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7课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一、选官制度的流变——平民与贵族的博弈二、中枢机构的流变——君权与相权的较量三、赋税制度的流变——人丁到财产的过渡在沿革与创新中走向成熟的封建制度第7课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课程标准:认识三国两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的制度变化与创新。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二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大一统的发展一、选官制度的流变——平民与贵族的博弈1.选官制度的演变思考:九品中正制存在哪些缺陷?地方世家大族垄断官位;不利于中央集权;不能真正选拔人才。世卿世禄制军功爵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慈恩塔下题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白居易《句》【思考】这句诗体现了当时哪两种制度?请大家思考隋唐的制度创新,除了科举制,还有哪些?科举制东汉中后期,由于宦官专权,政治腐败,察举制选官名实不符,很难选拔到真正的的人才。同时,汉末以来,战乱频仍,社会动荡不安,百姓背井离乡,“人士流移,考详无地”,难以掌握士人的真实情况,使察举制无法实施。
——赵毅、赵轶峰《中国古代史》【思考】请根据以上材料,概括推行九品中正制的背景。一、选官制度九品中正制上上一品上中二品上下三品中上四品中中五品中下六品下上七品下中八品下下九品一品二品三品四品五品六品七品八品九品中正九品官品九品
察举制不再符合当时的社会背景,失去了社会基础,被世家大族所操纵,干预选官的过程和结果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德已不免于伪为,而况中正亦未必定有衡鉴之才。甚至有趋势、畏祸、私报恩仇等事。其结果,遂至“惟能论其阀阅,非复辨其贤愚”。于是“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张荫麟、吕思勉《国史十六讲》创立:曹魏时期,曹丕采纳吏部尚书陈群的建议而推行。措施:中央委任中正官为各地人才评定等级,共分九等,朝廷依此授以相应的官职。标准:选官标准从初创时期的重视家世、道德和才能,演变为西晋时期主要看重家世。【思考】根据材料结合教材知识,你如何评价九品中正制?进步性:对于解决东汉末期察举制滥选的流弊有很大作用;选举权复归中央,巩固了
中央集权。局限性:后来成为维护士族特权的工具,不利于提升官吏素质;选官范围狭小,朝廷
无法选择真正的人才,不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历史解释】
门阀世族是以宗族为纽带所形成的封建贵族特权的集团,形成于魏晋之际,鼎盛于东晋,从东晋末至南朝逐渐衰落,士族享有特权,把持政权,世代为官,严格等级,标榜门第,构成了强大的社会政治势力。门阀政治成为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重要特下。
而门阀之外的地主阶层通称为庶族,他们政治社会地位低下,只能任低级小官,被排挤在世族上层社会之外。
东晋末至南朝,士族门阀衰落,庶族兴起,逐步执掌军政大权。科举制隋炀帝隋文帝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员始建进士科,科举制度形成科举制的形成唐太宗增加考试科目,以进士和明经两科为主武则天扩大科举取士人数,首创武举和殿试唐玄宗任用高官主持考试,提高了科举考试地位。科举制的发展*【历史解释】“科”指考试科目,“举”指选举人才,科举制度即是利用考试选拔官员的制度。出现了读书、应考、任官三位一体的选官方法统治者措施隋文帝开始通过1选拔官员隋炀帝始建2
,科举制度形成
3增加科目,以进士和明经两科为主武则天扩大取士人数,首创武举和4唐玄宗任用5
主持考试,提高科举考试的地位一、选官制度的流变——平民与贵族的博弈【自主学习】2.隋唐科举制度的发展分科考试进士科唐太宗殿试高官小组合作探究(5分钟)
