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基桩检测基本规定_第1页
建筑基桩检测基本规定_第2页
建筑基桩检测基本规定_第3页
建筑基桩检测基本规定_第4页
建筑基桩检测基本规定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建筑基桩检测基本规定1.1一般规定1.1.1基桩检测可分为施工前为设计提供依据的试验桩检测和施工后为验收提供依据的工程桩检测。基桩检测应根据检测目的、检测方法的适应性、桩基的设计条件、成桩工艺等,按表1.1.1合理选择检测方法。当通过两种或两种以上检测方法一的相互补充、验证,能有效提高基桩检测结果判定的可靠性时,应选择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检测方法。表1.1.1检测目的及检测方法检测目的检测方法确定单桩竖向抗压极限承载力;判定竖向抗压承载力是否满足设计要求;通过桩身应变、位移测试,测定桩侧、桩端阻力;验证高应变法的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检测结果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确定单桩竖向抗拔极限承载力;判定竖向抗拔承载力是否满足设计要求;通过桩身应变、位移测试,测定桩的抗拔侧阻力单桩竖向抗拔静载试验确定单桩水平临界荷载和极限承载力,推定土抗力参数;判定水平承载力或水平位移是否满足设计要求;通过桩身应变、位移测试,测定桩身弯矩单桩水平静载试验检测灌注桩桩长、桩身混凝土强度、桩底沉渣厚度,判定或鉴别桩端持力层岩土性状,判定桩身完整性类别钻芯法检测桩身缺陷及其位置,判定桩身完整性类别低应变法判定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是否满足设计要求;检测桩身缺陷及其位置,判定桩身完整性类别;分析桩侧和桩端土阻力;进行打桩过程监控高应变法检测灌注桩桩身缺陷及其位置,判定桩身完整性类别声波透射法1.1.2当设计有要求或有下列情况之一时,施工前应进行试验桩检测并确定单桩极限承载力:设计等级为甲级的桩基;无相关试桩资料可参考的设计等级为乙级的桩基;地基条件复杂、基桩施工质量可靠性低;本地区采用的新桩型或采用新工艺成桩的桩基。1.1.3施工完成后的工程桩应进行单桩承载力和桩身完整性检测。1.1.4桩基工程除应在工程桩施工前和施工后进行基桩检测外,尚应根据工程需要,在施工过程中进行质量的检测与监测。1.2检测工作程序1.2.1检测工作应按图1.2.1的程序进行。接受委托接受委托调查、资料收集调查、资料收集制定检测方案制定检测方案前期准备前期准备重新检测,验证、扩大检测现场检测重新检测,验证、扩大检测现场检测计算分析和结果评价计算分析和结果评价检测报告检测报告图1.2.1检测工作程序框图1.2.2调查、资料收集宜包括下列内容:收集被检测工程的岩土工程勘察资料、桩基设计文件、施工记录,了解施工工艺和施工中出现的异常情况;委托方的具体要求;检测项目现场实施的可行性。1.2.3检测方案的内容宜包括:工程概况、地基条件、桩基设计要求、施工工艺、检测方法和数量、受检桩选取原则、检测进度以及所需的机械或人工配合。1.2.4基桩检测用仪器设备应在检定或校准的有效期内;基桩检测前,应对仪器设备进行检查调试。1.2.5基桩检测开始时间应符合下列规定:当采用低应变法或声波透射法检测时,受检桩混凝土强度不应低于设计强度的70%,且不应低于15MPa;当采用钻芯法检测时,受检桩的混凝土龄期应达到28d,或受检桩同条件养护试件强度应达到设计强度要求;承载力检测前的休止时间,除应符合本条第2款的规定外,当无成熟的地区经验时,尚不应少于表1.2.5规定的时间。表1.2.5休止时间土的类别休止时间(d)砂土7粉土10黏性土非饱和15饱和25注:对于泥浆护壁灌注桩,宜延长休止时间。1.2.6验收检测的受检桩选择,宜符合下列规定:施工质量有疑问的桩;局部地基条件出现异常的桩;承载力验收检测时部分选择完整性检测中判定的Ⅲ类桩;设计方认为重要的桩;施工工艺不同的桩;除本条第1~3款指定的受检桩外,其余受检桩的检测数量应符合本规范第1.1.3~1.1.8条的相关规定,且宜均匀或随机选择。1.2.7验收检测时,宜先进行桩身完整性检测,后进行承载力检测。桩身完整性检测应在基坑开挖至基底标高后进行。承载力检测时,宜在检测前、后,对受检桩、锚桩进行桩身完整性检测。1.2.8当发现检测数据异常时,应查找原因,重新检测。1.2.9当现场操作环境不符合仪器设备使用要求时,应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1.3检测方法选择和检测数量1.1.1为设计提供依据的试验桩检测应依据设计确定的基桩受力状态,采用相应的静载试验方法确定单桩极限承载力,检测数量应满足设计要求,且在同一条件下不应少于3根;当预计工程桩总数小于50根时,检测数量不应少于2根。1.1.2打入式预制桩有下列要求之一时,应采用高应变法进行试打桩的打桩过程监测:控制打桩过程中的桩身应力;确定沉桩工艺参数;选择沉桩设备;选择桩端持力层。