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Word文档下载后可自行编辑1/12023年河北省唐山市路南区中考二模语文试卷()2023年河北省唐山市路南区中考语文二模试卷
第一部分积累运用。(20分)
1.(5分)寒假期间,你观看老师推荐的纪录片《“字”从遇见你》,摘录了第8集“册”解说语并检查完善。
甲骨文“册”的样子一望而知,是把竹片或木用绳子系在一起。人们用毛笔在竹片上写字,保存时再把它们卷成一卷一卷的,后人所说的“万卷书”“书卷气”也由此而来。从商朝到汉末,中国人一直使用竹简记录文明。相传孔子晚年好读《周易》,韦编三绝,这不仅体现了孔子好读书,更说明竹简极易损耗和“体重”超标,“册”终究逃不过被叠代的命运。
(1)你给文段中加着重号的词语加注了拼音,修改了其中一个错别字。
①一卷
②万卷书
③改为
(2)联系《过零丁洋》,你知道“竹简”还有、简牍等代称。
2.(6分)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1)“海日生残夜,。”在时序交替中,中国空间站迎来建成后的首个春节,神舟十五号三名航天员亲笔书写春联、“福”字,祝祖国国泰民安。
(2)用图画代替抒情,是中国古典诗词独特的审美表述。李商隐《夜雨寄北》中一句“,却话巴山夜雨时”,诗人用想象中回家团聚的情景,把对亲人的思念表述得简朴又深切。
(3)离家不远的公园里,秋日可见“,。冬天亦有冬雪降临时“,”的惊喜,其实“诗和远方”就在身边。(分别填入秋瑾《满江红》和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日京》中的诗句)
3.(4分)学校组织诗歌朗诵会,你班朗诵“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共青团员和少先队员集体致献词”,你和小唐领诵。请你解答小唐的问题。
(男)和平发展,合作共赢,“一带一路”互通互联
(合)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女)新阶段、新理念、新格局
(合)中国道路,中国奇迹举世称赞
小唐:“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一句是在“推动”后面停顿还是在“构建”后面停顿呢?请你给我讲讲。
你:
4.(5分)学校公众号推出“过大年,看非遗”专题,你班负责其中一期。同学们受新春挂灯笼启发,经查阅资料,选择了“藁城宫灯”项目。请你从下列材料中提炼四个“藁城宫灯”的主要特点,补写材料的结尾段,用以总结全文。
藁城宫灯作为河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因为早年作为贡品进入皇宫,所以被叫做“宫灯”。传统的藁城宫灯一共有56道工序,包括挖竹篾、钻座眼儿等,样样都靠手工作业。藁城宫灯种类丰富,造型优美,有白帽方灯、纱圆灯、罗汉灯、走马灯等200多个品种。藁城灯笼现在年销量超过一亿对,占国内市场90%远销海外。“天上北斗星,人间藁城灯。”喜庆红火的灯笼一挂,浓浓的年味儿就来啦。
“藁城宫灯”以其,而成为人们热爱生活、追求幸福的重要文化载体。
第二部分阅读。(50分)
5.(4分)阅读下面诗和词,回答问题。(共4分)
水调歌头(节选)
苏轼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从军行其二
王昌龄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1)《水调歌头》节选部分,苏轼先通过视觉来写,由此引发从恼月到望月共享的情绪起伏;《从军行其二》中,王昌龄则是通过听觉,写因琵琶声撩动起的别情愁绪。
(2)月亮在中国古典诗歌中是一个经典意象,极富民族特色。结合这两首诗词,我们更加体会到人们常常借月亮表述的情感。
6.(13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
欧公①每为文,既成,必自审易,至有不留本初一字者。其为文章,则书而傅②之屋壁,出入观省之。至于尺牍单简③亦必立稿,其精审如此。每一篇出,士大夫皆传写讽诵,惟睹其浑然天成,莫究斧凿之痕也。
(《修词鉴衡》引《吕氏家熟记》)
[乙]
古人虽云文章多做则疵病④不待人指摘⑤而自能知之,然当其甫做就时⑥,疵病亦不能自见,惟过数月始能知之。若使当时即知,则亦不下笔矣。故当时确见当改则改之;不然,且置之,俟迟数月,取出一观,妍⑦丑了然于心,改之自易,亦惟斯时改之始确耳。
(选自《<读书作文谱>卷五》)
[丙]
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⑧;识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细,舍问,其奚⑨决焉?
(节选自刘开《问说》)
①欧公:指欧阳修。②傅:张贴。③尺牍单简:书信或便条。④疵:缺点,毛病。⑤指摘:指出错误,给以批评。⑥甫做就时:刚写好的时候。⑦妍:美。⑧达于事:(使道理)用于实行。达,通晓,通达。⑨奚:怎么。
(1)同学们阅读文言文,梳理词语翻译方法。请你完成分工。
①查阅词典,推断词义。根据下图中“易”的常用义项,推断出[甲]文“必自审易”中“易”的意思是,[乙]文“改之自易”中“易”的意思是。(两空均只填序号)
②联系课内,迁移运用。根据《送东阳马生序》中“俟其欣悦,则又请焉”中“俟”的意思,可迁移理解[乙]文“俟迟数月”中“俟”的意思是。
③借助成语,推断词义。根据成语“舍生取义”中“舍”的意思,可推断[丙]文“舍问”中“舍”的意思是。
(2)请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惟睹其浑然天成,莫究斧凿之痕也。
②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
(3)[甲][乙]两文就作文提出的主张是什么?
