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泰州市名校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入学检测语文试题(解析)_第1页
江苏省泰州市名校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入学检测语文试题(解析)_第2页
江苏省泰州市名校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入学检测语文试题(解析)_第3页
江苏省泰州市名校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入学检测语文试题(解析)_第4页
江苏省泰州市名校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入学检测语文试题(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Word文档下载后可自行编辑1/1江苏省泰州市名校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入学检测语文试题(解析)江苏省泰州市名校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入学检测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满分150分,测试时间15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解析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解析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解析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解析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测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①什么是“梗”《火影忍者》之中不断重复口头禅“艺术就是爆炸”的迪达拉是一个“梗”,小品《卖拐》之中“要啥自行车”是一个“梗”,“萧敬腾去沙漠下雨”也是一-个“梗”,采访之中“你幸福吗”也是一个“梗”“梗”在网络空间的持续传递之中伴随强烈的喜剧效果,哄笑的声音滚雪球一般地扩大。所以,一种观点认为,“梗”即是众多叙述之间形成的笑点与包袱。“梗”带有明显的日常口语风格,大众的语言狂欢成为“造梗”的基本动力,笑声是孵化“梗”的必要添加剂。眉飞色舞的复述,别出心裁的误读,无事生非的重点阐释,夸张的自我贬损或者装傻卖萌,这些策略广泛掺杂于后续的引用之中,有助于“梗”的集聚与成熟。

②“梗”的另一个特征即是被频繁引用。这很快令人想到一个熟悉的概念:典故。相对固定的含义与后续表述的反复征引,“梗”在很大程度上近似“典故”之义。赋诗行文,引经据典——引用传统典籍之中的人物、故事,唤起相近的联想、既定的气氛或者佐证某种观念,典故充当了古今交换思想的语言中转站。典故的引用是诗文常见的修辞策略,络绎不绝的典故显示出的渊博与活跃的视野,不同文本之间的典故穿插形成特殊的“互文”关系。典故跨越了时间与空间的隔阂,而重新将相距遥远的文本联结在一起。

③“梗”的内容、风格与典故还是存在重大差异。典故不仅指传统典籍之中的人物、故事,而且,相当多的典故提供了众所周知的正面榜样与价值观念,或者包含一个失败的案例以及沉痛的教训。引经据典不仅显现为文采斐然,也不仅构筑一个彼此激荡的“互文”网络,而且隐含了文化传统内部的深刻对话。

④相对地说,“梗”无法承担这种对话。“梗”可以提供一种谈资,一种助兴的点缀,一种言简意赅、画龙点睛的修辞效果。绝大多数“梗”无法尾随经典纳入文化传统,典故则成为文化观念的传承或者启迪。相对于“梗”的嬉皮笑脸,典故则更显得一本正经。比如一个主播的口头禅“芜湖,起飞”,或者来自表情包的“小丑竟是我自己”等,很难想象这些“梗”可能世代相传,演变为严肃的典故。而另一方面,诸如“刻舟求剑”“投鼠忌器”这些典故就似乎缺乏“梗”所具有的玩笑气息,因此,许多“梗”不可能获得典故的待遇,正如更多的典故不可能行使“梗”的功能。

(摘编自南帆《“梗”:网络空间新型典故的诞生》,有删改)

材料二:

①层出不穷的流行语和“梗文化”,令人应接不暇,现代人的语言文字表述能力正在被重新塑造,而这些网络流行语和梗文化便是这个时代的文化征候。随着人们的表述方式日趋多元化,一个突出的现象就是对于文字表述的极端经济性追求,网络的便利使得当代人的惰性不只是提笔忘字,甚至已经在日常表述中不再遵从基本的文字使用规范,以至于在书面表述上更是难以文从字顺,这种语言惰性是视觉文化蓬勃发展的副作用。

②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得人们的语言表述越来越开放,当代年轻人每天在网络上创造无数的“梗”和千奇百怪的表述方式,同时却在现实生活中逐渐丧失基本的语言表述能力,正如那句经典的“废话文学”——“说了又好像没说”,今天人们的语言表述似乎都陷入了这种模糊不清的尴尬境地。令人眼花缭乱的梗背后却是空洞而无实质的内容空壳。

③另一方面,因为网络强大的传播能力,年轻人总是汲汲于发表彰显个性的言辞,然而,无论是视频内容还是成篇文章,今天互联网的表述趋于模板化、同质化,对于新鲜流行语的创新速度也使得语言流于表面,所谓的“知乎体”“豆瓣体”何尝不是这个时代的网络八股文呢通过小程序,就能生成一段互联网黑话、控评文案或者emo语录,这些网络梗文化也正在形成固化的定式。今天我们仍然需要语言的美感,需要语言来传达我们的所思所想,真正的文学应该是能够激发我们的感受力和想象力的,我们应该回到自己活生生的生活当中,追求具有鲜活感受的文字,唤醒我们感知生活、感受世界的本能。

