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校本教材_第1页
书法校本教材_第2页
书法校本教材_第3页
书法校本教材_第4页
书法校本教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书写姿势与执笔方法

学书者首先应摆好正确的书写姿势和掌握正确的执笔方法。这不仅关系到今后能否练好字,

而且关系到书写者的身体健康。

一、书写姿势

毛笔的书写姿势主要有两种:一是坐书姿势,一是立书姿势。前者主要在书写字径不大的字

和幅面不大的作品时采用,后者一般用于书写字径较大的字和大幅作品时采用。

(一)坐书姿势

正确的坐书姿势,可以概括为八个字:头正、身直、臂开、足安,

I.臂开关键是两臂自然撑开,大小臂夹角至90。以外,使指、腕、肘、肩四关节能轻松和

谐地配合,身体的力量可以畅通地传到笔尖;

2.身直要做到以上要求,身子就要尽量坐正、坐直。胸口离桌沿的距离约在3寸左右(根

据所写字的大小适当调节距离的远近)。不可紧贴桌面或弯腰驼背:

3.头正头部端正,略向前俯。不能歪斜,以保证视角的适度,眼睛与纸面距离大致保持

在30—40厘米。左手边按纸,边调节纸的位置,使正在写的字始终在眼和手的最佳范围内。

4.足安两脚自然平放,屈腿平落。两脚平行或略有前后,双腿不可交叉(俗称为二郎腿)。

(二)立书姿势

立书姿势是为了悬腕运转灵活,同时由于居高临下,视角开阔,便于统观全局,掌握章法布

白。立书姿势的具体要求为:两脚稍微分开,一脚略向前,保持好身体的平衡,上身略向前

俯,腰微躬,距离不宜过远,左手按纸,右手悬腕悬肘书写•值得注意的是,桌面不应太低,

以免弯腰过度,容易疲劳。

二、执笔方法

古人十分重视执笔方法,认为“凡学书字,先学执笔古人的执笔方法很多,如捻管法、握

管法、拔镒法、三指法、五指法等。对执笔的松紧也意见不一。王羲之主张执笔要紧,执笔

紧方能贯力于笔端。苏东坡主张虚而宽,即执笔要松,这样便于转动笔杆。其实"紧''与"松"

