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0/1C/1F/wKhkGWW8pbeAXLkTAAEMkGOGsM8809.jpg)
![新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0/1C/1F/wKhkGWW8pbeAXLkTAAEMkGOGsM88092.jpg)
![新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0/1C/1F/wKhkGWW8pbeAXLkTAAEMkGOGsM88093.jpg)
![新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0/1C/1F/wKhkGWW8pbeAXLkTAAEMkGOGsM88094.jpg)
![新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0/1C/1F/wKhkGWW8pbeAXLkTAAEMkGOGsM8809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1、植物新生命的开始【教学目标】科学概念: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等外部特征各不相同;种子有自己特殊的结构,在适宜的条件下可以萌发生长成一株植物。过程与方法:用感官和放大镜观察种子的外部形态特征;根据植物生长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发关注植物生长变化的兴趣。【教学重点】:引领学生产生问题并积极思考,能用适宜的方式将自己的认【教学难点】:观察各种植物的种子。【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猫给小猫哺乳的图片、鸡妈妈带小鸡吃食的图绿豆等)、白纸、放大镜。(学生准备)各种植物的种子、白纸、放大镜。【教学过程】1、师:小猫是谁生下来的?小鸡是怎么来的呢?向日葵小苗又是从哪里来3、师:(出示图片)验证学生说出的答案。生发生了哪些变化呢?二、想想画画1、师:每个人把自己帶来的白纸放到桌面上,将帶来的植物的种子放到白纸上,观察植物的种子,边观察边记录。可以借助放大镜观察。2、师:观察植物的种子,你准备观察种子的什么?3、生:说说自己的想法?6、师:通过观察植物的种子,你发现了什么?7、生:汇报自己的发现。(师:关注学生的汇报)色不一样、种皮不一样等。种子的里面有什么呢?9、师:要知道种子的里面有什么,该怎么办?10、生:先预测种子的里面有什么,再掰开种子看一看。【作业布置】【板书设计】1.植物新生命的开始外部:形状、大小、颜色植物的种子内部:胚根、胚芽【教学反思】2、种植我们的植物【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学习掌握播种技能;在教师的指导下,设计适宜的实验,观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用事实阐述观点的意识,即科学的实证思想;培养怎样种植凤仙花呢?5、师:播种凤仙花的方法是选种、放土、下种、浇水。二、关注种子变化1、师:播种了凤仙花以后做什么?3、师:播种了凤仙花以后,我们要关注凤仙花种子的变化。请大家阅读P5页顺数1~10行内容。4、生:阅读P5页顺数1~10行内容。5、师:注意观察透明玻璃杯中的种子生长变化情况;注意观察花盆中的凤三、记录生长日记观察凤仙花叶的形状和数量。2、师:把你测量和观察的数据填写在P5页中表格中。四、实地指导播种【作业布置】【板书设计】2.种植我们的植物记住播种方法:选种、放土、下种、浇水。关注种子生长:先长什么、再长什么、根向什么方向生长。【教学反思】新课标第一网3、我们先看到了根【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种子萌发先长根,再长茎和叶;植物的根总是向下生长的;植过程与方法:用适宜的方法记录、交流所观察到的现象;根据观察到的现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观察植物生长变化的兴趣;树立科学是讲求实证的【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前一周种植在玻璃杯里的四季豆,试管、水、食一、(导入活动)问题导入们要把它从土壤中拔出来,容易吗?3、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出植物的根来。(出示种植在玻璃杯里的四季豆)我们种植的四季豆,你先看到了什么?二、(观察活动)观察植物根的生长1、师:我们种下的四季豆已经发生了变化,现在请你们认真地观察观察,看看能发现什么?3、师:刚才,你们认真观察了种植在玻璃杯里的四季豆,有什么发现呢?5、师:根据学生的汇报小结:通过观察,我们发现种子萌发先长根,三、(研究活动)植物的根有什么作用1、师:我们给凤仙花浇水时,一般往哪里浇?为什么大部分都浇到3、师:植物的根在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有什么作用呢?下面,我们来研4、师:同学们想一想,是什么能使植物固定在土壤中?5、生:讨论后回答。(根有固定植物的作用)6、师:我们来做一个有趣的实验,看植物的根还有什么作用?实验步骤如观察试管中的水量有什么变化。7、师:过几天,试管中的水量变化说明了什么?8、师:(总结)植物的根有固定植物的作用;植物的根能从土壤中吸收水【作业布置】:3.我们先看到了根固定植物植物根的作用吸收水分4、种子变成了幼苗科学概念:植物的绿叶可以制造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养料;植物的叶在茎上过程与方法:根据观察到的现象提出问题;通过查阅资料的方法收集信息、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到科学研究是艰辛的过程;激发学生像科学家那样【教学重点】:组织学生交流种子发育成幼苗后植物的生长变化,观察凤仙【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刚出土的凤仙花照片、植物叶水平分布和垂直分布的照片、植物光合作用示意图(多媒体课件)、植物光合作用的相关资料。(学生准备)生长四周的凤仙花、记录单。【教学过程】一、出土后幼苗的变化活动导入:1、师:我们种植的凤仙花已经变成了幼苗,现在我们以交流一下前一段时间凤仙花幼苗生长变化情活动指导:2、师:组织学生交流。(鼓励学生说出新发现、新问题)工厂”,植物生长需要的食物是不是来自绿色的叶呢?植物的叶子还有什么作用?1、师:植物生长所需要的食物是从哪里来的?4、师:(利用多媒体课件)指导学生学习科学书P11页上内容。