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新高考冲刺历史热点复习 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_第1页
2024届新高考冲刺历史热点复习 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_第2页
2024届新高考冲刺历史热点复习 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_第3页
2024届新高考冲刺历史热点复习 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_第4页
2024届新高考冲刺历史热点复习 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届新高考冲刺历史热点复习

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课标:1.了解苏联模式及改革的利与弊,认识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的缘由及本质;2.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历史意义,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时间全国卷地方卷2023辽宁·二战后苏联重工业的发展河北·30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备受关注2022【甲】国家宏观调控,福利国家【甲】资本主义国家社会结构的变化河北·苏联放松了对科研人员国际交流的限制重庆·苏联改革重视军工业海南·国家宏观调控;湖北·福利国家2021【Ⅱ】经济危机的表现【Ⅰ】经典力学和量子学广东·罗斯福新政的背景山东·第三次科技革命北京·国家宏观调控2020海南·对罗斯福新政的评价海南·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宏观调控天津·胡佛与罗斯福应对大萧条措施的差异浙江·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2019【Ⅰ】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和

中国的建设【Ⅱ】勃列日涅夫改革【Ⅲ】70年代西方国家的“滞涨”海南·世界各国应对大萧条的态度海南·二战后美国在经济政策上的变化及评价考情分析备考建议:分析:20世纪以来的资本主义是高考的常规话题点,高考方向基本是考察社会主义发展曲折的原因和教训等。突出核心素养,主客题兼有。1.新教材在这一部分并未做过多调整,增加了东欧的社会主义发展相关简介。核心问题依旧是理解社会主义发展曲折的原因和教训;2.在复习过程中要注意掌握苏联改革的过程、经验教训及解体的原因;东欧剧变的含义及原因;结合中国史掌握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成绩,尤其改革开放以来的成绩。时空定位及主要线索列宁1953-1964年1917-1924年1924-1953年1964-1982年1985-1991年斯大林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一、苏联的发展、改革与解体苏联的缔造者苏联的捍卫者莽撞的改革者保守的改革者激进的改革者经济上:单一的生产资料公有制;

排斥市场,推行自上而下的指令性计划经济;

优先发展重工业政治上:权力高度集中思想上:形成高度集中的思想文化体制,个人崇拜严重①苏联较短时间内实现了工业化,为卫国战争的胜利创造了物质条件②二战结束后,苏联开始实行第四个五年计划,到1950年,苏联的铁、钢、煤、原油等都大大超过战前水平。国防工业取得巨大突破:1946年,爆炸第一颗原弹;1946年,建成了第一坐原子能反应堆;1953年,爆炸第一颗氢弹。2.成就3.问题斯大林模式①排斥市场经济②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政策没有变化农业、轻工业落后的局面没有改观③个人崇拜严重严重的问题——使得苏联改革势在必行成也斯大林模式;败也斯大林模式1.内容1953年,斯大林逝世,给改革提供了机遇……【温故知新】(一)发展分析:针对斯大林时期遗留下来的弊端,赫鲁晓夫改革做出了哪些调整?存在什么问题?农业1、加大农业投入2、将农产品义务交售制改为收购制工业改革工业管理体制,把部门管理体制改为地区管理体制,扩大地方权限,加强不同工业部门之间企业的横向联系政治1、1956年赫鲁晓夫在苏共二十大所作的《关于个人迷信及其后果》的秘密报告2、平反冤假错案,强调集体领导,改革干部制度赫鲁晓夫既是斯大林模式的掘墓人,但最终还是扮演了守墓人的角色。

