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江苏全面小康和基本现代化的几个问题中共江苏省委研究室副主任范朝礼提纲一、江苏“两个率先”提出的背景和依据二、全面小康与基本现代化的内涵三、江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指标体系及进程监测四、江苏实现“两个率先”的条件分析五、江苏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战略思路背景和依据(1)
2002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跨越10000亿元大关,人均GDP突破1700美元。这意味着江苏经济发展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背景和依据(2)江苏发展进入新阶段
工业化进入中期发展阶段城市化进入加速发展阶段经济国际化进入全面提升阶段
背景和依据(3)工业化三阶段划分标准(按1970年美元计算)初期发展阶段:人均GDP280-560美元;中期发展阶段:人均GDP560-1120美元;后期阶段:人均GDP1120-2100美元。
2002年,江苏人均GDP达到1742美元(相当于1970年的600美元左右)。总体判断,江苏工业化已迈入中期发展阶段。
背景和依据(4)城市化发展的三个阶段:起步阶段(缓慢期)
城市化率低于30%加速阶段(加速期)城市化率在30-70%之间趋终阶段(趋终期)城市化率超过70%诺瑟姆城市化过程S型曲线背景和依据(5)城市化滞后于工业化
2002年,江苏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工业化率)达到45.4%,城市化率为44.7%。依据城市化与工业化的相关系数,二者之比为0.98∶1,远低于国际通行的1.4-2.5∶1的合理区间。这说明,江苏城市化发展的空间很大。背景和依据(6)经济国际化的三个阶段初期阶段:以引进外资、出口加工业快速发展为主要特征,本质是劳动要素的国际化;提升阶段:以市场全面开放为主要特征,本质是市场和服务要素的国际化;后期阶段:以资本大规模输出为主要特征。背景和依据(7)江苏经济国际化的特征:经济外向度越来越高利用外资规模越来越大承接外资的载体越来越强背景和依据(8)党中央对江苏发展的新期望
邓小平:江苏应该比全国平均速度快。江泽民:江苏的同志们进一步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为全国的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胡锦涛:江苏的同志既然处在比较发达的地区,就应该找准自己在整个国家发展全局当中的位置,自觉地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并再次强调,“江苏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内涵(1)什么是小康?小康是个历史概念,是个民族情结。说到底,小康是一种社会模式。小康一词,最早源于《诗经》:“民亦劳止,汔可小康。”作为一种社会模式,小康最早在西汉时期的《礼记·礼运》中得到系统阐述。
内涵(2)《礼记》大同篇
大道之行也,与三代之英,丘未之逮也,而有志焉。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内涵(3)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设制度,以立田里,以贤勇知,以功为己,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禹、汤、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选也。此六君子者,未有不谨于礼者也,以著其义,以考其信,著有过,刑仁讲让,示民有常,如有不由此者,在执者去,众以为殃,是谓小康。《礼记》小康篇内涵(4)“大同”就是天下为公、各得其所、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平等博爱、安定太平的理想社会;而“小康”则是天下为家,各自为己,温馨和睦、讲究礼仪、尊卑贵贱、井然有序的次理想社会。内涵(5)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内涵(6)中国近代史上三次空想社会主义思潮:太平天国的农业社会主义空想(《天朝田亩制度》)以康有为为代表的资产阶级唯新派的大同社会主义空想(《大同书》)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民生主义空想(《建国方略》)
