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Word文档下载后可自行编辑1/12023年河北省唐山市遵化市中考语文二模试卷普通用卷(解析)2023年河北省唐山市遵化市中考语文二模试卷
一、名著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共3.0分)
1.根据你对文学名著的阅读,回答问题。
有人说:“《红岩》中英雄形象体现的淋漓尽致”。请你在《红岩》中任选一位人物,结合生平事迹,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二、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2小题,共26.0分)
2.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改变从自我反思开始
张魁兴
①杰克在一家贸易公司工作了一年,还没有得到老板的重用,于是他跟朋友“吐槽”说:“总有一天,我非拍桌子走人不可!”朋友反问道:“那你把这家贸易公司的业务都弄清楚了吗?都学会了吗?”杰克一脸尴尬地说道:“没有。”于是,朋友劝他先冷静下来,把公司的所有业务了如指掌后再走也不迟。杰克听了朋友的建议,开始努力工作。一年后,朋友又见到杰克,调侃地对他说:“现在可以去找老板拍桌子了。”杰克笑着说:“近半年来,老板对我刮目相看了,不但对我委以重任,还给我升职加薪。”其实,杰克渐入佳境,不是因为环境变好了,而是因为他自己变好了。
②《孟子》中说:“行有不得,反求诸己。”意思是,遇到不顺的事情时,若懂得反躬自省,从自身出发去找问题,往往都能取得不错的效果。海涅说过:“反省是一面镜子,它能将我们的错误清清楚楚地照出来,使我们有改正的机会。”杰克听从朋友的意见进行深刻的反思,悟出一个人生哲理:只有抱着“为自己工作”的心态,承认并接受“为他人工作的同时,也是在为自己工作”这个朴素的道理,才能心平气和地将手中的事情做好,最终获得丰厚的报酬,赢得社会的尊重,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③遇事只有善于反思自己,才能少走弯路,才能有所进步。有句话说得好:“从自己身上找问题,一想就通了;从别人身上找原因,一想就疯了。”凡事能及时反省自己,这是一个人变好的开始,或者说,人生就是从自我反省、自我反思开始的。遇事能够反思,你不一定就能成功,但你可以把问题想明白而少走弯路,至少不会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④笛卡尔说过一句很深刻的话:“自我反思是一切思想的源头,人是在思考自己而不是在思考他人的过程中产生了智慧。”人遇到困难是常态,而一帆风顺是偶然。遇到困难就唉声叹气、怨天尤人,你的人生可能就会陷入恶性循环。工资不高,就是怀才不遇吗?人生坎坷,就是生不逢时吗?这样的想法,只能让其人生越过越糟糕。因为人生好不好往往不是外因决定的,而是你自己的内因决定的。一个人不从内在层面找原因,又怎么能改变自己的人生呢?
⑤自我反省,你的人生不一定从此就一帆风顺,但自我反省是你变好的开始。有人说过:“聪明的人和愚蠢的人的区别就是,聪明的人同样的错误只犯一次,而愚蠢的人同样的错误要犯多次。”懂得自省的人,总会找到拯救自己的途径,迎来幸运的转机;不懂自省的人,终会被自己所害,滑至失败的结局。
⑥三毛曾说:“一个肯虚心观察一切、经常反省、审察自己缺点和优点的人,在求智慧上,就比那些不懂得自省和观察的人来得快速得多。”
⑦有人说:“永不犯错是神的准则,尽量少犯错是人的目标,及时改正的人则是真正的智者。”谁的人生都不会一帆风顺,一遇到困难就退缩,那你还怎么前进呢?你只有遇事多反思自己,找到问题的根源,进而排除问题,迎难而上,才能不断进步。
(选自《做人与处世》2022年第6期,有删改)
