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
全册教案
目录
1.1《我们身边的地理》
1.2《我们怎样学地理》
2.1《认识地球》
2.2《世界的海陆分布》
2.3《世界的地形》
2.4《海陆变迁》
3.1《世界的人口》
3.2《世界的人种》
3.3《世界的语言与宗教》
3.4《世界的聚落》
4.1《天气和气候》
4.1《天气和气候》
4.2《气温和降水》
4.3《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4.4《世界主要气候类型》
5.1《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
5.2《国际经济合作》
5.3《重要的国际组织》
第一章第一节我们身边的地理知识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初步培养学生对地理的探索兴趣,培养学生的求知欲,从而使学生注意身边的
地理知识、动态的地理知识、发展中的地理知识。
2、通过各种途径感知身边的地理事物,尝试从学习和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
3、理论联系实际、灵活运用地理知识解释、解决日常生活、经济建设、社会文化
等方面的问题。
4、使学生初步形成对地理的好奇心和学习地理的兴趣。认识到地理知识就在大家
身边,学习地理知识,能增强自己的生活和生存的能力。
二、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主要让学生认识学习地理的基本方法,为后续的学习提供工具、指明途
径、打好基础。本节内容的知识体系为:学会看地图是学习地理的首要。要把许多地理
事物尽收眼底,靠我们零打敲碎地观察、识记是不容易做到的。在一般的情况下,个人
不可能到过许多遥远的地方,从而把地理事物完整的记录下来。因此通过看地图来知晓
天下景物与事物,是人类认识地球与区域的“捷径”。教材把地图的学习安排在开头,
就是源于上述认识。教材从学生的视角出发,让他们站在学校的最高建筑物上俯瞰学校
的全貌,分别绘出学校的鸟瞰图(把原有的景物描在纸上)、平面图(用符号表示鸟瞰
图中的景观)、地图(加入方向、比例尺、图例、注记等地图组成要素)。学生对地图
的认识从感性到感性加理性,符合中学生的认知规律,自然就把学生对地图的学习引到
了地图的组成要素一一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上了。
三、学情分析
(一)学生基础薄弱:学生全来自各个不同的小学校点,乡完小的生源好一些,其
它村完小的校点很多的学生还不识百字,在中学学习感觉很多很苦很累。
(二)对地理学科没有兴趣:大多数学生及家长都认为,中考的科目就是主科,地
理学科不是中考学科,学不学没多大关系,只要及格就行,久而久之,对主要学科兴趣
越高,对一般学科兴趣很低,造成学生无心抓好一般科目的学习,师生都处于被动地
位
(三)学生学法上的不恰当:地理学科不同于其他科目,必须利用地图来学习,而
学生会读图,识图,填图,用图的只有三分之一,还有四分之一的学生不能独立完成作
业,学生考试“死记硬背”许多学生还没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他们停留在“上课记
笔记,下课背笔记,考试考笔记,考后全忘记”的应试教育的一套,还是不会“注意观
察”“思考理解”“识记联想”“应用迁移”停留在“搀着走”,甚至“牵着走”或“推
着走”的水平上,碰到不懂的问题,任其自然,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自己不会查找材料,
不能独立完成布置的任务,要靠老师,家长叮咛才能完成。
四、教学重难点:
1、重点:让摹星从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提出地理问题,进而激发学
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2、难点:让学生了解地理与日常生活、生产建设、风土人情的关系。
五、教学方法:
以学案为载体,实行小组教学形式,实施零距离课堂教学模式。根据教学内容和学
生水平,创设情境(法),设置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尽可能的让学生参与(法)给
学生提供动脑、动手、动口的机会,积极探究(法),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体现学生主
体地位。
六、教学过程:
1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出示学习目标:(约5分钟)
1.通过创设情境导入:明天是周末了,假如你要到柳州新华书店去购买学习资
料,并且你不知道新华书店在哪里。那么,明天你会用到或看到哪些相关的地理知识呢?
(1、交通;2、天气;3、地图;4、风土人情等等)
2.出示自学提纲:
1)、解开地理之“谜”
2)你知道的地理与日常生活有哪些关系?思考课本P3活动。
3)说说我们柳州的土特产。(螺狮粉、云片糕、奇石、棺材(工艺品一一意为官财)、
小蜜橘、甘蔗等)
4)、底生活的地方主要以哪种农作物为主?与当地的土壤、气候有怎样的关系?