(4)[丙]文强调“问”的重要。请写出一个你阅读[乙]文时思考的问题。
7.(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_______
战鹏飞
①翻找书架上的藏书,不经意间发现,三十几年的时光里,自己熟读了百余本经典图书,有的甚至读了十几遍。我觉得,读书要达到精通的程度,就必须反复读,把一本书读透,直至读出醇厚的味道来,才能有真收获。
②有的人读书囫囵吞枣,有的人读书细嚼慢咽。我一直认为,唯有细嚼慢咽,才能把书读透,咀嚼消化,全面吸收。一本《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从中学读到大学,再从基层读到机关,我至少读了十几遍,而且每次都能读出新意、读出新的收获,光笔记就记了好几本。一本《平凡的世界》,从少年、青年一直到中年,我不知读了多少遍,连自己也数不清了,书的主旨、内涵及人物形象早已牢牢地镌刻在我的脑海里了。
③“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把书读透,人生就是另一番景象、另一种境界。读书是立身做人的必要条件之一,每一个高贵的灵魂都需要用学识来滋养。如果书读不透,怎么能穿越时空,在书中领略李白的潇洒、感受苏轼的豪放、思索鲁迅的冷峻深邃、体会冰心的意切情长?如果书读不透,何以使灵魂得到洗礼、思想得到升华、寻找到心灵的平和与精神的慰藉?
④宋代大儒朱熹有“熟读精思”的读书理念。只有熟读,书上的语句才能像是出于自己的嘴,书中所讲的道理才能像是源于自己的心;再读一读相关的解读书籍,更加开阔视野,加深理解。这样的读书才有味道,才会有大的收获。我常常有这样的体会,熟读某一本书后,哪怕是放下良久,外出旅游观光,或是回家放松休息,胸中仍然时不时会有一股浓浓的书香弥漫。
⑤其实,有些好书虽然短,但要悟得其中的深刻内涵却需要很多时日,甚至要一辈子。西汉辕固终身学习《诗经》,很有心得;西汉路温舒用一生的时光精读《春秋》;宋朝宰相赵普一部《论语》不离手,反复读,经常读,并将其透彻的理解应用于为官辅政。古代文人、学者之所以能在事业、学问上取得成就,都是把书读透,才达到知识渊博、学问深厚的境界的。读书,关键是读透。
⑥前人的读书方法值得后人借鉴。读书就是要集中精力,尽心熟读。时间久了,心中的经兴就能透出智慧的光芒。只有熟读精思,吃透其中的精神,发掘其中的宝藏,悟造其中的奥妙,精通其中的要旨,我们才能真正做到学有所成。
(选自《解放年报》,有删改)
(1)请给选文拟一个恰当的标题。
(2)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A.选文思路清晰,呈现出“提出观点——论述观点——总结深化观点”的结构。
B.第③段中的两个假设兼反问句,从反面论述了“把书读透”的重要作用。
C.选文第⑤段告诉我们,好书要用一辈子去读才能悟得其中的深刻内涵。
D.从自己读书的切身体会谈起,语言平易,这利于拉近与读者的距离。
(3)下列事例可以作为选文第④段的事实论据吗?请说明理由。
近年,我一直坚持读《资治通鉴》。我最喜欢的一种方式是,读完一段《资治通鉴》,然后读王夫之先生的《读通鉴论》。先生在这本书中对《资治通签》中的人和事进行点评,观点犀利,论证充分,总让人豁然开朗、拍案叫绝,哪怕隔着时空,都想给先生点赞。
8.(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猫冬
管苏清
①天空瓦蓝瓦蓝,一群群大雁排列成“人”字形的雁阵,冲破遥远北方的寒流,飞到老家黄海边的盐城滩涂时,冬天就自然来到了。
②它们顺着弯曲的河流拐来拐去,穿过小洲,低低地在沼泽和草地上空曲折地穿行着,向每个沙滩低语着,如同向久别的朋友低语一样。在滩涂上空做几次试探性的盘旋之后,它们终于慢慢扇动着黑色的翅膀,静静地滑翔而下……
③母亲顾不上看风景,一到初冬,分外忙碌,要买一板车、上百斤翠绿的雪菜;平时舍不得买肉,这时拎回一整个后猪腿;还要买几十斤鲥鱼,每条约两斤,鳞光闪闪的,诱人。清洗,晾晒,腌制,这些都是为猫冬准备的,日后就成了下饭菜。
④上初中后,我会主动帮母亲干点体力活,拉上板车,一起去买红薯。去时空车由我拉,回来装满红薯的车重,母亲把车绳抢挂在脖子上,怎么都不肯让我拉,我就在车边上拿出吃奶的劲头推。母子俩一路满头大汗,走走歇歇,我总觉得路特别长,老是到不了家。有时路过烧饼店,母亲会给我钱和粮票,买两只烧饼充饥。狼吞虎咽,不一会儿我就吃完了。母亲往往说她吃不了,把手中的一半塞给我。我知道母亲心疼我,便装着很使劲,小小地咬一口,又会逼着母亲吃完再赶路。