(1)文章以故事开篇,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2)请对文章第④段的论证思路做简要分析。
(3)有人说,我们要自省,但又不能过度自省。你是否赞同这样的观点?请你结合本文与生活实际简要作答。
3.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桥
曹春雷
①一夜狂风骤雨,黎明时分天终于晴了,但她心里的狂风骤雨,还没停。
②她眼前还浮现着昨日给学生们上最后一节课的情景。她缓缓地在黑板上写下最后两个字“再见”,仿佛用尽了全身力气,虚脱似的戳在那里。她不敢回头,怕一回头眼泪就汹涌而出。背后已经传来哭泣声,有女生的,也有男生的,都低低的,刻意压抑着。
③她早就该告诉孩子们的,但一直拖到她要离开的前一天,她不知道该怎么跟孩子们说。这个班,从一年级到四年级都是她带的,她跟孩子们很亲。一年级时曾有孩子喊她老师,错喊成妈妈,她也红着脸答应。
④可今天,她要离开了。
⑤正这样想着,村里的大喇叭响了:“老少爷们注意了啊,昨儿晚上下了一夜雨,河上的桥冲坏了,在家的男劳力都到河边去,把桥修好,今天娟子老师要到山外镇上的小学报到,可不能耽误了……”是村支书在广播。
⑥桥被冲坏了?那是村里通往外面唯一的路。她想:也许是老天爷要留下我吧。这样想着,又呆立了一会儿,她还是慢慢背起行李,往河边去。
⑦路上遇到很多村里人,都在往河边去,看到她都过来和她说会儿话。年轻点的喊她“娟子老师”,年纪大的喊她“妮儿”。柱子奶奶在柱子的搀扶下,也拄着拐杖颤巍巍、一步一挪地往河边去。她说:“奶奶,您去干吗啊,路上这么滑”。奶奶说:“你就要走了,奶奶说啥也要送送你啊”。
⑧她心里一酸。大学毕业后来到这里的四年时间里,她没少吃柱子奶奶家的饭。槐花婶、栓子大娘、宝山叔……村里五十多户人家,谁家的饭她没吃过呢?!学生们下午放学后,都抢着让她去自己家吃饭,有时连着好几天抢不到,还会闹情绪。
⑨而今天,她却要离开了。
⑩路上,还有她的学生们簇拥在一起,等她。一个也不少,齐刷刷地都来了,见了她,也不多话,有孩子抢过她的行李,默默地往前走。她不知道该对孩子们说些什么,也只能默默地走。
河边上,已经有很多人了,似乎全村的人都来了。村支书奎山叔在指挥。河里的水都快要涌上河岸了,木桥斜塌着。十多个男人腰上拴着绳子,另一头系在岸边的树上,只穿着短裤在河里打木桩。
岸上的男人搬石头、抬木头;女人们抬一些细一点的木料。男孩子们也不闲着,递送一些大人们需要的物件;女孩子们则围在她身边,老人们也陪在她身边跟她聊天,不舍地说:“以后常回来看看,这里是你的家。”
是的,这里是她的家,从她第一次走进这座村子,她就认定的。她喜欢这里的山山水水,喜欢这里淳朴的“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民风,喜欢这里村民之间如亲人般的氛围,她把这里当作她的“世外桃源”。
可现在,她要走了。这样想着,她眼里就潮潮的,像是起了一层雾。
她又想起自己的父母,此时一定在家里乐呵呵地等着她,为了这一天,父母已经等了很久了。从她到这个村子教书开始,父母就劝她回去,每次回家父母都苦口婆心:“我们年纪大了,需要照顾,你年龄也不小了,在山村不好找对象,以后结婚有了孩子,教育也是问题……”
如今,她终于要离开这里了。
这时,河里的男人们把木桩都打好了,开始铺木板,但木板不够。岸上有好几个人在喊:“我家有木板,去我家抬!”柱子奶奶说:“去我家,我家有。”奎山叔说:“那咋行?婶,那可是您的寿材啊。”柱子奶奶说:“寿材咋啦,以后再准备就是了。”
她的泪水,再也控制不住,如眼前的河水,汹涌起来。
……
桥修好了。
柱子推着摩托车上了桥。是村支书安排的,要送她去镇上的学校报到。
她也踏上桥,缓缓向前走去,五十多米的桥,此时在她看来,那么长,仿佛一辈子都走不到尽头。她感觉得到背后无数道目光,都聚焦在自己身上,她不敢回头。
终于到了桥头。
她没有立刻走下桥,定定地站在那里,好一会儿……她突然转过身,大步往回走去。她要留在这个山村,做一座桥,让孩子们踏着,走出大山去!
