,我预测本节课学生在知识、能力和情感上都能全面促进,达到预定的教学目的。本节课在教学设计和具体环节的安排上,可能还存在不足的地方,恳请各位评委给予批评指正。比的意义教学设计3一,习旧引新,揭示矛盾1,求每组数的最小公倍数,并说出是用什么方法求的[课件1]8和99和275和66和812和1810和152,口答.[课件2]3/4=()/83/4=9/()3/4=()/243/4=()/203,把1/3和1/5化成分母都是15的分数.[课件3]习后提问:A,说一说该题中计算的依据是什么B,分母15与原分母3和5是什么关系C,由异分母分数到同分母分数,这个转化过程是依据什么来实现的4,揭示课题:通分二,探究新知,激发思维认识公分母和通分的意义.(1)教学P115.例3:比较3/4和5/6的大小①提问:A,3/4和5/6能直接比它们的`大小吗想想用什么办法就可以比较它们的大小了B,想一想:"相同的分母"与4和6有什么关系②试一试把它们化为同分母分数.观察学生的几个算式,有没有达到把异分母分数转化为同分母分数的目的.③反馈讨论:对比一下,"相同分母"选哪个数比较好为什么④小结:我们在把异分母分数转化为同分母分数时,首先选定的"相同分母"我们称为公分母.一般我们选已知分数分母的最小公倍数作它们的公分母.板述:把异分母分数分别化成和原来分数相等的同分母分数,叫通分.(2)我们从下面的图中看一看,通分前后的两个分数,什么发生变化了什么没有发生变化[课件4](通分并没有改变分数的大小,把异分母分数转化为和原来分数相等的同分母分数,使它们的分数单位相同了,这样就可以比较它们的大小了)2,教学通分的方法.(1)教学P116.例4:把下面每组数的两个分数通分.2/3和5/71/6和7/12讨论:A,想想:要把这两组分数分别通分,第一步要做什么第二步做什么B,说说公分母21是怎样确定的公分母12是怎样确定的C,能说一说通分的一般方法吗板书:通分的一般方法是:先求出原来几个分母的最小公倍数,然后把各分数分别化成用这个最小公倍数作分母的分数.※把下面两组分数通分.[课件5]9/10和8/153/8和5/12D,请再说一说通分过程分几步每步做什么三,巩固练习,强化提高1,说出下面每组分数的公分母.1/4和2/32/3和5/63/8和5/65/12和5/482,P117.13,P117.3四,课堂小结,抽象概括什么叫通分通分的一般方法五,家作P117.2,4板书设计:通分的意义及方法把异分母分数分别化成和原来分数相等的同分母分数,叫通分.比的意义教学设计4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教材第八册小数的意义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小数的产生,理解小数的意义。2、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动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3、渗透事物之间普遍联系的观点、实践第一的观点。4、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相对应的课程目标:1、进一步认识小数,探索小数、分数之间的关系,并会进行转化。2、进一步体会数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能运用数表示事物,并能进行交流。教学重点、难点:理解和抽象小数的意义。教学理念:1、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活动前提,营造自我探索、自我发现的学习环境。让学生用个性化的理解方式表达对小数的理解。2、尊重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成果,建立平等、民主、愉悦的学习氛围。教材及学情分析:小数的认识是在三年级下册“元、角、分与小数”及“分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的。“小数的意义”是通过实际操作,借助几何模型使学生体会到小数与分数之间的'关系。小数是十进分数的另一种书写形式,要使学生理解小数的意义,必须通过实际操作。把一个正方形看作“1”,把“1”平均分成10份,1份是它的十分之一,就是0.1;把“1”平均分成100份,1份就是它的一百分之一,也就是0.01。从而使学生体会到分母是10、100、1000等的分数可以用小数表示。在练习中通过在直线图上表示十进分数和小数的问题,进一步沟通小数和分数之间的关系。教师的教就是为了不教,作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者、合作者、引导者,只有让学生拥有好的学习方法才会有真正意义上的有效学习。这也是学生一直迫切需要掌握的。那么这节课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另外一个重点就是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教具准备:课件一、导入。在我们以前的学习当中,重点研究了整数。但是由于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进行测量、计算等活动的时候往往经常得不到整数的结果,所以我们又进一步学习了分数。其实在用分数表示的基础上我们还可以用小数表示。这个学期我们将重点学习小数。二、介绍方法:怎样学好小数呢?要想学好它,就要讲究一定的学习方法,制定一个计划,按一定的步骤学习,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了。今天老师就向大家介绍一种学习方法。(出示学习步骤)学习步骤:关于小数:1、我已经知道了什么?2、我还想知道什么?3、通过学习我又知道了什么?4、动动手,检测一下。接下来我们就按照这样的步骤开展学习。三、思考、讨论:1、我已经知道了什么?小数点、小数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师:看来大家对小数的了解很有限,那么更有必要认真的学习小数了。2、还想知道什么?小数的起源、发展、计算、数位顺序、读写法、意义……师:要想了解小数的这些知识,首先最基本的就是要了解小数的意义。那么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小数的意义吧。四、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小数的意义。1.小数的意义,自学小数的意义(看书第3页)(1)出示课件,把这个正方形平均分为10份取其中1份,用分数表示是十分之一,用小数表示是0.1;取其中3份就是十分之三,用小数表示是0.3。把这个正方形平均分为100份取其中1份,用分数表示是百分之一,用小数表示是0.01。(2)以1米为例结合具体的数量理解小数把一米长的线段平均分为10份取其中1份,用分数表示是十分之一米,用小数表示是0.1米;把这条线段平均分为100份取其中1份,用分数表示是百分之一米,用小数表示是0.01米。2、同桌之间互相交流,用数学语言说一说自己的涂色部分用分数和小数表示,分别是怎样的。4、师:像0.1、0.5、0.7这样的小数是一位小数。像0.01、0.19、0.08这样的小数是二位小数。5、想一想:1/1000、1/10000用小数怎样表示?23/1000、127/1000呢?它们分别是几位小数?观察黑板上的数据,想一想:什么样的分数可以写成小数呢?6、看书P3,找一找你认为最重要的那句话,读一读。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可以用小数表示。7、看学习步骤3:通过学习我又知道了什么?集体交流8、质疑(学生提问)五、学习步骤4:检测。1、在直线上标出相应的小数、分数。见P5、12、分数小数的转化P52、33、同伴相互出题。教学反思:这节课既是一节数学知识学习课,同时又是一节学习方法的指导课。通过对教学的设计,教学,对学生的检测,我有以下体会:1、教师要善于倾听。学习活动要以学生为本,在学生思考、讨论的过程中,经常会有精彩的见解,教师要善于捕捉。尤其是当学生有独特的见解出现时,教师要及时给予反应,以此保护学生对数学的积极性。