⑤路上推车累了,我就抬头看看天空。有时一群大雁轻盈地划破长空,向海边迁徙,我就想它们很快就会到达歇息地,从空中灵动降落,并向下面呼叫的鸟儿们伸出双脚。那接着而来的低语,是它们在叙述重逢的喜悦。
⑥等到天空看不到雁群,它们飞向更远的南方,就是真正的寒冬腊月了。家人围坐火炉,闲拉家常,丢几个栗子在通红的炭火里,等“砰”的一声,蹦出一个裂了壳的熟栗子,夹起来,烫得在手里来回倒,嘘嘘吹气,我会剥壳,把栗子先送入母亲口中,她笑着说:“儿子长大了。”此刻她忙着纳鞋底,为家人春节能穿上新鞋子。栗子的香甜熨帖了寒凉,母亲的劳作温暖了人生。
⑦冬日读书,干扰最少,心最沉静。躲在被窝里读《三国演义》《水浒传》,兴味无穷,惬意无限。如果是雪天,更是妙不可言,书香滋润了年幼的心田。有时晚上雪花漫天飞舞,姐姐会拉上我踏雪寻梅。傲然绽放的梅花,总是伴着横斜的疏影、盈袖的暗香,在人们心灵柔软处悄然飘落。姐姐告诉我,人不怕清贫,要有傲骨,将来工作了不能做坏事。年幼无知,似懂非懂,如今才知其义。
⑧进入三九,天冻得凶,滴水成冰。男孩皮实,不怕冷,玩闹多。小河冰层厚,男孩上学,跳上冰面,一路滑行,你追我赶,打打闹闹,不一会就没了人影。教室没有取暖设施,下课铃声一响,大家就会冲出门,女孩跳绳、踢毽子、砸沙袋,男孩成群结队玩“挤油渣”“斗公鸡”游戏,全身发热,再进课堂不冷了。如果天下大雪,堆雪人,打雪仗,放学更是玩耍忘了回家,到饭点大人呼叫孩子乳名的声音,在巷子里此起彼伏。
⑨每天放学回家,肚子饿得“咕咕”叫。我总是先到厨房,母亲会在土灶烧饭的余烬中焐红薯,从土灶膛中掏出的红薯,香气袭人,趁热剥皮吃,就是冬天最好的美食之一。家中也有晒干的红薯片,吃几次就不吃了,但经爆米机加工过,又香又脆,大家也会抢了吃。
⑩过新年是冬天生活的高潮。家家贴春联、放鞭炮、炸肉圆,包饺子、接财神。这是孩子们狂欢的日子,穿新衣、磕响头、拿压岁钱、买兔子灯……在寒冬里,做自己喜欢的事,何惧冬寒?
四季流转,岁月更迭。一转身便是大半辈子,“两鬓的雪,若是沧桑,我用微笑扫除;若是迷茫,我用乐观扫除;若是挹郁,我用阳光扫除”,心若没有栖息的地方,到哪里都是在流浪;心若沉静,再冷的冬天,也是温暖。相信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
我喜欢倾听大雁的鸣叫,当来年它们从南方结队飞回,天空中响起“嘎嘎”的叫唤,犹如听到一首春天野性的诗歌。
(选自《新民晚报》)
(1)选文写猫冬时的一系列活动。请将其中明确写到的母亲做的事概括全面。
①为猫冬准备下饭菜;
②
③
④在土灶烧饭的余烬中焐红薯。
(2)从选文第⑦段中可以看出姐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3)文中多次写到大雁,有什么作用?
(4)选文表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9.(10分)阅读下面从名著中摘录的文字,回答问题。
摘录一:
鲁提辖道:“这个不妨事,俺自有道理。”便去身边摸出五两来银子,放在床上,看着_______道:“洒家今日不曾多带得些出来;你有银子,借些与俺,洒家明日便送还你。“_______道:“直甚么,要哥哥还!”去包裹里取出一锭十两银子放在桌上。鲁达看着李忠道:“你也借些出来与洒家。”李忠去身边摸出二两来银子。鲁提辖看了见少,便道:“也是个不爽利的人!”鲁达只把这十五两银子与了金老,分付道:“你父女两个将去做盘缠,一面收拾行李。俺明日清早来发付你两个起身,看那个店主人敢留你!”金老并女儿拜谢去了。鲁达把这二两银子丢还了李忠。
摘录二:
那些曾救了我的命的人,直到刚才,我都只能空自爱着而无以为报,现在我可以有所报答了。他们身背重轭,——我可以解脱他们;他们各奔东西,我能使他们重聚;我的自主,我的富裕,也同样可以为他们所有。我们不是四个人吗?两万英镑平分就是每人五千,——绰绰有余的了。这样公道就可以实现,大家都可以得到幸福。这样财富就不再使我感到压力,它也不再只是钱财的遗赠,而是得到了一种生活、希望和欢乐的遗产。
(1)摘录一横线上应填的名字是,摘录二节选自名著《》。
(2)摘录一中,同样是“摸出”银子,鲁提辖和李忠有什么不同?
