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一)中国古代政治、经济专题(二)近现代中外反侵略斗争专题(三)古今中国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
专题(四)古今中国对外关系的演变和发
展专题(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历程专题突破篇专题(六)三次科技革命的成就和经济开展专题(七)两次世界大战及战后体系的演变专题(八)中外史上的重大改革专题(九)中外思想解放运动专题(十)大国崛起与大国关系专题突破篇专题突破篇专题(一)中国古代政治、经济专题〔一〕┃专题导读专题导读中国古代历史是中国封建政治与经济血脉交融、休戚相关的历史。它是古代历史开展的主要组成局部,把握古代政治、经济开展特征、演变规律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王朝更替、盛世兴衰的规律,促使我们用以史为鉴、以人为本的现代眼光来感悟古代政治、经济文明。专题〔一〕┃要点整合要点整合一、历代政权更替的根本特征1.夏、商、周——国家的产生和开展。2.春秋战国——社会变革、诸侯争霸。3.秦汉——统一封建国家的建立和稳固。4.三国、两晋、南北朝——国家的分裂与民族融合。5.隋唐——封建社会的繁荣与开放。6.辽、宋、夏、金——国家的分裂和民族融合。7.元、明、清——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稳固、开展。专题〔一〕┃要点整合二、历代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1.秦朝:①建立皇帝制度,实行中央集权制,在中央设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②实行“焚书坑儒〞,加强思想统治。2.西汉:①汉武帝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现思想大一统。②公布“推恩令〞,解除了王国对中央的威胁。3.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加强中央集权。4.元朝:①实行行省制度。在中央,设置管理全国政务的中书省,在地方设立行中书省。②设立宣政院和澎湖巡检司,分别管理西藏地区和琉球(今台湾)、澎湖列岛。专题〔一〕┃要点整合5.明朝:①废丞相制和中书省,权分六部。②设内阁,协助皇帝处理政务。③利用厂卫制度,实行恐怖专政。④实行八股取士和文字狱。6.清朝:继续实行八股取士,大兴文字狱。雍正时,设军机处,君主专制到达顶峰。[注意]中国古代地方三大政治制度:西周的分封制;秦朝的郡县制;元朝的行省制度。三、治世盛世西汉——汉武帝大一统。隋——开皇之治。专题〔一〕┃要点整合唐——贞观之治,开元盛世。清——康乾盛世。四、古代重大经济决策与调整1.秦国:商鞅变法,改革土地制度,奖励耕织,重农抑商。2.秦朝:统一货币、度量衡;兴修水利工程灵渠等。3.西汉:汉武帝规定货币统一铸造,盐铁官营。4.唐朝:①唐太宗推行唐初创立的赋役制度,允许农民交纳一定的实物(丝绢或麻布)来替代徭役。②武那么天鼓励百姓种桑养蚕、开垦荒地,屡次下令减免赋税和徭役等。③唐玄宗专题〔一〕┃要点整合下令整理财政,清理土地和户口,让逃亡者重新登记户口,纳税服役。5.宋朝:出现纸币“交子〞“会子〞,政府在广州等地设立市舶司管理对外贸易。6.元朝:忽必烈屡次下令禁止把农田变为牧场,鼓励人民开荒种粮;兴修黄河和疏通大运河,还向全国推广种植棉花的技术等。7.清朝初年:政府因地制宜、采用多种种植方法,提高粮食产量;推广和引进高产作物的种植;推行闭关锁国政策。专题(二)近现代中外反侵略斗争专题〔二〕┃专题导读专题导读伴随着新航路的开辟,西方列强走上了对亚、非、美洲殖民掠夺的道路,亚、非、美洲人民随之展开了不屈不挠的反帝反侵略的斗争,最终瓦解了帝国主义的殖民体系。专题〔二〕┃要点整合要点整合一、列强对中国的侵略1.强签不平等条约(1)第一次鸦片战争:中英?南京条约?(1842)。(2)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俄?瑷珲条约?(1858);中英、中法?天津条约?(1858);中英、中法?北京条约?(1860)。(3)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1895)。(4)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丑条约?(1901)。(5)日本强迫袁世凯签订“二十一条〞(1915)。2.侵犯中国主权(1)割占领土。(2)开辟租界。(3)控制关税。(4)破坏司法主权。(5)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3.干预中国内政(1)扶植代理人①扶植清政府,以华制华。②扶植袁世凯及北洋军阀政府。③扶植蒋介石及南京国民政府。④日本扶植伪满洲国和汪伪政权。专题〔二〕┃要点整合(2)破坏和镇压中国人民革命: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太平天国运动;1900年八国联军占领北京后勾结清政府镇压义和团运动;1911年武昌起义后支持袁世凯破坏辛亥革命;支持蒋介石背叛革命和发动内战;对新中国实行干预和封锁。二、中国社会各阶层的抗争与探索1.地主阶级探索强国之路的主张和实践(1)鸦片战争时期,以魏源为代表的地主阶级抵抗派,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救国主张。(2)洋务派掀起洋务运动(19世纪60—90年代)前期以“自强〞为口号,创办近代军事工业,兴办新式学专题〔二〕┃要点整合校,派遣留学生,后期以“求富〞为口号,开办民用工业。2.资产阶级的探索和实践(1)维新派进行戊戌变法(1898年6月11日至9月21日):广泛传播了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知识,起了思想启蒙作用。(2)革命派掀起辛亥革命(1911):它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但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3)资产阶级民主知识分子发起新文化运动(1915年开始):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专题〔二〕┃要点整合3.