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考化学模刎恻曲彖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第I卷(选择题,共45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个小题,其中第1〜15小题,每小题2分,第16〜20小题,每小题3分,
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多选、错选或不选均不得分.请将符合题意的选项的
序号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涂黑)
1.下列变化前者是物理变化,后者是化学变化的是
A.酒精挥发轮胎爆炸B.冰雪消融光合作用
C.蜡炬成灰汽油燃烧D.开水沸腾电灯发光
2.长期挑食、偏食不利于中学生的健康,每天的食物必须注意合理搭配.下列食物中富含维生素的是
A.西红柿B.鱼C.米饭D.鸡蛋
3.如下图为空气成分示意图(按体积分数计算),其中“Y”代表的是
Y
A.氧气B.二氧化碳C.氮气D.稀有气体
4.人体内一些液体的正常pH范围如下:
液
胃液唾液胆汁胰液
体
0.9-6.6-7.1-7.5-
PH
1.57.17.38.0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胆汁和胰液显碱性
B.胃液比唾液酸性弱
C.胰液比胆汁碱性强
D.服用含氢氧化铝|A1(OH)3]的药物可以治疗胃酸过多症
5.下列有关化肥的说法正确的是
A.CO(NH2)2和KNCh可用熟石灰区分
B.NH4NO3是一种复合肥料,溶于水吸热
C.为了增强植物的抗倒伏能力,可适当施用草木灰
D.玉米叶片发黄,可施用适量稀硝酸
6.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钢B.海水C.氯酸钾D.空气
7.下列实验事实不能作为相应观点的证据的是
选项实验事实观点
A1g冰加热融化成1g水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守恒
B通电可以分解氢气和氧气分子是可分的
C少量蔗糖加入水中,不久“消失”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D10mL酒精和10mL水混合后体积小于20mL分子间存在间隔
A.AB.BC.CD.D
8.科学家预言:“水不久将成为一个深刻的社会危机,”这主要是因为
A.地球上的淡水资源不足且分布不均,而人类活动所需的水量又不断增加
B.地球上的水储量很少,不能满足人类的需要
C.地球表面平均气温升高导致水不断被蒸发
D.土地沙漠化日趋严重,使大气中水蒸气不断减少
9.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延)
A.r滴加液体B.ri倾倒液体
八
C.点燃酒精灯D.添加酒精
10.过氧化氢溶液俗称双氧水.向一定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中加一些二氧化镒,立即产生氧气,下列说法正确
的是()
A.二氧化锦促进过氧化氢分解出氧气和水
B.过氧化氢使二氧化镭分解产生氧气
C.过氧化氢中含有水和氧气
D.反应物有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镒两种物质
11.儿童缺锌影响生长发育,如图是锌元素的有关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锌属于非金属元素
B.锌的原子序数为30
C.锌的相对原子质量为65.38g
D.锌原子易失去电子形成带2个单位负电荷的锌离子
12.中学生要有一定的安全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家里煤气泄漏,应打开排气扇抽风
B.把燃气热水器安装在浴室内,方便调水温
C.面粉厂和加油站都要张贴“严禁烟火”的图标
D.水能灭火主要是因为水蒸发吸热,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13.某粒子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若x=17,则该粒子符号为crB.若x=18,则该粒子是原子
C.若X=19,则该粒子是阳离子D.若x=20,则该粒子是由一个原子得到两个电子而形
成
14.下列物质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冒出浓烈的黑烟,放出热量,生成黑色粉末
B.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溅,放出热量,生成四氧化三铁
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D.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产生没有气味的气体
15.中药“连花清瘟胶囊”在抗击疫情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主要成分之一连翘贰(PHillyrin)化学式为
C27H340u,下列对连翘贰描述错误是
A.连翘式由27个碳原子、34个氢原子、11个氧原子构成
B连翘式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C.连翘或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是162:17:88
D.连翘贰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16.在一定条件下,一密闭容器内发生某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物质abcd
反应前的质量/g4051615
反应后的质量/gX53026
A.b一定是催化剂B.反应中a与c的质量变化之比一定为25:14
C.a物质是生成物D.反应中c与d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一定为14:11
17.如图是某汽车尾气净化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O-氢原子
与L氧原子
氮原子
A.乙、丁属于氧化物
催化剂
B.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0+NH?-----------N2+H2O
C.甲物质由一个氧原子和一个氮原子构成
D.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原子数目不变
18.如图所示的4个实验,根据现象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红磷不燃烧
白磷燃烧
铜片
A.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说明白磷着火点比红磷的着火点低
80七热水
白磷不燃烧
B.烧杯b中的酚酬溶液变红色,说明分子不断运动
甲乙
干
C.燥甲试管的铁钉生锈,乙试管的铁钉不生锈,说明只需与水接触铁钉就会生锈
的
下层蜡烛先熄灭,说明通常状况下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且密度大于空气
19.下列根据实验目的所设计的实验方案中,正确的是
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方案
A除去稀硫酸中的FeSO」加入适量铁粉
B除去CO2中的CO将气体通入NaOH溶液
C除去CaCh溶液中的HC1加过量CaCCh,过滤
D除去铝粉中的铜粉加适量稀硫酸,过滤
A.AB.BC.CD.D
20.下列说法不合犁的有
①1体积的氧气与2体积的氢气充分混合后总体积等于混合前体积之和,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②可燃物燃烧,必须同时满足“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两个条件
③用汽油除油污和用加了洗涤剂的水除油污原理相同
④硫酸铜溶液与硝酸领溶液充分反应,得到白色沉淀A与溶液B,过滤后,溶液B再与适量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均恰好完全反应,得到蓝色沉淀C和溶液D.溶液D中溶质可能有a.NaNChb.NaNO3和Na2SO4c.NaNCh
和Ba(NO3”三种组成.