内涵(7)汉代“文景之治”主要的富民政策在于通过减免田租、减少算赋、减少徭役等,减轻农民负担,促进农业发展。同时,通过取消关卡,津渡处通行证制度和严禁在山林川泽樵采鼓铸等禁令,促进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内涵(8)唐代的“贞观之治”主要富民政策有:针对劳动力严重不足,鼓励增加户口、繁殖人口,推行均田制等;针对人民生活困难、财政严重拮据,实行省徭减赋,大力恢复和发展社会经济,节约国家财政开支。同时,并省州县,精简吏员,完善府兵制,提倡俭朴,力戒奢靡,尽量避免和减少不必要的战争,紧缩军费开支,以利于农民安居,发展农业生产。内涵(9)唐代的“开元盛世”采取了安抚和控制王室贵族、任贤纳谏、澄清吏治、加强法治等一系列措施,从上而下地改革和变法。严格执法,抑制权贵。裁汰冗官,精简机构。循名责实,严格考核刺史县令,以能黜陟有据。内涵(10)清代的“康乾盛世”这一时期,清政府励精图治,采取了许多类似于汉、唐全盛时期所采取的发展经济、富民强国的政策,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内涵(11)当代中国,最早把“小康”作为一个现代概念来倡导的是邓小平,他所设计的小康社会:“所谓小康社会,就是虽不富裕,但日子好过。”建立在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之上,以人民共同富裕为目标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它上承温饱社会,下启基本实现现代化,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一个人民丰衣足食、生活较为富裕的历史时期。内涵(12)我们要实现的四个现代化,是中国式的现代化,我们的四个现代化的概念,不是像你们那样的现代化的概念,而是“小康之家”。内涵(13)邓小平提出“三步走”发展战略第一步,从1980年到1990年,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从1991年到20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内涵(14)党对小康社会的认识1997年9月,党的十五大第一次提出了“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2000年10月,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指出,从新世纪开始,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2002年11月,党的十六大进一步明确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2003年10月,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明确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路径,形成了比较系统的关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思想。内涵(15)组别标准低收入国家(地区)人均GDP低于756美元下中等收入国家(地区)人均GDP756-2995美元之间上中等收入国家(地区)人均GDP2996-9265美元之间高收入国家(地区)人均GDP9265美元以上世界银行划定的不同收入水平国家的标准国家指标基尼系数(%)人均GDP(美元)农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农业人口占全部劳动力比重(%)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恩格尔系数(%)婴儿死亡率(每千例活产)小学教育净入学率(%)可获得卫生设施人口比例(%)国家贫困线以下人口比重(%)中国40.385618473237.930102384.6下中等收入国家(包括中国)42.5119715.024.654.133.429.390.180.923.9下中等收入国家(不包括中国)42.5174014.923.454.733.429.389.782.425.7下中等收入大国俄罗斯48.717207-77281693--菲律宾46.298918405837311018336.8土耳其41.5307516437445369991-埃及28.91536174544479394--伊朗-154721236120269081-泰国41.4199910512123289613.1-哥伦比亚57.119731317323858517.1-平均值44.0183414.631.658.432.829.693.588.322.52000年我国与下中等收入国家的部分指标比较国家指标儿童营养不良状况(%)1儿童营养不良状况(%)2获得安全饮用水的人口比例(%)农村获得改善的水资源状况(%)成人文盲率(%)森林覆盖率(%)每千人拥有的病床数出生时预期寿命(岁)(男)出生时预期寿命(岁)(女)每千人拥有计算机数(台)信息与通信技术支出占GDP的比重(%)人均信息与通信技术支出(美元)中国916756616.717.52.9687215.95.446下中等收入国家(包括中国)11.518.683.972.017.127.23.666.671.621.15.0156下中等收入国家(不包括中国)11.618.784.272.217.127.53.666.671.621.14.5482下中等收入大国俄罗斯31399960.550.412.1607242.93.763菲律宾303387805019.41.1677119.33.838土耳其816808415.413.32.5677238.14.8149埃及1121959445.30.12.1656822.12.436伊朗1115958924.04.51.6707262.8--泰国191671775.028.92677124.33.671哥伦比亚81591