(水稻、、甘蔗、红壤、亚热带季风气候)
5)假设有一片山林,要建一个家具制造厂,请你帮忙确定该厂应该建在山林旁边
还是靠近城镇?为什么?
6)如果你要建葡萄酒厂,考虑原料产地和销售因素你会选择在哪里建厂?
(请注意:1、葡萄易变质;酒瓶易碎,重量加重)
7)观察课本是的图片,说说自己知道的各国的体育运动。
8)思考这P5的活动题。
(二)、学生自主学习,自由讨论,交流(约15分钟)
1、学生齐读课文
2、学生围绕教师所提问题进行思考,合作讨论
3、教师巡堂并参与讨论,作出一些提示
4、师检查学生自学进度,控制时间
(三)、学生展示交流(约10分钟)1、教师围绕教学重点提问检查,学生作答。
(四)、教师点拔升华(约7分钟)
(五)、当堂检测(约3分钟)你生活的地方主要有哪些水果?哪些是本地生产
的?哪些是外地运来的?为什么当地不能生产?等等。
七、课堂小结:(约2分钟)今天我们学习了一些我们身边的地理知识,今后我们
还会碰到更多的地理知识,希望同学们能认真学好地理这一门功课,把我们所学的知识
”用到日常生活中,更要把它运用到建设祖国中去,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强大、美
丽富饶。
八、巩固练习,达标检测:
(一)选择题:
1、请从以下活动中找出与地理知识有关的活动()
A、早睡早起B、看报纸C、修路、架桥D、去医院看病
2、与草原关系不密切的活动是()
A、乳制品生产B、放牧C、生产皮毛产品D、建核电站
3、地理学可以直接指导人们()
A、解决全球性的人口、环境、资源问题B、编制电脑程序
C、用法律保护自己D、观看足球比赛
4、“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说明气候对什么的影响重大?()
A、日常生活B、农业生产C、交通出行D、工业生产
5、李明说:"我们那里的小孩都会溜冰。”,李明是()
A、东北人B、上海人C、四川人D、广东人
6、阿拉伯人的长袍多为白色,而且十分宽大,这种服装主要是为了适应
2
A、炎热的沙漠气候B、潮湿多雨的气候
C、伊斯兰教的审美观D、艰辛的居民生活
7、面食是的主食()
A、北方人B、南方人C、黎族人D、壮族人
(二)、综合题
8.请将下列地理学家与他们的突出贡献连线:
①李四光A.积累了大量的我国气候资料
②竺可桢B.系统研究了我国的岩溶地貌
③徐霞客C.对我国河流进行了深入研究
④郦道元D.大陆漂移假说的创始者
⑤魏格纳E.发现了中国的含油地层
9.课本第五页有个活动,提到贝贝和玲玲是在北京夏令营认识的,你参没参加过夏
令营,或者其他形式的旅游,都去过哪里?那些地方有什么东西令你印象最深刻?
3
课题
第二节我们怎样学地理主备人
1、了解八个基本方向,掌握八个基本方向的符号、位置关系。
2、知道在一般地图上“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教学
3、了解在有指向标或经纬线的地图中,方向如何表示。
目标
4、了解在实际中判别方向的基本方法。
1、知道在一般地图上“上北、下南,左西、右东之
教学
2、了解在有指向标或经纬线的地图中,方向如何表示。
重占
3、了解在实际中判别方向的基本方法。
1、了解在实际中判别方向的基本方法。
教学
2、通过实践学会图上方向与实际方向的对照。
难点
教法与教
读图法、实践法地图、指南针
具
教学过程个人复备
1
2
有指向标的方向的表示方法
2.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并不是一概的上北下南,而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指
点
向标指的方向是北,根据北再确定其他方向
拨
经纬网定向
与
3.在较为特殊的经纬网地图上,要根据经线纬线确定方向,
提
过渡:
升
既然知道了在图上怎样表示方向?那么我们画的学校平面图上怎样表示呢?要
使图的方向与实际方向一致,还必须知道怎样辨认实际中的方向,并学会怎样
在地图中标注方向。
列举讲解在实际中确定方向的一些方法,
巩
利用课本
固
指南针、北极星、太阳和手表等定方向。
与
实践应用
检
指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补充或更改自己所绘的学校平面图
测
布置作业
布置作业:课后练习,判断家、公园、商场等场所的方向
3
板
书
小组评价与反思
第二章地球的面貌第一节认识地球
【教材分析】