当然这需要教师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注意有意识地积累。2、注重方法指导。本节课的特色和重点之一即学习方法的指导。但是学习方法的指导应该是贯穿整个学习过程的,所以教师在进行方法指导的时候要让学生清楚本节课介绍的方法还适合那些内容的学习,其他的学习内容应该用什么样的学习方法更好。3、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本节课既让学生学习了好的学习方法,又让学生扎实地学习了小数的意义,关注了学生多方面能力的发展。存在的问题:数学课程要让学生了解数学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但本课与生活的联系不够,在学生的发言中教师的把握不及时。另外,要注重多样化的课程资源的整合,学习方式还可以更丰富一些,如认识一位小数、两位小数的方法可以有变化,以拓展学生的思维。案例点评:《小数的意义》这一节课整体框架好,是一节学习方法指导课。本节课能够很好地确定研究的课题、目标,即学习方法的指导,有研究的方向。并且能够引导学生参与目标的制定;学习过程中能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学习,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掌握较好;师生关系融洽,学习氛围好。比的意义教学设计5教学内容:比的意义。教学目的:1.使学生理解比的意义,知道比各部分的名称;学会求比值的方法,能正确地求出一个比的比值;理解比同除法、分数的关系。2.培养学生比较、分析、抽象、概括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比的意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可以发现两个数量之间有关系。1、比如说,周老师今年25岁,这位同学你今年几岁啊?(指着第一位同学)(12岁)师:大家能列个算式表示出我们年龄之间的关系吗?(25-12=13)这个是相差关系。师:还可以用别的方法进行比较吗?生;12除以25求的是倍数关系。师:好的,请坐!2、请这组同学起立,我们一起来数一数,有几个男生,几个女生啊?(老师指着一起数,男生5人,女生3人)师:除了表示出他们人数之间的相差关系,你还能列什么算式表示出他们之间的关系呢?生:倍数关系。3、我们以前还学过这样的题,看大家还记得吗?看屏幕:一辆汽车2小时行驶90千米,平均每小时行驶多少千米?学校用150元买来3个小足球,每个小足球多少元?自己读题,看看每道题求的是什么?怎样列式。交流:谁来说第1个小题,指名回答,根据回答板书:(电脑出示:速度90÷2)这里的90表示的是(路程),2表示的是(时间)那你能说一说数量关系吗?(速度=路程÷时间)这里的速度表示的就是路程与时间的关系。下一道呢?指名回答,(电脑出示:单价150÷3)数量关系式是什么呢?(单价=总价÷数量)单价表示的就是总价和数量的关系。好极了,请坐师小结:我们看这些题都是用除法算式来表示两种数量之间的关系。二、探究新知(一)教学比的意义。在我们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常常要把两种数量进行比较,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种新的比较两种数量关系的方法。叫做“比”,一起来研究“比的意义”。(板书:比的意义)1、这里的老师年龄是同学年龄的几倍用25÷12,可以说成“老师和同学年龄的比是25比12”(电脑演示:老师和同学年龄的比是25比12)一起读一下。可以记作25:12(电脑演示25:12)这里中间的两个圆点叫做比号,读作比。那同学年龄是老师年龄的几分之几就可以说成同学和老师的年龄比是多少啊?(电脑演示:同学和老师年龄的比是12:25)2、那你能把这句话变一个说法吗?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几倍可以说成“男生人数与女生人数的比是5:2”(电脑演示)那如果是2:5呢?应该是谁和谁的比呢?(电脑出示2:5)(电脑演示:女生和男生人数的比)所以我们在说比的时候要有顺序地说。3、那么路程÷时间=速度可以怎么说呢?(指着算式90÷2问)你来试试:(路程和时间的`比是90比2)也就是速度可以说成是――(电脑演示:路程和时间的比)4、单价可以说成什么呢?生:单价可以说成是总价与数量的比(电脑演示:总价与数量的比)5、那么从刚刚这些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到,两个数相除,又可以说成这种比的形式。你能不能说说什么是比呢?先在组里互相说说,开始。(学生说,教师巡视)谁愿意来说说?(多说几个)把他们的意见综合一下就是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板书: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一起读一下。这就是比的意义。比表示的就是两个数相除的关系。7、那你们能不能自己举个用比表示两个数量关系的例子呢?同桌先相互说说。(学生说)8、交流:学生回答,教师小结。这些都可以说成比。9、刚才我们通过观察,研究,发现“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并知道了比的写法,那你会写比了吗?一起来试试看,完成练习第1题。(二)教学比的读写法,各部分的名称、求比值的方法1、我们已经理解了比的意义而且学会了怎样来写比。那比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各部分名称又是什么呢?我想通过大家的自学,一定能很快解决。请大家对照要(学生自学3分钟)(电脑出示电脑自学提纲)(1)什么叫比的前项?什么叫比的后项?什么叫比值?(2)怎样求比值?(3)“试一试”(完成练习第2题)2、学生交流。好,我们来交流一下你们的自学情况。(1)指名学生回答问题1,教师板书我们以5:3(板书5:3)为例,你能具体向大家介绍一下吗?(比号前面的5叫做比的前项)(比号后面的3叫做比的后项)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叫做比值。(2)那怎样来求比值呢?(只要把前项除以后项)以5:3为例呢?怎样求比值?(板书:=5÷3=5/3比值)师:通过刚才的练习我们可以发现,比值可以用分数表示,也可以用小数表示,有时也可以是整数。当比值用分数表示时一定要是最简分数。3、刚刚我们已经知道了比的写法,其实比还有另一种写法,同学们一起看。例如5:2(教师指着5:2讲解)还可以写成分数形式。我们一起来书空一下,注意:写的时候要从上往下写,它还是一个比,而不是分数,所以仍读作5比2。(板书:仍读作5比2),比的意义教学设计6教学内容:本节课教学内容是新人教版本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P32页。1、教材分析教学主要内容:一位、两位、三位小数的意义。小数的计数单位,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教材编写特点:简化了小数意义的叙述重视了对小数意义的理解加强了小数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在探究的过程中注重给学生创设自主研究的空间。教学的重点、难点:理解一位、两位、三位小数的意义,知道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教学关键:理解一位、两位、三位小数的意义。基本活动经验:在老师引导下,重视学生实际动手操作的能力、合理安排引导给学生自主探索的空间、借助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迁移,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二、学情分析小数的意义是学生系统学习小数的开始。这是在学生三年级学习“分数的初步认识”和“小数的初步认识”基础上教学的,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意义,为今后学习小数四则运算打好基础。