④今天,我们需要什么样的语言或者这个问题背后潜藏着更深层次的问题:无论是网络世界还是现实生活,我们都亟须更加良性的交流环境。我们应该重新思考当代人如何更真诚而无负担地面对他者和自己。在戏谑与自嘲之后,我们是否还能回归自我,严肃思考并真诚地说话。

(摘编自王婧怡《“造梗时代”的语言匮乏症》,有删改)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梗”在网络空间的持续传递之中常常伴随强烈的喜剧效果,笑声是孵化“梗”的必要添加剂。

B.材料一中“互文”,是指由于典故的联系,形成不同文本之间的交互激荡和呼应。

C.过往的人物、故事均有资格充当典故,广泛流传的典故构成了文化传统的组成部分。

D.材料二认为现在所谓的“知乎体”“豆瓣体”实际上就是这个时代的网络八股文。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相对固定的含义与后续表述的反复征引,“梗”在这个意义上近似“典故”之义。

B.繁复而多变的梗文化恰恰表征了当代年轻人现实精神世界的丰富深刻与勇于创新。

C.尽管没有正式的规定,但目前多数人仍然觉得悲剧乃至正剧的桥段不太适宜成为“梗”。

D.“梗”是泥沙俱下的民间文化,很多时候“梗”的制造不需要遵从太过严谨的逻辑。

3.下列对“梗”的描述最不贴切的一项是()(3分)

A.巧妙的回复B.谐音的混搭

C.贬损型幽默D.援古以证今

4.请根据材料一概括“梗”特点,并简述与“典故”的不同。(4分)

5.网络时代,现代人的语言文字表述存在哪些问题,请根据材料说说自己的看法。(6分)

(二)现代文阅读II(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休息

王愿坚

一个星期以前,将军带病来到了医院。他很想找点工作做做,可这里啥事也没有……想了好久,才想到写稿子的事。一年前,政治部约请他写一篇关于红军时期斗争生活的回忆录,可一直没有时间动笔。

“可是,写哪一段好呢?”

他想到了任局长。这位老战友,因为患着下肢麻痹,已经在这里休养好几个月了……

“依我说,写我们那次休息倒挺有意思。就是你踢了我两脚的那一次。”

“踢你?”将军觉得茫然了。

“嘿,看你,打了人还不认账。1935年,在锁蛟岭,记得不?”他伸手摩挲着大腿,故意苦着脸说,“那两脚真够呛,就是这里!”好像那地方至今还在痛似的。

1935年、锁蛟岭,这熟悉的年代、熟悉的地名,把将军引进一个深深的回忆里……

这天,秘密交通员送来命令:要他们立即动身赶往武功山区,和大队会合。命令像钢钉砸在铁板上似的:必须在五天内到达!

但是,他们一离开根据地,就被敌人盯上了。和敌人纠缠是不行的,他们只得钻进山林,兼程前进。

最难耐的还是困倦。一连三四个日夜没有合眼,战士们像喝醉了酒,东摇西摆地走;稍微一停步,队伍里就响起了鼾声。

第四天,走上一道崖边时,一个战士因为睡得太沉,一失脚,掉下山沟去了。他不得不组织了一次阻击战,又伤了两个同志,才堵住敌人,派人下到山沟里,把这个战士找到,但他已经牺牲了……

“在那些日子里,我们不但有战斗的英雄,也有累死的烈士呢!”想着,将军不由得激动起来,他深深地爱上了这个材料,而且有充分的信心能具体地写下来。

但是,当时为什么决定休息的?什么时候打过人?却怎么也想不起来了。

“那到底是怎么回事啊?”想着,他不由得说出了声,“我干吗打你嘛?”

“嘿,不就是为了睡那二指嘛!”

噢,对了,这都是睡那二指的过。

那天下午,他们抬着战友的尸体,在树林里一阵疾走,暂时甩开了敌人,他们挖开碎石,把战友埋葬了。

当一切安排好,他喊了一声:“快走哇!”但是走出几步以后,却发现队伍没有跟上来。——刚才子弹在头上咝咝地飞着,他们还可以拼死战斗,这会儿一停下来,疲困却更强烈地袭击了整个队伍,人们有的已经睡熟了。

这里面就有副支队长任丕祥。他吃力地扶住一棵小杉树,焦躁地喊道:“老范,给我半个班吧!我去给大家争取点时间睡一睡!”

