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位数减法课后教学反思范文_第1页
多位数减法课后教学反思范文_第2页
多位数减法课后教学反思范文_第3页
多位数减法课后教学反思范文_第4页
多位数减法课后教学反思范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多位数减法课后教学反思范文(10篇)

多位数减法课后教学反思范文(精选10篇)

在日常生活中,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反思意为自我反省。反思应当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多位数减法课后教学反思范文(精选10篇),仅供参考,盼望能够帮忙到大家。

多位数减法课后教学反思1

本节课是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95-97页的内容。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认为有胜利的方面,也有圆满的地方:

一、胜利点

(一)、制造性的使用教材。

本节课教材给出的情境是2023年雅典奥运会跳水竞赛女了10米跳台双人决赛的一个情境。通过分析教材我认为现在是2023年,2023的奥运会离同学们已经太远,而且当时这些孩子还在是幼儿班的孩子,这样的情境,对于同学们来说很生疏而且很遥远。依据《数学课程标准》中“教师要依据学生的详细状况,对教材进展再加工,制造性地设计教学过程”的要求,教师要由“课程规划的执行者变为构建者”,要做到“用教材教而不要教教材”。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对教材的实施不能就课本教课本,依样画葫芦,而应立足新课标,按教材的编写意图,大胆地处理教材,敏捷有效地组织教学,拓展课堂教学空间,教学要源于教材而不拘泥于教材。只有这样,才能使教材充分发挥潜在优势,课堂教学才能布满生气活力,学生才能想学、乐学、会学数学。因此我把情境改为为地震之后同学献爱心捐款的情境。从学生熟识的现实生活中选取素材,将数学教学内容和学生生活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设疑引思,引导学生利用自身已有的阅历探究新学问,把握新本事。

(二)、找准学习的起点。

奥苏贝尔认为:影响学习最主要的缘由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需建立在学生认知水平和已有学问阅历根底之上。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起点并进展有效的教学,在执教本课的前一天,我在我校的四年级的班级进展了一次教学前测,结果是:对于此内容,学生能结合情境提出局部数学问题并用小数加减法列出算式并非难事,教师只要创设适宜的情境并组织学生互动沟通即可。①几乎每位学生都已经能用竖式计算一般的小数位数一样的加减法(得数的小数局部末尾有0的除外),这类题目简洁带过就行;②大局部学生都已经能正确计算数位不同的小数加减法,但是很少有学生能够表达清晰。就由此引入并绽开新知教学,让学生把握列竖式时要数位对齐也就是小数点对齐,从低位算起,这是教学重点之一。小数的根本性质同学们已经学过了,但在计算小数位数不同的加减法时不会自然想到可以用0补足,在小数加减法得数的小数局部中间有0时有人会把0去掉、末尾有0时大多数人不会把0去掉,这是教学重点之二。学生对于6-5.34=0.66这类问题的困难应当比拟突出,而且与新旧学问都有关,这是教学难点。总之,大局部学生对于学习此内容的学问储藏已经很丰富,但一些典型的普遍的问题,还需要教师供应思索的空间、点明学问的要点。

(三)、表达算用结合。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计算教学时应使学生经受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量关系,并运用所学学问解决问题的过程。这就给计算教学给予了新的内涵:计算是帮忙我们解决问题的工具,在教学过程中必需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我一方面努力使计算技能的形成与解决问题相结合,另一方面努力把握好“算”与“用”的度,明确计算教学应以计算为重点、以解决问题为归宿。

为了让“算”、“用”有机结合,我深刻理解并制造性的使用教材,对教材进展了适度的改编,创设了“阿勇与阿伟在汶川、玉树两次地震中的捐款”的情境,让学生提出问题并列出算式,即:13.6+614.36+5.3413.6+14.366+5.3413.6-614.36-5.3414.36-13.66-5.34。这些算式都是经过细心揣摩之后确定的。接着选择14.36-13.6来计算,提出“①为何这一题的末尾数没对齐?②小数点对齐就保证了什么?③为什么要一样数位对齐?”等问题,由于学生有这方面的根底,即从单位角度讲元只能与元相加减,角只能与角相加减,分只能与分相加减,从数位角度讲个位只能与个位相加减,也就是说一样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减。所以同学们在我的有效引导下很简单结合问题情境理解算理、把握算法。我设计在最终的练习时先计算再应用,主要是由于在学生初步理解算理、把握算法后正是计算技能形成的关键阶段,先针对重点、难点进展专项训练,在此根底上再让学生运用所学学问解决实际问题,更好地表达算用结合的理念。

