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高考语文专题复习之文言文阅读(解析)_第1页
2023年高考语文专题复习之文言文阅读(解析)_第2页
2023年高考语文专题复习之文言文阅读(解析)_第3页
2023年高考语文专题复习之文言文阅读(解析)_第4页
2023年高考语文专题复习之文言文阅读(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Word文档下载后可自行编辑1/12023年高考语文专题复习之文言文阅读(解析)2023年高考专题复习之文言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共25小题)

1.(2022袁州区校级开学)阅读回答问题。

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也。父池,天章阁待制。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指。自是手不释书。仁宗宝元初,中进士甲科,年甫冠。性不喜华靡,闻喜宴独不戴花,同列语之曰:“君赐不可违。”乃簪一枝。从庞籍辟,通判并州。麟州屈野河西多良田,夏人蚕食其地,为河东患。籍命光按视,光建:“筑二堡以制夏人,募民耕之,耕者众则余贱,亦可渐纾河东贵籴远输之忧。”籍从其策。而麟将郭恩勇且狂,引兵夜渡河,不设备,没于敌,籍得罪去。光三上书自引咎,不报。籍没,光升堂拜其妻如母,抚其子如昆弟,时人贤之。改直秘阁、开封府推官。交趾贡异兽,谓之麟,光言:“真伪不可知,使其真,非自至不足为瑞,愿还其献。”又奏赋以风。修起居注,判礼部。有司奏日当食,故事食不满分,或京师不见,皆表贺。光言:“四方见,京师不见,此人君为阴邪所蔽;天下皆知而朝廷独不知,其为灾当益甚,不当贺。”从之。仁宗始不豫国嗣未立天下寒心而未敢言谏官范镇首发其议光在并州闻而继之且贻书劝镇以死争至是复面言:“臣昔通判并州,所上三章,力行。”帝沉思久之,曰:“得非欲选宗室为继嗣者乎?此忠臣之言,但人不敢及耳。”光曰:“臣言此,自谓必死,不意陛下开纳。”帝曰:“此何害,古今皆有之。”光退未闻命,复上疏曰:“臣向者进说,意谓即行,今寂无所闻,此必有小人言陛下春秋鼎盛,何遽为不祥之事。小人无远虑,特欲仓卒之际,援立其所厚善者耳。‘定策国老’‘门生天子’之祸,可胜言哉?”帝大感动曰:“送中书。”光见韩琦等曰:“诸公不及今定议,异日禁中夜半出寸纸,以某人为嗣,则天下莫敢违。”琦等拱手曰:“敢不尽力。”未几,诏英宗判宗正,辞不就,遂立为皇子,又称疾不入。光言:“皇子辞不赀之富,至于旬月,其贤于人远矣。然父召无诺,君命召不俟驾,愿以臣子大义责皇子,宜必入。”英宗遂受命。

(节选自《宋史司马光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仁宗始不豫国/嗣未立天下/寒心而未敢言/谏官范镇首发/其议光在并州/闻而继之且贻书/劝镇以死/争至是

B.仁宗始不豫国/嗣未立/天下寒心/而未敢言谏官/范镇首发其议/光在并州闻/而继之且贻书/劝镇以死争/至是

C.仁宗始不豫/国嗣未立/天下寒心而未敢言/谏官范镇首发其议/光在并州闻而继之/且贻书劝镇以死争/至是

D.仁宗始不豫/国嗣未立天下/寒心而未敢言/谏官范镇首发/其议光在并州/闻而继之/且贻书劝镇/以死争/至是

(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左氏春秋》,简称《左传》,相传为鲁国史官左丘明所著,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

B.“甫冠”指刚刚20岁。古代男子20岁行成年礼,束发戴冠,表示已成年。古代表示年龄的词语还有“总角”“豆蔻”“耄耋”等。

C.“昆弟”指兄弟,这里是指司马光抚养庞籍的儿子就像自己的兄弟一样。成语“琴瑟和鸣”就特指兄弟情深。

D.“礼部”中国古代官署,长官为礼部尚书,管理全国学校事务及科举测试及藩属和外国之往来事。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司马光性情不喜华靡,禀赋迥异。七岁时,就能说出《左氏春秋》的大意:“闻喜宴”独不戴花,体现了他与众不同的胆识和品性。

B.司马光做事坚持原则,见解独到。在异兽和日食事件中,他设譬引喻,据理劝谏,朝廷最终听从了他的意见。

C.司马光为人忠厚笃诚,重情重义。在庞籍因事受牵连后,他能连续上书承担罪责,庞籍死后又能善待其家人。

D.司马光为臣鞠躬尽瘁,尽忠尽职。在关乎国嗣的问题上,他与范镇等人一起劝说天子为国家长远考虑,早立储君。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筑二堡以制夏人,募民耕之,耕者众则籴贱,亦可渐纾河东贵籴远输之忧。

②四方见,京师不见,此人君为阴邪所蔽;天下皆知而朝廷独不知,其为灾当益甚,不当贺。

(5)司马光对待“交趾贡异兽”的态度是什么?为什么?

2.(2023春湖北期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非才之难,所以自用者实难。惜乎!贾生,王者之佐,而不能自用其才也。夫君子之所取者远,则必有所待;所就者大,则必有所恶。古之贤人,皆负可致之才,而卒不能行其万一者,未必皆其时君之罪,或者其自取也。

愚观贾生之论,如其所言,虽三代何以远过?得君如汉文,犹且以不用死,然则是天下无尧、舜,终不可有所为耶?仲尼圣人,历试于天下,苟非大无道之国,皆欲勉强扶持,庶几一日得行其道。将之荆,先之以冉有,申之以子夏。君子之欲得其君,如此其勤也。孟子去齐,三宿而后出昼,犹曰:“王其庶几召我。”君子之不忍弃其君,如此其厚也。公孙丑问曰:“夫子何为不豫?”孟子曰:“方今天下,舍我其谁哉?而吾何为不豫?”君子之爱其身,如此其至也。夫如此而不用,然后知天下果不足与有为,而可以无憾矣。若贾生者,非汉文之不能用生,生之不能用汉文也。

夫绛侯亲握天子玺而授之文帝,灌婴连兵数十万,以决刘吕之雌雄。又皆高帝之旧将,此其君臣相得之分,岂特父子骨肉手足哉?贾生,洛阳之少年,欲使其一朝之间尽弃其旧而谋其新,亦已难矣。为贾生者,上得其君,下得其大臣,如绛、灌之属,优游浸渍而深交之,使天子不疑大臣不忌然后举天下而唯吾之所欲为不过十年可以得志安有立谈之间,而遽为人“痛哭”哉?观其过湘,为赋以吊屈原,萦纡郁闷,趯然有远举之志。其后以自伤哭泣,至于天绝。是亦不善处穷者也。夫谋之一不见用,则安知终不复用也?不知默以待其变,而自残至此。呜呼!贾生志大而量小,才有余而识不足也。

(节选自苏轼《贾谊论》)

①荆:指楚国。②绛侯:周勃,刘邦的功臣,曾与陈平共诛诸吕,迎立文帝,跪献天子玺。③灌婴:刘邦的功臣,曾随刘邦转战各地,后与陈平、周勃共同平定吕氏叛乱,迎立文帝。④优游:从容不迫的样子。浸渍:渐渐渗透。⑤趯然:心情激荡跳跃的样子。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使天子不疑/大臣不忌/然后举天下而唯吾之所欲为/不过十年/可以得志

B.使天子不疑/大臣不忌/然后举天下而唯吾之所欲/为不过十年/可以得志

C.使天子不疑大臣/不忌然后举/天下而唯吾之所欲为/不过十年/可以得志

D.使天子不疑大臣/不忌然后举天下/而唯吾之所欲/为不过十年/可以得志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生,古代对有学识的人的尊称,犹后世之“先生”。与《劝学》中“君子生非异也”的“生”含义不同。

B.汉文:即汉文帝刘恒,历来被认为是明君。他采取休养生息的政策,和他的儿子汉景帝刘启创造了历史上有名的治世。

C.豫,高兴。与《五代史伶官传序》中“逸豫可以亡身”的“豫”含义相同。

D.穷,不得志,困厄。与《屈原列传》中“人穷则反本”的“穷”的本意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轼对贾谊的卓越才华不能为世所用感到惋惜,并认为自古以来很多不世之才不能得志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他们自身。

B.孔子去楚国之前,先后派冉有、子夏去反复沟通;孟子离开齐国时,在昼地待了三天,都是期望得到君主的重用。

C.绛侯和灌婴为汉文帝掌握政权立下汗马功劳,君臣情分胜过骨肉亲情,贾谊是无法撼动他们来推行自己改革政治的理想的。

D.从贾谊过湘江所作的《吊屈原赋》中,可以看出他的内心非常的忧郁,甚至有退隐之意。他最终自我残害郁郁而终也就不难理解了

(4)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①苟非大无道之国,皆欲勉强扶持,庶几一日得行其道。

②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5)苏轼认为一个人要有所作为,需要具备三个条件,这三个条件是什么?