A.1条B.2条C.3条D.4条
第n卷(非选择题,共55分)
二、填空与简答(本大题共5个小题,化学方程式每空2分,其余每空1分,共33分)
21.化学用语是国际通用语言,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
(1)请用化学用语填空:
①汞元素.
②2个甲烷分子.
③钱根离子,
④标出水中氢元素的化合价.
⑵写出符号“3SO2”中数字的含义
①“3”表示.
②"2”表示.
22.化学与生产、生活、能源、环境、健康息息相关.
(1)请将下列物质和对应的用途连线
物质用途
烧碱清洁炉具
氯化钠制冷剂
干冰生理盐水
(2)在网络上,流传着一些谣言,只要我们用科学知识分析、验证,谣言不攻自破.
谣言一:水变成汽油.汽油含C、H、。等多种元素,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种类不变,
所以水不可能变成汽油.
谣言二:塑料做成“大米”.大米富含的营养素是,而塑料是一种(填“合成”或“天然”)材
料.将大米和“塑料大米”分别在蒸发皿中加热,大米变黄、变焦、有米香味,而“塑料大米”加热后变成粘
稠的液体.
谣言三:用棉花代替肉松制成“肉松饼”.肉松是蓬松絮状肉制品,棉花主要含有植物纤维,可用燃烧法鉴别
肉松与棉花,点燃棉花时闻到烧纸的气味,点燃肉松时闻到的气味.
(3)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和天然气等.
①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其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天然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小于空气,天然气泄漏后.遇明火或静电易发生爆炸,为防止因天然气
泄漏造成危险,可在家中安装报警器,图中甲、乙两种情况,安装位置正确的是.
③甲烷不仅是重要的燃料,同时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下图是以甲烷为原料,一定条件下制取某液体燃料的
微观过程示意图.由此得出:进程I中参加反应的各物质分子个数比为,进程n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0氢原子
O氧原子
・碳原子
活塞
图1图2
(1)水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认识水、珍惜水、节约水、爱护水”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和责任.小英同
学从水库中取出浑浊水样进行实验.
①将水样静置,用如图1装置进行过滤,其操作规范的是.
A用玻璃棒引流
B滤纸边缘高出漏斗
C漏斗末端未紧靠烧杯内壁
D将滤纸用水湿润,使其紧贴漏斗内壁
②向过滤后所得水样中加入一定量活性炭,利用活性炭的性除去杂质和臭味.
③在处理后的水样中加入一定量肥皂水,振荡,观察到泡沫较少,浮渣较多,说明该水样属于(填”硬
水”或“软水”.)
④生活中常用(填“煮沸”“静置沉淀”或“过滤”)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并起到消毒杀菌的作用.
⑤为了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人类必须爱惜水.下列做法不利于保护水资源的是.
A生活污水直接排放B提倡使用节水器具
C工业上冷却水重复利用D园林浇灌用滴灌、喷灌
⑥写出如图2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a管和b管中最终产生的气体体积比约为.
(2)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试回答以下问题:
溶克noo克水甲
解
度
02040
温度七
①m点表示:.
②20℃时,在100g甲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加入10g水,为使溶液重新达到饱和,需加甲物质______g.
③若将乙的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方法有(填一种即可).
④40℃时,将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各100克,分别降温到20℃,所得甲物质溶液的质量(选填
或“=")乙物质溶液的质量.
24.金属及金属材料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近年来,云南省多地纷纷开展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垃圾分类回收是其中一项重要举措.某市街道垃圾桶如
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图中标示的物质,属于金属材料的是
②使用铝合金做内筒的优点是;某品牌饮料的空易拉罐应收入筒中;
③铁制品锈蚀的过程,实际上是铁跟空气中的发生化学反应的过程.