无产阶级的探索与实践(1)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2)中国共产党的成立: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举行,宣告中国共产党成立。三、世界史上的反帝反侵略战争1.美洲(1)美国独立战争:1775年,美国爆发了独立战争,1783年,英国成认美国独立。(2)拉丁美洲独立运动:①18世纪末19世纪初,争取独立的专题〔二〕┃要点整合运动在拉丁美洲兴起,主要领导人是玻利瓦尔和圣马丁。②1959年,在古巴,菲德尔·卡斯特罗通过武装斗争,推翻了亲美专制政权,建立革命政府,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20世纪六七十年代,巴拿马人民掀起了要求收回巴拿马运河区主权的斗争,到1999年终于收回运河区全部主权。2.亚洲(1)1857—1859年,印度反英民族大起义,章西女王是这次起义中的杰出女英雄。(2)1947年,英国被迫同意印度独立,决定把印度分为印度和巴基斯坦两个国家,实行印巴分治。专题〔二〕┃要点整合3.非洲(1)1952年,埃及爆发了纳赛尔领导的“七月革命〞,赢得了国家独立,并收回了苏伊士运河主权。(2)20世纪五六十年代,非洲先后有三十多个国家取得独立,其中,1960年被称为“非洲独立年〞。(3)1990年3月,纳米比亚宣告独立,标志着帝国主义在非洲的殖民体系彻底瓦解。专题〔二〕┃要点整合专题(三)古今中国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专题〔三〕┃专题导读专题导读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从历史上看,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友好交往、和睦相处是主流。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从坚持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和社会的稳定出发,正确处理民族关系,推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挫败了国内外敌对势力利用民族问题分裂中国的企图。改革开放后,党和政府创造性地提出“一国两制〞的设想,成功地解决了香港、澳门问题,为祖国统一大业的最终完成开辟了道路。专题〔三〕┃要点整合要点整合一、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开展的过程1.秦汉——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时期。2.魏晋南北朝——中国第一次民族大融合高潮。3.隋唐——统一多民族国家开展时期。4.辽宋夏金元——中国民族大融合的新高潮。5.明清——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稳固时期。6.近代:反侵略维护国家统一(左宗棠收复新疆)。7.当代:新中国的民族大团结(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二、中央与边疆地区的交往和对其管理1.新疆(1)西汉:前60年设立西域都护(今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中央政府管辖,成为中国不可分割的一局部)。(2)唐朝:唐太宗时设安西都护府;武那么天时设北庭都护府。(3)清朝:乾隆帝平定大小和卓叛乱,设置伊犁将军,管辖包括巴尔喀什湖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左宗棠收复除伊犁外的整个新疆地区;曾纪泽等通过外交途径收回伊犁;1884年清朝设新疆行省。(4)新中国成立后:实行民族区域自治,设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专题〔三〕┃要点整合2.西藏(1)唐朝:文成公主入藏,金城公主入藏(唐和吐蕃关系日益“和同为一家〞)。(2)元朝:西藏正式成为行政区(宣政院辖地)。(3)清朝:确立对达赖、班禅的册封制度。设置驻藏大臣,加强对西藏的管辖。确立“金奔巴瓶〞制度,选定达赖、班禅继承人。(4)新中国成立后: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3.台湾(1)三国:孙权派卫温率万人船队到夷洲(台湾)。专题〔三〕┃要点整合(2)元朝:设置澎湖巡检司管辖琉球(台湾)和澎湖列岛。(3)清朝:郑成功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台湾;1684年清朝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1895年?马关条约?日本割占台湾和澎湖列岛。(4)民国:1945年日本投降,将台湾归还给中国;1949年国民党剩余势力退往台湾,致使台湾与大陆别离,这是今天台湾问题的由来。(5)新中国成立后至今:逐步形成对台湾实行“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根本方针。三、“一国两制〞与祖国统一专题〔三〕┃要点整合1.“一国两制〞(1)提出: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出发,尊重历史和现实,提出了“一国两制〞的设想。(2)目的:早日实现祖国的统一大业。(3)内涵:“一国〞,即一个统一的中国,“两制〞,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港、澳、台仍实行资本主义制度。(4)意义:“一国两制〞既有利于保持香港、澳门和台湾的稳定,为祖国统一大业开辟了一条现实的大道,也为解决国际争端找到了新思路,为维护世界和地区的和平作出了奉献。专题〔三〕┃要点整合2.港澳回归祖国的历史意义“一国两制〞的设想成功解决了港澳回归问题,为国际社会以和平方式解决国家的历史遗留问题与国际争端提供了新的范例。3.中国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政策(1)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第一次公开提出中国政府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方针。