阳光二氧化碳+水氧气+养料6、师:(总结)植物的光合作用不仅为植物制造养料,还为我们人类和动【作业布置】家庭作业:回家仔细地去观察一棵植物,观察植物的叶子分布的情况,想【板书设计】4.种子变成了幼苗阳光二氧化碳+水氧气+养料新课标第一网5、茎越长越高【教学目标】科学概念:植物茎在不同生长阶段外部形态不同,不同时期的茎生长速度过程与方法:运用统计图表整理观察记录的结果;在教师指导下根据统计图分析植物茎生长的规律;有依据地对植物茎的作用进行猜测;设计实验,研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研究植物的兴趣。【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生长四周的凤仙花、植物光合作用的课件。(学生准备)三周前凤仙花生长记录单。一、整理有关茎的观察记录1、师:(活动引入)我们已经知道:植物的根能从土壤里吸收水分和矿物质,绿色植物的叶可以制造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养料。那么,植物的茎在植物的生长过程中有什么作用呢?我们先来看一看,在凤仙花植物生长的过程中,茎发2、师:(活动指导)①带领学生整理幼芽出土以来,有关茎生长变化的观花植株的高度变化的数据,画出凤仙花植株高度变化统计图(学生在教P12页上画)。学生画好后,教师讲述柱状统计图。柱状统计图是科学研究中处理数据周的时间里凤仙花植株高度将如何变化?二、植物莖的作用1、师:(活动因入)植物的莖总是把根和叶连在一起,那么,植物的茎在植物的生长过程中到底起什么作用呢?莖内是什么样的,能承担这样一些功能呢?将你的想法记录下来。2、师:(活动指导)①引导学生根据前面学习的根和叶的作用,思考莖的探究的过程:提出问题(莖有什么作用?);对问题的可能答案作出假设(运输水分和养料);设计实验(运输水分的实验);实验验证(通过实验验证收集信息);得出结论(莖有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三、提醒学生注意【作业布置】5.茎越长越高科学探究: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实验验证、得出结论【教学反思】6、开花了,结果了【教学目标】科学概念:在植物生长过程中,花要经过花开花谢的过程,花凋谢后结果;过程与方法:根据观察到的现象进行预测;用适宜的方式整理收集到的信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生命现象探究的兴趣。【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教师为每组准备一朵凤仙花,一株凤仙花,一个凤仙花的果实,镊子、一张白纸。(学生准备)用于交流观察的记录单。【教学过程】一、提出任务2、师:凤仙花开花和结果有什么联系吗?二、整理并交流我们的观察记录交流活动:整理观察信息的活动:三、研究花变果实的过程1、师:为了观察凤仙花,我们采摘几朵凤仙花(按生长顺序采摘)。3、师:指导学生解剖花。(解剖花时,要用镊子细心地从外到内撕下花的个来的花的各部分,要分类摆放,教师直接告诉学生花的每一部分的名称。)4、生:学生解剖花。(花的构造:花萼、花瓣、雄蕊、雌蕊)四、观察凤仙花的果实1、师:凤仙花的果实是什么样的呢?它在生长过程中又会发生什么变化呢?3、师:引导学生关注完全成熟的凤仙花果实,果实里面有什么?(种子)【作业布置】:【板书设计】6.开花了,结果了花的构造:花萼、花瓣、雄蕊、雌蕊果实是由雌蕊发育而来的。果实里面有种子。【教学反思】7我们的大丰收绿色开花植物通过种子繁衍后代;植物都有自己的生命周期,绿色开花植物一过程与方法:用估算、制作统计图表等数学方法研究科学问题;通过整理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生命的神奇,激发学生研究生命现象的兴趣;体会【教学准备】:(教师准备)为每组学生准备一株硕果累累的凤仙花,一张大白纸;几张主要生长阶段的凤仙花照片。(学生准备)个人的观察日记或观察【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二、我们收获了种子1、师:统计一下,你观察的一株凤仙花大约收获了多少粒种子?2、生:(对着自己的观察记录表)汇报。3、师:引领学生用估算的方法进行统计。(通过统计活动,学生获得了一株延续并壮大的原因。)三、我们获得了植物生长变化的数据线图,了解凤仙花在哪段时间里生长最快。(见书P17页制作折线图的方法)价,经历了这样的种植活动,对植物生长变化过程的认识有了哪些提升。【板书设计】7.我们的大丰收植物都有自己的生命周期绿色开花植物一生中会经历种子萌发、幼苗期、营养生长期和开花结果甘月植物的生长发育需要阳光、土壤、适宜的水分和温度【教学反思】第二单元动物的生命周期《教材修改个人意见》:北方的老师在教学这一单元的时候,可以用黄粉虫1、蚕卵里孵出的新生命科学概念过程与方法2、观察、描述和记录蚕卵孵化及小蚕生长过程中的变化。情感态度价值观2、培养对动物的爱心及责任心,细心地照管小[教学准备][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养上学期饲养过蜗牛,那么蜗牛的一生是怎样生长变化的呢?它们的寿命有又多长呢?那么你们还知道哪些动物一生的生长变化和它们的寿命呢?同学们你们观察过蚕吗?你知道他一生的生长变化和它们的寿命吗?1、观察蚕卵(1)让我们来饲养蚕,观察蚕像小米粒,宽约1毫米,厚约0.5毫米。刚产下的蚕卵是淡黄色或黄色的,经1—2天变成淡红、浅褐,再经3—4天变成灰绿或紫黑色,以后不再发生变化。学生观察的应该是滞留到第二年春天的卵,颜色应该是紫黑色的。)(2)仔细观察,还有什么发现?(比如蚕卵的中心处是凹下去的等。学生也可能会发现有黄色的卵,那可能是未受精的卵,是不会孵出小蚕来的。如果是白色的,那是已经孵出小蚕的空卵殼,如果仔细观察,在空卵殼上还会发现有小孔。)2、从卵里出来的小生命(1)小蚕什么时候从卵里出来,小蚕是怎样从卵里出来的,出来以后会干什么?(让学生预测一下,目的激发学生继续观察的兴趣。)(2)小蚕就要出来了,我们要为它准备什么呢?(学生分组讨论)(3)为什么要在盒盖上扎小孔呢?一是指导学生为小蚕准备好家(这个活动的重点是为蚕的出生做准备。具体可以在蚕卵上洒一些水”。)二是课外观察蚕卵的变化;(指导学生课后继续观察蚕卵的变化。具体来说观察小蚕是怎样孵出的,刚孵出的小蚕是什么样的。)要求学生记录小蚕孵出的日期和气温,思考小蚕的孵化和什么条件有关。活动的是让学生明白蚕的孵化还需要另一个环境条件,即需要一定的温度。三是指导学习观察和记录的方法。指导学生阅读养蚕窍门教师小结:小蚕与其他动物一样,也是需要一定生活条件的,我们要满足它的生活条件,它才会生长得好。板书设计:蚕卵里孵出的新生命颜色观察蚕卵大小形状教学后记:2、蚕的生长变化【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蚕在生长的过程中,身长、体重、食量等方面都会不断发生变化。