(2)将甲、乙、丙三种金属分别投入稀硫酸中,甲、丙表面有气泡产生,乙无明显现象;若将甲放入丙的盐溶
液中,一段时间后,甲的表面有丙析出.由此推断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3)将一定质量的铁粉加入到A1(NC>3)3、CU(NO3)2、AgNCh三种物质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
滤液和滤渣.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填字母).
A.若滤液为蓝色,则滤渣中一定有银,可能有铜
B.若滤渣中含有银、铜、铁,则滤液中一定含有AP+、Fe-"、NO3
C.若滤液为浅绿色,则滤渣中一定含有银、铜、铝
D.若滤渣中加稀盐酸无气泡产生,则滤液中一定有AP+、Fe2+>Cu2+,可能有Ag+
25.下图是某化工企业利用“侯氏制碱法”生产纯碱的部分工艺流程示意图:
查阅资料知:©NH4C1=NH3T+HC1T;②氨气极易溶于水,氨水呈碱性.
(1)检验食盐水是否饱和的方法是.
(2)操作I的名称是.实验室进行此操作时,玻璃棒的作用是.
(3)“候氏制碱法”中,向饱和氨盐水中通入足量的CO2,使氨气、水、NaCl和C02反应生成NaHCCh等,该反应
的化学方程式为;先通氨气形成饱和氨盐水,后加压通入二氧化碳,这样操作的目的是
(4)处理含氯化镂混合溶液时,不直接加热蒸干得到氯化镂固体的原因是.
三、实验与探究(本大题共2个小题,化学方程式每空2分,其余每空1分,共16分)
26.如图是实验室常用部分实验装置,请按要求回答问题.
(1)写出标有编号的仪器名称:①_____,②.
(2)用加热高镒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所选择的发生和收集装置是(填字母序号),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检验氧气收集满的方法是.
(3)将装置B、E、F相连接用于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并验证其化学性质,若E装置中装有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则F
装置中可观察到的现象:试管中石蕊溶液,烧杯中澄清石灰水.
(4)下列实验的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填数字序号).
①甲实验中,红磷要过量
②乙实验中,水中的白磷没有燃烧,是因为白磷没有跟氧气充分接触
③丙实验中,搅拌的目的是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
④丁实验开始时,先加热,后通入一氧化碳
27.某工厂的废水中含有AgNCh和CU(NO3)2,为处理水体污染并回收金属,某学习小组取样后向废水中加入
一定量铁粉,一定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A和滤液B.小组同学对滤渣A
和滤液B的成分进行探究.
[猜想与假设]滤渣A中含有哪些成分?
甲同学:Ag、Cu乙同学:Cu丙同学:
[表达与交流]写出丙同学猜想成分是.
[反思与评价]上述同学的猜想是错误的.
[猜想与假设]滤液B中含有哪些溶质?
沐阳的猜想:含有Fe(NO3)2;
鼎轩的猜想:含有Fe(NCh)2、CU(NO3)2和AgNCh
梓雯的猜想:含有Fe(NO3)2和CU(NO3)2
[实验探究]溪林向滤渣A中加入足量稀盐酸产生了固体的明显现象,由此判断沐阳的猜想正确.
[总结规律]当一种金属单质W和含其他几种金属化合物的溶液混合时,若反应后金属单质W有剩余,则反应
后所得的滤液中一定不存在的金属阳离子是_____金属的阳离子.
[交流与反思]经过讨论,他们画出了小组同学加入铁粉时废液中阳离子随时间的变化图象.其中①代表的离
子②代表的离子(填符号).
四、分析与计算(本大题共1个小题,共6分)
28.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为回收一块质量为40g的铜锌合金中的铜,将该合金放入烧杯中,逐渐加入稀硫酸
至不再产生气泡时,恰好用去稀硫酸100g,烧杯内剩余物质质量为139.6g.
(1)产生氢气的质量是______g;
(2)计算所用锌铜合金中铜的质量分数.
答案与解析
第I卷(选择题,共45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个小题,其中第1〜15小题,每小题2分,第16〜20小题,每小题3分,
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多选、错选或不选均不得分.请将符合题意的选项的
序号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涂黑)
1.下列变化前者是物理变化,后者是化学变化的是
A.酒精挥发轮胎爆炸B.冰雪消融光合作用
C.蜡炬成灰汽油燃烧D.开水沸腾电灯发光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A、酒精挥发、轮胎爆炸都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B、冰雪融化是物质状态的改变属于物理变化,光合作用生成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
C、蜡炬成灰、汽油燃烧都生成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D、开水沸腾、电灯发光都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长期挑食、偏食不利于中学生的健康,每天的食物必须注意合理搭配.下列食物中富含维生素的是
A.西红柿B.鱼C,米饭D.鸡蛋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A、西红柿中富含维生素,故选项正确.