《地球与地球仪》一节是选自湘教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地理》七年级
上册中的第一章:《地球与地图》,它从静态的角度来研究地球和地球仪,它为后续课程
的学习创造了条件。因此在学习自然地理、世界地理、中国地理之前,必须先学习地球
知识,它是地理知识的基础部份。本课时主要让学生认识地球的形状、经线和纬线等知
识。
【学生情况分析】
初一学生对地球知识的感性和理性认识都很少,空间思维能力较弱。本节课内容比较抽
象,故在学习过程中设计学生自学自画、合作互助等环节来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从而学
习掌握地理知识、培养地理技能。本节课将在教授知识的同时教会学生自主探究、合作
分享、列表对比知识的学习方法。
【教学目标】
1、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能够比较详细的描述地球的形状。
2、学会运用地球的半径、赤道周长、表面积来描述地球的大小。
3、培养学生描述地理事物的能力。
4、使学生领悟到人类对大自然的认识,是一个孜孜不倦的求索、深化的过程,激发学
生探究性学习的兴趣,领悟追求真理的精神,促进其求真务实科学态度的形成。
【重点】
(1)会观察地球仪。
(2)准确辨认经线和纬线、纬度和经度、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划分。
(3)利用经纬网确定某地的地理位置。
【难点】
(1)会观察地球仪、使用地球仪。
(2)东西半球划分。
(3)利用经纬网确定某地的地理位置。
【教学方法】
讲授法、演示法、启发法
【课前准备】
1.学生课前准备:分小组、每小组至少准备一小地球仪、乒乓球、铁丝、胶布等。
2.教学器材:教学地球仪。
教学设计:
学习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
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学生讨论、小组交流古人对地提问、引导,师生共同总
小球形状的认识过程。结。
学生举例反映地球形状的事
例。
学生看图“地球的大小”,读出地
球的大小
地球的模型一一地球观察地球仪,制作简易地球仪引导、指导、评定、表扬
仪
纬线和经线学生根据教师设计的问题,看指图、引导,边提问、边
图思考、回答。启发、边与学生讨论,让
学生分析、归纳规律,并
5
及时对学生进行表扬鼓
励O
利用经纬网定位学生读图回答问题,小组讨论提问,及时纠正、辅导。
互帮互学。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同学们,在晴朗的白天,我们能够看到太阳像一个火红的圆球;在十
五的夜晚,我们可以看到月球像明亮的圆盘。那么,我们居住的地球到底是什么样的?
板书:1.地球的形状、大小
1.地球的形状
(展示图片)地球卫星照片
(提问)地球是什么形状?
(引导)地球是一个球体,在今天看来已经是再简单不过的问题,
在古代却是一个难解的谜。人们对地球的认识,却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
(引导学生观察教材提供的图片“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
(学生讨论学习,小组可以相互交流一下,古人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
(天园地方T天如斗笠―麦哲伦环球航行证实球体―地球卫星照片)
(提问)我们生活在地球上,根据听到的、看到的、想到的,你能说出哪些反映地球形
状的事例吗?
a.(可能出现的事例):站在海边,摇望远处驶来船只,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见船身,
而目送离岸的船总是船身先消失。(展示教材图“观测帆船”)
b.(事例2)发生月食偏时,地球挡住一部分日光,使地球的影子投射在月面上,就像
给地球照镜子,使我们看见了地球的球体形状。
c.还有地球仪和麦哲伦的环球航行。
(提问)还有什么办法可以证明地球是球形的?
(小组同学可以充分的讨论,教师启发、解释。)
(总结)准确反映地球形状科学证明是地球卫星照片。
(讨论)从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中,你感悟到了什么?