材料一科举考试把读书、考试与做官紧密联系起来……老死文场者,亦所无恨……材料二钱穆:科举制……予士族特权沉重一击……可以团结全国各地域于一个中央之统治。材料三关于科举考试的诗句:“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材料四“为所有西方国家以考试录用人员的文官考试制度提供了一个遥远的榜样。——崔瑞德《剑桥中国隋唐史》材料五科举考试重视考察儒学,明清时期更是仅从儒家四书、五经中命题,不涉及科学等实用性学问,不允许发挥个人见解,答卷体裁限于“八股文”。3.科举制度有什么影响?积极:打破士族垄断仕途的局面;扩大了统治基础(官吏来源);提高了官员文化素质;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追求公平公正;增强社会阶层间的流动;巩固了儒学地位;推动了教育发展(影响社会价值取向);对近现代西方文官制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局限:重才轻品;官本位;轻科学研究,忽视实用性学问;禁锢思想。科举制度的影响:【合作探究】材料一这一制度(科举制)…….他们通过考试,品评人才的优劣,为政府机构配备文官。…….这一制度达到充分发展的,是由一系列的考试组成的。
——【美】斯塔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一隋唐科举制……对人们通过考试竞争而进入仕途来说,就具有了一定程度的公平性和广泛性,使得一部分处于社会中低层而了解社会实际的优秀人物取得参与政治和管理国家的权力。这样,既能调动人们的积极进取精神,扩大选取各种人才的范围,又能提高行政官员的素质,完善封建社会的管理,从一方面促进了当时社会的进步和强盛。
——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第六卷《中古时代▪隋唐时期》(上册)材料二魏晋以后的九品中正制度,把觅取人才的标准,无形中限制在门第的小范围内,这便大错了。唐代针对此弊,改成自由竞选。所谓“怀牒自列”,既不需长官察举,更不需中央九品中正评定,把进仕之门扩大打开,经由各人各自到地方政府报名,参加中央之考试。这制度,大体说来,较以前是进步的。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有学者认为,隋唐科举制的创立无疑是革命性的“创新和进步”。它所蕴含的人类精神,超越了时空,具有永恒的价值,对今天完善现代高考和公务员考试制度有着重大借鉴意义。根据材料指出科举制的“创新和进步”主要指什么?提示:自由报名,公开考试公平竞争【史料探究】材料一进士科始于隋大业中,盛于贞观、永徽之际。缙绅虽位极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其推重谓之“白衣公卿”,又曰“一品白衫”。其艰难谓之“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其有老死于文场者,亦所无恨。故有诗云:“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王定保《唐摭言》卷1《散序进士》材料二科举的创新之外就在不仅为社会底层的知识分子提供了持续流动的可能,而且将其制度化……对知识分子的社会心理是一种塑造,客观上激励了个人的奋斗精神。
——薛明扬《中国传统文化概论》材料三贫苦子弟,类皆廉自勉,埋首窗下……即纨绔子弟,亦知苦读,以获科第……是皆科举鼓励之功有甚于今日十万督学之力也。
——邓嗣禹《中国考试制度史》材料四(科举制)西国莫不慕之,近代渐设考试以取人才,而为学优则仕之举。今英、法、美均已见端,将来必至推广。
——丁韪良《西学考略》【思考】根据材料结合教材,如何评价科举制?科举制把选官权收归中央,加强了中央集权;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相对公平公正;打破了出身门第的限制,扩大统治基础,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提高了官员的素质和能力,有利于巩固统治。从此,中国古代选官制度逐渐走向成熟与完善。但后来科举制却日趋僵化,禁锢人们的思想。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变迁世袭制(夏商周)军功爵制(战国)察举制(西汉)九品中正制(魏晋南北朝)科举制(隋至清)血缘军功孝廉才能-家世考试成绩演变趋势选拔标准:由家世门第、财产等级等演变为学识、才能。选拔方式:由血缘、推荐、地方评论及品评演变为考试。选拔原则:逐渐走向制度化,体现相对的公平、公开。二、三省六部制发展历程魏晋南北朝时期:尚书台改称尚书省,与中书省和门下省形成三省,共同辅助决策,行使权力。