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钱圩中学2022高一语文模拟试卷含解析_第1页
上海市钱圩中学2022高一语文模拟试卷含解析_第2页
上海市钱圩中学2022高一语文模拟试卷含解析_第3页
上海市钱圩中学2022高一语文模拟试卷含解析_第4页
上海市钱圩中学2022高一语文模拟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上海市钱坪中学2022高一语文模拟试卷含解析

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

1.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D-⑷题。(5分)

母性的对峙

诸军

那是26年前的事了,那年我10岁,与母亲住在茅山脚下。母亲长着一副高大结实的

身板和一双像男人一样打着厚茧的手。这双手让我很难认同母亲是个纯粹的女人,特别

是她挥刀砍柴时,砍刀闪着灼人的寒光在她手中呼呼作响,粗如手臂的树枝如败兵一般

在刀光剑影之下哗哗倒地。那时的我实在没法欣赏母亲这种毫无女人味的挥刀动作。

有天放学后,我因玩耍入迷而忘了回家。直到母亲找来时,我才发现天色已晚。当我

俩走到赤岭的时候,月亮已经升在半空中。银色的月光倾泻在丛林和乱石间,树木投射

着昏喑的影子静静地伫立在山岭上,夜莺藏在林子深处一会儿便发出一声幽怨的叫声,

久久地回荡在空旷的山野里,给本应十分静谧的月夜平添了几分恐怖气氛。我紧紧地拉着

母亲的手,生怕在这荒山野岭遇到狼。

可狼真的出现了,在岭上的那片开阔地,在如水的月光下,两对狼眼闪着莹莹的绿

光,一下子出现在我们面前。那是两只饥饿的狼,一只母狼和它的幼崽。在月光的映照

下,它们的肚子如两片风干的猪皮紧紧贴在一起。

母亲一把将我揽在怀里,我们都屏住呼吸眼看着狼大摇大摆地向我们逼近。渐渐地,

母狼竖起了身上的毛做出腾跃的姿势,狼崽也慢慢地上前和它母亲站成一排,做出相同

的姿势。

惨淡的月光,夜莺停止了啼叫,没有风,一切都在这个时候屏声静气,空气仿佛已凝固,

让人窒息得难受。

我的身体颤抖起来。这时,母亲用左手揽住我的肩,隔着厚厚的棉袄,我甚至能感觉

到母亲手心的潮湿。我的右耳紧贴着母亲的胸,都能清晰地听见她急速的心跳。然而,

母亲的脸上却是出奇的沉稳、镇静。少顷,她轻轻地将我的头朝外挪了挪,悄悄地伸出

右手,从腋窝下抽出那把尺余长的砍刀,砍刀因常年磨砺而闪烁着慑人的寒光。两只狼迅

速地朝后退了好几步,然后前腿趴下,身体弯成一个弧形。母亲将刀高举在空中,不停

地摇晃,刺目的寒光一道道飞出,这种正常的姿态居然成了一种对狼的挑衅,一种

战斗的呼唤。

母狼终于长嗥一声,腾空跃起,身子在空中划了一道长长的弧线,向我们直扑过来。

母亲本能地将我朝后一拔,一刀斜砍下去,同时发出一声怒喝。没想到狡猜的母狼虚晃

一招,落在离母亲两米远的地方。

就在母亲全神贯注盯着母狼的时候,狼崽突然飞扑过来,母亲捽不及防,一个趟起跌

坐在地上,狼崽正好压在母亲的胸上。在狼崽张嘴咬向母亲的一刹那,母亲伸出左臂,

一把扼住狼崽的头部。狼崽被扼住的头怎么也动弹不得,四只脚不停地狂抓乱舞,母亲

棉袄内的棉花一会儿便一团团地被抓了出来。

母亲按住狼崽,并举起了刀。可她还来不及砍向狼崽时,母狼竟朝我扑了过来。我惊

恐地大叫一声倒在地上,母狼有力的前爪己按在了我的胸上和肩上,狼口喷出的热热的

腥味已经钻进了我的颈窝。

在这千钓一发之际,母亲忽然大吼一声,将砍刀砍进了狼崽的后颈,刀割进皮内的疼痛让

狼息也发出一声求救的哀号。奇迹此时发生了:我突然感到母狼喷着腥味的口猛地离开

我的颈窝。我慢慢地睁开眼,看到母狼正侧着头用喷着绿光的眼睛紧盯着母亲和、狼

崽,母亲和狼崽也用一种绝望的眼神盯着我和母狼。动物与人的母性的较量在无边的旷

野中久久地持续着。无论谁先动口或动手,得到的都是失子的惨烈代价。

起风了,凛冽的寒风将四周的树和草吹得沙沙作响,像是在窃窃私语这场除了打个平

手外胜败皆悲的战争。此时的月亮也钻进云里躲了起来。

对峙了很久,母狼终于放开那只抓住我手臂的右爪,继而又将按在我胸上的那只左脚

也抽了回去。它站在我的面前,一边大口大口地喘气,一边用一种奇特的眼神望着母

亲。

母亲的刀慢慢地从狼崽的脖子上滑了下来,就着臂力将狼崽使劲抛到几米处的草丛

里。母狼撒腿朝狼崽奔了过去,带着狼崽很快消失在幽暗的丛林中。母亲也急忙将已吓

得不能站立的我背起,狂奔到家就腿一软,径直摔倒在地上,人也昏了过去。

她手中的砍刀“口匡当”一声飞出好几米远,而她那像男人般长满老茧的大手仍死死地

搂着我……

(1)下面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小说开头与结尾都写到母亲那双长满厚茧的大手,首尾呼应,结尾处“仍死死地搂着

我”蕴含了“我”对母亲情感的心理转变。

B.两对狼眼闪着莹莹的绿光”渲染了紧张的气氛,“它们的肚子女n两片风干的猪皮紧紧

贴在一起”形象地写出狼的饥饿与枯瘦。

C.小说将人狼之间的搏斗和对峙写得惊心动魄扣人心弦。由于母亲夺得先机制服了狼崽,

母狼不得已只好放弃,母亲赢得搏斗。

D.小说多次写到母亲的砍刀闪烁着慑人的寒光,是为了从侧面说明母亲挥刀动作的娴熟,

也为母亲最终赢得这场战争埋下了伏笔。

E.在狼与母亲的对峙中,无论谁先动口或动手,得到的都是失子的惨烈代价。慑于母亲的

强悍,母狼思忖着不能获胜,向人求和。

(2)小说中三处画线处的环境描写,分别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3)小说中的母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6分)