(选自《中国铁路文艺》2022年第11期,有删改)
(1)文章开头即写一夜的狂风骤雨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2)下面的加点字有何表述效果?请简要赏析。
她缓缓地在黑板上写下最后两个字“再见”,仿佛用尽了全身力气,虚脱似的戳在那里。
(3)第段中的省略号包含了许多内容。请以第一人称,写出她此时此刻的心理活动。
(4)请结合文章内容探究标题“桥”所蕴含的情感。
三、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共16.0分)
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游西溪记
林纾①
西溪之胜,水行沿秦亭山十余里,至留下,光景始异。溪上之山,多幽蒨,而秦亭特高峙,为西溪之镇山。溪行数转,犹见秦亭也。溪水漻然②而清深,窄者不能容舟。野柳无次被丽水上或突起溪心停篙攀条船侧转乃过。石桥十数,柿叶蓊薆③,秋气洒然。桥门印水,幻圆影如月,舟行入月中矣。
交芦庵绝胜。近庵里许,回望溪路,为野竹所合,截然如断,隐隐见水阁飞檐,斜出梅林之表。其下砌石,可八九级。老柳垂条,拂扫水石,如缚帚焉。大石桥北趣入乌桕中,渐见红叶。登阁拜厉太鸿栗主,饭于僧房。易小船绕出庵后。一色秋林,水净如拭。西风排竹,人家隐约可辨。溪身渐广,弥望一白,近涡水矣。
涡水一名南漳湖,苇荡也。荡析水为九道,芦花间之。隔芦望邻船人,但见半身;带以下,芦花也。溪色愈明净,老桧成行可万株,秋山亭亭出其上。尽桧乃趣余杭道,遂棹船归。不半里,复见芦庵,来时遵他道纡,归以捷径耳。
是行访高江村竹窗故址,舟人莫识。同游者为林迪臣先生,高啸桐,陈吉士父子,郭海容及余也。
(略有改动)
①林纾,近代文学家。字琴南,号畏庐。著《畏庐文集》《春觉斋题画跋》等。②漻(liáo)然:水清澈。③蓊薆(wěngài):形容草木茂密多荫。
(1)根据提示的方法,解释加点词。
积累方法联系内容释义解释
课内迁移法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①为西溪之镇山______
语境推断法/②光景始异______
字典查阅法绝:断;极;独一无二的③交芦庵绝胜______
成语推断法是可忍,孰不可忍④是行访高江村竹窗故址______
(2)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四处)
野柳无次被丽水上或突起溪心停篙攀条船侧转乃过
(3)翻译句子。
①老柳垂条,拂扫水石,如缚帚焉。
②溪色愈明净,老桧成行可万株。
(4)或许每个人心目中都有个理想世界,请你联系本文及《桃花源记》简要说说两位文人心中的“世外桃源”。
四、诗歌鉴赏(本大题共1小题,共5.0分)
5.阅读下列这首古诗,完成问题。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春行
王明阳
冬尽西归满山雪,春初复来花满山。白鸥乱浴清溪上,黄鸟双飞绿树间。
物色变迁随转眼,人生岂得长朱颜。好将吾道①从吾党②,归把渔竿东海湾③。
①吾道:我的思想、学说。王明阳为明代著名哲学家,提出的“致良知”“知行合一”的命题,冲击了僵化的程朱理学。②吾党:我的追随者,这里指志同道合者。③东海湾:王明阳的家乡地邻东海。
(1)两首诗对春日美景的描写有异曲同工之妙,请结合两诗的颔联加以分析。
(2)行于湖畔,白居易在明媚春光中抒发______的情感;漫步山间,王明阳从明媚春光中获得______感悟。
五、作文(本大题共1小题,共50.0分)
6.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鲁迅在求学的路上,为了唤醒中国人民选择了弃医从文;莫怀戚在田间的小路上,懂得了责任与担当;我们每天都在路上,有坚实的脚步,有丰富的体验,有无尽的期盼与思考……
请以“在路上”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表述自己的真情实感。
要求:
①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
②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③书写工整,不少于600字;
④文中不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
六、其他(本大题共2小题,共20.0分)
7.为丰富延时服务,我市光明中学为学生设置了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晚间7点九年级3班学生正收看中央新闻。
因为近期苏丹安全局势持续恶化的原因,为保护中国在苏丹人员生命财产安全,根据统一bùshǔ(),中国军队于北京时间4月26日派海军舰艇赴苏丹接运撤离我国在苏人员。据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27日介绍,jiézhì()目前,已有1300多名中国公民安全转移。有一位手持国旗的女同胞,在即将踏上中国舰船的舷梯时,激动地失声痛哭。