(2)1982年,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伟大设想,为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统一祖国创造了有利条件。(3)2005年3月14日,十届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反分专题〔三〕┃要点整合裂国家法?。强调了我国解决台湾问题的根本政策:和平统一,一国两制,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专题〔三〕┃要点整合专题(四)古今中国对外关系的演变和发展专题〔四〕┃专题导读专题导读外交,就是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政治活动。外交活动,既要靠国家的实力,也要靠外交家的谋略。中国古代社会统治者采取比较开明的对外政策,与世界各国保持着友好关系。到了明清时期,统治者逐渐实行闭关政策,使中国在世界上落伍。鸦片战争后,中国一步一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主权逐渐沦丧,被迫实行屈辱外交,国民党统治时期对外投靠帝国主义,出卖国家利益。新中国成立后,一改旧中国屈辱的外交形象,挺直了民族的脊梁,以独立自主的姿态,展开了和平外交事业,取得了重大的外交成就。新中国的外交充满艰辛,专题〔四〕┃专题导读也闪耀着智慧,赢得世界各国的尊重。中国的国际地位大大提高,国际影响与日俱增。专题〔四〕┃要点整合要点整合一、古代中国的对外交流1.西汉:张骞出使西域后,中国同西亚和欧洲的通商关系开展起来,丝绸之路是欧亚之间的重要通道。2.隋唐时期:我国与七十多个国家友好往来,尤其同日本、印度等国家来往密切。日本屡次派遣唐使来华学习,回国后仿照隋唐制度进行大化改新;唐太宗时,玄奘西游天竺,著有?大唐西域记?;唐玄宗时,鉴真六次东渡日本。3.辽、宋、金时期:海外贸易有很大开展。宋朝在港口设市舶司管理海外贸易。4.元朝:意大利商人马可·波罗来华,回国后口述有?马可·波罗游记?一书。5.明朝:郑和下西洋,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二、新中国外交1.外交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2.20世纪50年代的外交(1)和平共处五项原那么的提出:1953年12月,周恩来在中印双边谈判中,代表中国政府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那么。1954年周恩来总理访问印度、缅甸,分别与两国总理发表?联合声专题〔四〕┃要点整合明?,共同倡导将和平共处五项原那么作为指导两国关系的根本准那么。(2)万隆会议:1955年,中国参加万隆会议,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也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3.20世纪70年代的外交(1)国际形势:美苏争霸,苏攻美守。(2)成就①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恢复中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席位。专题〔四〕┃要点整合②中美建交:1972年2月,尼克松总统访问中国,发表了中美?联合公报?。1979年1月1日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标志着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③中日建交: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此后,出现了同中国建交的热潮。4.改革开放后的外交(1)国际形势:两极格局解体,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和平与开展成为两大主题。(2)成就①1997年7月1日,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专题〔四〕┃要点整合②1999年12月20日,中国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③中国参加亚太经合组织。④2001年,中国承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⑤2001年,中、俄、哈、吉、塔五国成立上海合作组织。⑥2001年,中国参加世界贸易组织。⑦2001年,中国申奥成功。5.新中国取得辉煌外交成就的原因及意义(1)原因:归功于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根本原因);归功于我国积极灵活的外交政策;归功于我国人民的共同努力。(2)意义: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营造了一个和平的建设环专题〔四〕┃要点整合境,加强了我国与世界各国的联系,为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奠定了根底。专题〔四〕┃要点整合专题(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历程专题〔五〕┃专题导读专题导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在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进行艰辛探索并取得珍贵经验的根底上孕育的。由于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是一项崭新的实践,人们对如何走出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还缺少规律性认识,加上当时严峻复杂的国际环境的影响,我们党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中发生了曲折,初步探索所取得的理论成果,在实践中没有坚持甚至背离。但是,这种探索是开创性的。