隋文帝时:中央正式确立了三省六部制。唐太宗时:常给品位较低的官员以宰相名号,扩大任用宰相的范围。宰相议事的地方叫政事堂,后改称中书门下。政事堂的设立,提高了工作效率,三省出现了一体化的趋势。二、中枢机构的流变——君权与相权的较量1.中央官制的演变国家工程建设刑狱军政礼仪、科举等户籍、土地、赋税等官吏任免和考核2.隋唐三省六部制合作探究:贞观年间,某地发生严重旱灾,上奏朝廷。大臣提交书面处理方案:①举行祭天求雨仪式;②削减灾区赋税;③修筑引水灌溉渠道。你认为三省六部制下,应该怎么处理这件事情?评价?减少失误,提高效率,加强皇权,后世沿用,影响深远唐代,科举制选拔出更多优秀的寒门子弟,担任宰相的寒门子弟渐增,体现了官僚政治的成熟。唐朝三省六部制运作模式图三省六部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草拟诏书审核执行决策机构执行机构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根据上图并结合教材,分析三省六部制有何特点?起到了什么作用?有什么影响?特点:相权三分职权分明相互牵制加强皇权节制君权作用与影响:一方面分散和削弱了相权,保证了君权的独尊;另一方面减少决策失误,提高了办事效率。它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举,为历代王朝所沿袭。三、赋税制度的流变——人丁到财产的过渡朝代制度解释
魏晋南北朝租调制内容:第一组完成唐初租庸调制内容:第二组完成影响:第三组完成
唐后中期两税法背景:第四组完成内容:第五组完成影响:积极—第六组完成
消极—第七组完成
有田则有租有身则有庸有家则有调依据课本40页,你来说一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五十六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依照法律纳税的义务。按户人丁资产依据三、赋税制度阅读教材“第三目赋税制度”,了解魏晋和唐初的赋税制度,思考赋税征收的主要标准赋税沿革魏晋时期:实行租调制,按户征收粮和绢帛。北魏:颁布均田令,规定一夫一妇每年纳粟为租,纳帛或布为调,受田农民承担定额租调。唐初:实行租庸调制。将赋税征收对象定为21至59岁的成年男子。除租、调外,男子不去服徭役的可以纳绢或布代役,称为庸。由此可以看出:魏晋至唐初的赋税征收主要标准是人丁。根据教材,想一想租庸调制有什么进步作用?1、以庸代役保证农民有较充分的生产时间,有利于提高农民的劳动积极性2、政府的赋税收入也有了保障。3、农民负担相对较轻,有利于社会经济稳定发展。推动统一多民族国家不断发展夏商周秦汉隋唐世袭制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推广郡县制刺史制度察举制中外朝制编户制度科举制三省六部制租庸调制两税法制度创新启示?深入探究论题:中国的封建制度在沿革与创新中不断走向成熟1.两汉实行州郡推荐,朝廷考试任用的察举制;经魏晋九品中正制,至隋唐演变为自由投考,差额录用的科举制,科举制更有利于A.选拔最优秀的官吏B.鉴别官员道德水平C.排除世家子弟入仕D.提升社会文化水平D练一练2.(2019年江苏卷)唐代诗人刘得仁系皇亲国戚,其兄弟为达官显贵,而他“出入举场三十年,竟无所成”;唐宗室子弟李洞屡考不中,竟想去皇陵哭诉。两人的经历反映了唐代A.科举考试不重考生诗才B.选官制度阻断贵族入仕C.中央政府剥夺宗室特权D.科举取士体现公平公正D3.唐初以三省长官为宰相。高宗时,打破宰相任用资历限制,允许三省中四品以下官员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名义行宰相权,参预朝政。其目的是A.重用人才,推行科举取士 B.分割相权,加强君主专制C.分工协作,提高行政效率 D.缓和矛盾,抑制朋党之争B4.《资治通鉴》记载了唐代宰相刘祎之的名言:“不经凤阁(中书省)鸾台(门下省),何名为敕(天子之命)”。这体现了唐代A.政治制度的民主进步性
B.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尖锐C.统治中枢的分权制衡性
D.皇权独尊地位有所削弱C5.唐朝租庸调制规定男子除租、调外,还可以纳绢或布代役;两税法规定每户按人丁和资产缴纳户税,按田亩缴纳地税。这一变化反映了A.国家废除了长期以来的人丁税 B.国家对农民人身控制松弛C.政府实行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 D.小农经济不断发展的结果B