“不!”他和任丕祥一样焦躁。可为了睡觉而打仗,这不成;而且前面还有七八十里路呢。

“要不,就让大家稍微打个盹,只睡……睡二指就行……”任丕祥的话越说越低,眼睛合上了,腿像被抽掉了骨头,身子沿着树干慢慢地滑下来,蓦地,咕咚一声栽倒在地上,脸被石尖扎破了,殷红的血一滴滴地落到草梢上。口里还在喃喃着:“稍微……二指……”

他睡得那么香,长长地打着鼾,脸上泛起满足的笑容。

他的心一阵紧缩:任丕祥是数得着的硬汉子,他都撑不住了,那……就在这一刹那,他大声地喊道:

“休息!”

事情已经过去了二十三年,将军却仍然能够回忆起当时复杂的心情。谁知道敌人什么时候到来?这每一分钟的睡眠是要用同志们的血来换哪!他应该为这一百多人,为明天的战斗负责,可是……

想着,他不由得瞥了任局长一眼。这会儿,他正聚精会神地看着文件,不时地在文件上批写着什么。后来发生的一切都清晰地记起来了:

他抽出一根枪探条,来到一个高高的山包上,把探条笔直地插进土里。一条影子斜斜地映在地面上。他伸出两指头按住地面,在阴影转移的方向二指远处画一条细线,凭经验,这是半个多钟头。

这时,他才觉得眼皮是那么沉重。

“就是困死也不能睡着了呀!”他找来了一节竹筒,接了一筒泉水,含上口水,朝天一喷,冷水像小雨似的洒下来,人清醒些了。可不久,眼前又变得云遮雾罩了。

就在这时,感觉有一簇黑点在晃动,他蓦地一惊,揉了揉眼睛,这才看清远处出现了一群人的影子。回头望了望那根枪探条,影子距离他画的线还有一指多。

“狗东西,来得这样快!”他咒骂着,一面端起竹筒,撩起水湿着眼睛,一面向睡觉的同志们跑去。

他焦急地来到任丕祥身边,使劲晃着他的肩膀。他哼了声,翻了个身,咂咂嘴巴又睡着了。没有时间磨蹭了,他抬起脚向着任丕祥的腿上了两下,把手里的一筒水猛地泼到他的脸上。

冷不丁打一个寒战,任丕祥醒来了。

“老任,赶快想办法把同志们弄醒,向苏家墟转移!”说完,他带着三个战士,迎着敌人跑去。

当他向敌人打出了第一枪以后,好大一会儿,他才看见队伍躜上背后那一道山岭……

一阵急骤的电话铃声,把他从紧张的回忆里拉回来。任局长正伸手抓着电话听筒:

“喂,噢,王部长,我是任丕祥……”

将军望着任局长那兴奋的神情。这一瞬间,想把这件事情写下来的愿望强烈地激动着他。他做了个要走的表示,便离开了庭院。

在走出大门的时候,他还听见任局长在大声地吵着:“……啥都不缺,就是缺点事干,给点工作!工作……”

回到宿舍,将军扭亮了台灯,拿出了纸,端端正正地写上了两个字:休息。随即头也不抬地写下去:

“我们常说:永不休息。这话并不确切。人是需要休息的。但这事对于战士说来,却有他们自己的方式!……”

一九五八年十月(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任局长是将军红军时期的老战友,对那段艰苦的革命岁月有着更深刻的体会,所以将军写回忆录就想到找他帮忙。

B.任局长建议写踢了他两脚的那件事,又做着苦脸,表明他对此事一直耿耿于怀,对将军有些不满但还是能够理解。

C.将军记不起什么时候踢过人,主要是时间太久远让他的记忆有些模糊,并且当时情况紧急,他的注意力并不在此。

D.在任局长的帮助下,将军回忆起事件的详细过程,其中“睡二指”的情节让将军做出写“休息”这个材料的决定。

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文从将军想找点事做写起,现在清闲的休养生活与过去紧张的战斗生活形成对比,突出将军无事可做的失落。

B.“命令像钢钉砸在铁板上似的”一句,运用比喻形象地突出命令的严肃、有力,为后文紧张的急行军做了铺垫。

C.本文详细描写任丕祥睡态,以点带面,凸显了整个行军队伍的疲惫状态,这促使将军决心让战士们“睡二指”。

D.本文以将军视角记述了一次战略转移的艰难过程,中间穿插了将军的心理活动,富有感染力,让读者身临其境。

8.王愿坚的小说虽写的是残酷艰苦的战争,但也充满了人情味。请简要分析本文蕴含的“人情味”。(6分)