学生学习该内容可能的困难:教学时,学生必须依托分数和整数的相关知识,借助分数理解小数的意义,借助整数掌握小数的结构特征。理解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时,必须联系生活中的货币、长度或者重量等理解小数之间的关系。学习方式:充分的运用演示、操作、观察等直观的手段,把基本概念的本质属性和普遍意义形象地展示出来,是学生在头脑中建立起这些内容的丰富表象,再组织学生进行分析、讨论,加深这些知识概念的感性认识;最后对表象进一步加工,形成概念,从而实现对概念的深刻理解。3、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和实际测量活动了解小数的产生,体会小数产生的必要性。借助熟悉的十进制关系的显示原型多角度的理解小数与分数之间的关系,理解计数单位0.1、0.01、0.001。2明确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三位小数表示千分之几.....知道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10。过程与方法充分的运用演示、操作、观察等直观的手段,引导学生经历从直观到抽象、概括的心理活动过程,实现“动作表征”、“直观表征”、“符号表征”的循序渐进发展,进而培养学生发现和构建知识的能力、迁移和类推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归纳的思维能力和应用数学的能力。4、教学过程1、已知导入、情境感知师:(出示教室场景图)同学们看,这个地方熟悉吗?生:熟悉师:是哪?生:我们的教室师:我们的教室,这是黑板的高度,讲台的长度,课桌的长度(课件出示)。师:我们已经知道黑板的高度是1米(课件出示黑板的高度是1米),你有办法知道课桌和讲台的长度吗?生:我知道了,讲台的长度、课桌的长度有1米多。生:我知道讲台的长度跟1米差不多。生:可以用重叠法生:可以把黑板的高度那里,对直画一根虚线下来,再看师:课桌的长度是1米多,具体多多少呢?你有办法吗?2、展开,认识一位小数的意义生:先测量出1米,多余的部分截取下来,再接着去测量。师:谁还来说说......生:先测量出1米,多余的部分截取下来,再拿多余部分去跟1米比较(边说边用手比划)。师:你们看看,是这样的吗?(课件演示,将多余的部分截取下来,放在1米的下面测量)生:是的。师:接下来,谁有办法?生:用多余部分去比,看看1米里面有几个那么长。生:将1米平均分成10份,再比较。师:比不出来啊,谁有办法?生:1个1个去比,看看几个那么长正好是1米。就用除法解决。师:是这样的吗?(课件演示)生:是的师:我们一起来数数生:1个,2个,3个......正好10个这么长是1米。(在出现问题的时候,想解决问题的办法:我们可以把已经知道的1米的刻度标记出来,再继续测量,先用多余部分去比较,发现正好10个那么长就是1米。所以多余部分是10份中的1份,也就是说将1米平均分成10份,这样的1份,它的长度正好是多余部分,所以多余部分可以用十分之一米表示;十分之一米用小数表示是0.1米。在测量或者计算时,我们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的结果,这时,可以用分数或者小数表示。师:那现在知道怎么具体表示了吗?说说我们刚才的思路。生:因为老师在操作的时候,我们可以发现10个多余部分的长度正好是1米,也就是说每个多余部分的长度是1米的1/10,也就是1/10米。写成小数的话是0.1米。还可以用1分米表示。生:根据观察我们发现,将1米平均分成10份,多余部分正好是10份中的1份,可以用分数1/10米表示,还可以用小数0.1米表示。生:将1米平均分成10份,多余部分是1米的1/10,也就是1/10米,用小数表示是0.1米。师:我们一起来说说:将1米平均分成10份,多余的部分正好是这10份中的1份,也就是1/10,1米的1/10是1/10米,也可以用小数表示为0.1米。师: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小数的意义”(板书课题)师:那你们知道小数0.1的意义了吗?生:0.1表示的是十分之一。师:你还能在1米(用手比划)中找到其他的小数吗?并说说它的意义。生:0.3米(学生说,老师点课件,并根据课件演示,学生说意义)师:那0.3里面有几个0.1呢?表示什么生:0.3里面有3个0.表示十分之三。师:还找到了其他的小数吗?生:0.7米(老师点课件,学生说意义)0.7里面有7个0.1师:那1米里面有多少个0.1呢?生:1米里面有10个0.1米师:10个0.1是1仔细观察这些小数和分数(用手比划并引导学生观察分数),你发现了什么?生:这些小数都表示十分之几。生:这些分数的分母都是10,小数都是一位小数生:分母是10的分数可以写成一起小数生:10个0.1是1师:说得非常好。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分母是10的分数可以写成一位小数,10个0.1就是1。一位小数,它的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写作0.1。我们一起把这句话小声齐读:分母是10的分数可以写成一位小数,一位小数的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写作0.1。师:我们在这个1米中找到了很多的小数,是不是只能在这里找到小数呢?(出示数轴图)你能在这里找到小数吗?生:能(学生上台寻找并说明理由。)师:为什么是这里呢?生:因为0-1之间分成了10份,每一份是0.1,表示十分之一。生:0.1还可以表示刻度。也就是说:这里的每个刻度依次是0.1、0.2、0.3......师:我们在学习数轴的时候知道数是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依次排列的,所以0.1在这里。师:那你能找到0.8吗?生:某一个点,某一个范围(指出0.8的具体位置)师:你是怎么找到0.8的?生:数8个0.1(10份中数出其中的8份)生:从1开始往左边数2个0.1(10-2=8)师:那数轴上还有其他的小数吗?生:有,学生说小数师:如果将数轴无限的延长,这样的小数说得完吗?生:说不完。师:回归到米尺中,理清我们刚刚的思路:我们知道多余的这个部分—可以用分数十分之一米表示,用小数0.1米表示。所以课桌的长度是1.1米。3、推进,认识两位小数的意义师:课桌的长度已经具体的表示出来了,黑板的高度呢?生:还是拿红色部分进行重叠,多余的部分截取下来。继续用红色部分测量(课件演示)。师:遇到了什么问题?生:测量时,多余的部分不够1米,生:那就用蓝色部分比较。(学生边说,课件演示)也不够1分米。师:那怎么办?生:用刚刚的方法去比,看多少个紫色部分有是一个蓝色部分。用分米的下一个单位厘米表示。师:(课件演示)我们发现......生:我们发现10个紫色部分的长度就是蓝色部分生:把蓝色部分平均分成10份,紫色部分是其中的1份生:是1厘米师:把蓝色部分平均分成了10份,那1米里面会有多少个这样的紫色部分呢?生:有100个这样的紫色部分。师:那就是说:将1米平均分成100份,其中的1份表示的长度就是紫色部分,可以用分数1/100米表示生:还可以用0.01米表示。师:对的,1/100米写成小数是0.01米。师:那红色部分有多少个0.01米蓝色部分呢?生:1米里面有100个0.01米。1分米里面有10个0.01米师:那这样的4份呢?可以怎么表示?生:4/100米,写成小数0.04米师:请同学们拿出抽屉中的软尺。师:这根软尺长度是多少?生:1米、10分米、100厘米、1000毫米。师:看来长度单位的换算学的很好哦。操作:拿出软尺,在软尺上找到1米,1分米,1厘米,1毫米。以米为单位,找出一个可以用小数表示的地方,跟同桌说一说,并将它写在练习纸上)。学生汇报生1:我找到的是0-99厘米。是99厘米,用分数表示是99/100米,用小数表示是0.99米。生2:我找到的是0-20厘米。是20厘米,用分数表示是20/100米,用小数表示是0.20米。生:老师对于生2找的还有表示方法,我可以用分数2/10米,用小数表示是0.2米。师:(副板书20/100米=0.20米,2/10米=0.2米。)对于这两种表示方式,谁来说说他们的意义?生:一个是表示把1米平均分成100份,取其中的20份,是20/100米=0.20米;一个是表示把1米平均分成10份,取其中的.2份,是2/10米=0.2米。