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管理师二级操作技能练习题_第1页
人力资源管理师二级操作技能练习题_第2页
人力资源管理师二级操作技能练习题_第3页
人力资源管理师二级操作技能练习题_第4页
人力资源管理师二级操作技能练习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组织设计的基本原则:任务与目标原则、专业分工和协作原则、有效管理幅度原则、集权与分权相结合原则N、稳定性与适应性相结合原则二、简述新型组织结构模式种类1超事业部制:又称执行部制,首先按产品、地区和顾客等将企业划分为若干相对独立的经营单位,分别组成事业部,然后将提供产品的种类相近、地理位置相对集中,或顾客对象相同的事业部组成超事业部;2矩阵制:亦称规划-目标结构,其组织形式是在直线职能制垂直形态组织系统的基础上,在增加一种横向的管理系统.是一种横、纵两套系统交叉形成的复合结构组织.纵向是职能系统,横向是为完成某项专门任务而组成的项目系统;3多维立体组织结构:又称多为组织,立体组织,多维立体矩阵制,是矩阵组织的进一步发展,他把矩阵组织结构形式与事业部制组织结构形式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一种全新的管理组织结构模式;4模拟分权组织:亦称模拟分权制,是指根据生产经营活动连续性很强的大型联合企业内部各组成部分的生产技术特点及其对管理的不同要求,人为地把企业分成许多"组织单位",并把他们看成是相对独立的生产经营部门,赋予它们尽可能大的生产经营自主权,让它们拥有自己的职能机构,使每一单位负有"模拟性"的盈亏责任,实现"模拟"的独立经营、独立核算,以调动其生产经营积极性和主动性,达到改善整个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目的的组织结构;5流程型组织:是为了适应竞争激烈、变化急速的市场需要而出现的一种全新的以业务流程为中心的组织模式,优点1以市场为导向2业务流程是以产出〔或服务和顾客为中心,从而提高了组织的运行效率3组织结构的扁平化4流程团队是流程性组织的基本构成单位5为了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6网络型组织:亦称虚拟组织,是以信息、通信技术为基础,依靠高度发达的网络.将供应、生产、销售企业和客户,乃至竞争对手等独立的企业或个体连接而成的经济联合体,四种基本类型1内部网络2垂直网络3市场网络4机会网络三、组织职能设计的步骤:1职能分析,根据特定企业的环境和条件,首先确定组织应该具备哪些基本的职能及其结构,包括企业的经营职能和管理职能的设计,在此基础上,对各子系统的职能进行总体设计2职能调整:是随着企业经营环境的变化和企业战略目标的调整,而对企业现存组织的职能结构所进行的调整,调整的方法包括,充实已有职能、增加新的职能、转移或重新确定职能的重心.3职能分解:是将已经确定的职能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逐步进行细分细化,将总职能分解为若干相对独立的易于操作的具体业务活动,有利于各项职能的执行和落实,并未部门设计、岗位设计和职权设计提供有效的前提条件.四.组织职能设计的方法:1基本职能设计2关键职能设计五、组织的部门结构设计和方法1、部门纵向结构的设计:包括管理幅度和管理层次的设计,1管理幅度设计方法:a经验统计法,是通过对多个企业管理幅度进行抽样调查,以调查所得到的统计数据为依据,结合本企业的具体情况确定其管理幅度;b变量测评法是将影响管理幅度的各种因素作为变量,采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来确定组织的管理幅度.影响管理幅度的因素:a工作的性质,工作的复杂程度越高,变化性越大,管理幅度就小,反之,则越大;b人员素质状况,如果领导具有较强的工作能力、组织能力、协调能力,管理幅度可以适当加大,反之,必须降低管理幅度,如果下级接受过良好的训练,能独立完成工作任务,管理幅度可以增大,反之,应降低幅度;c管理业务标准化程度,标准化程度越高,管理幅度可越大,反之,则越小;d授权的程度:对于善于分权的领导者,可设置较宽的管理幅度,对于善于集权的领导,管理幅度应窄;e管理信息系统的先进程度,管理信息程度越先进,则管理幅度可加大,反之,则减小.此外,组织的凝聚力,组织变革的速度,人员分布的相近性等,对管理幅度的设计也有影响,在进行部门设计时一定要加以重视.2管理层次设计方法:a按照企业纵向职能分工,确定企业的管理层次,一般管理层次分为上、中、下三层,每个层次都应有明确的分工.b有效地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成反比,在管理幅度确定的情况下,可以计算出具体的管理层次.C选择具体的管理层次d对个别管理层次作出调整,影响企业组织幅度的因素是调整管理层次的依据.2、部门的横向结构设计:1从企业总体结构来看,可分为自上而下法、自下而上法、业务流程法;2按照不同对象和标志,可分为按人数划分法、按时序划分法、按产品划分法、按地区划分法、按职能划分法、按顾客划分法〔三企业各个管理和业务部门的组合方式常见方式有:1以工作和任务为中心来设计部门结构2以成果为中心设计部门结构3以关系为中心来设计部门结构注意事项P22在选择适合的部门结构模式之后,进行职能和业务部门设计时,还应当解决好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1企业组织结构的设置必须保证行政命令和生产经营指挥的集中统一;2部门的责权利必须对应一致,应当做到三条;3执行和监督机构应当分设;4机构和人员应当精简第二单元企业组织结构的变革一、企业战略与组织结构的关系N部分能力要求P25一、企业组织结构变革的程序:〔一组织结构诊断:组织结构调查、组织结构分析、组织决策分析、组织关系分析〔二实施结构变革:组织结构变革的征兆、组织结构变革方式、排除组织结构变革的阻力〔管理者如何通过沟通克服变革的阻力:为保证变革顺利进行,应事先研究并采取如下相应措施a让员工参加与组织变革的调查、诊断和计划,使他们充分认识变革的必要性和变革的责任感;b大力推行与组织变革相适应的人员培训计划,使员工掌握新的业务知识和技能,适应变革后的工作岗位.〔三企业组织结构评价二、企业组织结构的整合:企业结构整合依据,新建企业的结构整合,现有企业的结构整合2011.5简答,企业结构整合的过程三、企业组织结构整合应用实例P29注意事项:组织结构变革需要做到3点注意事项第三单元工作岗位设计N一、决定工作岗位存在的前提:1、工作岗位受到制约和影响的因素N二、工作岗位设计的基本原则〔一明确任务目标的原则〔二合理分工协作的原则〔三责权相对应的原则N三、改进岗位设计的基本内容,如何进行工作设计P34〔一岗位工作扩大化与丰富化:1工作扩大化,横向扩大化包括a讲述与分工很细的作业操作合并,有一人负责一道工序改为几人共同负责几道工序;b在单调的作业中增加一些变动因素,分担一部分维修保养、清洗润滑等辅助工作;c采用包干负责,由一个人或一个小组负责一件完整的工作;d降低流水线传动速度,延长加工周期,用多项操作代替单向操作.纵向扩大化:将经营管理人员的部分职能转由生产者承担,工作范围眼组织形式的方向垂直扩大.2工作丰富化,指在岗位现有工作的基础上,通过充实工作内容,增加岗位技术和含量,使岗位的工作更加多样化、充实化,使员工在整个工作中有了很大的自主权〔二岗位工作的满负荷,每个岗位的工作量应当饱满,有限的劳动时间应当得到充分利用,这是进行岗位设计的最基本的原则和要求〔三岗位的工时工作制,对企业来说它将影响到工时利用的状况、劳动生产率及整体的经济效益,从员工角度看,将体现如何以人为本,科学合理的安排员工的工作轮班和作业时间,切实保证劳动者的身心健康〔四劳动环境的优化,只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改善劳动环境中的各种因素,使之适合于劳动者的生理心理特点,建立起人-机-环境的最优化系统.N四、改进工作岗位设计的意义能力要求N一、岗位设计的基本方法〔一传统的方法研究技术〔岗位设计方法研究技术包括哪些分析工具:1程序分析,通过对生产程序中每项作业和运输的比较分析,剔除不合理部分,从新合理安排生产程序,以提高岗位工作的综合方法,它采用以下分析工具a作业程序图b流程图c线图d人-机程序图e多作业程序图f操作人程序图;2动作研究,运用目视观察或者影片、摄像机等技术设备,将岗位员工的作业分解成若干作业要素,根据动作经济原理,发现其中不合理的多余、重复部分加以改进,设计出以新的合理的作业结构为基础的操作程序.