从理论起点和认识源头上来说,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理论探索以及在长期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形成的专题〔五〕┃专题导读科学方法论,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奠定了重要根底,提供了丰富的思想材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思想先导和方法论原那么。从这个意义上说,正是探索中所积累的极为丰富的历史经验和教训,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孕育和形成提供了必要的条件。专题〔五〕┃要点整合要点整合一、共和国的记忆1.七年过渡话神奇(1)西藏和平解放、抗美援朝、土地改革稳固了新政权,为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创造了条件。(2)一五方案的完成使社会主义工业化开始起步。(3)1956年三大改造的根本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我国从此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2.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失误(1)“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违背了客观经济规律,超越生产力的开展水平,导致国民经济出现严重困难。(2)1966—1976年我国发生了“文化大革命〞,使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遭受严重挫折。二、共和国走进新时代1.改革开放的序幕:1978年底,中共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从此我国进入了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2.改革开放的探索(1)对内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调动专题〔五〕┃要点整合了生产者的积极性,促进了我国工农业生产的开展。(2)对外开放:经济特区的建立推动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大潮,20世纪90年代以来形成了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3.理论创新:1997年党的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奠定了理论根底。4.现代化建设的成就:改革开放使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国民经济高速开展,人民生活得到改善,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三、共和国的建设专题〔五〕┃要点整合1.从历程上看:社会主义建设是一个曲折的开展历程,历经政权稳固→经济恢复→社会主义制度确立→社会主义建设展开与失误→调整→改革开放。2.从社会主义建设的中心任务来看:历经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农业合作化和人民公社化→阶级斗争为中心→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开展过程。3.从社会主义建设探索的道路来看:历经了照搬苏联模式到逐步摆脱苏联模式,走自己的道路。4.关注“三农〞始终是党和政府的重要任务:新中国成立以来先后进行了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运动、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1961年调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等一系列调整。专题〔五〕┃要点整合5.真理标准问题讨论和邓小平南方讲话是社会主义建设中两次思想解放运动,实践证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三个有利于〞是判断姓“资〞和姓“社〞的三条标准。专题〔五〕┃要点整合专题(六)三次科技革命的成就和经济发展专题〔六〕┃专题导读专题导读伴随着人类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从18世纪60年代开始,三次科技革命蓬勃兴起,人类迎来了前所未有的科技进步和经济增长,有力地促进了世界各国生产力的开展和经济社会的长足进步。专题〔六〕┃要点整合要点整合一、第一次工业革命——蒸汽时代1.前提: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使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得以确立。2.直接原因:手工工场生产无法满足海外市场的需求。3.开始时间:18世纪60年代。4.标志性创造:瓦特改进蒸汽机的创造和应用。5.主要创造:珍妮纺纱机、水力织布机、改进蒸汽机、汽船、火车机车等。6.影响: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直接导致了工厂企业形式的出现,促进了城市的兴盛和城市人口的增长。英、法、美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工业革命后成了强大的工业国。
7.对中国的影响:(1)发动两次战争,使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近代工业产生(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3)先进的中国人开始向西方学习(洋务运动)。
二、第二次工业革命——电气时代
1.开始时间:19世纪70年代。
2.主要标志:电力的广泛应用。