生:它们表示的长度是一样的,但是它们表示的意义是不同的。师:仔细观察这些小数,你又有什么发现呢?生:这些分数的分母都是100,小数都是两位小数生:分母是100的分数可以写成两位小数生:100个0.01是1师:说得非常好。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它的计数单位是百分之一,写作0.01。(课件出示:分母是100的分数可以写成两位小数,两位小数的计数单位是百分之一,写作0.01。)师:通过我们刚才的探究,我们知道黑板高度中1米之外多余的这个部分—1厘米,可以用分数百分之一米表示,用小数0.01米表示。所以讲台的长度是1.01米。4、拓展,认识三位小数、四位小数的意义师:(出示课件显示1毫米)这是多长?生:1毫米师:你是怎么知道的?生:.因为把1厘米平均分成了10份,其中的1份就是1毫米.....师:1米里面有多少个这样的1毫米呢?生:1000个(1米里面有1000个1毫米),因为1米=1000毫米出示课件师:将1米平均分成1000份,这样的1份是1毫米,这样的1份还可以怎么表示?生:1/1000米,0.001米。师:对的,把1米平均分成1000份,其中的1份是1/1000米,用小数表示为0.001米。师:那这里的7份可以怎么表示?米尺中的1厘米可以怎么表示呢?生:这里的7份可以用分数7/1000米表示,用小数表示为0.007米生:米尺中的1厘米是1000份中的10份,用分数千分之十米表示,用小数0.010米表示。生:1厘米也可以用分数百分之一米表示,用小数0.01表示。师:也就是说10个0.001等于1个0.01。师:观察这些小数,你发现了什么生:还可以知道,分母是1000的分数可以写成三位小数,三位小数的计数单位是千分分之一,写作0.001。1厘米中有10个1毫米,所以0.01里面有10个0.001;1米里面有1000个1毫米,所以1里面有1000个0.001。五、总结及应用(观察板书可以知道)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可以用小数表示。小数的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写作0.1、0.01、0.001......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生:因为我们刚刚在黑板上标记了生:进率是100生:因为我们知道人民币1分钱是0.01元,1角钱是0.1元,10个1分钱等于1角,所以进率是10生:进率是10.看黑板我们知道0.1米是1分米,0.01米是1厘米,0.001米是1毫米。它们之间的关系是10毫米=1厘米,10厘米=1分米。所以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学生根据小数的计数单位自己理解这句话,并且填空,说明理由。)写出合适的分数和小数说一说你的收获生:我知道了“小数的意义”生:我知道了分母是10.100.1000......这样的分数可以写成小数生:我知道了小数的计数单位......是的,这些都是我们这节课的收获,希望大家在以后的生活或者学习中能够好好的运用这些知识。你们将会发现,原来数学与生活是息息相关的。板书设计1米1计数单位1/10米=0.1米十分之一0.1一位小数1/100米=0.01米百分之一0.01两位小数1/1000米=0.001米千分之一0.001三位小数1/10000米=0.0001米万分之一0.0001四位小数五、教学反思《课标》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生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要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基于这一理念,在设计本课时,我注重让学生经历探究与发现的过程,使他们在动手、动脑、动口中理解知识,掌握方法,学会思考,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一、运用多种手段,提高教学实效本节课中将现代化教学手段与常规教学手段相结合,提高了教学效率。从引入课题、讲授新课、反馈练习,大部分内容均制成多媒体课件,直观、形象、动态地展现知识的形成过程,刺激学生的感官,启迪学生思维,增大了课堂容量,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在授新一位小数的意义时,扎扎实实的抓住了重难点,两位小数的意义学习时,让学生借助实物(软尺)进行操作:找小数,写小数,说小数的意义,从而加深了实际与理论的联系,强化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三位小数的引入更是在已有的软尺基础上,复习了长度单位之间的关系,从而让学生能够理解三位小数的意义。同时,本节课又注重了常规教学手段的运用,课题、一位、二位、三位小数的几个关系式等,均由老师板书。提纲挈领的板书,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2、情景导入,回到最初借助教参中的情景导入,但是在设计时抛开了已有的尺子测量,让学生只根据已有的1米进行思考。也就是在遇到不能用整数表示的时候,要想其他的办法进行解决(如:想出一个新的名数单位,比如分米、厘米、毫米来解决问题;或者想到用分数表示,借助分数从而过度到小数),让学生明白知识不是原本就是这样的。是因为我们在实际的问题当中不能解决,必须借助新的知识来解决,就此重新回顾了小数的产生与发展。3、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活动前提,营造自我探索、自我发现的学习环境。许多教师认为,小数的意义这一内容用传统的接受式教学方法比较恰当,因为小数的意义是约定术成的,新型的学习方式(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也只能是一种课堂的装饰。这种思想,是我在设计教学时考虑得最多,也是我最难突破的瓶颈。因此在本课的设计上,我以小数在生活中的实际意义为切入点,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出发,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体验。六、案例研讨《小数的意义》这一课。为我们诠释了如何让学生在基础数学的学习过程中,触及数学本质的深处,更深切的感受数学的精神、思维和方法的魅力。同时,本节课的教学不落俗套,特别是在教学设计上为我们展示了独有的环环相扣。1、回归本质,回到最初在第一个环节一位小数的意义的设计中,教师提出:“在没有测量工具的前提下,你能想办法知道课桌的长度吗”这个问题,学生想到了最为原始的办法:用非整数表示或者产生一个比米更小的名数来表示。这样的教学设计,让学生能触及数学本质。2、数与型结合,便于学生理解两位、三位小数的意义教学设计中,更是将实物——1米的软尺搬进课堂,让学生去观察、寻找“以米为单位可以用两位小数表示”的地方,从而让学生感受知识并不是凭空捏造的,而是有凭有据的,让学生理会到数学是一门严谨的学科。脱离实物过渡到三位小数时,让学生在操作、观察中感知,在感知后依据课件抽象、概括,在思维碰撞中提高认识的学习过程。3、概念性的教学是否可以全面放开,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总结既然是教学,肯定会有不完美的地方,概念性质的教学多数都是教师满堂灌的形式。在主张把课堂还给学生的情况下,能否大胆的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找凭找据、去总结、去运用呢?附:评课老师简介何琴,小学高级教师,校级骨干教师。20xx年担任教育部“国培计划(20xx)”——中西部地区小学教师置换脱产研修项目培训导师,20xx年被聘为“第二批校级骨干教师”多篇教学论文获国家二等、省级二等、市级一等奖,多篇论文在《湖南教育》杂志上发表。曾代表长沙高新区参加“长沙市名优教师‘志愿支教、送教下乡’活动”,参加全国中小学“本色教育”说课比赛,荣获一等奖;在教育部“国培计划(20xx)——中西部农村小学骨干教师培训班上的示范课,曾经参加“长沙高新区小学数学教师素养比赛”荣获特等奖,参加“长沙市小学数学教师素养比赛”课堂教学竞赛荣获一等奖。