(4)小说中那场动人心魄的人狼对峙,给了你怎样的启示?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

解。(8分)

参考答案:

(1)答A给3分,答C给2分,答B给1分;答D、E不给分。(B“枯瘦”不对;D小说多

次写母亲的砍刀闪烁着慑人的寒光’是为了渲染紧张的气氛;E母狼率先示好'是为了狼

崽能够获救)

(2)第一处渲染了月夜荒山的静谧,并以夜鸾的幽怨啼叫营造了一种恐'怖的气氛,为

下文狼的出现做铺垫;第二处以静衬动,宁静下预示着即将展开的一场生死较量;第三处

渲染了人狼大战的激烈和人狼对峙的低沉气氛,将情节引向高潮。(每点2分)

(3)高大结实,威猛有力:能将砍刀使得呼呼作响,粗如手臂的树枝应声而倒。沉稳镇

静,临危不乱:面对饿狼,沉着应战,保护儿子。内心细腻,智慧敏捷:在险境中首先安

抚受到惊吓的儿子,与狼作战,斗智斗勇。(每点2分,概括1分,分析1分)

(4)母爱是伟大的。(2分)在面对两只饿狼时,母亲内心除了担心儿子外,也有紧张害

怕,但为了保护儿子,沉着应战,最终取得胜利。(分)动物也一样心存母爱,母狼在狼

崽陷人险境时,绝望地望着母亲,在对峙中慢慢松开了“我”。(2分)母爱是是伴人一生

的记忆。尽管已经过去26年,可母亲与狼的那场大战依然铭刻在心,人永远不会因为岁

月的流逝而消减对母亲那深深的爱。(2分)

2.阅读下面文字,完成『3题。

境与象

袁行需

意境是指诗人的主观情意与客观物境互相交融而形成的,足以使读者沉浸其中的想

象世界。但是,所谓主观情意与客观物境的交融,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情景交融或意境相加。

情景交融,这四个字本没有什么不好,也许因为用滥了,反给人以肤浅的感觉。我所说的

“主观情意”,不只是“情”,而且包括了思想、感情、志趣、个性等许多因素。所以我有

时索性用“情志”这个提法。我所谓“物境”也不等于“景”,“景”只是“物境”的一

种,这是常识,无须赘言。至于意境相加则是一种很肤浅的说法,任何一部辞典,也不会把

“交融”解释为“相加”。意与境交融之后所生成的这个“意境”是一个新的生命,不明

白这一点,就很难讨论关于意境的其他问题了。

这里还有一个境和象的关系问题。刘禹锡所谓“境生于象外”常被人引用和发

挥。然而,只要从中国古典诗歌的实际出发(而不是作概念的演绎),联系自己欣赏诗歌的心

理活动来考察这个问题,就不难发现,境和象的关系并不这样简单,对刘禹锡这句话的发挥

也未必符合他的原意。若论境与象的关系,首先应当承认境生于象,没有象就没有境。刘禹

锡虽然说“境生于象外”,但也不否认这一点。细读其《董氏武陵集纪》全文,其中有一段

话称赞董健的诗:“心源为炉,笔端为炭,锻炼元本,雕碧群形,纠纷舛错,逐意奔走。”可见

刘禹锡也十分重视象的摄取与加工。

可是,境生于象只说到了问题的一个方面,还有另一个方面就是境超乎象。由象生

成的境,并不是一个个象的和,而是一种新的质。意境超出于具体的象之上,也就超越了具

体的时间与空间,而有了更大的自由,更多的想象余地。由象到境,犹如从地面飞升到天

空。人站在地上,被周围的东西包围着、壅塞着,所看到的是一些具体的景物。一旦翱翔于

广袤的天空,就能看到超越于具体景物的一片气象。杜甫登上高高的慈恩寺塔,“俯视但一

气,焉能辨皇州”,借用这两句诗可以说明超乎象而进入境的情况。没有大地就没有飞升的

起点,但不飞离地面也不能进入意境。善于读诗和鉴赏诗的人都有类似的体验,读诗进入意

境的时候,自己的心好像长上了翅膀,自由地飞翔于一个超越时空的无涯无,矣的世界之中。

所谓境超乎象,并不意味着意境的形成必须借助意象的比喻、象征、暗示作用。的

确,英美意象派所讲的意象多指那些具有比喻、象征、暗示作用的艺术形象,中国古典诗歌

中的松、菊、香草、美人,庶几近之。但中国一向对意象的理解却不限于此,那种具有比

喻、象征、暗示作用的意象也不很普遍。只要是熟悉中国诗歌的人都知道,意境的形成不

一定要靠比喻、象征和暗示。诸如:“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大漠孤烟直,长河落

日圆。”“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

翻。”“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楼船夜雪

瓜洲渡,铁秋风大散关。”以上这些最常见意境的诗句都不是靠比喻、象征、喑示形成的,

把英美意象派所讲的意象硬搬过来套在中国传统诗歌的意境上,总显得不那么合身。

总之,境与象的关系全面而确切的表述应该是:境生于象而超乎象。意象是形成意

境的材料,意境是意象组合之后的升华。意象好比细微的水珠,意境则是飘浮于天上的云。

云是由水珠聚集而成的,但水珠一旦凝聚为云,则有了云的千姿百态。那飘忽的、变幻的、

色彩斑斓、千姿百态的云,它的魅力恰如诗的意境。这恐怕是每一个善于读诗,可以与之谈

诗的人都会有的体验。(选自《学术文化随笔?诗学篇一一意与境》,本文有删改)

1.下列对意境及相关概念解说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意境是指艺术家在作品创造中主观情志和客观物境互相交融而形成的艺术境界,成功的