(总结)任何一个真理的发现都不是轻而易举的,需要付出艰辛的劳动,甚至以生命为
代价。
板书:2.地球的大小
6
(承转)现代的科学技术不仅认识了地球的形状,而且精确的测量出了地球的大小。
(展示图片)地球的大小
(学生活动)让学生读出:地球的平均半球6357千米,地球的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
地球周长约4万千米。
(讲解)精确测量表明,从地心到北极的半径为6357千米,赤道半径为6378千米,
赤道半径的长度比北极半径的长度多21千米。实际上这些差别同巨大的地球来比是微
不足道的。如果把地球缩小到地球仪那样大小,这个差别就看不出来了,我们通常用平
均半径来表示地球的大小。
(板书)二、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展示)地球仪
(提问)
1.地球仪与地球真实的原貌有什么区别?
2.地球仪在日常生活中有什么作用?
(启发学生积极回答)
(讲述)在学生总结的基础上,教师再继续总结补充地球仪的特点。
地球仪是地球缩小的模型。
在地球仪上,人们用不同的颜色、符号和文字来表示陆地、海洋、山脉、河湖、国
家和城市等地理事物的位置、形状及名称等。
地球仪上有一些在地球上实际并不存在的地理事物,例如,用于确定地理事物的方
向、位置的经纬网和经纬度。
地球仪上还有一个能使地球模型转动的地轴,而这个地轴在地球上却没有。
(板书)三、制作简易地球仪
(学生活动)引导学生参看教材提供的关于地球仪模型制作的活动进行制作。在制作过
程中教师要及时指导,强调制作环节中的要领,通过制作地球仪起到巩固本节知识的作
用。最后,评出制作最好的优胜组,进行表扬。
(课堂小结)和学生一起回忆本节学习的主要内容。
【板书设计】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
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地球的形状: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主6m・%匚.rzB七工业
2.地球的大小
7
业居.LHcc-74工业
二、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A4flIEA
C片土幻T
地球表面<
小士加i工
C并土行
桂林洋中学郑琼茂
2016年09月15日
8
第二节世界的海陆分布
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1、了解世界的海陆分布比例,掌握世界海陆分布概况
2、区分大陆、岛屿、大洲的概念,掌握七大洲的面积、名称、分布及各州的分界线
3、区分海洋、海峡三个概念,掌握四大洋的分布特征。要求学生将复杂的地图用几何简图勾画
出来,培养学生处理知识划难为易得能力
教学重点
七大洲在地球上的分布
教学难点
1、查找各州之间的分界线
2、赤道穿过的大洲和大陆
教学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引入新课
俗话说:退一步海阔天空”,这句话是希望人们学会忍让,有海洋和天空一样广阔的胸怀。你想知
道天空又多大,海洋有多广吗?
一、海洋与陆地
1、学生观察地球仪,提问:地球仪上的兰色代表了什么?兰色以外的颜色又代表了什么?地球
上的海洋和陆地,谁占的面积大?
2、学生阅读图回答:世界海陆分布的具体比例
3、讨论P28活动k2,得出结论:地球上任何两个大小相等的半球,海洋面积都大于陆地面积。
(过渡)世界的海洋和陆地在全球是如何分布的呢?
二、七大洲
(总述)地球上的陆地被海洋分割成六个大块和无数小块,以大陆和岛屿的形式散布在海洋中。
看书思考回答:a什么叫大陆?什么叫岛屿?根据定义,在地球仪上指出大陆、岛屿、大洲。
教师讲述半岛的含义并在地球仪上指出。
(提问)全球可分为哪几个大洲?
学生先熟悉图2-27,
(讨论)怎样快速的记住七大洲的轮廓?能给七大洲的面积排序吗?。
展示单独的大洲轮廓图,学生抢答。
学生在地球仪上找出七大洲,而后上台指出
9
引导学生在地球仪上画出赤道、西经20度和东经160度。讨论下述问题:
赤道穿过的大洲有哪些?穿过的大陆有哪些?
大部分位于北半球的大洲有哪些?位于南半球的大洲有拿些?位于西半球的大洲有哪些?大部
分位于东半球的打洲有哪些?
学生对照地球仪,上台指答
展示“东西半球挂图”,学生识记七大洲的位置,口答P23活动题
提问:我们所在的大洲是哪个/亚洲的西面是哪个洲?西南面又是哪个洲?引入洲界的学习。
引导学生阅读图2-23,找出洲界符号,观察讨论:亚欧两洲的分界线是哪些地理事物?亚非洲
界、南北美洲各以什么为分界?