工作理念:多一点鼓励,多一点期待,多一点平等,多一点沟通。教育理念:勤于好学才能乐于施教。比的意义教学设计7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及分子分母的含义。2、在操作、观察、思考、辨析等活动中,体会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感受分数的相对性。3、让学生亲身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强烈愿望和数学学习的兴趣。教学重点: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使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发展学生的数感。教学难点:在比较辨析中体会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感受分数的相对性。教学过程:一、导入出示:数1、你们都学过哪些数?(整数、小数、分数)把你知道的分数知识说出来,让我们大家分享一下好吗?预设:(1)分数有分母、分子、分数线(2)把一个苹果平均分成两份,取一份就是1/2(3)分数的比较大小2、关于分数,你还想知道什么呢?预设:(1)分数加减法(2)约分、通分看来大家的求知欲很强,今天咱们就继续研究分数二、实践操作,研究新知(一)认识单位1出示:1/41、你能举例说明1/4的含义吗?把它画下来2、学生活动,教师巡视先完成的同学再举举其他的.例子3、汇报交流学生边汇报,教师边板书预设:(1)我把一块蛋糕平均分成四份,这样的一份就是这块蛋糕的1/4板书:平均分强调:是谁的1/4(2)我把一个长方形平均分成四份,这样的一份就是这个长方形的1/4(3)我把一米平均分成四份,这样的一份就是一米的1/4(4)我把四根小棒平均分成四份,这样的一份就是(这四根小棒的)1/4这一份是谁的1/4啊?(这四根小棒的)也就是说把这四根小棒看成了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四份,这一份就是这个整体的1/4你们知道这个整体可以用什么来表示吗?(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这一份就是(单位1)的1/4上面这些图中,把谁看做单位1?分别说一说4、你还能把多少图形平均分,也能用1/4表示其中的一份?(5)我把八根小棒平均分成了四份,这样的一份就是这八根小棒的1/4这是把谁看成一个整体?(八根小棒),那么八根小棒就是(单位1)这样的一份就是(单位1)的1/4(6)我把12根小棒看做单位1,平均分成四份,这样的一份就是单位1的1/45、请同学们观察我们操作的结果,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相同:都是平均分成四份,表示其中的一份,也就是意义相同不同:单位1不同,有的是把一个物体进行平均分,有的是把多个物体看成一个整体进行平均分分多个物体时,1/4一会表示1根,一会表示2根,一会表示3根6、通过观察你现在认为1/4与它们所分的物体的(个数)无关,也就是与(单位1无关)。无论物体的个数是多少,1/4的分母4,始终表示把它们平均分成四份,分子1始终表示其中的一份。只要把单位1平均分成四份,其中的一份就可以用1/4表示7、每一份出现数量不同是因为(单位1不同)8、如果把他们平均分成四份,表示其中的两份呢?(2/4)你能说说它表示的含义吗?三份呢?四份呢?1、刚刚通过大家的努力,我们用不同数量的物体找到了1/4,下面以小组合作的方式(1)、把12个图形平均分一分,你可以得到哪些分数?(2)、要求:以小组为单位操作,思考有几种分法。根据操作过程填写记录单。说清每个分数的含义。把()看做单位1,平均分成()份,表示这样的()份是()的(),是()个图形。记录单:方法一方法二方法三方法四画图表示用分数表示()()()()()()()()与分数对应的个数2、小组汇报,根据汇报情况,学生质疑、解答。结合表格或图说一说,每个分数中,分母表示的是什么?分子表示什么?这个分数表示什么含义?2、教师:这样的2份、3份是单位1的几分之几?是几个图形那也就说既可以平均分成若干份,又可以表示其中的一份或几份3、归纳概念:刚才大家开动脑筋,得出了这么多的分数,你能结合刚才的学习活动,结合表格试着总结出什么叫分数吗?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概括小结: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它的一份或几份就可以用分数来表示。这就是我们今天探究的内容分数的意义。(板书课题)三、简单应用,生活中解释意义1、分数不仅在我们的课堂中,而且还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中国是一个干旱缺水严重的国家。淡水资源占全球水资源的6/100,我国人均占有水量是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北京市的人均占有水量是全国人均占有量的1/8。学生自主阅读,结合具体情境说说每个分数的意义。谈谈你读后有什么感受。(感受分数与生活的联系,增强节约用水的意识)2、用分数表示下面个图中的涂色部分。3、判断并说明理由。四、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对分数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有哪些收获?比的意义教学设计8教学目标认知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识记高雅生活情趣的表现,理解陶冶高雅生活情趣的意义。能力目标通过列举实例、课堂讨论、联系学生实际等方法,让学生学会区分高雅情趣与庸俗情趣的不同。在此基础上,能够进一步分析陶冶高雅情趣的意义。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区分高雅情趣与庸俗情趣的能力。思想觉悟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够区分两种生活情趣,提高在社会生活中陶冶高雅生活情趣的自觉性,自觉抵制庸俗的、不健康的生活情趣对个人的影响。教学重点1、生活情趣有高雅和庸俗的区别;2、高雅生活情趣的表现;3、陶冶高雅生活情趣的意义。教学难点生活情趣有高雅和庸俗的区别。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准备1、有条件的,可以准备有关张海迪和霍金的图片资料。2、课前可以收集一些有关学生平时生活情趣的情况。3、有条件的,可以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导入新课教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生活中处处有情趣,情趣又是多种多样的。那么,在这多种多样的情趣中,是否所有的情趣都是有益的、高雅的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这节课所要探讨的问题。讲授新课二、陶冶高雅情趣的意义(板书)教师:在多种多样的生活情趣中,有高雅和庸俗的区别。那么,什么样的生活情趣才是高雅生活情趣呢?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阅读教材。(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教师:刚才同学们已经自学了教材,哪位同学能说一说什么是高雅的生活情趣呢?1、什么是高雅的生活情趣(板书)学生:高雅的生活情趣是健康的情趣,向上的情趣,文明的情趣,科学的情趣。教师:对。那么就请同学们围绕这个问题,再进一步提出些具体的“子课题”,供我们自己和大家进一步思考。(教师引导学生提出以下“子课题”,板书以下内容)什么样的情趣是健康的情趣?什么样的情趣是向上的情趣?什么样的情趣是文明的情趣?什么样的情趣是科学的情趣?教师:下面我们分组讨论同学们自己提出的上述问题。分组讨论后,各组在全班交流。