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复习资料电大《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小抄整理版(按拼音排版)一、填空题:(民族发展规律)的研究,是民族理论学科中最基础,也是最基本的研究。(民族问题)发展规律的研究,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民族纲领的最基本的前提和条件。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根据少数民族地区建党建政、进行社会改革、推动民族区域自治等中心工作急切需要干部的情况,确实了以“培养(普通政治干部)为主,迫切需要的专业技术干部为辅”和尽量吸收培养(知识分子),以及“既要培养少数民族出身的干部,以要培养适当数量的汉族干部”的原则。2005年5月27日,胡锦涛同志《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暨国务院第四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坚持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B:保障散居少数民族权利包括保障平等权利、(保障族籍权利)、(参政权)、发展经济文化权利、(宗教信仰自由权利)、(保持或改革风俗习惯自由权利)、使用和发展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权利等。C:从民族平等的主客体条件来说:主体条件包括(提高民族素质),增强民族平等的主体意识、能力;客体条件包括强化和建设民主的政治环境和制度以及(民主的组织形式)。D:当今世界,(共存、共荣、共享、共赢)是人类共同追求的目标和理想。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是国际民族关系的总的发展趋势。F:佛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是世界性的三大宗教,对许多国家和地区的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有重大影响。M:马克思主义最初提出民族平等原则的基本出发点是反对民族(压迫),反对民族(歧视)。民族平等的核心是同等的(地位)和(权利)。民族(融合)是民族消亡的途径和方式。民族(消亡)是民族融合的实现结果。民族(理论)的研究对象是世界上普遍存在的民族和民族问题,目的是揭示民族和民族问题的一般发展规律,正确认识与妥善处理民族发展及民族之间的矛盾、问题。民族发展(规律)的研究,是民族理论学科中最基础,也是最基本的研究。民族的发展,一般说来,主要是民族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教育等各方面的全面发展。但是,归根结底,(经济)发展在民族发展中起决定的作用。民族的分类,以(民族属性)和(民族特征)为基本依据。民族的共同历史渊源主要是指民族起源的(地域)渊源和(族体)渊源等。民族地区应转变过去那种主要靠高投入、高消耗的外延式经济增长方式,应采用(集约型)的、(素质和效益较高)的经济增长方式。民族关系既是一种(社会)现象,也是一种(历史)现象,还是一种社会关系。民族这种人们共同体是在(原始社会)走向崩溃、氏族、(部落)共同体瓦解过程中的产物。民族文化既是民族发展的内容之一,又是民族发展的(条件)之一,而且文化发展常常是政治发展和经济发展的(先导)。民族间(经济文化)发展上的不平衡和明显差距,是当前民族矛盾和摩擦的主要原因。大多数民族矛盾主要集中在经济关系及与此密切相关的文化发展关系上,解决问题的根本出路则在于合理调节民族间经济的发展、(利益的分配)、文化发展的需求。民族平等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一个口号,是十七十八世纪由小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政治家提出来的,后来成为资产阶级(民主)运动的一个原则。民族问题(发展规律)的研究,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民族纲领的最基本的前提和条件。民族问题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变化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内容。民族问题是我国的基本国情之一,既表现在(民族发展)方面,又表现在(民族关系)方面。民族问题是一种内容宽泛的社会问题。在(民族问题理论)中,有广义的民族问题概念和狭义的民族问题概念。民族问题是当今世界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之一。民族问题对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对(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民族语言文字发展的最终结果是(语言的融合)和(文字的统一)。民族语言文字的稳定性是指民族语言文字保持其(基本成分)和(表现形式)的长期稳定。民族语言文字的发展受到了民族本身(发展水平)和(分布状况)以及民族关系状况的影响。民族语言文字的民族性是指民族语言文字作为民族的主要特点所体现(语言意识)和(语言感情),即通过语言来表现民族特征、民族心理和民族感情。民族语言文字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有其产生和发展的客观规律。这种规律可分为民族语言文字(形成)规律、(发展变化)规律和(社会主义时期发展繁荣的)规律。民族风俗习惯的形成与民族居住地区的自然环境、自然条件和(气候)条件有密切的联系。民族风俗习惯是指各民族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方面广泛流传的风尚、习俗,是各民族经济、政治和文化生活的一种反映。民族风俗习惯中的陈规陋习,是民族风俗习惯中的糟粕,它对社会生活所产生的消极和(阻碍)作用,正是移风易俗的必要所在。民族风俗习惯与各民族的社会生活保持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并以巨大的、(有形无形)的力量对各民族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产生着深刻的影响。