9.本文在写将军的回忆时,几次插入了对现实中任局长的描写,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4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8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1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吴王寿梦有四子,长曰谒;次曰余祭;次曰爽昧;次曰季札,号曰延陵季子,最贤,三兄皆知之。于是王寿梦薨,谒以位让季子,季子终不肯当。谒乃为约曰:“季子贤使国及季子则吴可以兴乃兄弟相继。”饮食必祝曰:“使吾早死,令国及季子。”谒死,余祭立;余祭死,夷昧立;夷昧死,次及季子。季子时使行,不在。庶兄僚曰:“我亦兄也。”乃自立为吴王。季子使还,复事如故。谒子光曰:“以吾父之意,则国当归季子;以继嗣之法,则我嫡也,当代之君。僚何为也!”于是乃使专诸刺僚,杀之,以位让季子。季子曰:“尔杀吾君,吾受尔国,则吾与尔为共篡也。”卒去之延陵,终身不入吴。君子以其不杀为仁,以其不取国为义。夫不以国私身,捐千乘而不恨,弃尊位而无忿,可以庶几①矣。

秦始皇帝既吞天下,乃召群臣而议曰:“古者五帝禅贤,三王世继,孰是?将为之。”博士七十人未对。鲍白令之对曰:“天下官②,则让贤是也;天下家,则世继是也。故五帝以天下为官,三王以天下为家。”秦始皇帝仰天而叹曰:“吾德出于五帝,吾将官天下,谁可使代我后者?”鲍白令之对曰:“陛下行桀纣之道,欲为五帝之禅,非陛下所能行也。”秦始皇帝大怒曰:“令之前!若何以言我行桀纣之道也?趣说之,不解则死。”令之对曰:“臣请说之。陛下筑台干云,宫殿五里,建千石之钟,立万石之簇。妇女连百,倡优累千。兴作骊山宫室,至雍相继不绝。所以自奉者,殚天下,竭民力。偏较自私,不能以及人。陛下所谓自营仅存之主也,何暇比德五帝,欲官天下哉?”始皇闇然无以应之,面有惭色。遂罢谋,无禅意也。

(节选自《说苑·至公》)

注:①庶几:差不多,在文中指接近“至公”的境界。②官:公有,与“私”相对。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解析标号涂黑。(3分)

季子A贤B使C国D及E季子F则G吴H可I以J兴K乃L兄M弟N相O继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当”意为“承担”,与《谏太宗十思疏》中“人君当神器之重”的“当”的意思相同。

B.“之”在这里作代词,与《阿房宫赋》中“杳不知其所之也”的“之”的用法不同。

C.“以”在这里表示原因,这与《六国论》中“苟以天下之大”的“以”的用法不同。

D.“是”与《答司马谏议书》中“是而不见可悔故也”的“是”意思相同,用法不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谒不得已继承王位,他每次饮食都会虔诚祷告,祈求自己早日死去以传位贤能的季札。

B.季子一直不愿接受王位,夷昧死时,他借出使逃避继位;光让位给他时,他逃到延陵。

C.鲍白令之认为,是实行禅让制还是世袭制,取决于君王是以天下为公还是以天下为家。

D.鲍白令之以事实为依据批评秦始皇施行“桀纣之道”,令秦始皇哑口无言,面露惭色。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乃自立为吴王。季子使还,复事如故。

(2)若何以言我行桀纣之道也?趣说之,不解则死

14.请结合文木,简要概括治国者怎样做才能达到“至公”的境界。(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

旅次洋州寓居郝氏林亭

方干

举目纵然非我有,思量似在故山时。

鹤盘远势投孤屿,蝉曳残声过别枝。

凉月照窗鼓枕倦,澄泉绕石泛觞迟。

青云未得平行去,梦到江南身旅羁。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诗人举目所及皆异地之景,引发思乡之情,“举目”“思量”是诗人由表及里的自我写照,抬手低眉间有着深深的感伤。

B.第二联诗人写景寄情,以鹤、蝉自况,说自己空有才学,不能凌云展翅,占枝高鸣,却落得个异地依人、他乡为客的境地。

C.泛觞是古时一种宴饮游戏。高朋满座,诗人置身于这热烈的气氛之中,也完全从孤独失落的情绪中解脱出来,变得洒脱了。

D.尾联诗人将仕途多阻、身处异乡的隐痛和盘托出,末句以“身羁旅”与首句的“非我有”相照应,又回扣诗题“旅次”二字。

16.唐代张为在《诗人主客图》中以“清奇”二字评价方诗,“清”指清丽的风格,“奇”指奇巧的手法。请结合全诗进行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哩仁》强调要向榜样学习:“”,也强调要自我反省:“”。