学生回答,教师在挂图上指出其具体位置。
学生完成P30活动2
(小结)学生小结,教师点拨
第2课时
(复习提问)世界的海陆比例?七大洲的海陆分布?亚欧、亚非、南北美洲的分界。
(过渡)你们发现,不同大洲之间,一般以什么为分界?(海峡、海、山脉、运河等)那么,什
么是海、海峡?它们与我们常说的洋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三、四大洋
学生带着这些问题预习
根据预习,回答海、海峡、洋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教师结合地球仪指出,以加深理解。
全球可分为几大洋?各有什么特征?将全班学生分为四组,分别命名为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
北冰洋,分组合作进行自述。
结合挂图,引导学生识别四大洋在东西半球的分布。并强调:面积最大的洋?最小的洋?纬度最
高的洋?全部位于东半球的洋?全部位于北半球的洋?
指导学生绘制七大洲轮廓几何图形并在图上填注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
(课堂小结)
结合绘制的板图小结四大洋的位置、各自的特征。洲界、七大洲的位置
(作业布置)
1、P32活动
2、填表
两侧的大洲沟通的海洋
巴拿马运河
苏伊士运河
板书设计
第二节世界的海陆分布
10
一、海洋与陆地
七分海洋,三分陆地
二、七大洲
1、大陆、岛屿、大洲的含义
2、七大洲的名称及分布
3、洲界
亚欧:乌拉尔山、乌啦尔河、大高加索山、土耳其海峡
亚非:苏伊士运河
南北美洲:巴拿马运河
三、四大洋
1、海、洋、海峡的概念
2、四大洋的名称及分布
教学反思
11
第三节世界的地形
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1、理解海拔、相对高度、等高线、等深线等基本概念。
2、了解陆地上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等五种地形类型的特征,熟悉各种地形的世界之
最
3、了解海底地形的结构,学会看地形图,根据等高线的分布来判断各种不同的地表形态。
4、通过读图比较平原与高原、山地与丘陵的异同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归纳地理事物的能
力。
5、通过指导学生看地形图,培养学生判断地势高低、坡度变化及辨别地表形态的能力。
教学重点
弄清海拔与相对高度的观观念,掌握陆地地形的划分及其特征,会看等高线地形图
教学难点
在地形图上根据等高线辨别方向,量算距离。分析地势变化;根据等高线的分布判断山谷、山脊、
悬崖、鞍部等地形
教学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引入教学
我们生活的地球上,陆地地表高低起伏,形态各异。你认为我们这儿的地表起伏如何?你对哪里
的地形感兴趣?为什么?
一、陆地地形
首先向学生讲解和地形相关的两个概念:海拔和相对高度,而后结合板图理解
展示五种地形景观图
设问:你知道这些有差异的美丽图片分别代表了什么地形吗?
(过渡)从地表景观来看,五种地形的地表形态的起伏各有差异,那么,我们应如何描述各种地
形的特征呢?
(从海拔和相对高度两个方面)
展示表格,学生分组讨论,完成下表:
地形类型主要特征
共同点
海拔高低地面起伏状况
平原
局原
12
山地
丘陵
盆地
将全班学生分成五大组,并将每组依次命名为五种基本地形名称。而后展开自述,全面细致的说
出自己的特征。并设问:学校所在地以什么地形为主?
学生观察地图册P13-14,结合P28文字,思考:世界上陆地上高大山脉主要分布在哪两大地带?
分别是由哪些山脉组成?
引导学生在“世界地形图”上熟悉主要山脉的位置,并强调:世界上最长的山脉、最高大的山脉
引导学生熟悉:世界上最大的平原、最大的高原、最大的盆地的位置。
(过渡)了解了陆地的五种基本地形,你想知道深不可测的海底地形的样子吗?
二、海底地形
学生阅读图2-37,回答海底地形的种类,教师重点讲述大陆架、大洋中脊的特点,并引导学生
在地图上识别大陆架。
(课堂小结)
学生小结本节重点,教师点拨
(作业布置)用橡皮泥自制五种基本地形模型
第2课时
(复习导入)陆地地形有哪些种类?海底地形有哪些种类?
(过渡)陆地五种基本地形的地表起伏状况,在地图上是如何反映出来的呢?
一、学看地形图
学生阅读地图册上的“地形鸟瞰图”,提问:你能从这幅地图中看到哪些地理事物?你能读出这些
地理事物所谓海拔高度吗?能看到各地的坡度起伏吗?