(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视和参与)教师:现在我们进行全班交流。先讨论第一点:健康的情趣。请甲组同学谈谈你们的看法。(1)健康的情趣(板书)甲组代表:我们探讨的子课题是:什么样的情趣是健康的情趣?经过讨论,我们认为,健康的生活情趣,是指有益于个人身心健康的情趣。它对个人的身心健康和未来的发展有促进的作用,能够提高对生活的认识,加深对生活的理解,形成乐观、开朗、活泼、自信的健康心理,使人更加热爱生活,品味生活的乐趣。例如,有的同学喜欢利用节假日结伴郊游,欣赏美好的田园风光;有的同学喜欢在课余时间踢足球,强健体魄;有的同学则喜欢研究围棋,开发智力。这些都是有益于个人身心健康的情趣。教师:说得很好。能不能举出反面的例子呢?学生:有的中学生吸烟、喝酒就是不健康的情趣。教师:为什么呢?学生:因为这些嗜好影响中学生的身心健康。教师:是的。法国健康教育委员会经过调查研究发现,要预防青少年吸烟,最佳的方法是动员家长严加管教子女,禁止其吸烟。这与世界卫生组织最近进行的一项调查结果完全一致。研究显示,一般而言,孩子们在小学时对烟草是深恶痛绝的,知道吸烟不利于身体健康。孩子们甚至会向周围吸烟的成人施加压力,要求他们戒烟。然而进入中学后,为了显示自己已经长大成人,一些青少年开始尝试吸烟,最终染上烟瘾,不能自拔。世界卫生组织最近在欧洲几个国家进行的一项调查也显示,家长禁止子女吸烟的要求越严,11——15岁孩子吸烟的比例就越低。因此,专家们希望家长对处于青少年时期的子女进行严格管教,明令禁止他们吸烟,帮助他们健康地度过心理不稳定期。教师:下面我们接着讨论第二点:向上的情趣。请乙组同学谈谈你们的看法。(2)向上的情趣(板书)乙组代表:我们探讨的子课题是:什么样的情趣是向上的情趣?经过讨论,同学们认为,向上的生活情趣是指对生活充满乐观、积极态度的情趣。它能够振奋人的精神,催人奋进;能够帮助人排除烦恼,克服消极情绪,战胜意志消沉,即使在逆境和不顺利的情况下,对生活目的和理想仍有积极的追求。例如,张海迪在身体瘫痪的情况下,仍然保持乐观的生活态度,她热爱学习,自学了从小学到大学的文化知识;她还自学了针灸,热心地为周围的人看病;她还喜欢唱歌,用歌声鼓舞自己。这些都是积极向上的情趣。教师:张海迪是我们中国轮椅上的女作家。有哪位同学知道外国还有位轮椅上的科学家。学生:这位科学家是霍金。教师:对。他就是英国著名物理学家史蒂芬·霍金。2002年8月,霍金来中国参加国际数学家大会。他的故事也吸引了众多的年轻人。(多媒体显示:奇人霍金的故事)史蒂芬·霍金有着“继爱因斯坦之后世界上最杰出的理论物理学家”的美誉。他1942年出生于英国的牛津,1959年就读于牛津大学,1962年牛津大学毕业到剑桥大学读研究生,1963年被诊断患了“卢伽雷病”(运动神经元疾病),不久就瘫痪了,被长期禁锢在轮椅上。1985年,霍金又因患肺炎进行了穿气管手术,此后,他完全不能说话,只能依靠安装在轮椅上的一个小对话机和语言合成器与他人进行交谈,而看书必须依赖一种翻书页的机器。在这种一般人难以克服的艰难中,霍金成为世界公认的引力物理学的科学巨人,他提出了著名的“黑洞理论”。1974年他当选为英国皇家学会最年轻的会员,1979年任剑桥大学卢卡逊讲座教授一一这是牛顿曾经担任过的职位。40年来,瘫痪的霍金只能靠轮椅来行动。他不能开口讲话,他的轮椅前装有电脑显示器,“讲”话要依靠现在还可以动的一只手,掀动手中的开关,在电脑屏幕上选择词汇,然后他的“话”会从身后的扬声器中传出来。他的私人护理说,他靠控制声音的强弱高低来表达喜怒哀乐。霍金就是借助这部语音合成电脑,写出了科技专著、数十篇科学研究论文,还作了数场各类演讲。霍金的魅力不仅在于他是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物理天才,更因为他是一个令人折服的生活强者。他不断求索的科学精神和勇敢顽强的人格力量深深地吸引了大众的注意力。霍金说自己是一个快乐的人,他热爱生活,对事物本质的洞察,使他拥有常人难以企及的幽默感。他鼓励年轻人喜爱天体物理,他还在编写少年版的《时间简史》,“希望更多的人能看懂”。他说:“即使把我关在果壳里,仍然自以为无限空间之王!”这句莎士比亚《哈姆雷特》里的台词,霍金在《果壳中的宇宙》一书中引用过。人们说,这一句话完全可以用来形容他目前的生活及取得的成就。教师:霍金的故事说明,霍金热爱科学,热爱生活,在逆境和不顺利的情况下,对生活目的和理想仍有积极的追求。这都表现为积极向上的情趣。下面,让我们“搜索”一下:在我们平时的情趣中,哪些生活情趣是向上的情趣?哪些生活情趣不是向上的情趣?(分组议论一一小组代表发言一一教师归纳)教师归纳:在我们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像喜欢钻研学习中的问题,热心于班集体的活动,爱看电视新闻,爱阅读文学作品等,都是向上的情趣。反之,喜欢抄同学的作业,星期天长时间打扑克,对同学搞恶作剧等,都不是向上的情趣。教师:下面我们接着讨论第三点:文明的情趣。请丙组的同学谈谈你们的看法。(3)文明的情趣(板书)丙组代表:我们探讨的子课题是:什么样的情趣是文明的情趣?同学们认为,文明的生活情趣,是符合现代文明要求的生活情趣。人类社会的文明,既有物质文明,又有精神文明。所以,生活情趣的高雅,应该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两方面都符合文明的要求,养成文明的生活习惯,摒弃不文明的生活习惯。下面我们给大家表演一个小品:《游泰山》。(由甲、乙、丙三位同学表演,两位同学扮演游客,一位同学扮演古松)游客甲:我的妈呀,爬这么高的山,真把我累死了。游客乙:看,多么雄伟的东岳泰山,真乃“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你知道这是谁的诗?游客甲:不知道。我从来就不学什么古诗。游客乙:这是杜甫《望岳》中的名句。游客甲:看,那棵古松,好多人在拍照,我们也过去吧。我要爬到树上留影,照一张“高高在上”的形象。游客乙:别这样。这样做形象既不好,又不爱惜古树。古松(同学丙扮演):糟了,看样子这位游客又要在我身上刻字了。我每天都被人雕刻,他们图个发泄,我却成了一个“千刀万刷”的“骨松”了。游客甲:看,泰山迎客松!这么多人在树上刻了字,“张三到此一游!”我也刻一句话留个纪念。(做拿小刀刻树的.样子)古松:哎呀!痛死我了!你们为什么不文明游览啊?教师:三位同学表演得非常好。让我们感谢他们的表演。(学生鼓掌),哪位同学能说一说,小品中哪些表现是文明的情趣,哪些表现是不文明的情趣?学生:游客乙对泰山的欣赏,吟诵古诗,爱护环境,这都是文明情趣的表现。而游客甲不爱学习,在风景区的古树上刻字,这都是不文明情趣的表现。教师:对。那就让我们继续“搜索”:在我们平时的情趣中,哪些生活情趣是文明的,哪些是不文明的?(分组议论一一小组代表发言——教师归纳)教师归纳:在我们平时的生活中,像每天坚持跑步,保持整洁大方,讲究个人卫生,如饭前便后洗手,防止病从口入、待人接物讲究礼貌等,都是文明的情趣。反之,早上爱睡懒觉,衣着邋遢,不爱洗脸、洗手,说话爱带“脏”字等,都是不文明的情趣。下面我们接着讨论第四点:科学的情趣。请丁组的同学谈谈你们的看法。(4)科学的情趣(板书)丁组代表:我们探讨的子课题是:什么样的情趣是科学的情趣。经过讨论,同学们认为,科学的生活情趣,是指符合科学精神和科学要求的生活情趣。科学是一种伟大的力量,它不仅提高人类认识、改造自然和社会的能力,推动社会的发展,而且还能促使人们的生活习惯和衣食住行走向科学化,推动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引导人们培养富有科学精神的生活情趣。教师:哪位同学能说一说,在我们平时的情趣中,哪些生活情趣是科学的?哪些生活情趣是不科学的?学生:像饮食讲究营养,注重科学、合理地搭配食物;习惯早起,锻炼身体,预习功课;课余时间喜欢参加兴趣小组的活动,开拓自己的视野等都是科学的情趣。反之,喜欢暴饮暴食,喜欢熬夜看小说,沉迷于打电子游戏等,都是不科学的情趣。教师:说得很好。通过以上的分析、讨论,我们对什么是高雅的生活情趣,有了比较全面具体的了解。但是,在生活中认识某种情趣是不是高雅的,也有一个具体的鉴别问题。例如,喜欢唱歌是高雅情趣吗?学生:是的。因为唱歌有益于身心健康。教师:一般来说,喜欢唱歌是高雅的情趣。但如果在上课的时候,你也喜欢在下面小声唱歌,这种情趣也高雅吗?学生:这就不高雅了。教师:(继续启发)例如,某同学喜欢雕刻,这也算是高雅情趣。