(2)《论语·雍也》中,孔子认为文采与质朴是对立统一的:“,

”。二者配合适当就会成为儒雅的君子。

(3)《大学之道》“,”两句,说明从天子到普通百姓,都要把品德修养作为根本。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2小题,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有我之境,是把读书当作人生的避风港。作家毛姆曾说过,养成读书的习惯,就如给你自己建造了一座逃避人生几乎所有不幸的避难所。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面对坎坷、遇到挫折,①马不停蹄、一往无前是一种态度,掩卷沉思、反思自己也是一种态度。前者的精神是雄健的,(a)。通过读书,在历史中寻找借鉴,从他人那里汲取经验,未尝不是②以守为攻、站在问题之外看问题的大智慧。不仅如此,以读书修身正己,能让人少几分“卷帷望月空长叹”的烦恼纠结,多一分“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淡定从容,反而有助于我们迈过这些坎。

无我之境,是把读书(b)。有人说,读一本好书,是一次精神的修行,是一次灵魂的洗礼。确实,阅读和思考是每个人都不会虚度的旅程。它能让人放慢原本急匆匆的步伐,撤掉③火急火燎,摆脱内心浮躁,在流连字里行间的风景里,找到一个安静的精神角落。苏州有一家大型书店,一个特点就是拥有非常长的楼梯,其意图就是为了让每个来到书店的人在④拾级而上的过程中,能够放慢脚步,感受书香,从容沉淀。在这个意义上,读书绝不仅仅是一种放松身心的休闲,更是一种拯救灵魂的生活方式。

18.文中加横线的四个成语中有两处使用错误,请标明序号并修改。(2分)

19.请在文中括号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每当回家,我便有一种踏实的感觉,那感觉牢牢地贴在心口。家里的门是一种呵护。记得幼时,妈妈就常常唠叨,在家千般好,出门一时难。当时,对这话总是似懂非懂,也就不屑一顾。现在想来,真是年少不识愁滋味。没有想到的是,这种踏实感,坚守了几十年的精神依偎,却在偶然之间,被一缕细风轻轻颠覆。

风从窗口吹进,礼貌而轻柔。风是无意的,不应该对我有敌意,也不会给我带来什么痛苦,只是一种习惯。风一吹,我就掉过头,顺着那一习凉,把目光聚焦窗口。我不仅发现了窗外的一切,还看到了一种悬空。树枝轻轻地向我招手,晃动的只是它纤细的指尖。

我不知道在什么时候,已经悬空在这个城市中。一幢楼房,撑起双臂,轻轻地把我高高举起。然后悬空放置,身不由己。两脚之下,华丽的实木地板,还有地板上的荼几、沙发、电视,都与我一样悬空着。我的心空荡荡的,仿佛一艘无法泊岸的船,飘忽在浩瀚的海面。天再蓝,离我太远,托起我的是我唯一的依靠——飘忽不定的水。在这个城市生存了这么多年,我不知道自己是怎样被悬空的,面对黑洞洞的窗口,我找不到解析,孤独的身影,幻化成小孩的柔弱的手。

20.下列语句中,与其他三项的修辞手法不同的一项是(3分)()

A.风从窗口吹进,礼貌而轻柔。

B.树枝轻轻地向我招手,晃动的只是它纤细的指尖。

C.一幢楼房,撑起双臂,轻轻地把我高高举起。

D.孤独的身影,幻化成小孩的柔弱的手。

21.下列句子中破折号的用法与画线句子的破折号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他用林业收入资助每户村民买了一台电视机——他还有宏伟的设想;还要栽树……

B.让人留恋的歌声响起,标志着这是一年的最后一个夜晚——大年夜。

C.到山上打柴的记忆,至今都是幸福而快乐的——尽管那是童年时期一种十分辛苦的劳作。

D.这位选评者把“含香之署”讲成“有香味的房子”;把“怀刺”讲成“怀抱着有刺的东西”一一都是全无根据地乱说一通。

22.文中有三个加点的重叠形式“牢牢”“常常”“轻轻”,说说它们和“牢”“常”“轻”相比,语意上各有什么不同。(6分)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少年气”是砥砺奋斗的志气,是挑战权威的锐气,是出走半生归来依旧少年的生气^“少年气”无关年龄,无关境遇,是个体成长乃至家国绵延的生命力。

你对少年气有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语文试题解析

1.C.

2.B.