3.主要领域:①新能源:电力、石油。②新机器:内燃机、发电机。专题〔六〕┃要点整合4.主要创造:发电机、电动机、电灯、内燃机;新式交通工具有:汽车、飞机等。5.影响: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力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开展,但各国开展不平衡。垄断组织出现,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过渡。6.对中国的影响:(1)列强继续发动一系列侵华战争,并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开展。(3)中国人民救亡图存运动高涨(如: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三、第三次科技革命(新科技革命)专题〔六〕┃要点整合1.开始时间:20世纪40年代。2.主要标志:原子能、航天技术、电子计算机等。3.核心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4.主要创造和技术:核电站、宇宙飞船、地球卫星、航天飞机、电子计算机、基因工程、克隆技术等。5.主要特点:快速、便捷、高度智能化和全球化的特点。6.影响:推动社会生产力空前开展,引起世界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世界联系日益密切,经济全球化。7.对中国的影响:第三次科技革命中,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科学技术也得到了进一步开展。随着改革开放,引进外专题〔六〕┃要点整合国先进技术,在科技领域硕果累累。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我们正满怀信心,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四、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1.19世纪中期,英国成为世界工厂(1)英国最早发生工业革命,经济实力最强,拥有广阔的殖民地。(2)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向帝国主义过渡过程中,资本家不愿采用新技术和新设备,而美德的经济得到迅速开展,超过英国。2.二战后初期,美国确立了世界经济霸主地位,日本、西欧受控于美国专题〔六〕┃要点整合美国在向帝国主义过渡的过程中,工业总产值跃居世界第一位。两次世界大战使美国大发横财,其他帝国主义国家力量在战争中被削弱。3.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后,出现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日本、西欧经济崛起,开始冲击美国经济霸主地位,美国经济实力那么相对下降。4.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多极化格局出现,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和全球一体化趋势加强(1)全球化的影响:利的一面,广阔开展中国家可以从中获专题〔六〕┃要点整合得更大的销售、投资和管理经验,以提升本国经济技术开展水平。弊的一面,它容易加剧不公平的国际竞争,兴旺国家从经济上冲击一些主权国家的自主能力,从而使各国从全球化中受益不均,甚至形成富国更富、穷国更穷的局面。(2)开展中国家的对策:一方面,要顺应经济全球化的潮流,引进外国的投资和技术,学习先进的经济管理经验,促进经济的高速开展;另一方面,要制定防范风险的有效措施,趋利避害。专题〔六〕┃要点整合专题(七)两次世界大战及战后体系的演变专题〔七〕┃专题导读专题导读战争在带给人类创伤的同时也让人们痛定思痛,在不断的反思中建立新的秩序。第一次世界大战与一战后建立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第二次世界大战与二战后美苏建立的两极格局;冷战结束后,世界政治格局向着多极化开展,暂时形成了“一超多强〞的局面。随着人类对自身的反思,世界政治格局也向合理化、和谐化方向开展。专题〔七〕┃要点整合要点整合一、两次世界大战比较内容\事件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起止时间1914—1918年1939—1945年原因根本原因帝国主义国家之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加剧帝国主义国家之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加剧直接原因1914年,萨拉热窝事件
1939年,德国突袭波兰重大战役1916年的凡尔登战役苏德战场:莫斯科保卫战、斯大林格勒战役、柏林战役西欧战场:诺曼底登陆战交战双方同盟国(德国、奥匈帝国)—协约国(英国、法国、俄国、意大利、美国、日本、中国、塞尔维亚)轴心国集团(德意日)—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美、英、苏、中等26国)性质争夺世界霸权的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战争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专题〔七〕┃要点整合影响给交战各国带来深重的灾难;产生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俄;战后形成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建立起美苏争霸的两极格局;帝国主义力量被削弱,第三世界兴起二、巴黎和会与华盛顿会议会议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背景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日本在远东、太平洋的扩张危及美国利益时间1919年1921—1922年专题〔七〕┃要点整合操纵国美、英、法美、英、日主要目的重新瓜分世界协调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矛盾中心议题处置战败后的德国正式议题:限制海军军备以及远东和太平洋地区问题。