动作经济原理分为a人体利用b工作地布置和工作条件的改善c工具和设备的设计〔二现代工效学的方法〔三其他可以借鉴的方法:工业工程:功能具体表现为a规划b设计c评价d创新N二、岗位工作扩大化与丰富化设计P42〔一岗位工作扩大化的设计方法:1岗位宽度扩大法a延长加工周期b增加岗位的工作内容c包干负责制2岗位深度扩大非a岗位工作纵向调整b充实岗位工作内容c岗位工作连贯设计d岗位工作轮换设计e岗位工作矩阵设计〔二岗位扩大丰富化的多维度分析注意事项:在进行岗位工作扩大化和丰富化设计中,还应注意的问题企业人力资源规划的基本程序一、企业人力资源规划的内容:P46〔一狭义的人力资源规划,企业人员规划:按照年度编制计划有:人员配备计划、人员补充计划、人员晋升计划〔二广义的人力资源规划:泛指各类型人力资源规划按照年度编制的计划有:人员培训开发计划、员工薪酬激励计划、职业生涯规划,其他计划N部分二、企业人力资源规划的作用:满足企业总体战略发展的要求、促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开展、协调人力资源管理的各项计划、提高企业人力资源的利用效率、使组织和个人发展目标相一致三、企业人力资源规划的环:〔一外部环境:经济、人口、科技、文化法律等社会因素〔二内部环境:企业的行业特征、企业的发展战略,企业文化,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四、制定企业人员规划的基本原则:确保人力资源需求、与内外环境相适应、与战略目标相适应、保持适度流动性能力要求P50一、制定企业人力资源规划的基本程序:1调查、收集和整理涉及企业战略决策和经营环境的各种信息;2根据企业或部门实际情况确定其人员规划期限,了解企业现有人力资源状况,为预测工作准备精确而翔实的资料;3在分析人力资源需求和供给的影响因素的基础上,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以定量为主的各种科学预测方法对企业未来人力资源供求进行预测;4指定人力资源供求协调平衡的总计划和各项业务计划,并分别提出各种具体调整、供大于求或求大于供的政策措施;5人员规划的评价与修正;二、企业各类人员计划的编制2010.11综合:1编写人员配置计划2编制人员需求计划3人员共计计划4编写人员培训计划5人力资源费用计划6人力资源政策调整计划,对风险进行评估并提出对策第三节企业人力资源的需求预测第一单元人力资源需求预测的基本程序P54一、人力资源预测的概念:预测、人员需求预测、人员供给预测、人力资源预测与人员规划关系二、人力资源预测的内容:企业人力资源需求预测、企业人力资源存量与增量预测、企业人力资源结构预测、企业特种人力资源预测三、人力资源预测的作用:〔一对组织方面的贡献:1满足组织在生存发展过程中对人力资源的需求;2提高组织的竞争力;3人力资源预测是人力资源部门与其他直线部门进行良好沟通的基础〔二对人力资源管理的贡献:1人力资源预测是实施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依据;2有助于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四、人力资源预测的局限性:环境不确定性、内部的抵制、预测代价高昂、知识水平的限制五、影响人力资源需求预测的一般因素2013.5简答:11条能力要求P57人力资源需求预测的程序:一、准备阶段:〔一构建人力资源需求预测系统〔二人员预测环境与影响因素分析,常见的环境分析方法1SWOT分析法2竞争五要素分析法;〔三岗位分类:1企业专门技能人员分类2企业专业技术人员的分类3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分类、〔四资料的采集与初步处理:1数据的采集2数据初步处理二、预测阶段:6条三、编制人员需求计划第二单元人力资源需求预测的技术路线和方法P62一、人力资源需求预测的原理:惯性原理、相关性原理、相似性原理能力要求一、人力资源需求预测的技术路线图二、对象指标与依据指标三、人力资源需求预测的分析方法:可分为定性预测与定量预测两大类.1定性方法:1>经验预测法,指利用现有的情报和资料,根据有关人员经验,结合公司特点,对公司人员需求加以预测,可分为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两种;2>描述法:指人力资源计划人员可以通过本企业组织在未来某一时期的有关因素的变化进行描述或假设;3>德尔菲法,一般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听取专家对企业未来人力资源需求量的分析评估,并通过多次重复,最终达成一致意见,四个步骤:a提出预测目标和要求,确定专家组准备有关资料,征求专家意见;b简明的以调查方式列出预测问题,交付专家组讨论评价,然后由预测组织统计整理;c修改预测结果,充分考虑有关专家的意见;d进行最后预测,在第三轮统计资料的基础上,请专家提出最后意见即根据,既可用于企业整体人力资源需求预测,也可用来预测部门人力资源需求.2定量方法:1>转换比率法:首先估计组织所需要的关键技能员工的数量,然后根据这一数量来估计秘书、财务人员等辅助人员的数量;2>人员比率法:首先应计算出企业历史上关键业务指标,然后根据可预见的变量计算出所需的各类人员数量;3趋势外推法:根据人力资源历史的和现有的资料,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具有连续性的原理,运用数学工具对该序列加以引申,即从过去延伸将来,从而达到对人力资源的未来发展状况进行预测的目的;4回归分析法:依据事物发展变化的因果关系来预测事物未来的发展趋势,是研究变量间相互关系的一种定量预测方法,应用于经济、科技、企业人力资源的预测等;5经济计量模型法,先将公司的员工需求量与影响需求量的主要因素之间的关系用数学模型的形式表示出来,依此模型及主要因素变量,来预测公司的员工需求;6灰色预测模型,指对一定范围内变化的、与时间有关的灰色过程进行预测的模型7生产模型,根据企业的产出水平和资本总额进行预测,主要依据道格拉斯生产函数计算人力资源需求量8马尔可夫分析,通过观察历年企业内部人数变化,找出组织过去人事变动的规律,由此推断未来人事变动趋势和状态,即可以预测企业人力资源需求,也可以预测内部人员供给情况9定员定额分析,主要包括劳动定额分析法,设备看管定额定员法,效率定员法,比例定员法10计算机模拟法,是进行人力资源需求预测诸方法中最为复杂的一种,是在计算机中运用各种复杂的数学模式对在各种情况下企业组织人员的数量和配置运转情况进行模拟测试,从模拟测试中预测出对各种人力资源需求的各种方案以供组织选择五、人力资源需求预测定性方法的注意事项:2点第三单元企业人力资源的总量预测一、影响专门技能人员需求的参数、专业技术人员需求的参数、经营管理人员需求的参数能力要求:需求预测方法的应用:P72一、企业人员总量需求预测:〔一趋势外推法1定性分析2函数拟合3模型筛选;〔二回归分析法、〔三灰色预测理论、〔四利用模型进行预测二、专门技能人员总量预测:〔一劳动定员定额分析1定性分析2采用劳动效率定员法进行预测、〔二回归分析三、专业技术人员总量预测p81四、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总量预测第四单元企业人力资源的结构预测能力要求P83一、企业专门技能人员的结构预测:相关分析、回归分析二、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结构预测:第四节企业人力资源供给预测与供需平衡第一单元企业人力资源供给分析企业人力资源供给预测类型:一、内部供给预测二、外部供给预测:1影响企业外部劳动力供给因素:a地域性因素b人口政策及人口现状c劳动力市场发育程度d社会就业意识和择业心里偏好;2企业外部人力资源供给的主要渠道:a大中专院校应届毕业生b复员转业军人c失业人员、流动人员d其他组织在职人员能力要求P89一、企业人力资源供给预测步骤:6条二、内部供给预测方法2009.11综合:〔一人力资源信息库,针对企业不同人员,又大致分为:1技能清单:4部分2管理才能清单〔二管理人员接替模型〔三马尔可夫模型第二单元企业人力资源供给与需求平衡能力要求P94一、企业人力资源供求平衡二、企业人力资源供不应求:6条措施三、企业人力资源供大于求,解决企业人力资源过剩的常用