(3)说说从两文主人公对待金钱的做法中,你获得了哪些感悟。
第三部分作文。(50分)
10.(50分)作文。
我们熟悉的各种事物或参与的各种活动,都可能引发故事。比如眼睛、头发、嘴巴、校服,又比如军训、旅游、社会实践,等等。这些物或事的故事里,一定有不少值得挖掘的地方。
请以《_______的故事》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内容健康积极;
②表述真情实感;
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④不要套写,抄袭;
⑤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⑥不少于600字。
2023年河北省唐山市路南区中考语文二模试卷
(参考解析)
第一部分积累运用。(20分)
1.(5分)寒假期间,你观看老师推荐的纪录片《“字”从遇见你》,摘录了第8集“册”解说语并检查完善。
甲骨文“册”的样子一望而知,是把竹片或木用绳子系在一起。人们用毛笔在竹片上写字,保存时再把它们卷成一卷一卷的,后人所说的“万卷书”“书卷气”也由此而来。从商朝到汉末,中国人一直使用竹简记录文明。相传孔子晚年好读《周易》,韦编三绝,这不仅体现了孔子好读书,更说明竹简极易损耗和“体重”超标,“册”终究逃不过被叠代的命运。
(1)你给文段中加着重号的词语加注了拼音,修改了其中一个错别字。
①一卷juǎn
②万卷书juàn
③叠改为迭
(2)联系《过零丁洋》,你知道“竹简”还有汗青、简牍等代称。
解析:
(1)①juǎn②juàn③叠迭
(2)汗青
2.(6分)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1)“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在时序交替中,中国空间站迎来建成后的首个春节,神舟十五号三名航天员亲笔书写春联、“福”字,祝祖国国泰民安。
(2)用图画代替抒情,是中国古典诗词独特的审美表述。李商隐《夜雨寄北》中一句“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诗人用想象中回家团聚的情景,把对亲人的思念表述得简朴又深切。
(3)离家不远的公园里,秋日可见“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冬天亦有冬雪降临时“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惊喜,其实“诗和远方”就在身边。(分别填入秋瑾《满江红》和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日京》中的诗句)
解析:
(1)江春入旧年
(2)何当共剪西窗烛(注意“烛”的书写)
(3)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注意“梨”的书写)
3.(4分)学校组织诗歌朗诵会,你班朗诵“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共青团员和少先队员集体致献词”,你和小唐领诵。请你解答小唐的问题。
(男)和平发展,合作共赢,“一带一路”互通互联
(合)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女)新阶段、新理念、新格局
(合)中国道路,中国奇迹举世称赞
小唐:“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一句是在“推动”后面停顿还是在“构建”后面停顿呢?请你给我讲讲。
你:应在“推动”后面停顿,因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个动宾结构的短语,这个动宾短语又是“推动”的宾语,所以应在“推动”后面停顿。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个动宾结构短语,是一个整体所以停顿应在“推动”后面。
解析:
应在“推动”后面停顿,因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个动宾结构的短语,这个动宾短语又是“推动”的宾语,所以应在“推动”后面停顿。
4.(5分)学校公众号推出“过大年,看非遗”专题,你班负责其中一期。同学们受新春挂灯笼启发,经查阅资料,选择了“藁城宫灯”项目。请你从下列材料中提炼四个“藁城宫灯”的主要特点,补写材料的结尾段,用以总结全文。
藁城宫灯作为河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因为早年作为贡品进入皇宫,所以被叫做“宫灯”。传统的藁城宫灯一共有56道工序,包括挖竹篾、钻座眼儿等,样样都靠手工作业。藁城宫灯种类丰富,造型优美,有白帽方灯、纱圆灯、罗汉灯、走马灯等200多个品种。藁城灯笼现在年销量超过一亿对,占国内市场90%远销海外。“天上北斗星,人间藁城灯。”喜庆红火的灯笼一挂,浓浓的年味儿就来啦。
“藁城宫灯”以其纯手工制作、工艺复杂、种类丰富、经济价值高、文化内涵丰富,而成为人们热爱生活、追求幸福的重要文化载体。
题干要求从材料中提炼四个“藁城宫灯”的主要特点,然后补写出材料的结尾段,由此可见,本题实则为信息的提取题。根据“传统的藁城宫灯一共有56道工序,包括挖竹篾、钻座眼儿等,样样都靠手工作业”一句,可概括出“藁城宫灯”的两个特点:纯手工制作、工艺复杂;“藁城宫灯种类丰富,造型优美,有白帽方灯、纱圆灯、罗汉灯、走马灯等200多个品种”一句,可概括出“藁城宫灯”种类丰富,或是品种繁多;再根据“藁城灯笼现在年销量超过一亿对,占国内市场90%远销海外”一句,可概括出“藁城宫灯”的经济价值高;语段末句“喜庆红火的灯笼一挂,浓浓的年味儿就来啦”,又可见“藁城宫灯”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将这些特点按行文的顺序,依次简洁地表述出来,即可补写出语段的结尾句。
解析:
纯手工制作、工艺复杂、种类丰富、经济价值高、文化内涵丰富
第二部分阅读。(50分)