继续阅读图2-45,并和图2-46比较,讨论:这幅图与上幅图相比,有什么明显不足?
(过渡)用什么方法可以将地形的地表起伏变化表示在平面上呢?最常用的方法就是用等高线地
形图表示?
先讲解等高线的含义,而后结合板图加深理解,强调:等高线都是闭合的曲线;各条等高线不
相交;等高线上的所有点海拔都相等,相对高度都是0
学生回答P39活动第1题
(过渡)等高线地形图不但能反映各地的海拔高度,而且能反映出地表的坡度起伏
学生观察图2-50
思考:坡度的陡缓与等高线排列的疏密有什么关系?(坡陡的地方,等高线密集;坡缓的地方,
等高线稀疏
学生口答P9活动2
(过渡)等高线不仅能反映出坡度的起伏,而且还能反映出不同的地形和山体部位类型。
13
结合投影,讲述如何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判断不同的地形类型。(先看海拔,再看相对高度)
引导学生阅读P39图2-49,指导学生如何辨认山脊、山谷,而后介绍陡崖、鞍部山峰等山体部
位的等高线特征。
引导学生观察P39图2-46,思考:等高线地形图有什么明显的不足?(线条太多,看起来费劲)
(过渡)较复杂的等高线地形图,因为曲线太多,看起来费劲,没有色彩变化显得单调。如果在
不同的等高线之间涂上不同的颜色,那么看起来直观清晰,这就是等高线地形图
结合图2-46和2-47,指导学生如何阅读等高线分层设色地形图。并得出结论:在分层设色地形
图上,蓝色代表海洋,绿色代表平原。黄色代表山地和高原、或丘陵
(小结巩固)学生小结,教师点拨
板书设计
第三节世界的地形
一、陆地地形
二、海底地形
三、学看地形图
四、分层设色地形图
教学反思
14
海陆变迁教学设计
作者信息
姓名电话
学科地理年级七年级
邮件
单位
教学设计
教学主题
一、教材分析
本节是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四节。本节主要讲述了地球表面是不断变化的
及其原因。这部分知识容易激发初中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从而树立"运动"、"变化"的
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海陆变迁”内容比较抽象,理论性较强,特别是"大陆漂移学说"和
”板块构造学说“内容时间尺度大。根据《课程标准》要求,世界主要山系、地震分布规
律是教学的重点,世界火山和地震带的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是难点
二、学生分析
七年级学生通过本章的学习及原有的知识储备,对地球表面的海陆分布有一定的认识,知
道地球表面的海陆分布是不断变化的,这些都为本节的教学奠定了一定的基础。而本节因
为内容抽象,理论性强,在日常生活中根本感受不到,七年级学生接触地理的时间较短,
读图能力也有待提高。因此需要借助于信息化教学手段,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形象化。现在
多数学生家庭中有电脑、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设备,具备上网条件;学生具备一定的上
网收集、筛选图片等能力、运用智能设备进行演示的能力;这些都为本节课运用信息化教
学手段提供了可能
三、教学目标
1.运用实例说明海陆的变迁,树立"海陆不断运动、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2.可以
说出大陆漂移假说的内容,应用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解释世界主要山系及火山地震带
的成因。
3.通过学习大陆漂移——板块构造学说的发展过程,进行科学史教育,养成探究精神及科
学的学习方法。
四、教学环境
□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团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口网络多媒体环境教学环境
□移动学习□其他
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突出三个方面:使用哪些技术?在哪些教学环节如何使用这些技
15
术?使用这些技术的预期效果是?)200字
L利用网络教室组织学习,播放录像《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导入新课。要求学生同学们
运用谷歌地图,对"喜马拉雅山脉"、"东非大裂谷"、"红海"等准确定位,激发兴趣,调
动积极性,加强认知感。
2.学习"板块运动"时要求学生先自主观看微视频(可回看、停顿),再组织学生按照视频
的演示动手做活动,并提出问题。对于问题鼓励学生进行解答,老师进行补充或强调。通
过微视频学习很好地系统地掌握了板块张裂拉伸、碰撞挤压两种运动方式,并能熟练地解
释地理现象。
3.概念图小结,呈现出逻辑系统,加强学生系统识记能力。4.交互式电子白板的使用促进学
生形象感知内化为理解探究技能。
六、教学流程设计(可加行)
教学环节
(如:导入、讲授、复习、信息技术支持(资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训练、实验、研讨、探究、源、方法、手段等)
评价、建构)
播放录像《营造地表形
态的力量》。
观看生动的视
指导学生运用谷歌
频,产
地图,对"喜马拉雅山
导入生学习兴趣,进
脉"、"东非大裂谷"、视频资源
入情境。运用网
"红海"等准确定位,
络技术,快速定
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
位。
调动积极性,加强认知
感。
1.地球表面形态处于
永不停息的运动与变
化当中,你能举出例子根据现实现象进
吗?行猜想,明确海
探究一:2.这样的变化既有缓洋和陆地是可以交互式电子白板,
地表形态变化慢进行的、也有剧烈变互相转化的:多媒体课件
化的:海底会抬升变
1)缓慢的地表形态变成陆地:喜马拉
化雅山脉;陆地
喜马拉雅山区发现大下沉变成海洋:
16
量海洋生物化石,说明台湾海峡。火山
了什么?和地震两种现象
台湾海峡海底发现导致地表形态变
森林遗迹和古河道,说化。
明了什么?