3.(2023丹东开学)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扁鹊过赵王,王太子暴疾而死,鹊造宫门曰:“吾闻国中卒有壤土之事①,得无有急乎?”中庶子之好方者应之曰:“然,王太子暴疾而死。”扁鹊曰:“入言郑医秦越人能活太子。”中庶子难之曰:“吾闻上古之为医者曰苗父,苗父之为医也,以菅为席,以刍为狗,北面而祝,发十言耳,诸扶而来者,举而来者,皆平复如故。子之方能如此乎?”扁鹊曰:“不能。”又曰:“吾闻中古之为医者曰俞柎俞柎之为医也搦脑髓束肓膜炊灼九窍而定经络死人复为生人故曰俞柎子之方能若是乎?”扁鹊曰:“不能。”中庶子曰:“子之方如此,譬若以管窥天,以锥利地;所窥者甚大,所见者甚少;所刺者巨,所中者少。钧若子之方,岂足以变骇童子哉?”扁鹊曰:“不然。物故有昧揥而中蛟头,掩目而别白黑者。太子之疾,所谓尸厥者也,以为不然,入诊之,太子股阴当温,耳中焦焦如有啸者声然者,皆可治也。”中庶子入报赵王,赵王跣而趋出门曰:“先生远辱幸临寡人,先生幸而有之,则粪土之息得蒙天履地而长为人矣。先生不有之,则先犬马填沟壑矣。”言未已,涕泣沾襟。扁鹊遂为诊之,先造轩光之鳖,八成之汤,砥针砺石,取三阳五输;子容捣药,子明吹耳,阳仪反神,子越扶形,子游矫摩。太子遂得复生。天下闻之,皆曰:“扁鹊能生死人。”鹊辞曰“予非能生死人也,特使夫当生者活耳,夫死者犹不可药而生也。”悲夫!乱君之治,不可药而息也。《诗》曰:“多将熇熇,不可救药。”甚之之辞也。

(节选自《说苑辨物》)

①壤土之事,指埋葬之事,即丧事。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吾闻中古之为医者曰/俞柎/俞柎之为医也/搦脑髓束肓/莫炊灼九窍/而定经络/死人复为生人/故曰俞柎/

B.吾闻中古之为医者曰俞柎/俞柎之为医也/搦脑髓/束肓莫/炊灼九窍而定经络/死人复为生人/故曰俞柎/

C.吾闻中古之为医者曰俞柎/俞柎之为医也/搦脑髓束肓/莫炊灼九窍/而定经络/死人复为生人/故曰俞柎/

D.吾闻中古之为医者曰/俞柎/俞柎之为医也/搦脑髓/束肓莫/炊灼九窍而定经络/死人复为生人/故曰俞柎/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王太子暴疾而死”与苏洵《六国论》“暴霜露,斩荆棘”两句中的“暴”,含义不相同。

B.以刍为狗,指束草为狗,供祭祀之时使用,祭后弃去。后以“刍狗”比喻轻贱无用之物或言论。

C.辱,意思相当于“承蒙”;远辱,文中指扁鹊从远方来临,与下文“粪土之息”一样都是敬辞。

D.填沟壑,是古人对死的委婉说法;先犬马填沟壑,意为在别人的狗马死去之前,自己就已死去。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扁鹊途经赵国,得知太子生病而死,遂自荐可将其救活,中庶子接连诘问扁鹊,试探扁鹊医术。

B.中庶子听闻上古名医苗父,在行医时仅仅十来句咒语,就可以使病患痊愈如初,医术极其高明。

C.扁鹊认为太子虽已死了,但如果大腿还是温热的,耳朵里有呼啸一样的声音,是可以医治好的。

D.文章由扁鹊行医之事,联想到暴君治国之弊不可用药物医治,最后表明了多行不义必自毙之理。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鹊造宫门曰:“吾闻国中卒有壤土之事,得无有急乎?

②予非能生死人也,特使夫当生者活耳,夫死者犹不可药而生也。

(5)赵王听闻扁鹊可以诊治太子,有何反应?请结合文本简要概述。

4.(2023春霍尔果斯市校级期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陆光祖,字与绳,平湖人。年十七,与父同举于乡。寻登嘉靖二十六年进士,除濬县知县。兵部尚书赵锦檄畿辅民筑塞垣,光祖言不便。锦怒,劾之。光祖言于巡抚,请输雇值,民乃安。郡王夺民产,光祖裁以法。补祠祭主事,历仪制郎中。严讷为尚书,雅重光祖,议无不行。及讷改吏部,调光祖验封郎中,既而改文选。益务汲引人才,登进耆硕几尽。又破格擢廉能吏,或由乡举贡士,或起自书吏。由是下僚竞劝,讷亦推心任之,故光祖得行其志。

左侍郎朱衡衔光祖,有后言,御史孙丕扬遂以专擅劾光祖。时已迁太常少卿,坐落职闲住。大学士高拱掌吏部,谋倾徐阶。阶宾客皆避匿,光祖独为排解。及拱罢,杨博代为吏部,义之,特起南京太仆少卿。又就进大理卿,半道丁父艰。万历五年起故官。张居正以夺情杖言者,光祖遗书规之。及王用汲劾居正,居正将中以危祸,光祖力解得免。居正与光祖同年相善,欲援为助,光祖无诡随。十一年冬,荐起南京兵部右侍郎。甫旬日,召为吏部。悉引居正所挟老成人,布九列。李植、江东之力求居正罪,光祖言居正辅翼功不可泯,与言路左。吏部尚书宋纁卒,遂用光祖代。时部权为内阁所夺,纁力矫之,遭挫,光祖不为慑。尝以事与大学士申时行迕。时行不悦,光祖卒无所徇。时行谢政,特旨用赵志皋、张位,时行所密荐也。光祖言,辅臣当廷推,不当内降,帝命不为后例。

光祖清强有识,练达朝章。每议大政,一言辄定。丕扬劾罢光祖,后再居吏部,推毂之甚力。御史蔡时鼎

陈登云尝劾光祖光祖引登云为知己时鼎视鹾两淮以建言罢商人讦于南刑部光祖时为尚书雪其诬罪妄诉者,人服其量。

(节选自《明史陆光祖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御史蔡时鼎/陈登云尝劾光祖/光祖引登云为知己/时鼎视鹾两淮/以建言罢/商人讦于南刑部/光祖时为尚书/雪其

诬/

B.御史蔡时鼎陈登云尝劾光祖/光祖引登云为知己时/鼎视鹾两淮/以建言罢/商人讦于南刑部/光祖时为尚书/雪其诬/

C.御史蔡时鼎陈登云尝劾光祖/光祖引登云为知己/时鼎视鹾两淮/以建言罢/商人讦于南刑部/光祖时为尚书/雪其诬/

D.御史蔡时鼎/陈登云尝劾光祖/光祖引登云为知己时/鼎视鹾两淮/以建言罢/商人讦于南刑部/光祖时为尚书/雪其诬/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垣,即墙、矮墙,一般来说,“垣”突出大,而“墙”突出高。

B.郎中,本是官名,始为帝王侍从官,后世以侍郎、郎中、员外郎为各部要职,宋代成为医生的代称。

C.丁艰,即遭遇丧事。子遭母丧,为丁外艰;子遭父丧或承重孙遭祖父丧,为丁内艰。

D.同年,指同一年、年岁相同等,科举时代同榜考中的人彼此称为同年。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陆光祖聪慧有才,幸遇伯乐。他十七岁时考中举人,不久考中进士;因为严讷重视他,他一度能够按自己的意愿行事。

B.陆光祖一心为国,举荐人才。他在担任吏部验封郎中的时候,致力于荐推人才,既能升用年高而有德望的人,又能破格提拔廉洁、能干的官吏。

C.陆光祖坚持正义,不结朋党。在大学士高拱谋划倾轧徐阶的时候,徐阶的宾客都隐匿了,陆光祖却能替他调解;与张居正同年考取进士,能够不曲意相随。

D.陆光祖襟怀磊落,气量恢宏。蔡时鼎、陈登云曾经弹劾陆光祖,陆光祖将陈登云当做知己;替蔡时鼎洗刷被诬陷的罪名,惩处胡乱诉讼的人。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御史孙丕扬遂以专擅劾光祖。时已迁太常少卿,坐落职闲住。

②尝以事与大学士申时行迕。时行不悦,光祖卒无所徇。

5.(2023广州二模)阅读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上问魏征曰:“人主何为而明,何为而暗?”对曰:“兼听则明,偏信则暗。人君兼听广纳,则贵臣不得拥蔽,而下情得以上通也。”上曰:“善!”