意境可以使读者沉浸其中。

B.诗歌的意境不是诗人主观情意与客观物境的简单组合,而是两者交融后所形成的能让读

者陶醉其中的新的审美境界。

C.意境的形成可以借助意象的比喻、象征、暗示作用,给读者以联想和想象的空间。

D.境生于象而超乎象。意象是形成意境的材料,意境是意象组合之后的升华,意境一旦形

成,即和原来的意象脱离了关系。

2.对文中材料的引用,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引用“心源为炉,笔端为炭……逐意奔走”,意在证明长期以来人们对刘禹锡“境生于

象外”的理解和发挥是正确的。

B.借用杜甫“俯视但一气,焉能辨皇州”这两句诗,意在形象地阐述“境生于象又超乎

象”这一诗歌意境鉴赏理论。

C.用“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等常见意境的诗句,是为了说明中国古典诗歌在意境创

造方面的资源是丰富多样的。

D.用“意象好比细微的水珠,意境则是飘浮于天上的云”这一比喻,是为了准确描述诗歌

意象审美活动时的心理体验。

3.下列的说法,与文章内容相符的一项是()

A.谈论境和象的关系,就必须承认“境生于象”,即刘禹锡所说的“境生于象外”,后人

对刘禹锡说法的理解是不正确的。

B.“境生于象”应该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没有象便没有境;二是意境不是具体的象之和,

而是对具体的象的超越与升华。

C.大凡善于读诗的人都会有这样的体验:诗歌的意境,恰如广袤无垠的世界,读者的心就

如长了翅膀,自由翱翔其间。

D.借鉴英美派的“意象”理论来解释和欣赏中国古典诗歌的意境,可以很好地解决中国

文艺理论界的因境,也更有助于把握中国古典诗歌意境的本质特征。

参考答案:

1、D(“意境一旦……关系”原文无据。)

2、B(A引用是为了证明“刘禹锡也十分重视象的摄取与加工”,目的在于指出人们在引用

和发挥“境生于象外”时的误解。C,是为了说明中国古典诗歌的意境的形成不一定要靠比

喻、象征、暗示形成;D,是形象说明“意象”与“意境”的关系,而非“意象审美活动时

的心理体验”。)

3、C(A“境生于象”并不等于“境生于象外”;B第二点属“境生于象外”的含义。D生

硬地搬用英美意象派的“意象”理论来解释和欣赏中国古典诗歌的意境,显然没有把握中

国古典诗歌意境的本质特征。)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陪爸看场电影

崔立

那一段日子,何来真的是太忙了!

一早,爸打来电话时,何来已经到了工地上,在给一帮工人安排今天的活儿。正说到

关键处,何来接了电话,说:“爸,等我有空了再说吧,好吗……”

中午,爸打来电话时,何来坐在工地上的一处水泥台阶上吃盒饭。阳光洒在何来身

上,暖融融的。何来边吃着饭,边在看图纸,想着下一步的工作安排。何来接了电话,

说,爸,我现在忙着呢,等我忙完再说好吗?

爸是从千里之外的老家给何来打来电话的,爸想儿子了,何来也想爸。可爸打来电话

时,何来多半都在忙着。何来是个建设者,要建设这座城市核心位置的一个商业中心,未

来,这里会被叫作万同天地。何来说,爸,等这里建成了,我把您从老家接到这里,好好

参观下。何来还说,爸,我听说这里还有电影院呢,到时我带你来看电影,好吗?爸兴奋

的声音,说,好,好。何来能深深地想象到,电话那端爸激动而快乐的表情。

那一天,来得似乎是有点迟,似乎又不迟。

上午,何来带着爸,出现在了已落成的万同天地。万同天地很大,分割成南、北两块

商业区,边走,何来边给爸做着介绍,万同天地复制的是上海新天地,他们的开发商,其

实也就是上海新天地的开发商……

爸,您当心前面的台阶!走着路,何来看到了不远处的一个高低平台,忙叫了一声。

爸说,好。爸回过头,朝何来满是疼爱地看了一眼。

走了几步,不远处是一家饮料铺,何来说,爸,我给您点杯鲜榨果汁吧,您看看想喝

点什么?爸摇摇手,不要。何来说,爸,没事的,我还从来没给您买过果汁呢。爸很坚定

地摇头。何来只能作罢了。

电影院是在商场的6楼。

何来带着爸,围着万同天地转了好大一个圈儿。进到商场的一楼,何来和爸,站在自

动楼梯上,一层一层往上,爸还没站过自动楼梯,站起来还真有些慌张,仿佛一不小心就

会被它吞噬一样。何来吃吃地笑着,说,爸,没关系的,您看那楼梯与楼梯之间是不是有

条缝,那缝啊,往上就分成一个个楼梯了,您只要不站在这缝上就没问题。何来还说,

爸,您看,到上一层的时候,因为楼梯是滚动进去的,您就要快点走上去了。尽管何来说

得很清楚,爸站得还是很不自然,在楼梯到上一层的时候,何来拉了爸一把,爸才安全地

走出了楼梯。

电影院就在眼前,何来和爸到了售票口。

一个美丽的女服务生问,您要看什么电影?何来说,有什么推荐吗?女服务生说,港

产搞笑片,最近看的人挺多,看吗?何来说,好,就这个了,两张票。何来看向爸,爸微

微点着头。

这还是爸第一次看电影吧?

检票口的灯光有些喑,何来把两张票递上去。检票员说,两个人?何来说,是啊。检

票员很狐疑地看了眼何来,又看了眼何来身边的爸。何来看了一眼爸的衣服,又看了一眼

暗淡的灯光,想,还好这灯有些暗,不然爸的这身装束,不知道能不能被允许进这电影院

呢。何来也暗暗责怪自己,怎么没想过给爸买一身新衣服呢,自己想得也太不周到了。

坐在电影院里,冷气打得很低,有些凉意。何来看了眼身旁的爸,低声说,爸,你冷

吗?爸摇摇头,示意不冷。

这电影一如它宣传的一样,主人公和小舅因不同目的来到香港,展开了一段阴差阳

错、啼笑皆非的旅程,最终两人获得友谊并懂得了人生真谛。很精彩,里面一个个搞笑的

环节很有连贯性,那些啼笑皆非的情节让人感觉笑得停不下来。影院里,好几次,引发观

影的人一阵笑声。不知怎么地,何来却是始终也笑不出来。

电影散场,一个个观影的人从座位上站了起来,向场外走去。整个电影院的世界,仿

佛一下子就空了。

何来的世界,其实早就空了,空荡荡的。

何来还坐在座位上,爸也还坐在座位上,没有站起来。电影的大屏幕上,一个个演职

人员的名字很快播完了。

真的散场了吗?