是既对立又统一的矛盾的两个方面。执笔是为了很好的运笔,所以“紧”是指要能很好地驾驭

笔锋,不让其飘滑无力,“松”是指手中的笔运转灵活,笔锋能随心所欲地变化,字才有韵味。

科学的执笔方法可以概括为:笔杆垂直、指实掌虚、自然放松。

(-)笔杆垂直

笔正,指笔杆应与纸面基本保持垂直,为的是保证中锋行笔,具体说是笔杆垂直,便于调节

八面锋的笔锋指向。值得指出的是,在运笔过程中,随着手腕的摆动,笔杆会倒向笔锋所指

的方向,如写横画时笔杆向左倾斜,写竖画时笔杆向前倾斜.这是完全合理的,但不能让笔

杆倒向运笔方向而造成''拖笔",更不可倒向笔画的两边而形成偏锋。

(-)指实掌虚

指实,用指尖捏笔,不能用指关节处勾笔。因指尖部分感觉灵敏,易于控制笔锋的细微变化。

手指捏笔要松紧适度。一般地说,所写的字越小,笔就越要捏紧一点,大字则可松一些。坐

书姿势捏笔要紧一些,立书姿势则可松一点。

学虚,是指执笔时掌心要虚空。无名指、小指不得握于学内。古人说,“虚可容卵”。即是说

掌心要有一个鸡蛋大小的空间,目的是便于手指及关节的灵活运动。

(三)自然放松

执笔自然放松,指、腕、肘、肩四关节必能灵活运转,写起字来轻松自如。比如吃饭拿筷子,

如果筷子抓得很紧,碗里的饭菜必然夹不到嘴里去,执笔的道理也是一样。

如果说执笔主要靠手指的话,那么运笔则主要靠手腕。宋代姜菱说,笔“执之在手,手不主

运。运之在腕,腕不主执”。运腕的方式,又分枕肘枕腕、枕肘悬腕、悬肘悬腕。枕肘枕腕,

是说肘部枕在桌面上,手腕下有所依托(一般书家是将左手枕在右腕下面),这种方式用于写

小楷。枕肘悬腕,则是指肘部枕在桌面上,手腕呈悬空状,写中、大楷或小行书用这种方式。

悬肘悬腕是指肘部和手腕全部悬空,常用于写行、草或很大的楷书。

最后还有一个执笔部位的问题。一支毛笔,手指捏在什么部位才是合理的呢?这没有绝对的

答案。一般的原则是:写小字及楷书时,执笔部位可偏下:写大字或行、草书时,执笔部位

可偏上一些,这样笔锋运转幅度大,笔法流转灵活。

下面,我们具体介绍一种执笔法:五指法。据说系唐代书法家陆希声所创,他以五个字分别

说明五个手指在执笔时所起的作用。五个字为;撅、押、钩、格、抵。

(撅)用来说明大拇指的作用。以大拇指指肚紧贴在笔杆左侧。

(押)用来说明食指的作用。以食指指肚紧贴在笔杆右侧,与拇指相对夹住笔杆。

(钩)用来说明中指的作用。中指靠在食指下方,第一关节弯曲为钩,钩住笔管外部。

(格)用来说明无名指的作用。无名指紧贴笔杆,把中指钩向内的笔杆挡住,防止笔杆歪斜。

(抵)说明小指的作用。抵是垫托的意思,指小指垫托在无名指的下面,以增加无名指“格''的

力量。

中钩

按厂、押

-------(笔------

拇指O食指

指格

小抵

01—1毛笔指法原理解剖图图1一2毛笔指法原理示范图

楷书基本笔画书写规律

笔画是构成汉字的基本元素。要想写好字,首先就要写好笔画。就象盖房子要讲究材料的

质量一样,偷工减料盖起来的房子必然是“豆腐渣”工程,写字的道理也是如此,那种不认真

练习笔画就直接写字的学法是不符合毛笔楷书学习规律的。王羲之说:"……一点失所,若

美人之病一目;一画失节,如壮士之折一肱.”充分说明了笔画质量与字的整体美的关系。

汉字的基本笔画共有四十余个,可分为点(斜点、竖点、左点、撇点、提点)、线(长横、

短横、左尖横、悬针竖、垂露竖、短竖、长斜撇、短斜撇、短平撇、竖弯撇、竖撇、斜捺、

平捺、反捺、提)、折(横折、竖折、撇折)、钩(横钩、竖提、竖钩、斜钩、卧钩、竖弯钩、

竖左弯钩)及复合笔画(共10个,名字略)五大类,每一类笔画的写法都是有规律可循的,

这些规律掌握起来并不难,以下就是我在学习和教学毛笔楷书过程中总结的规律。

一、起笔规律:点、带、转

适用于一拓直下起笔法,之所以教这种写法是方便学生以后学习行书(见图3—1)。(如看

不见全图,可对图双击查看)

2带:盖住点方便转3转:调整锋向以便中锋运笔

图3-1横的起笔步骤图示

点:任何笔画都由点起。笔杆垂直,以斜势(45。)(缺省为这个角度,具体到不同风格楷体

可作相应调整)下笔由轻到重写出前尖后圆的杏仁点。要求下笔要轻,角度要斜,根据笔画

的粗细写出点的长短,不可一味拉长以免给下一步带来麻烦。

带:是为了写出起笔轮廓,也便于转笔。以横为例,杏仁点写完后,毛笔按笔画运笔方向

(横向右、竖向下、撇向左下、捺向右下、提向右上)侧锋带笔形成平形四边形块面,这样

做既写出了起笔的轮廓,又便于笔锋在其中不露痕迹地换向,保证下一步的中锋运笔。注意:

带时毛笔不要提起,把点的头和尾盖住(以看不见点的头尾为准),写出三条直边两个方角。

转:是为了调整笔锋指向以达到中锋运笔要求。平形四边形块面形成后,笔锋不须提起,

接着就是靠大拇指和食指逆时针转动笔杆(横、提为逆时针转动,竖、撇为顺时针转动,捺

因为下笔方向同点一致,故不须转动),带动笔锋作逆时针调锋,使原来的笔锋指向由向左

前变成向左,这时向右运笔才是横的中锋行笔。注意:转笔时毛笔不要提起,直接用拇指和

食指转动笔杆带动笔锋在纸上转动,像跷跷板一样,让接触纸面的笔尖和笔跟部同时向笔画

中心移动,直到笔锋状态符合中锋要求为止。

以上只是以横为例说明起笔点、带、转的规律,其它笔画起笔可类推。至于横、竖、撇、提、

捺五个最基本笔画的起笔点、带、转的相同和不同之处,请看表和(图3—2).

笔画点的方向带的方向转的方向转的幅度

横向右下\向右_逆转一小

竖同上向下I顺转、小

檄同上向左下/顺转、大

逆转7

提同上向右上/大

撩同上向右下\不转0无

五种笔画起笔的相同点与不同点表解

原始方向

笔锋指向

转笔方向

图3—2笔画起笔中锋转换图示

二、行笔规律:中锋铺毫

起笔三步完成后,紧接着中锋铺毫行笔,在行笔过程中,要始终保持笔锋指向与运笔方向

正好相反,同时要求笔锋始终保持在笔画的中央,随着手腕的运动,笔杆可以倒向笔锋所指

方向(不能往运笔方向也不能往笔画两边倒,否则会造成拖锋或偏锋),笔杆倾倒幅度越大,

笔锋与纸面的摩擦力越大,笔毫克服阻力前进,写出的笔画自然就有力度美(见图3—3)。

笔杆倒向左

运笔向右

图3—3中锋行笔图示

请看笔画起、行笔示范

三、收笔规律

行笔结束后,接下来就要收笔,收笔有两种方法:

(-)藏锋收笔:弹、挑、折、转

中锋行笔到末尾,收笔第一步是笔锋反弹提起(越是弹性小的笔或按笔幅度大的情况,越要

反弹提起),因为象横、垂露竖或短竖以及反捺的收笔需要较轻的笔触才能圆满完成收笔。

所以反弹提起是圆满收笔的关键一步。这里我用一个“弹''字概括反弹提起这一步。

第二步“挑”概括的是笔锋上挑(对横而言)或笔锋左挑(对竖而言),这一步的目的是同第

三步“折”配合形成棱角,以强调笔画的造型效果。注意:挑时要用一分笔轻挑,不可用很重

的笔触。

第三步“折”概括的是笔锋在“挑”之后折笔(方向与起笔点的方向保持平行)向右下形成方角,

与下一步圆转形成的圆弧收笔构成方圆对比。注意:这一步依然要用一分笔轻折。

第四步“转”概括的是圆转回收,完成"折”后,手腕带动毛笔,使笔锋轻松一转,从下方轻轻

收回,整个笔画到此圆满结束。

垂露竖、短竖、反捺都可以此法收笔(见图3—4)。

图3-4藏锋收笔关械步骤图示

(二)露锋收笔:弹、倾、踢

露锋收笔是要写出笔锋。与藏锋收笔相同的是第一步也需要反弹提起(此步也称“弹”),

不过这种反弹提起是反复且连续进行,运笔一次比一次轻,直到写出笔锋为止。伴随着反复

多次反弹提起,为使笔毫能渐渐收拢,笔杆必须向笔锋所指方向倾斜,(此步谓"倾”),最后

一步笔尖快速从纸面踢出,形成笔锋(此步谓“踢”)。基本笔画中如悬针竖、撇、捺、提及

钩的收笔全用此法。需要注意的是:要想收出漂亮的笔锋,起笔时转笔就要到位,只有转笔

到位,才能在收锋时将笔锋写到笔画的中心线上,从而产生美的外观(见图3—5)。

图3—5露锋收笔关徒步骤图示

请看笔画收笔示范

附:楷书笔画书写示范及用法

长横:作鼠悬针基常用作主笔i异中或右部

斜点

心横:常用在长横之上垂耨:通常用在字的左边有时用于

中间、右边

回转

行密

短横:常用在长横之上

斜点

下塔

启越

魂起.]