(节选自《资治通鉴唐纪》)

材料二:

初,选人李公义陈言,请为铁龙爪以浚河。其法用铁数斤为龙爪形沈之水底系絙以船曳之而行。宦官黄怀信以为铁爪,只列于木下如耙状,以石压之,两旁系大絙,两端钉大船,相距八十步,各用革车绞之,去来挠荡泥沙,已,又移船而浚之。事下大名安抚司,安抚司命金提司管勾官范子渊与通判、知县共试验之,皆言不可用。会子渊入京师,王介甫问子渊:“浚川铁耙、龙爪法甚善,何故不可用?”子渊因变言:“此诚善法,但当时同官议不合耳。”介甫大喜,即除子渊都水外监丞,置浚川司,使行其法。子渊乃于河上令指使分督役卒,用二物疏浚,书其课曰:“某日以扫疏若干步,深若干尺。”其实水深则耙不能及底,虚曳去来,水浅则齿碍泥沙,曳之不动。会都水监丞程肪于大名河曲开直河,子渊属昉称直河浅,牒浚川司使用耙浚之,肪从之。是时,天下皆言浚川耙如儿戏,适足以资谈笑,王介甫亦颇闻之,更下河北安抚司,令保奏。会介甫罢相,文潞公上言:“河水浩大,非耙可浚,秋涸故其常理,虽河滨甚愚之人,皆知浚川耙无益于事。臣不敢雷同保奏,共为欺罔。”奏上,上不悦,命知制谐诰本与都水、转运司共按视。诸扫人言:“水皆夏溢秋复,不惟此一年。”乃奏:“水落实非耙所致。”上又命内供奉官冯宗道试浚川耙于汴水。每料测量,有深于旧者,有不增不减者,大率三分各居其一。宗道每日据实奏闻,上意稍悟。会荣泽河堤涨急,诏判都水监俞充往治之,河危将决,赖用浚川耙疏导得免,具图以闻。上嘉之。

(节自《涑水记闻》)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解析标号涂黑。

其A法B用C铁D数E斤F为G龙H爪I形J沈K之L水M底N系O絙P以Q船R曳S之T而U行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已,又移船而浚之”的“已”,意为停止,与成语“无法自已”的“已”意思不同。

B.课,原意为根据一定标准对官吏进行考核,文中指范子渊记录下来以备考核的业绩。

C.“资谈笑”的“资”,意为供给,与《逐客书》中“逐客以资敌”的“资”意思相同。

D.“共为欺罔”的“罔”,意为欺骗,与《论语》中“学而不思则罔”的“罔”意思不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候补官员李公义提议用铁龙爪疏浚黄河河道,宰相王安石认为这种浚河的方法很好,于是他设置浚川司,并派范子渊前去依法施行。

B.宦官黄怀信在铁龙爪的基础上,以铁、木、石为材料,制作了更为大型的浚川耙配合绞车同时使用,可以高效地疏浚黄河河道。

C.王安石推行使用浚川耙,但是百姓都认为这并不奏效,王安石又把浚川之事交由河北安抚司负责,要求推荐有能力的官员去实施。

D.荣泽河的水位上涨,情势危急,判都水监俞充前往治理,他使用浚川耙疏通河道,成功地避免了决堤,上报朝廷后受到皇上赞赏。

(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人君兼听广纳,则贵臣不得拥蔽,而下情得以上通也。

②子渊属昉称直河浅,牒浚川司使用耙浚之,肪从之。

(5)对于新工具浚川耙效用的争议,皇上体现出明君应有的态度。请结合文本简要说明。

6.(2023湖北模拟)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客难东方朔曰:“苏秦、张仪一当万乘之主,而身都卿相之位,泽及后世。今子大夫修先王之术,慕圣人之义,讽诵《诗》《书》百家之言,服膺而不可释。好学乐道之效,明白甚矣;自以为智能海内无双,然悉力尽忠,以事圣帝,旷日持久,官不过侍郎,位不过执戟。意者尚有遗行邪?同胞之徒,无所容居,其何故也?”

东方先生仰而应之曰:“是故非子之所能备。彼一时也,此一时也,岂可同哉?夫苏秦、张仪之时,周室大坏,诸侯不朝,力政争权,相擒以兵。得士者强,失士者亡,故说得行焉。今则不然:圣帝德流,天下震慑,诸侯宾服,连四海之外以为带,安于覆盂,动发举事,犹运之掌,贤与不肖何以异哉?遵天之道,顺地之理,物无不得其所。故绥之则安,动之则苦。夫天地之大士民之众竭精驰说不可胜数使苏秦张仪与仆并生于今之世曾不得掌故宏敢望侍郎乎!故曰:时异事异。

虽然,安可以不务修身乎哉!《诗》曰:‘鼓钟于宫,声闻于外。’苟能修身,何患不荣!姜太公体行仁义,七十有二乃设用于文、武,得信厥说。封于齐,七百岁而不绝。此士所以日夜孽孽,修学敏行而不敢怠也。传曰:‘天不为人之恶寒而辍其冬,地不为人之恶险而辍其广,君子不为小人之匈匈而易其行。’诗云:‘礼义之不愆,何恤人之言?’举大德,赦小过,无求备于一人之义也。

今世之处士,时虽不用,块然无徒,廓然独居,上观许由,下察接舆。天下和平,与义相扶,寡偶少徒,固其宜也,子何疑于予哉?若夫燕之用乐毅,秦之任李斯,说行如流,曲从如环;所欲必得,功若丘山;海内定,国家安;是遇其时者也,子又何怪之邪?语曰:‘以管窥天,以蠡测海’,岂能通其条贯,考其文理?此适足以明其不知权变,而终惑于大道也。”

(节选自东方朔《答客难》,文字有删减)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夫天地之大/士民之众/竭精驰说/不可胜数/使苏秦/张仪与仆并生于今之世/曾不得掌故/安敢望侍郎乎/

B.夫天地之大/士民之众竭精/驰说不可胜数/使苏秦/张仪与仆并生于今之世/曾不得掌故/安敢望侍郎乎/

C.夫天地之大/士民之众竭精/驰说不可胜数/使苏秦/张仪与仆并生于今之世/曾不得掌/故安敢望侍郎乎/

D.夫天地之大/士民之众/竭精驰说/不可胜数/使苏秦/张仪与仆并生于今之世/曾不得掌/故安敢望侍郎乎/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万乘即一万辆兵车,“乘”指四马一车。万乘之国,指当时强大的国家。

B.执戟是秦汉时的宫廷侍卫官。“戟”是一种合戈、矛为一体的长柄兵器。

C.“礼义之不愆”的“愆”与课文《氓》里“匪我愆期”中的“愆”不同义。

D.“以管窥天,以蠡测海”即管窥蠡测。窥,偷偷看;蠡,贝壳做的瓢。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东方朔熟读诸子百家的典籍,好学乐道,全心全意侍奉君主,但官位不高,无法照顾到亲人朋友。

B.东方朔认为,处太平盛世,贤和不贤没有多大区别,所以自己遵天之道,顺地之理,不奢望侍郎职位。

C.东方朔认为乐毅、李斯能够被重用,能够游说如流水,是因为他们所遇时代和自己所处时代不一样。

D.东方朔在本文中以主客问答的形式着笔,先写一位客人诘难自己,讥讽他官微位卑,然后一一答辨。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姜太公体行仁义,七十有二乃设用于文、武,得信厥说。

②此适足以明其不知权变,而终惑于大道也。

(5)文中东方朔认为士人该如何对待自己不被重用?请简要概括。

7.(2022春邻水县校级月考)阅读课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嘉祐二年,试礼部。主司欧阳修惊喜,殿试中乙科,后以书见修,修语梅圣俞曰:“吾当避此人出一头地。”洵卒,赠光禄丞,既除丧,还朝,以判官告院。

安石创行新法。轼上书论其不便,新政日下,轼于其间,每因法以便民,民赖以安。徙知密州。司农行手实法,不时施行者以违制论。轼谓提举官曰:“违制之坐,若自朝廷,谁敢不从?今出于司农,是擅造律也。”提举官惊曰:“公姑徐之。”未几,朝廷知法害民,罢之。