何来看向爸,想说,爸,我们是不是也该走了?这次,爸没有回应何来,何来也看不

见爸。何来的眼前,早已是模糊了一片。

今天,是爸去世后的“三七”。

何来请了一天假,专门陪爸来看场电影。

(有删改)

7.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正确的两项是

A.小说开篇,从“何来真的是太忙了”写起,为后文爸爸反复来电话而被“忙”打断、

无法倾诉自己的思念、病情作了铺垫。

B.第三段中“阳光洒在何来身上,暖融融的”,写出了何来作为一个穷困潦倒、胸无大

志的农民工的真实心态:虽然工作条件艰苦,但容易满足。

C.乘坐自动楼梯一段,通过对父亲的言语、动作、神态、心理等刻画,主要表现出父子

两个人由于经历不同而表现出来的差异。

D.从小说设置的情节可以看得出,爸爸从来没喝过果汁、没接触过自动楼梯、没看过电

影,这让读者读来特别感到心酸。

E.电影非常搞笑,然而满场的笑声只是烘托出何来始终也笑不出来;影散人去,空荡荡

的电影院同样写出了何来的内心。

8.小说的结尾有什么特点?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9.请结合我们的传统文化和现实社会,对小说主旨作简要探究。

参考答案:

7.DE

8.结尾最大的特点是欧?亨利式的结尾,出乎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出乎意料之外的

是看电影那天是父亲去世后的“三七”,父亲并不在场;又在情理之中是因为看电影的事

是何来有承诺在先,而检票员的表情、父亲始终不言语等等,都已经暗示父亲并不在

场。

9.小说写何来因为工作太忙,忽略了对父亲的陪伴和照顾,等到父亲去世后,才请了一

天假陪爸看场电影,然而那场其实是儿子一个人去看的电影,让人忍不住唏嘘和心痛。

“孝”是我们传统文化中的美德,但往往是子欲养而亲不待,因此,及时的陪伴和照顾才

能更好地尽孝。小说又将对“孝”的宣扬设置在城乡二元对立和老龄化社会即将来临的现

实社会背景中,更容易引发读者的共鸣。

7.试题分析:A项,小说的开篇设置巧妙,起到了铺垫作用,但从父亲的性格来讲,主要

是为了倾诉自己对儿子的思念而非告诉病情。B项,“穷困潦倒、胸无大志”概括错误。C

项,无‘'心理”刻画;虽然表现出了父子的“差异”,但并非主要目的,主要还是为了表

现何来对爸爸的关爱。

8.试题分析:首先答出结尾的特征“出乎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然后分析“什么

出乎意料”,再分析前面的“情理之中”的理由。

点睛:文章的结尾主要有“出乎意料之外,却在情理之中”“戛然而止”“直接点明主

旨”“急转直下”“环境渲染”等方式,作用分别“结构严谨、悬念丛生”“留下回味、

想象的空间”“中心突出”“富有戏剧性”等,还要结合人物的塑造,主旨的表达进行进

一步分析,此题“出乎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9.试题分析:分析小说的主旨注意从多个视角进行,从主人公的性格特征分析,从周围

的人对他的影响或他对周围的人的影响的角度分析,从文章的次要人物的性格分析,从社

会环境的角度进行分析等,总之只要言之成理即可。此题注意结合人物的性格特征和社会

背景作探究。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共3题)

4.阅读下文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张祖传

张岳

张祖,字彦宗,以字行。十三岁,父祖继殁,独奉母以居。

洪武改元,闽中法令严核,绳。吏之法尤峻。惮应役者邀祖斩右大指以自黜。祖

疑之,入白母。母曰:“法可避也,指斩不可复续,盍去诸?”遂避匿。未几,斩指事

觉,诏逮捕戍边。犯者言张某始与某辈约如此。逮久弗获。会天变肆赦,乃归。室中空

虚,至系马槛牛,毁斗桶为薪。念非力学无以树门户,于是决意习儒业。是时,诏民田八

顷以上家,择子若①孙一人为吏。县檄至,祖挥之弗受,执卷奋曰:“吾而吏耶?”令白

按察司,复檄祖往,固弗受如县。使者熟视之,曰:“君,我辈中人也,勿辱于县。”遂

挟以去。

祖既通儒术,兼晓九章算法。时方行方田②令,即以其事属之。文案盈几,祖精

勤不舍,昼夜栉理而错画之,皆有绪可按据。

建文时,祖为吏部吏。未几,云南布政张公召入为尚书,于属吏多所更易,独言

张某老成,守法不易也。时帝方与方孝孺辈讲求古治,经济之事多变太祖旧章,章奏日下

吏部。祖密言于曰:“高皇帝起布衣,有天下,立法创制,规模远矣。为治当责实效。今

法制已定,日有变更,未必胜于旧,徒使异议者以为口实,盍先其急者?"豺:深然之,而

夺于群议,不能用。会添设京卫知事一员,诏吏部选可者。点曰:“无逾。祖矣。”授留

守知事。

及靖难师渡江,祖为安吉县丞。统被谴自经③,舁尸归,属吏无敢往视,祖独往

经理其殡。殡毕,哭奠而去。时人义之。

安吉在万山中,向多逋民④,隐田不以自实,财赋甚少。祖至,清勤自持,敬礼

贤士大夫,与讲究磨砺。在职九年,稽核财赋,修筑陂塘坪岸,不可胜计。逋民隐田者令

以占籍⑤输税,免其罪。声称著闻,以最荐升湖广按察司经历。行至吴桥卒,惟一子扶丧

归。

(摘编自《小山类稿》)

①若:或者。②方田:指方田均税法。^被谴自经:朱棣登位,张^被解除职务后自杀。

④逋民:逃到本地的百姓。⑤占籍:自外地迁来的成为有户籍的当地居民。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绳吏之法尤峻绳:捆绑。