梃延左佛回法部收

提住斜折,

用在字中、横上方长斜毁:用在字中,贯穿字的对角

斜点

左下喈/

顺就

啊住

中强

禅起行第

提住左怫

提桂斜析回洸是收

短斜叫田法活用箝用转L.l_+

四、折的两种书写规律

1、起笔折法——弹、挑、点、带、转

此种方法即还原法,特别适合写竖折、撇折以及竖提,就是将折笔看成两个线类笔画的

连接,如横折可看成横和竖的连接(竖折可看成竖和横的连接、撇折可看成撇和横的连接,

即上笔的收笔步骤接着下笔的起笔步骤),横折即可写成横的收笔(保留“弹”和“挑",去掉

"折''和"转”)接着竖的起笔(“点、带、转”),竖折、撇折可以此类推(见图3—6)。

图3—6起笔折法步骤图示

要想使折笔具有康有为所说“凝整沉着'’的效果,还须注意折笔角度要在直角以内。

2、三角形法——弹、挑、折、折、转

这种方法的关键是后三步折、折、转钩出三角形的轮廓,再调整笔锋运笔。特别适合写横折、

横钩、

竖钩,也特别适合初学者使用。(见图3—7)。

五、折钩的书写规律

折钩(横钩、竖提、竖钩)的书写规律与折的三角形法基本相同,都可按“弹、挑、折、

折、转''五个步骤书写,不过竖钩应按“弹、折、折、转”四个步骤书写更合理,因为如果竖

钩也写出同竖提一样的“脚后跟”,其效果必然难看而且拖沓累赘。竖提更适合用弹、挑、点、

带、转法书写。(见图3—8)。

V\

S踢

踢逢

提锋

图3—8横轴、竖提、竖钩的三角形写法步骤图示

六、弧钩的书写规律——弹、弧、折、转

弧钩(斜钩、卧钩、竖弯钩、竖左弯钩)的写法同折钩略有不同,如用三角形法书写,钩的

背部多出一个拐角,因而特别难看,所以要用“弧”代替折钩的“挑、折”两步,这样,写出的

弧钩才

有美感。弧钩的书写规律可以用“弹、弧、折、转''四字概括(见图3—9)。

提锋弧行

图3一9弧钩的书写步骤图示

折和钩的书写示范

附:楷书笔画书写示范及用法

七、点的书写规律一线(线型笔画)的浓缩

楷书的基本点有五个:

斜点——反捺的浓缩

竖点——垂露竖的浓缩

左点——右短竖的浓缩

撇点——短斜撇的浓缩

提点——提的浓缩

这些点是这五个对应笔画的缩写——去中间行笔,接两头起笔和收笔。

浓缩:去掉行重,保留起、收第.

延伸:增加行笺.

反捺斜点

浓缩:去掉行笔,保留起、收笔.

延伸:增加行至。

垂耨整点

浓缩:去掉行第,保留起、收笔.

延伸:噌加行笺.

提提点

点的书写示范

难写笔画的技巧点拨

一、长横除了按起、行、收笔的一般规律书写之外,还要注意以下几点:1、拱形造型。

左半段略向上倾斜,与水平线的夹角在5°左右,右半段在行笔刚过左半段及时压平,收笔

时自然有拱形造型。2、中段略细。行笔时笔锋略提,笔画自然变细,但不可太细,否则成

为“蜂腰”横病笔。3、收笔上方下圆。收笔的“挑”和“折”形成方角,使横神采顿生:最后“转”