元佑元年,轼以七品服入侍延和,即赐银绯,迁中书舍人。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巡铺内侍每摧辱举子且持暧昧单词诬以为罪轼尽奏逐之四年,积以论事,为当轴者所恨。轼恐不见容,请外,拜龙图阁学士、知杭州。既至杭,大旱,饥疫并作。轼请于朝,免本路上供米三之一,复得赐度僧牒,易米以救饥者。明年春,又减价粜常平米,多作鳣(zhān)粥药剂,遣使挟医分坊治病,活者甚众。轼曰:“杭,水陆之会,疫死比他处常多。”乃裒羡缗得二千,复发囊中黄金五十两,以作病坊,稍畜钱粮待之。徽宗立,更三大赦,遂提举玉局观,复朝奉郎。轼自元佑以来,未尝以岁课乞迁,故官止于此。建中靖国元年,卒于常州。

轼师父洵为文,既而得之于天。尝自谓:“作文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止于所不可不止。”虽嬉笑怒骂之辞,皆可书而诵之。其体浑涵光芒,雄视百代,有文章以来,盖亦鲜矣。

(节选自《宋史苏轼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巡铺内侍每摧辱举子/且持暧昧单词/诬以为罪/轼尽奏逐之/

B.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巡铺内侍每摧辱举子/且持暧昧单词/诬以为罪/轼尽奏逐之/

C.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巡铺内侍/每摧辱举子/且持暧昧单词/诬以为罪/轼尽奏逐之/

D.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巡铺内侍/每摧辱举子/且持暧昧单词/诬以为罪/轼尽奏逐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是古时对一个人的称呼,一般应该是男子二十岁行冠礼时由乡中长老或贵宾所取。

B.“礼部”是中国古代官署之一。隋唐时期,列为尚书省六部之首,长官称为礼部尚书。

C.司农是官名,又称为大司农,主要掌管农桑、仓储、租税等相关事务。

D.“元佑”是宋哲宗赵煦的第一个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亦可以作为表示年份,一般由君主发起。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轼自幼聪颖,深受时贤赏识。母亲亲自为他授课,他往往能说出要点。欧阳修十分看重他,曾对梅圣俞表示,应当避开此人让他出人头地。

B.苏轼因势利导,利用新法便民。当时王安石创行新法,他上书论其不便;新政下达,他常常设法使这些法令有利于百姓,百姓生活得以安宁。

C.苏轼直面饥疫,解救受灾百姓。他在任职杭州时遭遇旱灾病疫,减免上供米三分之一纾缓灾情;同时又集贮钱粮、建造治病场所以防备疫病。

D.苏轼天赋异禀,为文得心应手。他从父习文,又极具才华,作文如行云流水,行止有度,嬉笑怒骂之辞,皆可书而诵之,最终成为一代文宗。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四年,积以论事,为当轴者所恨。

②其体浑涵光芒,雄视百代,有文章以来,盖亦鲜矣。

8.(2023广西模拟)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问题。

材料一:

自古宦者乱人之国,其源深于女祸。女,色而已,宦者之害,非一端也。

盖其用事也近而习,其为心也专而忍。能以小善中人之意,小信固人之心,使人主必信而亲之。待其已信,然后惧以祸福而把持之。虽有忠臣硕士列于朝廷,而人主以为去已疏远,不若起居饮食、前后左右之亲可恃也。故前后左右者日益亲,而忠臣硕士日益疏,而人主之势日益孤。势孤,则惧祸之心日益切,而把持者日益牢。安危出其喜怒,祸患伏于帷闼,则向之所谓可恃者,乃所以为患也。

患已深而觉之,欲与疏远之臣图左右之亲近,缓之则养祸而益深,急之则挟人主以为质。虽有圣智,不能与谋。谋之而不可为,为之而不可成,至其甚,则俱伤而两败。故其大者亡国,其次亡身,而使奸豪得借以为资而起,至抉其种类,尽杀以快天下之心而后已。此前史所载宦者之祸常如此者,非一世也。

夫为人主者非欲养祸于内而疏忠臣硕士于外盖其渐积而势使之然也夫女色之惑,不幸而不悟,而祸斯及矣。使其一悟,掉而去之可也。宦者之为祸,虽欲悔悟,而势有不得而去也,唐昭宗①事是已。故曰“深于女祸者”,谓此也。可不戒哉?

(节选自欧阳修《五代史宦者传论》)

①唐昭宗:即李晔。晚唐时期宦官专政,对皇帝有废立大权。昭宗是僖宗之弟,即由宦官拥立为帝的。后来昭宗与宰相崔胤谋诛宦官,反被宦官刘季述等幽禁,后虽得神策军解救,重新复帝位,但却招致梁王朱全忠乘机领兵入京,唐朝因之覆灭。

材料二: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节选自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

(1)文本一中画波浪线部分有3处需要停顿,请在最恰当的地方用“/”断开。

夫为人主者非欲养祸于内而疏忠臣硕士于外盖其渐积而势使之然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端”,文中指萌芽、发端,与“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的“端”含义相同。

B.“中”,文中意思是“符合”,与《劝学》“木直中绳”的“中”含义相同。

C.材料一和材料二中的加点的两个“所以”含义相同,都表示“……的原因”。

D.“少牢”,文中指祭祀用羊、猪各一头。一般是诸侯、卿大夫祭祀宗庙时所用。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开头说自古以来,宦官比女人造成的祸患还要严重。材料二开头提出盛衰由于人事的论点,用庄宗之事作为立论的根据。

B.材料一中宦官获得了君主的完全信任后,就用祸福来恐吓他、挟制他。材料二中安闲享乐的庄宗衰败的时候,数十伶人围困他。

C.材料一中说皇帝想除掉宦官,把握不好的话会两败俱伤。材料二的第二段比较详细叙述了庄宗接受并执行晋王遗命的事情经过。

D.材料一认为女色、宦官造成的祸患,只要君王有所悔悟,都可以除去。材料二在篇末总结全文,阐述的事理具有现实意义。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患已深而觉之,欲与疏远之臣图左右之亲近,缓之则养祸而益深,急之则挟人主以为质。

②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9.(2021秋深圳校级期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晋愍帝建兴元年。祖逖少有大志,与刘琨俱为司州主簿,同寝,中夜闻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及渡江,左丞相睿以为军谘祭酒。逖言于睿曰:“今遗民既遭残贼,人思自奋,大王诚能命将出师,使如逖者统之以复中原,郡国豪杰必有望风响应者矣。”睿素无北伐之志,以逖为奋威将军,给千人廪,不给铠仗,使自召募。逖将其部曲百余家渡江,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祖逖将韩潜与后赵将桃豹分据陈川故城,相守四旬。逖以布囊盛土如米状,使千余人运上台,又使数人担米息于道。豹兵逐之,弃担而走。豹兵久饥得米以为逖士众丰饱益惧后赵将刘夜堂以驴千头运粮馈豹逖使韩潜及别将冯铁邀击于汴水尽获之豹宵遁,屯东燕城。逖使潜进屯封丘以逼之。冯铁据二台,逖镇雍丘,数遣兵邀击后赵兵,后赵镇戍归逖者甚多,境土渐蹙。

先是,赵固、上官巴等互相攻击,逖驰使和解之,示以祸福,遂皆受逖节度。诏加逖镇西将军。逖在军,与将士同甘苦,约己务施,劝课农桑,抚纳新附,虽疏贱者皆结以恩礼。河上诸坞先有任子在后赵者,皆听两属,时遣游军伪抄之,明其未附。坞主皆感恩,后赵有异谋,辄密以告,由是多所克获,自河以南多叛后赵归于晋。逖练兵积谷,为取河北之计。后赵王石勒患之,乃下幽州为逖修祖、父墓。置守冢二家,因与逖书,求通使及互市。逖不报书,而听其互市,收利十倍。逖牙门童建杀新蔡内史周密降于后赵,勒斩之,送首于逖曰:“叛臣逃吏,吾之深仇。将军之恶,犹吾恶也。”逖深德之。自是后赵人叛归逖者,逖皆不纳,禁诸将不使侵暴后赵之民,边境之间,稍得休息。

九月壬寅,卒于雍丘。豫州士女若丧父母,谯、梁间皆为立祠。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祖逖北伐》)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豹兵久饥/得米/以为逖士/众丰饱/益惧/后赵将刘夜堂以驴千头运粮馈豹/逖使韩潜及别将冯铁邀击于汴水/尽获之