(四)、法理互通。

理解算理和把握算法是计算教学的两大任务,算法是解决问题的操作程序,算理是算法赖于成立的数学原理。教育心理学认为:任何一项根本技能的形成都需要经过反复操练才能正确把握。计算是一项技能,需要肯定的时间训练才能形成。因此,我努力在直观算理与抽象算法之间架设桥梁,让学生充分体验由直观算理向抽象算法过渡和演化的过程,从而到达对算理的深层理解和对算法的切实把握。为了更好的凸现计算教学的特点,我尽量让学生经受“解读情境、提出问题、列出算式算法、明算理总结计算方法尝试计算会稳固算法的计算练习、提升算法的应用练习”的过程。实行先尝试计算、再争论算理、最终总结算法的教学策略。

1、通过计算14.36-13.6与相关问题的追问,让学生理解小数点对齐就是一样数位对齐,只有一样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减,也就是计数单位不同不能相加减,把握小数加减法列竖式时要小数点对齐,计算时要从低位算起,小数位数不同时可以用0来补足。

2、通过计算14.36+5.34,让学明白得数的小数局部末尾有0的状况,一般要把0去掉,把小数化简。

3、通过计算6-5.34,让学生明白整数与小数相减时,要在整数的后面添上小数点并补出与减数一样位数的0,这是一个连续退位的小数减法,是一个难点。在此根底上,让学生梳理计算小数加减法应当留意什么,这其实是总结计算方法。

二、圆满点

这节课在备教材是做了充分的预备,但是由于缺少与学生的沟通与沟通,就缺少备学生的时机,所以在执教过程中,留下了一些圆满,比方在创设情境之后在学生提出来的问题中有三步计算的问题,既然学生已经提出了问题,教师不行能不予理睬,导致在这一个环节铺张了一些时间,在学生会算法、明算理的环节里,学生课堂上生成的教学资源较多,如:计算6-5.34的时侯,消失了数位没有对齐的状况、计算错误的状况、整数后面没有添上小数点和0的状况等,这些教学资源就是很好的教学资源,也是我感到欣慰的地方。但是由于消失的状况比拟多,所以在时间上就不得不付出。纵观我的这节课,没有大量的练习,用了很长的时间才完毕了新课的学习。把大量的时间用在了明算理把握算法的过程中,在此过程中消失了很多状况问题,我只能引导学生有条理的呈现、解决。所以,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就把众多的状况问题都见识、解决了,学生的思维也得到了熬炼。但是这样一来,在时间的把握上就消失了问题,没有时间让学生来大量的练习,导致了课堂不完整。所以,我觉得我对“精讲多练”的把握还欠缺。“教学是一门缺憾的艺术”,缺憾是一种鼓励,更是一种动力,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会珍惜每一次熬炼的时机,不断反思提升自已。

三、思索

通过对本节课的教学,我对新课改背景下的数学计算教学有了更深刻的熟悉,比方:怎样教学才能避开课堂教学中的形式主义?怎样让学生经受算法获得的过程?在计算教学中怎样表达“算”“用”结合?在计算教学中怎样凸现算理与算法?怎样让学生在课堂中获得更多的自主进展时机与空间?信任对这些问题的思索,定能把我引入课改的更深处。

多位数减法课后教学反思2

十几减8、7这局部内容主要是结合教材供应的详细情境,引导学生在十几减9的根底上,连续探究十几减8、7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时从复习8、7加几的口算入手,进展抢答激起学生的兴趣,提取学生头脑中的已有学问,再复习15-9让学生说说计算方法,为教学新学问打下根底。例题仍旧是结合详细情境,先提出“拿走8把,还剩多少把?”的问题,引导学生列出15-8的算式。在学生列出算式后,我让每位学生动脑思索、有困难的可以动手操作,在自己的实践活动中发觉15-8的计算方法,在探究过程中使每个学生有较明确的目的,主动参加到课堂学习活动中。给了学生充分的思索时间后再为学生供应充分沟通的时机,学生在沟通的过程中尽量给学生鼓舞确定合理的计算方法,充分调动了全班同学的学习积极性。由于在教学十几减9中,学生已经偏向用“破十法”和“相加算减”计算,所以在沟通算法中也只消失了这两种算法,我也并没有提出用“平十法”即15-5=10,10-3=7来计算,我认为学生已经自己选择了算法的优化。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由于学生的生活背景和思索角度不同,所使用的方法必定是多样的,教师应敬重学生的想法,鼓舞学生独立思索,提倡计算方法的多样化。”我鼓舞学生用自己喜爱的方法计算,数学方法可能没有“好坏”之分只有是否适宜,“适合的才是最好的”。最重要的,每一位学生都能有时机依靠自己的努力解决问题,享受胜利的喜悦。