5.(4分)阅读下面诗和词,回答问题。(共4分)
水调歌头(节选)
苏轼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从军行其二
王昌龄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1)《水调歌头》节选部分,苏轼先通过视觉来写月亮,由此引发从恼月到望月共享的情绪起伏;《从军行其二》中,王昌龄则是通过听觉,写因琵琶声撩动起的别情愁绪。
(2)月亮在中国古典诗歌中是一个经典意象,极富民族特色。结合这两首诗词,我们更加体会到人们常常借月亮表述的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情感。
(1)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根据“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月有阴晴圆缺”,可知《水调歌头》节选部分,苏轼先通过视觉来写“月亮”。
(2)本题考查诗人情感。由《水调歌头》中“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可知,把人世间的悲欢离合与月亮的阴晴圆缺联系起来,展现了旷达超脱的胸怀。“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围绕中秋明月展开想象和思考,把人世间的悲欢离合之情纳入对宇宙人生的哲理性追寻之中,既有对亲人的思念之情,又有对天下人的美好祝愿,表述了的祝福和对亲人的思念,表现了旷达的态度和乐观的精神。“高高秋月照长城”最后再写景,用对月亮的描写进一步突出思乡之情,使全诗显得意境悲壮开阔。
解析:
(1)月亮
(2)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
译文:
水调歌头
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人(指诗人自己)明月不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为何偏在人们离别时才圆呢?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种事自古来难以周全。但愿亲人能平安健康,虽然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从军行其二
军中起舞,伴奏的琵琶翻出新声,不管怎样翻新,每每听到《关山月》的曲调时,总会激起边关将士久别怀乡的忧伤之情。纷杂的乐舞与思乡的愁绪交织在一起,欲理还乱,无尽无休,此时秋天的月亮高高地照着长城。
6.(13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
欧公①每为文,既成,必自审易,至有不留本初一字者。其为文章,则书而傅②之屋壁,出入观省之。至于尺牍单简③亦必立稿,其精审如此。每一篇出,士大夫皆传写讽诵,惟睹其浑然天成,莫究斧凿之痕也。
(《修词鉴衡》引《吕氏家熟记》)
[乙]
古人虽云文章多做则疵病④不待人指摘⑤而自能知之,然当其甫做就时⑥,疵病亦不能自见,惟过数月始能知之。若使当时即知,则亦不下笔矣。故当时确见当改则改之;不然,且置之,俟迟数月,取出一观,妍⑦丑了然于心,改之自易,亦惟斯时改之始确耳。
(选自《<读书作文谱>卷五》)
[丙]
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⑧;识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细,舍问,其奚⑨决焉?
(节选自刘开《问说》)
①欧公:指欧阳修。②傅:张贴。③尺牍单简:书信或便条。④疵:缺点,毛病。⑤指摘:指出错误,给以批评。⑥甫做就时:刚写好的时候。⑦妍:美。⑧达于事:(使道理)用于实行。达,通晓,通达。⑨奚:怎么。
(1)同学们阅读文言文,梳理词语翻译方法。请你完成分工。
①查阅词典,推断词义。根据下图中“易”的常用义项,推断出[甲]文“必自审易”中“易”的意思是②,[乙]文“改之自易”中“易”的意思是③。(两空均只填序号)
②联系课内,迁移运用。根据《送东阳马生序》中“俟其欣悦,则又请焉”中“俟”的意思,可迁移理解[乙]文“俟迟数月”中“俟”的意思是等待。
③借助成语,推断词义。根据成语“舍生取义”中“舍”的意思,可推断[丙]文“舍问”中“舍”的意思是舍弃。
(2)请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惟睹其浑然天成,莫究斧凿之痕也。
②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
(3)[甲][乙]两文就作文提出的主张是什么?
(4)[丙]文强调“问”的重要。请写出一个你阅读[乙]文时思考的问题。
(1)本题考查词语解释。
①“必自审易”的意思:一定亲自修改。易,改变。故选:②。
“改之自易”的意思是:修改它自然容易。易,容易。故选:③
②句意:等过了几个月。俟,等待。
③句意:(对于这些问题)除了问。舍,舍弃。
(2)本题考查句子翻译。
①重点词:惟,只;莫,不;斧凿之痕,雕琢的痕迹。句意:只看到文章的浑然天成,而没看到雕琢的痕迹。
②重点词:致,得到;无以,没有用来……的;广,增加。句意:不“学”就不能提出疑难,不“问”就不能增加知识。
(3)本题考查主旨的理解。
[甲]文结合“欧公每为文,既成,必自审易,至有不留本初一字者”句和[乙]文“故当时确见当改则改之;不然,且置之,俟迟数月,取出一观,妍丑了然于心”句可知,两文就作文提出的主张是反复修改。
(4)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
结合“若使当时即知,则亦不下笔矣。故当时确见当改则改之;不然,且置之,俟迟数月,取出一观,妍丑了然于心”句可提出:写完文章之后,为什么当时就得修改呢?
解析:
(1)①②
③
②等待。
③舍弃。
(2)①只看到文章的浑然天成,而没看到雕琢的痕迹。
②不“学”就不能提出疑难,不“问”就不能增加知识。
(3)反复修改。
(4)写完文章之后,为什么当时就得修改呢?
