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导游基础知识与实训教案_第1页
黑龙江导游基础知识与实训教案_第2页
黑龙江导游基础知识与实训教案_第3页
黑龙江导游基础知识与实训教案_第4页
黑龙江导游基础知识与实训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黑龙江导游基础知识与实训》教案第一章黑龙江省概况学习目标: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对黑龙江自然、地理、人口、民族、区划、社会发展、交通及旅游发展的历史、现状、远景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学习重点:黑龙江自然资源状况、黑龙江地理资源状况学习内容:进人新世纪,中国旅游业踏人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黑龙江省旅游业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大好发展形势。黑龙江省是一个历史文化悠久和地域辽阔的省份,丰富的自然资源环境和独特的人文资源氛围为我们创造了一个独具特色的旅游大省的物质基础。第一节地理及气候环境特征地理状况黑龙江省位于中国的东北部,是东北边疆的一个大省。省名系由境内最大的河流黑龙江而得名,简称“黑”。它的版图形似一只昂首高翔的天鹅,被广泛用作富饶美丽黑龙江省的象征。全省土地面积为45.48万平方千米,仅次于新疆、西藏、内蒙古、青海、四川居全国第六位。它的北部和东部以黑龙江和乌苏里江主航道与俄罗斯为界,水、陆边界长达3045千米。黑龙江省是我国位置最北,纬度最高的省份。它南起东宁县南端,即北纬43"22';北至漠河以北的黑龙江主航道,即北纬530"24',相距1120千米。西起大兴安岭北部的大林河源头,即东经121"13';东至抚远县东北乌苏里江汇人黑龙江的地方,即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交汇处,已越过东经1350。东西跨14个经度有余,相距930千米。时差54分。漠河是我国最北部的边陲县城,在夏季的夏至时,白天长达21个小时,是我国白天最长的地方,而冬季则白天短,夜间长。这里是我国可以看到绚丽多姿的北极光的地方。抚远县是我国最东部的一个县,祖国的黎明每天从这里开始,抚远县的黑瞎子岛,是我国最早升起太阳的地方。黑龙江省地形的自然特点大致是西北部、北部和东南部高;东北部、西南部低。主要由透逸起伏的山地、台地、平原和水面构成。整个地形特征可以概括为五山、一水、一草、三分田。山地约占全省总面积的53.2%,海拔多在500一1000米之间。西北部为大兴安岭山地,北部为小兴安岭山地,东南部主要由张广才岭、完达山、老爷岭等山区构成了东南部山地。东北部为三江平原,西部为松嫩平原,其间有松花江河谷相通,是我国最大的平原,即松辽平原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与乌克兰、美国密西西比河流域相媲美的黑土地带。总水面72万公顷,加上沼泽和河泛区共约200万公顷,占全省总面积的4.46%,其淡水水面居全国第八位。省内河流多年平均流量为936亿立方米,约占全国河川径流量的3%左右;全省水能蕴藏量为844万千瓦。丰富的水资源可供灌溉、发电、航运、水产养殖以及其他生产、生活利用。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嫩江和绥芬河等河流构成了黑龙江的主要水系。山地、平原、河流、湖泊交叉分布,是黑龙江省地形地貌的主要特征。全省有土地总面积将近全国土地面积的1/20。其中耕地面积932万公顷,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20.49%。全省人均耕地面积0.25公顷,是全国人均水平的3倍。耕地相对集中连片,主要分布在三江平原和松嫩平原。这两大平原的耕地约占全省耕地总面积的80%,有利于节约化经营生产。全省的黑土、黑钙土、草甸土等肥沃土壤占耕地面积70%以上,有机质和养分储量比我国其他省份高2一5倍,当地的农民讲“棒材岗、艾篙塘、不上粪、也打粮”,素以黑土地闻名于天下。全省地势相对平坦,绝大部分耕地为平地,低平地和漫岗地形,坡度在50以下,适合于大面积机械化生产经营。黑龙江省耕地开发较晚,耕种历史不长,一般最老的不过170一220年,多数仅开发70一80年,有一半以上的耕地是建国后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开发起来的。全省土壤可分为山地土、黄土、白浆土、黑土、草甸土、洼甸土、风积砂土、水稻土和河淤土10个土类,78个土种。但在耕地中,黑土居第一位,占总耕地面积的50%以上。黑土的土层一般都很厚,腐植质含量高,这是在我省特殊的气候条件下,经过千百年来野草生长、分解、不断循环积累的结果。黑龙江省林地面积2335.01万公顷,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51.3%,主要分布在大兴安岭、小兴安岭和东南部山地的三大山区。森林资源丰富,木材品种齐全,森林资源面积、覆被率、木材蓄积量和木材产量均居全国首位。全省牧草地面积378.07万公顷,占本省土地总面积的8.3%,是全国10个拥有大草原的省份之一。松嫩平原的天然草原以碱草为主,草质优良,营养价值高,是发展畜牧业的基地。气候与环境黑龙江省地处中纬度欧亚大陆东岸,受内陆及海上高低气压及季风交替的影响,加之幅员广大,地形复杂,各地气候形成了显著的差异,而且多变化。总的来说,冬季在极地大陆气团控制下,气候严寒、干燥,盛行西北风。夏季受太平洋副热带气团影响,盛行东南风。因此,黑龙江省具有明显的季风性气候特征,适宜作物生长。春、秋两季,因冬、夏季风交替,气候多变,春季多大风,降水少,易发生干旱。秋季降温急剧,常有霜冻。省内西部平原地区受季风影响弱,大陆性气候特征明显。根据干燥度,从西部平原到东部山地,由西向东可划分为半干早区、半湿润区、湿润区三个湿润带。从北向南,依据温度指标可分为寒温带和中温带两个热量带。黑龙江省靠近素有寒极之称的西伯利亚,是全国气温最低的省份之一,年平均气温在一4一5℃,从东南向西北递减。年温差高达38?48℃。属于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寒冷是本省气候的主要特征之一。尤其是冬季,最冷月(一月)平均气温一14.7一30.9℃,因受极地大陆冷气团控制,又处于蒙古高压东偏北部的影响,所以气温很低,一般地区都有五个月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的状况,(大兴安岭山地长达七个月之久)。特别当太平洋阿留申低压盛行时,海陆间气压梯度加大,气温急剧下降,形成寒潮天气。此时气温下降到惊人程度,最低气温一般在一40℃左右,漠河曾出现过一52.3℃的极端最低温记录(1969年2月3日)。由于冬季低温所形成的结冰厚度一般在0.8一1.5米,因此,江河湖冰面上行人、车马来往犹如坦途,载重汽车也通行无阻。冻土深度在1.90-2.50米。大兴安岭深处还存在着岛状长年冻土。黑龙江省6一9月气温较高,平均气温在18℃左右,极端最高达41.6℃(1968年7月22日泰来)。无霜期多在100一140天,平原长于山地,南部长于北部。在北部的大兴安岭地区,无霜期只有80一90天,而东宁县最长可达巧1天。年积温全省在2400一2800℃,北部一般只有1900℃左右,南部2700℃左右。省内积温最高可达2998℃(肇源),最低1434.9℃(阿木尔)。省内年平均气温的分布有三个特征。第一,等温线基本趋于纬线方向,平原区表现得极为明显。