B.即以其事属之摇属:交付。

C.无逾祖矣逾:超过。

D.不可胜计胜:尽。

(2)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部表明张祖尽于职尽责的一组是

①闽中法令严核②复檄祖往,固弗受如县③昼夜栉理而错画之

④为治当责实效⑤稽核财赋,修筑陂塘坪岸⑥逋民隐田者令以占籍输税

A.①②⑤B.①④⑥C.②③④D.③⑤⑥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祖为逃避服役而断指出走,遇赦后见家境衰败,于是决定发愤读书以振兴家门。

B.建文年间张祖在吏部做小吏,上司张,就非常赏识他,认为他办事老成,笃守法令。

C.吏部尚书张献:自杀后,属吏中只有张祖敢出面料理丧事,当时的人认为他有情有义。

D.张祖任安吉县丞九年,因政绩卓著,考核获得最高等级,被推荐升任湖广按察司经

历。

(4)请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君,我辈中人也,勿辱于县。

②会添设京卫知事一员,诏吏部选可者。

参考答案:

答案:

(1)A

(2)D

(3)A

(4)①您是我们这一类的人,不要在县里受委屈.

②恰逢(要)增设一位京卫知事,皇帝下令吏部挑选适合的人.

【考点】文言文阅读.

【分析】(1)本题考查考生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解答此题可采用联

想(联想课文原句)推断、语言结构推断、辨析词性推断、语法分析推断、语境分析推

断、邻字帮助推断等方法.

(2)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和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注意题干中的要求

(3)本题考查考生对浅易文言文的理解和筛选文中的信息的能力,注意将题干与原文进

行对比.

(4)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能力.翻译的基本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具体方法:

“留",就是保留,保留一些不需要翻译的名词.“删”,就是删除,删除无须译出的文

言虚词.“补”,就是增补,补充省略的成分.“换”,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

词汇.“调”调整,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变”,就是变通,在忠于原

文的基础上,活译有关文字.

【解答】(1)A从语法角度看,A、B、C三个选项都是动词搭配名词或者代词,D项是

个副词搭配动词,从语法角度看都是正确的,因而要从语意角度进行判断.从语意角度

看,A项的捆绑显然与现代汉语类似,回文定位会发现“绳吏之法尤峻”并不是将官吏捆

绑,朝廷不可能立法捆绑官员,而应该是规范、约束的意思,答案选A.

(2)D组合选择题要把握两个限定条件(主语和内容)和一个范围条件(段落位

置).本题中,两个限定条件是主语和内容,即题目中的“表明张祖尽职尽责”的主语

“张祖”和内容“尽职尽责”.“尽职尽责”的内容从文章的第三段,也就是张祖开始

担任官职之后才出现的一个品质特色;范围条件很容易判断,位于一、二两段的选项都不

涉及“尽职尽责”,故排除含①②的选项.

(3)A第一个逗号前的“为逃避服役而断指出走”翻译错误,对应的原文是“惮应役者

邀祖斩右大指以自黜.祖疑之,入白母.母曰:'法可避也,指斩不可复续,盍去诸?'

遂避匿",也就是有人邀请张祖斩除大拇指来免除兵役,张祖犹豫不决,就回家告诉了母

亲,母亲劝他:“法律是可以逃避,斩掉的手指却再也长不出来了,为什么要斩去它

呢?”于是避开了这件事情没有做,张祖并没有真的斩去手指,由此可见,该项错误.

(4)①君,我辈中人也,判断句;辈,类;辱,受委屈.译为:您是我们这一类的人,

不要在县里受委屈.

②会,恰逢;添设,增设.译为:恰逢(要)增设一位京卫知事,皇帝下令吏部挑选适合

的人.

译文

张祖,字彦宗,以字为名被世人所知.十三岁时、父亲、祖父相继去世,独自侍养母

亲一起居住.

洪武元年,闽中的法令严酷,约束官吏的法令尤甚.有害怕被征召劳役的人来约张祖

一起斩断右手大拇指来免除劳役.张祖疑虑拿不定主意,回家告诉了母亲,母亲说:“法

令可以逃避,手指斩断后就不能再连上,何不逃离呢?”于是逃跑藏匿起来.不久,斩断

指头的事被发现,诏令逮捕发配去戍边.犯罪的人说张祖开始与自己相约这样做的.追捕

张祖很久没有抓到.正赶上新皇即位大赦天下,就回来了.家中一无所有,以至于变成马

厩牛圈,毁木斗桶做薪柴.张祖想不努力学习就不能振兴门户,于是决心学习儒学.这

时,皇帝下诏有八顷田以上的人家,选出一个儿子或孙子为小吏.县里文书送到(征如张

祖),张祖拒不接受,手拿经书愤愤的说:“我是做小吏的人吗?”县令报告了按察司,

按察司再发文让张祖前去,张祖像县里一样坚决不接受.使者仔细地看了看顾他,说:

“您是我们这一类的人,不要在县里受委屈.”于是带他一起离开了.

张祖已经通晓儒学,又明晓九章算法.当时正推行方田均税法,就把这件事交付给

他.文书满几案,张祖兢兢业业,废寝忘食分类梳理、安排、谋划,事情做的有条有理、

有据可查.

建文帝时,张祖为吏部小吏.不长时间,云南布政史张公^被召入为吏部尚书,于是

下属官吏很多都更换了,唯独说张祖办事老城、守法度而没有更换.当时建文皇帝正与方

孝孺等人讲求古法治国,治理国家的事很多都改变了太祖的旧制度,变法章奏每天都传到

吏部.张祖暗中对张公就说:“高皇帝起于平民,据有天下,创立新法制度,规模很

大.治理国家应追求实效.现在法制已定,每天都有变更,未必胜于旧法,只给有不同意

见的人提供借口,何必这么急着改变呢?”张公^认为他说的很对,但因群议太盛,没

有采用.恰逢(要)增设一位京卫知事,皇帝下令吏部挑选合适的人.张公然:说:“没有

比张祖(再合适的).”授张祖为留守知事.

等到靖难之师渡江成功后,张祖做安吉县丞.张公^被解除职务自杀,尸体抬回家,

属吏没有敢去探视的,只有张祖前往帮助料理丧事.出殡完毕,哭着祭奠后离开,当时的

人认为他有情有义.