739.047.81.5677435.412228平均值12.918.488.384.714.923.53.366.171.435.05.197.52000年我国与下中等收入国家的部分指标比较(续)类别指标名称优于组平均水平小学入学率,国家贫困线以下人口比重,儿童营养不良状况1,儿童营养不良状况2,成人文盲率,出生时预期寿命(男),出生时预期寿命(女)与组平均水平基本相同基尼系数,婴儿死亡率,信息与通信技术支出占GDP的比重比组平均水平略差每千人拥有的病床数,农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恩格尔系数,获得安全饮用水的人口比例,农村获得改善的水资源状况比组平均水平差人均GDP,农业人口占全部劳动力比重,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可获得卫生设施人口比重,森林覆盖率,每千人拥有计算机数,人均信息与通信技术支出2000年我国与下中等收入国家平均水平比较结果内涵(16)总体小康的国际比较结论:
2000年,我国总体小康基本上相当于下中等收入国家的门槛水平。纵向看,从温饱步入较富裕的发展阶段;横向看,标志着我国从低收入国家步入下中等收入水平国家行列。
国家指标基尼系数(%)人均GDP(美元)农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农业人口占全部劳动力比重(%)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婴儿死亡率(每千例活产)小学教育净入学率(%)可获得卫生设施人口比例(%)国家贫困线以下人口比重(%)儿童营养不良状况(%)中国40.385618473230102384.69上等收入国家
41.150086.212.072.121.688.386.317.28.7高收入国家30.7278942.65.979.05394.1100.00.02.5上中等收入大国巴西59.1345692481329077226墨西哥51.95862520742910173-8南非59.329284-5062-86-9波兰31.6407331965995---阿根廷-77155290181048517.62平均值46.756275.215.473.526.396.676.819.86.32000年我国与上中等收入国家的部分指标比较国家指标儿童营养不良状况(%)2获得安全饮用水的人口比例(%)农村获得改善的水资源状况(%)成人文盲率(%)森林覆盖率(%)每千人拥有的病床数出生时预期寿命(岁)(男)出生时预期寿命(岁)(女)恩格尔系数(%)每千人拥有计算机数(台)信息与通信技术支出占GDP的比重(%)人均信息与通信技术支出(美元)中国16756616.717.529687237915.95.446上等收入国家
13.486.872.810.730.44.066.472.426869.95.91306高收入国家1.7100.099.98.628.27.074.980.7200392.78.172297上中等收入大国巴西11875415.0633.163712244.184289墨西哥1886639.028.91.169753050.632189南非23868015.07.3-4750-61.88.6256波兰--30.65.369772868.959248--阿根廷579303.012.73.370773651.34.1317平均值14.386.059.67.434.33.664.571.226885.86.1323.32000年我国与上中等收入国家的部分指标比较(续)内涵(17)全面小康的国际比较结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总体上相当于上中等收入国家的低限水平。人均GDP2020年可以达到3000美元以上,仍然低于上中等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5008美元;农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将会降到8.9%,仍然高于上中等收入国家6.2%的平均值;农业人口占总劳动力的比重为36.4%,远高于上中等收入国家的12%;城市人口比重将达到67.7%,略低于上中等收入国家的72.1%;基尼系数可能会在0.4与0.5之间,收入差距有可能达到警戒线水平。城乡居民人均收入的差距将会降到2.44倍,城镇的恩格尔系数降到上中等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26.8%以下,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差别进一步拉大。信息技术的3项指标中,我国与上中等国家相比都存在较大差距。
内涵(18)重要结论:
未来十多年,我们不仅要关心收入水平这些数量指标,更要关心经济结构、收入分配等结构性和公平性方面的指标。这样,才能顺利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内涵(19)现代化的起源:
现代化一词的英文是modernization。英语单词modernization是从modernize和modern衍生出来的。根据韦氏辞典,modern是形容词,产生于1585年,有两层含义:(1)表示性质:现代的,新近的,时髦的;(2)表示时间:现代的,指从大约1500年到当前这段历史时间。