B、鱼中富含蛋白质,故选项错误.
C、米饭中富含淀粉,淀粉属于糖类,故选项错误.
D、鸡蛋中富含蛋白质,故选项错误.故选A.
3.如下图为空气成分示意图(按体积分数计算),其中“Y”代表的是
Y
A.氧气B.二氧化碳C.氮气D.稀有气体
[答案]A
[解析]
[详解]空气成分按体积计算:氮气78%且化学性质不活泼,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和其它
杂质各占0.03%.
故选A.
4.人体内一些液体的正常pH范围如下:
液
胃液唾液胆汁胰液
体
0.9-6.6-7.1-7.5-
PH
1.57.17.38.0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胆汁和胰液显碱性
B.胃液比唾液酸性弱
C.胰液比胆汁碱性强
D.服用含氢氧化铝[A1(OH)3]的药物可以治疗胃酸过多症
[答案]B
[解析]
[详解]A.胆汁、胰液的pH均大于7,均显碱性,故选项说法正确.
B.胃液的pH比唾液的小,胃液比唾液酸性强,故选项说法错误.
C.胰液的pH比胆汁的大,胰液比胆汁碱性强,故选项说法正确.
D.氢氧化铝能与胃酸发生中和反应,且无毒、无害,服用含氢氧化铝网(OH/的药物可以治疗胃酸过多症,故选
项说法正确.
故选B.
[点睛]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溶液的酸碱性和溶液pH大小之间的关系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5.下列有关化肥的说法正确的是
A.CO(NH2)2和KN03可用熟石灰区分
B.NH4NO3是一种复合肥料,溶于水吸热
C.为了增强植物抗倒伏能力,可适当施用草木灰
D.玉米叶片发黄,可施用适量稀硝酸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A、CO(NH2)2和KN03加熟石灰现象相同,都无明显变化,无法鉴别,错误.
B、NH4NO3是氮肥,溶于水吸热,错误.
C、草木灰含有碳酸钾,属于钾肥,为了增强植物的抗倒伏能力,可适当施用草木灰,正确.
D、硝酸具有腐蚀性,玉米叶片发黄,不可施用适量稀硝酸,错误.
故选:C.
6.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钢B.海水C.氯酸钾D.空气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A、钢是铁和碳的合金,属于混合物.错误.
B、海水含有水、可溶性盐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错误.
C、氯酸钾只含有1种物质,属于纯净物,正确.
D、空气含有氧气、氮气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错误.
故选:C.
7.下列实验事实不能作为相应观点的证据的是
选项实验事实观点
A1g冰加热融化成1g水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守恒
B通电可以分解为氢气和氧气分子是可分的
C少量蔗糖加入水中,不久“消失”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D10mL酒精和10mL水混合后体积小于20mL分子间存在间隔
A.AB.BC.CD.D
[答案]A
[解析]
[详解]A、1g冰加热融化成1g水,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故选项解释错误;
B、水通电可以分解为氢气和氧气,是因为水分子分裂成了氢原子和氧原子,然后氢原子、氧原子分别重新组
合形成氢分子、氧分子,大量的氢分子、氧分子分别聚集成氢气、氧气,该事实说明分子是可以再分的,故选项
解释正确;
C、少量蔗糖加入水中,不久“消失”,是因为蔗糖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运动到水分子中间去了,故选项解释正
确;
D、10mL酒精和10mL水混合后体积小于20mL,是因为分子之间有间隔,一部分水分子和酒精分子会互相占
据分子之间的间隔,故选项解释正确.
故选A.
[点睛]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的分子性质
相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洞同不不
8.科学家预言:“水不久将成为一个深刻的社会危机,”这主要是因为
A.地球上的淡水资源不足且分布不均,而人类活动所需的水量又不断增加
B.地球上的水储量很少,不能满足人类的需要
C.地球表面平均气温升高导致水不断被蒸发
D.土地沙漠化日趋严重,使大气中水蒸气不断减少
[答案]A
[解析]
[详解]A、地球上的淡水资源不足且分布不均,而人类活动所需的水量又不断增加是将来水资源危机的原因,
选项A正确;
B、地球上的水储量虽然很少,但是合理利用水资源能满足人类的需要.选项B错误;
C、由于地球表面平均气温升高,水会被不断蒸发掉是自然现象,与题干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选项C错误;
D、土地沙漠化,使空气中水蒸气不断减少与水危机没有因果关系,选项D错误.