多给学生沟通的时机,让学生充分展现自己的力量。在做“想想做做”第2题时,我都是先让学生自己题目表示的意思,有个孩子说:“原来有14颗毛豆,剥出来了8粒,还有多少粒没有剥?”多么形象地答复让我们一下子感觉将一个静态的图画变成了一个动态的画面展现,解题方法也随着学生对画面的描述清楚起来了。让学生去说,急躁地听学生说,你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多位数减法课后教学反思3

“退位减法”是本单元的难点。上这节课的时候,我先让学生们通过摆小棒来理解算理,再来教学竖式的计算。在突破难点时,学生还是能够依据一年级学的学问不够减可以拆开一捆小棒,拆开一捆就是10根。所以在这一环节上学生学的还是可以的。

不过在练习中,发觉一些问题:第一、个位借了十位的一捆也就是10根,有一些学生不知道最终个位是多少了,只记得借了十根来,如51-36,以为个位算10-6。应当是个位原来有1,借来10就是11,所以是11-6.这是有些学生简单错误的地方。其次、十位借给个位1个以后,学生也打了退位点,但是在实际的计算过程中还是简单漏掉减去1。如51-36,十位是原来是5-3,实际上5已经借掉了一个应当是4-3,还有一局部学生没有把握。

总体来说,这节课的计算是个难点,应当让学生多说算理,多练习,只有真正理解意思才能正确计算。

多位数减法课后教学反思4

教学“不退位减法”时的第52页例题列出减法算式335-123后,让学生想方法计算。估计学生的算法是多样的,可能在计数器上拨珠计算,可能列竖式计算,还可能用其他方法。让学生沟通算法的目的是体会各种方法存在共同点,都是3个百减1个百、3个十减2个十、5个一减3个一,从而体会把数位对齐列出的竖式最清晰地代表了各种算法的共同思路,都选用竖式计算。

验算减法采纳差加减数的方法。由于学生缺乏减法中各局部关系的熟悉,教材首先利用例题的素材和数量,指出剩下的本数和借出的本数合起来,应当等于原有的本数。学生联系生活阅历和已有学问能够理解这个数量关系,建立验算减法的思想根底。然后指出用差加减数的方法验算,让学生进一步抽象数量关系,理解剩下的本数和借出的本数相加就是这道减法题里的减数与差相加,从而感受这个验算方法是合理的。教材让学生在写出的加法竖式上进展验算,教学时还应留意四点:第一,联系减法算式,让学生说说这个验算竖式是依据什么列出来的,更清晰地看到它是减法算式的差加减数;其次,让学生说说正确的计算和验算,差加减数应当等于什么数,假如差加减数不等于被减数,说明了什么;第三,不要再教学其他的验算方法,即使个别学生知道或用了别的方法,也不在班内提倡、介绍;第四,选择适当的时机(如练习四)与加法的验算作一次比拟,让学生清晰加法和减法都可以用加法验算,不过详细操作是不一样。

多位数减法课后教学反思5

由于本单元内容是在20以内进位加法的根底上进展教学的,有一局部学生直接通过“想加算减”,就能比拟顺当地学会20以内的减法,但是也有相当一局部学生由于加法不够娴熟,在初学减法时会感觉无从下手。所以,课堂上我给学生供应了小棒,让学生在操作中探究口算方法。

例1教学十几减9,情境图引出的是13-9的计算,学生摆出13根小棒(左边10根,右边3根)后,要从中拿走9根,而不同的拿法,就表达了不同的计算方法。但是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方法意识是不明显的,他们根本上都是数出9根拿掉,(其中有从左边开头数的,也有从右边开头数的)然后数数还剩4根,知道了13-9=4。至于从哪局部里拿走了9根,表达了怎样的计算方法?学生是不明确的,这就需要教师的引导。所以,学生沟通的时候,我就在黑板上画小棒,再现了学生的拿法:(一)从左边起数出9根拿走,其实就是先从几里减去了9?剩下几根?右边原来有几根?一共剩下几根?边讲边板书:10-9=11+3=4。(二)从右边起数出9根拿走的,先引导学生看清晰,13可以分成10和3,说一说你是先拿走了几根?这时剩下几根?还要再拿走几根,为什么?最终剩下几根?板书:13-3=1010-6=4。