山地与纬线方向偏离,并在局部地区产生沿经线方向分布的特征,大兴安岭地区表现得比较突出;第二,本省西部平原区等温线密集,山地变化大而稀疏;第三,在北纬480线以北,气温一般都在O℃以下,北纬48”以南都在0℃以上。南高北低,年平均气温相差10.2℃。从现有资料看,年平均气温的高温中心有两个,一个是西部平原的泰来、肇源一带为4.2℃,另一个出现在东南部的东宁,年平均气温4.9℃。黑龙江省大气降水表现出明显的季风性特征,其主要来源是夏季东南季风所带来的暖湿空气。因此,全省的降水多集中在夏季各月,雨量丰沛,占全年降水量的60%左右。冬季在中高纬度大陆气团控制上,空气干燥。降水稀少,而且全为降雪,占全年降水量的4%。特别是一月份降水最少,而七月份最多,秋雨多于春雨。年平均降水的分布有如下几个特点。第一,全省南北降水量不明显,东西差异明显。降水从东向西逐渐减少,造成年降雨量东多西少的分布状况。东部山地在500一800毫米以上,西部平原区400毫米左右。第二,山地多于平原,迎风坡大于背风坡。小兴安岭的伊春、五营及东部山地的尚志、高岭子一带形成多雨中心,降雨量在650毫米以上。少雨中心在肇源西部、泰来西南部和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降雨量在400毫米以下。第三,受气旋和台风影响较多的东部地区,年降水量也相应增加。黑龙江省降水变率较小,就全国来说是比较稳定的地区,年降水变率大部分地区都在20%以下。光是人类生活和植物正常生长发育不可缺少的资源。黑龙江省太阳光热资源比较丰富,年光热总量每平方厘米为502?544千焦耳,相当于长江中下游水平,居全国五个等级的第二级。其中张广才岭日照最少,黑龙江省西部日照时间最长,5一9月的光热总量在247千焦耳坪方厘米,使黑龙江省成为一年一熟地区的主要粮食产区之一。平原地区一般光热条件较好,但往往水分条件差。如松嫩平原西部,光热成为全省最充足的地区,但这里树木较少,降水量较少,故出现旱情较为频繁。山区则热量条件不足,低温、冷寒,影响农业发展。黑龙江省的空气湿度有显著的大陆性特征,空气较干燥。绝对湿度年内变化大与小各出现一次,以七月为最大,一月为最小。相对湿度的日较差是春秋季大,冬夏季小。第二节自然资源状况一、植物资源1.植物黑龙江省植物资源丰富。全省共有高等植物约2400余种。其种类数量居东北地区首位。其中,种子植物176种,占全国总种数的72%。种子植物中被子植物为1746种;裸子植物为17种。黑龙江省境内植被的水平分布规律是:大兴安岭北部为寒温带针叶林,此类型以南的小兴安岭及东部山地为温带针阔叶混交林,南北呈现鲜明的纬度地带分布规律。在中温带区域内,东部湿润地区往西部半干旱地区依次出现湿润的针阔混交林带(东部山地)、森林草甸带、半湿润半干旱的草甸草原带和草原带。张广才岭主峰大秃顶子,海拔近1700米,其附近产生较明显的植物垂直地带性分布。从下部的红松阔叶混交林带开始,往上依次为暗针叶林(云杉、冷杉林)带、灌丛矮曲林带(主要为块状岳桦矮曲林)。在我省林区属于国家级珍贵保护黄菠萝1种,二级保护红松、樟子松、紫松(东北红豆松)、兴凯湖松(垂果赤松)、钻天柳、核桃揪、水曲柳、山槐、蒙古栋等9种。黑龙江省的森林可以划归为三大林区。大兴安岭的主要树种有兴安落叶松、樟子松、云杉、白桦、山杨、栋;小兴安岭的主要树种有红松、云杉、冷杉、紫锻、青楷械、花曲柳;东南山地的主要树种有红松、水曲柳、黄菠萝、胡桃揪、紫锻、栋。2.食用、药用植物和濒危植物黑龙江省食用的真菌类有:松茸、黑木耳、猴头蘑、元蘑、棒蘑等。野菜类有:蔽菜、黄瓜香、桔梗、猴腿蔗、刺老芽、黄花菜、山芹菜等。野果类有:山核桃、红松籽、毛棒、刺玫果、山葡萄、树毒、草幕、都柿、山丁子、山里红、狗枣、软枣等。其中松茸又名松菇,肉质细腻,甜润甘滑,且富含多种维生素、蛋白质和矿物质,有抗癌药效,在国外有野生蘑菇王之称。山葡萄含有10%左右的葡萄糖、果糖等糖类和多种氨基酸,为理想的酿酒原料,黑龙江省山区各县均有分布,资源极为丰富。都柿分布在大小兴安岭湿润的沼泽地,资源也很丰富。其果汁酿成的黑豆蜜酒,风味独特,销阳良广。木耳、蘑菇等野生菌类的人工栽培发展很快。灌木浆果黑加仑,在黑龙江省已有七八十年栽培历史,它含有多种蛋白质、氨基酸和维生素,为酿酒佳品。黑龙江省药用植物约有108科、387属、627种。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有14的种。药用植物分布遍于全省山区、丘陵、草原,主要集中在小兴安岭、张广才岭、老爷岭和完达山4个山区及松嫩草原。黑龙江省出产的药材主要有:防风、龙胆草、黄蔑、黄柏、五味子、人参、党参、平贝、甘草、刺五加、桔梗、柴胡、山龙、山杏、满山红、黄琴、知母、远志、大力子、蒲公英、玉竹、赤芍、苍术、寄生、车前子、芡实、紫苑、独活、细辛等。其中草原药材防风、龙胆草、甘草、桔梗、知母、柴胡、黄芬;山区药材人参、五味子、党参)刺五加、满山红、黄柏、平贝、细辛、黄蔑共16种列为国家保护资源,这些药材的产量和质量都居全国首位。为了保护野生药用植物资源,有计划地发展种植药材,黑龙江省已建立了人参、黄蔑、平贝、党参、芡实、红花等生产基地635处,野生药材保护区17处。同时还积极地开发了野生植物药材家种和南药引种试种工作。人参、防风、桔梗、平贝、细辛、黄蔑、党参、大力子等药材由野生变家植获得了成功。长期依靠外地供应的川芍、构祀、生地、独角莲、冬花、板蓝根等16种药材已引种、试种成功,扩大了黑龙江省药用植物资源。黑龙江省药用植物资源,不仅保证省内需要,还支援了外省和出口。其中防风、黄柏、刺五加、满山红、寄生、车前子的调出量占全国第一位;人参、苍术、龙胆草、赤芍、蒲公英的调出量占第二位;黄芬、五味子和玉竹占第三位;大力子及黄蔑分别占第四位和第五位。黑龙江省有多种野生珍稀濒危植物已被列入《中国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名录》。人参为东北“三宝”之首。野生人参随着生态条件的破坏及人为的过度采挖,在东北地区已极为罕见,濒于灭绝的边缘。因此,被国家列为一级保护的濒危种。此外,被列人二级保护的有岩高兰(稀有种):和狭叶瓶尔小草(渐危种);被列人三级保护的有牛皮杜鹃、野大豆、兴凯湖松、樟子松、刺五加、黄蔷、黄聚、核桃揪、水曲柳、钻天柳、天麻、草从蓉、平贝母等。黑龙江省有大量蜜源植物可供利用,主要的有紫锻、糠锻、胡枝子广布野豌豆、毛水苏、白花草木裤,此外还有60余种野生辅助蜜源植物。这些植物对蜂群的发展及蜂蜜、王浆的产量都有很大影响。二、动物资源黑龙江省地处温带、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地带,在中国动物地理区划中属于古北界,东北区的大兴安岭亚区、长白山地亚区和松辽平原亚区。其动物区系特点是古老复杂、种类繁多。这不仅与现代自然地理环境的多样性有关,也与古生物的起源与地质年代的演变历史有关。黑龙江省野生动物资源十分丰富。其特殊的气候和地理环境产生了门类比较齐全的种类,有26种动物列为国家保护动物,占全国145种保护动物的17.9%。其中一类保护动物有东北虎、豹、紫貂、貂熊、梅花鹿5种,二类保护动物有豺、黑熊、棕熊、黄喉貂、水獭、猪荆、康、马鹿、驼鹿、斑羚、雪兔等,三类保护动物10种。1.兽类兽类是高等动物中构造与功能最复杂的类群,能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条件。黑龙江省的兽类现有6目19科90种。食虫目有猜科(2种)、殷科(2种)、融箫科(8种);翼手目有蝙蝠科(巧种);食肉目有犬科(5种)、熊科(2种)、勋科(12种)、猫科(5种);兔形目有兔科(4种)、鼠兔科(2种);啮齿目有松鼠科(4种)、露鼠科(1种)、林跳鼠科(1种)、跳鼠科(1种)、仓鼠科(12种)、鼠称5种);偶蹄目有猪科(1种)、鹿科(6种)、牛科(2种)。