7.(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_______
战鹏飞
①翻找书架上的藏书,不经意间发现,三十几年的时光里,自己熟读了百余本经典图书,有的甚至读了十几遍。我觉得,读书要达到精通的程度,就必须反复读,把一本书读透,直至读出醇厚的味道来,才能有真收获。
②有的人读书囫囵吞枣,有的人读书细嚼慢咽。我一直认为,唯有细嚼慢咽,才能把书读透,咀嚼消化,全面吸收。一本《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从中学读到大学,再从基层读到机关,我至少读了十几遍,而且每次都能读出新意、读出新的收获,光笔记就记了好几本。一本《平凡的世界》,从少年、青年一直到中年,我不知读了多少遍,连自己也数不清了,书的主旨、内涵及人物形象早已牢牢地镌刻在我的脑海里了。
③“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把书读透,人生就是另一番景象、另一种境界。读书是立身做人的必要条件之一,每一个高贵的灵魂都需要用学识来滋养。如果书读不透,怎么能穿越时空,在书中领略李白的潇洒、感受苏轼的豪放、思索鲁迅的冷峻深邃、体会冰心的意切情长?如果书读不透,何以使灵魂得到洗礼、思想得到升华、寻找到心灵的平和与精神的慰藉?
④宋代大儒朱熹有“熟读精思”的读书理念。只有熟读,书上的语句才能像是出于自己的嘴,书中所讲的道理才能像是源于自己的心;再读一读相关的解读书籍,更加开阔视野,加深理解。这样的读书才有味道,才会有大的收获。我常常有这样的体会,熟读某一本书后,哪怕是放下良久,外出旅游观光,或是回家放松休息,胸中仍然时不时会有一股浓浓的书香弥漫。
⑤其实,有些好书虽然短,但要悟得其中的深刻内涵却需要很多时日,甚至要一辈子。西汉辕固终身学习《诗经》,很有心得;西汉路温舒用一生的时光精读《春秋》;宋朝宰相赵普一部《论语》不离手,反复读,经常读,并将其透彻的理解应用于为官辅政。古代文人、学者之所以能在事业、学问上取得成就,都是把书读透,才达到知识渊博、学问深厚的境界的。读书,关键是读透。
⑥前人的读书方法值得后人借鉴。读书就是要集中精力,尽心熟读。时间久了,心中的经兴就能透出智慧的光芒。只有熟读精思,吃透其中的精神,发掘其中的宝藏,悟造其中的奥妙,精通其中的要旨,我们才能真正做到学有所成。
(选自《解放年报》,有删改)
(1)请给选文拟一个恰当的标题。
(2)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C
A.选文思路清晰,呈现出“提出观点——论述观点——总结深化观点”的结构。
B.第③段中的两个假设兼反问句,从反面论述了“把书读透”的重要作用。
C.选文第⑤段告诉我们,好书要用一辈子去读才能悟得其中的深刻内涵。
D.从自己读书的切身体会谈起,语言平易,这利于拉近与读者的距离。
(3)下列事例可以作为选文第④段的事实论据吗?请说明理由。
近年,我一直坚持读《资治通鉴》。我最喜欢的一种方式是,读完一段《资治通鉴》,然后读王夫之先生的《读通鉴论》。先生在这本书中对《资治通签》中的人和事进行点评,观点犀利,论证充分,总让人豁然开朗、拍案叫绝,哪怕隔着时空,都想给先生点赞。
(1)本题考查概括文章题目。文章题目可以作为中心论点。根据第①段“读书要达到精通的程度,就必须反复读,把一本书读透,甚至读出醇厚的味道来,才能有真收获”的内容可知,此句是本文的中心论点,故可以概括出题目“把书读出味道”。
(2)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ABD.正确。
C.有误,选文第⑤段告诉我们,读书,关键是读透。
故选:C。
(3)本题考查论据的运用。解答此题首先要理解第④段的观点,结合“只有熟读,书上的语句才能像是出于自己的嘴,书中所讲的道理才能像是源于自己的心;再读一读相关的解读书籍,更加开阔视野,加深理解。这样的读书才有味道,才会有大的收获”可知本段论述了读书要“熟读精思”的观点。链接材料“我最喜欢的一种方式是,读完一段《资治通鉴》,然后读王夫之先生的《读通鉴论》”“总让人豁然开朗、拍案叫绝”中的“我”的读书方式正好和第④段中的读书方式一致。所以可以作为第④段的论据。
解析:
(1)把书读出味道
(2)C