民族风俗习惯的(人为改革)与自然变异是相辅相成的,不能把自然变异形式绝对化,而必须从这一特征的积极意义出发,科学地加以应用,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不失时机地进行改革。民族风俗习惯是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发展变化的,它又反过来给经济基础以影响;它带有较大的稳定性,它的改变常常落后于(生活条件)的改变;它集中反映了组成一个民族的人们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民族教育是一个民族的经济发展和文化发展的(标志)和反映,又是民族经济文化将来发展的可能性预示,也是实际发展的(前提)。民族教育政策、法制是为民族教育发展提供人力、(物力)、(财力)保障的法律规定,使民族教育发展得到相应的物质保证。民族教育政策、法制是指我国(民族教育专门法)和宪法、(民族区域自治法)以及其他法律、法规、决定、命令等,就我国少数民族教育的性质、地位、任务、方针、学制、(办学形式)、内容、师资队伍建设、学校管理等诸方面的规定及其制度。民族形成的特殊规律,是指在民族形成后的发展过程中,通过民族的分化、同化、组合而形成新的民族,即(次生形态)民族。民族形成的一般规律是氏族-(胞族)-(部落)-(部落联盟)-民族,通过上述途径形成的民族是原生态民族。民族自身的发展状况决定着民族之间交往的程度,因而也决定着民族之间(矛盾)的状况,即民族问题。民族自身的特点所引起的民族之间的矛盾又通过民族的诸特征及其具体形式,即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反映出来。民族自然同化是指不同民族在长期交往联系过程中,在(生产)、(生活)、文化等方面相互影响下,一个民族在完全自然、自愿的情况下接受另一个民族的特征,改变本民族特征而变成其他民族一部分的现象。民族理论学科是民族(研究)学科中占有重要地位的一门独立的学科,主要研究对象是(民族和民族问题)。民族理论是从总体上对民族和民族问题进行概括性的研究,揭示民族和民族问题发展的最一般规律的科学。同时,又是研究正确解决和处理现实(民族发展)及民族问题的途径、(方法)的科学。S:少数民族干部所具有的特点,使他们能够在实际民族工作中,依靠(自身优势)发挥出重要的作用。少数民族干部具有汉族干部所无法取代的优势和作用,培养和任用少数干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少数民族文化主要是指精神文化方面,包括语言、(文学)、科学、(艺术)、哲学、(宗教)、风俗、节日等。所谓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不是指宗教的(唯心主义)思想体系与(唯物主义)思想体系相适应,而是指宗教要适应(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要求)。随着(资本主义上升)时期民族国家的形成和资本主义国家(民族学)的发展,“民族”一词在西方国家普遍广泛使用起来,而且有了新的含义。W:我国少数民族的分布特点是(大分散、小聚居)。我国陆地边境线的90%强在少数民族地区,有(1.9万)公里。我们观察不同民族的成员之间发生的关系是否能构成民族关系时,关键是这种关系中是否具有(民族性)的内容。我国少数民族大都信仰宗教,特别是(藏传佛教)、(南传佛教)和(伊斯兰教)等宗教在许多少数民族中有广泛和更为深入的信仰。我国的民族分布特点是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交错居住)。我国的民族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自治州)和自治县(旗)三个行政级别。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是指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有两个基本问题:一是自治机关的(设立和建设);二是自治机关的(自治权的行使问题)。我国的民族识别在实地识别调查、综合考察研究的基础上,主要以客观上(包括历史和现实)的(民族特征)和主观上的(民族意愿)为依据标准慎重稳妥地甄别确定的。X:现阶段我国民族关系的发展趋势之一是民族平等的进一步完善与(民族间事实上不平等继续明显存在)并存。新中国成立前,少数民族中存在不同的政治制度,如封建宗法制度、(政教合一)制度、(土司)制度、封建王公制度、血缘家长制度以及(原始民主)制度等。迅速大量地培养(科技)专业人才,是民族地区经济腾飞的希望所在。Y:要突出抓好民族地区扶贫开发工作,坚持(开发)式扶贫。原始宗教是以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祖先崇拜和(巫术)等形式为内容的宗教,在我国许多少数民族中有广泛的信仰。Z:在阶级社会里,民族斗争,说到底,是一个(阶级斗争)问题。在民族形成以前,人们共同体只有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氏族、部落或部落联盟之分。在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中,要坚持国家帮助和(少数民族自力更生)相结合的方针。在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中,要坚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坚持因地制宜。在国家帮助少数民族发展经济建设和开发利用少数民族地区自然资源的时候,必须坚持(国家利益)和(当地民族的实际利益)相结合的原则。只有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才能不断解决民族问题,实现民族的繁荣发展。只有通过社会主义革命,才能铲除民族压迫的(社会)根源,实现民族平等。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代表大会把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一同表述为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三大形式。