2、蜕皮是蚕生长过程中的显著特点,蚕每次蜕皮后身体都会发生变化。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学重点]怎样区别即将吐丝的蚕、怎样为它营造结茧的场所,以及指[教学难点]要鼓励学生全面、细致和科学地观察,必要时应该数一数、量一[教学准备]教学过程:同学们饲养是小蚕究竟发生了什么變化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观察蚕的生1、交流蚕的生长变化学生交流汇报前一段时期养蚕活动的发现和体会。(交流时,让学生出示自况等方面进行汇报和交流。)动能帮助学生们进一步感受生命的變化,(活动的目的提高对养蚕的兴趣。)2、观察蚕的外形和行为(2)讨论蚕的身体结构和它的生存有什么关系。3、蚕还会长成什么样预测蚕将会怎样变化,并指导学生下一步进行观察和记录的内容及方法。(教学的要点是怎样区别即将吐丝的蚕、怎样为它营造结茧的场所,以及指导学生帮助蚕顺利地吐丝结茧等。板书设计:2蚕的生长变化日期体长(毫米)吃食情况排便情况活动情况教学后记:3、蚕变了新模样【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变蛹前的蚕是蚕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幼虫,2、蚕蛹被茧包裹,茧能起到保护蛹的作用。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2、理解人类的生存依赖于自然环境,并可以通过技术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教学重点]观察蚕蛹是本课的重点活动[教学难点]对蚕茧的形状、颜色、大小进行观察,测量茧的长度的方法。[教学准备][教学过程]一、教学导入:同学们蚕吐丝了,丝把蚕严严地包裹了起来。蚕为什么要做个茧把自己包起来?茧里的蚕变成什么样子了?下来我们就来进行观察。1、观察蚕蛹蚕吐丝把自己裹了起来,结茧后就看不见蚕了。蚕变成了什么样呢?茧里面的蚕还活着吗?这是学生们非常好奇的问题。希望学生们能作出猜测,同时能想(4)在剪开的茧里还发现了什么,它可能是什么?(5)其他发现。(指茧里还能发现蚕吐尽丝后化蛹之前蜕下的皮等情况。)最后的推测是蛹还会变化吗?它会变成什么模样?希望学生的推测能以一定2、观察蚕茧和蚕丝的蚕茧大小、颜色,挑出最大和最小的蚕茧,它们分别长多少,宽多少?(这个要标准,蚕茧的大小和重量与蚕的生长发育有关。)第三,教师可通过多媒体介绍给学生。教学中还可以出示一些丝绸制品给学板书设计:3、蚕变了新模样颜色教学后记:4、蛹变成了什么【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蚕蛹经过to天一15天,会变成蚕蛾。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学准备]蚕蛾。教学过程:同学们一段时间过去了你们的蚕茧又发生了什么变化,蛹变成什么了呢?下面我们就来交流的我们新发现?二、学习新课1、交流我们的新发现(1)“茧里钻出的蛾子就是蛹变的吧?”(这只是一种推测,到底是不是呢?需要学生经过思考来回答。)(说明这个问题关系到蚕蛾是不是蚕的另一种生命形态,对认识蚕的一生很重要。相信学生会做出合理的回答:茧里只有蛹,而我们又亲眼看见蚕蛾从茧里爬出来,不是蛹变的会是什么变的呢?当然这样的回答还需要从下面对蚕蛾和蚕蛹的对比观察中去发现更多的证据。)(2)蚕蛾从茧里出来后,教师要提醒学生,要把它从茧上面拿下来,最好专门放到另一个比较宽大的盒子里,以避免蚕蛾把卵产在茧上,不便于卵的保存。2、观察蚕蛾的形态特征和行为(1)先观察蚕蛾的行为,再观察蚕蛾的形态特征。(这是按照儿童的心理特征设计的。三年级的学生肯定是先对动态的蚕蛾更感兴趣。)对蚕蛾身体形态的观察,应该是一种有序的观察,先观察蚕蛾的身体有哪几部分组成,然后观启发学生有更多的发现,比如刚羽化的蚕蛾身体湿润,翅下垂,柔软皱缩,但(3)对比观察蚕蛾与蚕蛹的活动,蚕发育过程中的不同阶段,蚕蛾是蛹发育而来,蚕蛾是蚕的成虫具有重要意(4)如何区别蚕蛾的雌雄?(这是学生很感兴趣的问题。)(5)“一只雌蛾大约能产多少粒卵?刚产下的卵是什么颜色的?和我们观察过的卵有什么相同和不同?3、画蚕蛾和蛹的图4、蚕蛾是什么板书设计:4、蛹变成了什么蚕蛾蛹教学后记:5、蚕的生命周期【教学目标】科学概念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学重点】整理观察记录,认识蚕的一生所经历的卵幼虫蛹成虫几个阶段。【教学难点】认识到蚕的一生分为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四个阶段。[教学准备]一、导入新课1、用投影仪展示学生的观察记录,然后提问。蚕的一生经历了几个阶段?各个阶段的形态和行为有什么不同。2、小结蚕的一生小结蚕的一生,主要围绕经历了几个阶段,各个阶段的形态和行为有什么不同来进行。(在填表的基础上,让学生把蚕的一生用循环图表示出来。)(说间。)教师要启发学生,蚕在蚕的整个生命周期中是幼虫,蚕蛾是成虫。蚕的一3、蚕的生命周期4、什么因素影响蚕的生命和变化养蚕的成功和失败的原因进行验证。让学生认识到生命和环境因素息息相关。)5展示会板书设计:5蚕的生命周期成虫教学后记:6、其他动物的生命周期【教学目标】科学概念过程与方法4、按卵生还是胎生、变态还是不变态给动物分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学重点】观察了解其他动物的生命周期。【教学难点】不同的生命周期。[教学准备]动物的一生也要经历这样一个过程吗?这个过程的各个阶段是怎样的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些问题。1、让学生观察书中的图,了解其他动物的生命周期些生命阶段,用流程图表示这种动物的生命周期,并查阅资料了解它的生命周期的时间(即寿命)。(在查阅资料中还要注意:动物的寿命问题较复杂,它同环境关系极大,尽量采用人工饲养条件下取得的数据。)2、不同的生命周期(1)比较不同动物的生命周期,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让学生能总结出它们相同的地方)(2)指导学生给动物分类。分类的标准就是是否经过变态,以及卵生还是胎生。3、观察了解其他动物的生命周期。(1)课前要求学生收集鸡、蝴蝶、蜻蜓、山羊、熊猫、鱼等动物生命周期和寿命的资料,并带到课堂上来。(活动方式主要以小组查阅资料和大组汇报交流的方式进行。)(2)布置任务并提出要求:每组从上述动物中选择两种,了解其生命周期及经历的时间,并把它们的生命周期用流程图的形式表示出来。(3)小组在规定的时间内查阅资料,并用流程图或循环图表示它们的生命周期。为节约时间,流程图或循环图都用文字和箭头表示。