故选:A.
9.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滴加液体B.倾倒液体
点燃酒精灯
[答案1C
I解析]
[详解]A、向试管中滴加液体时,胶头滴管应在试管口正上方,垂悬滴加,不能伸进试管或接触试管壁,图中所示
操作错误,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B、取用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试管口,图中所示操作错误,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C、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点燃酒精灯要用火柴点燃,图中所示操作正确,故选项符合题
意;
D、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图中所示操作错误,故选项
不符合题意
10.过氧化氢溶液俗称双氧水.向一定浓度过氧化氢溶液中加一些二氧化锌,立即产生氧气,下列说法正确
的是()
A.二氧化镐促进过氧化氢分解出氧气和水
B.过氧化氢使二氧化镭分解产生氧气
C.过氧化氢中含有水和氧气
D.反应物有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镒两种物质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A、二氧化镭是该反应的催化剂,能促进过氧化氢分解出氧气和水,故选项正确;
B、二氧化锦加快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水和氧气,故选项不正确;
C、过氧化氢为纯净物,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不含水和氧气,故选项不正确;
D、反应物是过氧化氢,二氧化铳是催化剂,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故选项不正确.
故选A.
11.儿童缺锌影响生长发育,如图是锌元素的有关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锌属于非金属元素
B.锌原子序数为30
C.锌的相对原子质量为65.38g
D.锌原子易失去电子形成带2个单位负电荷的锌离子
1答案]B
[解析]
[详解]A、由锌元素信息可知,锌属于金属元素,选项错误;B、由锌元素信息可知,锌的原子序数为30,选项正
确;C、锌的相对原子质量为65.38,没有单位,选项错误;D、由锌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锌原子易失去电子形
成带2个单位正电荷的锌离子,选项错误.故本题选B.
12.中学生要有一定的安全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家里煤气泄漏,应打开排气扇抽风
B.把燃气热水器安装在浴室内,方便调水温
C.面粉厂和加油站都要张贴“严禁烟火”的图标
D.水能灭火主要是因为水蒸发吸热,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A、家里煤气泄漏,应先关闭阀门,再开窗通风,不能打开排气扇,以免产生电火花引起爆炸,故选项错
误;
B、把燃气热水器安装在浴室内,可能会因为燃烧不完全产生有毒的一氧化碳,故选项错误;
C、加油站、面粉厂有可燃性气体,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遇明火有爆炸的危险,故选项正确;
D、用水灭火,利用了水能使可燃物温度降低到其着火点以下,而不是降低可燃物着火点,故选项错误.故选
13.某粒子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若x=17,则该粒子符号为Cl-B.若x=18,则该粒子是原子
C.若x=19,则该粒子是阳离子D.若x=20,则该粒子是由一个原子得到两个电子而形
成
[答窠]D
[解析]
[详解]A、若x=17,质子数=17,核外电子数=18,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带1个单位负电荷的氯离子,其离子符
号为cr,故A正确;
B、若x=18,质子数=核外电子数=18,为原子,故B正确;
C、若x=19,质子数=19,核外电子数=18,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故C正确;
D、若x=20,质子数=20,核外电子数=18,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该粒子是由一个原子失去两个电子而形成的,故
D错误.故选D.
14.下列物质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冒出浓烈的黑烟,放出热量,生成黑色粉末
B.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溅,放出热量,生成四氧化三铁
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D.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产生没有气味的气体
[答案]C
[解析]
[详解]A、镁在空气中燃烧时冒出浓烈的白烟,生成白色粉末,选项A错误;
B、描述实验现象时,只需要客观描述观察到的现象,因此不能说生成四氧化三铁,出现生成物的名称就是实验
结论,应改为生成黑色固体,选项B错误;
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生成的二氧化碳会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所以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
浑浊,选项C正确;
D、硫在氧气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生成的二氧化硫具有刺激性气味,选项D错误.故选C.
15.中药“连花清瘟胶囊”在抗击疫情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主要成分之一连翘式(PHillyrin)化学式为
C27H34O11,下列对连翘忒描述错误的是
A.连翘宜由27个碳原子、34个氢原子、11个氧原子构成
B.连翘贰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C.连翘贰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是162:17:88
D.连翘贰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答案]A
[解析]
[详解]A、一个连翘或分子由27个碳原子、34个氢原子、11个氧原子构成,错误.
B、由化学式可知,连翘忒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正确.
C、连翘式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是(12x27):(1x34):(16x11)=162:17:88,正确.
D、连翘贰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是162:17:88,故连翘忒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正确.
故选:A.