(1)根据文段中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并为加点字注音。
bùshǔ______
jiézhì______
舷梯______
(2)以上文段有一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
看完新闻,九(3)班的李老师为大家布置了一项搜集有关我国科学技术方面的新闻材料并完成以下作业。
2023年4月24日,第八个“中国航天日”主题是“格物致知,叩问苍穹”。在主场活动启动仪式上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周建平获得“钱学森最高成就奖”,周建平说:“飞天圆梦,为了祖国的强盛”。
(3)张亮作为本次新闻的播报员,对“苍穹”两字不认识,请你帮助注音;张亮通过查字典得知“格”是“推究”的意思,请对“格物致知”进行解释。
(4)通过以上两则新闻,学生们都被祖国的强大所震撼,同时也更加钦佩“心怀天下”的中国古今人士,如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写道:①“______,______”把人民的忧乐、国家的利益摆在首位;也如龚自珍在《己亥杂诗》中所说:②“______,______”即使变成残花,也会为国家效力;还如李贺在《雁门太守行》中所述:③“______,______”为了报答国君的赏赐和厚爱;手操宝剑甘愿为国血战到死;作为青少年的我们更应当怀着④“______,______”(李白《行路难(其一)》的志向,为实现中国梦,不怕困难,直济沧海。
8.在第8个中国航天日上航天之父钱学森老先生以数字人的形式重现。作为小记者与钱老先生“跨越时空”对话,设计以下采访提纲,根据采访目的,补充采访问题。
时间、地点2023年4月24日中国航天日现场活动结束后
采访对象钱学森
采访目的______
采访问题______
解析和解答
1.本题考查对名著人物和情节的把握。《红岩》中任选一位人物,结合生平事迹,谈谈对“《红岩》中英雄形象体现的淋漓尽致”的理解。
示例:江姐是《红岩》中的一个重要人物。她是政治上成熟的共产党员。她路过城门时突然看到丈夫头颅,一时心如刀绞,为防旁边的敌人发现,还要表现得镇定自若。面对敌人惨无人道的酷刑摧残和死亡威胁,江姐始终坚贞不屈,“你们可以打断我的手,杀我的头,要组织是没有的。”“毒刑拷打,那是太小的考验。竹签子是竹子做的,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
解析:
示例:许云峰是《红岩》中的一个重要人物。他坚定、勇敢、老练、机智的地下党领导者。他一到沙坪书店,发现书店有两个来历不明的人,立刻意识到“危险就在眼前”,于是当机立断,撤销联络站,转移人员,掩护革命同志,一切处理得有条不紊。他坚强勇敢,毫不畏惧,关键时刻挺身而出,沉着掩护革命同志,自己被捕入狱。表现了革命者的高风亮节。
《红岩》描写人民解放军进军大西南的形势下,重庆的国民党当局疯狂镇压共产党领导的地下革命斗争。着重表现以齐晓轩、许云峰、江雪琴等共产党人在狱中所进行的英勇战斗,虽然最后惨遭屠杀,但却充分显示了共产党人视死如归的大无畏英雄气概。结构错综复杂又富于变化,善于刻画人物心理活动和烘托气氛,语言朴实,笔调悲壮,作品一经面世,立即引起轰动。
阅读名著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名著表面的知识,如、背景、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题时才能信手拈来,得心应手。
2.(1)本题考查句段作用。
结合选文第①段“于是,朋友劝他先冷静下来,把公司的所有业务了如指掌后再走也不迟。杰克听了朋友的建议,开始努力工作。一年后,朋友又见到杰克,调侃地对他说:‘现在可以去找老板拍桌子了。”杰克笑着说:‘近半年来,老板对我刮目相看了,不但对我委以重任,还给我升职加薪’”等内容可知,开篇引用杰克听从朋友的意见而进行深刻反思并努力工作,最终赢得老板认可的故事,既丰富了文章内容,又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其次,结合选文第②段“遇到不顺的事情时,若懂得反躬自省,从自身出发去找问题,往往都能取得不错的效果”可知,引用杰克的故事引出本文的论题即:要学会自我反思。
(2)本题考查论证思路。
结合选文第④段“笛卡尔说过一句很深刻的话:‘自我反思是一切思想的源头,人是在思考自己而不是在思考他人的过程中产生了智慧。’人遇到困难是常态,而一帆风顺是偶然”可知,首先引用笛卡尔的话引出“人遇到困难是常态,而一帆风顺是偶然”,进而论述自我反思的重要作用;
结合“遇到困难就唉声叹气、怨天尤人,你的人生可能就会陷入恶性循环。工资不高,就是怀才不遇吗?人生坎坷,就是生不逢时吗?这样的想法,只能让其人生越过越糟糕”可知,列举生活事例,从反面指出人不懂得自我反省的后果;
结合“一个人不从内在层面找原因,又怎么能改变自己的人生呢”可知,最后用发问句做结,阐述只有善于自我反省,才能改变自己的人生。
(3)本题考查语言表述。解析不唯一。