(鼓励学生能查找出某种动物的每个生命阶段的形态、行为、食物和生活环境。)提出不同意见。(学生汇报时,教师要把大家认可的结果,填写在班级大表4、教师小结:虽然动物个体最终会死亡,但是通过繁殖使其物种不会随着板书设计:6其他动物的生命周期动物名称|生命周期(流程图)|」生命周期的时间|鸡卵。雏鸡。成鸡约14年蝴蝶卵。幼虫。蛹。成虫|约20年蜻蜓卵。幼虫。成虫约1年山羊小羊。成羊约15年 熊猫幼仔。成年熊猫约20年鱼(鱼里鱼)|卵。幼鱼。成年鱼|约50年教学后记:7、我们的生命周期【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从出生到现在,我们的身体发生了很多的变化,今后还将发生变化。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学重点】指导学生认识人的生命周期,知道人的生命周期要经历出生、【教学难点】我们的出生与生长变化,指导学生了解人一生的身体变化特点。[教学准备]同学们所有的动物都有自己的生命周期,人的生命周期是怎样的呢?1、我们的出生与生长变化(1)我们是从哪里来的;(2)我们刚出生时是什么样子的;(3)从出生到现在我们的身体发生了哪些变化。(说明以上这些都是学生所能收集到的数据和事实,在对数据和事实收集、作为标准,仅供教师教学参考,教学时按学生汇报的情况填写。)2、我们的一生(1)调查身边最熟悉的人,把握不同年龄段人的身体特点。活动分为四步:(一)、找出身边最熟悉的人;(二)、弄清他们的年龄段;(三)、把他们归到不同的年龄组;(四)、观察他们的身体特点。呢?了解和比较他们的不同。(比如儿童组和青年组;青年组和中年组;中年组和老年组。然后再通过交流,对人一生的身体特点有较全面的把握。)在小组比较的基础上,最后全班汇报、交流、汇总。(3)教科书第3'7页大表中的内容要在各组比较的基础上填写,经过综合、繁殖死亡,这样共同的四个阶段。(在讨论的基础上得出人也有生命周期。)4、教师小结:人的健康是建立在平时健康生活的基础上的,特别是儿童少年时期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其健康情况会影响到人的一生,一定要注意好的生活习惯,适当加强体育锻炼,关爱生命,珍惜健康。板书设计:7我们的生命周期15岁以前都叫儿童(其中不满1岁的为婴儿,12岁-15岁的为少年)16岁—35岁为青年35岁一60岁为中年60岁以后为老年教学后记:第三单元温度与水的变化1、温度和温度计【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物体的温度可以用温度计测量。2、常用液体温度计是利用玻璃管内的液注随温度变化而上升和下降来测量过程与方法:1、观察和研究作为测量工具的常用液体温度计的主要构造。2、识读温度计(模型)刻度上的数字,并把刻度上的数字与更热或更冷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测量工具使用规定的意义,并愿意遵守这些规定。【教学重点】摄氏温度的读与写。【教学难点】识读零下温度。【教学准备】小组:体温计(1)、气温计(1)、水温计(刻度范围-20℃110℃)【教学过程】一、比较水的温度1、引入:同学们,在生活中用手触摸过冷水和热水吗?有什么感觉?度低,回答后指导:温度是感知物体的冷热程度的。板书:温度讲述:温度的单位通常用摄氏度(℃)来表示,我们可以通过皮肤等触觉器官3、师:我们再来感知一下,每个小组的桌上有四杯水(1号杯内装的是凉水,2号、3号杯内装的是温水,4号杯内装的是热水)。大家一起安静的来完成下列活动:先把左手手指、右手手指同时分别插入1号杯和4号杯,比较它们的冷热,然后马上将左手手指、右手手指同时分别插入2号杯和3号杯,比较它们的冷热。4、汇报。(预设:4号杯的水热,1号杯的水冷;3号杯的水比2号杯2号杯和3号杯,比较它们的冷热,然后马上将左手手指、右手手指同时分别插入1号杯和4号杯,比较他们的冷热。(预设:2号和3号杯的水温度差不多,1号杯的水冷,4号杯的水热)6、师:同样的四杯水,由于实验顺序不同,手指获得的感觉是不同的,那有什么办法可以准确地知道物体的冷热程度呢?板书:温度计它有哪几个部分组成?4、汇报交流。出示:“使用温度计前需要看清楚的问题(教材上P43的3个)”,这三个问题你们都解决了吗?如果没有,再观察一次。5、学生对照问题,检查自己是否都解决了。再观察。(根据学生汇报时的情况,教师适当补充讲完整:温度计主要有玻璃管、玻璃泡、刻度三部分组成;量程;刻度)察。汇报交流。(预设:手捂住温度计的玻璃泡,液面上升,放开后一会,三、摄氏温度的读和写2、师:广播、电视中的天气预报员是怎样预报天气的?师:我们再来试一下,出示:0℃37℃—5℃—10℃(此部分教师可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适当调整。)强调:零下温度自0℃往下,数字越大,表示温度越低。四、读出温度计指示的温度2、交流:结果是否一样?如果不一样,那什么会不同呢?(参考P44图)(预设:可能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有这样几种:俯视、仰视;从嘴里师生讨论,并明白:观测温度时,视线与温度计液面应持平;要尽可能消1、师:通过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吗?板书设计:教学后记:2、测量水的温度【教学目标】体温度时要根据不同测量对象,选择合适的温度计。通过测量一个物体的温度变化可以知道这个物体失去热量还是获得热量。过程与方法:1、观察不同温度计的测量范围,选择合适的温度计(刻度范围在-20℃110℃)用于测量水的温度。2、间隔相同时间连续测量和记录4杯不同冷热的水的温度。【教学重点】测量水温的步骤、方法。【教学难点】间隔相同时间连续测量水的温度【教学准备】小组:4杯不同冷热的水(自来水、温水、热水、热水瓶里刚倒出的烫水),4支水温计(刻度范围在-20℃——110℃),水温测量记录表(参考书P46)【教学过程】一、测量水温的方法板书:测量水的温度2、师:书P45展示了一些温度计(气温计、数字温度计、体温计等),你还知道哪些温度计呢?3、师:要测量水的温度,我们必须要有合适的温度计,该选择怎么样的呢?间,所以,要测量水的温度,需要选择测量值在0℃——100℃范围的温度计。5、师:有了合适的温度计之后,我们可以直接测了吗?我们要如何来测量水温呢?请大家一起来看一下P45的插图和方法。(学生阅读)6、师生共同明确方法。教师边讲解边演示:(1)手拿温度计的上端。(2)将温度计下端浸入水中,不能碰到容器的底与壁。(3)视线与温度计液面持平。(4)在液注不再上升或下降时读数。(5)读数时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的水。介绍完了之后,请学生想想为什么要这样操作,如果不按照这样的要求操作,会出现什么情况?(归纳:(1)——上端比较好操作,拿中间会挡住刻度,拿玻璃泡会造成所测的不是水的温度。