在全省分布较广的动物有马鹿、野猪、赤狐、狼、抱子、黄助、黑线姬鼠、东方田鼠等;其次是紫貂、松鼠、黑熊、梅花鹿、貉、灌、察、猪荆、青羊、驼鹿、水獭、林姬鼠等。有些兽类分布范围很窄,例如狼灌哪熊)、兔孙、林旅鼠、驯鹿、白融仅分布于大兴安岭北部山地;东北虎、金钱豹只分布在东部山地和小兴安岭南部;蒙古兔、达乌尔黄鼠、五趾跳鼠等则仅见于高山寒冷地区。2.鸟类黑龙江省的陆栖脊椎动物中的鸟类种类很多,不仅有久居本地的留鸟,还有许多在春秋季节南北飞迁经由黑龙江省暂时歇脚的旅鸟;既有寒带鸟类来黑龙江省过冬的冬候鸟,更有极为众多的夏候鸟。黑龙江省夏季高温多雨,植物生长茂盛,昆虫种类繁多,鸟类食料充足,又较少有蛇及其他动物侵害鸟卵,所以许多夏候鸟愿意到这里来筑巢、产卵和育雏。据统计,黑龙江省有鸟类19自、61科、331种,另有33个亚种,共计364种及亚种,约占全国鸟类种类的31.22%。其中被定为国家一类保护动物的有丹顶鹤、中华秋沙鸭、白鹤、黑鹤、白鹅、大钨、金雕、玉带海雕、白尾海雕等12种;被定为国家二类保护动物的有细嘴松鸡、白枕鹤、白头鹤、大天鹅、小天鹅、庆鼻天鹅、鸳鸯、花尾棒鸡、黑琴鸡、白琵鹭等56种。黑龙江省的鸟类大致可分7种生态类群,即飞禽类、游禽类、涉禽类、猛禽类、攀禽类、陆禽类和鸣禽类。3.两栖、爬行类黑龙江省的爬行动物计有2目4科15种。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北方型种类为胎生晰蝎;东北型种类为黑龙江草晰、灰链游蛇;中亚型种类为麻晰。而在全省广泛分布的是鳖,在山区广泛分布的是腹蛇。两栖种类共有2目5科13种,其中有尾两栖类只有2种,即小貌科的极北小鲸和东北小统;无尾两栖类有11种,其中属于北方型的代表种为大蟾赊及林蛙,均为无尾两栖类中最耐寒的种类。属于东北型的代表种为粗皮蛙,只有东部山地有分布。总之,黑龙江省的两栖类和爬行类在分布上以东部山地最多,而大兴安岭和三江平原最少。4.鱼类黑龙江省江河沟渠纵横交错,湖泊池塘、泡沼苇塘、水库塘坝星罗棋布,鱼类资源丰富,现已发现的鱼类有许多种,占全国淡水鱼种类的13%左右。黑龙江省的鱼类资源丰富,有3个比较明显的特征:一是经济鱼类多,具有食用价值、个体较大、形成捕捞量的有50余种。二是名贵特产鱼类多,例如黑龙江和乌苏里江的蝗鱼、鲜鱼、大马哈鱼、松花江的“三花五罗”(鳌花、蝙花、螂花;哲罗、法罗、雅罗、铜罗、胡罗)、镜泊湖的湖螂、兴凯湖的大白鱼、挠力河的红肚囊大卿鱼、方正县双风水库的银螂都很有名。银螂(卿鱼)是雌核发育的优良养殖品种,已推广到近20个省、市。绥芬河中的滩头鱼,因其产卵处多在河的岸滩得名。它的学名叫亚细亚陆鱼,又名三块鱼,是鲤科惟一生在河里长在海里的鱼。还应该提到的是,黑龙江省松花江的级鱼(鳌花)、兴凯湖的大白鱼(翘嘴红绚与黄河鲤鱼、松江妒鱼,被誉为中国的“四大淡水名鱼”。三是冷水性鱼类多,其中哲罗鱼个大体重,是珍贵的旅游资源,为各国钓鱼爱好者首选垂钓对象。20世纪50年代末期以来,由于日益严重的江河污染,过量捕捞以及兴修水利隔绝了一些鱼类产卵繁殖场所,使水产资源遭到了很大破坏,资源量逐渐减少,尤以名贵特产鱼类最为严重。兴凯湖大白鱼、绥芬河的滩头鱼、挠力河的“红肚囊螂”等产量锐减;鳌花鱼、哲罗鱼等已很少捕到。近几年来,由于加强了渔政管理和水产资源的保护,江河水污染有所减轻,水产资源开始有所恢复。三、矿产资源黑龙江省的矿产资源种类繁多,储量丰富。现已发现的147种矿产中,黑龙江省内已找到114种,占全国已发现矿种的78%;发现矿床、矿点16(X)多处。在全国已探明储量的130多种矿产中,黑龙江省已探明储量56种。在探明储量的矿产中,保有储量居全国前3位的有石油、石墨、铸石用玄武岩、金、矽线石、熔炼水晶、火山灰、沸石、钾长石、泥炭和黄粘土等n种,其中石油、石墨、铸石用玄武岩、黄粘土、砂金等保有储量居全国首位。在黑龙江省已探明储量的矿产资源中,黑色金属矿产有铁、钦,其中已开采利用的矿产有铁;有色金属矿产有铜、铅、锌、镍、钻、钨、锡、秘、钥,其中已开采利用的矿产有铜、铅、锌;贵金属矿产有金、银、铂族金属,其中已开采利用的有金、银;稀有、稀土金属和分散元素、放射性矿产有担、钗、稼、锗、锢、锡、硒、磅、铀,其中已开采利用的有铜、锢、镶、硒;非金属矿产冶金辅助原料有熔剂用石灰岩、白云岩、萤石、耐火豁土、铸型用砂、矽线石,其中开采利用的有石灰岩、白云岩、萤石(已停采)、耐火勃土、铸型用砂、矽线石;非金属矿化工原料有硫铁矿(伴生硫)、磷(伴生)、钾长石、化肥用蛇纹岩、硼、砷、泥类,,其中开采利用的有硫铁矿畔生)、磷胖生)、泥炭;特种金属矿产有压电水晶,熔炼水晶均已开发利用;建筑材料及其他非金属矿产有水泥用大理石,水泥用配料赫土,玻璃用石英砂、陶瓷粘土、珍珠岩、铸石用玄武岩、膨润土、云母、石榴子石、火山灰、黄赫土、石棉、高岭土、石墨、沸石,其中已开采利用的有水泥用大理岩、水泥配料赫土、玻璃用石英砂、陶瓷薪土、珍珠岩、铸石用玄武岩、膨润土、火山灰、黄赫土、石墨、沸石;燃料矿产有煤、石油、天然气均已开采利用;地下水已探明储量并已开采。黑龙江省的矿产资源,以石油、煤炭、黄金、石墨最为著名。1.石油黑龙江省的石油集中分布在松辽盆地的北部。这里是白里纪发展起来的大型断陷盆地,堆积了巨厚的含油地层及较厚的新生代沉积。由于埋藏深,没有油苗出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一些中外学者曾对这一带进行地质调查工作,没有找到石油,一些英、日地质学者都认为在中国东北地区找油希望不大。中国地质学家首先提出了陆相生油学说,李四光在《从大地构造看中国石油勘探的远景》中指出:松辽平原是中国勘探远景最大的地区之一。在李四光等杰出的地质学家科学论断的指导下,我国于1955年开始在松辽平原找油,并于1959年9月26日,位于安达县大同镇的松基3井喷出了工业油流,发现了大庆油田。大庆油田是中国最大的油田。无论是探明的地质储量还是年产量均居全国第一位。它也是世界著名的特大型陆相油田,探明的地质储量列世界大油田的前几位,可采储量列世界大油田的第13位。自1960年投产到1976年原油产量达到500吨以上,现已稳产二十多年,为中国的社会主界现代化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全油田已探明的总含油面积3000方千米,累积探明石油地质储量4636亿吨,天然气储量62.6亿吨。随着油田的开发,石油加工工业也逐步发展起来,并出现大庆石油化工总厂、林源炼油厂等大型石油化工企业。油田经过40多年的开发建设,现已建成开发总面积5770平方千米,累计生产原油18.6亿吨,占全国同期陆上总量的40%以上,六次荣登全国纳税百强之首是我国最大的石油生产基地。白奎系松花江群是松辽盆地内最重要的含油岩系。可划分为上、中、下3个含油层组合和扶余、杨大城子、葡萄花、萨尔图、黑帝庙等5个工业油层。松辽油区的发现,在中国石油勘探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对中国石油工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在石油地质理论上,改变了陆相地层“贫油”的认识,从而把中国石油地质的理论和科学技术提高到一个新水平。2.煤炭黑龙江省煤炭资源丰富,是中国重要的煤炭产地之一,全省有29个县市蕴藏煤炭,含煤面积约8万平方千米,主要分布在东部的鸡西、七台河、双鸭山、鹤岗和三江平原等区,西部的大兴安岭东坡,中部的尚志、延寿、木兰、巴彦、依兰等地,北部的暖挥、孙吴、逊克、嘉荫等地。煤质优良,品种多样,有气煤、肥煤、集煤、瘦煤、贫煤、无烟煤、长焰煤、褐煤。其中焦煤和配焦煤占一半以上。全省煤炭开采具有悠久的历史,目前全省共有县以上的煤矿86个,其中有鸡西、鹤岗、双鸭山、七台河4个年产原煤均超过千万吨的矿务局。共有37个煤矿,70处矿井。其资源的开发利用已有90余年历史。