modernize是动词,产生于1748年,含义是:使现代化,使适合现代需要。内涵(20)现代化的广义理解:
现代化作为一个世界性的历史过程,是指人类社会从工业革命以来所经历的一场急剧变革。这一变革以工业化为推动力,导致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全球性转变,它使工业化渗透到经济、政治、文化、思想等各个领域,引起深刻的相应变化。
内涵(21)现代化的狭义理解:现代化不是一个自然的社会演变过程,它是落后国家采取高效率的途径,通过有计划的经济技术改造和学习世界先进,带动广泛的社会变革,以迅速赶上先进工业国和适应现代世界环境的发展过程。
内涵(22)现代化的理论涵义:工业革命以来人类社会所发生的深刻变化,这种变化包括从传统经济向现代经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传统政治向现代政治、传统文明向现代文明等各个方面的转变。内涵(23)现代化的阶段:第一次现代化:经典现代化第二次现代化:新现代化将来的现代化:完成第二次现代化后人类进行的现代化内涵(24)现代化的三大理论体系:经典现代化理论“后现代化”理论“第二次现代化”理论现代化的理论分支:政治现代化经济现代化社会现代化文化现代化人的现代化比较现代化内涵(25)第一次现代化与第二次现代化的区分第一次现代化:从农业时代向工业时代、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变过程,主要社会经济目标是加快经济增长;第二次现代化:从工业时代向知识时代、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工业社会向知识社会、工业文明向知识文明的转变过程,主要社会经济目标是提高生活质量。领域主要特点经济新现代化知识化、信息化、全球化、智能化政治新现代化知识化、国际化、平权化、分散化社会新现代化知识化、网络化、创新化、社区化个人新现代化创新、合作、学习化、个性化文化新现代化文化多样化、文化产业化、自然主义、普及高等教育目前不同领域“第二次现代化”的主要特点
内涵(26)现代化的划分主体与客体角度:人的现代化与物的现代化;物质与精神(包括人的思想观念、科技与文化、政策与管理等)角度:硬件方面的现代化与软件方面的现代化;经济与社会不同领域:经济现代化与文化现代化,或分为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科技现代化、国防现代化等等。内涵(27)现代化的基本特征革命性复杂性系统性全球性长期性阶段性趋同性不可逆转性进步性中国现代化区别于发达国家现代化的最大特征是:没有完成工业化,就迎来了信息化;没有进入现代化,又面临着第二次现代化。
内涵(28)目前我们达到的只是总体小康:低水平、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低水平:人均水平还不高,还有相当比重的人口还没有进入小康不全面:2000年达到总体的小康主要是从经济方面看的,侧重于物质文明方面,对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生态文明关注不够。发展很不平衡:进入小康的人口在全国分布是不平衡的。内涵(29)
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小康基本内涵: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内涵(30)全面小康的转化升级“低水平”向“更高水平”的转化:人均GDP由2000年的848美元达到全面小康的3000美元;“不全面”向“更全面”的转化:由偏重于物质消费转化为以社会的全面进步和物质、政治、精神和生态等四大文明的共同发展为宗旨;“不平衡”向“更均衡”的转化:总体小康地区之间、城乡之间、阶层之间、行业之间在发展水平上差距较大,尚有近3000万人的温饱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全面小康就是缩小或消除地区、城乡、各阶层的差异,实现不同地区、不同领域的协调发展,体现并实践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原则。内涵(31)基本现代化的全面提升经济规模和人均水平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人民生活和健康水平可持续发展能力国家和企业创新能力政治文明
内涵(32)
2050年中国社会将呈现高度政治文明:统一团结的民族国家、民主有为的社会政治、平等和谐的开放社会、积极参与的公民角色、互助合作的人际关系、民生乐利的社会生活、求新求变的创造精神全面形成。指标体系及监测(1)全面小康指标体系的形成
由4大类18项指标组成的《江苏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主要指标》,于2003年7月23日经省委十届五次全会讨论通过。
指标体系及监测(2)指标体系确立的原则
体现党的十六大精神
体现“两个率先”的目标
体现百姓生活水平
体现分类指导原则
体现可比性、可操作性和导向性
指标体系及监测(3)指标体系的总体框架