3.D

4.①“梗”在网络空间的持续传递之中伴随强烈的喜剧效果;口语化;被频繁引用。

②“梗”可以提供一种谈资,一种助兴的点缀,一种言简意陔、画龙点晴的修辞效果,无法尾随经共纳入文化传统;典故具有严肃性、规范性,且成为文化观念的传承或者启迪。

5.不遵守文字使用规范,无法做到文从字顺;(2分)表述模糊不清,表意不明,缺乏实质内容;(2分)表述模板化、同质化(1分);缺乏美感,缺乏思想(1分)。

6.C

7.A

8.①将军和任局长在战争时期结下深厚的友情,笑谈“踢两脚”,充满革命友谊的人情味。

②打阻击战寻找掉下山沟的战友并将他安葬,充满互相救助、尊重生命的人情味。

③将军决心让战士们“睡二指”,自己忍着困倦为战士们警戒,体现将军关爱士兵的人情味。

9.①在任局长的帮助下,将军的回忆逐步展开,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②任局长休养期间依然渴望工作,凸显老一辈革命家不懈奋斗的精神。

③将战争时期的不准休息与现在的不想休息对照来写,丰富了标题的内涵,深化了文章主旨。

④延缓了紧张的叙事节奏,增加读者的阅读期待。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的能力。

A.“对那段艰苦的革命岁月有着更深刻的体会,所以将军写回忆录就想到找他帮忙”错误。原文“一个星期以前,将军带病来到了医院”“他想到了任局长。这位老战友,因为患着下肢麻痹,已经在这里休养好几个月了……”可见将军写回忆录找任局长帮忙是因为俩人恰巧都在医院,文中并没有说任局长对那段艰苦的革命岁月有着更深刻的体会。

B.“表明他对此事一直耿耿于怀,对将军有些不满但还是能够理解”错误。从原文“依我说,写我们那次休息倒挺有意思。就是你踢了我两脚的那一次”“故意苦着脸说”来看,任局长对此事记忆深刻,但并非对将军有些不满而耿耿于怀。

D.“其中‘睡二指’的情节让将军做出写“休息”这个材料的决定”错误。让将军做出写“休息”这个材料的决定的应是革命时期战士们的精神。故选C。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能力。

A.“突出将军无事可做的失落”错误,目的是突出老一辈革命家不懈奋斗的精神,不是写将军失落。故选A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小说意蕴的能力。

由“‘嘿,看你,打了人还不认账。1935年,在锁蛟岭,记得不?’他伸手摩挲着大腿,故意苦着脸说,‘那两脚真够呛,就是这里!’好像那地方至今还在痛似的”可知,将军和任局长在战争时期结下深厚的友情,笑谈“踢两脚”,充满革命友谊的人情味。

由“他不得不组织了一次阻击战,又伤了两个同志,才堵住敌人,派人下到山沟里,把这个战士找到,但他已经牺牲了……”“那天下午,他们抬着战友的尸体,在树林里一阵疾走,暂时甩开了敌人,他们挖开碎石,把战友埋葬了”可知,打阻击战寻找掉下山沟的战友并将他安葬,充满互相救助、尊重生命的人情味。

由“他的心一阵紧缩:任丕祥是数得着的硬汉子,他都撑不住了,那……就在这一刹那,他大声地喊道:‘休息!’”“他抽出一根枪探条,来到一个高高的山包上,把探条笔直地插进土里。一条影子斜斜地映在地面上。他伸出两指头按住地面,在阴影转移的方向二指远处画一条细线,凭经验,这是半个多钟头”可知,将军决心让战士们“睡二指”,自己忍着困倦为战士们警戒,体现将军关爱士兵的人情味。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小说重要情节和段落作用的能力。

由“‘嘿,看你,打了人还不认账。1935年,在锁蛟岭,记得不?’他伸手摩挲着大腿,故意苦着脸说,‘那两脚真够呛,就是这里!’好像那地方至今还在痛似的”“1935年、锁蛟岭,这熟悉的年代、熟悉的地名,把将军引进一个深深的回忆里……”可知,在任局长的帮助下,将军的回忆逐步展开,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由“在走出大门的时候,他还听见任局长在大声地吵着:‘……啥都不缺,就是缺点事干,给点工作!工作……’”可知,任局长休养期间依然渴望工作,凸显老一辈革命家不懈奋斗的精神。

由“最难耐的还是困倦”“‘不!’他和任丕祥一样焦躁。可为了睡觉而打仗,这不成;而且前面还有七八十里路呢”“一个星期以前,将军带病来到了医院。他很想找点工作做做,可这里啥事也没有……”可知,将战争时期的不准休息与现在的不想休息对照来写,丰富了标题的内涵,深化了文章主旨。

由“当他向敌人打出了第一枪以后,好大一会儿,他才看见队伍躜上背后那一道山岭……”“一阵急骤的电话铃声,把他从紧张的回忆里拉回来。任局长正伸手抓着电话听筒:‘喂,噢,王部长,我是任丕祥……’”可知,将军的回忆时,几次插入了对现实中任局长的描写延缓了紧张的叙事节奏,增加读者的阅读期待。