方法2012.5简答:7条第五节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规划N一、制度化管理的基本理论:1制度化管理的概念;2制度化管理的特征3制度化管理的优点N二、制度规范的类型:1企业基本制度2管理制度3技术规范4业务规范5行为规范N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体系的构成N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体系的特点〔一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体系体现了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职能:1录用2保持3发展4考评5调整〔二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体现了屈指存在与精神意识的统一N五、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规划的基本原则1将员工与企业的利益紧密结合在一起,促进员工与企业共同发展,这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规划的基本原则;2从企业内外部环境和条件出发,建立适合企业特点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体系,使之更加充满活力;3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体系应当在学习借鉴国外先进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的同时,有所创新、有所前进.4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规划与创新,必须在挂牌价劳动人事法律、法规的大框架内进行;5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规划必须与企业集体合同保持协调一致;6必须重视管理制度信息的采集、沟通与处理,保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规划的动态性.N六、制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基本要求:1从企业具体情况出发;2满足企业的实际需要;3符合法律和道德规范;4注重系统性和配套性;5保持合理性和先进性能力要求P105N一、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规划的基本步骤1提出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草案;2广泛征求意见认真组织讨论;3逐步修改调整充实完善N二、制定具体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程序:1概括说明建立本项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原因,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即在本企业中加强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2对负责本项人力资源管理的机构设置、职责范围、业务分工,以及各级参与本项人力资源活动的人员的责任、权限、义务和要求作出具体的规定;3明确规定本项人力资源管理的目标、程序和步骤,以及具体实施过程中应当遵守的基本原则和具体要求;4说明本项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设计的依据和基本原理,对采用数据采集、汇总整理、信息传递的形式和方法,以及具体的指标和标准的作出简要确切的解释和说明;5详细规定本项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类别、层次和期限;6对本项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中所使用的报表格式、量表、统计口径、填写方法、文字撰写和上报期限等提出具体要求;7对本项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结果应用原则和要求,以及与之配套的规章制度的贯彻实施和相关政策的兑现办法作出明确规定;8对各个职能和业务部门本项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年度总结、表彰活动和要求作出原则规定;9对本项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中员工的权利与义务、具体程序和管理办法作出明确详细的规定;10对本项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解释、实施和修改等其他有关问题作出必要说明.招聘与配置员工素质测评标准体系的构建一、员工素质测评的基本原理:〔一个体差异原理〔二工作差异原理〔三人岗匹配原理二、员工素质测评类型:P110〔一选拔性测评:特点:1、强调测评的区分功能;2、测评标准刚性强;3、测评过程强调客观性;4、测评指标具有灵活性;5、结果体现为分数或等级.〔二开发性测评.〔三诊断性测评:特点:1、测评内容或者十分精细〔查找原因,或者全面广泛〔了解现状;2、结果不公开;3、有较强的系统性.〔四考核性测评:特点:1、概括性;2、结果要求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三、员工素质测评的主要原则:〔一客观测评与主管测评相结合;〔二定性测评与定量测评相结合;〔三静态测评与动态测评相结合;〔四素质测评与绩效测评相结合;〔五分项测评与综合测评相结合.四、素质测评标准体系:〔一素质测评标准体系的要素:标准、标度、标记〔二测评标准体系的构成:1、分为横向结构:结构性要素〔身体、心理素质;行为环境要素;工作绩效要素;2、纵向结构;测评内容、测评目标、测评指标、测评指标设计的原则N部分〔三测评标准体系的类型:效标参照性标准体系、常规参照性指标体系五、品德测评法:FRC品德测评法、问卷法、投射技术:特点评测目的的隐蔽性,内容非结构性与开放性,反应自由性六、知识测评:六个层次:知识、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七、能力测评:一般能力、特殊能力、创造力、学习能力测评能力要求P120一、员工素质测评量化技术,主要形式:〔一一次量化与二次量化;〔二类别量化与模糊量化;〔三顺序量化、等距离量化与比例量化;〔三顺序量化、等距亮化与比例量化;〔四当量量化.二、测评标准体系构建的步骤〔一明确测评的课题与目的〔二确定测评的项目或参考因素,在测评内容标准化过程中具体表现为:1工作目标因素分析法2工作内容因素分析法3工作行为特征分析法〔三确定素质测评标准体系的结构〔四筛选与表述测评指标〔五确定测评指标权重,常用方法:1德尔菲法2主观经验法3层次分析法〔六规定测评指标的计量方法〔七试测或完善素质测评标准体系三、企业员工素质测评的具体实施P1272009.11简答〔一准备阶段2013.11简答:1、收集必要资料;2、组织强有力的测评小组;3、测评方案的制定:a确定被测评对象范围和测评目的;b设计和审查员工素质能力测评的指标与参照标准;c编制或修订员工素质能力测评的参照标准;d选择合理的测评方法〔二实施阶段:1、测评前的动员;2、测评时间和环境的选择:a测评时间;b测评环境;3、测评操作程序:a报告测评指导语:员工素质测评的目的,强调测评与测验考试的不同,填表前的准备工作和填表要求,举例说明填写要求、测评结果保密与处理,测评结果反馈;b具体操作:单独操作,对比操作,回收测评数据;〔三测评结果调整:1、引起测评结果误差的原因:a测评的指标体系和参照标准不够明确,b晕轮效应,c近因误差,d感情效应,e参评人员训练不足;2、测评结果处理的常用分析方法:a集中趋势分析,b离散趋势分析,c相关分析,d因素分析;3、测评数据处理〔四综合分析测评结果:1、测评结果的描述:a数字描述b文字描述2、员工