但如果他还喜欢在课桌上面刻字,这还高雅吗?学生:喜欢在课桌上面刻字不是高雅情趣。教师:这说明判断一种情趣是高雅还是庸俗,还应当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例如,同学们聚在一起唱卡拉OK,如果在课余时间进行,不影响学习,不影响他人休息,歌词内容健康,这就是高雅的情趣。但如果夜深了,音量开得过大,影响他人休息,歌词内容不符合中学生年龄和行为规范的要求,就不能视为高雅情趣。归纳小结教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是高雅的生活情趣,并且运用这方面的知识联系讨论了我们平时生活中的现象,哪位同学把我们这节课的内容小结一下。学生: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懂得了,高雅的生活情趣是健康的情趣、向上的情趣、文明的情趣、科学的情趣。健康、向上、文明、科学的生活情趣,反映了一个人有较高的品格和个人修养,因而是我们青少年所应该追求和向往的生活情趣。教师:总结得很好,为了巩固这节课所学的知识,下面我们做一下课堂练习。课堂练习一、多项选择题1、下面属于高雅情趣的表现有()。A、中学生小杨喜欢集邮,有一次他发现收发室的桌上有一封信,信封上的邮票他非常喜欢,便悄悄撕下了信封上的邮票B、中学生小李喜欢唱歌,经常在周末的夜晚把卡拉OK音量开得很大,引吭高歌C、中学生小周喜欢收集旅游景点的门票和风景照片,从中获得了许多知识和乐趣D、中学生小余爱好弹古筝,用琴声抒发自己心中的情感二、材料简答题材料:韩素云被国家民政部授予“优秀军人妻子”的光荣称号。可她总是说:“荣誉是暂时的,做人才是长久的。”有一次,一家公司上门请韩素云拍广告,报酬5万元。她婉言谢绝了,说荣誉是党和人民给的,不能用它为自己赚钱。一年间,她先后十多次放弃了这种赚钱机会。她是广西凭祥市财政局工作人员,而她所作的工作却远远超出了自己的职责范围。她常去军营看望连队官兵,协助待业“军嫂”联系工作,到哨所慰问战士。战士出差、探家,只要到凭祥,都要去韩素云家坐坐。为此,她专门腾出一个房间,给过往的战士住宿。这就是军嫂的生活情趣。请你回答:韩素云有哪些高雅的生活情趣?为什么这些情趣是高雅的情趣?三、讨论:以下情趣哪些是高雅的,哪些不是高雅的,为什么?(1)中学生小王非常喜欢英语。有时在公园里遇到外宾,她能够主动上前和外宾用英语对话,锻炼自己的英语口语能力。(2)中学生小黄喜欢用英语的动物单词给同学起“绰号”,如他叫甲同学为“pig”(猪),叫乙同学为”donkey”(蠢驴)。(3)中学生小马爱好绘画和雕刻。有一次上音乐课,他掏出小刀在音乐教室的课桌上刻了一幅“漫画”。第二课时教学准备1、有条件的,可以准备有关松树的图像和诗词资料。2、课前可以收集学生日常生活情趣的情况,注意物色有特长的同学,让他们做好谈体会的准备。3、有条件的,可以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导入新课教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是高雅的生活情趣,哪位同学能说一说它的含义。学生:高雅生活情趣是健康的情趣、向上的情趣、文明的情趣、科学的情趣。教师:对。那么,我们在了解了什么是高雅情趣的基础上,还应该进一步思考,高雅的生活情趣对于我们有哪些重要性呢?哪位同学能说一说?学生1:能使自己快乐。学生2:能使自己拥有特长。学生3:能帮助自己进步。教师:刚才同学们谈了一些自己的看法。这些看法有一定的道理,但认识还不全面、不深刻。那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讨高雅的生活情趣对我们到底有哪些重要的意义?比的意义教学设计9教学目标1.我们周围生活的生物是多种多样的。2.认识多种多样的生物。3.选用适合的工具对生物进行调查和记录。教学重点会选用适合的工具对校园生物进行调查和记录。教学难点知道我们的校园中大概生活着多少种植物和动物。理解校园生物是多种多样的。教学准备分组准备:记录本,记录工具,观察工具,调查表教学时间:20xx。教学过程一、引入:1、校园里有很多植物和动物,认识下面这些动物和植物吗?用幻灯片放校园内常见植物和动物,让学生辨认和观察(意图:学生能说出名字的让学生说,如说不出名字,让学生观察动植物样子,告诉名称。引发学生调查兴趣)2、:校园里还有哪些植物和动物?我们校园里有多少种植物,多少种动物?让我们一起去调查二、设计调查方案1、师:如何去调查呢(意图:引导学生制订周密的调查计划)2、学生分组制定调查计划,汇报,师点拨:⑴像科学家那样,将校园分为几个区域分别进行调查;⑵要对校园生物展开全面调查,包括土壤中和曾经来过的动物;调查时不仅要记录地面看的见的动物和植物,还要搜索地下的动物,要根据所发现的动物踪迹推测哪些动物也在这里生活过。将这些发现都及时记录下来。⑶用绘画、拍照等适宜的'方法记录不知名的动植物;⑷将调查的校园生物分为动物和植物两类分别记录,既要记录生物的名称、又要记录它们生长和经常活动的地点。(5)要爱护动植物三、开展校园动植物调查活动将校园划分为几个区域每个小组确定一个区域作为调查的重点,开展调查活动,边调查边记录,尽量不要漏掉校园中的任一种动植物,鼓励学生认真记录,对认真调查的组给予加星评价。(意图:为后面形成生物种类多种多样,同种生物也具有千差万别的不同个体这样一个生物多样性的认识积累感性经验。)四、课外延伸:对不知名的动物和植物,回家查找资料比的意义教学设计10教学内容人教版教材第33-34页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学目标1、理解比例的意义,认识比例各部分的名称。2、能运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并会组比例。3、理解并会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复习比的知识教师出示课件,结合画面引入。师:同学们请看,这是们祖国各地的风景图片,我们的祖国幅员非常辽阔,却能在一张小小的地图上清晰可见各地位置;科学家在研究很小很小的生物细胞时,想清楚地看见细胞各部分,就要借助显微镜将细胞按比例放大。这些,都要用到比例的知识,我们今天就来学习有关比例的一些知识。教师板书课题: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师:说到比例,我们很容易想起前面学过??(教师拖长声音)生:比(几乎异口同声地)师:下面就请同学们完成学案的“课前检测”部分,复习一下比的有关知识。[设计意图:借助现代电教媒体,用形象、直观的图片,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爱祖国、爱科学的情感。]二、自主探究,学习比例的意义1、探求共性,概括意义师:刚才第三题10:6与4.5:2.7的比值有何特点?生1:我发现这两个比的比值相等。师:既然这两个比的比值相等,请你想想用什么符号把这种关系表示出来!生2:用等号。(师把左右两个中间板书=)师:同学们现在用了等号表示出这样一个式子,这是一个新的表达式,你能给它起个名字吗?生:比例(有几个学生低声说)师:这几位同学很聪明,数学上也起名为“比例”(师板书:比例)师:你现在想知道什么叫比例吗?生:想(学生声音响亮,愿望强烈)师:那就请同学们自学课本32-33页做一做之前的内容,并完成学案上自学引导部分的问题。(5分钟后多数学生停了笔,教师在学生的回答过程中板书比例的概念,并引导学生把文字语言转化成数学符号语言,得出比例的两种表达式:a:b=c:d或=(b、d不能为0)2、根据意义,判断比例师:刚刚我们认识了新的式子比例,要是让你来判断两个比是不是能组成比例,你会怎么办?生:看比值是不是相等师出示课件:下面哪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把组成的比例写出来.(1)6∶10和9∶15(2)20∶5和1∶4师:比一比看谁说的又快又好!生1:因为6∶10=0.69∶15=0.6所以6∶10=9∶15生2:因为20∶5=41∶4=0.25所以20∶5和1∶4不能组成比例.(学生边说教师边用课件展示解题过程,目的在于引导学生规范解题格式。)师:请同学们自己独立完成学案上的课堂训练(一)第1题。(再次巩固判断两个比是否成比例的方法,并熟练解题思路。)