10.BFK

11.D

12.B

13.(1)僚就自立为吴王。季子出使回国,侍奉僚跟侍奉从前的吴王一样。

(2)你凭什么说我做的是桀纣那样的事?赶快说清楚,说不出道理就处死你。

14.①不恋权位;②爱惜民力;③推己及人。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季子贤能,如果君位传给季子,那么吴国就能兴盛。我们就按照兄弟次序继承王位。

“季子”作主语,“贤”作谓语,所以应在“贤”后面断开,即在B处断开;

“及”作谓语,“季子”作宾语,所以应在“子”后面断开,即在F处断开;

“吴”作主语,“兴”作谓语,所以应在“兴”后面断开,即在K处断开。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

A.“意思相同”错误。承担/掌握,主持。句意:季子始终不肯接受/国君处于皇帝的重要位置。

B.“‘之’在这里作代词”“用法不同”错误。均为“动词,到,往”;句意:(他)最终离开吴国去到延陵/无影无踪,不知道它去到什么地方。

C.“‘以’在这里表示原因”错误。认为/凭借。句意:君子认为他不行杀戮是仁慈/如果凭着一统天下的大国。

D.正确。“正确/认为正确”。句意:哪一种作法对/认为对(就)看不出有什么可以后悔的缘故啊。故选D。

本题考查学生概括分析文本内容的能力。

B.“借出使逃避继位”错误,于文无据。原文是“夷昧死,次及季子。季子时使行,不在”,当时季子出使在外,不在国内。并非故意“借出使逃避继位”。故选B。

本题考查学生翻译句子的能力。

(1)“乃”,于是,就;“事”,侍奉;“如故”,像以前一样。

(2)“若”,你;“何以”,凭什么;“趣”,同“促”,赶快,急促。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

由“君子以其不杀为仁,以其不取国为义。夫不以国私身,捐千乘而不恨,弃尊位而无忿,可以庶几矣”可知,季札拒绝吴国王位接近“至公”的境界,因此,治国者需要做到不留恋权位。

由“所以自奉者,殚天下,竭民力……陛下所谓自营仅存之主也,何暇比德五帝,欲官天下哉?”可知,鲍白令之批评秦始皇耗尽天下的资财,竭尽全国的民力,这样“竟然想要以天下为公有呢”,因此,治国者需要做到爱惜民力。

由“偏较自私,不能以及人。陛下所谓自营仅存之主也,何暇比德五帝,欲官天下哉?”可知,鲍白令之批评秦始皇自私,不顾百姓,不能做到天下为公。因此,治国者需要做到博爱无私。

参考译文:

吴王寿梦有四个儿子:长子叫谒;次子叫余祭;三子叫夷昧;少子叫季札,被称为延陵季子,在兄弟中数他最贤能,三个兄长都知道这一点。于是吴王寿梦死后,长子谒要将王位让给季子,季子始终不肯接受。谒便作誓约说:“季子贤能,如果君位传给季子,那么吴国就能兴盛。我们就按照兄弟次序继承王位。”(他)每当吃饭时便祈祷说:“但愿我能早死,把君位传给季子。”谒死后,余祭继位;余祭死后,夷昧继位;夷昧死后,轮到季子继位。这时季子出使在外,不在国内。他的庶兄僚说:“我也是兄长。”就自立为吴王。季子出使回国,侍奉吴王僚跟侍奉从前的吴王一样。谒的儿子公子光说:“按照我父亲的意愿,君位应当归于季子;按照继承王位的礼法,我是嫡子,应当代替他继承君位。僚凭什么做吴王!”于是派专诸刺杀吴王僚,行刺成功后,将王位让给季子。季子说:“你杀死我的国君,我再接受你的国家,那么我就是和你一同篡位的人了。”(他)最终离开吴国去到延陵,终身不再进入吴国。君子认为他不行杀戮是仁慈,不要王位是道义。不将国家作为自身的私产,抛弃诸侯之位不觉得遗憾,放弃尊贵地位没有愤恨,可以说接近“至公”的境界了。