——《俄国史》注入某些市场成分取得了一些成效打破了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推进了农业的发展没有突破计划经济体制(根本)没有对斯大林的功过做出科学评价,造成严重的后遗症。1.赫鲁晓夫改革1953-1964年存在的问题:(二)改革掘墓:敢于向旧的政治、经济体制(苏联模式)挑战;守墓:没有从根本上突破旧体制(苏联模式)。违背自然规律,带有很大的盲目性(玉米)前期1、实行“新经济体制”改革:扩大企业自主权;利用奖金等经济杠杆促进企业改善管理、提高效益。2、20世纪70年代,为了与美国进行军备竞赛,不仅坚持优先发展重工业,而且继续坚持把科技发展重心倾斜到军事和国防建设领……后期热衷于树立个人迷信,专断作风日趋严重停滞!2.勃列日涅夫改革没有突破计划经济体制没有突破斯大林模式改革只是对苏联模式的修修补补,效果有限。1964-1982存在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军事实力达到与美国相抗衡水平,成为匹敌美国的超级大国;坚持优先发展重工业,国民经济更加畸形发展;各项工作缺乏活力,社会矛盾丛生,发展缓慢。3.戈尔巴乔夫改革经济改革承认市场调节在社会主义经济中的作用;实行“加速发展战略

”;承认企业经营自主权;政治改革“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公开性”:揭露国家和社会生活中的阴暗面“民主化”:要排除任何阶级、政党和社会集团专政“多元化”::政治上取消苏共领导地位,放弃社会主义制度、多党制;经济上的私有化和意识形态上的自由化(抛弃马克思主义指导,实行“多元化”)经济改革成效甚微1991年12月25日,戈尔巴乔夫宣布辞职1985-1991局面失控

苏联解体----1991年12月26日存在的问题:改革虽然突破了斯大林模式,但否定了党的领导,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造成思想混乱;民族分离主义随之兴起1991年12月25日19时32分红旗从克里姆林宫上降落苏联解体为15个国家(1990.3.11—1991.12.14)(三)解体1.标志:1991年12月,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等11个国家的领导人签署《阿拉木图宣言》宣告结成独立国家联合体,标志着苏联的解体,苏联不复存在。2.原因:①历史(根本):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弊端和政策上的错误长期得不到纠正;②现实:戈尔巴乔夫改革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③外部:西方资本主义的“和平演变”战略;④美苏争霸、军备竞赛拖垮了苏联经济;⑤宗教问题、民族问题长期没有得到较好的解决;⑥共产党自身建设没有搞好(特权、腐败、脱离群众等)。3.影响:(1)使世界格局发生变化,两极格局瓦解;(2)加速了欧洲以民族为特征的联邦制国家的分裂;(3)为欧盟和北约的扩张创造了条件;(4)社会主义事业遭到重创;(5)为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成功改革积累了经验和教训。启示:①社会主义改革的过程是艰难的,必须坚持改革的社会主义方向不动摇。②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实事求是,从本国国情出发,制定合理的发展规划。③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处理好农业、轻工业、重工业的协调发展问题,不断提高综合国力。④加强民主法治建设,处理好各民族、各地区之间的关系。苏联三次经济改革的比较有人说:

赫鲁晓夫的改革把苏联改乱了,勃列日涅夫的改革把苏联改僵了,戈尔巴乔夫的改革把苏联改死了。

你认为呢?你觉得他们的改革有何异同?