示例:赞同。一个成熟的人通常是善于自省的,自省可以帮助我们避免骄傲自满、避免偏颇狭隘。但是,自省也要讲究一个适度和平衡,适度的自省是促进成长的,但是过度的自省是会造成自我压抑,自我伤害,从而阻碍成长的。特别是在关系里面,关系至少涉及到双方,如果关系出现问题,那双方都有问题,并不单纯是一方,如果一方一味自省,另一方则一味推卸,那么只会让自省一方更压抑,受到的伤害更大,而推卸那一方更肆无忌惮,造成的伤害也更大。所以对于过度自省的人,首先要停止过度自省,反省完自己也需要好好反省对方,理清楚自己错在哪里,对方错在哪里,自己要承担的责任是什么,对方要承担的又是什么。把错误摊分,把责任也摊分,避免把所有的包袱都背在身上,导致无法前行。
解析:
(1)①叙述了杰克听从朋友的意见而进行深刻反思并努力工作,最终赢得老板认可的故事,从而引出了本文的论题——自我反省;②以故事开篇,可以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2)首先,引用笛卡尔的话来阐述自我反省的重要作用;其次,列举生活常例,从反面指出人不懂得自我反省的后果;最后,运用反问句式,指出只有善于自我反省,才能改变自己的人生。
(3)示例:赞同。因为人难免会犯错误,如果能学会自我反省,不仅可以避免再次犯错,还能赢得他人的尊重,改变自己的人生。然而,我们反省的前提是我们自己的确做错了。如果自己根本没错,还要反复责备自己,那就显得过于迂腐。适度自我反省,有利于让自己变得更好;毫无原则的自省,那是自我贬低,是缺少该有的尊严与骨气的体现。
本文引用杰克的故事引出本文的论题即:要学会自我反思。列举生活常例,从反面指出人不懂得自我反省的后果,指出只有善于自我反省,才能改变自己的人生。
“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
(1)解析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从文中提炼);
(2)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
(3)分点分条作答。
3.(1)本题考查句段作用。根据文章开头第①段“一夜狂风骤雨,黎明时分天终于晴了,但她心里的狂风骤雨,还没停”可知这是环境描写,“一夜狂风骤雨”,表明风大雨急,渲染了她临走前压抑的氛围;根据第段“是的,这里是她的家,从她第一次走进这座村子,她就认定的。她喜欢这里的山山水水,喜欢这里淳朴的‘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民风,喜欢这里村民之间如亲人般的氛围,她把这里当作她的‘世外桃源’”、第段“她又想起自己的父母,此时一定在家里乐呵呵地等着她,为了这一天,父母已经等了很久了。从她到这个村子教书开始,父母就劝她回去,每次回家父母都苦口婆心:‘我们年纪大了,需要照顾,你年龄也不小了,在山村不好找对象,以后结婚有了孩子,教育也是问题……’”可知,她对于离开村子有万般不舍,而家中父母正等着她回去,“狂风骤雨”烘托出她无奈的矛盾心理;根据第⑤段“正这样想着,村里的大喇叭响了:‘老少爷们注意了啊,昨儿晚上下了一夜雨,河上的桥冲坏了,在家的男劳力都到河边去,把桥修好,今天娟子老师要到山外镇上的小学报到,可不能耽误了……’”可知,正是“一夜的狂风骤雨”,使村里通往村外的桥被冲坏了。所以,环境描写也为下文写全村的乡亲们赶来修桥,以便她能及时去镇上学校报到作铺垫。
(2)本题考查词句的赏析。根据第②段“她眼前还浮现着昨日给学生们上最后一节课的情景。她缓缓地在黑板上写下最后两个字‘再见’,仿佛用尽了全身力气,虚脱似的戳在那里”可知,“戳”,在这里是竖立、站立的意思,运用动作、细节描写,生动地刻画出她无力、呆呆地站在那里的形象;“仿佛用尽了全身力气,虚脱似的戳在那里”,表现此时她内心极度的不舍、难过以及对孩子们的难舍难分之情。
(3)本题考查补写文章内容。根据第段“她没有立刻走下桥,定定地站在那里,好一会儿……她突然转过身,大步往回走去。她要留在这个山村,做一座桥,让孩子们踏着,走出大山去”可知,她本来是要离家,但是最后选择了留下来。“她没有立刻走下桥,定定地站在那里”表明她内心经过了矛盾的纠结,最终选择了留下来;可结合孩子们、乡亲们的不舍和热心来续写她的心理活动;根据第段“是的,这里是她的家,从她第一次走进这座村子,她就认定的。她喜欢这里的山山水水,喜欢这里淳朴的‘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民风,喜欢这里村民之间如亲人般的氛围,她把这里当作她的‘世外桃源’”可知,她很喜欢这里,舍不得离开;根据第③段“她早就该告诉孩子们的,但一直拖到她要离开的前一天,她不知道该怎么跟孩子们说。这个班,从一年级到四年级都是她带的,她跟孩子们很亲。一年级时曾有孩子喊她老师,错喊成妈妈,她也红着脸答应”可知,学校的四年里,她与孩子们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她舍不得孩子们;根据第⑧段“大学毕业后来到这里的四年时间里,她没少吃柱子奶奶家的饭。槐花婶、栓子大娘、宝山叔……村里五十多户人家,谁家的饭她没吃过呢?!学生们下午放学后,都抢着让她去自己家吃饭,有时连着好几天抢不到,还会闹情绪”、第段“柱子奶奶说:‘寿材咋啦,以后再准备就是了。’”可知,乡亲们对她非常热心,她非常感动;由此可知,她的心理活动为:一场大雨,乡亲们不顾一切地抢修桥,只为帮我离开,哪怕柱子奶奶的寿材都可以挪用,这是多好的乡亲们啊!还有孩子们,他们是那么乖巧、懂事,我要是离开了,他们的学习怎么办啊?他们对我的一片深情厚谊,我真的能为了自己而狠心丢下他们吗?不!我不能离开!我要留下来,用我毕生所学,传授他们知识,让更多的孩子能走出大山去帮我看更广阔的天空。