16.在一定条件下,一密闭容器内发生某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物质abcd
反应前的质量/g4051615
反应后的质量/gX53026
A.b一定是催化剂B.反应中a与c的质量变化之比一定为25:14
C.a物质是生成物D.反应中c与d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一定为14:II
[答案JB
[解析]
[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故40+5+16+15=X+5+30+26,X=15,反应后,a的质
量减小,a是反应物,b的质量不变,b可能是催化齐U,也可能是不参与反应的杂质,c的质量增加,c是生成物,d的
质量增加,d是生成物.
[详解]A、由分析可知,b可能是催化剂,也可能是不参与反应的杂质,不符合题意;
B、参加反应的a与c的质量变化之比:(40-15):(30-16)=25:14,符合题意;
C、由分析可知,在该反应中,a是反应物,c、d是生成物,不符合题意;
D、参加反应的c与d质量比为:(30-16):(26-15)=14:11,但是化学计量数不知道,反应中c与d的相对分子
质量之比不一定为14:11,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7.如图是某汽车尾气净化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乙、丁属于氧化物
催化剂
B.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O+NH2^=N2+H2O
C.甲物质由一个氧原子和一个氮原子构成
D.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原子数目不变
[答案]D
[解析]
[分析]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以看出,反应物是NFh和NO两种分子,生成物是N2和H20两种分子,所以化学
催化剂
:
反应方程式为:6NO+4NH3------=5N2+6H2O.
[详解]A、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且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所以该反应中的丁(水)属于氧化物,
乙(氨气)不属于氧化物,故A错误;
B、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以看出,反应物是N%和NO两种分子,生成物是Nz和比0两种分子,所以化学反
催化剂
应方程式为:6NO+4NH35N2+6H2O,故B错误;
C、甲物质是一氧化氮,一氧化氮是由一氧化氮分子构成的,每个一氧化氮分子是由一个氧原子和一个氮原子
构成,故C错误;
D、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与数目保持不变,故D正确.故选D.
[点睛]氧化物概念可简记为:两元素、氧元素、化合物.
18.如图所示的4个实验,根据现象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说明白磷的着火点比红磷的着火点低
B.烧杯b中的酚醐溶液变红色,说明分子不断运动
甲试管的铁钉生锈,乙试管的铁钉不生锈,说明只需与水接触铁钉就会生锈
三芝-沈林
F层蜡烛先熄灭,说明通常状况下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旦密度大于空气
1答案]C
[解析]
[详解]A、白磷着火点低,热水提供的热量可以使其温度打到着火点,所以燃烧,红磷着火点高,不燃烧,说明白磷
的着火点比红磷的着火点低,正确;B、浓氨水没有直接接触到酚献溶液,烧杯b中的酚配溶液变红色,说明氨
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运动到酚献溶液中去了,正确;C、甲试管的铁钉生锈,乙试管的铁钉不生锈,乙试管的
铁钉只能与空气接触,甲试管的铁钉能与氧气、水接触,不能说明只需与水接触铁钉就会生锈,铁锈蚀还可能与
氧气有关,错误;D、蜡烛熄灭,说明通常状况下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下层蜡烛先熄灭,说明二氧化
碳的密度大于空气,正确.故选C.
19.下列根据实验目的所设计的实验方案中,正确的是
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方案
A除去稀硫酸中的FeSO」加入适量铁粉
B除去CCh中的CO将气体通入NaOH溶液
C除去CaCb溶液中的HC1加过量CaCCh,过滤
D除去铝粉中的铜粉加适量稀硫酸,过滤
A.AB.BC.CD.D
[答案]c
[解析]
[分析]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
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
能引入新的杂质.
[详解]A、铁粉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溶液和氢气,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
取的方法错误.
B、CO?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CO不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
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C、HC1能与过量的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再过滤除去过量的碳酸钙,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
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D、铝粉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铝和氢气,铜不与稀硫酸反应,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
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故选C.
20.下列说法不自理的有
①1体积的氧气与2体积的氢气充分混合后总体积等于混合前体积之和,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②可燃物燃烧,必须同时满足“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两个条件
③用汽油除油污和用加了洗涤剂的水除油污原理相同
④硫酸铜溶液与硝酸钢溶液充分反应,得到白色沉淀A与溶液B,过滤后,溶液B再与适量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均恰好完全反应,得到蓝色沉淀C和溶液D.溶液D中溶质可能有a.NaNChb.NaNCh和Na2sCUc.NaNCh
和Ba(NO3)2三种组成.