全省累计探明煤炭储量125.8亿吨,其中统配煤矿利用储量89.8亿吨、地方煤矿利用储量16.2亿吨、尚未利用的其他煤田及勘探区储量19.8亿吨。3.金矿黑龙江省黄金资源丰富,采金历史悠久。早在公元504一508年(北魏正始年间),黑龙江就有采金活动。大量开采是在清代晚期,距今已有100多年历史。但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才有计划地对黑龙江省的金矿进行勘查和开采。金矿资源是黑龙江省优势矿产之一。全省已发现金矿、矿点、矿化点660多处。其中已探明储量的岩金矿床6处(大型矿床1处、中型矿床1处、小型矿床4处);砂金矿床44处,其中大型砂金矿床4处,中型矿床18处,小型矿床22处。所有可利用的金矿储量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探明的。4.石墨石墨是黑龙江省最主要的非金属矿产,其储量居全国第一位,产量居全国第二位。黑龙江省的石墨矿主要分布在古隆起区的变质岩系内特别较集中分布在佳木斯隆起的元古界麻山群变质岩中,成因类型以沉积变质型为主。从萝北到鸡西,从林口到鸡西是石墨的两条主要的成矿带。黑龙江省的石墨矿产地主要分布在东部的鸡西、勃利、双鸭山及萝北等市、县。已发现石墨矿产地28处,其中鸡西市柳毛、勃利县佛岭、萝北县云山为3处大型矿床;鸡西市石场、和平、土顶子,穆棱县光义,虎林县桃英出,双鸭山市岭西等地为中型矿床。1980一1983年对鸡西市柳毛石墨矿床进行了普查和对大西沟矿段进行了详细勘探,使驰名中外的柳毛石墨的扩建和规划有了充足的资源保证。这个矿已成为中国目前规模最大、矿石质量和可选性能最好、开采条件比较优越的晶质石墨矿床之一。这里所产的石墨矿以品位高、鳞片大为特征,并伴有铀、钒、钦等有益元素。其产品除供国内需要,还远销日、美、英等国。5.黑龙江省几种有地方特色的矿产资源玄武岩和火山灰黑龙江省的玄武岩分布很广,其保有储量居全国首位。可以作为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多属于距今500万年以来上新世到全新世时期喷发形成的最新玄武岩。目前已探明铸石用和岩棉用玄武岩矿床各一处。牡丹江市黄花玄武岩为一处特大型铸石用玄武岩矿床,该矿位于牡丹江断陷盆地西缘,现牡丹江铸石板厂正在开采。岩棉用玄武岩矿床位于五大连池火山群的中部,矿床为新生代第四纪全新世火烧山、老黑山喷发形成的盾状碱性玄武质熔岩。德都县岩棉厂正在开采。火山灰主要产于新生代火山群,已探明储量的有德都县五大连池、克东县二克山、林口县马鞍山、牡丹江市威子山等地,经普查评价,可以广泛应用于水泥混合材、轻体砌块、岩棉等工业领域。颜料豁土(黄赫土)亦称含针铁矿贝得石赫土,是黑龙江省非金属矿产中独具特色的资源。它在氧化条件下,能够随着温度的升高,颜色发生有序变化,因而被用来做染料、涂料和墙面砖、地面砖的颜料,使黄粘土在化工、建材行业中成为一种理想的天然矿物颜料。除供国内需要外,还出口日本。黑龙江省的黄翻土矿集中分布在访河县到嫩江县的铁路沿线两侧,它属于湖相沉积。目前已发现矿床、矿点10多处,以呐河县老莱黄赫土矿开采较早,也较著名。泥炭泥炭是黑龙江省的优势矿产资源。截至1985年底,全省已发现和评价泥炭矿床、矿点、矿化点667处,其中大型泥炭矿床巧处,中型矿床143处,小型矿床191处。泥炭类型主要是草木泥炭。鲜类泥炭有机质含量高,分解度低,酸性强,含水量大,有较高的经济价值。这类泥炭多集中在大兴安岭地区。伊春市汤洪岭泥炭矿床是目前发现唯一的大型葺类泥炭矿床。第三节人口、民族、区域划分及文化教育一、人口与人口密度解放前的1933年,黑龙江省每平方千米平均只有10人。建国初期的1949年,全省人口为1014万人,每平方千米平均22.4人。建国以后,黑龙江省人口由1949年的1014万人,发展到2000年达到3800万人,比1949年净增人口2786万人,增长了2.74倍,总户数亦由1949年的220万户增加到2000年的915.2万户,增长3.16倍。人口密度也由建国初期平均每平方千米22.4人,增加到2000年的每平方千米84人,为1949年的3.77倍。人口平均增长率为3.5%。现在黑龙江省人口结构正从年轻型向成年型转化,老年人口逐渐增加。少儿系数(指O一14岁少年儿童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重)已由1964年的45.23%下降到1982年的34,83%;年龄中位数由1964年的16.7%提高到1982年的21.4%;老年人口(65岁以上)由1981年的110万上升到130万(1984年)。死亡率也基本稳定在5%上下,人口预期寿命为68.17岁,(男为6733岁;女69.21岁),已接近世界长寿国家的水平。黑龙江省的文化结构也在不断提高,1949年全省每万人中有大学生4.7人、中专生3.4人、中学生21.8人、小学生882人,文盲率约62%。到第三次人口普查时,有35.8%的具有中学文化程度,40.3%的人具有小学文化,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人口为1.7%,全省每万人中有大学生22人。文盲和半文盲人口降为22.2%。全省6岁以上人口平均文化程度为5.21年,居全国第六位。2005年国民受教育程度为7.8年。黑龙江省人口最集中的地区是松嫩平原,尤其是大庆一呐河一线人口平均密度大多在每平方千米150人以下;哈尔滨市周围及滨北铁路沿线各县则在180人以上;北部、东部山区以及三江平原,平均第平方千米在50人左右。抚远、嘉荫、黑河市所辖原瑷辉境内、逊克及大兴安岭地区,每平方千米不足10人。人口密度的增长与经济建设的发展有着密切关系。40年来,黑龙江省城镇人口的增长就表现得更为突出。在全省人口中,乡村人口约占60%,城镇人口约占40%,是全国城镇人口比较多的省区。有的县镇人口占全县人口的60%以上。全省城镇总人口1417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43.2%,比1949年增长了4.8倍。1949年哈尔滨人口为70万,齐齐哈尔人口为15万,其他市均不足10万人。现在仅市区的人口在百万以上的城市已有三个(哈尔滨、齐齐哈尔、大庆),哈尔滨市已成为全国十大城市之一。民族状况黑龙江省是一个多民族杂居的边疆省份。包括汉族在内的48个民族。各民族虽然在文化发展的程度上不尽一致,但都有着自己的悠久历史。黑龙江省现有人口3800万人,其中,汉族占95.1%,分布在全省各地。省内现有少数民族总人口为200多万人,占全省总人口数的5.65%。其中人口较多的少数民族有满、朝鲜、回、蒙古、达斡尔、鄂伦春、锡伯、赫哲、鄂温克、柯尔克孜族等10个民族。解放以来,黑龙江省少数民族人口有了很大发展。1953第一次人口普查,全省有24个少数民族,总人口只有96.8万人。1964年第二次人口普查,全省有34个少数民族,总人口增至105.8万人,十年间增加了12万人。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全省共有少数民族46个,加上其他未识别的民族以及外国人加人中国籍的,总人口为160名万多人,29年增加了64万人。黑龙江省的少数民族,满、回、锡伯族使用汉语言、文字;朝鲜、蒙古族有本民族的语言和文字,他们中相当一部分人不但通晓本民族语言文字,也通晓汉语;达斡尔、鄂伦春、鄂温克、赫哲、柯尔克孜等五个民族有本民族语言,但没有文字,大多数人使用汉文。在居住方面的特点是大分散,小聚居。全省各市县都有少数民族,'但多数在牧区、农区、半农半牧及林区小片聚居。全省有一个少数民族自治县,59个少数民族聚居的乡,其中37个民族乡,705个少数民族村、屯。应当指出的是,由于大多数少数民族长期和汉族杂居,生产、生活方式接近汉族,但民族之间的差异仍然存在。不论在饮食、服饰、居住、节庆、婚姻、娱乐、禁忌等诸方面的风俗习惯以及宗教信仰、心理素质等都有所不同。