(2)(5)——如果碰到容器或读数时离开液面,测量的就不是水的温度了。(3)——俯视或仰视会造成读数偏大或偏小。(4)——没有稳定时测出的温度不准。)二、测量水的温度朋友学得最快。老师为每个小组都准备了四杯水,1号杯内装的是自来水,2号杯内装的是温水、3号杯内装的是烫手的热水,4号杯内装的是刚从热水瓶里倒水温的测量记录自来水的温度温水的温度烫手的热水的温度刚从热水瓶里倒出的热水(预设:通过交流能发现个小组测量同一种水的温度有差异。)讨论:这些差异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如果是由于测量方法错误引起的,教师再做适当讲解。)3、师:我们再来测量一下,现在要求每隔2分钟测量一次,把测量结果记录在P47,在等的过程中思考:这些水的温度会有变化吗?估计会怎样变化?连续测量10分钟内水温变化的记录表0分钟2分钟4分钟6分钟8分钟10分钟温度5、汇报交流。师:从这些数据中你有什么发现吗?(预设:随着时间的变化,2、3、4号杯里的温度都在下降,4号杯里的下降的最快,1号杯里的温度变化不大。)也就是水在自然降温时的一般三、推测水温的变化1、师:如果这四杯水再过10分钟,水温会发生怎么样的变化呢?放一天呢?温度还会变化吗?水的温度会无限下降吗?(预设:当水的温度和周围空气的温度一样的时候,水温就不会下降2、师:如果要让水的温度低于周围空气的温度可能吗?有什么办法吗?(预设:把水放在冰箱冷冻槽里,水温就会继续下降直至结冰。)板书设计:教学后记:【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当环境温度低于0℃,水的温度下降到0℃时,水开始结冰,从液体状态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学重点】观察冰的特点和水结冰过程中的温度变化【教学难点】水为什么会结成冰【教学准备】小组:观察用冰块及盛放冰块的浅盘,保温杯1只、冰块1杯、试管1支、8毫升纯净水(或自来水)、水温计1支。【教学过程】一、冰的观察1、师:同学们一定见过冰吧,能说一说冰是什么样子的吗?取出来的一些冰,今天我们就来观察一下冰是怎么样的和水为什么结成冰了。板书:水结冰了3、师:接下来我们就来认真的观察冰,及时把冰的特点记录在P48的维恩4、学生观察后汇报交流。(预设:冰是没有颜色的、没有气味的、透明的、比较硬、很光滑、温度低、易融化、冰块会浮在水上面、水结冰后占据了更大5、水是我们上学期所探究过的,它的特点肯定还记得,我们把水和冰做一6、学生比较后汇报。(预设:水是没有颜色的、没有气味的、透明的、会流动的、没有固定形状的液体等;水和冰的共同点:都是没有颜色的、没有气味的、透明的)这里,水是液体,那么冰呢?(学生发表意见,并请他们阐述原因。)通过争论得出结论:(1)冰是固体,因为冰具有固体的特点。(2)水结成冰以后,形态发生了改变,从液体变成固体。二、水在什么温度时结冰1、师:我们知道了把冰放在冰箱冷冻槽内里水会结冰,但水到底是在什么温度的时候会结冰呢?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预设:(1)在细而短的试管里加入大约8毫升左右的纯净水,用温度计测量并记录试管里水的温度。(2)拿一只塑料杯(在外面包裹一块干毛巾),在杯内装满碎冰,把试管插入碎冰中。用温度计观试管里的水温的变化。(3)在碎冰里加入很多食盐(加盐可制造更低的温度),保持几分钟持续观测试管里的水温。(4)如果观察到试管里的水开始结冰时,读出温度计的示数。)是什么使水的状态发生了变化?(预设:水在0℃时会结冰。温度的变化使水的状态发生了變化)(预设:冰箱中的低温使水向周围放热,温度降低,降到0℃时,使水的状态发生了变化,结成了固态的冰。)1、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吗?板书:水(液态冰(固态)板书设计:教学后记:4、冰融化了【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当环境温度高于0℃,冰的温度升至0℃时开始融化;冰在融化过程中,温度会长时间保持在0℃,直至完全融化成冰。2、冰在融化过程中,要从周围吸收热量,热量是使水的状态发生变化的重过程与方法:1、观测并记录冰块融化过程中的温度和现象。【教学重点】经历冰融化成水的过程中现象的观察【教学难点】探究促进冰融化的因素【教学准备】小组:烧杯一只(内盛小半杯冰块),温度计4支,冰融化时温度记录表(参考书P50),冰融化时周围空气温度记录表,可封口的小塑料袋1只、冰块1块(要求每组的塑料袋、冰块的形状、大小规格一样)。【教学过程】一、观察冰的融化1、师:上节课我们探究后得出了液态的水在0℃以下就会凝固成冰,那么固态的冰能够重新变成液态的水吗?在什么条件下能够变成水呢?3、师:你们亲眼看到过冰的这个融化过程吗?这节课让我们一起亲自来看一看。板书:冰融化了师:我们要怎么来观察呢?请大家一起看书P50(预设:(1)把冰块放入烧杯内,用温度计测量,并记录冰块的温度。(2)让冰块自行融化。在冰块融化的过程,按均匀的时间间隔测量温度。(3)当冰块完全化成水时,记录温度计上的读数。)度和周围空气的温度,每隔1分钟测一次,把数据记录在P50的表格中(可增加一个测量空气温度的表格)。冰块融化时的温度记录时间1分钟2分钟3分钟4分钟5分钟温度冰融化时周围空气的温度记录表时间1分钟2分钟3分钟4分钟5分钟盛放烧杯内空气温度紧靠烧杯外空气温度(预设可以得出的结论:在周围环境温度超过0℃时,就可促使冰融化;冰在融化过程中,温度始终保持在0℃,但紧靠冰块的空气温度下降了(冰块融化过程要不断从周围空气中吸收热量);待冰块完全融化成水后,温度还会继续上升。)二、加快冰的融化2、学生预测方法。(预设:把冰块放到温度更高的地方;把冰块放在太阳、灯光等下面;用手把冰块焙热。……允许学生创造性的思维。)5、学生实验后汇报交流。(预设:在冰融化的过程中,可以观察到塑料袋的外壁上有很多小水珠。)(预设:热量是使物质状态发生变化的重要因素。)板书:冰(固态)水(液态)2、师:在冰融化的过程中有什么新的问题出现吗?(如水珠是从哪里来板书设计:教学后记:5、水珠从哪里来【教学目标】1、观察到盛有冰块的玻璃杯外壁有许多小水珠,思考小水珠是从哪里来的,2、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分析、判断玻璃杯外壁上小水珠的来源。3、通过实验和分析,探究玻璃杯外壁上小水珠的形成与杯内冰块的关系。情感、态度、价值观:初步认识到证据对验证假设的意义和价值。【教学重点】经历水珠从哪里来的假设分析再假设的探究过程【教学难点】探究玻璃杯外壁上小水珠的形成与杯内冰块的关系【教学准备】小组:3只大小、形状一样的玻璃杯(其中一杯装清水、一杯装冰块)。【教学过程】一、水珠是从冰化成的水吗1、师:在上一节课中,我们发现在玻璃杯和塑料袋的外壁都出现了水珠。(出示一个装好冰的玻璃杯,再现上节课的情景。)