B.豹兵久饥/得米/以为逖士众丰饱/益惧/后赵将刘夜堂以驴千头运粮馈豹/逖使韩潜及别将冯铁邀击于汴水/尽获之

C.豹兵久饥/得米/以为逖士众丰饱/益惧后赵将刘夜堂以驴千头运粮馈豹/逖使韩潜及别将冯铁邀击于汴水/尽获之

D.豹兵久饥/得米/以为逖士/众丰饱/益惧后赵将刘夜堂以驴千头运粮馈豹/逖使韩潜及别将冯铁邀击于汴水/尽获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主簿,古代官职名,是各级主官属下掌管文书簿籍及印鉴的佐吏。

B.河北,文中指地区名,即今河北省一带,是古代中原的核心区域。

C.互市,中国历史上中央或地方朝廷与外国或异族之间贸易的通称。

D.立祠,即建立祠堂之意。祠堂,后世建立祭祀祖宗或先贤的庙堂。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祖逖积极备战,让后赵王石勒担忧,石勒写信祖逖请求通商,祖逖没有回信,但听任双方贸易往来;石勒送还晋朝逃叛者的首级,使祖逖感激,缓和了双方关系。

B.祖逖部将与后赵军队对峙,祖逖设下计谋,用布袋装土伪装成大米,成功地威慑了敌人;后来又派军人截获了敌人的粮食,迫使敌人逃窜。

C.祖逖与将士同甘共苦,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发展生产,待人平等;他因对黄河流域的坞主有恩,获得回报,使得黄河以北很多人归顺晋朝。

D.祖逖从小志向远大,不愿苟且偷安,他义正词严地提出收复半壁河山,拯救中原的强烈要求,“闻鸡起舞”“中流击楫”等历史典故与他有关。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以逖为奋威将军,给千人廪,不给铠仗,使自召募。

②逖不报书,而听其互市,收利十倍。

(5)后赵石勒担忧祖逖准备收复黄河以北的土地,采取了哪些做法示好祖逖缓和双方关系?

10.(2023靖远县二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文本一:

楚令尹虞丘子复于庄王曰:“臣闻奏公行法可以得荣能浅行薄无望上位不名仁智无求显荣才之所不著无当其处臣为令尹十年矣,国不加治,狱讼不息,妨群贤路,尸禄素祭,贪欲无厌,臣之罪当稽于理,臣窃选国俊下里之士孙叔敖,秀赢多能,其性无欲,君举而授之政,则国可使治而士民可使附。”庄王曰:“子辅寡人,寡人得以长于中国,令行于绝城,逐霸诸侯,非子如何?”虞丘子曰:“久固禄位者,贪也;不进贤达能者,诬也;不让以位者,不廉也;不能三者,不忠也。为人臣不忠,君王又何以为忠?臣愿固辞。”庄王从之,以孙叔敖为令尹。少焉,虞丘子家干法,孙叔敖执而戮之。虞丘子喜,入见于王曰:“臣言孙叔敖,果可使持国政,奉国法而不党,施刑戮而不委,可谓公平。”庄王曰:“夫子之赐也已!”

(选自《说苑至公》,有删改)

文本二:

樊姬,楚庄王之夫人也。庄王即位,好狩猎。樊姬谏不止,乃不食禽兽之肉,王改过,勤于政事。王尝听朝罢晏,姬下殿迎曰:“何罢晏也?得无饥倦乎?”王曰:“与贤者语,不知饥倦也。”姬曰:“王之所谓贤者何也?”曰:“虞丘子也。”姬掩口而笑,王曰:“姬之所笑何也?”曰:“虞丘子贤则贤矣,未忠也。”王曰:“何谓也?”对曰:“今虞丘子相楚十余年,所荐非子弟,则族昆弟,未闻进贤退不肖,是蔽君而塞贤路。知贤不进,是不忠;不知其贤,是不智也。妾之所笑,不亦可乎!”王悦。明日,王以姬言告虞丘子,丘子避席,不知所对。于是避舍,使人迎孙叔敖而进之,王以为令尹。治楚三年,而庄王以霸。

(选自《烈女传贤明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臣闻奉公行法/可以得荣/能浅行薄/无望上位/不名仁智/无求显荣/才之所不著/无当其处

B.臣闻奉公行法/可以得荣/能浅行薄/无望上位/不名仁智/无求显荣/才之所不著无/当其处

C.臣闻奉公/行法可以得荣/能浅行薄/无望上位/不名仁智/无求显荣/才之所不著/无当其处

D.臣闻奉公/行法可以得荣/能浅行薄/无望上位/不名仁智/无求显荣/才之所不著无/当其处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贪欲无厌”与“夫晋,何厌之有”(《烛之武退秦师》)两句中“厌”字含义相同。

B.“王改过,勤于政事”与“一日,大母过余”(《项脊轩志》)两句中“过”字含义相同。

C.“是蔽君而塞贤路”与“觉今是而昨非”《归去来兮辞并序》)两句中“是”字含义不同。

D.“不知其贤”与“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劝学》)两句中“知”字含义不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孙叔敖在担任了楚国令尹后,充分发挥了治国的才能,成就了楚庄王的霸业,楚庄王对虞丘子的推荐心存感激。

B.虞丘子家族中有人犯了法,孙叔敖抓来杀了,虞丘子不但不生气,反而很高兴,因为自己推荐的孙叔敖可以称得上是公平正直的。

C.楚庄王登上位之后,喜欢打猎,樊姬不断规劝楚庄王后,楚庄王依然喜欢打猎,于是樊姬就用不吃禽兽肉的方式进行规劝。

D.在听了楚庄王转告樊姬对自己的评价后,虞丘子离开座位,无言以答,回去后立即辞退了曾举荐的族中子弟,改正了任人唯亲的错误。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君举而授之政,则国可使治而士民可使附。

②姬下殿迎曰:“何罢晏也?得无饥倦乎?”

11.(2023安庆模拟)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初,上之立非宰相意,故杨嗣复、李珏相继罢去,召淮南节度使李德裕入朝,以德裕为门下侍郎、同平章事。德裕入谢,言于上曰:“致理之要,在于辨群臣之邪正。夫邪正二者,势不相容,正人指邪人为邪,邪人亦指正人为邪,人主辨之甚难。臣以为正人如松柏,特立不倚;邪人如藤萝,非附他物不能自起。故正人一心事君,而邪人竞为朋党。陛下诚能慎择贤才以为宰相,有奸罔者立黜去之,常令政事皆出中书,推心委任,坚定不移,则天下何忧不理哉!”又曰:“先帝于大臣好为形迹,小过皆含容不言,日累月积,以至祸败。兹事大误,愿陛下以为戒!臣等有罪,陛下当面诘之。事苟无实,得以辩明;若其有实,辞理自穷。小过则容其悛改,大罪则加之诛谴,如此,君臣之际无疑间矣。”上嘉纳之。

天德军使田牟、监军韦仲平欲击回鹘以求功,奏称:“回鹘叛将唱没斯等侵逼塞下,吐谷浑、沙陀、党项皆世与为仇,请自出兵驱逐。”上命朝臣议之,议者皆以为唱没斯等叛可汗而来,不可受,宜如牟等所请,击之便。上以问宰相,李德裕以为:“穷鸟入怀,犹当活之。况回鹘屡建大功,今为邻国所破,部落离散,穷无所归,远依天子,无秋毫犯塞,奈何乘其困而击之!宜遣使者镇抚,运粮食以赐之,此汉宣帝所以服呼韩邪也。”陈夷行曰:“此所谓借寇兵资盗粮也,不如击之。”德裕曰:“彼吐谷浑等各有部落,见利则锐敏争进,不利则乌惊鱼散,各走巢穴,安肯守死为国家用!今天德城兵才千余若战不利城陷必矣不若以恩义抚而安之必不为患纵使侵暴边境,亦须征诸道大兵讨之,岂可独使天德击之乎!”