自治权不仅包括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的权利,也包括管理(本地区内部事务)的权利。宗教的复杂性突出表现在(信仰)问题与(政治)问题常常联系在一起,而且两种不同性质的矛盾常常错综复杂地同时并存。宗教在有的民族形成特别是(次生形态)民族的形成中起了重要作用。宗教作为一种远离其经济基础的意识形态,有着较强的(适应性),这是决定宗教长期性的内在因素;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宗教有着赖以存在的(社会根源)和(认识根源),这是决定宗教长期性的外在条件。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承认和坚持)各民族都有保持或改革自己的风俗习惯的自由,这是我们党和国家对待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一贯政策。二、单选题:(A.基础理论和应用理论并容,理论和政策兼纳)是民族理论学科的一大特点。(A.民族平等团结)是我们党和国家民族政策中的总政策。21世纪新阶段我国的民族工作主题是(D.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2005年党中央在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中加入的一项重要民族关系原则是(D.和谐)。1950年11月24日,中央人民政府颁布(A.《培养少数民族干部试行方案》),规定了“普遍而大量地培养少数民族干部”的方针。1979年以来,国家组织北京支援内蒙古、河北支援贵州、江苏支援广西和新疆,山东支援青海,天津支援甘肃,上海支援云南和宁夏,全国支援西藏。后又确定在坚持全国支援西藏的同时,四川、浙江、上海、天津四省市重点支援西藏。这一行动叫做(D、对口支援)B:变异是民族风俗习惯自身发展之必然,(D.传承性和变异性)是民族风俗习惯矛盾统一的运动特征,在传承基础上的变异和变异过程中的传承,构成了民族风俗习惯发展的总规律。C:从我国民族风俗习惯改革的历史经验和民族风俗习惯的现状来看,民族风俗习惯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综合性工程,因此,改革的途径和方法要具有(C.原则性和灵活性)。D:当今世界,国际民族关系的总的发展趋势是(D.和平与发展)。对佛教经典中的“庄严国土,利乐有情”做出了“建设祖国为人民办好事,使人民安乐幸福”的新解释的是(C.赵朴初居士)。G:广义的民族问题是指民族自身的发展,以及民族之间、(A.民族与阶级)、国家之间等方面的关系问题。国家和有关部门在民族地区开发资源,兴办企业,建设各种项目和基地,都要树立的指导思想是(C.带动和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J:据2005年不完全统计,中国现有各种宗教信徒(D.1亿多人)。M:马克思主义的中国民族理论具有(D.政治性)和科学性统一的特点。目前,我国已建立的民族自治地方有(C.155)个。目前所查到的我国最早使用“民族”一词是在(C.南朝)时期。民族同化分为强迫同化与(C.自然)同化。民族自治地方地广物博,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C.64%)。民族平等团结是马克思主义处理民族问题的(C.根本原则)。民族关系的基本表现形式是(C.民族群体之间)的关系。民族关系的内容或者叫基本特征,是由民族关系的(B.性质)决定的。民族教育政策、法制是民族教育发展的(D.必然要求和必然结果)个。民族发展,是以民族自身因素,民族所处的自然因素、社会因素的综合作用下,民族生存和(B.演进)的质与量的提高。民族(D.同化),是指民族在自身发展和社会交往过程中,失去本民族的特征,接受其他民族的特征,变成其他民族组成部分的社会现象和社会过程。民族理论学科不仅研究和揭示民族和民族问题发展的规律,更重要的是,在认识这些客观规律的基础上,研究如何正确地解决或处理(D.民族发展及民族之间矛盾)的问题。民族风俗习惯在传承的过程中,由于受各民族经济的、社会的、政治的、文化的种种因素的影响而在内容和形式上发生着某种程度的变化。这种变化是一种历史的变异,是(B.在相对稳定中发生的渐变)。P:培养和任用足够数量的少数民族干部,是(B.真正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和实现民族平等的标志。Q:全国的绝大多数县、市都有(A.两个)以上民族共居。R:任何民族文化的发展,最终都体现在(A.民族文化素质的提高)上。S: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核心是(C.自治权的行使)。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关键是(A.自治机关的设立和建设)。孙中山认为,造成民族的根本原因在于(D.自然力)。私有制社会里产生民族问题的主要根源是(C.社会因素)。少数民族居住的边疆地区与(C.10多)个国家接壤。使民族定义建立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上,从而彻底否定了“民族文化自治”论的是(D.斯大林)。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以民族差别为前提的民族矛盾,往往表现为各利益群体间以(D.经济利益)为基础的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在内的各种权利的矛盾。W:我们通常所说的民族文化主要是指(B.精神文化)。我国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的少数民族有(C。44)个。我国55个少数民族中,目前通用汉语的民族是(A.满、回)。我国只有12个少数民族有沿用至今的传统文字,一共(D.15)种。我国大陆地区的(B.31个)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都有少数民族居住。我国的民族识别工作从新中国成立不久开始,基本完成是在(D.1987年)。我国处理民族自治机关与上级国家机关关系的基本原则是(B.民主集中制)。我国是一个宗教多元化的国家,对少数民族影响最大的宗教是(C.佛教和伊斯兰教)。我国有约3000万少数民族人口散居在全国各地的大、中城市,农村地区,包括1200多个民族乡、镇中,约占全国少数民族总人口的(B.1/3)。