重大议题:中国问题主要条约《凡尔赛和约》《九国公约》构成体系凡尔赛体系华盛顿体系建立秩序建立起战后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和非洲的新秩序建立了帝国主义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新秩序专题〔七〕┃要点整合对中国的影响无视中国主权,将德国在山东的侵略权益转让给日本,引发五四运动中国收回山东主权;打破了日本独霸中国的局面,为美国在中国的扩张提供了方便,使中国回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三、现代国际关系格局的三次演变体系名称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两极格局多极化趋势专题〔七〕┃要点整合形成背景一战后列强实力的对比变化,战胜国要求重新瓜分世界,调整欧洲、亚洲、非洲的统治秩序二战结束后,美苏合作关系破裂,美国推行“冷战”政策苏联解体,美国霸主地位动摇,西欧、日本崛起,第三世界国家力量日益壮大形成标志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召开以美苏为首的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北约”“华约”的建立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专题〔七〕┃要点整合专题(八)中外史上的重大改革专题〔八〕┃专题导读专题导读人类的文明史也是一部改革史,自人类社会产生以来,改革与社会进步相伴而行,成为促进社会开展和国家强盛的重要手段和重要动力。古今任何不同性质的国家,在经济开展过程中都进行了不同性质、不同程度的改革,其实质都是解放和开展生产力。因此,改革也是一场革命。专题〔八〕┃要点整合要点整合一、封建性质的改革(一)商鞅变法1.背景: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史上的大动乱、大变革和大开展时期。2.时间:公元前356年。3.主要内容:成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奖励耕战;建立县制。4.影响:到达了富国强兵的目的,为秦后来统一全国奠定了根底。
5.感悟:改革要等到时机成熟,适时而动,方能取得成功;改革要取信于民,并且还必须以法治为辅助;要有创新的精神。
(二)日本大化改新
1.时间:7世纪中期。
2.人物:孝德天皇。
3.内容:政治和经济都仿照中国隋唐制度。
4.影响:成为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
二、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一)中国戊戌变法专题〔八〕┃要点整合1.背景:①中国资本主义初步开展;②19世纪末中国面临被瓜分危机。2.目的:在中国开展资本主义,摆脱民族危机。3.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4.主要活动:序幕——公车上书;开展——创办报刊、组织团体;高潮——百日维新;结束——戊戌政变。5.“百日维新〞的内容:①政治;②经济;③军事;④文化教育。6.作用: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7.性质: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进运动。专题〔八〕┃要点整合
8.地位:迈出了中国政治近代化的第一步;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二)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
1.背景:农奴制度造成统治危机。
2.改革者:亚历山大二世。
3.内容:①政治:农奴在法律上有人身自由;②经济:赎买份地。
4.实质:俄国沙皇政府与地主阶级对农民的双重压榨与掠夺。
5.性质:是沙皇实行的一次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专题〔八〕┃要点整合6.作用:最积极的意义是使上千万农奴在法律上成为自由人,从而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开展。(三)日本明治维新1.背景:幕府统治和被侵略危机。2.时间:1868年。3.改革者:明治天皇。4.改革措施:①政治方面;②经济方面;③文化教育方面;④生活方面;⑤军事方面。5.历史影响①积极成果:由封建社会迈入资本主义社会;摆脱民族危专题〔八〕┃要点整合机;启示亚洲国家。②消极影响:保存大量的封建剩余;产生军国主义传统,走上殖民扩张的道路,给亚洲国家和人民带来灾难。(四)罗斯福新政1.背景: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打击下出现政治统治危机。2.目的:渡过经济危机,挽救政治危机,稳固资本主义民主制度。3.特点:加强国家对经济生活的干预和指导。4.实质:在保持资本主义不变的前提下,政府干预经专题〔八〕┃要点整合济,维护资本主义统治,是资本主义的一次自我调节。5.核心和根底:“产业复兴法〞。6.影响:使美国经济得以摆脱危机并逐渐复苏,为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生活提供了范例。同时也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根底。三、社会主义性质的改革(一)新经济政策1.背景:战争带来创伤,经济濒临崩溃。2.时间:1921年。3.改革者:列宁。专题〔八〕┃要点整合4.内容: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开展商品经济。5.意义:这是列宁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方面所作出的最主要的探索,它对小农占优势的国家走社会主义道路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二)苏东社会主义改革1.赫鲁晓夫改革(1)时间:1954年至1964年。(2)目的:赫鲁晓夫试图克服斯大林时代高度集中的方案经济体制造成的弊端。(3)内容:在经济领域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专题〔八〕┃要点整合(4)结果:改革并未从根本上改变苏联农业落后的状况,也没有克服方案经济体制所存在的弊端。2.戈尔巴乔夫改革(1)背景:①经济结构进一步畸形;②经济根底日趋衰弱,综合国力不断下降,社会矛盾不断积聚。(2)内容:先经济改革,失败;转入政治改革,失败。(3)结果:导致苏联解体。3.东欧改革(1)背景: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东欧各国照搬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模式,弊端日益暴露出来,改革势在必行。