[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比入手教学,充分重视了学生原有的认知基础,找准了新知识的生长点。然后放手让学生自学,让学生亲自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三、合作探究,学习比例的基本性质1、组织看书,认识名称师:a:b里比号前面的a叫——(生齐答:前项)比号后面的b叫——(生齐答:后项)。那么在比例里的各部分有哪些名称呢?请同学自学课本,并汇报。然后完成学案上的课堂训练(一)第2题进行巩固。2、活动探究,总结性质小组活动内容:①观察比例的两个内项与两个外项,算一算,你发现了什么。②如果把比例写成分数形式,是否也有上面发现的规律?③是不是每一个比例的两个外项与两个内项都具有这种规律,请你再找几个比例进行验证。④通过以上研究,你发现了什么?(5分钟后,学生基本停止了讨论。)师:请汇报你发现的规律。生1: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生2:不对,老师,我有个反例:0:1=1:00×0=0,1×1=1,所以??还没等生2说完,生3迫不及待:不对,比的后项不能为0的,你这个不是比例。生2:那我0:1=0:2(很着急的改了)生4:那0×2=0,1×0=0,还是两个外项积等于两个内项积。师:同学们验证得非常认真,现在我们可以一致公认——(生齐答:任何一个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师:和比的基本性质一样,我们把这种性质叫做比例的——(生齐答:比例的基本性质。)(板书:基本性质)3、应用性质,自主判断师:刚才我们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决了这两个问题(课件展示刚才的问题:下面哪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把组成的比例写出来(1)6∶10和9∶15(2)20∶5和1∶4)师:学过比例的基本性质后,你有新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吗?不一会,就有学生举起了小手。生1:第(1)题,只要算一下6×15=90,10×9=90,乘积相等,所以能组成比例.生2:第(2)题,20×4=80,5×1=5,乘积不相等,所以不能组成比例.师:很好!同学们发现了一种新的判断两个比是否成比例的方法,现在请大家用你发现的方法完成学案课堂训练(二)。4、总结方法,辨析概念师:我们学了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后,你有几种方法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生:两种,一种是利用比例的意义,通过计算两个比的比值来判断;另一种是利用比例的基本性质,通过计算能够构成内项与外项的两个数的积是否相等来判断。师:(惊喜!)这节课我们一直类比着比学习比例,比与比例仅一字只差,它们会有什么区别呢?生1:比是两个数相除,是一个算式;比例是两个比相等,是一个等式生2:比有两项,比例有四项。生3:比与比例各部分的名称不同,比的项分别叫做前项和后项;比例的四项,有两个叫做外项,有两个叫做内项。师:同学们的概括能力很强,你们真的很棒!师:把你们回答的内容总结一下,边说边展示课件:从意义上、项数上进行对比:比是表示两个数相除,有两项;比例是一个等式,表示两个比相等,有四项。[设计意图:以上比例基本性质的教学,把知识的探究过程留给了学生。问题让学生去发现,共性让学生去探索,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将学习内容“大板块”交给学生,体现了学习的自主性和主动性,有利于探究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同时小组共同探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四、灵活运用,大显身手师:以上就是我们这节课学习的内容,大家想要知道自己掌握的情况,请认真完成学案灵活运用与拓展天地的部分。[设计意图:这一部分设计了活用知识点与拓展天地两个部分,其中活用知识点侧重于考察基础知识、而拓展天地则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拓展天地的这个问题要想写出全部的八个比例式,需要综合运用比例的意义与基本性质,难度比较大,而教师的教学设计就是要善于把学生已有的知识引向纵深,并以此为载体促进学生能力的提高。]五、归纳小结,交流收获师:同学们,通过本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反思自己学习过程的意识,有利于学生掌握、巩固新知,并促使学生能深入思考和探索。比的意义教学设计11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什么是相关联的量。2掌握正比例的意义及字母表达式。3学会判断两个量是否成正比例关系。教学过程:一、导入师(板书:关联):知道关联是什么意思吗?生:指事物之间有联系。生:也可以指事物之间相互影响。师:对,关联就是指事物之间发生牵连和影响。师:能举一些生活中相互关联的例子吗?生:天气热了,我们身上穿的衣服就少一些;天气冷了,穿的衣服就会多一些,气温与我们穿的衣服是相关联的。生:我的考试分数多了,爸爸妈妈就很高兴;如果少了,他们的脸上就会阴云密布,所以我的考试分数与家长的脸色也是相关联的。(其他学生大笑)生:我想姚明打球时,姚明的动作与防守他的对方队员的动作也是相关联的,即姚明怎么动,对方总有一个相应的对策,不可能永远不变。这时,一名学生干脆带着他的同桌走到讲台上,两个人当着全班学生的面,做起了学生经常玩的推手游戏,即一人推手,另一人立刻向后闪开。然后这位学生说:“我们刚才的动作也是相关联的。”生:上星期,我们班举行智力竞赛,每个小组每答对一题就得到10分,答对两题得到20分……答对的题目越多,分数也就越高。因此,我认为答对的题目与最后的成绩也是相关联的。二、新授师:好一个答对的题目与最后的成绩相关联!我们把它们的情况列成下面的表格,可以吗?师:从这个表格中。你还知道什么?生:答对一题得10分,答对两题得20分,答对三题得30分……师:表中有哪两个量?它们的关系怎样?生:答对的题目与最后的成绩,它们是两个相关联的量。师:你们能够从中发现什么规律?生:从左向右看,答对的题目越多,分数就越高;从右向左看,答对的题目越少,成绩就越低。师:还能发现什么呢?生:答对的次数扩大多少倍,得分也随着扩大多少倍;反之,答对的次数缩小多少倍,得分也随着缩小多少倍。师(小结):也就是说,成绩随着答对的次数变化而变化,像这样的`两个量也叫做相关联的量。师:你能在这两种量中,找到一组对应的数吗?谁能说说在成绩和答对的次数两种量中,相对应的数的比吗?比值是多少?(随着学生的回答,师板书:10/1=10、20/2=10、30/3=10、40/4=10……)师:刚才这位同学在算出比值的时候,你们发现了什么?生:不管怎样,它们的比值不变。师:这个比值实际上就是什么呀?(板书:每题的分数)师:你能用一个关系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户外品牌探路者线上新媒体运营方案
- 田径运动会活动方案(汇编15篇)
- 五年级二十年后的家乡单元作文
- 安全工作演讲稿汇编15篇
- 2023年幼儿园安全工作计划10篇
- 财务会计个人辞职报告集合8篇
- 一次有趣的游戏初一日记400字5篇
- 北京市通州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道德与法治试卷(含答案)
- 2025年工程瑞雷波仪项目合作计划书
- 国培计划心得体会
- 水稻全生育期营养管理
- 节流阀流量计算公式
- 美甲店卫生制度规章范本
- 湘少版三年级下册英语单词默写1(附单元标题句)
- 2023年昆明市重点中学物理高二上期末经典模拟试题含解析
- 耶鲁博弈论24讲全笔记
- 万科精装修标准之在万科的日子系列六
- (20)-土壤侵蚀原理-第六章混合侵蚀
- 国开大学2023年01月11026《经济学(本)》期末考试答案
- 南阳姜营机场
- 随班就读案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