【史料阅读】史书这样根概括两税法的实行背景:唐初赋敛之法曰租庸调……玄宗之末,版籍浸坏,多非其实。及至德兵起,所在赋敛,迫趣取办,无复常准。赋敛之司增数而莫相统摄,各随意增科,自立色目,新故相仍,不知纪极。民富者丁多,率为官为僧以免课役,而贫者丁多无所伏匿,故上户优而下户劳。吏因缘蚕食,旬输月送,不胜因弊,率皆逃徙为浮户,其土著百无四五。至是,炎建议作两税法。先计州县每岁所应费用及上供之数而赋于人,量出以制入。户无主客,以现居为薄,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为行商者,在所州县税三十之一,使与居者均,无侥利。居人之税,秋、夏征之。其租庸调、杂徭悉省。
——《资治通鉴》卷226根据“史料阅读”的内容,分组讨论两税法的背景与目的?结合教材,归纳出两税法的主要内容?背景提示:土地兼并,均田制遭到破坏;安史之乱,农民大量逃亡;国家财税失控等。目的:解决财政困难主要内容:每户按人丁和资产缴纳户税,按田亩缴纳地税,取消租庸调和一切
杂税、杂役;一年分夏季和秋季两次纳税
【史料探究】
材料一每州各取大历中一年科率钱谷数最多者,便为两税定额,此乃采非法之权令以为经制,总无名之暴赋以立恒规。
——陆贽《翰苑集》卷22《中书奏议▪均节赋税恤百姓第一条》
材料二国家定两税,本意在忧人。厥初防其淫,明敕内外臣:税外加一物,皆以枉法论。奈何岁月久,贪吏得因循。浚我以求宠,敛索无科春。织绢未成匹,缫丝未盈斤。里胥迫我纳,不许暂逡巡……昨日输残税,因窥官库门。缯帛如山积,丝絮似云屯。号为羡余物,随月献至尊。夺我身上暖,买尔眼前恩。进入琼林库,岁久化为尘。
——《白居易集》卷2《重赋》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教材,谈谈你对两税法利弊的认识?利:简化了税收名目,扩大收税对象,保证国家的财政收入;改变了自战国以
来以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减轻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弊:但地主千方百计地把赋税转嫁到农民身上,使农民的负担更加沉重。*【史论阐释】
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演变特点(1)征税标准从人丁为主逐步向财产为主转变,直至取消人头税,反映了封建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松弛。(2)农民由必须服徭役逐渐发展为纳捐代役。(3)赋税由实物为主到货币为主转变,反映了封建社会商品经济的发展。(4)征税时间由不定时逐渐发展为基本定时。(5)税种由繁杂多项逐渐演变为简化单一四、课堂小结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选官制度三省六部制赋税制度魏晋时期至唐朝选官制度的演变科举制产生的背景发展过程评价魏晋时期至唐朝中枢权力机构演变过程三省六部制机构设置与职权分工特点及影响魏晋时期至唐朝赋税制度演变的过程两税法背景内容评价一、选择题1、中国有些地方有在考试前吃“状元饺”的习俗。与“状元”相关的选官制度是()
A.禅让制B.科举制C.察举制D.世官制2、户部,隋朝时期称为民部,唐初为了避讳李世民改为户部。户部所隶属的中央机构是()
A.中书省B.尚书省C.门下省D.枢密院3、《新唐书▪食货志》称:“盖口分、世业之田坏而为兼并,租庸调之法坏而为两税。”这反映的是()
A.两税法的弊端B.均田制的影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密集柜合同范本
- 五一劳动节安全指南五一劳动节安全教育宣教课件
- 商品租赁转让合同范本
- 室外装修安全合同范本
- 绩效考核与管理培训课件
- 2025租赁合同违约责任抗辩情况分析
- 2025照明项目合同范本
- 第16讲 全等三角形 2025年中考数学一轮复习讲练测(广东专用)
- 2025非本地居民房屋租赁合同模板
- 2025购销合同范本标准
- 工程管理工程项目管理模式和发展趋势课件
- 启备变教学讲解课件
- 一般检查头颈部课件
- 质保体系复习题 2
- 中国石化加油站视觉形象(vi)标准手册
- DB11-T 3032-2022水利工程建设质量检测管理规范
- 道路标线标识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
- 劳动者就业登记表(通用模板)
- 环刀法压实度检测记录表
- 生育保险待遇申请表
- 会考学业水平测试成绩单英文模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