分类:调查分类标准和数学分类标准;3、测评结果分析方法:要素分析法,综合分析法,曲线分析法四、企业员工测评实施案例P135其招聘过程如下:〔一组建招聘团队〔二员工初步筛选〔三设计测评标准:1战略管理能力2团队管理能力3自我意识4领导技能5分析式思考6自我管理能力7成就需求8市场意识9关注细节与秩序〔四选择测评工具〔五分析测评结果〔六作出最终决策〔七发放录用通知第二节应聘人员笔试的设计与应用N一、应聘笔试的概念和种类N二、岗位知识测验的内容:1基础知识测验、2专业知识测验、3外语考试能力要求P143N一、笔试设计与应用的基本步骤1成立考务小组2制定笔试计划3设计笔试试题4监控笔试过程5笔试阅卷评分6笔试结果运用N二、笔试存在的问题与主要对策为保证笔试试题针对性与科学性,必须加强以下几方面建设:1建立笔试命题的研究团队;2针对招聘岗位的级别以及选拔对象进行岗位的匹配能力分析;3根据岗位的级别与分类,试试针对性命题;4试试专家试卷整合与审核制度N三、笔试测验《考试大纲》的编制N四、建立规范的阅卷制度实施细化的阅卷制度包括:1制定详细准确的评分标准与答案;2根据考试的级别与类型采取多样化的阅卷方式;3对笔试试卷结果进行二次或三次审核N五、试卷分析报告的撰写,试卷分析报告的主要内容:1进行试卷信度、效度、难度与区分度的分析2进行笔试情况整体分析,了解应聘者整体状况3根据选拔的需要,进行应聘者个人的试卷分析N六、笔试结果深层次的开发与应用可以从几方面提高其被开发与利用的程度:1改进选拔录用方式2多种手段密切结合N七、知识测验的题型设计:1客观题:选择题设计、填空题设计2主观题:简答题设计、论述题的设计第三节面试组织与实施第一单元面试的基本程序P150一、面试的概念、特点二、面试的类型:1面试的标准化程度:结构化面试、非结构化面试、半结构化面试;2根据面试实施的方式:单独面试、小组面试;3根据面试的进程:一次性面试、分阶段面试;4根据面试题目的内容:情境性面试和经验性面试;三、面试的发展趋势:1面试形式丰富多样化;2结构化面试成为面试的主流;3提问的弹性化;4面试测评的内容不断扩展;5面试考官的专业化;6面试的理论与方法不断发展.能力要求P151一、面试的基本程序〔一面试的准备阶段:1.制定面试指南:a面试团队的组建,b面试准备,c面试提问分工和顺序,d面试提问技巧,e面试评分办法;2.准备面试问题:a确定岗位才能的构成和比重,b提出面试问题;3.评估方式确定:a确定面试问题的评估方式和标准,b确定面试评分表;4.培训面试考官〔二面试的实施阶段:1.关系建立阶段,2.导入阶段,3.核心阶段,4.确认阶段5.结束阶段〔三面试的总结阶段:1.综合面试结果:综合评价、面试结论;2.面试结果的反馈:a了解双方更具体的要求,b关于合同的签订,c对未被录用者的信息反馈;3.面试结果的存档二、面试中的常见问题1面试目的不明确2面试标准不具体3面试缺乏系统性4面试问题设计不合理5面试考官的偏见N部分三、面试的实施技巧2011.11综合:1充分准备、2灵活提问、3多听少说、4善于提取要点、5进行阶段性总结、6排除各种干扰、7不要带有个人偏见、8在倾听时注意思考、9注意肢体语言的沟通注意事项P162四、员工招聘时应注意的问题:1简历不能代表本人2工作经历比学历更重要3不要忽视求职者的个性特征4让应聘者更多地了解组织5给应聘者更多的表现机会6注意不忠诚和欠缺诚意的应聘者7关注特殊员工8慎重做决定9面试考官要注意自身形象第二单元结构化面试的组织与实施P164一、结构化面试问题的类型2011.5综合1:1背景性问题,2知识性问题,3思维性问题,4经验性问题,5情景性问题,6压力性问题,7行为性问题二、行为描述面试的内涵〔一行为描述面试的实质:1用过去的行为预测未来的行为2识别关键性的工作要求3探测行为样本〔二行为描述面试的假设前提:1一个人过去的行为最能预示其未来的行为;2说和做是截然不同的两码事〔三行为描述面试的要素:STAR原则情景、目标、行动、结果能力要求P166一、基于选拔性素质模型的结构化面试步骤:〔一构建选拔性素质模型:1构建测评小组;2从优秀任职人员中出人员组成测验样本;3、对样本进行人格测验,总结各被测人员的素质特征;4将测评结果进行综合,列出招聘岗位选拔性素质表;5将岗位选拔性素质表中的各个素质进行分级,绘制选拔性素质线,构成选拔性素质模型〔二设计结构化面试提纲,主要步骤P167〔三制定评分标准及等及评分表〔四培训结构化面试考官,提高结构化面试的信度与效度〔五结构化面试及评分〔六决策二、结构化面试的开发三、结构化面试应用举例P169第三单元群体决策法的组织与实施一、群体决策法的概念,特点2013.5综合能力要求P174群体决策方式的步骤:1建立招聘团队N部分2实施招聘测试3做出录用决策第四节无领导小组讨论的组织与实施P176第一单元无领导小组讨论的操作流程一、评价中心的含义:是从多角度对个体行为进行标准化评估的各种方法的总称.主要作用:1用于选拔员工,重点在于挑选具有胜任岗位所必需的能力或潜质员工;2用于培训诊断重点分析员工优劣施,明确员工需要在哪些方面加强,为培训提供参考;3用于员工技能发展,改善提高其能力.评价中心方法包括:无领导小组、公文筐测验、案例分析、管理游戏等二、无领导小组的概念:指由一定数量的一组被评人〔6-9人,在规定时间内〔约1小时就给定的问题进行讨论,讨论中各个成员处于平等的地位,并不指定小组的领导者或主持人.三、无领导小组讨论法的类型:1根据讨论主题有无情境性,分为无情境性讨论和情境性讨论;2根据是否给应聘者分配角色,分为不定角色的讨论和指定角色的讨论四、无领导小组讨论优缺点<一优点:1具有生动的人际互动效应;2能在被评价者之间产生互动;3讨论过程真实,易于客观评价;4被评价者难以掩饰自己的特点;5测评效率高〔二缺点:1题目的质量影响测评的质量;2对评价者和测评标准的要求较高;3应聘者表现易受同组其他成员影响;4被评价者的行为仍然有伪装的可能性能力要求P180无领导小组讨论法的招聘步骤:一、前期准备2010.11综合:〔一编制讨论题目:具备科学性、实用性、可评性、易评性;〔二设计评分表:评分表包括评分标准、评分范围;1应从岗位分析中提取特定的评价指标;2评价指标不能太多、太复杂;3确定各能力指标的权重及其所占分数;〔三编制计时表〔四对考官的培训〔五选定场地〔六确定讨论小组二、具体实施阶段:<一宣读指导语<二>讨论阶段:测评者者观察要点:1发言内容,2发言形式和特点;3发言影响三、评价与总结:1着重评估被测评者以下表现:a参与程度b影响力c决策程序d任务完成情况e团队氛围和成员共鸣感2讨论会作用:a通过交换意见,可补充自己观察时的漏洞,做出更全面的评价b若产生了分歧,可以进行更充分讨论四、应用实例P184第二单元无领导小组讨论的题目设计P187一、无领导小组讨论的原理:无领导小组讨论是员工素质测评的一种方法,流行的素质理论包括素质的"冰山模型"和"洋葱模型"1对测评者做出客观评价,取决于:a测评者的知识和经验b被测评者暴露的外在行为的范围二、题目的类型:1开放式问题2两难式问题3排序选择型问题4资源争夺型题目5实际操作型题目三、设计题目的原则:1联系工作内容2难度适中3具有一定冲突性能力要求P190无领导小组题目设计的一般流程:一、选择题目的类型:由于排序选择型问题,资源争夺型题目能较全面的考察被评者,且比较容易引起争辩,特别在慎选中高层管理者时,更多选用这两类.二、编写试题初稿,特别注意:〔一团队合作;〔二广泛收集资料:通过以下方式获得1与人力资源部门沟通;2与直接上级沟通;3查询相关信息三、进行试题复查;四、聘请专家审查2012.11简答;五、组织进行试测,重点观测:1题目难易度,2题目的平衡性;六、反馈、修改、完善:收集以下方面意见:1参与者意见、2评分者意见、3统计分析的结果第五节企业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P192N一、企业人力资源配置的概念〔一按照企业员工的工作性质,将其劳动活动分为:1工艺性劳动2辅助性劳动3技术和管理性劳动〔二企业人力资源配置可按不同标志对其做出区分,1从配置的方式上看,分为空间上和时间上的优化配置2从性质上看,分为数量配置与质量配置3从成分,分为企业人力资源的总量与结构的配置4从范围,分为企业人力资源的个体配置与整体配置,个体配置、整体配置的概念,素质、个体素质、整体素质的定义N二、企业人力资源配置的意义N三、企业员工个体素质的构成,员工个体素质包括:1年龄2性别3体质4性格5智力6品德能力要求P198N一、企业员工整体素质结构的分析1企业人力资源整体结构概念;2企业人力资源整体结构表现为5种亚结构,及亚结构的合理化N二、企业各类人员比例关系的分析〔一实现员工合理搭配、优化组合的目标,要处理好五