A.1条B.2条C.3条D.4条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1体积的氧气与2体积的氢气充分混合后总体积等于混合前体积之和,是因为相同条件下分子之间的
间隔相等,该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不属于化学变化,与质量守恒定律无关,错误;②可燃物燃烧,必须同时满
足“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两个条件,正确;③用汽油除油污的原理是汽油溶解油污,洗涤剂除油污的
原理是乳化,二者原理不同,错误;④若硫酸铜溶液与硝酸铁溶液恰好完全反应,得到白色沉淀A(硫酸钢)与溶
液B(溶质是硝酸铜),过滤后,溶液B再与适量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均恰好完全反应,得到蓝色沉淀C(氢氧化铜)
和溶液D(溶质是硝酸钠);若硫酸铜溶液(过量)与硝酸钢溶液充分反应,得到白色沉淀A(硫酸钏)与溶液B(溶
质是硝酸铜和硫酸铜),过滤后,溶液B再与适量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均恰好完全反应,得到蓝色沉淀C(氢氧化铜)
和溶液D(溶质是硝酸钠和硫酸钠);若硫酸铜溶液与硝酸钢溶液(过量)充分反应,得到白色沉淀A(硫酸钢)与
溶液B(溶质是硝酸铜和硝酸领),过滤后,溶液B再与适量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均恰好完全反应,得到蓝色沉淀
C(氢氧化铜)和溶液D(溶质是硝酸钠和硝酸钢),共三种组成,正确.故选B.
第n卷(非选择题,共55分)
二、填空与简答(本大题共5个小题,化学方程式每空2分,其余每空1分,共33分)
21.化学用语是国际通用语言,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
(1)请用化学用语填空:
①汞元素.
②2个甲烷分子
③钱根离子,
④标出水中氢元素的化合价.
⑵写出符号“3SO2”中数字的含义
①“3”表示.
②"2”表示.
[答案]①.Hg②.2CH4③.NH4*④.日②0⑤.3个二氧化硫分子⑥.一个二氧化硫
分子中含有2个氧原子
[解析]
[详解](1)①汞元素表示为:Hg;
②分子用化学式表示,多个分子就是在化学式前面加上相应的数字,故2个甲烷分子表示为:2CH4;
③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该离子元素符号的右上角标上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号在后,带一个
电荷时,1通常省略,故钱根离子表示为:NH4+;
④水中氢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元素化合价的表示方法是在化学式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
号标在数字前面.故水中氢元素的化合价表示为::
H20
(2)①位于化学式前面的数字:表示几个分子,故“3”表示3个二氧化硫分子;
②位于化学式中元素符号(或原子团)的右下角,表示一个分子中所含的原子或原子团的个数,故“2”表示一个
二氧化硫分子中含有2个氧原子.
22.化学与生产、生活、能源、环境、健康息息相关.
(1)请将下列物质和对应的用途连线
物质用途
烧碱清洁炉具
氯化钠制冷剂
干冰生理盐水
(2)在网络上,流传着一些谣言,只要我们用科学知识分析、验证,谣言不攻自破.
谣言一:水变成汽油.汽油含C、H、0等多种元素,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种类不变,
所以水不可能变成汽油.
谣言二:塑料做成“大米”.大米富含的营养素是,而塑料是一种(填“合成”或“天然")材
料.将大米和“塑料大米”分别在蒸发皿中加热,大米变黄、变焦、有米香味,而“塑料大米”加热后变成粘
稠的液体.
谣言三:用棉花代替肉松制成“肉松饼”.肉松是蓬松絮状肉制品,棉花主要含有植物纤维,可用燃烧法鉴别
肉松与棉花,点燃棉花时闻到烧纸的气味,点燃肉松时闻到的气味.
(3)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和天然气等.
①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其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天然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小于空气,天然气泄漏后.遇明火或静电易发生爆炸,为防止因天然气
泄漏造成危险,可在家中安装报警器,图中甲、乙两种情况,安装位置正确的是.
甲乙
③甲烷不仅是重要的燃料,同时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下图是以甲烷为原料,一定条件下制取某液体燃料的
微观过程示意图.由此得出:进程I中参加反应的各物质分子个数比为,进程H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8o氢原子
oeo。氧原子
・碳原子
活塞
⑵①.元素②.糖类③.合成
点燃一定条件下
===
⑶①.CH4+2O2CO,+2HQ②.甲③.1:1④.CO+2H,CH4O
[解析]
[小问1详解]
烧碱可制肥皂,可用于清洁炉具.氯化钠可配置生理盐水.干冰升华吸热可人工降雨.故填:
活塞
图1
[小问2详解]
谣言一: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所以水(不含碳元素)不可能变成汽油.
谣言二:大米富含的营养素是糖类(淀粉是糖类物质).塑料是一种合成材料,通过人工合成得到.
谣言三:肉松主要成分是蛋白质,点燃肉松时闻到烧焦羽毛的气味.