(4)本题考查标题的含义和情感主旨的把握。根据文章内容可知,从雨水冲坏通往村外的桥写起,然后叙写村里人纷纷出力修桥,最后桥修好后,她决定留在村里做孩子们离开大山的桥,可以说,文章围绕“桥”展开,“桥”是贯穿全文的线索;标题中的“桥”,既指乡亲们修好被雨水冲坏的桥;根据第段“她要留在这个山村,做一座桥,让孩子们踏着,走出大山去”可知,又指她甘做孩子们走出大山的桥,含义丰富;根据第段“桥修好了”、第段“柱子推着摩托车上了桥。是村支书安排的,要送她去镇上的学校报到”可知,乡亲们修好桥,不耽误她到山外镇上学校报到,体现出乡亲们对她的感激和爱戴之情;根据第段“她要留在这个山村,做一座桥,让孩子们踏着,走出大山去”可知,她做出留在村里的决定,深化了主题,表述出对她扎根山村、教书育人的奉献精神的赞美之情。
解析:
(1)①通过环境描写营造出她临走前压抑的氛围,烘托出她矛盾又无奈的心理。②为后文写桥被冲毁及全村的乡亲们赶来修桥,以便她能及时去镇上学校报到作了铺垫。
(2)“戳”在这里是竖立、站立的意思,生动地刻画出她呆呆地站在那里的形象,表现出她不舍与无奈的心理。
(3)示例:多好的乡亲们啊!难道我真要就这样离开他们吗?我离开后孩子们的学习怎么办?不!我不能离开,不能辜负乡亲们的深情。我要留下来传授孩子们知识,让他们都能走出大山。
(4)①她离开前,乡亲们合力修好被雨水冲毁的桥,这桥饱含了乡亲们对她的感激和爱戴之情;②她最终决定留下,甘愿成为孩子们走出大山的“桥”,表述出对她选择扎根山区、无私奉献这种行为的赞美之情。
文章围绕“桥”展开,“桥”是贯穿全文的线索;标题中的“桥”,既指乡亲们修好被雨水冲坏的桥;又指她甘做孩子们走出大山的桥;乡亲们修好桥,不耽误她到山外镇上学校报到,体现出乡亲们对她的感激和爱戴之情;她做出留在村里的决定,深化了主题,表述出对她扎根山村、教书育人的奉献精神的赞美之情。
标题的作用:
(1)以人物为题的作用:突出人物形象;展开故事情节;紧扣中心,突出主题。
(2)以形象特征为题的作用:铺陈情节,呼应细节;对比讽刺,强化效果。
(3)以物象为题的作用:表层含义,深层含义;线索,贯穿全文;概括故事情节;设置悬念,引发联想,吸引读者;寄托某种情感,突出文章主题。
(4)以事件为题的作用:突出主要故事情节;紧扣中心,突出主旨。
(5)以时间、地点、环境为题的作用:点明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创设故事背景;渲染环境氛围;具有隐喻象征意义。
4.是。
开始。
极。
这。
(1)本题考查词语解释。
①句意:是西溪沿岸的主山峰。为,是。
②句意:风光景色才开始显出来奇特。始,开始。
③句意:交芦庵的风景最美丽。绝,极。
④句意:这一路本来是去高江村竹窗故址。是,这。
(2)本题考查句子断句。
句意:野生的柳树杂乱交错,枝条垂浮在秀丽的水面,有的突兀的竖在溪水中心,得放下船蒿扒着柳条,使船身向一旁转动才能过去。故可断为:野柳无数/被丽水上/或突起溪心/停篙攀条/船侧转乃过。
(3)本题考查翻译句子。
①重点词:如,像;缚,绑。句意:老柳垂条,拂扫水面和石头,如同笤帚。
②重点词:愈,更加。句意:溪水的颜色更清净,桧树排列成行将近一万多株。
(4)本题考查对比阅读。
《桃花源记》:根据“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可知桃花源景色优美、资源丰富;根据“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可以看出桃花源社会环境和谐美好,平等自由,怡然自乐;根据“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可以看出桃花源人热情好客,民风淳朴;由此可知,陶渊明心中的“世外桃源”:景色优美,土地肥沃,物产丰富,风俗淳朴,社会平等,没有战乱、压迫和苛捐杂税,人们自食其力,生活和美安乐。虚构了一个与黑暗现实社会相对立的世外桃源,寄托了自己对社会及政治的美好理想,表述了自己反对剥削压迫、反对战乱的愿望,也反映了当时人民的美好愿望。
解析:
(1)①是。
②开始。
③极。
④这。
(2)野柳无数/被丽水上/或突起溪心/停篙攀条/船侧转乃过。
(3)①老柳垂条,拂扫水面和石头,如同笤帚。
②溪水的颜色更清净,桧树排列成行将近一万多株。
(4)陶渊明心中的“世外桃源”:景色优美,土地肥沃,物产丰富,风俗淳朴,社会平等,没有战乱、压迫和苛捐杂税,人们自食其力,生活和美安乐。虚构了一个与黑暗现实社会相对立的世外桃源,寄托了自己对社会及政治的美好理想,表述了自己反对剥削压迫、反对战乱的愿望,也反映了当时人民的美好愿望。本文表述了对景色优美、悠闲宁静、情趣高雅的“世外桃源”的喜爱、向往。
参考译文:
西溪的美景,顺溪水而下沿着秦亭山行十余里,到留下这个地方,风光景色才开始显出来奇特。溪上面的群山,大多幽静深密,而秦亭山异常高的耸立,是西溪沿岸的主山峰。沿着溪转过好几个弯,还能看见秦亭山。溪水清澈静深,窄的地方几乎连船都过不去。野生的柳树杂乱交错,枝条垂浮在秀丽的水面,有的突兀的竖在溪水中心,得放下船蒿扒着柳条,使船身向一旁转动才能过去。溪上有十几座石桥,溪边的柿树枝叶茂密多有凉阴,秋天的气息自由地充斥其间。桥洞的斜阴印在水中,恍惚的圆形影子像月亮一样,船也慢慢地驶进了月中。
交芦庵的风景最美丽,在这里回望溪水,为生野的竹林所闭合,大致能看见水阁飞檐,斜出在梅花林之的外面。石台阶八九级后可以看见,老柳垂条,拂扫水面,如同笤帚。大石桥的北面向着乌柏,慢慢地可以看到红叶。登上楼阁拜厉太鸿栗主,在和尚们那里吃过饭。重新乘坐更小的船绕出庵后。全都是秋天的红叶,河水也干净得如同擦拭过一样。西风吹过竹林,人家隐隐约约可看到。小溪慢慢变得宽广,满眼都是干净的清水,接近涡了。
涡水又叫做南漳湖,是一片苇荡。苇荡把河流隔做九条,中间有很多芦花。隔着芦花看邻船的人,只能看到半身;衣带以下,看到的就是芦花。溪水的颜色更清净,桧树排列成行将近一万多株,秋山高耸直立出现在桧树林中。走完桧树林就到了余杭道,于是乘船回归。不出半里路,又看见芦庵,浏览的时候走的是弯路,回来时走的是捷径罢了。
这一路本来是去高江村竹窗故址,可惜船夫不知道。一起游览的人有:林迪臣先生,高啸桐,陈吉士父子,郭海容和我。
文言文翻译方法:
对,即对译法。也就是用现代汉语中等值的词去对换被译文言词的方法。
增,即增添法。古汉语的词大多数是单音词,翻译时,要把这些文言单音词加以扩充,使之成为现代汉语中的双音词。
删,即删减法。有的文言虚词,现代汉语没有相当的词表示它,不能硬译。有的文言虚词,现代汉语虽有同它相当的词,但如果勉强译出来,反而使句子累赘。属于这两种情况的文言虚词,翻译时则删去。
移,即移位法。将文言句子按照现代汉语语法格式,调整语序。凡是与现代汉语的句法结构形式不一致的文言句子,翻译时不能照原句的语序排列,必须将不合现代汉语的语序部分加以调整。
留,即保留法。凡是古今意思相同的词,以及帝号、国号、年号、人名、地名、官名、度量衡单位等,可照录于译文中,不必另作翻译。
换,即替换法。不少文言文所表示的意义,在现代汉语中不是用原词表示,翻译时可用现代汉语中意义相当的词去替换。
5.热爱自然美景
时光易逝,珍惜时间,归乡退隐等
(1)本题考查重点诗句的赏析。“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从静到动,从全景的写意到细节的工笔。先写仰视所见禽鸟,莺在歌,燕在舞,显示出春天的勃勃生机。黄莺和燕子都是春天的使者,莺声婉转,流传播春回大地的喜讯;燕子勤劳,又启迪人们开始春日的劳作,都写出了初春的生机。“白鸥乱浴清溪上,黄鸟双飞绿树间”意思是:白鸥随意在清溪里洗浴,黄鹂双双飞翔在树林间。诗人捕捉色、光、形、态,用十分独特的语言把大自然的景物描摹得令人如临其景。
(2)本题考查诗歌情感的理解。《钱塘湖春行》“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描绘黄莺争抢暖树的画面,赋予黄莺人的情态,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让人感到春光的难得与宝贵;描绘燕儿筑巢的场景,来描写燕子那忙碌而兴奋的神情,这两句着意描绘出莺莺燕燕的动态,从而使得全诗洋溢着春的活力与生机。“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写春草也还没有长得丰茂,仅只有没过马蹄那么长,表现了花的繁多、草的柔嫩,突出了初春的妩媚动人。尾联“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中更是通过“最爱”一词直抒胸臆,抒发了早春游湖的喜悦和对钱塘湖风景的喜爱,更表述了对于自然之美的热爱之情。《春行》是明代文学家王守仁所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上片写春天的景致,下片写的思想感情。虽写的是景色,但诗人却把自己的高洁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寄语诗中。全词语言虽然平淡,却给人以自然、空灵的艺术美感。
解析:
(1)都选取春日的典型景物“鸟”“树”,都善用动词,对鸟儿的动态进行描写,展现出春天欣欣向荣、充满生机的景象。
(2)热爱自然美景;时光易逝,珍惜时间,归乡退隐等。
译文:
钱塘湖春行
走在西湖边,从孤山寺的北面到贾公亭的西面,湖水涨潮时刚好与堤齐平,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几只早出的黄莺争着飞上向阳的树,不知谁家新来的燕子正衔着春泥在筑巢。一些多彩缤纷的春花(野花)渐渐要迷住人的眼睛,浅浅的春草刚刚能够遮没马蹄。我最爱漫步在西湖东边欣赏美景,欣赏得不够,就再去看那绿色杨柳下迷人的断桥白沙堤。
春行
冬天过去时西行看到满山白雪,春天又来时花朵满山开遍。
白鸥随意在清溪里洗浴,黄鹂双双飞翔在树林间。
事物的变化都在转眼之间,人生怎么可能永远保持着不变的容颜?