X:现阶段,我国的民族问题比较集中地表现在少数民族和少数民族地区迫切要求(B.加快经济文化发展)的问题上。现阶段民族工作的主要任务是(A.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现在我国的民族关系基本上是(D.各族劳动人民之间)的关系。新中国成立前,有文字的少数民族只有(B.18个)。新中国成立60年来,少数民族干部从1950年的1万多人发展到现在的(D.290多万人)。新中国成立后,清除了教会中的帝国主义势力,所实行的教会“三自”方针是(B.自治、自养、自传)。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曾先后帮助(A.11)个没有文字或文字不完备的少数民族创制了拉丁字母的形式的拼音文字。现今世界上共有(C.3000)多个民族,居住在2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绝大多数国家都是多民族国家,严格意义上的单一民族国家正在消失。Y:以地域关系为基础的人们共同体是(D.民族)由于民族地区教育发展落后,培养不出大量急需人才,因而造成民族地区缺乏大量的(A.科技人员和教员),造成教育落后,导致出现经济发展迟缓的状态。Z:在民族发展中起决定的作用的是(B.经济发展)。最早提出宗教信仰自由口号的是(C.资产阶级)。中国古代较普遍使用的对民族共同体的特定称呼是(A.夷狄)。三、多选题:(只注明跳过不选的)(BCDE)是我国民族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跳过A.实行邦联制A:B:保障我国散居少数民族的平等权利具有以下重要意义(ABCD)。跳过E.有利于加速散居少数民族文化发展C:从民族社会属性的角度,也就是民族社会发展程度和社会性质,可以把民族划分为(ABCD)。跳过E.共产主义民族从宏观上看,民族关系的影响因素可概括为(ABC)。跳过D.经济因素E.政治因素从微观角度看,经常影响具体的民族关系的重要因素包括(ABCD)。跳过E.民族间经济交流情况处理好民族自治地方内的民族关系,需要遵循的重要原则有(ABC)。跳过D.充分尊重各民族的自主权E.积极促进各民族的经济、文化交流D:当前,迫节需要调整少数民族干部的结构比例,其中主要包括(ABCDE)。党和国家在贯彻民族语言文字政策方面采取的措施主要有(BCDE)。跳过A.组织少数民族语言文字调查队,进行民族识别F:发展和完善少数民族地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要内容有(ABC)。跳过D发展特色经济和优势经济E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G:各民族风俗习惯共同的基本特性包括:(ABCDE)。各民族的多种多样的发展过程,可以归纳为几种基本的发展模式(ABE)。跳过C.渐进式发展D.突变式发展J:就人为宗教(神学宗教)而言,宗教所具有的基本要素大体包括(ABDE)。跳过C.宗教的传承和发展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少数民族中人口在1000万以上的有(BD)。跳过A.维吾尔族C.蒙古族E.回族决定了加速发展(包括帮助发展)少数民族经济的必要性的因素主要是(ABCE)。跳过D.少数民族地区自然资源的丰富即使在同一时代一国内的民族问题,也由于(ABDE)等因素的影响而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和发展趋势。跳过C.体质M:马克思主义的民族平等含义主要是(ABCE)。跳过D.承认和坚持各民族在环境保护的义务方面完全平等马克思主义对民族语言文字采取的原则态度是(BDE)。跳过A.独立C.尊重民族的发展变化,取决于它的(ABC)。跳过D.外部交往程度E.地理位置民族发展包括(BCD)等。跳过A.原生态发展E.次生态发展民族发展的基本条件,包括(ABCDE)等内部和外部条件。全选民族理论(ABCDE)。全选民族理论的研究方法包括(ACE)。跳过B.信息综合方法D.定性分析方法民族理论的研究范围、内容,主要应包括(ABDE)。跳过C.研究民族问题解决的方法民族风俗习惯的社会功能与作用包括:(ABCE)。跳过D.对民族发展、民族关系发展的融合作用民族风俗习惯形成的原因包括如下方面:(BCDE)跳过A.遗传原因民族教育(ABCD)。跳过E.有利于完善社会主义法制民族语言文字的主要特点是(ABCE)。跳过D.民族语言文字的多样性民族团结是指不同民族在社会生活和交往联系中的(ABDE)。跳过C.融合民族自治机关建设要注意的民族特点包括(ACE)。跳过B.民族文化D.民族风俗民族问题是中国的一项基本国情,它关系到(ACDE)。跳过B.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民族作为一种历史现象、社会现象和人种的繁衍现象,具有(ACE)等基本属性。跳过B.人文属性择D.文化属性民族平等是指不同民族在社会生活和交往联系的相互关系中,处在同等地位,具有同样的权利,包括各民族在社会生活各方面的(ABCD)的平等。跳过E.财富Q:
强迫同化是(ABCD)。跳过E.民族融合的结果S: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基本原则是(ABCDE)。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优越性主要有(BCDE)。跳过A.有利于国家的繁荣和社会的进步少数民族干部是(ABCDE)。少数民族在不同的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中创造并传承下来独特的少数民族文化(BCDE)。跳过A.形成了不同民族的经济结构斯大林提出的民族的共同特征是(ABDE)。跳过C.共同文化社会主义社会的民族关系主要表现为(ABCE)。跳过D.习俗交流交融关系孙中山在1924年《三民主义》一文中认为,造成民族的根本原因在于自然力,其中包括(ABCDE)。所谓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从根本上说,就是任何宗教都要遵循以下行为准则:(ACDE)。B.维护社会稳定随着民族地区社会改革基本完成,经济文化建设事业的深入开展,中国共产党提出了除培养少数民族的政治干部以外,还必须在少数民族中加速培养(AB)的方针、原则。跳过C.军事干部D.管理干部E.文化干部W:我国少数民族信仰的世界性的宗教主要有(ABCDE)。我国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和宗教问题,所具有的基本特点有(ABCDE)。