三、行政区划黑龙江省1946年获得解放,是全国解放最早的省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这里设黑龙江省、松江省和哈尔滨特别市。1954年,黑龙江省和松江省合并,哈尔滨改为省辖市,是省会所在地。黑龙江省的行政区域划分为地(市)、县(市)、乡(镇)三级。以中心城市的发展促进和带动周边地区的发展。全省共有12个地级市,1个地区,19个县级市,45个县,65个市辖区,4个地辖区,464个镇,11个民族镇,480个乡和59个民族乡。哈尔滨市辖8区、10个县(市)、16个镇、3个民族镇、67个乡和17个民族乡。8区包括:道里区、南岗区、道外区、香坊区、平房区、松北区、呼兰区和阿城区。3个县级市是尚志市、双城市和五常市。7个县是宾县、方正县、依兰县、巴彦县、木兰县、通河县和延寿县。齐齐哈尔市辖7区、1个县级市、8个县、63个镇、3个民族镇、82个乡和8个民族乡。7区包括:龙沙区、建华区、铁锋区、昂昂溪区、富拉尔基区、碾子山区和梅里斯达斡尔族区。县级市是讷河市。8个县是龙江县、依安县、泰来县、甘南县、富裕县、克山县、克东县和拜泉县。鸡西市辖6区、2个县级市、1个县、22个镇、23个乡和4个民族乡。6区包括:鸡冠区、恒山区、城子河区、滴道区、黎树区和麻山区。2个县级市为密山市和虎林市。1个县是鸡东县。鹤岗市辖6区、2个县、9个镇、10个乡和2个民族乡。6区包括:向阳区、工农区、南山区、兴安区、东山区和兴山区。2个县为萝北县和绥滨县。双鸭山市辖4区、4个县、21个镇、19个乡和2个民族乡。4区包括:尖山区、岭东区、四方台区和宝山区。4个县是集贤县、宝清县、友谊县和饶河县。大庆市辖5区、3个县、1个自治县、26个镇、29个乡和3个民族乡。5区包括:萨尔图区、龙凤区、让胡路区、红岗区和大同区。3个县是肇州县、肇源县、林甸县和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伊春市辖巧区、1个县级市、1个县、9个镇、9个乡和1个民族乡。15区包括:伊春区、南岔区、友好区、西林区、翠峦区、新青区、美溪区、金山屯区、五营区、乌马河区、汤旺河区、带岭区、乌伊岭区、红星区和上甘岭区。1个县级市为铁力市。1个县为嘉荫县。佳木斯市辖5区、2个县级市、4个县、37个镇、33个乡和4个民族乡。5区包括:永红区、向阳区、前进区、东风区和郊区。2个县级市为同江市和富锦市。4个县是桦南县、桦川县、汤原县和抚远县。七台河市辖3区、l个县、9个镇、6个乡和2个民族乡。3区包括:新兴区、桃山区和茄子河区。1个县为勃利县。牡丹江市辖4区、4个县级市、2个县、40个镇、2个民族镇、15个乡和3个民族乡。4区包括:东安区、阳明区、爱民区和西安区。4个县级市是绥芬河市、海林市、宁安市和穆棱市。2个县为东宁县和林口县。黑河市辖1区、2个县级市、3个县、21个镇、36个乡和7个民族乡。1区为爱辉区。2个县级市是北安市和五大连池市。3个县包括:嫩江县、逊克县和孙吴县。绥化市辖1区、3个县级市、6个县、67个镇、3个民族镇、85个乡、4个民族乡。1区为北林区。3个县级市包括:安达市、肇东市和海伦市。6个县包括:望奎县、兰西县、青冈县、庆安县、明水县和绥棱县。大兴安岭地区辖3个县、4个地辖区、33个镇、15个乡和2个民族乡。3个县包括:呼玛县、塔河县和漠河县。4个地辖区为加格达奇区、松岭区、新林区和呼中区。四、文化教育等黑龙江省的教育事业发展很快。全省现有培养研究生学校23所,年招生1.4万人,普通高等院校62所,年招生16.9万人,在校学生近53.3万人,毕业生9.9万人。全省有普通中学2700余所,小学15000余所,特殊教育学校70所,确保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落实到全省各地。黑龙江有近20所院校设有旅游专业;有9个旅游培训中心,其中省旅游培训中心成立于1992年,已为全省培训了数万名各种类型的旅游专业人才;有旅游职业学校23所,在校学生18000人。黑龙江省文化事业有着浓厚的“黑土地”特色。全省有文化事业单位546个。其中表演团体90个,文化馆118个,公共图书馆97个,文物管理机构97个,艺术教育、艺术创作、艺术研究等其他文化事业机构51个。龙江剧以及哈尔滨之夏音乐会在全国都有较大的影响。黑龙江省有医疗卫生机构8230个,其中:卫生部门拥有2043所,工企等部门拥有5123所,集体医疗机构450所,私人开业医院3所。村卫生所13677个,乡镇卫生院1108个。县级以上医院808个,卫生防疫站225个,妇幼保健院162个,结核病防治所95个,医学科学研究机构22个。全省医疗卫生机构拥有床位120470张。全省的城乡三级医疗、保健体系逐步完善。人们的健康水平有了极大提高。第四节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工业概况黑龙江省是国家的重点工业建设省份,经过新中国成立后50年的开发建设,逐步形成了以重工业为主体,以大型企业为骨干的工业结构并逐步发展成为以煤炭、石油、机械、森林工业、食品生产为重点,门类比较齐全的国家重要工业基地。全省工业整体布局趋向合理,并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工业中心。即以哈尔滨市为中心的机械工业,以齐齐哈尔市为中心的车辆、机床、重型机械工业,以大庆市为中心的石油化学工业,以鸡西、鹤岗、双鸭山、七台河市为中心的煤炭工业,以及以伊春市和大兴安岭为中心的森林工业。改革开放以来,黑龙江省积极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加快改造传统产业,努力培植新兴产业,全省工业基础更加雄厚,工业经济更富有活力。1999年,全省共有国有和非国有工业企业(年销售收人500万元以上)3404个,大中型企业占有主导地位。木材、原油、发电设备、亚麻纱布、天然气、原煤等主要产品产量位居全国前列,重型机械、冶金设备、精密仪表和工量具、电站设备、机器人的一些关键技术和工艺达到国际或国内先进水平。机械工业也是黑龙江的支柱产业,是国家大型电站设备、冶金设备、矿山设备、精密机床、锻压设备、工具仪表、滚动轴承、铁路货车、林业机械、农业机械、军工和电子产品的重要产地。有些大型企业,如富拉尔基第一重型机器厂、齐齐哈尔第一机床厂、第二机床厂、齐齐哈尔车辆厂、哈尔滨电机厂、哈尔滨锅炉厂、哈尔滨汽轮机厂、哈尔滨轴承厂、哈尔滨量具刃具厂、哈尔滨第一工具厂和哈尔滨电表仪表厂等,都是全国骨干企业。此外黑龙江省重点发展的产业还有冶金工业、电力工业、化学工业、轻纺工业等。它们构成了黑龙江省雄厚的工业基础。这些大中型企业,在历史上曾发挥了不可替代的国家建设生力军作用。至“八五”末期,向国家提供了占全国产量一半以上的石油和铁路货车,1/3以上的木材和电站设备、重型机械。改革开放几十年来,黑龙江作为老工业基地,经历了内部改革、体制调整、结构重组、市场开拓等一系列脱胎换骨的改造,重新焕发青春,快步奋进。大中型企业实力雄厚、工艺设备先进、生产组织合理、人才集中、技术开发迅速,为国家提供大量财富,为黑龙江经济振兴提供了后劲。在国家提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政策的影响下,黑龙江省的工业企业在经历了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化的艰难历程中越来越明确了产业发展的方向,并在老工业基地振兴精神的影响下,出现了良好的开端,各产业的经济体制在改革中深化,各企业的经营活力在发展在振兴。农业与林业概况黑龙江省土地资源丰富,面积辽阔,具有配置优良的宜农平原、宜林山地、宜牧草原,为建立综合的现代化大农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全省土地总面积居全国土地面积的第六位,耕地、林地面积居全国首位,牧地面积居第七位,荒地面积居第三位。