一定要圆,与方角形成对比,即和谐又有变化。

二、左尖横1、起笔写点要水平左要尖。笔锋调好后沿水平方向由轻到重顺锋而下(手

指执笔的轻重感要敏锐),略拉长形成左尖右圆的杏仁点。2、收笔仰势上抬。反弹转换笔锋

提起后,提锋由下边沿向前向上延伸,再左上折与起笔下边保持平行,最后从上边收锋。3、

笔画左低右高。与长横略斜带笔相同,带笔后保持斜向直接行笔(由于平点起笔笔锋指向己

达到横的中锋运笔要求,故省略转笔调锋这一步而直接行笔),收笔后必然左低右高。

左斜上折

并斜行

平点起笔

三、悬针竖1、收锋要在正中。收笔完成时,笔锋要在笔画的中轴线上,这就要求起笔

转笔时要到位,保证笔锋的方向指向正前方且在笔画正中央。2、笔画要饱满。铺毫行笔要

写到整个笔画的四分之三或五分之四方可提笔收锋。3、收锋动作小。反弹转换动作幅度要

小,写出的笔画才能精致利索。

四、短平撇1、角度要平。取决于带笔方向,所以点之后要向左平缓带笔,而不是斜下带

笔。2、转笔变大。随之而来的是转笔幅度加大,笔锋由向左前转为向右,写成的撇自然是

较平的(不需要绝对水平)。

转笔

五、竖弯撇1、转弯幅度大。由起笔的垂直向下到收笔的水平向左,靠腕的灵活转动控制

笔锋转弯。2、锋向要跟踪。由于转弯幅度大,所以转弯时笔锋指向也要用手指顺时针捻动

笔杆跟踪调节。否则写撇拐弯时笔画变粗而不协调。3、手腕转动和手指捻动要同步进行。

水平向左收笔

笔锋向右

六、斜捺1、捺脚拐弯处下方上圆。此处用长横起笔的带、转法,即换向时保持原来的按

笔力度水平向右带笔,形成下方上圆的效果。2、捺脚即饱满又锋正。刚才讲的换向带笔也

是达到饱满的关键一步,接着逆时针转笔调锋继而中锋收笔,写出的笔画自然神完气足,给

人以美感。

七、平捺1、起笔用横的点带法。注意不要粗、长、斜,应略细、短、平。2、第二段下

坡要长要缓勿陡。3、捺脚稍长上边沿要平。

笔画书写视频

难写笔画的技巧点拨2

八、竖钩1、钩要平。出钩上边沿勿要左上斜,应稍平。2、不要挑。反弹提起后笔锋不

要右下挑,以免出现难看的脚后跟。

九、卧钩1、出钩前要上抬。否则雷同于斜钩,且容易将钩写得大而空,使点的位置不好

安排。2、钩要长。钩写长并同起笔保持平行,这样钩很紧凑,也显得小巧。3、钩之拐角要

突出。钩之拐角不突出则无神采,其它弧钩拐角也要突出。

十、竖左弯钩宁驼背勿弯腰。起笔右下行急转左下行,转弯处方圆并用,犹如驼背,但

不弯腰,无伤大雅。如写成半圆形,犹如弯腰,则有疲软无力之感。

十一、横折钩1、横细折粗。横要提笔写,折要按笔写,不可横粗折细或横折粗细相等。

2、钩耍弧钩。出钩前先画弧,即用竖左弯钩的写法。不要写成折钩或带后跟的钩。3、要有

变化。横折钩可根据不同的字写成长短不同的变化。如“同"、"四"、"句''三字对钩的横折长

短要求就不同,要灵活处理,切勿千篇一律。

横细折粗

横短折长

十二、横折折撇由横折和撇折加撇组成。横折折钩折法与此相同。

十三、竖折折钩由竖折和横折钩组成,注意横还要细,而且横折之折可写圆折。

十四、左点起笔用垂点法。即垂直下笔由轻到重写点,之后向下(略向左偏)带笔,收

笔与垂露竖相同。如从背面横着看,它变成了左尖横,说明它与左尖横的书写规律是相通的。

笔画书写视频

组合点的用法及写法

1、两点水:用作左偏旁。上为斜点,下为提点。这个部首一般用在字之左,故右边沿要垂

直对齐。以避免提点过长占用右偏旁的空间。

2、三点水:用作左偏旁。在两点水之间再加一个斜点,这个点应靠近第一点并呈斜对齐,

便于提点收笔延伸到它留下的空白区,以保证右边沿垂直对齐,道理同上。

两点水三点水

3、相向点:用作字头。左为斜点,右为撇点。为保证下边沿整齐,故撇点起笔要高于斜点。

4、顺三点:用作字头。在相向点中间插入一个斜点,分布原理与三点水相同,是为保证下

边沿整齐。

相向点顺三点

5、相背点:用作字底。左为撇点,右为斜点,起笔平齐,是为保证上边沿整齐。

6、隔三点:用作字头。在相向点中间插入一个竖点,笔顺是先中间,后两边。

相背点隔三点

7、四点底:用作字底。按对称辐射分布原理写,左边两点为左点,右边两点为斜点,中间

两点要稍小而垂,两边两点应稍长而斜,上边沿要整齐。

8、向心四点:用在字的两边。左为两点水,右为撇点和斜点。右下部斜点稍大。

四点底向心四点

笔画接笔规律

(一)、相接法

1、实接法:一笔画起笔或收笔被另一笔画所掩盖。这一方法像木匠接棒头一样,要把两

根木头接得严丝合缝,牢固无比,做成的家具才结实耐用。

2、虚接法:一笔画起笔或收笔的笔锋与另一笔画相搭。写出来的效果有空灵之感。这一

方法为相接法中的重点技巧,因为绝大多数习字者都不善于运用此法来表达书法的较高层次

的美。掌握这一方法必须要掌握笔画的尖锋轻起和露锋收笔两种技巧。

3、相交法:两笔画相互穿插交叉。这一方法较为简单。不需专门练习。

(二)、相离法

两笔画相互分离,但笔断意连。很多人只注意笔断,忽视了意连。殊不知没有意连的笔

断是一盘散沙,写出的字没有凝聚力,缺乏整体感。这一方法需要在书写时做到意在笔先,

一气呵成,切忌边写边想,犹豫迟疑。

一.党画接党始律之一——实暴去与号手完

竖的收笔同提的雌横的起笔同竖的雌

¥

捺的起笔同掇的实接横的收笔同竖的实接

4

擞的收笔同横的雌竖的收笔同横的实接

.

一.空画检完规律之二——龙辕夫书写永定

竖的起笔同擞的虚接擞的起笔同横的虚接

彳7

点的起笔同竖的虚接竖的起笔同横的麟

钩3的麋同擞的场横的起笔同撤的虚接

.党画粮兑也律之三——交父去年写下走

掾同捺的交叉横同竖的交叉

乂+

掾同竖的交叉横同掾的交叉

横、提同竖钩的交叉;横同钩的交叉

1

虚接法书写示范

粗细平衡规律

(-)密细疏粗。笔画多的字为了能写在格子正中且不拥挤,就要将笔画写细些;相反,笔

画少的字虽然很容易写在格子正中,但如果也写细就会有寒俭之感,所以要写粗。

(-)长细短粗。初学者写字遇到长短笔画时总是忽略这一规律。不是长短一样粗细,就是

短细长粗,这样写不符合视觉平衡原理,长笔画相对于短笔画来说,其视觉张力大,即它比

短笔画显眼,只有将其写得比短笔画细,才能让短笔画也较显眼,从而取得视觉平衡。

(三)横细竖粗。这可用建筑学中的道理来解释,横相当于房梁,竖相当于顶梁柱.如果顶

梁柱细了,而房梁很粗,会给人以不安稳的感觉,只有将顶梁柱加粗,房梁变细,才有安稳

的感觉。

(四)左细右粗。这是对字的左右两边都是竖而言的,因为这样写符合人们的审美心理习惯。

二.甄备平街机律——密如庭原

窍门点拨:字的笔助多,为避免拥挤,应细写;字的笔画少,为避免凋

疏,应粗写。

二.如右手街授井——故左支原

窍门点拨:悬针竖在字中或右部,起顶梁柱的作用,故应横细竖粗。

二.甄加平街授----左勿右国

窍门点拨:相对于左竖而言,右部的折钩为主笔,为突出这一主笔,故应

左细右知■(,

二,崔的平■的'规南^—长如婕

窍门点拨:为达到整体的平衡与和谐,一字中的长笔画应细写,反之则如

写。

重画变异规律

(-)重横变异规律:一字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横时,要写出起笔的平斜点、收笔的俯