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特点是(ABCDE)。我国民族教育具有以下特点(BCDE)。跳过A.民族教育与宗教的联系紧密我国的民族识别的主要依据是(ABDE)。跳过C.现实依据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民族关系的特点是(ABCE)。跳过D.民族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末期已形成民族语文的协作机构,著名的有(ABCE)。跳过D.回文六协X:学习和研究民族理论的意义在于(ABCE)。跳过D.发展文化教育事业的需要专业好文档新中国成立前,我国少数民族的社会经济结构大体有如下类型(ABCE)。跳过D.资本主义制度狭义的民族问题是指在(DE)发生的,表现在民族诸特征及具体形式上的民族间复杂的社会矛盾问题。跳过A.民族自身的发展方面B.民族与阶级之间C.民族与国家之间Y:以下被誉为我国少数民族英雄史诗的是(BCD)。跳过A.《阿诗玛》E.《嘎达梅林》以下各项中,属于民族问题的共同特征的有(ABD)。跳过C.不定性E.连锁反应性
Z:在鉴别民族风俗习惯时应遵循的原则是其:(ABCDE)。在民族关系的发展中,核心问题或中心问题是(BCE)。跳过A.民族团结的实现D.民族经济的进步在现实生活中,我国的民族问题往往表现为(BCDE)。这是现阶段我国民族问题的一些鲜明特点。跳过A政治问题与军事问题交织在一起四、辨析题:B:不应把民族自治地方与国家的关系所涉及的所有问题都作为民族关系。(对,抄一遍)D:当前,为了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秩序,应由上级国家机关统一制定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方针、措施。(错,民族地区根据本民族、本地方的特点,制定、调整生产建设方针、政策和计划,避免“一刀切”加快经济建设事业发展)党和国家采取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因此宗教宣传可以在社会上、一般学校中进行,无神论的宣传也可以在寺庙、教堂等宗教活动的场所进行。(错,任何人或者组织不得加以干涉)F:发展民族经济是改革民族风俗习惯的根本途径。(对)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主要靠国家的帮助。(错,不是主要的,是必要的必须的)封建社会民族问题的发展规律是:民族问题具有长期性,并具有两个历史发展趋势,即民族的繁荣发展与民族间联系不断加强,各民族在各方面日益接近。(错,封建社会改为社会主义社会)G:关于民族的定义是人们对民族和民族问题的总认识,一方面表现为人们对民族和民族问题的基本看法,另一方面反映在人们对待和处理民族问题的态度和方法上。(错,民族改成民族观)J:即使对于某些落后的民族风俗习惯,也不能强迫命令少数民族予以改革。(对)M:目前我国并不是所有少数民族人口的民族成分均已确定。(对)民族平等团结是我们党和国家民族政策体系中的总政策。(对)民族的产生和存在与国家的产生和存在有着密切的联系。(对)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权不仅指自治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的权利。(对)民族灭亡,是指世界各民族经过民族融合,实现民族大同,民族实体作为客观存在自行消失的现象。(对)民族自治机关的自治权特指行政管理权。(错,还包括地方性立法权等)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是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的人民政府。(错,除此之外,还有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的人民代表大会)民族关系的基本表现形式是不同民族的单个人之间的关系。(错,民族群体间的关系)民族是一种社会人们共同体,具有的属性就是社会属性。(错,还有自然属性、生物属性等多维属性)民族地区经济的繁荣需要鼓励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因此应大力发展民族地区乡镇企业。(错:大力发展个体、私营、外资经济)民族分化,是指一个民族的一部分从原属民族实体中分化出来的现象,它往往是由民族内部的文化差异造成的。(错,民族分化,是指一民族的某些部分从原属民族实体中分化出来的现象。)民族理论研究的主要任务,是对各个民族的特性进行研究,取得规律性认识和结论。(错。民族理论的研究对象是世界上普遍存在的民族和民族问题,目的是揭示民族和民族问题的一般发展规律,正确认识与妥善处理民族发展及民族之间的矛盾、问题。)民族区域自治的基本问题就是民族自治地方设立自治机关。(错,还有自治机关的自治权的行使问题)民族区域自治是中国共产党为解决民族问题所创造的一个重要原则。(错,不是创造,是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民族问题的理论原则,结合我国具体的历史条件和现实情况、民族情况决定的)民族融合,是指部分民族或者其中的一部分,在特定条件下组合成为新的民族的现象。(错,民族融合是民族消亡的途径和方式,民族消亡是民族融合的实现结果)民族是在生产方式、语言方面具有共同的特征的稳定的人类共同体。(错,还有历史渊源、文化、风俗习惯以及心理认同方面具有共同特征)(错。民族在历史渊源、生产方式、语言、文化、风俗习惯以及心理认同等方面具有共同的特征,把个别特征拿来作为民族的定义是不够的。)民族语言具有稳定性,它将永远存在。(错,民族语言文字随民族的形成而形成,随着民族的发展而发展,最终也将随着民族的消亡而消亡)民组组合,是指世界上一切民族的民族特征,在经过长期的共同性增长的基础上融合一体,民族差别最终整体消失的现象。(错,民族组合,是指某些民族或其中的一部分,在一定的条件下重新组合成一个新的民族的现象)民族科学研究包括许多学科门类,诸如民族理论、民族历史、民族语言、民族经济、民族学、民族文化等许多方面。这些研究都是分别进行的,并不需要一定的民族观指导。(错,必须有正确理论指导)目前少数民族干部中最缺少的是管理干部,最多的是党政干部。(错,目前少数民族中党政干部最多、管理干部少、科技干部更少的不合理结构)S:少数民族干部的培养任用是体现民族平等团结的主要表现形式,也是民族平等团结的主要标志。