种重要人员比例关系:1生产人员与非生产人员2生产人员内部的各种比例关系3企业男女两性员工的比例关系4技术与管理人员及其内部各类人员之间的比例关系N三、人力资源个体与整体配置的方法1劳动定额配置法2企业定员配置法:a按劳动效率定员法b按设备定员法残岗位定缘分c按岗位定员法d按比例定员法e按组织机构、职责范围和业务分工定员法;3岗位分析配置法:工作岗位分析法,三个具体步骤四、企业人力资源配置效率的分析可以采用生产率等多种统计指标进行衡量、分析和评价;生产率指标概念;企业劳动生产率的划分培训与开发企业培训计划设计与实施第一单元企业员工培训规划设计P211一、员工培训规划的概念N二、企业员工培训规划的分类1从规划的内容上看,分为培训开发的战略规划、管理规划、以及其他类型的规划2从规划的期限上看,分为长期规划、中期规划和短期规划三、培训规划的主要内容:1培训目的2培训目标3培训对象和内容4培训的范围、5培训的规模6培训的时间7培训的地点8培训的费用9培训的方法10培训的教师、11计划的实施四、员工培训规划的要求:系统性、标准化、有效性、普遍性能力要求P216N培训规划设计的程序和步骤N一、企业员工培训需求分析1企业战略分析2组织分析3任务分析4人员分析5员工职业生涯分析N二、明确企业员工培训的目标〔一目标层系分析〔二目标可行性检查〔三定力培训目标的步骤:1在项目设计工作开始前,未培训提出明确的目标;2在培训需求调查中,参加培训的人员有很多需求,在确定目标时,对这些需求要分清主次却别对待;3检查培训目标的可行性;4设计目标层次N三、员工培训规划设计的基本程序〔一明确培训规划的目的〔二获取培训规划的信息〔三培训规划的研讨与修正〔四把握培训规划设计的关键点〔五撰写培训规划方案注意事项P221制定培训规划应注意的问题培训规划的重点应是分析研究培训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问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具体措施.起草培训规划时,应当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制定培训的总体目标:总体目标制定的主要依据是;2确定具体项目的子目标3分配培训资源4进行综合平衡:主要从哪四个方面进行?第二单元企业年度培训计划的设计N一、年度培训计划构成的五大模块:1封面模块2目录模块3计划概要模块4主体计划模块5附录模块N二、年度培训计划的基本内容:1培训目标2培训时间与地点3培训内容与课程4培训负责人与培训师5培训对象6培训教材及相关工具7培训形式与培训方法8培训预算能力要求N一、年度培训计划设计的基本程序1前期准备2培训调查与分析研究3年度培训计划的制订4年度培训计划的审批以及开展N二、年度培训计划设计的主要步骤〔一培训需求的诊断分析〔二确定培训对象:1分析员工状况2明确员工差距3筛选培训对象;〔三确定培训目标:1培训目标层次分析2培训目标的可行性检查3培训目标的订立;〔四根据岗位特征确定培训项目和内容〔五确定培训方式和方法:1职内培训2职外培训3自我开发〔六做好培训经费预算与控制,制定培训预算的程序:1确定培训计划方案以及经费预算情况2确定年度培训计划3分配培训预算,初步确定培训项目4估算部门培训费用5调整部门培训预算方案6确定培训项目\审批培训预算方案〔七预设培训评估项目和工具〔八年度培训计划的确定方式N三、年度培训计划的应用实例第三单元企业员工培训计划的实施P233N一、人力资源部门的培训管理职责〔一培训的组织管理〔二培训的需求管理〔三培训的行政管理〔四培训的资源管理能力要求N一、培训计划的实施与管理控制〔一明确实施培训计划的基本思路〔二确立培训计划的监督检查指标〔三计划实施全过程的评估与管控N二、实施培训计划管理的配套措施〔一企业全员培训文化的培育:1企业文化对培训活动的支持作用2营造培训文化促进培训活动的措施〔二企业全员培训环境的营造〔三企业培训师资队伍的建设:1选择培训教师的原则与标准2根据课程性质选择培训师〔四企业培训课程的开发与管理〔五企业员工培训成果的跟进〔六全员员工培训档案的管理〔七员工培训激励机制的确立第二节培训课程设计与资源开发第一单元培训课程体系的开发与管理N一、企业培训课程设计的特征P238〔一企业不同发展阶段应该采用不同的培训课程1创业初期,集中力量提高创业者的营销公关能力、客户沟通能力;2发展期,需要提高中层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3成熟期,需要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推动员工把自己的工作同企业目标紧密结合起来,从根本上提高企业的素质N二、培训课程设计的基本原则〔一培训课程设计的根本任务是满足企业与学习者的要求〔二培训课程设计的基本要求是应体现成年人的认知规律〔三培训课程设计的主要依据是现代系统理论的基本原理三、培训课程的构成要素1课程目标2课程内容3课程教材4教学模式5教学策略6课程评价7教学组织8课程时间9课程空间10培训教师11学员四、课程教学计划的内容,包括1教学目标2课程设置3教学形式4教学环节5时间安排能力要求P242N一、培训课程的需求度调查〔一培训课程需求度调查项目:1课程需求度调查的层次:a组织调查b任务调查c个体调查;2培训课程需求度调查的要求:a企业整体的课程体系建设需要和员工个人学校发展需求相结合b将企业长期的需要与现实需求相结合c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3培训调查的流程:5条〔二课程信息和资料收集N二、培训课程体系的设计定位〔一培训课程的类别〔二培训课程性质与任务层次:1知识培训-知识更新2技能培训-能力补充3思维培训-思维变革4观念培训-观念转变5心理培训-潜能开发;〔三培训课程系列的编排:1新员工培训课程2生产人员培训课程3新产品开发人员培训课程4管理人员培训课程5对其他业务人员的培训N三、选择适用的课程培训方式<一>内部培训,具体流程设计:1培训前的准备2培训期间3培训后<二>外部培训,具体包括5条;〔三网络培训、四、培训课程体系的设计N〔一培训课程编制的基本要求3条N〔二培训课程编制的主要任务:1前期的组织准备工作2信息和资料的收集3培训课程模块设计4课程的演练与试验5信息反馈与课程修订N〔三培训课程项目系列,包括3个层次:1企业培训课程大纲2培训课程系列计划3员工培训课程计划;〔四课程设计文件的格式:1封面2导言:包括九点;3内容大纲:包括六条;4开发要求5交付要求6产出要求N;〔五编排培训课程的关键点:1课程的选择应与培训目标一致2应设计有固定与机动两种形式的课程.3照顾学员中大多数人的需求,课程设计劲量提供使各种学员感兴趣的课程4可操作性强5课程设计要密切联系企业与员工实际6课程的讲师要慎重选择五、信息反馈与课程修订六、国外常见的几种教学计划设计程序P2501、肯普的教学设计程序:是早期培训教学设计模型中最为简洁明确的一种模式.a主要强调哪三个基本问题?b具体步骤?c主要优势?2、加涅和布里格斯的教学设计程序:分为系统A级、课程级、课堂级、系统B级.具体步骤为?3、迪克和XX的教学设计程序:一种偏重于行为模式的教学设计程序.了解具体步骤?4我国常用的设计程序:简单实用的,适用于一门课程、一个教学单元,还适用于一节课的设计,主要步骤?7步七、应用实例注意事项P255一、课程内容选择的基本要求:相关性、有效性、价值性二、课程内容制作的注意事项:6点第四单元企业培训资源的开发一、培训中的印刷材料P2561工作任务表:其作用有a强调课程的重点b提高学习的效果c关注信息的反馈2岗位指南:定义,作用?3学员手册4培训者指南5测验试卷二、培训教师的来源:优缺点为重点<一聘请企业外部培训师:1外部聘请师资的优点;2外部聘请师资的缺点;3外部培训资源的开发途径<二开发企业内部的培训师:1内部开发途径的优点2内部开发途径的缺点能力要求P258一、设计合适的培训手段:培训手段的可行性从四个方面考虑:1课程内容和培训方法2学员差异性3学员的兴趣与动力4评估培训手段的可行性二、开发培训教材的方法:5条三、培训教师的选配:培训教师的选配标准?2012.5简答N第三节管理人员培训与开发P260一、管理培训体系设计的原则:1战略性原则2有效性3计划性4规范性5持续性6实用性原则二、管理人员培训的项目类别,分为三个项目1高层管理者培训2中层管理者培训3基层管理者培训三、管理人员培训与开发的计划与实施〔一管理技能培训开发计划的形成:1企业管理系统的运行与绩效考评2在考评基础上发现管理缺陷和培训需求,制订组织开发计划3进行管理人员系统培训与