安吉多山,向来多逃到本地的百姓,隐藏田地不能如实上报,收上的财赋很少.张祖

到任后,清廉勤勉自守,尊敬礼待贤士大夫,与他们协商探讨,在职九年,稽查核实财

赋,修筑池鱼之殃堤坝,不可胜数.逃到本地的百姓隐藏田地的令他们登记户籍交税,免

其罪过,声名卓著远扬,因考核等级最高被推荐升任湖广按察司经历.上任行经吴桥时去

世,只有一个儿子扶丧归家.

5.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各小题。

既至秦,持千金之资币.物,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嘉为先言于秦王日:“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不敢兴兵以拒大王,愿举国为内臣,比

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庙。恐惧不敢自陈,谨斩樊於期头,及献燕

之督亢之地图,函封,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唯大王命之。”

秦王闻之,大喜。乃朝服,设九宾,见燕使者咸阳宫。

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

之,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

之,使毕使于前。”秦王谓轲日:“起,取武阳所持图!”

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堪之。未至

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拔剑,剑长,操其室。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

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而秦法,群臣侍殿上

者,不得持尺兵;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

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

是时,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秦王方还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左右乃日:

“王负剑!王负剑!”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不中,中

柱。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

契以报太子也。”

左右既前,斩荆轲。秦王目眩良久。

(节选自《荆轲刺秦王》)

8.对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持千金之资币物币:钱币

B.使使以闻大王闻:让……知道

C.轲自知事不就就:成功

D.秦王复击轲,被八创被:遭受

9.下列对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秦王环柱而走。②图穷而匕首见。

③而乃以手共搏之④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

A.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B.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C.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D.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10.下列句子的句式与其它三句不同的是()

A.嘉为先言于秦王

B.以其无礼于晋

C.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

D.使毕使于前

1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左传》,又称《春秋左氏传》,或者称《左氏春秋》,是一部史学名著和文学名著,

是我国现存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相传为春秋时期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

B.《战国策》又称《国策》,既是一部国别体史书,又是一部历史散文集,由西汉末年

刘向根据战国时期的史料编订。

C.“则虽欲长侍足下”,足下,对对方的敬称,译为“您”。属于历史词,现已较少使

用。这样的词还有“公”“子”“君”等。

D.“至易水上,既祖,取道”,祖,临行时祭祖先,是古时常见的一种送行仪式,这里

引申为饯行和送别。

参考答案:

8.A9.B10.C11.D

【8题详解】

此题考查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和推断的能力。文言实词大多一词多义,解答时先要大致了

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

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积累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特殊意义的

词语。A项,币,礼品,礼物。故选A项。

【9题详解】

此题考查对文言虚词意义和用法的辨析能力。解答时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

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

化,虚词大多是多义的,具体解答时要根据它在句中的作用来确定它的词义。同时还需做

好课内知识的迁移。平时学生中要注意积累虚词的用法和意义。B项,①中,而,连词,

表示修饰关系;②中,而,连词,表示承接关系;③④中,而,均为介词,用。故选B

项。

【10题详解】

该题考查文言特殊句式。文言特殊句式有:被动句,省略句,判断句,倒装句。依据倒装

的成分不同,倒装句又分为定语后置句,宾语前置句介词结构后置句(又叫状语后置

句),主谓倒装句。定语后置的标词有四种:之(苟以天下之大),者(寻人可使报秦

者),之……者(马之千里者),数词作定语,不用标志词(铸以为金人十二)。考生平

时对每种特殊句式要掌握其规律,然后结合语境加推断。ABD三项均为状语后置句。A

项,“于秦王”是“先言”的状语。B项,“于晋”是“无礼”的状语。D项,“于前”

是“毕使”的状语。C项,是定语后置句。“侍殿上”是“群臣”的定语,“者”是定语

后置的标志词。故选D项。

[11题详解】

该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学常识的能力。能力层级为识记A。中国古代文化常识面广量大,涉

及的点和面很多,需要考生平时做个有心人,随时看到随时积累,并能举一反三进行记

忆。D项,“祖,临行时祭祖先”理解有误。祖,指祭祀路神。故选D项。

【点睛】文言实词推断一定要结合语境理解选项句的含义,将所给的义项代入句子,看是

否合乎语境。通常可采用以下方法进行推断:(1)常识识记法。文言实词的推断还要求

考生必须掌握必要的古代文化常识,如“乞骸骨”(告老还乡)、“下车”(官员刚到

任)、“春秋”(年龄)、“结发”(男子成年)等。(2)联想迁移。近几年文言文考查都坚持

“课外材料课内考”这一原则,即考查的语段和内容是学生陌生的,但知识点却是课内

的,可从学过的文言篇目或熟知的成语典故中找到相关依据。(3)通假代入法。有时对文

言文中某个实词无法理解时,不妨从通假角度考虑,从声旁或形旁角度出发,(4)利用

字形推。汉字是表意体系的文字,抓住字的形旁推测字义就是一种正确的理解途径。(5)

互文对举。几个结构相同或相似的句子,其相同位置上的词语往往具有相同、相近或相

对、相反的关系。(6)语法推断法。用语法分析法分析实词所处的语法位置,推知它的词

性,进而推知它的意义。

参考译文:

到达秦国后,拿着价值千金的礼物,优厚地赠送给秦王的宠臣中庶子蒙嘉。

愿意全国上下都做秦国的臣民,排在诸侯的行列里(意为:燕国愿意同别的诸侯一起

尊秦王为天子)像秦国的郡县那样贡纳赋税,俾能守住祖先的宗庙。他们诚惶诚恐,不敢

自己来陈述,恭谨地砍下樊於期的头颅和献上燕国督亢一带的地图,用盒子封好,燕王在

朝廷上行跪拜大礼送出来,派使者来禀告大王。一切听凭大王吩咐。”

秦王听了蒙嘉的话,非常高兴。于是穿了上朝的礼服,安排下隆重的九宾大礼仪式,

在咸阳宫接见燕国的使者。

荆轲捧着装了樊於期头颅的盒子,秦武阳捧着地图匣子,按次序进宫,到达殿前的台

阶下,秦武阳脸色都变了,十分害怕,秦国的群臣对此感到奇怪。荆轲回过头来对秦武阳

笑了笑,上前替他向秦王谢罪说:“北方蛮夷地区的粗鄙人,没有拜见过天子,所以害

怕,希望大王稍微原谅他些,让他在大王的面前完成他的使命。”秦王对荆轲说:“起

来,取来武阳所拿的地图!”