(对)少数民族文化素质对我国目前在民族地区实行的改革开放具有重要意义,是使之在民族地区深化和发展的重要条件。(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的民族问题集中表现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要求加快发展经济。(错,结尾加上文化事业)社会主义社会已不存在民族间的不平等现象。(错,民族平等有不完全性)社会主义时期,宗教产生的社会根源已经基本消失,因此宗教会很快消亡。(错,宗教将长期存在下去)社会主义时期是民族语言融合的时期。(错,民族语言文字发展的最终结果是语言和文字的统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竞争只会给民族关系的发展带来促进因素。(错,也会给民族关系带来一些消极因素的作用)W:我们不能把不同民族成员之间发生的关系一概纳入民族关系之中。(对。只有这种关系中具有民族性的内容才应将其纳入民族关系之中)我国历史上出现过的所谓“民族融合”,实际上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民族融合。(对)我国的民族问题就表现在民族关系方面。(错,表现在民族发展方面与民族关系方面)我国在民族识别工作中是完全按照斯大林的民族特征理论进行民族考察的。(错,辩证的科学的运用)X:新中国成立以来,制定了一系列保障散居少数民族权利的法律和政策措施,其中包括:保障散居少数民族的平等权利;保障族籍权利;保障散居少数民族的参政权;保障散居少数民族发展经济文化的权利;保障散居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自由及保持或改革风俗习惯自由的权利;保障本民族语言文字的权利。(错,保障的是权利和利益)((对,抄一遍))Y:一个民族中,说不上好坏的一般的风俗习惯,对民族社会生活不起明显的促进或阻碍作用,这种情况被称为民族风俗习惯的混合作用。(错,这是民族风俗习惯的中性作用。)Z:在民族问题理论中,有关民族问题概念的理论观点是最基本和最基础的理论。(对,抄一遍)中国的法律承认和坚持各民族都有保持或改革本民族风俗习惯的自由。(对)中国共产党的民族干部培养方针已经用法律的形式规定下来,少数民族干部工作不断走向法制化。(对,抄一遍)中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每个公民都有如何认识民族现象、处理民族关系的问题。(对)中国民族教育的基础差,发展不平衡。(对,抄一遍)宗教信仰不属于政治问题。(对,宗教信仰是一部分信教群众对于生活的认识和态度,属于思想领域的认识问题,而不属于政治问题。)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强调的就是一个内容:保障人们信教的自由。(错,不仅这一个内容)五、论述题:电大《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习题D:当前重视和加强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建设应采取哪些措施?答:重视和加强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建设的措施包括:(1)拓宽选拔少数民族干部和各类人才的渠道。(2)重视建设一支德才兼备、廉洁自律、敬业勤政、奉公守法、密切联系群众的少数民族党政领导干部队伍。(3)重点选拔少数民族经济、科技和管理人才,努力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4)加强少数民族中高级后备干部、少数民族妇女干部和党外干部的培养。(5)拓宽乡镇基层后备干部的来源。(6)进一步解放思想,大胆选拔和使用少数民族干部。(7)注重少数民族干部观念的不断更新。党和国家发展少数民族经济的方针、政策有哪些?答:(1)坚持改革开放,积极稳妥地方志社会主义市场经济。(2)坚持“五个统筹”,坚持因地制宜。(3)坚持国家帮助和少数民族自力更生想结合的方针。(4)在国家帮助少数民族方针经济建设和开发利用少数民族地区自然资源的时候,必须坚持国家利益和当地民族的实际利益相结合的原则。(5)根据国家的总体发展布局规划,民族地区依据本地方的特点和需要,制定经济建设的方针和措施。(6)实行“对口支援”,帮助民族地区经济发展。(7)采取有利于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有哪些。答:①党的民族区域自治政策。②大力培养和使用少数民族干部。③加快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发展的方针政策。④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⑤各民族都有保持或改革本民族风俗习惯的自由。⑥各民族都有宗教信仰的自由。L:联系实际谈谈怎样理解民族语言文字的特点?答:民族语言文字的主要特点如下:(1)民族语言文字的民族性。民族语言文字的民族性适指民族语言文字作为民族的主要特点所体现的语言意识和语言感情,即通过语言来表现民族特征、民族心理和民族感情。民族语言文字是民族特征的直接表现。民族语言文字对民族有着密切的联系和依赖性。(2)民族语言文字的稳定性。民族语言文字的稳定性是指民族语言文字作为民族社会的主要交际工具,保持其基本成分和表现形式的长期稳定。但民族语言文字的稳定性并不排斥语言文字将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发展而发展。(3)民族语言文字的发展性。民族语言文字的发展性适指民族语言文字随着社会的变迁和民族生活环境的变化以及民族关系的发展,在几笔词汇、语言结构、使用习惯等方面不断改进,使旧有的、失去生命力的词汇逐渐淘汰,而代表时代脉搏和新生事物的新词汇不断被创造出来,使语言文字在内容和使用手段上更富有时代感。(4)民族语言的交融性。民族语言文字的交融性即指民族语言将随着民族关系的改善,经济文化联系的增强,各民族的语言词汇中出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现象。这一特点无疑取决于民族间日益增强彼此间的合作和联系这一趋势。随着社会的发展,民族间彼此学习语言文字的现象增多,民族语言交融现象也增多。M:《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是一门综合性学科。