四大类:经济发展、生活水平、社会发展、生态环境经济发展指标:人均GDP、产业结构、城市化水平;民生指标:城乡居民收入、就业、社会保障、住房、出行、恩格尔系数等;社会发展指标: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生态文明指标:森林覆盖率、环境质量综合指数;政治文明指标:社会治安满意率、村(居)民自治率等。指标体系及监测(4)江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现时序
2010年左右,全省总体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07年前(含2007年),苏南地区总体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12年前,苏中地区总体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17年前,苏北地区总体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指标体系及监测(5)全面小康社会主要经济目标值(一二三):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000美元左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000美元左右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指标体系及监测(6)2004年监测结果(1)主要指标中有6个指标已经达标:城镇登记失业率农村行政村通灰黑公路(或航道)比重城镇人均拥有道路面积人民群众对社会治安的满意率城镇社区居委会依法自治达标率农村村委会依法自治达标率指标体系及监测(7)2004年监测结果(2)主要指标中有13个指标达到时序进度人均GDP二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城市化水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百户家庭电话拥有量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卫生服务体系健全率城镇劳动保障三大保险各自覆盖面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面城市绿化覆盖率森林覆盖率环境质量综合指数指标体系及监测(8)2004年监测结果(3)主要指标中有6个未达到时序进度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农村人均钢筋砖木结构住房面积百户家庭电脑拥有量居民文教娱乐服务支出占家庭消费支出比重恩格尔系数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指标体系及监测(9)2004年各市监测结果(1)
按省定实现全面小康时间,19个以上指标达到时序进度的有9个省辖市:无锡(23)、南通(22个)、常州(22个)、苏州(21个)、泰州(20个)、连云港(20个)、徐州(20个)、扬州(19个)和盐城(19个)。其余4个市为19个以下指标达到时序进度,分别是:南京(18个)、淮安(18个)、宿迁(18个)和镇江(16个)。
指标体系及监测(10)2004年各市监测结果(2)
按各市自定实现全面小康时间,19个以上指标达到时序进度的有4个省辖市,分别是:连云港(20个)、徐州(19个)、南通(19个)和泰州(19个)。
有5个省辖市按自定时间达到时序进度的指标个数与按省定时间相等,分别是:南京、连云港、淮安、镇江和宿迁;
8个省辖市达到时序进度的指标个数少于按省定时间。其中,徐州、泰州少1个,盐城、扬州少2个,苏州、南通少3个,常州少5个,无锡少6个。指标体系及监测(11)分类评价(1)经济实现率先发展
2004年全年实现GDP15512.4亿元,比上年增长14.9%,上升1.3个百分点,高于9.5%的全国平均增速。全省人均GDP突破2万元,达20852元(2518美元),比上年增加4043元,高出年均应完成进度3016元。
指标体系及监测(12)分类评价(2)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
城乡居民收入自1997年以来首次双双实现两位数增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万元,达10482元,比上年增长13.2%,增加1219元,高出年均应完成进度256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754元,增长12.1%。指标体系及监测(13)分类评价(3)各项社会事业全面推进
2004年,全省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为1.3%,比上年上升0.09个百分点,高于0.04个百分点的年均应完成进度。全省高等学校数、在校生人数、高等教育毛入学率(29%)均居全国第一。卫生服务体系健全率为77.1%,上升13.1个百分点,远高于3.7个百分点的年均应完成进度。人民群众对社会治安的满意率为95.1%,居全国前列。指标体系及监测(14)分类评价(4)生态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由10个增加到15个。全省环境质量综合指数为75.5分,比上年增加3.3分,高于1.1分的年均应完成进度;城市绿化覆盖率、森林覆盖率分别为37.5%、13.9%,上升2.1个、2.5个百分点,也均达到时序进度。