荆轲拿了地图捧送给秦王,打开地图,地图全部打开,匕首就露了出来。于是荆轲左

手抓住秦王的衣袖,右手拿着匕首刺秦王。还没有刺到秦王的身上,秦王非常惊骇,自己

伸直身子站起来,挣断了袖子。秦王拔剑,剑太长,就握住剑鞘。当时秦王心里又怕又

急,剑插得很紧,所以不能立即拔出来。

大家都失去了常态。并且按照秦国的法律,臣子们侍立在殿上的,不能带一点兵器;

那些宫廷侍卫握着武器,都排列在宫殿的台阶下面,没有君王的命令不能上殿。当危急的

时候,来不及召唤阶下的侍卫,所以荆轲追逐秦王,大家仓猝间惊惶失措,没有武器用来

击杀荆轲,仅仅用空手一起同荆轲搏斗。

这时,秦王的随从医官夏无且(向)用他手里捧着的药袋投击荆轲。秦王还正在绕着柱

子跑,仓猝间惊惶失措,不知道怎么办。侍臣们就说:“大王背着剑!大王背着剑!”秦

王于是拔出剑用来攻击荆轲,砍断了荆轲的左大腿。荆轲倒下了,就举起他的匕首投击秦

王,没有击中,击中了柱子。秦王又砍击荆轲,荆轲被砍伤了八处。

荆轲自己知道事情不能成功了,靠着柱子笑着,像撮箕一样地张开两腿坐在地上,骂

道:“事情之所以没有成功,是想活生生地劫持你,一定要得到约契来回报燕太子啊!”

秦王的侍臣上前,斩杀荆轲。事后,秦王还头昏眼花了好长一段时间。

6.阅读下面文言文段,完成10—13题。(每题3分,共9分)

赵惠文王卒,子孝成王立。七年,秦与赵兵相距长平,时赵奢已死,而蔺相如

病笃,赵使廉颇将攻秦。秦数败赵军,赵军固壁不战。秦数挑战,廉颇不肯。赵王

信秦之间。秦之间言曰:“秦之所恶,独畏马服君赵奢之子赵括为将耳。”赵王因

以括为将,代廉颇。蔺相如曰:“王以名使括,若胶柱而鼓瑟耳。括徒能读其父书

传,不知合变也。”赵王不听,遂将之。

赵括既代廉颇,悉更约束,易置军吏。秦将白起闻之,纵奇兵,详败走,而绝

其粮道,分断其军为二,士卒离心。四十余日,军饿,赵括出锐卒自搏战,秦军射

杀赵括。括军败,数十万之众遂降秦,秦悉坑之。赵前后所亡凡四十五万。明年,

秦兵遂围邯郸,岁余,几不得脱。赖楚、魏诸侯来救,乃得解邯郸之围。自邯郸围

解五年,而燕用栗腹之谋,曰:“赵壮者尽于长平,其孤未壮。”举兵击赵。赵使

廉颇将,击,大破燕军于部,杀栗腹,遂围燕。燕割五城请和,乃听之。赵以尉文

封廉颇为信平君,为假相国。

廉颇之免长平归也,失势之时,故客尽去。及复用为将,客又复至。廉颇日:

“客退矣!”客曰:“吁!君何见之晚也?夫天下以市道交,君有势,我则从君,君无

势则去,此固其理也,有何怨乎?”居六年,赵使廉颇伐魏之繁阳,拔之。

赵孝成王卒,子悼襄王立,使乐乘代廉颇。廉颇怒,攻乐乘,乐乘走。廉颇遂

奔魏之大梁。廉颇居梁久之,魏不能信用。赵以数困于秦兵,赵王思复得廉颇,廉

颇亦思复用于赵。赵王使使者视廉颇尚可用否。廉颇之仇郭开多与使者金,令毁

之。赵使者既见廉颇,廉颇为之一饭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马,以示尚可用。赵使

还报王日:“廉将军虽老,尚善饭,然与臣坐,顷之,三遗矢矣。”赵王以为老,

遂不召。

楚闻廉颇在魏,阴使人迎之。廉颇一为楚将,无功,日:“我思用赵人。”廉

颇卒死于寿

春。

(节选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赵军固壁不战壁:坚守

B.赵使廉颇将攻秦将:率兵

C.为假相国假:代理

D.顷之,三遗矢矣矢:筷子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赵王因以括为将践华为城,因河为池

B.乃得解邯郸之围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

C.壮者尽于长平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D.夫天下以市道交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12.下列各组句子全都能表现出赵孝成王昏庸无能的一项是

①赵王信秦之间②王以名使括,若胶柱而鼓瑟

③悉更约束,易置军吏④赖楚、魏诸侯来救,乃得解邯郸之

⑤使乐乘代廉颇⑥赵王以为老,遂不召

A.①②④B.①⑤⑥

C.②③④D.①③⑤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1)秦与赵兵相距长平,时赵奢已死,而蔺相如病笃,赵使廉颇将攻秦。(4

分)

译文:

(2)君何见之晚也?夫天下以市道交,君有势,我则从君,君无势则去,此固其理

也。(4分)

译文:

(3)赵使者既见廉颇,廉颇为之一饭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马,以示尚可用。(4

分)

译文:

参考答案:

10.Do矢,通“屎”。

11.BoA分别为“于是”,“通过”。B“才”。C分别为“在”,“对于"。D

分别为“用”,“凭借”。

12.Ao③是赵括做的事情,⑤⑥是赵悼襄王做的事情。④可以从侧面表现出赵孝

成王的昏庸无能。

13.①秦军与赵军在长平对阵,那时赵奢已死,蔺相如也已病得很厉害,赵王派廉

颇率兵攻打秦军。(“距”“病笃”“将”各1分,大意1分)

②您的见识怎么这样落后呢?天下之人都是用市场法则进行交往的,您有权势,我

们就跟随着您,您没有权势了,我们就离开,这本是很常见的道理。

(“见”“以”“市道”“固”各1分)