答:《民族理论与政策》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其内容主要包括:①民族是一个历史范畴,社会主义时期是各民族共同发展、繁荣的时期。②民族问题是社会问题的一部分,我国现阶段民族问题只有在中国社会现代化建设中逐步解决。③党和国家坚持各民族平等、共同繁荣的原则,保障各少数民族的合法权益。④巩固和发展国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促进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和社会全面发展进步。⑤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在发展中不断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⑥在提高各民族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的同时造就一支宏大的德才兼备的少数民族干部队伍。⑦在处理民族问题时特别注意全面正确贯彻党的宗教政策。R:如何区别和理解民族同化、民族分化、民族组合、民族融合、民族消亡?(可作为名词解释)答:民族同化是指在自身发展和社会交往过程中,失去了自己民族的特征,接受别的民族的特征,变成别的民族组成部分的社会现象和社会过程。它分为强迫和自然同化两种。民族分化是指一民族的某些部分从原属民族实体中分化出来的现象。其多在民族迁徙中造成的。民族组合是指某些民族或其中的一部分,在一定的条件下重新组合成一个新的民族的现象,这与民族同化现象不同。民族融合是指世界上一切民族的民族特征,在经过长期的共同性增长的基础上融为一体,差别最终消失。民族消亡是指世界各民族经过民族融合,实现民族大同,民族实体作为客观存在自行消失的现象。民族融合是民族消亡的途径和方式,民族消亡是民族融合的实现结果。民族融合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历史上的所谓民族融合实际上是民族同化;民族消亡是民族自我发展、完善历史过程的必然结果,民族消亡只有在阶级、国家消亡之后才能实现。S: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党的民族政策。答:民族理论:①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无产阶级及其政党认识和处理民族问题的理论基础。②研究揭示民族及民族问题这一历史现象的发展规律。③阐明无产阶级及其政党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立场、途径和方法。民族政策:①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中国民族关系特点相结合而逐步形成的一系列处理民族关系,解决民族问题的指导原则和行动准则。②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③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什么是民族区域自治?其主要内容和实质是什么?答: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其主要内容:(1)建立民族自治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首要问题。(2)设立自治机关:我国民族区域自治的两个基本问题之一,也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关键。(3)行使自治权:我国民族区域自治的两个基本问题之一,也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核心。其实质是要在统一的多民族的社会主义国家内,使有着一定的聚居区的少数民族,有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内部地方性事务的权利,保障少数民族的平等地位,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保证各少数民族按照自己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特点,发展经济文化事业,促进民族发展和繁荣,巩固祖国的统一和各民族的团结。试述马克思主义的民族平等的含义。答:马克思主义的民族平等含义主要是:(1)承认和坚持一切民族的一律平等。坚决反对任何民族享受任何特权。从一个国家来说,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从世界范围来说,世界所有民族一律平等。民族部分大笑一律平等;民族无论先进与落后一律平等;聚居和散居民族一律平等。(2)承认和坚持各民族在社会生活的一切方面的一切权利上完全平等,并无条件地保护一切少数民族的权利。不仅在政治上完全平等而且在经济上完全平等,还要再文化上完全平等,以及一切社会生活领域内完全平等。(3)承认和坚持各民族在形式上、法律上,乃至事实上的完全平等。不仅在执政党的党规及国家的法律中要有民族平等的明确规定(纲领、政策、法律),而且要在实际生活中加以实施和保障,还要大民族(原来的压迫民族)采取措施,包括招股、帮助甚至牺牲自己的某些利益,以对待自己的不平等来抵偿生活上实际形成的不平等。试述学习和研究民族理论的意义。答:学习和研究民族理论的意义是:(1)学习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是树立正确的马克思主义民族观的需要。民族观是人们对民族和民族问题的总认识,一方面表现为人们对民族和民族问题的基本看法,另一方面反映在人们对待和处理民族问题的态度和方法上。马克思主义揭示了民族和民族问题的发展规律,指明了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途径和方法,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是科学的民族观。中国式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每一个公民都有一个如何认识民族现象、处理民族关系的问题。因此,学习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进行马克思主义民族观的再教育,是非常必要的。