这些小水珠是从哪里来的呢板书:水珠从哪里来(预设:可能是从被子里渗出来的;冰化成水后从杯口满出来的;有可能是加冰的时候,冰块碰到了杯沿化成水流下来了;……)3、师:我们的生活中见到过类似的现象吗?你能根据生活经验对这些解释分析一下吗?(预设:不可能是从杯壁渗出来的,因为玻璃杯是不渗水的;冰融化时杯子中的水还没有满,不可能满出来;加冰的时候一般都是小心的加通过这些分析和讨论,要引导学生认识到:玻璃杯外壁上的小水珠,不是杯内的冰融化形成的。二、水珠的形成与冰有关系吗1、师:通过我们刚才的讨论和分析,觉得玻璃杯外壁上的小水珠,不是杯内的冰融化形成的水。那么,水珠的形成与冰有关系吗?你能设计实验证明一下吗?2、学生讨论后形成共识:做一组对比实验:(出示:三只同样的玻璃杯,桌上。隔几分钟观察两个玻璃杯外壁有没有出现水珠。)师:有什么发现吗?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呢?(预设:这两只玻璃杯的外壁上都没有形成小水珠。加满自来水的玻璃杯外壁没有出现小水珠,说明玻璃杯壁不滲水;空玻璃杯的外壁没有出现小水珠;而装满冰的玻璃杯外壁有许多小水珠,说明玻璃杯外壁上的小水珠与杯内的冰是有关系的。)学生猜测(预设:水蒸气遇冷形成;可能涉及水蒸气、凝结、水汽等,这时也可以提问:空气中有水蒸气吗?水蒸气是从哪里来的?水蒸气能變成水吗?是什么使水蒸气的状态发生了变化?等等)板书设计:教学后记:6、水和水蒸气【教学目标】科学概念:过程与方法:2、观察比较自然状态下和人工加热情况下水的蒸发现象的异同。【教学难点】根据生活中的现象探究水的液态和气态之间的相互转化。【教学准备】小组:浅碟子1只、半碟清水、记号笔1支,大的透明玻璃杯1只、小杯子1只、1小杯热水。【教学过程】一、水到哪里去了很快干掉的,那么这些水到哪里去了呢?2、学生推测。(预设:可能到泥土里去了;可能被太阳晒干了,也许学生会说水蒸发了,那教师也可以问一句:如果验证你的说法呢?)师:这些水去哪了呢?我们一起来做个实验探究一下吧,如何做呢?(学生思考后汇报)(预设:浅碟子中加好水,然后不盖盖子,看看水会不会减少等类似的方法。)师:在做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些什么呢?(预设:可能水的变化不大,所以刚开始先要在水面做一个标志,然后把浅碟子放在阳光下,一段时间后观察水面的变化。)师:有什么发现吗?(预设:浅碟子中的水减少一部分;碟子外没有水漏出来。)师:水既没有流出去,也没有滲入碟子中,它怎么会减少了呢?(预设:水变成了我们肉眼看不见的水蒸气进入到空气中去了。)板书:水(液态蒸发水蒸气(气态)和课题:水和水蒸气4、师:现在你能解释水洼里的水是怎么样干掉的吗?试试用图画的方式把(学生画后投影交流。)二、加热能加快水蒸发吗的吗?(预设:什么时候水会蒸发;怎么样水才能蒸发的快点;蒸发后的水有什么用……)师:对于其中的两个:水在什么条件下会蒸发变成水蒸气?什么情况下蒸发的更快些?你有什么想法吗?2、学生根据生活经验预测(预设:温度越高,水蒸发得越快;空气越干燥,水越容易蒸发;有风吹,水蒸发得越快。)师:我们今天先来研究其中的一个,水蒸发得快慢与周围的温度有关吗?可以怎么研究呢?小组讨论一下(可适当参考P55)。(预设:取两只相同的不锈钢长柄汤勺,都加入2/3勺水,把其中的一只搁在桌面上,用书本垫起勺柄,使勺口呈水平摆放(使水不会流出);另一勺水则放在蜡烛(或者酒精灯)火焰上加热。)师:实验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呢?皮肤直接接触加热过的勺子;2、远离水沸腾后产生的蒸气。)师:观察到什么现象吗?(预设:放在蜡烛上加热的水里过一会儿就会不断地冒出气泡,水上方空气中有很多白汽。过几分钟后,勺子中的水就干了。而另外一只不加热勺子里的水量减少的不多。)师:从我们看到的现象里你有什么发现吗?(预设:加热可以加快水的蒸发。)小结:水蒸发的快慢与水吸收热的多少是有关系的,水在受热的情况下蒸三、空气中的水气中有很多看不见的水蒸气,那么如果不断的蒸发,河流和海里的水岂不是越来越少了啊,最终会没有,是这样的吗?那是怎么回事呢?(预设:天上经常要下雨的,河流和海里的水又会多起来的)师:也就是说你们认为水蒸发到空气中之后又会通过下雨变成水,是这样吗?你能证明一下吗?(预设方法:可以在桌面上放一只小杯子,里面加入一些热水。然后用一只大的玻璃杯,杯口朝下罩住盛水的小杯子。)师:有什么发现吗?(预设:上面罩住的杯子的杯壁上有很多的小水滴。)师:你能解释吗?(预设:学生回答可能有些困难,教师可以指导学生看书并讲解。从水里出来的热蒸气遇到冷的玻璃杯就会冷却下来,变成人们看得见的水滴。水蒸气冷却后变成看得见的水滴,这种现象叫凝结。)板书:凝结师:现在你能解释上节课的问题了吗?装满冰块的玻璃杯外壁上的小水珠是从哪里来的?(预设:玻璃杯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盛冰的玻璃杯冷却下来,在杯壁上形成了小水滴。)凝结板书:水蒸气(气态)水(液态)师:我们对水研究了整整一个单元,你能课外总结一下吗?下节课我们来板书设计:教学后记:7、水的三态变化【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然界同时以液态、固态和气态存在。2、水在自然界不断经历着三种状态的循环变化,促进水的三态变化的原因过程与方法:…讨论它们之间变化的原因和条件。2、寻求水的气态和固态之间变化的证据,尝试自主设计水的气态和固态之间变化的观察实验活动。3、分析水的各种状态之间变化的过程,整理概括水的三态变化规律。情感、态度、价值观:1、认识到观测数据(证据)对科学研究的意义和价值。【教学重点】认识到水在自然界中的各种状态可以互相转变。【教学难点】对水的三态之间的相互转化做出解释。【教学准备】小组:水形态变化的过程及发生变化的条件讨论记录表,玻璃杯1只,冰块1杯,食盐【教学过程】一、水的各种形态么收获吗?师:刚才的交流中提到水在自然界中有多种状态,大家一起先来看几张图片和一些视频。(课件展示)3、学生讨论交流。(基本答案如下:)水形态变化的过程及发生变化的条件水的形态变化的过程霜水蒸气(气体)冰晶(固体)雪水蒸气(气体)冰晶(固体)温度降到0℃以下冰水(液体)冰晶(固体)温度降到0℃以下露水蒸气(气体)水(液体)温度降到0℃以上云水蒸气(气体)水(液体)温度降到0℃以上雾水蒸气(气体)水(液体)温度降到0℃以上(这些条件也许很多学生想不到,特别是霜和雪,答不出来的也可以先不填,在学了下一个环节之后再回过来回答也可以。)二、水的三态循环1、小结:我们刚才通过的讨论和前面几课的实验和观察,发现了液态的水能凝固成固态的冰,固态的冰会融化成液态的水,液态的水会蒸发成气态的水蒸气,气态的水蒸气又会凝结成液态的水。师:你能用图来表示上面三者之间的转化吗?(学生画)(预设:(1)如果前面学生没有讨论出霜和雪的变化过程,这里可以再问一句:师:那么固态的冰和气态的水蒸气之间能互相转化吗?霜和雪是从水的什么状态变化而来的?在什么条件下形成的?