黑龙江省具有良好的农业生态环境。冬季虽然气温低,但夏温较高,热量水分配合协调,是农业气候最大优点。在湿润气候和三面环山平原居中的地表结构综合影响下,均有丰富的地表径流向平原汇集,已建立许多大型灌区,并成为高产稳定的商品粮生产基地。黑龙江省农业的主体是种植业,主要分布在松嫩平原、三江平原和大、小兴安岭、老爷岭、张广才岭山间平原。种植业差异明显。全省现有耕地近9犯万公顷,常年有效积温为1600一2800℃,年降水量在370—670毫米,农作物以甜菜、亚麻、烤烟、大豆、马铃薯等作物为主。其中大豆、马铃薯不仅在国内屈指可数,在国际市场也颇受青睐。全省草原面积753.2万公顷,是全国十大草原之一。境内水资源总量772.22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665.80亿立方米,水域总面积233.3万公顷。黑龙江的肥田沃土处于群山拱卫、碧水环绕之中,无霜期100一160天,这一切为农牧副渔业生产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良条件。黑龙江农业经历了建国50年来大规模的开发建设,昔日蓑草棒莽丛生的“北大荒”,已经变成粮丰畜旺、五业兴盛的“北大仓”。1947年创建中国第一个国营农场通北农场,拉开了中国东北角大规模垦荒开发的序幕,经过50多年的艰苦奋斗,全省国有农场已发展到112个,黑土地上崛起了中国最大的农场群。50年来,垦区累计生产粮豆1130亿千克,向国家上交商品粮742.5亿千克。80年代,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黑龙江的农业步人了综合开发的轨道,从最初的三江平原,到松嫩平原综合开发区域逐步辐射到全省,农业综合开发共改造中低产田184万公顷,开垦宜农荒地38.7万公顷,营造农田防护林20余万公顷,改良草场17万公顷。世纪之交的黑龙江农业已经具有长期稳产粮食300亿千克的综合实力。农业机械化历来是黑土地的骄傲,从建国初期开始,经过近60的艰苦奋斗,黑龙江省已经成为全国农业综合机械化程度最高的省份并出现了友谊农场、洪河农场、大西江农场等农业机械化程度最高的示范区。目前,全省农业机械化率达到76.5%,居全国第一。其中大型拖拉机保有量居全国第一位;大中型农机具保有量居全国第二位;联合收割机保有量居全国第4位,全国农村农机总动力达到1843万千瓦,主要农业机械原值达到127.2亿元。农机整地为90%,旱田农机播种85%,机械深施肥为85%。特别是近两年,垦区装备了107个0.2一0.3万公顷的现代化农机装备试验区,实施以大马力农业机械为载体的精确农业,它集卫星定位,自动导航、精量播种、变量施肥为一体,一次完成深松、浅翻、整地、播种、和墒,镇压等六项作业,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率。我省垦区职工人均生产粮食34吨,高于巧个发达国家人均生产粮食25吨的水平,大西江农场现代农机装备试验区,“作业人员经营1.2万公顷土地,人均生产粮食高达38万千克,已超过美国。垦区建设用前40年的时间使粮食总产达到50亿千克,又用了10年时间,达到现在的100亿千克,垦区劳动生产率,农机装备、农业科技水平已走在国内前列。2005年垦区粮食总产忆突破100亿千克,提供商品粮占我省的近1/2,约占全省省际间调运商品粮的114。这些商品粮可以解决京、津、沪三大直辖市和解放军三军官兵一年的商品粮。目前的垦区已成为国家抓得住、调得动、费用少、能够应对社会性事件和发挥示范带动作用的重要粮仓和重要商品粮基地,并计划于2010年在全国率先实现现代化。“水利是农业的命脉”。50年中,全省兴建江河堤防11000多千米,各类水库580座,灌区8300余处,水井40万眼,有效灌溉面积164.8万公顷。水利建设的成果有效地改变了黑龙江农业的固有面貌,使水稻的种植区域极大地向北、向东扩展,黑龙江优质稻米享誉国内外。20世纪90年代是黑龙江农业发展的又一关键时期,其主要标志是农业产业化和农业生态化。中共黑龙江省委适时地确定了把黑龙江由“农业大省”建设成“农业强省”的战略,明确了农业产业化的方针。10年来,招商引资,联营联合,股份合作,嫁接改造,城乡联动,农业产业化多头并进,一批龙头企业群体崛起,全省形成20大类4000个农畜产品生产基地,870多个“龙型”开发系列,形成了玉米、大豆“双百万吨”深加工产业化链条。高科技含量的生态化农业,使气象、农林水科研等综合为一体,促进了黑龙江可持续农业的进展和“绿色食品”的开发。截止2005年上半年,我省获得绿色食品认证产品已增加到983个,约占全国的十分之一。“打绿色牌,走特色路”是黑龙江农业发展的总体目标。目前黑龙江省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种植面积已达560万公顷和276万公顷,成为基地面积和产品总量居全国第一的省份。全省范围内,农业适用技术大面积推广,建立了优良品种繁育、引进、加工、销售、推广体系,加快“种子工程”建设,全省优良品种覆盖面达95%以上。针对无霜期短的气候特点,大面积推行地膜覆盖为主的保护地栽培。1998年玉米保护地栽培达93万公顷,平均每公顷产量7820千克(有肇东等地玉米高效示范区667扩产量达900千克),创下我国高纬度地区玉米大面积高产记录。此外,推广深松耕作、节水灌溉等技术,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全省农村经济增长贡献份额中,科技进步因素已达45%。50年来,黑龙江粮食产量成倍增长,由建国初期的50亿千克,提高到1998年的301亿千克。粮食总产量稳居全国第五位。50年累计粮食总产量达6760亿千克,向国家提供商品粮3010亿千克。全省畜牧业产值,由1978年的7.2亿元增加到1998年的184.5亿元。水产业形成了天然捕捞与人工养殖相结合的体系,逐步成为农业的新的经济增长点。黑龙江省大、小兴安岭山地是我国重要的林业基地,有大兴安岭、小兴安岭和东南部山地三大林区。目前,全省森林工业形成了包括造林经营、木材采运、林产工业、多种经营、林机修造、基本建设及科学研究等行业的较为完整的森林工业体系。由于可采林资源日益减少,许多林业局和林场开始经营旅游开发。三、黑龙江旅游交通与通讯黑龙江省的旅游交通运输以铁路为主,以航空、公路和内河航运为辅,是旅游接待地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旅游业的发展起着关键作用。1.铁路运输铁路是黑龙江省交通的主体部分。现有干线滨绥线、滨洲线、滨北线、长滨线、牡佳线、林密线、拉滨线7条,支线和联络线50余条。营运里程7000余千米,占全国铁路总长度的13%,铁路贯穿全省勿以上的市县,铁路密集程度居全国首位。滨绥线东端与俄罗斯远东铁路接轨;滨洲线西端同俄罗斯后贝加尔铁路接轨;长滨、拉滨、平齐、通让、牡图等线经吉林省与其他省市自治区相通。省内嫩江、森碧、北黑、汤林、鹤北、密东、火龙沟等支线,伸向大、小兴安岭和伊春林区;林密、勃七、佳富、鹤南等支线,通往鸡西、鹤岗、双鸭山、七台河四大煤矿;滨北、齐北、富嫩、密东、福前、拉滨、长滨等线联结全省主要产粮区;滨洲、滨绥、通让、平齐等线把大庆石油运往省内外。铁路客运以哈尔滨、齐齐哈尔、牡丹江和佳木斯四市为枢纽,每天向省内外开行旅客列车巧6对。其中,特快列车21对,旅游列车15对,还有往来于牡丹江、齐齐哈尔、满洲里、绥芬河、黑河等旅游城市及中俄边境朝发夕至和夕发朝至的城际列车,新型空调动车46对。2.航空运输航空客运是运送旅游者的主要交通工具。黑龙江省已在哈尔滨、齐齐哈尔、佳木斯、牡丹江、黑河建立了高等级机场。1998年哈尔滨太平国际机场通过国家验收,并正式投人使用。新候机楼使用面积67000平方米,在东北地区堪称一流。