开发工作〔二管理人员培训开发计划的实施〔三管理人员培训开发效果的评估,应包括1学院的反应2学习的效果〔四完善管理人员培训成果的转化机制N能力要求P263一、管理人员培训开发系统设计的程序〔一明确管理培训开发系统设计的程序〔二管理人员培训开发的一般步骤,基于素质分析的管理人员培训开发步骤:1明确开发的目的2确认培训对象的差距3分析差距确定优先顺序4确定执行培训计划二、管理人员培训开发体系的结构设计〔一管理人员培训需求分析〔二确定培训指数,筛选培训开发的需求:1通过分析明确企业的一般培训需求2在需求分析的基础上明确管理培训的重点3明确管理人员培训开发的目的4明确管理人员培训开发的目标〔三管理人员培训开发计划的编制:1以"服务培训对象"为中心2以需求驱动培训3根据培训需求,确定培训计划,确定培训目标和任务4在指定培训计划基础上组织实施与评估5完善培训激励约束机制,促进培训成果转化〔四管理人员培训开发计划的实施:1全面培训阶段2定向提高阶段3重点提高阶段三、建立适应管理培训的实施体系〔一明确管理培训的实施机构与职能〔二实施以团队为核心的管理培训模式四、管理培训的设计与开发〔一管理培训课程设计的基本点〔二设计系统的管理培训课程体系:1系统性的常规管理知识和技能培训2岗位管理知识培训3现代管理技能培训4管理人员心智能力培训五、管理技能培训开发项目设计与实施〔一管理技能培训开发的目的:1示范作用2角色转换的需要3现代经营管理方式的要求<二>管理技能培训开发要求及职能组合:1明确不同层次管理人员能力要求2界定各层管理人员职责与行为要求<三>管理技能培训开发的内容:1高层管理者、2中层管理者、3基层管理者培训开发六、管理技能培训开发的方法P274〔一在职人员培训的主要方法:1职务轮换2设立副职3临时提升〔二管理技能培训开发的一般方法:1替补训练2敏感性训练3案例评点法4事件过程法5理论培训6专家演讲学习班7大学管理学习班8阅读训练〔三管理技能培训开发的新方法1文件事务处理训练2角色扮演法3管理游戏法4无领导小组讨论法七、管理继任者培训项目设计与实施P278〔一管理继任者陪训的任务〔二继任者胜利维度分析,继任者的胜任力包括:1认同企业文化和发展战略,具备组织领导才能和成就动机3擅长人际协调和化解冲突4拥有核心知识技能和优秀业绩5持续的自我开发能力6保持高忠诚度和归属感〔三接班人计划的实施流程:1评估关键岗位确定继任需求:a明确企业战略和核心竞争力b通过岗位评估来确定关键岗位识别核心人才c绘制核心人才继任需求表;2确定核心人才素质特征,构筑素质模型:a确定企业核心能力和企业战略目标b确定素质类别相应的定义和典型的行为表现;3选拔继任计划候选人:a确定企业核心人才继任计划选拔候选人的步骤;b以素质模型为依据,识别人才发展潜能;4培养核心人才继任者a以素质模型为基础对每个候选人量身定做培训方案b培训的实施与控制5接班人培训计划实施与反馈第四节员工培训效果评估N第一单元培训评估方案设计与实施P282一、员工培训评估的概念二、员工培训评估的基本原则:1客观性原则2综合性原则3灵活性原则三、培训评估体系的构成:〔一培训前期评估〔二培训实施过程评估和效果评估〔三培训评估结果反馈四、培训效果评估的作用:培训前、培训中、培训后评估的作用N能力要求一、培训评估体系的总体设计二、培训评估方案的设计〔一员工培训需求的评估〔二作出培训评估的决定:1确定评估的目的2评估的可行性分析3明确评估的操作者和参与者〔三设计员工培训评估方案:1选择培训评估人员2选定培训评估的对象3确定评估层次和内容4选择评估内容和指标5建立培训评估数据库6确定方案及测试工具三、培训评估方案的实施:〔一选择好进行评估的时机〔二做好评估数据信息的整理和分析〔三在评估中应与学员多沟通〔四根据情况及时调整评估项目四、培训评估结构的反馈注意事项:设计员工培训评估方案时,应注重达到以下三项基本要求:1操作简单,易于实施2考虑不同类型培训项目的评估要求3考虑评估成本第二单元培训评估指标与标准设计P292一、评估培训成果的标准二、培训成果的四级评估体系:反应评估,学习评估,行为评估,结果评估三、制定培训评估标准的要求:相关度、信度、区分度、可行性能力要求培训成果评估的五项重要指标:认知成果、技能成果、情感成果、绩效成果、投资回报率第三单元员工培训评估方法与应用一、培训评估方式方法的分类P299非正式评估和正式评估;建设性评估和总结性评估;N定性评估与定量评估能力要求一、培训评估的定性定量方法〔一定性评估法:N1目标评估法2关键人物评估法3比较评估法4动态评估法N5访谈法6座谈法〔二定量评估法1问卷调查评估法N部分N2收益评估法N〔三综合评估法N1硬指标与软指标结合的评估法2集体讨论评估法3绩效评估法N4内省法5笔试法6操作性测验7行为观察法N二、受训者培训成果的评估〔一受训者情感结果的评估,主要涉及一下维度和指标:1创造性2责任意识3学习成长4沟通协调能力〔二受训者技能结果的评估〔三受训者行为改善度的评估〔四受训者绩效增长度的评估N三、培训主管业绩的评估P312N四、培训师的综合评估:〔一课堂满意度评估〔二培训师能力评估五、培训评估报告的撰写:〔一撰写评估报告的要求:6条;〔二撰写评估报告的步骤:1导言2概述评估实施的过程3阐明评估结果4解释、评论评估结果和提供参考意见5附录6报告提要第四章绩效管理第一节绩效考评指标与标准设计第一单元绩效考评指标体系设计P319一、绩效考评指标体系设计的内容〔一适用不同对象范围的考评体系1、组织绩效考评指标体系,2、个人绩效考评指标体系〔二不同性质指标构成的考评体系1、品质特征型的绩效考评指标体系2、行为过程型的绩效考评指标体系3、工作结果型的绩效考评指标体系N二、绩效考评指标的作用:1绩效考评指标有助于战略的落实和达成2有效的绩效指标有助于改善组织的内部管理3有效的绩效指标有助于指引员工的行为朝向组织正确的方向上来N三、绩效考评指标的来源:1组织战略与经营规划2部门职能与岗位职责3绩效短板与不足四、绩效考评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1针对性2关键性3科学性4明确性N5完整性6合理性7独立性8可测性N能力要求一、绩效考评指标体系设计方法P325〔一要素图示法〔二问卷调查法<三>个案研究法<四>面谈法<五>经验总结法<六>头脑风暴法1问卷调查法设计绩效考评指标体系步骤2013.11简答1根据绩效考核目的和对象,查阅工作岗位说明书,通过必要的现场调查,详细的采集与工作绩效各种要素和指标相关的数据和资料2列出所有相关的影响和制约工作绩效的要素及具体的指标,并进行初步筛选3用简洁精练的语言或计算公式,对每个相关要素〔指标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作出准确的界定4根据调查的目的和单位的具体情况,确定调查问卷的具体形式、所调查对象和范围,以及具体的实施步骤和方法5设计调查问卷,将需要调查的内容,以一定格式编织成问卷6发放调查问卷7回收调查问卷,进行整理汇总和统计分析,取得最后的调查结果.二、绩效考评方法指标体系的设计程序2008.11简答1工作分析:根据考评目的,对考评对象岗位的工作内容、性质以及完成这些工作所应具备的条件等进行研究和分析,从而了解被考评者在该岗位工作所应达到的目标所采取的工作方式等,初步确定出绩效考评指标体系2理论验证:依据绩效考评的基本原理与原则,对所设计的指标进行论证,使其具有一定的科学依据3进行指标调查,确定指标体系:根据工作分析初步确定的指标,运用绩效考评体系设计方法进行指标调查,最后确定绩效考评指标体系.在进行此步时,往往将几种方法结合起来使用,使指标体系更加准确、完善、可靠4进行必要的修改和调整:为了使选择确定后的指标体系更加趋于合理,还应对其进行必要的修改和调整.修改和调整分为两种:一种是考评前的修改调整,通过进一步调查分析,将所确定的指标体系提交领导、专家会议讨论,征求相关主管人员和专家意见,修改、补充、完善绩效考评指标体系.另一种是考评后的修改调整.根据考评的过程及考评结果应用之后,所发现的问题,经过认真对照比较和分析,对指标进行必要的修改,是考评指标体系更加充实和完善.第二单元绩效考评标准的设计N一、绩效考评标准的类型:主要由标志和标度两部分构成考评尺度主要包括:1量词式的考评标准2等级式的考评标准3数量式的考评标准4定义式的考评尺度二、绩效考评标准的设计原则1定量准确原则:绩效考评标准应当达到准确量化的要求,考评指标凡是能用量化的,应尽可能使用数量表示和计量.