(节选自《资治通鉴唐纪六十二》,有删改)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解析标号涂黑,少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

今天A德城兵才B千余C若D战E不利城F陷G必矣H不若I以恩J义抚K而安之L必M不为N患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德裕入谢”与“旦日不可不蛋自来谢项王”(《史记项羽本纪》)两句中的“谢”含义相同。

B.“陛下诚能慎择贤才以为宰相”与“虽蒙斧钺汤镌,诚能甘乐之”(《汉书苏武传》)两句中的“诚”含义不同。

C.“有奸罔者立黜去之”与“罔民而可为也”(《孟子齐桓晋文之事》)两句中的“罔”含义相同。

D.“穷无所归”与“人穷则反本”(《史记屈原列传》)两句中的“穷”含义不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唐武宗被立,并不是出于宰相杨嗣复、李珏的建议。武宗即位后,召李德裕入朝。

B.李德裕认为君子不必依赖别的器物,而邪恶的小人如果不攀附其他器物,就不能自立。

C.回鹘叛将唱没斯等侵逼塞下,天德军使田牟、监军韦仲平认为和回鹘世代为仇,请求出兵驱逐。

D.李德裕竭力反对出兵回鹘,他认为吐谷浑等族各有许多部落,大多只是见利起兵,并不会真的为国家尽心效力。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小过则容其悛改,大罪则加之诛谴,如此,君臣之际无疑间矣。

②宜遣使者镇抚,运粮食以赐之,此汉宣帝所以服呼韩邪也。

(5)朝臣大多赞成出兵回鹘,李德裕为何竭力反对?请简要说明。

12.(2023春杭州期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文本一: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沛公曰:“诺。”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项王许诺。

(节选自《鸿门宴》)

文本二:

秦皇帝东游,良与客狙击秦皇帝博浪沙中,误中副车。秦皇帝大怒,大索天下,求贼甚急,为张良故也。良乃更名姓,亡匿下邳。居下邳,为任侠。项伯常杀人,从良匿。

后十年,陈涉等起兵,良亦聚少年百馀人。景驹自立为楚假王,在留。良欲往从之,道还沛公。沛公将数千人,略地下邳西,遂属焉。沛公拜良为厩将。良数以太公兵法说沛公,沛公善之,常用其策。良为他人言,皆不省。良曰:“沛公殆天授。”故遂从之,不去见景驹。

沛公之从雒阳①南出轩辕,良引兵从沛公。沛公欲以兵二万人击秦峣下军,良说曰:“秦兵尚强,未可轻。臣闻其将屠者子,贾竖易动以利。愿沛公且留壁使人先行为五万人具食益为张旗帜诸山上为疑兵令郦食其②持重宝啖秦将”秦将果畔,欲连和俱西袭咸阳,沛公欲听之。良曰:“此独其将欲畔耳,恐士卒不从。不从必危,不如因其解击之。”沛公乃引兵击秦军,大破之。

张良多病,未尝特将也。常为画策臣,时时从汉王。汉四年,韩信破齐而欲自立为齐王,汉王怒。张良说汉王,汉王使良授齐王信印。汉六年正月,封功臣。高帝曰:“运筹策帷帐中,决胜千里外,子房功也。自择齐三万户。”良曰:“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乃封张良为留侯。高帝崩,后八年卒,谥为文成侯。

(选自《史记留侯世家》,有删改)

①雒(luò)阳:洛阳。②郦食(yì)其(jī):人名。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愿沛公且留壁/使人先行/为五万人具食/益为张旗帜诸山上/为疑兵/令郦食其持重宝啖秦将

B.愿沛公且留壁/使人先行/为五万人具食/益为张旗帜/诸山上为疑兵/令郦食其持重宝啖秦将

C.愿沛公且留/壁使人/先行为五万人/具食益为张旗帜/诸山上为疑兵/令郦食其持重宝啖秦将

D.愿沛公且留/壁使人先行/为五万人具食/益为张旗帜诸山上/为疑兵/令郦食其持重宝啖秦将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季父,最小的叔叔,古代以伯、仲、叔、季来表示兄弟间的排行顺序,季排行最小。

B.为寿,席间敬酒祝寿。向尊长敬酒或馈赠财物,以祈祝健康长寿。

C.副车,皇帝的从车,古称天子属车三十六乘,副车就是属车的别称。

D.谥,封建时代在人死后根据其生前事迹评定褒扬给予的称号,称为谥或谥号。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邦知人善用,从谏如流。当他听到项羽要击破他时,能虚心向张良请教,采纳建议,热情款待项伯,约为婚姻。

B.刘邦善于应变,处事圆滑。危机面前,他既虚心请教,又将自己的错误推到别人头上,还让项伯为他所用,使局势出现转机。

C.张良胆识过人,沉稳机智。面对故人报信,他处变不惊,从容应对;他计败峣下秦军,又劝告汉王授印于韩信,解除危难。

D.张良为人精明,知人知己。他劝谏时把握尺度,启发刘邦醒悟并采纳其建议;他献计刘邦,利诱秦朝将领,不费一兵一卒,拿下咸阳。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②沛公将数千人,略地下邳西,遂属焉。

(5)结合文本一,简要概括刘邦是如何打动项伯的。

13.(2023南宁开学)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鲁阳文君将攻郑,子墨子闻而止之,谓阳文君曰:“今使鲁四境之内,大都攻其小都,大家伐其小家,杀其人民,取其牛马、狗豕、布帛、米粟、货财,则何若?”鲁阳文君曰:“鲁四境之内,皆寡人之臣也。今大都攻其小都,大家伐其小家,夺之货财,则寡人必将厚罚之。”子墨子曰:“夫天之兼有天下也,亦犹君之有四境之内也。今举兵将以攻郑,天诛其不至乎?”鲁阳文君曰:“先生何止我攻郑也?我攻郑,顺于天之志。郑人三世①杀其父,天加诛焉,使三年不全,我将助天诛也。”子墨子曰:“郑人三世杀其父,而天加诛焉,使三年不全。天诛足矣,今又举兵,将以攻郑,曰:‘吾攻郑也,顺于天之志。’譬有人于此,其子强梁不材,故其父笞之。其邻家之父,举木而击之。曰:‘吾击之也。顺于其父之志。’则岂不悖哉!”

子墨子谓鲁阳文君曰:“攻其邻国,杀其民人,取其牛马、粟米、货财,则书之于竹帛,镂之于金石,以为铭于钟鼎,传遗后世子孙曰:‘莫若我多!’今贱人也,亦攻其邻家,杀其人民,取其狗豕、食粮、衣裘,亦书之竹帛,以为铭于席豆,以遗后世子孙,曰:‘莫若我多!’其可乎?”鲁阳文君曰:“然。吾以子之言观之,则天下之所谓可者,未必然也。”

子墨子为鲁阳文君曰:“世俗之君子,皆知小物,而不知大物。今有人于此窃一犬一彘则谓之不仁窃一国一都则以为义譬犹小视白谓之白大视白则谓之黑。是故世俗之君子,知小物而不知大物者,此若言之谓也。”

(节选自《墨子鲁问》)

①三世:数代,言其多。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今有人于此/窃一犬一彘/则谓之不仁窃/一国一都则以为义/譬犹小视白/谓之白/大视白则谓之黑/

B.今有人/于此窃一犬一彘/则谓之不仁窃/一国一都/则以为义/譬犹小视白谓之白/大视白则谓之黑/

C.今有人于此/窃一犬一彘/则谓之不仁/窃一国一都/则以为义/譬犹小视白谓之白/大视白则谓之黑/

D.今有人/于此窃一犬一彘/则谓之不仁/窃一国一都则以为义/譬犹小视白/谓之白/大视白/则谓之黑/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子墨子闻而止之”的“之”与《师说》中“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的“之”用法相同。

B.“大家伐其小家”的“家”与《兼爱》中“大夫各爱其家”的“家”的意思不同。

C.“必将厚罚之”的“厚”与《烛之武退秦师》中“邻之厚,君之薄也”的“厚”的意思不同。

D.“传遗后世子孙”的“遗”与《师说》中“小学而大遗”的“遗”的意思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鲁阳文君攻郑的理由“顺于天之志”,不过是替天行道的借口,实际上是诸侯掠夺财物,扩展疆域,欲图称霸的野心的体现。

B.第二段中墨子将诸侯互相攻伐的行为和平民互相争斗的行为进行对比,主要是为了说服鲁阳文君不要像平民一样目光短浅,施行不义的战争。

C.窃物者“不仁”为盗贼,窃国者反而为“义”成诸侯,墨子通过形象的比喻和鲜明的对比来阐明自己的政治主张,通俗易懂而是非分明。

D.本篇各段记载了墨子与鲁阳文君的一些谈话,多处申明了其“兼爱”“非攻”的主张,体现出墨子向往天下安宁、人民安居乐业的理想。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譬有人于此,其子强梁不材,故其父笞之。

②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5)墨子阻止鲁阳文君攻打郑国的理由是什么?请根据文本概括。

14.(2023河北二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孟尝君舍人有与君之夫人相爱者。或以问孟尝君曰:“为君舍人,而内与夫人相爱,亦甚不义矣,君其杀之。”君曰:“睹貌而相悦者,人之情也,勿言也。”

居期年,君召爱夫人者而谓之曰:“子与文游久矣,大官未可得,小官公又弗欲。卫君与文布衣交,请具车马皮币,愿君以此从卫君游。”于卫甚重。齐、卫之交恶,卫君甚欲约天下之兵以攻齐。是人谓卫君曰:“今君约天下之兵以攻齐,是足下倍先君盟约而欺孟尝君也。不听臣,若臣不肖也,臣辄以颈血游足下衿。”卫君乃止。齐人闻之曰:“孟尝君可谓善为事矣,转祸为功。”

孟尝君出行国,至楚,献象床。郢之登徒,直使送之,不欲行。见孟尝君门人公孙成曰:臣郢之登徒也直送象床象床之值千金伤此若发漂买妻子不足偿之足下能使仆无行先人有宝剑愿得献之公孙曰:“诺。”

入见孟尝君曰:“君岂受楚象床哉?臣愿君勿受。”孟尝君曰:“何哉?”公孙戍曰:“小国所以皆致相印于君者,闻君于齐能振达贫穷,有存亡继绝之义。小国英桀之士,皆以国事累君,诚慕君之廉也。今君到楚而受象床,所未至之国,将何以待君?臣戍愿君勿受。”孟尝君曰:“诺。今何举足之高也?”公孙戍曰:“臣有大喜三,重之宝剑一。门下百数,莫敢入谏,臣独入谏,一喜;谏而得听,二喜;谏而止君之过,三喜。输象床,郢之登徒不欲行,许戌以先人之宝剑。”孟尝君:“善,受之乎?”公孙戍曰:“未敢。”曰:“急受之。”因书门版曰:“有能扬文之名,止文之过,私得宝于外者,疾入谏!”