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异侧重点结果败因

同农业工业前期经济领域后期政治领域取得一定成就,最后失败失败,苏联解体未改变原有体制,对苏联模式修修补补进行根本性改革,但背离社会主义方向①目的:解决苏联模式的弊端②内容:主要是涉及经济领域③结果:都失败了,但都冲击了苏联模式苏俄、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发展进程1918-19211921-1928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政策1928-1937实施两个五年计划“苏联模式”建立列宁探索建设道路1953-19641964-19821985-1991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改革1924实施“社会主义工业化”、农业集体化斯大林探索建设道路二、东欧的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和剧变(一)战后东欧国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地理概念二战后政治地理概念探究:战后东欧国家的政治经济特征?①政治:人民民主国家②经济:采取苏联模式(二)东欧的社会主义改革阅读教材,填写下表国家措施结果局限南斯拉夫捷克斯洛伐克波兰匈牙利民主德国建立社会主义自治制度,通过权力下放,调动地方、企业和群众的积极性促进了经济发展;但导致地方主义抬头民族,问题尖锐,为国家分裂埋下隐患发扬社会主义民主、改革党的领导体制;建设有计划的市场经济体制;独立制定对外政策。出现“布拉格之春”苏联出兵,扼杀改革实施国民经济“五年计划”经济迅速发展实施“新经济体制”,优先发展农业和轻工业国民收入递增,人民消费水平提高,人民群众比较满意扩大地方和企业经营自主权,国家只下达利润指标经济稳步增长,经济水平据东欧国家之首都没有突破苏联模式的束缚,到20世纪80年代,经济陷人严重困境,政局剧烈动荡。改革的共同目的:试图突破苏联模式,追求独立发展1.含义:1989—1992年,东欧执政的共产党或工人党领导人迷失了改革的社会主义方向,否定马克思主义指导,否定社会主义制度,抛弃共产党领导地位,实行政治多元化,社会政治经济制度急剧变化。2.实质:

社会性质的变化(社会主义→资本主义)3.原因:①内:a.改革没有突破苏联模式;

b.经济陷入严重困境,政局动荡。c.东欧执政的领导人迷失社会主义方向,否定马克思主义指导,否定社会主义制度,抛弃共产党领导地位,实行政治多元化。②外:a.苏联鼓励东欧改革;

b.西方国家实施“和平演变”战略。东欧剧变、苏联解体说明:是苏联模式的失败,而不是社会主义的失败。(三)东欧剧变“东欧的变革,在波兰用了10年的时间,在匈牙利用了10个月,在东德用了10周,在捷克斯洛伐克用了10天,而在罗马尼亚只用了10个小时。”——牛津大学教授提摩西·加顿·阿什三、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经济建设的发展与曲折国民经济的恢复(1949-1952)社会主义建设起步“一五”计划、三大改造(1953-1957)计划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建设探索与曲折(1956-1976)成功失误中共八大、……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文革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历史转折、伟大决策体制改革农村:家庭联产责任制城市:国有企业改革对外开放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

开发开放浦东中国道路与“苏联模式”的比较苏联模式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生产资料所有制经济体制工业化道路政治制度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国民经济比例协调发展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单一的公有制计划经济体制优先发展重工业权力的高度集中?思考点…………苏联改革给我们什么启示?1.坚持社会主义方向2.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3.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4.一切从实际出发5.注重民主问题6.科学决策,和谐发展…………1.(2023.广东卷.15)1932年1月,苏联最高国民经济委员会被新建的重工业、森林工业和轻工业人民委员部所取代。后来人民委员部的数量继续增加,到卫国战争开始时,苏联有21个工业人民委员部。这种变化A.源自卫国战争需要B.导致经济比例失衡C.与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D.是引入市场竞争的结果2.(2022.重庆卷.15)1972年,苏联重启西伯利亚地区的贝阿铁路建设项目以开发油田和铜矿资源,在全国征集志愿者(海报如图2),并承诺参与铁路建设的志愿者将享有住房和汽车的优先分配权。材料表明,这一时期的苏联重视A.优化分配制度改善人民生活B.运用市场规律促进经济发展C.引进西方技术开发远东地区D.调动社会资源优先发展工业【答案】D【答案】c真题演练【解析】

考点:苏联进行经济改革的背景。

据材料可知,在1972年苏联为征召开发西伯利亚地区的油田和铜矿的志愿者,充分调动社会资源的力量,做出“享有住房和汽车的优先分配权”的承诺,体现了苏联对重工业的重视,D项正确;材料中关于住房和汽车的分配并非为了改善人民生活,而是为了开发西伯利亚地区的油田和铜矿,排除A项;材料中“将享有住房和汽车的优先分配权”是计划经济体现,并非运用市场规律促进经济发展,排除B项;材料中只体现了征召志愿者开发西伯利亚地区,但没有体现是否采用西方技术,排除C项。故选D项。3.(2021·山东高考)1954年8月,毛泽东在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