在相同施工工艺和相近地基条件下,试打桩数量不应少于3根。1.1.3混凝土桩的桩身完整性检测方法选择,应符合本规范第1.1.1条的规定;当一种方法不能全面评价基桩完整性时,应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检测方法,检测数量应符合下列规定:建筑桩基设计等级为甲级,或地基条件复杂、成桩质量可靠性较低的灌注桩工程,检测数量不应少于总桩数的30%,且不应少于20根;其他桩基工程,检测数量不应少于总桩数的20%,且不应少于10根;除符合本条上款规定外,每个柱下承台检测桩数不应少于1根;大直径嵌岩灌注桩或设计等级为甲级的大直径灌注桩,应在本条第1~2款规定的检测桩数范围内,按不少于总桩数10%的比例采用声波透射法或钻芯法检测;4当符合本规范第1.2.6条第1~2款规定的桩数较多,或为了全面了解整个工程基桩的桩身完整性情况时,宜增加检测数量。1.1.4当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时,应采用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进行承载力验收检测:1设计等级为甲级的桩基;2施工前未按本规范第1.1.1条进行单桩静载试验的工程;3施工前进行了单桩静载试验,但施工过程中变更了工艺参数或施工质量出现了异常;4地基条件复杂、桩施工质量可靠性低;5本地区采用的新桩型或新工艺;6施工过程中产生挤土上浮或偏位的群桩。检测数量不应少于同一条件下桩基分项工程总桩数的1%,且不少于3根;当总桩数小于50根时,检测数量不应少于2根。1.1.5除本规范第1.1.4条规定外的工程桩,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可按下列方式进行验收检测:1当采用单桩静载试验时,检测数量宜符合本规范第1.1.4条的规定;2预制桩和满足高应变法适用范围的灌注桩,可采用高应变法检测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检测数量不宜少于总桩数的5%,且不得少于5根。1.1.6当有本地区相近条件的对比验证资料时,高应变法可作为本规范第1.1.4条规定条件下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验收检测的补充,其检测数量宜符合本规范第1.1.5条第2款的规定。1.1.7对于端承型大直径灌注桩,当受设备或现场条件限制无法检测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时,可选择下列方式之一,进行持力层核验:1采用钻芯法测定桩底沉渣厚度,并钻取桩端持力层岩土芯样检验桩端持力层,检测数量不应少于总桩数的10%,且不应少于10根;2采用深层平板载荷试验或岩基平板载荷试验,检测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和现行行业标准《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的有关规定,检测数量不应少于总桩数的1%,且不应少于3根。1.1.8对设计有抗拔或水平力要求的桩基工程,单桩承载力验收检测应采用单桩竖向抗拔或单桩水平静载试验,检测数量应符合本规范第1.1.4条的规定。1.4验证与扩大检测对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进行验证时,验证方法应采用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桩身浅部缺陷可采用开挖验证。桩身或接头存在裂隙的预制桩可采用高应变法验证,管桩可采用孔内摄像的方式验证。单孔钻芯检测发现桩身混凝土存在质量问题时,宜在同一基桩增加钻孔验证,并根据前、后钻芯结果对受检桩重新评价。对低应变法检测中不能明确桩身完整性类别的桩或Ⅲ类桩,可根据实际情况采用静载法、钻芯法、高应变法、开挖等适宜的方法进行验证检测。桩身混凝土实体强度可在桩顶浅部钻取芯样验证。当采用低应变法、高应变法和声波透射法检测桩身完整性发现有Ⅲ、Ⅳ类桩存在,且检测数量覆盖的范围不能为补强或设计变更方案提供可靠依据时,宜采用原检测方法,在未检桩中继续扩大检测。当原检测方法为声波透射法时,可改用钻芯法。当单桩承载力或钻芯法检测结果不满足设计要求时,应分析原因并扩大检测。验证检测或扩大检测采用的方法和检测数量应得到工程建设有关方的确认。1.5检测结果评价和检测报告桩身完整性检测结果评价,应给出每根受检桩的桩身完整性类别。桩身完整性分类应符合表1.5.1的规定,并按本规范第7~10章分别规定的技术内容划分。表1.5.1桩身完整性分类表桩身完整性类别分类原则Ⅰ类桩桩身完整Ⅱ类桩桩身有轻微缺陷,不会影响桩身结构承载力的正常发挥Ⅲ类桩桩身有明显缺陷,对桩身结构承载力有影响Ⅳ类桩桩身存在严重缺陷工程桩承载力验收检测应给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