专题〔八〕┃要点整合(2)代表:匈牙利改革。(3)结果:东欧改革未收到预期效果,反而引起国内经济形势恶化,进而带来政治危机,最终导致东欧剧变。(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1.时间: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2.改革重点:经济体制的改革。3.内容:(1)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2)城市:重点对国有企业进行改革,实行多种经营的方式。4.影响:(1)经济取得巨大开展,综合国力不断提高,国际地位日益上升,人民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在社专题〔八〕┃要点整合会主义改革不断受挫的情况下,中国改革的巨大成功,也向世人证明:社会主义拥有顽强的生命力,社会主义开展前途是光明的,为社会主义国家提供了新的借鉴经验——创立符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模式。专题〔八〕┃要点整合专题(九)中外思想解放运动专题〔九〕┃专题导读专题导读思想是社会存在的反映,思想解放是推动社会变革和开展的前提。在人类历史开展过程中,思想文化和意识形态的进步对社会的变迁起着独特的作用,尤其是社会大变革、大转轨和社会形态更替时期,代表新生产力的阶级在发动革命推翻旧的生产方式为自己争取生存空间以前,往往先用与新生产方式相适应的意识形态作为武器,发动一次深刻的思想文化领域革命,而思想文化领域的革命对社会向前开展起着极其重要的推动作用,它不仅为政治上的暴力革命在思想上、舆论上作好了准备,荡涤着一切旧制度下的污浊空气,而且直接为革命准备了思想武器。专题〔九〕┃要点整合要点整合一、中国历史上的历次思想解放运动及其影响1.“百家争鸣〞:奠定了整个封建文化的根底,有力地促进了思想文化的开展,是中国的第一次思想大解放运动。2.戊戌变法运动:为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传播打下了根底,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3.辛亥革命运动: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4.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它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与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也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作了思想准备。5.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1978年):打破了“两个但凡〞的精神枷锁,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重新确立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奠定了根底,也为中国的改革开放在思想上作了充分准备。6.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中国进一步改革开放作了发动。二、西方历史上的思想解放运动及其影响1.文艺复兴运动:猛烈冲击了封建神学,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取得了辉煌的成果,孕育了西欧近现代资产阶级文化,为资产阶级革命准备了思想文化条件。专题〔九〕┃要点整合2.18世纪的启蒙运动:反对封建专制制度,主张由开明的君主执政,强调资产阶级的自由平等,批判教会的黑暗和腐朽等,为即将进行的法国大革命作了充分的思想准备,为新兴的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取代封建贵族提供了有力的支援;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促进了欧洲的社会进步;启蒙思想传播到世界各地,也被介绍到中国、日本,促进了这些国家、地区的思想解放。3.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与开展:它是人类历史上伟大的思想解放历程,无论是十月革命及苏联社会主义在一国率先胜利突破,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农村包围城市路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改革开放路线,还是正在构建和趋于成熟的和谐社会理论的突破,都证明了马克思主义原理的正确性。专题〔九〕┃要点整合专题(十)大国崛起与大国关系专题〔十〕┃专题导读专题导读回忆500年来各个世界大国开展的历程,总有如下一些关键因素促使大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宴会策划与布置合同
- 铝合金型材销售合同
- 五金件采购合同经典范本
- 冻肉销售合同范本
- 监理合同的履行监管
- 石粉购销协议合同
- 分布式技术合作合同
- 智能硬件开发协议
- 就业协议与劳动合同区分与理解
- 健身房灯箱广告投放合同
- GB/T 10801.1-2021绝热用模塑聚苯乙烯泡沫塑料(EPS)
- GB 28401-201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磷脂
-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和方法
- 全产业链运营模式课件
-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巴西》课件
- 上海信托保险金信托业务介绍课件
- 代谢组学-资料课件
- 消防安全检查申报表
- 彩票网点销售员每日交款结算报表
- 二0二三学年语篇研读-Welcome,XieLei!Businessst
- 2022年二级造价工程师考试题库高分300题加答案解析(甘肃省专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