仰及长短粗细之变化;

三.重画吏界规律——重做吏界氏律

窍门点拨:一字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横时,要写出起笔的平斜点、收

笔的俯仰及长短制细之变化。

(-)重捺变异规律:一字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捺时,除主笔写成斜捺外,其余皆写成

反捺,因为这样写才能突出主题笔画,使整个字主次分明。古人讲的“字无两捺”就是这个道

理。

X,重画交异规律——重笫变并规律

窍门点拨:一字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擦时,除主笔写成露锋捺外,其

余捺皆写成收锋反捺。

(三)重折变异规律:一笔画或一个字中如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折时,应写出方圆之变化,

这样才能破除单调,刚柔相济。如横折折撇、横折折钩、竖折折钩以及“马”之类的字。

三.重画更弁叔伸一一重折变并规律

窍门点拨:一笔画或一字中如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折时,应写出方圆

(通常为上方下圆)之变化。

(四)重钩变异规律:一字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钩时(相同方向的钩),要写出钩的藏

露、大小之变化;

三.重画变齐札律一一重钩变界规律

窍门点拨:一字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轴时(相同方向的钩),要写出

钩的藏露、长短之变化。

楷书入门教材2

主笔优先规律

很多初学者为什么在写楷书时,把字写得四平八稳,老气横秋?因为不懂得这一重要规

律,所以写楷时犹如布算。要想把楷书写得有生气,耐人寻味,掌握这个规律是主要途径。

主笔即字中的主题笔画,一个字只有一个主题笔画,其他笔画皆为从属笔画。从属笔画应让

位于主笔,不可喧宾夺主、抢占空间,只能烘云托月,以突出主笔。相对从属笔画而言,主

笔占的空间要大一些。所以写主笔时应张扬放开,写从笔时应抑制收缩。这就是主笔优先规

律。基本笔画中作主笔的有长横、悬针竖、斜捺、横钩、竖钩、斜钩、横折钩、横折斜钩、

竖弯钩、竖折折钩等。

以长横为主笔的组合

*S./党先先见律-----以吴收分主党的姐会

穹门点茹长横作地载时多与短横如合,①要把握长细短粗、长俯短仰的特

点,②长横右端不可过长,且须下压,以保证整字的重心平稳。

8.主觉盍先於律——以异枚名主克乃姐合

窍门点拨:长横作天覆时,①要写得比竖细;②下部笔助与其相接

时要用虚接法。

«r.呈告it先始律-----以长#[若上交的必会

窍门点拨:①长横作腰横时,要写得比竖细。②除“七”字长横取

斜势之外,其它长横应收笔下压以保证整字的平衡。

主笔优先规律

悬针竖作主笔有以下规律:

1、悬针竖相当于大厦的顶梁柱,与长横(相当于大厦的横梁)搭配时要写得比横粗,这样

才觉得大厦很稳固。

2、有悬针竖的字,悬针竖都是最后写。所以“车、军''等字先写竖后写横是不符合笔顺规律

的。

8.至党盍先规律——以唐斜堂•势至党的姐会

窍门点拨:①象比横却②悬针受在每个字中都是最后写的点睛之笔。

主笔优先规律

以斜捺为主笔的组合规律

一、斜捺与撇的相接组合:以“大''为典型字的系列

tsByTagName%28%27head%27%29%5B0%5D.appendChild%28s%29%3B%0D%0A">

1、撇要用竖弯撇,不可写成长斜撇或竖撇(这些笔画的不同见下图),否则难以表现捺主撇

从的关系;

2、捺上横不能写成很平的长横,一般是写成短横,如欧体字;在颜柳中可写成长横,但要

斜—左低右高,不能写平;而且要写在方格的偏左位置而非正中;

3、撇捺是实接关系,不是虚接关系。实际在写时是交叉关系,即捺起笔在撇之左,横之中,

由于横掩盖了捺的起笔,所以看起来像实接关系。

竖弯撤长斜撤竖撤

口.吴岩盍先规律——以料生分吴交的姐会

窍门点拨:①捺的出笔同撇一样却,②捺上的横写成短横,撒男

成弯撇并左让以突出主笔捺。

主笔优先规律

以斜捺为主笔的组合规律

二、斜捺与撇的交叉组合:以“义”为典型字的系列

1撇弯捺直。为突出主笔捺,撇应写弯,捺应稍直。忌撇直捺直或撇直捺弯。

2撇短捺长。为突出主笔捺,撇应写短,捺应写长。忌撇长捺短。

3交点偏左。为突出主笔捺,让出捺的足够空间,撇捺的交叉点不要放在格子正中,而应偏

左,具体方法是写撇时起笔略向左移。所以“文”“父”“丈”等字的撇起笔都应偏左,而不是与

捺起笔对称。

文先盍先於律——以斜生势立觉,的姐合

窍门点拨:①撇弯捺直;②捺同撇的交叉点应喀向左偏以突出主

笔捺。

四.五装氏先摄律——以科给势立党的姐今

窍门点拨:①撇弯捺直;②捺同撇的交叉点应略向左偏以突出主笔捺。

主笔优先规律

以斜捺为主笔的组合规律

三、撇捺对称组合。以“木”为字根的组合系列

1、撇捺对称并非长度相等(实际是撇短捺长,目的为突出主笔捺),而是指收笔高度相等。

2、为突出主笔捺,字中间的竖钩不应居中,而应偏左(要写在米字格竖中线的左边,不要

写在竖中线上)。

3、捺上横一般都写短横,而且与竖钩黄金分割(上短下长)相交,不要因为上面的笔画多

移到中间或偏下的位置,否则无法突出斜捺。

4、撇、钩、捺收笔应呈抛物线状分布,不能写在同一水平线上。

主笔优先规律

以斜捺为主笔的组合规律

四、斜捺与提钩的组合。以“长”为字根的组合系列

规律与前几节大同小异。小异:

1、提钩比较长,使下部实而不空,长钩可以顶住斜捺不至于下塌。有翘起二郎腿的感觉才

有美感。

2、提钩之上无撇相接时,捺起与横相接,有撇时捺与撇接。

3、捺上有撇点时应先点后捺。

g.主党周•先礼律——以科提否立党的姐会

窍门点拨:①擦上横应为短横;②提钩拉长与斜捺相接;③提

钩左边如有撇,撇、提钩、捺三笔应为抛物线状分布。

8.主党噩先规律-----以料装■分文交的姐合

窍门点拨:①捺上横应为短横;②竖钩应偏左以突出主笔捺;

③撇、钧、捺三笔应为抛物线状分布。

主笔优先规律

以斜钩为主笔的组合规律

以“戈”为字根的组合系列

规律与斜捺大同小异,为突出主笔“斜钩”:

1、钩上横应左低右高,而且位置偏左,不能写成很平很长的长横;

2,撇的位置应尽量靠上,将斜钩拦腰截成两半或接近两半;

3、先写撇后写点;

4、十戈栽偏旁的字,如左下部首有捺画一律以点代之。如“栽”等字。

主笔优先规律

以竖弯钩为主笔的组合规律

以“己''为字根的组合系列

规律与斜捺大同小异,为突出主笔“竖弯钩”:

1、钩上横应左低右高,而且位置偏左,不能写成很平很长的长横;

2、与撇搭配,撇应写成斜撇不要写成弯撇。

3、竖弯钩起笔后行笔略左偏,转弯要及时,不能一味下拖,转弯之后横向放开拉长再上钩。

四、主笔优先规律一一以竖弯钩为主笔的组合

窍门点拔:①从笔左让;②上有横时,横取斜势;③左有撇时,撇为斜撇。

四、主笔优先规律一一以竖弯钩为主笔的组合

窍门点拔:①笔画左让;②上有横时,横取斜势;③左有撇时,撇为斜撇。

主笔优先规律

以横折钩为主笔的组合规律1

横折钩有两种,一种是横长折短式,另一种是横短折长式。

以横长折短式横折钩为主笔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与撇搭配时,撇不可过长,撇收笔一般高于钩的最低点;

2、撇与钩基本保持平行;

3、钩内其它部首应偏左偏外,不能放在钩内。

四、主笔优先规律一一以横折钩为主笔的组合

窍门点拨:①撇收笔比钩高;②撇与钩基本保持平行;③钩内其它部

首应偏左,不可偏内。

主笔优先规律

以横折钩为主笔的组合规律2

横折钩有两种,一种是横长折短式,另一种是横短折长式。

横长折短式横折钩和横短折长式横折钩用在口字框中,应注意:

1、扁口框应上宽下窄,长口框应上下等宽:

2、封口横末端架在钩上,但不相连,故折钩应长于左竖;

3、扁口框内部首应适当偏左,长口框内部首应适当偏上;

4、框内如有捺画,应写成反捺。

四、主笔优先规律一以横折钩为主笔的组合

窍门点拨:①扁口框应上宽下窄,长口框应上下同宽;②封口横架

在钩上,但不相连;③扃口框内部首适当偏左。

楷书部首组合规律

一、左右结构字的组合规律

(一)、左右结构字的宽窄比例规律

多数情况下,左右结构字左偏旁占1/3,右偏旁占2/3,这是因为主笔(横向主笔,如长横、

斜捺、平捺、斜钩、竖弯钩、横折钩、竖折折钩等)一般都在右偏旁中,所以右偏旁占空间

比例要大一些。

还有一类情况,就是当左偏旁笔画多于右偏旁,且右偏旁没有横向主笔时,左偏旁就可

以写宽,甚至超过右偏旁的宽度。如:影、至I」、耐、部等字。

一左右结构字的宽窄比例规律

窍门点拔:因为主笔一般都在右偏旁中,所以要写得左窄右宽。而当左

偏旁有横画,右偏旁没有横向主笔时,可以写成左宽右窄。

楷书部首组合规律

一、左右结构字的组合规律

(二)、左右结构字的高低变化规律1和2

当然,写好左右结构的字,仅仅靠掌握宽窄比例规律是远远不够的,除了前面讲的若

干笔画组合规律之外,这里还有更重要的规律在起作用,那就是左右偏旁的大小、长短、高

低的巧妙搭配规律,这里我把它称着左右偏旁的高低变化规律。大多数初学者都容易把这类

字写得左右平齐,以为方块汉字就应该写成正方形才好看,王羲之曾说:”……上下方整,

前后齐平,此不是书,……”所以,真正的楷书很少有写成正方形的,绝大多数都是不规则

的形状。这样才有可能把字写活。

下面分四种情况介绍:

1、右偏旁中有纵向笔画如悬针竖、竖钩、斜钩及上纵下纵笔画或左小右大时,应写成上高

下低。

这类字左偏旁不要写得太长,应当收敛而留有余地,重点是突出右偏旁的纵向长度。

2、同上面相反,右偏旁中上下皆有横向笔画如横、横折或左大右小时,应写成上低下高。

这类字很容易将右偏旁写得同左平齐或上沿低下沿齐,如“仁、江”等字。应该将右偏旁上下

压缩,放在中间。

二左右结构字的高低变化规律——右偏旁上高下低

窍门点拨:相对于左偏旁而言,右偏旁有纵向主笔,或上下都有纵向

笔助时,应写成上高下低。

二左右结构字的高低变化规律——右偏旁上低下高

窍门点拨相对于左偏旁而言,右偏旁有横向主笔,或上下皆横,或

较小时,都应上低下高。

(二)、左右结构字的高低变化规律3和4

3.右偏旁中上有纵向笔画如竖、撇,下有横向笔画如长横时,应写成上高下高。这类字很

容易将右偏旁写得同左平齐或上沿低下沿齐,写时左偏旁应该向下略沉,右部向上提高,这

样才能使整个字处在格子正中而不致于偏高。

4.右偏旁中上有横向笔画如横、横折,下有纵向笔画如竖、竖钩时,应写成上低下低。这类字

很容易将右偏旁写得同左平齐,给人一种右偏旁特高的错觉。所以写这类字应该同规律3

相反,左偏旁适当提高些,右偏旁适当下降,使整个字处在格子正中而不致于偏低。

为了便于初学者掌握这四大规律,我用四个字概括为:右偏旁要横收纵放。即横向笔画(横、

横折、撇捺的收笔、平撇、竖弯钩横向部分)在上要下压得比左偏旁低,在下要提升得比左

偏旁高,整个右偏旁往中部压缩。纵向笔画(竖、竖钩、撇起笔)在上要提升得比左偏旁高,

在下要延伸得比左偏旁低,整个右偏旁往上下拉长。

二左右结构字的高低变化规律——右偏旁上高下高

窍门点拨:相对于左偏旁而言,右偏旁上纵下横时,应上高下高。

二左右结构字的高低变化规律——右偏旁上低下低

窍门点据相对于左偏旁而言,右偏旁上横下纵时,应上低下低。

二、左中右结构的组合规律

(一)、左中右结构字的宽窄比例规律

由于此类字大多数都是在左右结构字的左部加左偏旁,因此左中右结构字的特点是两个

左偏旁加一个右偏旁,当右偏旁中有横向主笔时,其宽窄比例是1:1:2,写时将左部和中

部压缩到方格左半部,让出右半部写右偏旁;而右偏旁中有纵向主笔时,其宽窄比例又变成

1:1:1,写时左右两部以中部为轴对称。注意左右都要让出适当空间,不要向两边挤导致

整体松散。

三、左中右结构字的宽窄比例规律

窍门点提当右偏旁中有横向主笔或长横时,其宽窄比例是而

右偏旁中主笔为纵向笔画时,其宽窄比例又变成I:1:1。

二、左中右结构的高低变化规律

(二)、左中右结构字的高低变化规律(仍然是横收纵放规律)

1、中间高,两边低——中间部位上为纵向笔画

2、中间低,两边高——中间部位上为横向笔画

3、左中高,右边低——右边为右耳旁(横向笔画起笔)

四、左中右结构字的高低变化规律一中间低,两边高

窍门点拨:相对于左右偏旁而言,中部上有横向笔画时,应中间低,两边高。

第七节楷书部首组合规律书写示范

四、左中右结构字的高低变化规律——左中高,右边低

窍门点效相对于左中偏旁而言,右部有双耳或单耳旁时,应左中高,右边低.

三、上下、上中下结构字的组合规律

(一)、上下、上中下结构中,中间有横向笔画(如长横、横钩、撇捺)的字,应写成菱形。

(二)、上下、上中下结构中,上有横向笔画(如长横、横钩),且下无斜捺、竖弯钩的字,

应写成倒梯形。

(三)、上下、上中下结构中,下有斜捺、竖弯钩或心字底、四点底、儿字底、衣字底、

折文底的字,应写成梯形。

第七节楷书部首组合规律书写示范

五、上下、上中下结构字的组合规律一一菱形框架

窍门点蛇中部有横向笔画(撅描、横钩、长横)时,应写成上下窄中间宽的

菱形框架.

第七节楷书部首组合规律书写示范

五、上下、上中下结构字的组合规律一一菱形框架

窍门点拨:中部有撇捺、横钩、长横时,应写成上下窄中间宽的菱形框架。

第七节楷书部首组合规律书写示范

五、上下、上中下结构字的组合规律——用梯形框架

窍门点蛇上有横向笔山(如长横、横钩),且下无斜捺、竖弯钩的字,

应写成倒梯形棚架.

第七节楷书部首组合规律书写示范

五、上下、上中下结构字的组合规律——梯形框架

窍门点提下有斜栋、竖鸾轴或心字底、四点底、儿字底、衣字底、折文底的

字,应写成梯形框架.

书写示范视频

菱形字

梯形字

关于学习书法的经验与理论

.…凡欲学书之人,工夫分作三段,初要专一,次要广大,三要脱化,每段三五年火候方足。

初取古人之大家,一人以为宗主。门庭一立,脚根牢把,朝夕沉酣其中,务使笔笔相似,使

人望之便知是此种法嫡,纵有谏我、谤我,我不为之稍动,常有一笔一画数十日不能合辙者,

此际如触墙壁,全无入路。他人到此,每每退步、灰心。我于此心愈坚,志愈猛,功愈勤,

一往直前,久之则有少分相应,初段之难如此。此后方做中段工夫,取魏晋唐宋元明数十大

家,逐字临摹数十日,当其临时,诸家形模,时时引入吾胸,又须步步回头顾祖,将诸家之

长默识归源,庶几不为所诱,工夫到此,悠忽五六年矣。至末段则无他法,只是守定一家,

以为宗主,又时出入各家,无古无今无人无我写个不休,到熟极处,忽然悟门大开,层层透

入,洞见古人精奥,我之笔底迸出天机,变动挥洒,回想初时宗主不缚不脱之境,方可自成

一家,到此又五六年。

书路小道夫,岂易易哉!能用笔便是大家、名家,必笔笔有活趣。飞鸿戏海,舞鹤游天,

太傅之得意也;龙跃天门,虎卧凤阙,羲之之赏心也。即此数语,可悟古人用笔之妙。古人

每称弄笔弄字,最可深玩。临乐毅论十五日,深悟藏蜂之妙;廿五日,深悟回腕藏锋并用;

作为两层悟入,癸巳临来仲楼十七帖,深悟转换之妙;至二十日,又悟侧左让右之诀。余廿

岁外见东坡书,即知其为偏锋,亦时有此疑,不敢率论,直至癸巳秋,见黄山谷小品于蒋子

久家,其中有东坡不善作草书,只用诸葛笔,又云举背作案,倚笔成书,不能用双钩悬腕,

自视此说,二十年不可解之疑,一日豁然冰解矣!