尽快将我的道传授给我的追随者,回乡归隐后好钓鱼寻乐在东海湾。
《钱塘湖春行》是一首描绘西湖美景的名篇。诗中处处扣紧环境和季节的特征,把刚刚披上春天外衣的西湖,描绘得生意盎然,恰到好处。景中寄情是这首诗的主要特点,它既写出浓郁的春意,又写出了自然之美给人的强烈感受。把感情寄托在景色中,诗中字里行间流露着喜悦轻松的情绪和对西湖春色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春行》是明代文学家王守仁所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上片写春天的景致,下片写的思想感情。全词语言虽然平淡,却给人以自然、空灵的艺术美感。
古典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一、了解所处的时代背景和特定的写作背景。二、把握思想特点和诗词创作的风格流派。三、品味词句、把握意象并进而领悟诗词意境。四、探究诗词中人、事、景、典的用意和直接抒情议论的关键句。
6.最美的风景在路上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梦想的远方。每个人都在为了那个远方而前行,春秋冬夏,年复一年。大家都似乎忘记了去欣赏追梦道路上沿途灿烂的风景,停下脚步,去看看那些我曾丢失的珍珠,我们会发现,成功和快乐与路程的长短没关系。我们都有梦想的远方,我们都会努力。这,就够了。
很多人认为,只有获得真正的成功,才能获得所谓的幸福生活。其实不然,有梦想是好事。“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可这个“元帅”岂是那么好当。当我们追梦失败后,许多人选择了消极、一蹶不振的做法,仿佛这个世界已经没有了阳光。换个角度,看看我们走过的追梦路,多么美好啊!在这其中,我们收获了坚固的友谊,感受了父母的温情,或收获了一份甜美的爱情。学会了宽容,懂得了感恩,学会了讲诚信,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学会了待人接物的方式。这是比成功更大的收获,我们不一定要在山顶享受成功的喜悦。在路上,吹着如母亲的手一般温柔的风,听着鸟儿们为你欢歌送行,看着宛如仙境般的满目星辰,这又何尝不是一种成功呢。
大家一定听过“刀锋战士”皮斯托瑞斯,作为一名短跑运动员,他不因先天缺陷而自暴自弃,而是用“丁”型假肢踏上跑道,艰苦的训练,只为踏上奥运赛场。终于,他站在了奥运赛场上,将自己的自信与拼搏展现在他人面前。虽然他最终无缘领奖台,但如花一般的笑容依然绽放在他的脸上,赛后有记者问他为什么这样,他微笑着羞答道:“我虽然没有获奖,但对我来说,这就是我的金牌。”他也因此被誉为“征服冠军的冠军”。
衣着土气的“大衣哥”朱之文凭借扎实的唱功唱响中国。追梦路上享受的单纯快乐,似乎已被所谓荣誉光环渐渐消磨殆尽。于是,他毅然决定回归音乐本身,与路上的美景重逢。
史蒂文森说过:“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系统维保协议书
- 早餐店桌子转让协议书
- 股份划分协议书
- 签订婚内协议书
- 葡萄栽种协议书
- 曲棍球竞赛招标协议书
- 遣散员工协议书
- 结婚入户协议书
- 自愿退兵协议书
- 线路修整协议书
- 基于PLC的自动洗车系统设计论文
- GB/T 31586.2-2015防护涂料体系对钢结构的防腐蚀保护涂层附着力/内聚力(破坏强度)的评定和验收准则第2部分:划格试验和划叉试验
- GB/T 24917-2010眼镜阀
- GB/T 20812-2006角膜接触镜附属用品
- 抢救仪器设备管理课件
- 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申请承诺书
- 初一家长会课件差班
- 外墙外保温施工工艺(挤塑聚苯板)
- 《实验室安全教育》课程教学大纲(本科)
- 牙髓炎护理查房【版直接用】课件
- 刺激性药物外渗后处理(3)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