2)迅速的地表形态变
化是?
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和
积极研究的科学态度,
培养观察能力。
海陆是变迁的,那么七
过渡大洲四大洋是否是固
定不变的呢?
1.大陆漂移假说是20
世纪初由魏格纳提出
的
2.阅读课本P41"阅读"
阅读故事了解大
一--魏格纳与大陆漂
陆
移假说
漂移假说的由
3.展示地图上得到的
探究二:来,观察魏格纳"大陆漂移过程"
启示(非洲大陆和南美
大陆漂移假说提出家说的“证的Flash演示动画
洲大陆可
据";观看视频
以拼合)
明确大陆漂移的
4.寻求证据(轮廓,动
过程。
物的相似性,古老地层
的相似形和连续性)
5.展示大陆漂移假说
内容及漂移过程
大陆漂移这个解说还
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
过渡那么,现代又有什么更思考
精确的学说解释海陆
变迁这种现象呢?
探究三:1、首先简介板块构造了解板块交互式电子白板,
17
板块构造学说学说的内容:构造学说的基本多媒体课件;微
1)地球岩石圈主要由内容。视频《板块的运动》
六大板块组成,括太
平洋板块,欧亚板块,
印度洋板块,美洲板
块,南极洲板块,非洲
板块
2度中太平洋板块几
乎全部是海洋,其余板
块既包括陆地,又包括
海洋。
3版块处在不断的运
动之中4)板块的内
部比较稳定,板块和
板块交界的地带,
作业布置必做
七、教学特色(如为个性化教学所做的调整,为自主学习所做的支持、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的设计,教与学方式的创新等)200字左右
合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改变学生学习的方式,通过电子白板、视频、ppt练习加深学生对
板块运动和地壳运动的的学习和印象。
18
第9周课时教案
年11月12日第节总第17课时
课题世界的人口课型新课时1
知1.掌握世界人口增长的特点和人口分布的特点:学会计算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密度。
教识
2.在学习人口增长和分布的基础上,归纳影响人口增长和分布的因素,从而培养学生的分析能
学能
力。
目力
标思3.通过人口增长和分布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人口问题最严重的是亚非拉的发展中国家,中国
想也在其中。从而使我们进一步认识人口问题的重要性。
重点人口分布的特点和人口问题难点人口问题
教法讨论法、观察法、读图分析法教具地图册
教学程序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9
引入新课1990年联合国决定将每年的7月11日定为“世界人口日”,学生稍作交流回答
以唤起人们对人口问题的关注,你知道世界人口有哪些问题
出示目标吗?学生看目标了解
自主学习出示目标目标要求
读图3-1、计算、
出示自主学习提纲分析、思考完成
1、读教材48页图3—1完成下列任务。1题
①、读图:1650年、1800年、2010年,世界人口各是多
少?2025年,估计世界人口将达到多少?
②、计算:1999年世界人口约是1974年的多少倍?到2025
年,估计世界人口约是1999年的多少倍?阅读教材49页
③、分析:1650年到1800年,世界人口增长有何特点?思考2、3题并在
1800年至今,世界人口增长又有何特点?课本中标注
④、思考:有人说我们正处于一个“人口爆炸”的时代,你能计算、分析
解释其中的含义吗?读图3-4思考51页活
2、人口的增长的快慢用表示,由和动
决定。
3、怎样计算人口的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阅读教材思考7题
4、完成教材50页活动。
5、人口的分布用表示,怎样计算?