指标体系及监测(15)分类评价(5)经济社会结构加快调整从产业结构看,全省二、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91.5%,比上年上升0.4个百分点,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50.2%,上升2.4个百分点;从所有制结构看,非公有制经济创造增加值占GDP比重为54.7%;从城乡结构看,城市化水平为48.2%,上升1.4个百分点,高出全国平均水平6.4个百分点;从对外开放程度看,全省外贸依存度达91.1%,其中出口依存度46.7%,分别上升15.7个和7.4个百分点;协议注册外资、实际到帐注册外资保持全国领先。指标体系及监测(16)分类评价(6)城乡全面小康建设同步进行全年省财政对“三农”各项投入113.2亿元,增长55.3%。全省农业税税率降低3个百分点,年末劳务输出699.2万人,比年初增加70.2万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面达71.9%,大幅上升37.7个百分点,远超年均应完成进度。农民人均纯收入比上年增加515元,增收额高出全国平均201元,居全国第二。指标体系及监测(17)分类评价(7)区域全面小康建设共同推进
按省定时间完成时序进度的指标个数,南通、扬州、泰州3市分别为22个、19个和20个,均达到或超过全省水平,分别比上年增加7个、2个和5个;连云港、徐州、盐城分别为20个、19个和19个,均达到或超过全省水平,连云港、盐城比上年增加7个和5个,徐州与上年持平;淮安(18个)、宿迁(18个)虽然完成时序进度的指标个数少于全省水平,但指标个数分别比上年增加4个和5个。指标体系及监测(18)分类评价(8)和谐社会建设取得新的进展年末全省城乡就业人员4482.5万人,比上年增加13.9万人。通过多种途径使40.5万下岗失业人员实现了再就业。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9%,比上年下降0.2个百分点,保持达标。年末养老保险参保缴费人数比上年增加60.66万人,位居全国第2位;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增加141.6万人,参保总量和增量分别居全国第2位和第1位。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为2.20∶1,远低于3.21∶1的全国平均水平,保持全国最小。指标体系及监测(19)实现全面小康的难点(1)实现农民收入目标难度很大农民人均纯收入已连续2年未达到时序进度,2003年增收额低于年均应完成进度257.5元,2004年虽创1997年以来增幅最高,但仍比年均应完成进度低22元。2005-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要达到目标值需年递增9.1%,完成难度很大。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虽已连续两年完成时序进度,但与先进省份的差距仍然较大,比浙江、广东、福建分别低4064、3146和693元。指标体系及监测(20)实现全面小康的难点(2)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提升不易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已连续2年未达到时序进度。最近几年是初中毕业生升学高峰,2004年全省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为66.3%,完成目标值的73.7%。13个省辖市中镇江、徐州、淮安、连云港、南通、泰州6市按省定和自定时间均未达到时序进度。苏北地区因贫困辍学因素,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普遍偏低,5市数值仅介于37.7-61.5%之间。指标体系及监测(21)实现全面小康的难点(3)部分结构性转换指标滞后
产业结构转型滞后,服务业增速慢于整个经济增速1.2个百分点,增加值占GDP的35.0%,比重在近3年已持续下降2.4个百分点。就业结构转型滞后,第一产业就业比重远高于其增加值比重,服务业就业比重仅为31%。城乡社会结构转型滞后,城市化水平总体上仍落后于工业化进程。R&D经费支出与GDP之比仅相当于上年的全国平均水平。13个省辖市中除南京、无锡、常州外的10个市R&D经费支出与GDP之比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苏州、泰州、徐州、淮安、宿迁5市按省定和自定时间均未达到时序进度,苏北5市数值仅介于0.08-0.73%之间。指标体系及监测(22)实现全面小康的难点(4)扩大就业和收入分配调整任务艰巨
城镇失业人员中失业半年以上的长期失业人员仍占57.6%。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滞后于人口老龄化进程。城镇私营个体就业人员中参加医疗保险的仅占38.3%。在城乡之间,全省城乡年人均收入的差距为5728元,比上年增加705元。在城乡内部,城镇居民最高组与最低组收入之比由上年的9.9∶1扩大到10.7∶1;57.6%的农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在平均水平之。年人均纯收入在1500元以下的低收入农户约有310万人。在地区之间,苏南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2514元,分别高出苏中、苏北2319、3398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为6544元,分别是苏中、苏北的1.4倍、1.7倍。