如果学生还是不理解可以教师演示一个实验:在一只干燥的玻璃烧杯里装满小冰块,并往碎冰里加入大量的食盐,过几分钟后可以看到玻璃杯外壁上有固态的冰晶出现。然后请学生解释现象: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了冷的玻璃杯壁(低于0℃),从而凝华成了冰晶。)(2)如果刚才讨论出了就可以在上面的总结中直接总结完整。)河流中的水一直流不完吗?请同学们结合P58的图,讨论一下。1、师:学了这章,你有什么收获呢?板书设计:教学后记:第四单元磁铁1、我们知道的磁铁【教学目标】科学概念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学重点】交流、整理关于磁铁的知识。【教学难点】知道磁铁具有一些特殊的性质,被广泛应用于许多方面。【教学准备】各种各样的磁铁、塑料小车、课件等。【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宝刀传说。(课件图片出示)古代的侠客不光武功高强,而且常常有好的其中的秘密吗?2、听完了宝刀的传说,我想小朋友们的心里一定出现了一个大大的问号吧?呵呵!不着急,再看看老师的遥控小车吧!3、演示遥控小车:把一块磁铁用纸包上放在塑料小车上,把一根条形磁铁怎么会听我的指挥?4、怪事还真多,你能猜猜其中的奥秘吗?学生猜测、交流、讨论。二、我们对磁铁的了解:1、在我们周围,很多物体上也都使用了磁铁。我们知道磁铁的哪些事情,是怎么知道的?2、请以小组为单位,在记录纸(我们知道的磁铁)上画出或者写出对磁铁我们开个小小交流会,比一比哪个小组知道的多,介绍的好。(2)、评比得出最佳表现组。三、利用网状图,整理磁铁知识:(1)、磁铁有各种各样的形状。(课件图片出示)(2)、这么多不同形状的磁铁,怎么进行交流介绍呢?为了方便,人们就根据形状给磁铁取名了。你能给这些磁铁取个名字吗?(凡取的名有道理的都给予肯定,但注意最后统一到通用称呼上来:蹄形、条形、环形磁铁等。)(3)、为什么磁铁要做成这么多的形状?(1)、哪些地方用到了磁铁?(2)、磁铁在这些地方有什么作用?(学生交流,教师根据学生回答课件图片出示,或补充介绍或帮助学生打(1)、我们知道磁铁有一些特殊的性质,是怎么知道的呢?(2)、我们能把这些性质记录下来吗?学生在记录纸(我们所了解的磁铁性质)上写下自己所知道的磁铁的性质。(3)、交流汇报。四、总结延伸:1、回顾宝刀传说和遥控小车,利用磁铁还可以做什么有趣的小游戏呢?自己课后去设计设计哦!2、对于磁铁,我们还想知道些什么呢?板书设计:我们知道的磁铁新课标第一网教学后记:2、磁铁有磁性【教学目标】科学概念过程与方法1、用实验方法研究磁铁能吸引什么,不能吸引什么。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学重点】通过实验,认识到磁铁具有吸引铁制品的性质。【教学难点】知道并理解用磁铁可以辨别出不易辨认的铁制品。【教学准备】4、几种不同材质的硬币,如一元的钢币,5角的铜币和钢芯镀黄铜币,1角【教学过程】一、问题导入:1、我们认为磁铁能吸引什么?学生交流,师适当板书。(如:金属?2、怎样检验我们的观点?(做实验)二、磁铁能吸引的物体:1、老师准备了这些材料,请看(实物投影出示材料小样)。我们先预测一下物体会不会被磁铁吸引,然后再做实验进行检验吧。(预测时说说理由或根据)两类物体在材料上的各自特点。(学生实验并记录填写好表格)(1)、能被磁铁吸引的物体和不能被磁铁吸引的物体有什么不同的特点?(2)、由此我们可以推知,磁铁可以吸引什么物体?(3)、与我们刚上课时的观点相比较,原来的观点是得到了确认,还是需要做一些修改呢?(回顾板书,修正板书。)(1)、这些物体中,哪些是铁材料做的?(实物投影出示:主要是硬币、茶叶筒等)(2)、学生观察判断并交流。(3)、对于自己的判断有十足的把握吗?想想辨认铁制物体用什么方法可以更可靠呢?(用磁铁)(4)、那我们就用磁铁来检验一下刚才的判断吧!学生实验。(5)、两次判断结果一样吗?哪一次判断更能使人信服呢?从中我们收获了什么呢?学生汇报、交流、小结(教师小结:磁铁都能吸引铁一类材料做的物体,我们可以把磁铁的这种性质叫作磁铁的磁性。)。三、隔物吸铁:(1)、还记得老师上节课给大家帶来的遥控小车吗?现在大家都知道老师能指挥小车是因为有磁铁的原因,可当时知道吗?为什么?(纸包住了磁铁)磁铁被纸包住了,隔着纸,还能吸铁吗?(2)、学生猜测,教师演示。看到了什么现象?学生交流汇报。(3)、原来隔着纸的磁铁也能吸铁啊!那擱着别的物体行不行呢?想研究哪些物体呢?学生列举。老师给大家准备了这些物体(实物投影出示),怎么做实验呢?哪个小组先设计好了哪种物体的研究计划,并口头交流汇报获得了我们的认可,就可以先领走该种物体了。(特别关注隔水实验的设计)3、学生实验并做记录。(相应的物体后面做好记录)(1)、通过实验,你知道了什么?(2)、教师补充介绍并演示:磁铁隔着铁片吸铁。(让学生领悟到书中结语四、总结延伸:1、今天的课,对我们的知识增长有什么帮助?你有什么收获?2、老师的钥匙不小心掉到了井里,不把衣服弄湿,怎样才能把钥匙成功捞上来呢?注:教师在此课的教学中要清楚:磁铁能吸引铁,还能吸引镍、钻等金属。学生如果知道磁铁还能吸镍、钻等,教师要给予肯定。人民币硬币用的材料分别是:1元硬币为钢芯镀镍;2000年版5角硬币是铜锌合金,黄色带红;2002年版5角硬币为钢芯镀黄铜,黄色;老版1角的是铝币,2005年后的1角硬币为不锈钢,色泽为钢白色,与1元钢币颜色略有差别;分值硬币都是铝的。不锈钢的组成成分都主要是铁,但是磁铁只能吸引一些种类的不锈钢,有些种类的不锈钢磁铁是不吸引的。磁铁能吸引录音磁带、录像磁带,因为在它们的胶带中有铁粉类物质。但是电脑用的磁盘,看起来与录像带很像,但不能被磁铁所吸引。磁铁吸引了看似铜的物体,其实那是在铁物体的表面镀的一层铜。板书设计:磁铁能吸引?教学后记:3、磁铁的两极【教学目标】科学概念过程与方法2、通过实验获取证据,用证据来检验推测。情感态度价值观导学生在探究活动中要注意收集数据,利用数据验证磁铁的两个磁极磁力最强。【教学难点】通过活动,认识到磁极间有吸引和排斥两种不同的作用:这种【教学准备】【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1、(实物出示)看,这是什么?(小钢珠和条形磁铁)如果把小钢珠放在2、我们来试试吧!教师演示(多做几次)看到了什么?(小钢珠在磁铁上总向两边滚)3、这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学生猜想,做出假定性解释。二、磁铁什么地方的磁力大:1、是不是真的像大家说的那样,同一块磁铁各部分的磁性不一样强呢?那我们猜条形磁铁哪些部位磁性最強?2、这只是大家初步的想法,怎样用科学的实验数据或现象来证明我们的观点呢?要比较磁铁的各部分磁性谁更强,可以怎么比?(1)、如果要测磁铁各部分能吸起回形针数,该怎么做?磁铁是放在桌上好呢还是挂起来?可以在条形磁铁的哪些部位放回形针?为节约时间我们可以选择几个有代錶性的点,板书条形磁铁,并选择五个点,回形针怎么放?我们可以一个接一个放(演示)现在放了几个?