定量准确一是指各指标的考评标准的起止水平应是合理确定的,二是指更标准的含义、相互间的差距应当是明确合理的,评分尽可能采用等距式量表,三是指选择的等级档次数量要合理,不宜过多或过少,控制在3~9级为宜;2先进合理原则:考评标准的选择确定须满足先进合理的要求,先进是指考评标准不但要反映企业单位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还应当具有一定的超前性,不至于使员工每项绩效指标的考评结果出现严重的偏向,合理是指考评标准水平,应当反映出企业在正常的生产技术组织条件下,员工中少部分人可以超过,大部分人经过努力可以接近或达到,极少数人可能达不到的水平;3突出特点的原则:绩效考评标准要突出各类工作岗位的性质和特点,再设计考评标准时,应针对不同的岗位,以及承担本岗位工作的所有被考评人的素质结构特点而制定.同样的指标,对于不同的工作岗位的要求是不同的;4简介扼要的原则各项标准的定义、计算公式和说明,应尽量使用人们常用的大众化语言和词汇,表达力要求简明扼要,净量避免使用专业性很强的术语及模棱两可的词语,以减少考评者对概念或词汇产生误解和歧义,影响绩效考评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能力要求P334一、绩效考评标准量表的设计,按照测量水平的不同:1名称量表2等级量表3等距量表4比率量表二、考评指标标准的评分方法:自然数法和系数法第三单元关键绩效指标的设计与应用一、关键绩效指标的定义P336〔一建立战略导向的KPI体系具有的意义;〔二战略导向的KPI体系域一般绩效评价体系的主要区别是:二、设定关键绩效指标的目的P337〔一设定KPI主要的三个方面的原因〔二在企业进行绩效管理时,为什么特别强调要提取和设定关键绩效指标呢?〔三要构建一个完整的关键绩效指标和标准体系,应当具有四个个基本特点三、选择关键绩效指标的原则:1整体性2增值性3可测性4可控性5关联性能力要求一、提取关键绩效指标的方法〔一目标分解法1确定战略的总目标和分目标2进行业务价值树的决策分析3各项业务关键驱动因素分析〔二关键分析法〔三标杆基准法二、提取关键绩效指标的程序和步骤P3412010.5简答〔一利用客户关系图分析工作产出:客户关系图是指通过图示的方式显示某一团队或员工个体对组织内部和外部客户的工作产出.采用客户关系图的方式界定某一团队和员工个人的工作产出,进而对绩效指标进行评估,好处是1能够用工作产出的方式将个体或团队绩效与组织内外其他个体和团队联系起来,增强每个团队或员工的客户服务意识,2能够更加清晰的XX是团队或员工对整个组织的贡献率,3采用这种直观的方式,能够全面、更深入的分析掌握团队和员工的工作产出,不会遗漏较大的或重要的考评项目;〔二提取和设定绩效考评的指标:在确定团队或个体的工作产出,并从中汇总整理出各种相关的绩效考评指标之后,应当运用SMART方法提取关键绩效考核指标.在提取关键绩效指标时,还应当关注考评指标的性质和特点.一般来说,关键绩效指标主要可以区分为数量指标、质量指标、成本指标和实现指标四种类型;〔三根据提取的关键绩效指标设定考评标准:1一般来说,考评指标是指从哪些方面对工作产出进行衡量或评估,而考评标准则是指各个考评指标在数值上应当达到什么样的水平.考评指标所要解决的问题是:需要对被考评者"什么样"的绩效进行考评.考评标准多要解决的问题是:要求被考评者做得如何、怎样,完成了多少工作任务.2在正确的界定了绩效指标之后,准确的设定绩效考评标准:a对于数量化的绩效指标,设定的考评标准通常是一个范围b对于非数量化的绩效考评指标,在设定绩效标准时,往往从客户的角度出发,需要对"客户期望被考评者做到什么程度?"做出正确的回答,及对行为指标作出明确的范围界定,并划出具体的考评等级〔四审核关键绩效指标和标准:要点1工作产出是否为最终产品2多个考评者对同一个绩效指标和标准进行评价,其结果是否具有可靠性和准确性3关键绩效考评指标的总和是否可以解释被考评者80%以上的工作目标4关键绩效指标和考评标准是否具有可操作性5关键绩效指标的考评标准是否预留出可以超越的空间〔五修改和完善关键绩效指标和标准:关键绩效指标和考评标准初步设定之后,还需要对团队和员工个体的绩效管理活动进行跟踪调查,以进一步对关键绩效指标标准体系进行补充、修改,不断提高关键绩效考评指标体系的科学性、可行性和准确性.三、设定KPI时常见的问题与解决方法2011.11简答1工作的产出项目过多,方法:删除与工作目标不符的产出项目,比较产出结果对组织的贡献率,合并同类项将增值贡献率的产出归到一个更高的类别;2绩效指标不够全面,方法:设定针对强的更全面、更深入的绩效考评指标;3对绩效指标的跟踪和监控耗时过多,方法:跟踪正确率比较困难,但可以跟踪错去率;4绩效标准缺乏超越的空间,方法:如果100%正确的绩效标准确实必须达到,那么将其保留,如果不是必须达到的,就修改绩效标准,以预留出超越标准的空间.第二节绩效监控与沟通N第一单元绩效监控与辅导P347一、绩效监控的内涵二、绩效监控的目的和内容三、绩效辅导的作用:3个作用能力要求一、绩效监控的关键点二、绩效辅导的时机与方式〔一辅导时机,在以下时间进行指导会获得较好的效果:1当员工需要征求你意见时,2当员工希望你解决某个问题时3当你发现了一个可以改进绩效的机会时4当员工通过培训掌握了新技能时〔二辅导方式:1指示型辅导2方向型辅导3鼓励型辅导第二单元绩效沟通N一、绩效沟通的内涵P350N二、绩效沟通的内容<一>绩效计划沟通,包括:1目标制定沟通2目标实施沟通〔二绩效辅导沟通<三>绩效反馈沟通<四>绩效改进沟通三、绩效沟通的重要性:3条能力要求P354N一、绩效沟通的方式:〔一正式绩效沟通:1正式的书面报告2定期会面〔二非正式的绩效沟通N二、不同绩效管理阶段沟通的目的和侧重点N三、绩效沟通的技巧:7条第三节绩效考评方法应用第一单元绩效考评方法的比较与误差控制P358一、绩效考评的效标:校标的含义,效标的类型:特征性校标、行为性效标、结果性效标二、绩效考评方法的种类:1行为导向型考评方法包括;2结果导向型的绩效考评方法;3综合型的绩效考评方法三、选择绩效考评方法时从哪些方面进行分析比较2007.11简答1经济性,在制定实施本方法过程中所消耗的各种成本;2可行性:在执行本方法过程中是否容易贯彻实施;3准确性:采用本方法所得到考评结果误差偏向的程度;4功能性:本方法在一般性评比、薪酬奖励和人事决策等诸方面的作用;5开发性:对于员工职业技能开发和行为激励方面可发挥的作用;6有效性:大多数人认为本方法是可靠、实用、有效的方法.能力要求P362一、说明在绩效考评中可能出现的误差:1分布误差:指在实际活动中,被考评单位的员工往往出现不服从正态分布情形,包括1宽厚误差,其评定结果是负偏态分布,大多数员工被评为优良2苛严误差,其评定结果是正偏态分布,大多数员工被评为不合格或勉强合格3集中趋势和中间倾向,其评定结果相近,都集中在某一分数段或所有的员工被评为一般,是被考评者全部集中与中间水平,或者说是平均水平,没有体现员工之间的实际绩效存在差异;2晕轮误差:指在考评中,因某一个人格上的特征掩蔽了其他人格上的特征.这种误差主要由于缺乏明确、详尽的评价标准,或考评者没能按照评价标准进行评定造成的;3个人偏见:指给予被考评者个人的特征,因考评者个人的偏见或者偏好的不同所带来的评价偏差;4优先和近期效应:1优先效应指考评者根据下属最初的绩效信息,对其考评期内的全部表现做出总评价,以前期的部分信息替代前期的全部信息,从而出现了"以偏概全"得考评误差2近期效应指考评者根据下属最近的绩效信息,对其考评期内的全部表现作出的总评价,以近期的部分信息替代劝其的全部信息,从而出现了"以近代远"的考评偏差;5自我中心效应,指考评者按照自己对标准的理解进行评价,或按照自己认为恰当的标准进行评价,因而偏离了评价标准.具体表现有1对比偏差,即考评者按照自己的标准寻找被考评者与其不同的方面进行评定2相似偏差,即考评者按照自己的标准寻找被考评者预期相同方面进行评价;6后继效应,即被考评者在上一个考评期内评价结果的记录,对考评者在本考评期内的评价所产生的作用和影响;7评价标准对考评结果的影响,工作绩效评价标准的科学性、系统性和精确程度,对考评方法即工具运用和考评的结果具有重要的影响和制约作用.绩效考评标准不明确、不清楚、不规范是考评工具失常的主要客观原因N二、避免考评者误差的方法:1、以工作岗位分析和岗位实际调查为基础,以客观准确的数据资料和各种原始记录为前提,明确绩效管理的重要意义和作用,制定出科学合理、具体明确、切实可行的评价要素指标和标准体系;2从企业单位的客观环境和生产经营条件出发,根据企业的生产类型和特点,充分考虑员工的人员素质状况与结构特征,选择恰当的考评工具和方法,更加强调绩效管理的灵活性和综合性,一切从实际出发,有的放矢;3绩效考评的侧重点应当放在绩效行为和产出结果上,尽可能建立以行为和成果为导向的考评体系.