指标体系及监测(23)实现全面小康的难点(5)可持续发展形势不容乐观在未来相当一段时间人口增量依然较大,重要资源的人均占有量都比较低。能源利用的经济效果也较低,单位GDP能耗、原材料和水资源消耗均高于世界平均水平。13个省辖市空气质量总体上处于中污染级。水环境质量状况不容乐观,污染物排放虽然得到控制,但总量仍然较大。
2004年江苏全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主要指标监测表2004年江苏全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主要指标监测表(续)条件分析(1)奋斗历程回顾走出了计划经济告别了短缺经济融入了世界经济实现了从贫困到温饱,再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
条件分析(2)实现从贫困到温饱的历史性跨越
到1986年,全省GDP实现74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1980年翻了一番;城镇居民人均年收入由486元增加到910元,农民人均年收入由218元增加到561元,基本解决温饱问题,标志着江苏实现了“三步走”战略目标的第一步。
条件分析(3)实现从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到1994年,对照国家统计局确定的小康水平16项指标,全省比全国早6年基本实现小康。1996年,全省人均国GDP超过1000美元。到2000年底,全省以县为单位达到了总体小康。全省GDP总量和人均GDP在1980年的基础上翻了三番多,又一次实现了历史性跨越。
条件分析(4)江苏发展特色上的三大优势:领先优势全面优势集约优势
条件分析(5)领先优势(1)发展速度在全国领先
改革开放27年来,江苏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4%,高于全国平均水平3个百分点左右。2004年增速达14.9%,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5.4个百分点,各项主要经济指标都达到近十年来最好水平,继续位于全国前列。条件分析(6)领先优势(2)发展进程在全国领先
按照全国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部署,江苏于1986年GDP实现了第一个翻番,1992年提前8年实现了GDP翻两番,1993年提前7年实现人均GDP翻两番,1997年实现GDP翻三番。从小康进程看,先于全国6年实现基本小康。2000年底,全省以县为单位总体达小康。根据江苏确立的“两个率先”的总目标,2004年,全面小康25个单项指标中已有6项指标达标,19项达到了时序进度。今年苏州市将率先在全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条件分析(7)领先优势(3)发展水平在全国领先
2004年,全省人均GDP达2500多美元,苏南部分地区超过了6000美元。从总体上看,江苏目前的发展水平,相当于日本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韩国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的水平。条件分析(8)全面优势(1)各类经济主体共同发展到2004年底,在全省GDP总量中,国有集体经济、私营个体经济、外商及港澳台投资经济增加值的比重分别为45.3%、32.3%和22.4%。江苏已初步形成国资、民资、外资三足鼎立,混合所有制经济充分发展的新格局。条件分析(9)全面优势(2)经济与社会事业共同发展
科技事业迅速发展,科技进步总指数处于全国前列。
教育事业加快发展,1996年在全国率先实现“两基”,2000年又在全国率先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目前,全省普通高校111所,在校生99.48万人,成人高校在校生30多万人,职业学校在校生125万人,均居全国第一。文化事业繁荣兴旺,2004年,全省共有艺术表演团体130个,文化馆114个,公共图书馆100个,博物馆92个,广播和电视综合覆盖率分别达99.6%和99.48%。卫生事业大力推进,平均期望寿命、婴儿死亡率、孕产妇死亡率等三项主要指标,都处于全国最好水平。15个城市被评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16个城市成为国家卫生城市、7个城市被命名为国家园林城市,分别占到全国的1/3、1/4和1/7。
条件分析(10)全面优势(3)城乡共同发展
2004年,全省城乡居民收入比为2.20∶1,继续保持全国最低水平。2002年全省实现了村村通公路或通航,2004年底全省农村居民平均每百户拥有电话86.2部,移动电话56.6部,农村人均住房面积36.5平方米。全省已有13个省辖市、100个县(市、区)、几乎所有乡镇建立了农保制度,参保人数达829.7万人,领取养老金人数达71.4万人,基金累计总额66.08亿元,居全国首位。条件分析(11)全面优势(4)三个文明共同发展