③赵国使臣见到廉颇之后,廉颇为了这件事一顿饭吃了一斗米、十斤肉,又披着铁

甲骑上马,来表示自己还可以重用。(“为之”“饭”“被”各1分,大意1

参考译文:

赵惠文王去世,太子孝成王即位。孝成王七年(前259),秦军与赵军在长平对

阵,那时赵奢已死,蔺相如也已病得很厉害,赵王派廉颇率兵攻打秦军,秦军几次

打败赵军,赵军坚守营垒不出战。秦军屡次挑战,廉颇不肯应战。赵王听信秦军间

谍散布的谣言。秦军间谍说:“秦军所忌讳的,就只是怕马服君赵奢的儿子赵括来

做将军。”赵王于是就以赵括为将军,取代了廉颇。蔺相如说:“大王只凭名声来

任用赵括,就好像用胶粘住调弦的短木再去弹瑟一样不知道变通。赵括只会读他父

亲留下的书籍,却不懂得灵活应变(随机应变)。”赵王没有听从,还是命赵括做

了大将。

赵括代替廉颇之后,就把廉颇的规定制度全都改变了,又撤换了原来管事的军吏。

秦将白起听到了这些情况,便调遣奇兵,假装败逃,后又去截断赵军运粮的道路,

把赵军分割成两半,赵国军心涣散。过了四十多天,赵军饿得没有办法,赵括就出

动精兵亲自与秦军搏斗,秦军射死赵括。赵括军队战败,几十万大军最后投降了

秦,结果秦军把他们全部活埋了。赵国前后损失共四十五万人。第二年,秦军就包

围了邯郸,有一年多,赵国几乎不能保全自己,全靠楚国、魏国军队来援救,才得

以解除邯郸的包围。

自邯郸解围五年之后,燕国采纳栗腹的计谋,他说:“赵国的壮丁全都死在长平

了,他们的遗孤尚末长大成人。”便发兵攻赵。赵王派廉颇领兵反击,在部(音

“浩”)城大败燕军,杀死栗腹,于是包围燕国都城。燕国割让五座城请求讲和,

赵王才答应停战。赵王把尉文赐给廉颇,封号是信平君,让他任代理相国之职。

廉颇从长平免职回家,失掉权势的时候,原来的门客都离开他了。等到又

被任用为将军,门客又重新回来了。廉颇说:“先生们都请回吧!”门客们说:

“唉!您的见识怎么这样落后呢?天下之人都是用市场法则进行交往的,您有权势,

我们就跟随着您;您没有权势了,我们就离开,这本是很常见的道理,有什么可抱

怨的呢?”又过了六年,赵国派廉颇进攻魏国的繁阳,把它攻克了。

赵孝成王去世,太子悼襄王即位,派乐乘接替廉颇。廉颇大怒,攻打乐

乘,乐乘逃跑了。廉颇于是逃奔到魏国的大梁。廉颇在大梁住了很久,魏国对他不

能信任重用。赵国因为屡次被秦兵围困,赵王就想重新用廉颇为将,廉颇也想再被

赵国任用。赵王派了使臣去探望廉颇,看看他还能不能任用。廉颇的仇人郭开给了

使者很多钱,让他回来后说廉颇的坏话。赵国使臣见到廉颇之后,廉颇为了这件事

一顿饭吃了一斗米、十斤肉,又披着铁甲骑上马,来表示自己还可以重用。赵国使

者回去向赵王报告说:“廉将军虽然已老,但还能吃很多饭,可是陪我坐着时,一

会儿就拉了三次屎。”赵王认为廉颇老了,就没有再征召他。

楚国听说廉颇在魏国,暗中派人去迎接他。廉颇虽做了楚国的将军,并没

有战功,他说:“我想指挥赵国的士兵啊。”廉颇最终死在寿春。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共4题)

7.下列横线上依次所填的内容,最恰当的一项是()

《再别康桥》共有七节,几乎每一节都包含着一个可以画得出的画面。诗人使用了色彩较

为绚丽的词语如向西天的云彩轻轻招手作别,,康河水底的招摇的水草,

榆阴下的长满浮藻的青潭等等。而且通过动作性很强的词语,如“招手”、“荡漾"''揉

碎”、“漫溯”、“挥一挥”等_______,给人以立体感。

(1)给人带来视觉上美的享受(2)人们视觉上美的享受靠它

给带来

(3)康河里倒影的是河畔的金柳(4)河畔的金柳在康河里的倒影

(5)把每一幅画面变成了动态的画面(6)使每一幅画变成了动态的画面

A.(1)(2)(3)

B.(1)(4)(6)

C.(2)(4)(5)

D.(2)(3)(6)

参考答案:

B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解答连贯题最重要的方法就是根据上

下文意进行推断。解答此题,文段阐述:《再别康桥》共有七节,几乎每一节都包含着一

个可以画得出的画面。第一个空格的上文是写色彩的话语,所以与视觉有关,应填①或

②;但只有①能很好地同”诗人使用了色彩较为绚丽的词语”连接。第二个空格的上下文

都是举出“视觉享受”的例子,因此此处也应填属于此类例子的③或④,但只有④才是写

倒影的短语,而③则是描写金柳的句子,因此应填④。据此可排除A项、C项、D项。故

选B。

【点睛】对于考查语句连贯性的题目,考生应按照如下步骤操作:1.抓中心。首先要统

揽全局,抓中心句,分析句子的性质和作用(如总领句、总结句、过渡句、解说句、观点

句、材料句等),然后分析其他句子是如何围绕中心句来组织的。2.抓思路。句子中的思

路一般指三个方面: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思维的顺序。空间顺序如从上到下,从左

到右,从外到内;逻辑顺序,就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具有规律性的顺序。3.抓标志。

语言标志常常表现为:关联词语、暗示性词语、句子之间的对应关系(内容上、形式上)、

陈述对象或议论角度、抓句式等等。4.抓语境。文章要表达的情感或喜或悲或褒或贬,

或高昂或低沉,是通过一定的情景色彩渲染而完成的。在同一段文字中,这种基调、气

氛、色彩要保持一致。此类题目要在快速阅读整段文字,初步感知大体内容的基础上,结

合具体语境,根据上下文的句子结构、逻辑顺序等来分析、推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