6、完成教材51页活动,并总结填空:观察漫画思考
人口稠密的地区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总结
20
激情互动些地区从纬度上位于__________(高、中、低纬度),地形分组交流
多为,从海陆位置上,位于(临海,内陆)相互提问
地区。相互解答
7、阅读“世界的人口问题”思考:
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一些国家的人口问题
理解、巩固、记忆
是_________,在欧洲一些国家,出现的人口问题
是______________O
8、完成52页活动和53页活动2题,总结人口增长过多
过快给环境、社会和经济带来哪些问题?
回顾记忆
小结9、人口增长过慢带来哪些问题?
10、完成活动52页1题、53页3题。
巩固练习
巩固练习1、1、组织各小组交流讨论提纲问题,解决自学困惑,观
讨论回答
拓展提升察学生交流情况。
2、组织各小组间相互提出问题,相互解决困难,适当点评
学生的回答并及时引导、强调。
3、适当提出问题,总结强调重点。
①人口的自然增长率计算公式:
出生人口数一死亡人口数
自然增长率=------------------------x100%
总人口数
=出生率一死亡率
②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关系经济发展水平越高
21
的地区,人口增长越缓慢;经济发展水平越低的地区,人口
增长越快。
③人口密度公式:人口密度=总人口/面积
强调本节重点:1、会计算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
人口密度2、掌握人口稠密的地区及原因。
互动同步45页
人口的分布是不均匀的,能不能用迁移的方法是人口分布
均匀,解决人口问题
初一学生虽有一定的自学能力,但大部分学生学习不认真,思考不深刻,能把主要知识点标出,
但是多数学生只标不记,过后任然没有留下印象。50页活动有关人口自然增长率的计算,很简
单的减法计算,学生就是不能掌握,因此指导学生会学仍然是重要问题。
课
后
记
22
第三章第二节世界的人种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这节课的知识不难,世界三大人种的特征学生也觉得很有趣,教学课堂
应轻松的进行,世界三大人种的地理分布也不难理解,大多数学生都能够准确说出,关
键在于让学生记忆三大人种的特征。
教学目标:
1、了解人种的划分及世界三大人种的体质特征。
2、运用地图,掌握世界三大人种的主要分布地区,并简单了解人种与地理
环境的关系。
3、树立科学的种族观,各种族之间一律平等。
重难点:掌握各人种特征,使学生能识别各种人种。。
课时:一课时
教具: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导入:前面几节课,我们主要利用地图和图表学习了世界人口的数量变化和空间分
布,以及人口问题。今天这节课,我们更多的利用照片来进一步认识和学习,请同学们
翻到课本P54,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二节世界的人种。
师:请同学们看这三张照片,你们发现他们在外貌体质方面有什么不同吗?
生: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出世界三大人种。请学生从课本上找出人种的概念,体质特
征都有什么以及有哪三大人种。请学生阅读课本P54的图3-7世界三大人种的特征并
填充三大人种体质特征表。
生:
2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DB32T-防汛抗旱特征水位核定规程编制说明
- 海南省海口市2024-2025学年四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
- 2025年社会服务行业投资策略报告:稳舵定锚行致远奋楫扬帆谱新篇
- 球的表面积和体积课件
- 【大学课件】单片机的系统扩展
- 经济学马晓莲课件房地产市场研究分析
- 中国证券市场供需格局及未来发展趋势报告
- 2025年容积泵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中国陶瓷耐磨砖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共同出资合作开发地块合同模板
- 粉末涂料有限公司危废库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清单
- 750更换齿轮箱作业指导书
- GB/T 20706-2023可可粉质量要求
- 安全生产信息管理制度全
- 猜歌名教学讲解课件
- 世界主要国家洲别、名称、首都、代码、区号、时差汇总表
- 2023学年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铁一中学九年级(上)物理期末试题及答案解析
- 《报告文学研究》(07562)自考考试复习题库(含答案)
- 应急避难场所项目建议书
- 电源日常点检记录表
-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测试卷.及答题卡2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