精神文明建设全面加强。涌现出徐州下水道四班、盐城姜德明、南京李元龙、泰州张云泉、常州金坛殷雪梅等一批先进典型。政治文明建设稳步推进。全省公开选拔领导干部达2400多名,其中市厅级领导干部40多名。2004年,乡镇政务公开率和村务公开率均达到100%,城镇社区居委会和农村村委会依法自治达标率分别达到91.2%和95.3%。社会治安环境进一步好转。人民群众对社会安全感的认可度达到95.14%,居全国第二位。条件分析(12)集约优势(1)城镇集聚
在城市化进程中,改变了过去以小城镇为主导的分散发展模式,向以大城市为主导的集聚发展模式转变。2003年底,全省县城以上(含县城)城市建成区面积达2494.7平方公里,比2000年扩大了44%。规划建设苏锡常、南京、徐州三大城市圈,重点做强、做大、做优、做美中心城市,择优培育重点中心镇。2004年,全省13个省辖市市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已占到全省经济总量的50%以上。条件分析(13)集约优势(2)企业集群优势产业发展迅速:2000-2004年,全省高新技术产业产值从1797.63亿元增长到5899.8亿元,年平均增长34.6%。其中,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实现产值占37.74%,成为高新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柱。从空间分布看,高新技术产业正重点向沿江地区集聚。大企业、大集团加快发展:2003年,在全国营业收入前500名大企业(集团)中,江苏占了59席,入选数量位列全国各省市第二位。2004年,全省营业收入超过100亿元的大企业(集团)达33家,其中,营业收入超过200亿元的大企业(集团)达11家。各类产业集群不断发育:全省涌现了一大批在全国很有知名度的产业集群,支撑和带动区域经济不断上规模、上水平。如苏州IT产业集群、南京白色家电产业集群、吴江丝绸纺织产业集群、宜兴环保产业集群、邳州板材产业集群等。条件分析(14)集约优势(3)布局集中沿沪宁线:重点建设以电子信息、生物医药产业为主体的高新技术产业带;沿江地区:重点建设以装备制造业为重点、现代物流业为配套的基础产业带;沿东陇海线:重点建设以加工工业为主的特色产业带。条件分析(15)实现“两个率先”的基础条件占得国际资本和产业转移先机基础设施条件得天独厚制造业基础强大、实力雄厚科教、人才优势明显政府服务不断改善条件分析(16)基础条件(1)占得国际资本和产业转移先机
地处长三角——依托强大高速增长——基础坚实对外开放——环境最佳开发园区——平台良好企业众多——主体活跃条件分析(17)基础条件(1)江苏利用外资趋势
区域分布将从苏南向苏中、苏北逐步扩展,规模结构将从中小型加工贸易项目向跨国公司基地型、龙头型、旗舰型大项目转变,进入领域将从集中在制造业领域向更加关注服务业、农业领域拓展,投入方式将由直接兴办企业向跨国并购、基金渗透等多元化方式发展。条件分析(18)基础条件(2)基础设施条件得天独厚交通运输超前发展为江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支撑电力设施加速建设为江苏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推进器”信息化水平的提高为江苏发展提供了新的“加速器”条件分析(19)基础条件(3)制造业基础强大、实力雄厚,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支柱产业优势突出产业结构加快转型产业层次快速提升外向化程度显著提高区域梯度特征明显
条件分析(20)基础条件(4)科教、人才优势明显
区域创新体系初步形成教育发展领先全国人才高地建设初显成效
条件分析(21)基础条件(5)政府服务不断改善政府职能进一步“正位”政府运行进一步规范机关作风进一步好转
条件分析(22)制约因素苏北发展的滞后“三农”问题的困扰人口资源环境的硬约束
条件分析(23)制约因素(1)苏北发展的滞后自古以来,是灾区战争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合作伙伴共同出资合同
- 工程制图-HQ工管学习通超星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
- 2024年信贷居间业务合同汇编
- 2024年企业信息安全承包合同
- 金刚砂地坪施工方案在医院环境中的应用
- 2024年专业歌手演出合同协议
- 大型活动场所消防水池方案
- 2024年专用:个人职业培训租赁合同
- 培养学生关心社会的意识计划
- 班主任的榜样作用与影响计划
- 腰大肌脓肿的护理查房
- 校园应急事件处理流程【3篇】
- 第5.1课+展示国家工程了解工匠奉献-【中职专用】高二语文高效课堂(高教版2023·职业模块)
- 了解患者护理中的安全防护要点
- 小学各年级学会互助与合作共同成长主题班会
- 项目计划书项目人力资源分配
- 人教部编八年级历史上基础知识填空
- 【多旋翼无人机的组装与调试分析6000字(论文)】
- 洒水车司机岗位作业规程
- 2016年考研英语真题及解析答案
- 伤口造口护理新进展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