秦始皇吞并了天下之后,便召集群臣商议说:“古代五帝传位让贤,夏、商、周三代之君世袭,哪一种作法对?我将采用对的作法。”七十个博士官没有一人回答。鲍白令之回答说:“天下公有,那么禅让贤人就对;天下私有,那么世袭就对。所以五帝是以天下为公有,三王是以天下为私有。”秦始皇仰天长叹说:“我的德行超过五帝,我将以天下为公有,谁可以在我之后接替君位呢?”鲍白令之回答说:“陛下做的是桀纣那样的事,却想模仿五帝禅让王位,这不是陛下所能做到的。”秦始皇大怒说:“令之上前来!你凭什么说我做的是桀纣那样的事?赶快说清楚,说不出道理就处死你。”鲍白令之回答说:“请允许我说一说。陛下修筑楼台上接云霄,建造宫殿连亘五里,造重达千石的大钟,铸重达万石的钟鼓架。嫔妃数百,艺人上千。兴建骊山宫室,到(咸阳的)雍门接连不断。为了一己的享乐,耗尽天下的资财,竭尽全国的民力。自私自利,而不顾及他人。陛下是所谓的只为自己谋利的君主,怎能与五帝的德行相比,竟然想要以天下为公有呢?”秦始皇默不作声,无言以对,脸上有羞惭的神色。于是放弃了这个打算,再也没有禅让天下的意思了。

15.C(从“倦”和“迟”两个字可以看出并没有“完全从孤独失落的情绪中解脱出来”。)

16.①意象的选择、意境的创设体现“清”。选用“鹤”“蝉”“凉月”“澄泉”等意象,以飞翔的鹤、清啼的蝉、清凉的月、澄澈的泉,描绘了清秀风雅的画面,营造出清丽脱俗的意境风格。

②情感表述上追求清远闲适的人生境界。诗人倦于人世浮沉,牵挂故园,尾联更是传达了对江南隐逸生活的羡慕之情,侧面反映了诗人渴望恬静安宁的心态。

③炼字追求“奇”。“盘”“投”“曳”“迟”等词的选择独具匠心。比如,“曳”字既写出了蝉声悠扬的声音特质,同时刻画出了蝉声划过空中,将止未止的动态情状,别致新颖。又比如,“泛觞迟”的“迟”字,既写景,又出情,点出诗人对着泉流中慢慢流动的酒杯呆坐出神的情态。

④造境手法平中见“奇”。颔联视觉与听觉相结合,写鹤从高空向孤屿盘旋而下,蝉鸣叫着飞过别枝,绘声绘色,传神逼真,使读者身临其境。

总分6分。每点2分。其他角度,例如“寓情于景”等,酌情给分。

17.(1)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2)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3)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18.①无所畏惧②以退进

19.a.但后者未必就是逃避(后者的态度却是沉稳的)b.作为诗意的栖居地(意思接近即可)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①马不停蹄:马不停止跑动。比喻连续不断的活动,一刻不停地进行。此处和“一往无前”并列使用,是要面对困难的态度,不合语境。应改为“无所畏惧”。无所畏惧:意思是指什么也不怕,形容非常勇敢。

②以守为攻:用防御作为击破敌人的手段。此处和一往无前的态度相反,对应“在历史中寻找借鉴,从他人那里汲取经验”的状态,不存在进攻的意思,使用错误。应该为“以退为进”。以退为进:指以退让的姿态作为进取的手段。

③火急火燎:比喻心急如焚。对应前文“急匆匆的步伐”,此处指心理急切的状态,使用正确。

④拾级而上:表示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地向上登。前文有“长的楼梯”的内容,所以“拾级而上”恰当。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述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第一处,此处说对待挫折的态度,对应“前者的精神是雄健的”,则此处应是后者的态度是怎么样的,结合“掩卷沉思、反思自己”可推知是“沉稳的”或从反面说“未必是逃避的”,可填“但后者未必就是逃避”或“后者的态度却是沉稳的”之类的内容。

第二处,此处阐释无我之境的具体状态,和上一段“当作人生的避风港”对应。结合后文“找到一个安静的精神角落”“是一种放松身心的休闲,更是一种拯救灵魂的生活方式”,可想到诗意的栖居,可填“作为诗意的栖居地”之类的内容。

20.D

21.B

22.①三个重叠词语“牢牢”常常”轻轻”与“牢”常”轻”相比,语意得到了强化。

②“牢牢”是牢固的意思,比“牢”的程度更甚,能突出家的踏实感之重。

③“常常”是经常的意思,比“常”频率更高,突出了妈妈的叮咛、唠叨对孩子的影响之深。

④“轻轻”是轻微之意,突出了家给我的踏实感被颠覆的偶然性,颠覆在不经意间。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

A.以“礼貌而轻柔”形容风,赋予其人的特点,为比拟。

B.以“招手”“纤细的指尖”描述树枝,赋予其人的特点,为比拟。

C.以“撑起双臂”“举起”描述楼房,赋予其人的特点,为比拟。

D.把身影比喻为手,为比喻。故选D。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文中的破折号表示解释说明。

A.表示递进。

B.表示解释说明。

C.表示转折。

D.对前文内容的总结。故选B。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词语含义和表述效果的能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