如果再放上去要掉下来了,算吸起几个?注意一定要輕轻的放上去,细心一些。要不要记下各部位吸起的回形针数,记在哪里?在记录纸上就有这种实验方法的记录处,我们来看一下,分别在磁铁的A、B、C、D、E处下面的括号中记录下来?(2)、这是比磁铁各部分吸的回形针数,是一种比较好的比磁性強弱的办法,还有其它不同的办法吗?(3)、能不能比磁铁各部分吸同一个回形针所需要的距离呢?怎样量磁铁各部位吸起同一个回形针需要的距离?用什么材料做的尺来量比较好一些?旁边能不能放其它的磁铁?把回形针放在尺的起始点放回形针,沿着尺慢慢的接近回形针,当吸住回形针时,观察磁铁离起始点的距离,就是这个部位吸回形针(4)、如果用小钢珠实验,怎么来做?小钢珠先放哪里?旁边能不能放其它的磁铁?观察什么?怎么记录实验的结果呢?可以用箭头画出铁珠的运动轨迹。种方法进行,好吗?7、我们一起来观察分析一下,从我们的汇总数据里,我们可以发现些什么信息?我们把两端磁性最强的地方,叫做磁极。(板书磁极)想想一块磁铁磁极有几个?叁、磁铁两极的研究:1、我们已经知道磁铁能吸铁,如果用一个磁铁的极,吸引力会更大吧?想验证一下吗?2、用两只手握住两块没有标识的磁铁,将它们的磁极相互接近,出现了什么情况?我们的手有什么感觉?学生操作,交流感受。3、为什么有的吸在一起,有的会推开呢?这样的情况会出现几种呢?再做个磁极相互排斥吗?(不能)那怎么办呢?5、学生讨论、交流,教师适时引导。(为了准确而又简以借助一些符号来做标记,比如说字母。)教学后记:教学后记:(1)各组的实验结果都相同吗?(2)、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结果呢?(标注字母时是随意的,没有统一标准。)(3)、怎样才能标注统一呢?我们下一课再继续研究吧!出示蹄形磁铁、环形磁铁等,它们的磁极在哪里呢?(用小钢珠测试,因为板书设计:4、磁极的相互作用【教学目标】科学概念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学重点】能有计划地做实验,分类整理实验证据找出规律。【教学难点】知道磁铁能指南北方向,指南的磁极叫南极,用“S【教学准备】【教学过程】一、回顾引入:1、上节课我们把两块磁铁的磁极标记为A、B、C、D来研究磁极的相互作用,结果全班出现了不同的结果。这是为什么呢?(我们对磁极的的认识还不够深入未能把本是相同的磁极标上相同的字母。2、磁铁的两个磁极还有什么不同呢?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继续研究吧!二、磁极与方向:1、我们研究磁铁,老师怎么忽然让我们认方向了啊?小朋友们心里一定非常纳闷吧?不着急,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小礼物,出示(把一块条形磁铁横着悬挂起来或放在磁铁座上,使它能在水平方向自由转动。)(注意让悬挂的磁铁远离铁制物体。)2、可不要小看它哦,仔细观察磁铁静止下来的位置吧,发现了什么?(一3、我们再让它转动一下。注意观察磁铁静止下来的位置,變化了吗?4、小朋友们一定很想自己动手做一做吧?好,下面小组实验,边实验边注意观察磁铁静止下来的位置,反复多做几次。所以国际上通行磁铁指北的一极叫N极,指做标记)学生动手自己找出上三、磁极间的相互作用:1、现在我们已经给两块磁铁正确标记上了南(S)、北(N)极,想想让两块磁铁的磁极相互靠近,共有几种情况?(学生回答,教师板书)2、让我们用添加了新标记的两块磁铁重做磁铁两极相互作用的实验吧,别忘记实验结果记录哦!4、汇报交流。(教师适时板书)(1)各组的实验结果都相同吗?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我们认识到了磁铁两极有南极和北极的不同,并正确标识了实验用的磁铁的南极和北极。)(2)、我们现在能够准确地说出,两块磁铁相互接近时,是哪两个磁极相互吸引,哪两个磁极间相互排斥了吗?学生回答。(3)我们把两个相同的磁极叫同极,不相同的磁极叫异极。所以当两块磁铁相互靠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建筑工地施工现场绿化养护合同标准
- 2025年度工业地皮买卖合同风险评估与控制服务协议
- 金华浙江金华市婺城区三江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招聘工作人员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金华浙江金华义乌市中心医院基建总务科非编人员招聘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重庆2025年重庆文理学院招聘39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漯河2024年河南共青团漯河市委所属事业单位引进高层次人才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淄博2024年山东淄博机电工程学校招聘教师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汕尾2025年广东汕尾陆河县第一批城镇公益性岗位招聘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杭州浙江杭州市上城区行政审批服务管理办公室编外人员招聘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中国企业管理软件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2025年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单招职业技能测试近5年常考版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二零二五年度博物馆场地租赁与文物保护合作协议3篇
- 岛津气相色谱培训
- 2024年03月四川农村商业联合银行信息科技部2024年校园招考300名工作人员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睡眠专业知识培训课件
- 临床思维能力培养
-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三册第十章静电场中的能量10-1电势能和电势练习含答案
- 《工程勘察设计收费标准》(2002年修订本)
- 中国宗教文化 中国古代宗教文化的特点及现代意义
-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复习重点
- 年“职工书屋”示范点申报材料(2篇总结汇报报告参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