(3)可以。第④段论述了读书要“熟读精思”的观点。链接材料中的“我”读完《资治通鉴》,然后读王夫之先生的《读通鉴论》,这种读书方式和第④段中“熟读精思”的方式方法一致。所以可以作为第④段的论据。
8.(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猫冬
管苏清
①天空瓦蓝瓦蓝,一群群大雁排列成“人”字形的雁阵,冲破遥远北方的寒流,飞到老家黄海边的盐城滩涂时,冬天就自然来到了。
②它们顺着弯曲的河流拐来拐去,穿过小洲,低低地在沼泽和草地上空曲折地穿行着,向每个沙滩低语着,如同向久别的朋友低语一样。在滩涂上空做几次试探性的盘旋之后,它们终于慢慢扇动着黑色的翅膀,静静地滑翔而下……
③母亲顾不上看风景,一到初冬,分外忙碌,要买一板车、上百斤翠绿的雪菜;平时舍不得买肉,这时拎回一整个后猪腿;还要买几十斤鲥鱼,每条约两斤,鳞光闪闪的,诱人。清洗,晾晒,腌制,这些都是为猫冬准备的,日后就成了下饭菜。
④上初中后,我会主动帮母亲干点体力活,拉上板车,一起去买红薯。去时空车由我拉,回来装满红薯的车重,母亲把车绳抢挂在脖子上,怎么都不肯让我拉,我就在车边上拿出吃奶的劲头推。母子俩一路满头大汗,走走歇歇,我总觉得路特别长,老是到不了家。有时路过烧饼店,母亲会给我钱和粮票,买两只烧饼充饥。狼吞虎咽,不一会儿我就吃完了。母亲往往说她吃不了,把手中的一半塞给我。我知道母亲心疼我,便装着很使劲,小小地咬一口,又会逼着母亲吃完再赶路。
⑤路上推车累了,我就抬头看看天空。有时一群大雁轻盈地划破长空,向海边迁徙,我就想它们很快就会到达歇息地,从空中灵动降落,并向下面呼叫的鸟儿们伸出双脚。那接着而来的低语,是它们在叙述重逢的喜悦。
⑥等到天空看不到雁群,它们飞向更远的南方,就是真正的寒冬腊月了。家人围坐火炉,闲拉家常,丢几个栗子在通红的炭火里,等“砰”的一声,蹦出一个裂了壳的熟栗子,夹起来,烫得在手里来回倒,嘘嘘吹气,我会剥壳,把栗子先送入母亲口中,她笑着说:“儿子长大了。”此刻她忙着纳鞋底,为家人春节能穿上新鞋子。栗子的香甜熨帖了寒凉,母亲的劳作温暖了人生。
⑦冬日读书,干扰最少,心最沉静。躲在被窝里读《三国演义》《水浒传》,兴味无穷,惬意无限。如果是雪天,更是妙不可言,书香滋润了年幼的心田。有时晚上雪花漫天飞舞,姐姐会拉上我踏雪寻梅。傲然绽放的梅花,总是伴着横斜的疏影、盈袖的暗香,在人们心灵柔软处悄然飘落。姐姐告诉我,人不怕清贫,要有傲骨,将来工作了不能做坏事。年幼无知,似懂非懂,如今才知其义。
⑧进入三九,天冻得凶,滴水成冰。男孩皮实,不怕冷,玩闹多。小河冰层厚,男孩上学,跳上冰面,一路滑行,你追我赶,打打闹闹,不一会就没了人影。教室没有取暖设施,下课铃声一响,大家就会冲出门,女孩跳绳、踢毽子、砸沙袋,男孩成群结队玩“挤油渣”“斗公鸡”游戏,全身发热,再进课堂不冷了。如果天下大雪,堆雪人,打雪仗,放学更是玩耍忘了回家,到饭点大人呼叫孩子乳名的声音,在巷子里此起彼伏。
⑨每天放学回家,肚子饿得“咕咕”叫。我总是先到厨房,母亲会在土灶烧饭的余烬中焐红薯,从土灶膛中掏出的红薯,香气袭人,趁热剥皮吃,就是冬天最好的美食之一。家中也有晒干的红薯片,吃几次就不吃了,但经爆米机加工过,又香又脆,大家也会抢了吃。
⑩过新年是冬天生活的高潮。家家贴春联、放鞭炮、炸肉圆,包饺子、接财神。这是孩子们狂欢的日子,穿新衣、磕响头、拿压岁钱、买兔子灯……在寒冬里,做自己喜欢的事,何惧冬寒?
四季流转,岁月更迭。一转身便是大半辈子,“两鬓的雪,若是沧桑,我用微笑扫除;若是迷茫,我用乐观扫除;若是挹郁,我用阳光扫除”,心若没有栖息的地方,到哪里都是在流浪;心若沉静,再冷的冬天,也是温暖。相信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
我喜欢倾听大雁的鸣叫,当来年它们从南方结队飞回,天空中响起“嘎嘎”的叫唤,犹如听到一首春天野性的诗歌。
(选自《新民晚报》)
(1)选文写猫冬时的一系列活动。请将其中明确写到的母亲做的事概括全面。
①为猫冬准备下饭菜;
②母亲和“我”一起拉车去买红薯;
③母亲为家人纳鞋底;
④在土灶烧饭的余烬中焐红薯。
(2)从选文第⑦段中可以看出姐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3)文中多次写到大雁,有什么作用?