绩效管理必须不图虚名,扎扎实实,落到实处,一步步去推动;4为了避免个人偏见等错误,可以采用360度的考评方式,由多个考评者一起来参与,由较多的考评者参与,虽然可能会增加费用,但可以是绩效考评作出更准确更可靠的判断;5可能出现的问题中,大多数是有考评者引起的,因此,企业必须重视对考评者的培养训练,定期总结考评经验并进行专门系统的培训,能独立地调整、处理绩效考评中出现的片无核问题;6为了提高绩效管理的质量和水平,还应当重视绩效考评过程中各个环节的管理,,如加强组织沟通和反馈,消除被考评者紧张抵触的心理,重视绩效考评的各种见面会谈活动的开展等.N三、考评者的培训P366〔一考评者培训的目的〔二考评者培训的主要内容:1考评者误区培训2关于绩效信息收集方法的培训3绩效考评指标培训4关于如何确定绩效标准的培训5考评方法培训6绩效反馈培训〔三考评者培训的时间:4个可能时间〔四考评者培训的具体形式第二单元360度考评方法一、360度考评方法的产生与发展P371二、360度考评方法的优缺点优点:1具有全方位、多角度的特点;2考评方法考虑的不仅仅是工作产出,还考虑深层次的胜任特征;3有助于强化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增强企业的竞争优势,建立更为和谐的工作关系,一方面能帮助管理者发现并解决问题,从总体上提高组织绩效,另一方面能够防止被考评者只追求某项业务指标完成的短期行为,使其着眼于公司或部门的长远发展,全面提高自己的绩效水平;4采用匿名考评方式,使其能够客观的进行评价,保证了考评结果的有效性;5考评充分尊重组织成员的意见,有助于组织创造更好的工作氛围,激发成员的创新性;6将强了管理者与员工的双向交流,提高了组织成员的参与性;7促进员工和人发展.缺点:1侧重于综合评价,定性评价比重较大,定量业绩评价较少;2考评的信息来源渠道广,但从不同渠道得来的并非总是一致的;3收集到的信息比单渠道考评方法多,但同时也增加了收集和处理数据的成本;4实施过程中,如果处理不当,可能会在组织内造成紧张气氛,影响成员的工作积极性,甚至带来企业文化震荡、成员忠诚度下降等现象.能力要求一、360度考评的实施程序〔一考评项目设计<二培训考评者<三实施360考评<四反馈面谈〔五效果评价二、实施360度考评需要注意的问题1确定并培训公司内部专门从事360度考评管理人员;2实施360考评方法,应选择最佳的时机,在组织面临士气问题、处于过度期,或走下坡路时,不宜采用360度考评方法;3上级主管应与每位考评者进行沟通,要求考评者对其意见承担责任,确保考评者的意见真实可靠;4使用客观的统计程序;5防止考评过程中出现作弊、合谋违规行为;6准确识别和估计偏见、偏好等对业绩评价结果的影响;7对考评者的个别意见实施保密,确保每位接受评价的员工无法获知任一考评者的评价意见,上级评价除外;8不同的考评目的决定了考评内容的不同,所应注意的事项也有所不同,如果使用与管理人员能力提高、员工个人培养、同伴指导和团队建设,则应把360度考评贯彻到企业员工整体发展计划的实施过程中.第三单元基于信息化的绩效考评N一、给予信息化的绩效考评P376N二、基于信息化绩效考评的优势与不足优势:1克服地域性差异给绩效考评带来的问题;2信息化系统可简化考评管理工作,降低考评过程的复杂性;3保持了整个考评过程的适时性和动态性;4大大降低了考评成本;5增加了绩效考评保密性不足:1受公司信息化程度影响大,我国大多数公司的信息化建设刚刚起步,员工对系统不是很了解,操作起来比较困难;2存在信息安全隐患,操作不当或出现事故,会对考评工作造成严重打击,需要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安全保护.能力要求一、基于信息化绩效考评系统的构建绩效管理系统往往由3部分组成:1绩效考评后台系统2绩效考评实施系统3绩效结果分析系统二、基于信息化绩效考评的实施流程〔一绩效考评体系的构建〔二实施绩效考评〔三考评结果分析第四单元考评结果的反馈与应用一、绩效面谈的类型P3811单向劝导式面谈2双向倾听式面谈3解决问题式面谈4综合式绩效面谈二、绩效考评结果的应用范围1应用于招募与甄选2用于人员调配3用于人员培训与开发决策4永远确定和调整员工薪酬三、绩效考评结果的校标作用,体现在:1用于计算人员选拔的预测效度;2用于进行培训评估能力要求一、绩效考评结果反馈体系设计〔一绩效反馈面谈的程序1为双方营造一个和谐的面谈气氛;2说明面谈的目的、步骤和时间;3讨论每项工作目标考评结果;4分析成功和失败的原因;5与被考评者讨论考评的结果,特别是双方要围绕优势与不足、存在的重要困难核问题、在计划期内亟待改进的方面进行深入的讨论,并达成共识;6与被考评者围绕培训开发的专题进行讨论,提出培训开发的需求,共同为下一个阶段的员工培训开发工作设定目标;7对被考评者提出的需要上级给予支持和帮助的问题进行讨论,提出具体的建议;8双方达成一致,在绩效考评表上签字〔二绩效反馈面谈技巧:1考评者一定要摆好自己与被考评者的位置,双方应当是具有共同目标的交流者,具有同向关系,双方是完全平等的交流者;2通过正面鼓励或者反馈,关注和肯定被考评者的长处;3要提前向被考评者提供考评结果,强调客观事实;4应当鼓励被考评者参与讨论,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以核对考评结果是否合适;5针对考评结果,与被考评者协商,提出未来计划期内的工作目标与发展计划.二、绩效考评结果的具体应用:〔一基于绩效考评的培训开发〔二基于绩效考评的薪酬调整第五单元绩效管理系统总体评估P386N一、绩效管理系统总体评估的内容P3861对管理制度的评估2对绩效管理体系的评估3对绩效考评指标体系的评估4对考评全面全过程的评估5对绩效管理系统与人力资源管理其他系统的衔接评估N二、绩效管理评估的指标1被评估的人数2绩效等级的分布3信息质量4绩效面谈的质量5绩效管理制度满意度6总体成本/收益比能力要求N一、绩效管理系统的评估方法为检查和评估企业绩效管理系统的有效性,采用:1座谈法2问卷调查法3查看工作记录法4总体评价法N二、绩效管理评估问卷设计:1基本信息2问卷说明3主体部分4意见征询第五章薪酬管理第一节薪酬调查第一单元薪酬市场调查N一、薪酬的基本概念P394〔一薪酬调查的概念〔二薪酬的功能:1薪酬对企业的功能a增值功能b控制企业成本c改善经营绩效d塑造企业文化f支持企业变革g配置功能h导向功能;2薪酬对员工的功能:a保障功能b激励功能c社会信号功能3薪酬对社会的功能:对劳动力资源的再分配N二、薪酬管理的内容企业员工工资总额管理〔二员工薪酬水平控制〔三企业薪酬制度设计与完善〔四日常薪酬管理工作三、薪酬调查的基本概念P398〔一薪酬调查的种类1从调查方式上看,可以分为正式薪酬调查和非正式薪酬调查两种类型;2从主持薪酬调查的主体来看,又可以分为政府的调查、行业的调查、专业协会或企业家联合会的调查、咨询公司的调查,以及公司企业自己组织的等多种形式的薪酬调查;3从调查的组织者来看,正式调查又可分为:商业性薪酬调查、专业性薪酬调查、政府薪酬调查;4从薪酬调查的具体内容和对象来看,薪酬调查又可以分为薪酬市场调查和企业员工薪酬满意度调查两方面.〔二市场薪酬调查的作用:1为企业调整员工的薪酬水平提供依据2为企业调整员工的薪酬制度奠定基础3有助于掌握薪酬管理的新变化与新趋势4有利于控制劳动力成本,增强企业竞争力〔三薪酬市场调查报告:1薪酬市场调查报告的内容2外部薪酬调查报告的应用四、薪酬水平的市场定位〔一分析市场行情,谋划薪酬水平的市场定位〔二分许企业特征,进行薪酬水平的市场定位:1依据企业所处的行业进行薪酬水平的市场定位2依据企业在行业中的地位进行薪酬水平的市场定位3依据企业不同的发展阶段进行薪酬水平的市场定位能力要求P405一、薪酬市场调查的基本程序〔一确定调查目的〔二确定调查范围:1确定调查的企业:有五类企业可供调查时选择;2确定调查的岗位;3确定需要调查的薪酬信息:a与员工基本工资相关的信息,b与支付年度和其他奖金相关的信息,c股票期权或影子股票计划等长期激励计划,d与企业各种福利计划相关的信息,e与薪酬政策诸方面有关的信息;4确定调查的时间段;〔三选择调查方式,常用得有:1企业之间相互调查2委托中介机构进行调查3采集社会公开的信息4调查问卷〔四薪酬调查数据的统计分析,在对调查数据进行整理汇总、统计分析时,可根据实际情况选取以下方法:1数据排列法;2频率分析法;3趋中趋势分析:a简单平均法,b加权平均法,c中位数法;4离散分析法:a百分位法,b四分位法;5回归分析法〔五提交薪酬调查分析报告N二、薪酬市场调查的主要方法P418〔一问卷调查法〔二面谈调查法〔三文献收集法〔四电话调查法三、薪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