我的意图是:学生有了这样的操作方法,教师就要想方法帮忙学生进一步理解、熟悉这种方法,使学生基于操作的感性熟悉抽象成数学思维,把握口算方法后,就可以将方法迁移到不同的题目上去了。但是实践中发觉,这样的抽象过程学生较难理解,特殊是其次种方法,学生不理解为什么先要想13-3=10,由此我觉得,这个抽象的过程应逐步过渡,给学生一个熟悉上的坡度,使他们的思维水平自然而然逐步提高才适宜。所以在教例1的时候,还是应当注意学生感性熟悉的积存,教师应顺着学生的思路,围绕学生拿小棒的方法,结合实物进展讲解,到达渐渐引导的目的。

比方第一种拿法,引导学生说出:“从10根里拿掉了9根,还剩1根,加上右边的3根,等于4根”就可以了,其次种拿法则是:“先拿走右边的3根,再从10根里拿走6根,还剩4根”。对比自己摆的小棒,说说自己的算法,这是在学生理解的根底上进展的抽象口算方法的第一步。然后结合“想想做做”的练习,让学生看图说说思索过程,连续稳固思路,逐步认同一种自己喜爱的计算方法,从而学会十几减9的计算。

有了“十几减9”这局部内容里感性熟悉的积淀,在教学十几减8、7时,再引导学生从实物的操作,过渡到抽象的数的运算,应当是顺理成章的,学生的理解上也不会产生障碍了。

多位数减法课后教学反思6

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教学是在学生已把握20以内进位加法的计算根底上进展的。计算教学,由于算式的枯燥,智障学生往往提不起兴致,导致学习效率较低。同时,由于在计算减法时是依据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关系,引导学生做减法想加法,这也给学生的计算带来肯定的困难。但计算教学是培智学校数学教学特别重要的内容,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计算力量,这是教师重点要考虑的问题。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数学教学,要严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阅历和已有学问动身,创设生动好玩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看、操作、猜测、推理、沟通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把握根本的数学学问和技能。低年级儿童年龄小,奇怪心强,求知欲旺,简单被符合他们年龄特征的活动,如做嬉戏、听故事、看动画等激起学习的兴趣。因此,本课教学本着上述思想,通过创设让学生点燃生日蜡烛、给小动物找家等情境,将学生带到了新颖的学习活动之中。并在活动中通过独立思索与合作沟通,培育了学习力量,体会学习的乐趣。

二、合作探究,强化学习过程

我在课上增加了让学生动手操作的环节,每2人一组小棒,一个摆总数,另一个从总数中拿走一局部小棒,然后争论列式计算。这样不仅使学生即时稳固了课上所学的新学问,也使他们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了减法的意义,初步渗透了减法应用题的构造和解答方法,为后继学习奠定了根底。

三、借助表象,加深理解

表象是详细感知到抽象思维的过渡桥梁。由于数学学问的抽象性,低年级儿童不易把握,所以应在他们充分感知的根底上,发挥表象的桥梁作用。低年级的数学教学,利用表象有利于更好地使学生摆脱详细实物的束缚,顺当过渡到把握数量和空间的抽象特征。

学生学习破十法时,通过摆小棍,在头脑中建立起有关的表象,然后利用表象,引导他们逐步把握计算方法。我在13-9这道题的下面用连线把学生用小棍操作的过程表示出来,边画连线边让学生观看是分以下几步算的:

第一步:教师用红笔把个位上的3和9描出来,学生知道了是“看个位3减9不够减。”

其次步:教师标出以下连线。

学生答复:算10-9=1。

第三步:教师写出数字3。

学生答复;算1+3=4。

这时,学生依据连线完整地表达出13-9的计算过程是:个位3减9不够减,用10-9=1,1+3=4,所以13-9=4。

最终,我们把这三步过程概括为六个字:一看二减三加。思维是以学问作为中介的。这个过程就是引导学生在原有学问的根底上,借助表象,充分理解了13-9这道题的算理。

四、在教学中应当留意的方面是:

1、过分的注意了课堂的时间,过多的夺取了学生自求学问的权利,这也是我平常最简单犯的错误。我也会让孩子有充分的时间去自己体验,去摆、去说、去沟通、去感受,真正的把自己的思想和过程都表述出来,我想这才是学生内化的过程。

2、评价语言不够精确。

3、个别教学表达不够。应当多注意辅导b组的学生。

多位数减法课后教学反思7

小数加减法的教学是在小数的意义、性质、数位挨次表等学问的根底上进展学习的,教学这局部学问,不仅要让学生把握小数加减法的算理和法则,还要同整数加减法结合起来,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加减法的实质。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在算理上与整数的全都,都是一样的数位上的数对齐。以下是我对本节课的几点思索:

1.设计时我刻意引导学生利用已把握的整数加减法的旧知迁移到小数加减法这一新知中来,使学生懂得应用旧知来学习新知是获得学问的一条重要途径。从课堂反应来看,学生能够借助已有学问阅历独立完成两位小数加减法,并在教师的引导下理解算理,实现先学后教,自主建构。

2.我选择购书布置图书角作为教学背景,将枯燥的计算教学置身于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中来,让学生感受到计算学习是我们日常生活的需要。

3.重视学生发觉问题,提出问题力量的培育,教学时,我充分利用购书情境让学生依据2个条件提问题,之后在解决问题时,不给学生任何提示,促使学生在探究中感悟小数加减法的笔算方法。

4.在学法指导上,我实行了迁移、点拨、渗透比照、反应等多种指导方法,突出了问题让学生提出,算法让学生探究,疑难让学生沟通。不过,本节课,我还有很多缺乏之处,如评价语缺乏针对性,有待在今后教学中不断改良。

多位数减法课后教学反思8

本节课是一节复习课,意在通过复习,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同分母、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把握算法;进一步把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挨次,能正确地计算;能正确进展分数之间的混合运算;能结合详细情境,提出数学问题并解决简洁分数加减法的实际问题。在教学中,我力求表达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仆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与合作沟通的形式完成相应的练习,从而加深对所学学问的理解与把握,并在练习的活动中,教育学生逐步养成独立思索,并擅长与同伴沟通想法的良好学习习惯。

课堂上,我和同学们一起回忆了这局部的学问以及这些学问需要留意的地方,并在每一环节上都进展了相应的练习,各环节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都很高,并能仔细思索和积极答复教师的提出的问题。依据学生状况,设置的题型也是由易到难,有层次性,符合学生的各个智力进展阶段,通过全面而系统的复习,让学生加深了对以前所学学问的理解,把分数加减法的方法简洁概括为:“一看,二通,三算,四约,五化”。

详细的就是:

一是看清是同分母还是异分母,

二是异分母先通分,化成同分母,

三是根据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

四是结果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

五是结果是假分数的要化成带分数或整数。

以后同学们做这种题目就可以根据这种方法去做,简便又不易错。

从学生的实际动身,供应探究空间。教学活动是师生互动、交往的过程,传统的教将让位于学生的学,学生才是学习的仆人,一切只有从学生动身,才能有效的促进教学,才能有效的促进学生的.进展。教者要努力为学生制造一个自主、探究的空间。本节课我没有依据教材的编写意图,先学意义,后总结计算方法,而是倒过来,先学习计算方法,再学习意义。之所以这样处理,是从学生的学问背景动身,学生已经学过分数的分数,并能依据分数单位进展口算,另外,孩子发觉一个问题量,最想知道的就是他的结果,为了照看孩子的学习特点故做出上述处理。教学时让学生举出分数的例子,口答分数加减法,举例列算式,再观看,计算,完全让学生自主探究,使其经受一个“口算——举例——比拟——沟通——概括——验证”这样一个全过程。课上,我尽量敬重学生,信任学生,同时也努力使学生保持一个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

这节课,我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价值,同时充分展现了学生的共性,并学会观赏自我,发觉自己的闪光点。争取让学生感受复习课的魅力:构建数学学问的一个框架,贯穿数学方法的一条主线,表达数学思想的一个高度。纵观整节课,也还存在这很多缺乏的地方。

1、语言还不够简洁、明白,说的话多,有时把应当学生讲的话也讲了,这样学生就失去了自我表达的时机,在这方面还应多留意自己数学语言的精确性。

2、在某些教学环节的设计,考虑得不够细,每个环节的连接也不够流畅。

3、复习课练习的量就应增加,过多的重视系统、主线及思想,对中差生关注度不够,是以后需要改良的地方。

多位数减法课后教学反思9

本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根底上进展的。在设计时,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展考虑。

一、创设现实好玩的活动情境学习新知。

活动是儿童的天性,让他们积极投入到活动学习数学学问是非常重要的。为此,我利用课件创设了一个学生熟识的生活情境——“游园会”作为学生学习十几减9的活动背景,使乏味的运算与学生熟识的生活、学生喜爱的活动联成一体。通过解决“还剩几个气球?”“还有几个没套中?”等问题,使学生体会数学不只是写在纸上的算式,而是隐藏在生活中的一个个的问题,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与动机。

二、争论沟通,探究算法。

十几减9的学问,对相当一局部学生来说,并不是新学问,而是一种旧学问,由于在他们的生活中早有这方面的体验。因此,依据情境图列出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