(选自《战国策齐三》)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臣/郢之登徒也/直送象床/象床之值千金/伤此若发漂卖/妻子不足偿之足下/能使仆无行/先人有宝剑/愿得献之

B.臣/郢之登徒也/直送象床/象床之值/千金伤此若发漂/实妻子不足偿之足下/能使仆无行/先人有宝剑/愿得献之

C.臣/郢之登徒也/直送象床/象床之值千金/伤此若发漂/卖妻子不足偿之/足下能使仆无行/先人有宝剑/愿得献之

D.臣/郢之登徒也/直送象床/象床之值/千金伤此若发漂卖/妻子不足偿之/足下能使仆无行/先人有宝剑/愿得献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足下是一种敬辞,用于下称上或同辈相称,战国时也多用来称呼君主。用于第二人称的敬辞还有“子、君、公”等。

B.文中“是足下倍先君盟约而欺孟尝君也”的“倍”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鸿门宴》)中的“倍”意思相同。

C.文中“贫穷”的“贫”指贫困;“穷”是指不得志,与《鱼我所欲也》“所识穷乏者得我欤”的“穷”意思相同。

D.孟尝君是我国战国时期四公子之一,以轻财下士著称,姓田名文,故文中“有能扬文之名”的“文”即其自称。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孟尝君认为门客之所以爱慕自己的夫人,是因为自己的妻子长得好看,这属于人之常情的事情,因此他对于别人的告发不予理睬。

B.卫国与齐国的关系一度紧张,卫君极力想纠集天下诸侯来进攻齐国,但经过孟尝君门客的劝说,发现实力悬殊才打消了这个念头。

C.郢都人登徒负责送象牙床给孟尝君,可是他不愿意去,于是找到孟尝君的门客公孙戍,并且用宝剑相赠,要其设法免掉这个差使。

D.孟尝君接受了公孙戍的劝告,但对于其乐不可支的样子感到疑惑,公孙戍只好说出实情,孟尝君并没有责怪他,反而叫他收下宝剑。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卫君与文布衣交,请具车马皮币,愿君以此从卫君游。

②今君到楚而受象床,所未至之国,将何以待君?

(5)请分析孟尝君的形象特征。

15.(2023春湖北期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鲍叔遂进管仲。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遇时也。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绝权既进管仲,以身下之。子孙世禄于齐,有封邑者十余世,常为名大夫。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蛇叔能知人也。

既任政相齐,以区区之齐在海滨,通货积财,富国强兵,与俗同好恶。故其称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上服度则六亲固。四维不张,国乃灭亡。下令如流水之原,令顺民心。”其为政也,善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贵轻重,慎权衡。桓公实怒少姬,南袭蔡,管仲因而伐楚,责包茅不入贡于周室。桓公实北征山戎,而管仲因而令燕修召公之政。于柯之会,桓公欲背曹沫之约,管仲因而信之,诸侯由是归齐。故曰:“知与之为取,政之宝也。”

管仲富拟于公室,有三归、反坫,齐人不以为侈。管仲卒,齐国遵其政,常强于诸侯。太史公曰:“管仲世所谓贤臣,然孔子小之。岂以为周道衰微,桓公既竖,而不勉之至王,乃称霸哉?”语曰:“将顺其美,匡救其恶,故上下能相亲也”。岂管仲之谓乎?

(节选自《史记管晏列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

B.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

C.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

D.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齐桓公,桓,谥号。谥号是指社会地位相对较高的人物死之后,后人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褒扬的文字。

B.大夫,职官等级名,周代在国君下有卿、大夫、士三级,大夫之中又分上、中、下三等。

C.仓廪,中国古代仓库的名称,用于储蓄粮食,一般称贮谷的建筑为仓,贮米的建筑为廪。

D.四维,指古代的礼、义、廉、耻四种规范,是维系社会稳定的社会道德标准和行为规范。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管仲得益于鲍叔牙的推荐,受到齐桓公的重用,他被任用以后,在齐国执政,帮助齐桓公扶正天下,成就霸主事业。

B.在受到齐桓公重用前,管仲经济上贪占便宜,仕途上做官不顺,军事上败战连连,遭囚禁受侮辱,但这些都得到了鲍叔牙的理解。

C.管仲北攻山戎,同时让燕国整治召公时期的政令,他懂得分别事物的轻重缓急,慎重地权衡事情的利弊得失。

D.司马迁认为管仲是贤臣,因为他顺势助成齐桓公的美德,纠正挠救他的过错,让君臣百姓之间亲密无间。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遇时也。

②管仲世所谓贤臣,然孔子小之。岂以为周道衰微,桓公既贤,而不勉之至王,乃称霸哉?

(5)管仲为使齐国国力强大,称霸诸侯,采取了哪些措施?请简要说明。

16.(2023春潍坊期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李士衡为馆职,使高丽,一武人为副。高丽礼币赠遗之物,士衡皆不关意,一切委于副使。时船底疏漏,副使者以士衡所得嫌帛藉船底,然后实己物,以避漏湿。至海中,遇大风,船欲倾覆,舟人大恐,请尽弃所载,不尔,船重必难免。副使仓惶,取船中之物投之海中,便不暇拣择。约投及半,风息船定。既而点检所投,皆副使之物,士衡所得在船底,一无所失。

王荆公病喘药用紫团山人参不可得时薛师政自河东还适有之赠公数两不受人有劝公曰:“公之疾,非此药不可治。疾可忧,药不足辞。”公曰:“平生无紫团参,亦活到今日。”竟不受。公面鬓黑,门人忧之,以问医。医曰:“此垢污,非疾也。”进澡豆令公颒①面。公曰:“天生黑于予,澡豆其如予何!”

郭进有材略,累有战功,尝刺邢州。今邢州城乃进所筑,其厚六丈,至今坚完。进于城北治第,既成,聚族人宾客庆之,下至土木之工皆与。乃设诸工之席于东庑,群子之席于西庑。人或曰:“诸子安可与工徒齿?”进指诸工曰:“此造宅者。”指诸子曰:“此卖宅者,固宜坐造宅者下也。”

朝士刘廷式本田家。邻舍翁甚贫,有一女约与刘廷式为婚。后契阔数年,廷式读书登科。归乡闾访邻翁,而翁已死,女因病双瞽,家极困饿。廷式使人申前好,而女子之家辞以疾,仍以佣耕,不敢姻士大夫。廷式坚不可:与翁有约,岂可以翁死子疾而背之?卒与成婚,阖门极雍睦,其妻相携而后能行。廷式尝坐小谴,监司欲逐之,嘉其有美行,遂为之阔略。其后廷式管干江州太平宫,而妻死,哭之极哀。苏子瞻爱其义,为文以美之。

(节选自沈括《梦溪笔谈》)

①颒:洗脸。

(1)下面对加点字的解释,全对的一组是

①副使者以士衡所得嫌帛藉船底藉:垫

②诸子安可与工徒齿齿:说到,提及

③后契阔数年契阔:久别,离别

④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会同:古代诸侯朝见天子的通称

⑤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谨:谨慎

⑥族疱月更刀,折也族:众

⑦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参乘:即“骖乘”,古时站在车左陪乘或担任警卫的人

A.①②⑥⑦

B.①③④⑥

C.②③④⑤

D.④⑤⑥⑦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王荆公病喘/药用紫团山人参/不可得/时薛师政自河东还/适有之/赠公数两/不受/