哈尔滨太平国际机场也是中国八大机场之一。1994年开通了黑河到俄罗斯布拉戈维申斯克航线,解决了两国在春季流冰期和冬季刚结冰时不能通过旅游者的问题。该航线是世界上最短距离的国际航线。黑龙江省的民用航空事业是以哈尔滨为中心,齐齐哈尔、牡丹江机场为干线,形成了沟通省内外和世界许多国家的航空网络。截止2005年,黑龙江省已有16家航空公司在哈尔滨机场运营共开通国际·国内正班航线68条。其中包括哈尔滨―日本新渴,哈尔滨―韩国汉城,哈尔滨―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等国际航线。还有通往德国法兰克福、英国伦敦、加拿大温哥华、美国洛杉矶、旧金山和纽约的国际正班航线。还开通了到俄罗斯符拉迪沃斯托克,哈尔滨―俄罗斯南萨哈林斯克等多条包机航线。并与国内外54个城市开通航班。3.公路运输黑龙江省现有国家公路干线、省公路干线和边境公路干线为骨架的公路网。国道有哈大路、绥满路、哈同路和黑大路等8条干线。省道有哈萝路、齐黑路等20条干线公路。沿边境城市修建的边境公路干线6条,如:同抚路、虎饶路、北五路。此外,还有为发展旅游业修建的扎龙路和牡丹江至镜泊湖旅游专线公路。截止2001年,全省公路总里程有49766千米,居全国第十位;高速公路清一级公均532千米,在全国列第十一位;二级以上高等级公路里程4399千米,在全国列第十三位;形成了以哈尔滨为中心,连接省、县、乡各级公路的四通八达的交通网。4.水路航运黑龙江省水利资源丰富,居东北三省之冠,是内河航运较发达的省份。黑龙江、松花江和乌苏里江有近200天的通航期,可通航500一1000吨级船舶。全省有哈尔滨和佳木斯二个大型港口,同江、黑河、嫩江和沙河子等数十个中小型港口。总通航里程近6(X)0千米,居全国第九位。大兴安岭至哈尔滨全长2200千米,主要运载木材。黑河一抚远航线是客货两用航线,全长995千米。1999年黑龙江省还开通了佳木斯―哈巴罗夫斯克,抚远―哈巴罗夫斯克,黑河―布拉戈维申斯克,同江―下列宁斯阔耶等国际航线。在这些航线上使用了高速水翼艇和汽垫船。哈尔滨至日本和韩国的江海联运航线也已开通。黑龙江省的航运在旅游交通方面正在起到越来越大的作用。5.通讯邮政通信与旅游业密切相关,是发展旅游业的重要基础设施。全省电信部门已建成了以传输数字化,交换程控化为标志的现代化电信基础网。其网络规模和容量在国内领先,技术层次达到国际20世纪90年代水平。全省光缆总里程达6(X)0多千米,覆盖所有县以上城市和绝大多数乡镇和部分行政村。全省程控交换机容量达558万门。2001年,全省本地网电话用户达403万户,在全国排名第十二位。移动电话发展快,移动电话用户达350万户,所有地市县都实现了移动通信。黑龙江省的邮政体制在1999年实现了新的改革,全省建立了三级邮政网络,完善了村村通邮,实现了快捷、准确的目标,为旅游者提供了可靠的通讯保证。四、口岸与边贸黑龙江省是我国开展对外贸易最活跃的省份之一。截止19%年12月的统计,全省已有35个地区对外开放,有20个对外开放的一类口岸(表l一2)。久的历史。过境地区的民间互市贸易一直很活跃。近年来边境地区的口:岸开放后,对俄罗斯的贸易迅速增长,通过各开放地区和开放口岸的共:同努力,不但促进周边区域经贸旅游活动的开展,而且还积极推进了与:东欧、东北亚的经济贸易关系,为经济发展带来活力。:俄罗斯经济与我国有不同的特点。经济特点的差异对于开展对外:贸易发展互补的经济关系是有利的因素。例如俄罗斯远东农业生产较:落后,需要进口的农产品种类很多,尤以蔬菜、水果的需求量最大,此外还需要进口饮料、服装、日用消费品等。俄罗斯远东地区采矿、林业、渔业在经济中占有较重要的地位,向外输出的产品有鲜鱼、木材、矿物、水泥等。俄罗斯远东地区的经济与我国黑龙江省的经济呈现为互补型的特点,这种关系有利于双方贸易的开展。在这种交往过程中,绥芬河、同江和黑河等口岸,起了很大的作用。绥芬河,是滨绥线铁路的终点站。为了加速边境口岸的建设,国务院于1975年批准成立绥芬河市。该市的历史悠久,有“国境商业都市”之称。铁路和公路与俄罗斯相通,是我国陆地上的重要贸易口岸。同时,还可以和俄罗斯的纳霍德卡港及海参威进行联运,发挥陆桥的作用。同江市扼守黑龙江与松花江水上运输通道。两江皆可通航大型客、货轮,使同江市即能与内地的哈尔滨等城市和广大腹地有密切联系,又能与俄罗斯方面的黑龙江中下游地区进行广泛的和大宗的贸易。冬季冰上可行驶汽车、爬犁等交通工具,可谓是交通冬夏无阻。作为边境贸易城市,它所依托的腹地是有“粮仓”之称的三江平原以及松花江流域。黑河市,原名瑷辉县,是黑龙江省北部的重要口岸。自中俄《缓浑条约》使黑龙江成为界江后,黑河口岸的对俄贸易历经二次兴衰。最近十几年来。中俄两间的贸易和经济技术合作、文化交流都有所恢复和发展,因而带来了重开黑河口岸的转机。黑河港对岸俄罗斯的布拉戈维申斯克市(海兰泡)有铁路与西伯利亚大铁路相联,贸易腹地非常广阔。20世纪90年代以来,是黑龙江省边境贸易全面发展的阶段,目前已形成了以哈尔滨为龙头,以黑河、绥芬河等为窗口,以沿边开放带为前沿,以齐齐哈尔、牡丹江、佳木斯、大庆等沿线沿江中心城市为支柱,覆盖全省的开放网络和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合作、多元化市场的开放格局,全省直接参与边贸的单位已发展到各行各业、各部门和各地市县。对俄罗斯的边贸活动极大地促进了旅游市场的开放。俄罗斯已成为黑龙江省第一大客源市场。为发展边境地方经贸,黑龙江省和哈尔滨市从1990年开始连续主办了“中国哈尔滨边境地方经济贸易洽谈会”,对推进黑龙江省边地经贸向纵深发展起到积极作用行业、企业多层次对口合作。边境贸易已成为黑龙江省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第五节黑龙江省旅游发展概况黑龙江省是我国北方古人类活动的重要区域之一,是古代渤海国、金王朝和清王朝的肇兴之地。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各族人民在这里创造了灿烂的文化,也创造了独具特色的区域文明。随着人类早期商业活动的开展,旅游活动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也都表现一定的特色。新中国成立后,城乡园林与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日新月异。进人80年代,随着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旅游业迅猛发展,现在已成为黑龙江省第三产业中的支柱产业。古代旅游以旅行的方式与区域外进行物资交流是古代黑龙江地域人们最基本的生产和社会活动之一。夏王朝时(约公元前2100一1600年),相传黑龙江地域的息慎人和肃慎人曾旅行到现在的河南朝见舜帝。周王朝(约公元前1100一800年)武王、成王、康王时期,都有肃慎人“来贺”、“来宾”几“来朝”。魏晋南北朝(220—581年)时,黑龙江区域诸部族与中原的交通有了较大改善,旅行活动增多。公元236年(魏青龙四年)至320年膺大兴三年)抱娄使者四次前往中原朝贡旅行。北朝延兴年间件71一493年),勿吉族使者六次前往中原朝贡。其中一次旅行朝贡者达500余人。公元5科年冻魏武定二年),室韦族使者张焉豆伐等旅行到中原“贡献方物”。同年,人渡海远航,在日本佐渡岛登岸。在唐代,黑龙江区域产生了一个重要的行政区域―渤海国(公元698一926年)。其行政中心位于现今的宁安县渤海镇,当时称为上京龙泉府。公元713年(开元元们,唐派遣鸿护卿崔忻出使渤海国。同年,渤海国大柞荣派遣王子作朝唐旅行。自727年(大武艺八年庭,渤海国往唐都长安的大型朝贡旅行达132次,每次都有百余人参加。辽代(公元907一1125年)黑龙江区域的旅游活动得到进一步发展。每年初夏皇家都有人来黑龙江举行观鹰活动。观赏黑龙江下游的名雕海东青扑捉天鹅。