(4)选文表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1)本题考查内容的梳理和概括。根据第③段中的“上初中后,我会主动帮母亲干点体力活,拉上板车,一起去买红薯”可得:母亲和“我”一起拉车去买红薯。根据第⑥段中的“此刻她忙着纳鞋底,为家人春节能穿上新鞋子。栗子的香甜熨帖了寒凉,母亲的劳作温暖了人生”可得:母亲为家人纳鞋底。
(2)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结合第⑦段中“有时晚上雪花漫天飞舞,姐姐会拉上我踏雪寻梅”可知姐姐是一个热爱大自然、有浪漫情怀的人;结合“姐姐告诉我,人不怕清贫,要有傲骨,将来工作了不能做坏事”可知姐姐是一个会教育弟弟的人。
(3)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文中提到大雁的语句有:首段中的“一群群大雁排列成人字形的雁阵,冲破遥远北方的寒流,飞到老家黄海边的盐城滩涂时冬天就自然来到了”,第④段中的“有时一群大雁轻盈地划破长空,向海边迁徙,我就想它们很快就会到达歇息地,从空中灵动降落,并向下面呼叫的鸟儿们伸出双脚。那接着而来的低语,是它们在叙述重逢的喜悦”,第⑤段中的“等到天空看不到雁群,它们飞向更远的南方,就是真正的寒冬腊月了”,末段中的“当来年它们从南方结队飞回,天空中响起‘嘎嘎嘎’的叫唤,犹如听到一首春天野性的诗歌”,这些语句通过描写大雁的活动,突出了时间的推移,雁阵到盐城滩涂时,冬天到了。等到看不到雁阵时,就到了寒冬腊月。来年他们飞回,就又到春天了。大雁寄托了的情感,末段中的“当来年它们从南方结队飞回,天空中响起嘎嘎的叫唤,犹如听到一首春天野性的诗歌”表现了对大雁叫声的喜爱,对春回大地的期盼。文中穿插对大雁的生动描写,渲染了诗意的氛围,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首段写大雁飞去,冬天将来。末段写大雁从南方飞回,春天将来,首尾呼应,使文章结构完整。当大雁飞去的时候,母亲就会准备猫冬的食物,我与母亲一起拉车买红薯,抬头看见大雁。天空看不到雁群,真正的腊月来了,一家人围在一起吃栗子。通过大雁,把一些猫冬活动联系在一起。
(4)本题考查文章的主题。文章叙述了冬季这个特殊的季节,“我”和家人的相处日常:一到冬天,母亲就会为猫冬准备下饭菜。上初中后,“我”和母亲拉板车去买红薯。我们一家人围着火炉烤栗子吃。孩子们一起快乐地玩游戏。寄托了对家乡、亲人、童年的怀念以及对岁月流逝、人生变化的感慨。
解析:
(1)①母亲和“我”一起拉车去买红薯。②母亲为家人纳鞋底。
(2)姐姐是一个热爱大自然、有浪漫情怀、会教育弟弟的人。
(3)①大雁揭示了时间的变化。②大雁起到了线索的作用。③开篇和结尾都写到了大雁,首尾呼应,使得文章的结构更加严谨。④大雁寄托了对家乡、亲人、童年的怀念以及对岁月流逝、人生变化的感慨。⑤反复渲染了诗意的氛围,增加了文章的感染力。
(4)文章通过回忆冬季这个特殊的季节,“我”和家人的相处日常,表述了对家乡、亲人、童年的怀念以及对岁月流逝、人生变化的感慨。
9.(10分)阅读下面从名著中摘录的文字,回答问题。
摘录一:
鲁提辖道:“这个不妨事,俺自有道理。”便去身边摸出五两来银子,放在床上,看着_______道:“洒家今日不曾多带得些出来;你有银子,借些与俺,洒家明日便送还你。“_______道:“直甚么,要哥哥还!”去包裹里取出一锭十两银子放在桌上。鲁达看着李忠道:“你也借些出来与洒家。”李忠去身边摸出二两来银子。鲁提辖看了见少,便道:“也是个不爽利的人!”鲁达只把这十五两银子与了金老,分付道:“你父女两个将去做盘缠,一面收拾行李。俺明日清早来发付你两个起身,看那个店主人敢留你!”金老并女儿拜谢去了。鲁达把这二两银子丢还了李忠。
摘录二:
那些曾救了我的命的人,直到刚才,我都只能空自爱着而无以为报,现在我可以有所报答了。他们身背重轭,——我可以解脱他们;他们各奔东西,我能使他们重聚;我的自主,我的富裕,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医院临时工聘用合同参考范文
- 2024房屋转租合同简单版范本
- 2024钟点工劳动合同范本
- 2024绿化养护管理委托版合同
- 2024总经销合同范本范文
- 施工合同协议书样本
- 终止业务往来协议书
- 2024年软件变更协议书范文
- 商业秘密保护技术协议书
- 2023年高考地理重点难点考点通练-产业结构升级(解析版)
- 教案评分标准
- 中药饮片处方点评表
- 《节能监察的概念及其作用》
- 综合布线系统竣工验收表
- 蔬菜会员卡策划营销推广方案多篇
- 导管滑脱应急预案及处理流程
- (精选word)三对三篮球比赛记录表
- 大型火力发电厂专业词汇中英文翻译大全
- 火电厂生产岗位技术问答1000问(电力检修)
- 八年级思想读本《4.1“涉险滩”与“啃硬骨头”》教案(定稿)
- 高中语文教学课例《荷塘月色》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