[小问3详解]
占燃
①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C&+2O2=^。)2+2凡0,故填:
点燃
CH4+2O2=CO2+2H2O.
②天然气密度小于空气,泄露后先集中在上部,所以安装位置正确的是甲,故填:甲.
③由图可知,反应进程I中参加反应的各物质分子个数比为2:(3-1)=1:1,进程II一氧化碳和氢生成甲醇,
一定条件下
故填:1:1;CO+2H2—CH4O.
23.根据所学,回答问题
(1)水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认识水、珍惜水、节约水、爱护水”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和责任.小英同
学从水库中取出浑浊水样进行实验.
①将水样静置,用如图1装置进行过滤,其操作规范的是.
A用玻璃棒引流
B滤纸边缘高出漏斗
C漏斗末端未紧靠烧杯内壁
D将滤纸用水湿润,使其紧贴漏斗内壁
②向过滤后所得水样中加入一定量活性炭,利用活性炭的性除去杂质和臭味.
③在处理后的水样中加入一定量肥皂水,振荡,观察到泡沫较少,浮渣较多,说明该水样属于(填“硬
水”或“软水”.)
④生活中常用(填“煮沸”“静置沉淀”或“过滤”)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并起到消毒杀菌的作用.
⑤为了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人类必须爱惜水.下列做法不利于保护水资源的是.
A生活污水直接排放B提倡使用节水器具
C工业上冷却水重复利用D园林浇灌用滴灌、喷灌
⑥写出如图2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a管和b管中最终产生的气体体积比约为.
(2)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试回答以下问题:
①m点表示:_____.
②20℃时,在100g甲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加入10g水,为使溶液重新达到饱和,需加甲物质g.
③若将乙的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方法有(填一种即可).
④40C时,将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各100克,分别降温到20℃,所得甲物质溶液的质量______(选填
或“=")乙物质溶液的质量.
[答案](1)①.AD②.吸附性③.硬水④.煮沸⑤.A
通电小不
2H2O-2H2T+O2T©.2:1
(2)①.20℃时,甲乙溶解度相等为40g②.4③.增加溶质④.<
[解析]
[小问I详解]
①A、用玻璃棒引流,防止液体飞溅,正确.
B、滤纸边缘高出漏斗,液体容易洒出,错误.
C、漏斗末端未紧靠烧杯内壁,液体容易飞溅,错误.
D、将滤纸用水湿润,使其紧贴漏斗内壁,加快过滤速度,正确.
故选:AD.
②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向过滤后所得水样中加入一定量活性炭,利用活性炭的吸附性除去杂质和臭味,故填:
吸附性.
③硬水加肥皂水,泡沫少,浮渣多,水样中加入一定量肥皂水,振荡,观察到泡沫较少,浮渣较多,说明该水样
属于硬水,故填:硬水.
④生活中常用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煮沸可以将水中部分钙镁离子转化为沉淀析出.故填:煮沸.
⑤A、生活污水直接排放,污染水资源,符合题意.
B、提倡使用节水器具,节约用水,不符合题意.
C、工业上冷却水重复利用,节约用水,不符合题意.
D、园林浇灌用滴灌、喷灌,节约用水,不符合题意.
故选:A.
通电小小
⑥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化学方程式2H2O^=2H2T+。2个,正极生成氧气,负极生成氢气体积比1:2,
通电小小
故填:2H2O^2H2T+O,T;2:1.
[小问2详解]
①m点甲乙溶解度曲线相交,表示20C时,甲乙溶解度相等为40g,故填:20℃时,甲乙溶解度相等为40g.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木案板企业数字化转型与智慧升级战略研究报告
- 医学级美白隔离霜行业跨境出海战略研究报告
- 减肥产品跨境合作行业深度调研及发展战略咨询报告
- 酯胶企业县域市场拓展与下沉战略研究报告
- 土方工合同范本
- 辅助器材在少儿蛙泳初级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 橡木浴室柜企业ESG实践与创新战略研究报告
- 石场开采合同范本
- 小分子糖醇与α-淀粉酶、胃蛋白酶和胰蛋白酶的相互作用研究
- 连二亚硫酸钾企业ESG实践与创新战略研究报告
- 森林防火安全生产工作
- 护理工作十四五规划
- 产后抑郁症讲课课件
- 人工智能背景下高职五育并举的人才培养研究
- 汽车行业维修记录管理制度
- IQC检验作业指导书
- 城市自来水厂课程设计
- 重庆市2024年小升初语文模拟考试试卷(含答案)
- 2024智慧城市数据采集标准规范
- 【人教版】《劳动教育》七上 劳动项目一 疏通厨房下水管道 课件
- 2024特斯拉的自动驾驶系统FSD发展历程、技术原理及未来展望分析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