凡欲学书名世者,虽学楷学草,然当以行为主,守定一家以为宗主,专心临摹,得其用

笔俯仰向背,姿态横生之处,一一入微,然后别取一种临数月,再将前所宗者临三月,觉此

一番,眼力与前不同,如此数转,以各家之妙资我一人,转阻转变转变,转入转入转妙,如

此三年,然后取所主书摹写数月,则飞动之态,尽入笔端,结体虽雅正,用笔则奇宕,此时

真书草书行书一时尽悟,可入古人之室矣!

行书点画之间须有草意,盖笔笔飞动,纯是天真横溢,无迹可寻,而有遒劲萧远之致,

必深得回腕藏锋之妙,而以自然出之。其先习黄庭洛神以端其本,其后习各种草书以发其气,

其中又习数十种行书以成其格,安得不至妙境。行书之功十倍草书。或曰古人有忙中不作草

字,奈何?曰:斯人斯时所未学者,草耳,未学则以为难,理或然欤?或曰:此说误。不及

作草者,不及起草再番真耳。学行书即能通真,学真书不能通行。以此知行书之功不小。

锤太傅书,一点一画皆有篆隶之遗,至于结构,不如右军。格之凤翥龙蟠如张芝,如索

靖,皆像一家书,以右军视之,正如太羹元酒不复过而问矣!锤书须玩其点画,如鱼如虫如

枯枝如坠石,其旨趣在点画之间,虽古却少变动,简却少蕴藉,于势之一字尚未尽致,若夫

王则纯以势胜势,奇而反正,则又秘之又秘矣!

华亭少时,学李北海,又学米襄阳,于二家盘旋最久,故得李十之二三,得米十之六七。

生平虽无所不临,而得力则在此。今后学董者,不得舍李米而竟取董也。盖以董学董终不是

董。米中年方临颜。陈中丞好学书,元章授以提笔法,曰以腕抵纸,则笔端有指力,无臂力

也。曰提笔亦可作小字乎?元章笑顾,小吏取纸书翻戳,赞笔划端严,字如蝇头,而位置规

模皆若大字,因请其法•日:无他,惟自今以往,每作字时,不可一字不提笔,久之自熟矣!

八法转换,要笔笔分得清,笔笔合得浑。所以能清能浑者,全在能留得笔住。留笔总在

能换处,见之转换者,用笔一反一正也,此结构用笔也,即古人回腕藏锋之秘,不肯明言。

所谓手授口诀者,试问笔如何能留由,先一步是用腕力,腕力用得不坠之时,方才用留,笔

笔既留矣,如何能转,日,即此提笔之果,能提笔,然又要认得换笔,自然笔笔清,笔笔浑。

其法贵在窗下用熟,及临书时.,一切相忘,惟有神气飞舞而己。所谓抽刀断水,断而不断是

也。观舞剑而悟者,张旭也,斗蛇而悟者,文与可也。舞剑斗蛇最得古人用笔之妙,临来仲

楼所刻舞鹤赋五年,字体始定。用笔四处,不可不留心,如出也收也放也转也。

余虽得元宰嫡传,初学书时,只临肥本兰亭,三年不辍,又不敢易他贴。介子尝笑其拙。

三年后方临董书,旋临官奴贴,又稍涉坡仙北海,旋弃之,遂转学杨少师乐志论,又复有悟,

但嫌其结构谨严,无疏散之致,又以舞鹤赋为主,如此二年,遂临二王全帖十册不停手,不

下座者,七月及临毕。之后作字更拙陋,无一笔如意。余私心恨之,乃掷笔不敢作书者数月,

后又猎心复萌,取旧日所临再虚心奋入,觉此际较从前大有不同,每一字中,又开无限法门,

与我相瞻于静对之际,若以精微相合者,然后知古人之妙,未敢轻示后人,又必待后人有一

分眼力,则见一分,有十分则见十分也。盖每字有数层悟入者,余乃知之又敛。我胜气淡,

我妄心临颜柳欧虞而寝食于褚者,数月于宋之四家,元之一家,明之诸家,皆无所不窥,而

独以米老为最,又取从前诸帖,时时拈起,回旋往复屈指计之,不知费几许几月矣!

乙巳春,过昆陵,见王双白,双白见余书静正因偏,告同人日:此似董而深于少师之法

者,元宰之后一人也。因劝余,不必泛临各家,当以董为主,间入少师之法,已足成家传世

也。自是始专业华亭,誓以终老。双白髯年,即从董先生游,今六十余矣。董历游南北,双

白多从之,故笔法精深,自谓得不传之秘,又亲书三十二字授余,其中有“侧笔取势,晋人

不传之秘”十字。余初见以为不然,盖势之一字,余未深明,然每从诸家之说,以为未有不

从中锋而得者,今日侧笔,胡为乎第?余从事于此有年,惟此一势字未了得,毋中锋之过乎。

归来临帖数百字试双白传法,犹未了解此势字。初秋一病,淹留至十九日不愈,即起坐亭中,

见风吹竹叶相迎相亚,忽迫忽避,恍有所得,觉前日半解半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