B.王荆公病/喘药用紫团山人参/不可得时/薛师政自河东还/适有之/赠公数两/不受/

C.王荆公病/喘药/用紫团山人参/不可得时/薛师政自河东还/适有之/赠公数两/不受/

D.王荆公病喘/药用紫团山人参/不可得/时薛师政/自河东还/适有之/赠公数两/不受/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士衡在出使高丽回国途中遭遇风暴,当船夫请求将船上的物品扔掉以避风险时,副使无奈只能将自己的部分东西扔到海中。

B.王荆公患病时,有人劝他接受紫团山参便于治疗;他面部发黑,门人寻诊问医后进献躁豆让他洗脸,这些建议他都拒绝了。

C.郭进因军功担任邢州刺史,曾经修筑府邸,在工程完工后宴请宾客,安排工匠们在东厢房就餐,而把自己的孩子安排在西厢房。

D.刘廷式考中进士后回乡,曾与他约为婚姻的女子双目失明,家庭遭遇变故,但他仍然与女子成婚,在妻子死后,他非常哀痛。

(4)把下面的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廷式尝坐小谴,监司欲逐之,嘉其有美行,遂为之阔略。

②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烛之武退秦师》)

(5)李士衡的副使和刘廷式在为人处世方面对我们有何警示或启示?请简要概括。

17.(2023春东昌府区校级月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魏主雅重门族。陇西李冲以才识见任,当朝贵重,所结姻亲,莫非清望。帝以其女为夫人。魏旧制:王国舍人①皆应娶八族及清修之门。咸阳王禧娶隶户为之,帝深责之,因下诏为其聘室:“前者所纳,可为妾媵。咸阳王禧,可聘故颖川太守陇西李辅女。”时赵郡诸李,人物尤多,各盛家风。众议以薛氏为河东茂族。帝曰:“薛氏,蜀也。岂可入郡姓!”直阁薛宗起执戟在殿下,出次对曰:“臣之先人,汉末仕蜀,二世复归河东,今六世相袭,非蜀人也。伏以陛下黄帝之胤,受封北土,岂可亦谓之胡邪?今不预郡姓,何以生为!”乃碎戟于地。帝徐曰:“然则朕甲、卿乙乎?”乃入郡姓,仍曰:“卿非‘宗起’,乃‘起宗’也!”帝与群臣论选调曰:“近世高卑出身,各有常分;此果如何?”李冲对曰:“未审上古已来,张官列位,为膏梁子弟乎,为致治乎?”帝曰:“欲为治耳。”冲曰:“然则陛下今日何为专取门品,不拔才能乎?”帝曰:“苟有过人之才,不患不知。然君子之门,借使无当世之用,要自德行纯笃,朕故用之。”冲曰:“傅说、吕望,岂可以门地得之!”帝曰:“非常之人,旷世乃有一二耳。”秘书令李彪曰:“陛下若专取门地,不审鲁之三卿②,孰若四科③?”著作佐郎韩显宗曰:“陛下岂可以贵袭贵,以贱袭贱!”帝曰:“必有高明卓然者,朕亦不拘此制。”顷之,刘昶入朝,帝谓昶曰:“或言唯能是寄,不必拘门,朕以为不尔。何者?清浊同流混齐一等君子小人名品无别此殊为不可我令八族以上士人品第有九九品之外小人之官复有七等若有其人,可起家为三公。正恐贤才难得,不可止为一人浑我典制也。”

(节选自《资治通鉴齐纪六》)

[注]①王国舍人:指诸王嫔妃。②三卿:春秋时期鲁国三位卿大夫季孙氏、孟孙氏、叔孙氏。③四科:原为儒家评定人物的分类,指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此处指四科的代表人物。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清浊同流混齐/一等君子小人/名品无别/此殊为不可/我今八族/以上士人品第有九/九品之外/小人之官复有七等/

B.清浊同流/混齐一等/君子小人/名品无别/此殊为不可/我今八族/以上士人品第有九/九品之外/小人之官复有七等/

C.清浊同流混齐/一等君子小人/名品无别/此殊为不可/我今八族以上士人/品第有九/九品之外/小人之官复有七等/

D.清浊同流/混齐一等/君子小人/名品无别/此殊为不可/我今八族以上士人/品第有九/九品之外/小人之官复有七等/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苟,在此为“假如,如果”之意,与《陈情表》中“欲苟顺私情”的“苟”含义相同。

B.伏,在此表示下对上的谦敬,与《孔雀东南飞》中“伏惟启阿母”的“伏”相同。

C.膏粱,此指富贵之家,与《红楼梦》中“寄言纨祷与膏梁”的“膏梁”含义相近。

D.起家,此指从家中征召出来,授以官职,与“白手起家”中的“起家”含义不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魏帝因为咸阳王禧违背魏国已有的制度聘娶隶户人家的女儿做嫔妃,不仅对其深加责备,还下诏书为他聘娶陇西人李辅的女儿为妻室。

B.魏帝认为薛氏属于蜀地不应该入郡姓,但在薛宗起据理力争、碎戟于地甚至以死相逼下,不仅同意薛氏入郡姓,还对薛宗起赞赏有加。

C.李冲认为自古以来陈设官爵名位就是为了把政事处理好,应该选取有才能的人充任,而不应该像魏帝那样只凭门第选取显贵人家子弟。

D.魏帝虽然表示可以打破常规选用出身低微的旷世之才,但仍然不废弃以门第选人的制度,因为他认为君子之门出来的人德行纯粹笃厚。

(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陇西李冲以才识见任,当朝贵重,所结姻亲,莫非清望。

②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陈情表》)

(5)文中薛宗起和李彪在应答魏帝时,采用的说理方法有什么不同?请简要概括。

18.(2023春张北县校级月考)阅读文言文,完成问题。

东轩记

苏辙

余既以罪谪监筠州盐酒税,未至,大雨,筠水泛溢,蔑南市,登北岸,败刺史府门。盐酒税治舍,俯江之漘,水患尤甚。既至,敝不可处,乃告于郡,假部使者府以居。岁十二月,乃克支其欹斜,补其圮缺,辟听事堂之东为轩,种杉二本,竹百个,以为宴休之所。

然盐酒税旧以三吏共事,余至,其二人者适皆罢去,事委于一。昼则坐市区,鬻盐沽酒税豚鱼,与市人争寻尺以自效;暮归,筋力疲废,辄昏然就睡,不知夜之既旦;旦则复出营职,终不能安于所谓东轩者。每旦暮出入其旁,顾之,未尝不哑然自笑也。

余昔少年读书,窃尝怪以颜子箪食瓢饮,居于陋巷,人不堪其忧,颜子不改其乐。私以为虽不欲仕,然抱关、击柝尚可自养,而不害于学,何至困辱贫窭自苦如此?及来筠州,勤劳米盐之间,无一日之休,虽欲弃尘垢,解羁絷,自放于道德之场,而事每劫而留之,然后知颜子之所以甘心贫贱,不肯求升斗之禄以自给者,良以其害于学故也。

嗟夫!士方其未闻大道,沉酣势利,以玉帛子女自厚,自以为乐矣。及其循理以求道落其华而收其实从容自得不知夫天地之为大与死生之为变而况其下者乎故其乐也,足以易穷饿而不怨,虽南面之王不能加之,盖非有德不能任也。余方区区欲磨洗浊污,睎圣贤之万一,自视缺然,而欲庶几颜氏之福,宜其不可得哉!

余既以谴来此,虽知桎梏之害,而势不得去,独幸岁月之久,世或哀而怜之,使得归伏田里,治先人之敝庐,为环堵之室而居之。然后追求颜氏之乐,怀思东轩,优游以忘其老,然而非所敢望也。

(选自《古文辞类纂》,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及其循理以求道/落其华而收其实/从容自得/不知夫天地之为大/与死生之为变/而况其下者乎/

B.及其循理以求/道落其华/而收其实/从容自得/不知夫天地之为大/与死生之为变/而况其下者乎/

C.及其循理以求/道落其华/而收其实/从容自得不知/夫天地之为大/与死生之为变/而况其下者乎/

D.及其循理以求道/落其华而收/其实从容自得/不知夫天地之为大/与死生之为变/而况其下者乎/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败刺史府门”与“于是从散约败”(《过秦论》)两句中的“败”含义不同。

B.升斗之禄,指微薄的薪俸。升斗,容量单位。十合为升,十升为斗。

C.南面,古代以坐南朝北为尊位,故代称帝位。天子、诸侯见群臣,或卿大夫见僚属,皆南面而坐。

D.“独幸岁月之久”与“幸可广问讯”(《孔雀东南飞》)两句中的“幸”含义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最初,想把东轩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