为此,从渤海国奴儿干城嘿龙江下游距人海口125千米处)到上京临演府伶内蒙古昭乌达盟巴林左旗波罗城)开辟了朝贡海东青的水上释道。当时称此为“鹰路”,全长2500千米。金代(公元1115—1234年)殿前都检司下设“鹰坊”,“掌调养鹰鹊海东青之差”。《辽史·营卫史》记载:“皇帝(辽主)冠中,衣时服,系玉束带,于上风望之。有鹅之处举旗,挥骑驰报,远泊鸣鼓,鹅惊腾起,左右围骑皆举帜摩之。五坊(鹰均擎进海东青鹃,拜授皇帝放之。鹊擒鹅坠,势力不加,排立近者,举锥刺鹅,取脑以饲鹊,求之鹊人例赏银绢。”元代(l279一1368年)黑龙江地域的驿站随着驿道开辟明显增加。驿站设“脱脱禾苏”负责查验旅行“牌面”(旅行证件)。驿站还划分为“马站”、“牛站”、“船站”、“狗站”。为加强骚道运输,从末鲁孙至末末吉站之间设置“狗站”15个。每站设置站民20户,狗200只,狗车爬犁)若干辆。“狗车以木为之,其体轻,筒型如船,长一丈,宽二尺许,以数狗拽之,'因此,黑龙江区域以狗拉雪橇载远途旅行者的,’狗站”而驰名。明代(1368--1644年)黑龙江区域形成了海西两陆路、海西东水陆域站和纳丹府东北陆路三条骤道干线。海西东水陆城站干线长达2500千米,共设55站。清王朝人关后(1644年),黑龙江地区与中原地区出现了空前的统一局面。顺治年间(l644一1661年),在齐齐哈尔和墨尔根伶嫩江县城)分别设南、北路站管总制。各站皆有官房待过客。私开旅店,间或有之。1660年(顺治十六年),诗人方拱乾(1596一1667年)流寓宁古塔,集游历见闻著《绝域纪略》。之后,名吏张绪彦(约1600一1671年)流寓宁古塔,著《古塔山水纪》。这些著作以游客的视角对黑龙江区域的山川风物和游乐活动作了详实记述。二、近代旅游18%年“中俄密约”签定后,帝俄政府取得了在中国东北地区修筑中东铁路的权力。1898年中东铁路破土动工,1903年全面竣工,使哈尔滨同西北方的满洲里、东面的绥芬河、南边的大连连接起来。随着中东铁路的开通,黑龙江地域的国际与国内旅游活动都大幅度增加。1912年中东铁路管理局与英国托马斯·库克父子旅游公司签订全球客票联运合同,外国游客不断增加。1916年外国游客人境人数达520人。国籍包括日本、俄罗斯、英国、美国、德国、瑞典、荷兰、奥地利、丹麦、挪威、波兰、朝鲜等国。1913年,中东铁路又经南满铁路与京奉铁路开始联运,进一步方便了关内到哈尔滨的旅游者。从1916年中东铁路每年夏季都向近郊二层甸子(今玉泉镇)增发避暑野游列车,当日往返,开始了黑龙江区域有规模的一日游。1937年5月,伪哈尔滨特别市观协会公布哈市“八景”、“四胜”,其中松花江、文庙和极乐寺,原位于博物馆广场的尼古拉大教堂,中央大街都是重要的景观。黑龙江区域的二层甸子、横道河子、镜泊湖、兴凯湖等六景也在同年被伪满洲国民生部评选为“全满十大名胜”中的景观。此外,黑龙江的钓鱼和狩猎旅游也都有一定的名气。在东北沦陷时期,《旅行杂志》、《满洲之旅》、《满洲观光年鉴》、《哈不滨之观光》等书刊对黑龙江区域的景观都有详细报导。1913年由法籍犹太人出资修建的马迭尔宾馆建成并对外营业,1919年由中国人出资修建的哈尔滨新世界旅馆正式开业,标志着黑龙江地域近代旅游饭店业的兴起。1933年齐齐哈尔市卜奎大旅社建成,1936年经改建后的大和旅馆(现龙门大厦老楼)开业,1937年新哈尔滨旅馆(现国际饭店)建成。哈尔滨的高级住宿接待能力有了较大提高。中东铁路的建成加速了黑龙江与外国的交往。据1912年的统计资料,哈尔滨的人口为68549人,其中外国人(主要是俄国人)就有43091人。因此,因各种动机来哈尔滨的外国人也很多。1929年的统计资料显示,当年来哈的外国人超过8万人次。在20世纪30年代就有俄、日、美、法等十几个国家在哈尔滨设立了领事机构。许多外籍人也来哈办厂经商,餐饮业相应得到快速发展。哈尔滨30年代就有一定规模的中餐馆600余家。外国游客数量可观。据1930年的《滨江时报》报道,经中东铁路从欧洲来哈尔滨的旅客每年四、五、六月每月超过800人。1934年《滨江时报》报导:上年1月1日到12月底,来哈观光之各项团体共计356个。20世纪初,黑龙江区域出现了三四家旅行社,但主要是由外国人经营。在旧中国黑龙江区域没有中国人开办的旅行社,旅游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三、现代旅游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国家重点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基础建设。黑龙江省各级人民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保护古迹,修葺园林,扫除日伪时期遗留的卖淫、吸毒等丑恶现象;整顿旧旅店业,建设和发展国营旅游服务业。1.现代旅游业的初始时期(1949-1977年)1949年哈尔滨市人民政府交际处成立,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黑龙江地区第一个国际旅游接待管理机构。1954年10月25日中国国际旅行社哈尔滨分社成立,成为黑龙江第一个旅游接待经营单位。1955年5月,哈尔滨市正式对外国旅游者开放。之后,接待了许多前苏联的旅游团组。1957年1月,哈尔滨华侨旅行社服务社成立,接待旅居海外的华侨旅行者。之后,华侨旅行社与国际旅行社合署办公许多年。1957年,黑龙江省就接待了来自34个国家的1376名旅游者。在以后的30年里,政府陆续投资兴建了一些宾馆,如1955年哈尔滨友谊宫建成使用,佳木斯宾馆也在同年开业。1959年,又有哈尔滨的北方大厦、和平郊宾馆、花园郊宾馆等建成。齐齐哈尔市湖滨饭店等也投人使用。在这一时期,旅游景点建设也有不同程度的发展。哈尔滨地区的玉泉、帽儿山、大顶子山、老山头、太阳岛等景点成为近距离旅游的主要景点。1963年,哈尔滨春节在兆麟公园举办的第一届冰灯游园会吸引了许多游客。从此,哈尔滨冰灯游园会成为黑龙江旅游的一大热点。牡丹江地区的镜泊湖、黑河地区的五大连池也都成为黑龙江省的独具特色的旅游景点。自1966年起,中国出现的文化大革命使中国的旅游业遭受巨大损失。黑龙江省的旅游业也基本处于停滞不前,甚至在一些方面出现了极大的倒退。这个时期旅游接待是作为外事工作的一部分,而没有作为经济工作的组成部分。其主要特点是:第一,接待对象局限在外国友好团体及其成员和华侨、港澳同胞;第二,旅游接待不计成本,接待工作不是为了盈利;而是作为政治任务来完成;第三,旅游的主管部门和接待单位实为一体。2.旅游业的发展时期(1978年至今)经受“十年浩劫”的中国,百业待兴。黑龙江省的旅游业在以后20多年里得到了快速发展。其发展历程可以分成3个阶段。(1)第一阶段(1975一1959年)起步阶段。1975年12月中共中央+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中国从此走向改革开放新的发展阶段。面向海外市场,吸引游客,多创外汇是当时提出的新任务。同年6月黑龙江省旅游局成立,负责全省的旅游管理工作。1980年1月,黑龙江省旅游管理和经营部门开始对日本、香港等海外市场进行自主外联。1982年10月,齐齐哈尔市、牡丹江市、佳木斯市、大庆市、伊春市继哈尔滨市之后成为我省对外开放城市。1985年4月,黑龙江省旅游局开始直接受权办理海外人境旅游者的签证通知。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黑龙江省旅游业逐步向国际旅游市场发展。在这一阶段旅游景点建设也在全省展开。1982年6月,黑龙江省扎龙自然保护区向外国观鸟旅游者开放,接待了日本扎幌观鸟会访华团一行19人。同年7月,英国研究中国旅行团一行7人游览了齐齐哈尔扎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