(2)学习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是认真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做好民族工作的需要。民族问题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情。民族工作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处理好民族问题,做好民族工作,必须坚持正确的民族观,制定实施正确的民族政策。这就必须认真学习和研究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民族理论,特别是学习和研究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民族理论以及新世纪新阶段科学发展观的民族理论,从而把握我国民族政策的理论依据,弄懂它的内容和精神实质,从而提高我们贯彻执行党的民族政策的自觉性。同时,学习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了解民族和民族问题发展的一般规律及其解决民族问题的原则方法,也有助于我们在执行党的民族政策、开展民族工作的过程中,明确政治方向,总结经验教训,开拓创新思路,更好地贯彻执行党的民族政策。(3)学习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对我们进行民族研究工作,也有重要的指导性意义。民族科学研究包括许多学科门类,诸如民族理论、民族历史、民族语言、民族经济、民族学、民族文化等许多方面。但是,这些研究都必须在一定的民族观指导下才能进行。民族研究的各门具体学科一般都只是从某个侧面对民族和民族问题的某种现象进行具体的研究,所揭示的只是民族发展的某些个别方面的规律。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则不然,它是从总体上对民族进行概括,所揭示的是民族和民族问题发展的最一般的规律。因此,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所揭示的许多规律,对民族研究各门学科都具有指导意义。试述民族教育对民族发展的重要作用。答:民族教育是一个民族的经济发展和文化发展的标志和反映,同时又是民族经济文化将来发展的可能性的预示,也是实际发展的前提。因此,一个民族的教育在这一民族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民族教育是关系到民族发展和社会发展与否的大问题。民族教育是提高民族素质的有效途径。民族的发展,从根本上说,就是民族素质的提高和优化。民族素质的提高,主要靠民族教育来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知识水平,使全民族的思想理论素质、科学文化素质等得到提高,心理、意识素质得到优化,身体素质也逐渐得到提高,使这一民族逐渐发展成为现代文明民族。民族教育发展是民族经济腾飞的前提条件。民族教育是民族经济状况的反映,民族教育反过来也影响或促进民族经济发展。重视民族教育的投入,培养出大批有用人才,就会促进民族经济发展;护士民族教育,文盲人口不断增加,专业人才缺乏,民族经济就会遇到劳动者素质低、技术人才不足而带来的诸多问题。民族教育是民族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只有大力发展少数民族的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提高少数民族人民的文化水平,才能建设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民族教育发展有利于协调和完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各民族人民的教育和文化水平的普遍提高,将提高他们的心理承受力、包容力,民族交往中的相让、相容、相互尊重的自觉性将会提高,这些将有利于民族关系的和谐发展。W: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民族关系的发展趋势是怎样的?现阶段民族关系呈现的发展趋势又是怎样的?答: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时期里,我国各民族平等和谐、团结奋斗、繁荣发展,是民族关系的总的发展趋势。(1)各民族间的交流增多,杂散居现象更为普遍,民族关系更加密切。(2)民族间的共同因素增多,差别性越来越小,中华民族凝聚力增强。(3)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国家兴旺发达。现阶段我国民族关系的发展趋势是:民族平等的进一步完善与民族间事实上不平等明显存在并存;民族团结的大趋势与民族主义(包括民族分裂主义)思想有所滋长并存;民族间互助合作的发展与民族间(经济领域)竞争增强并存;民族共同发展趋势与民族间发展差距拉大并存;民族联系交往增多与民族意识增强、民族内聚力增强并存。我国现阶段提出的民族的基本特征和斯大林所述有哪些相同与不同?答案一:斯大林在1913年主张的是民族具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共同心理素质等四个特征说。经过长期的思考与实践2005年中国共产党集中国、世界的民族理论之大成提出了:民族在历史渊源、生产方式、语言、文化、风俗习惯以及心理认同等方面具有共同的特征。与斯大林的民族基本特征论述更加视野宽阔,全面合理。答案二:在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发展史上,第一个完整的科学的民族定义,是由斯大林1913年在《马克思主义与民族问题》一文中提出的。他认为:“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由此可知,斯大林主张的是民族四特征说,即民族具有四个共同特征,即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共同心理素质。斯大林的民族定义固然是一个科学的概念,但并不能完全套用于中国的实际。经过长期的思索与实践,2005年5月,中国共产党在关于民族问题的基本理论和政策的阐述中提出:民族是在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形成的稳定的人们共同体。一般来说,民族在历史渊源、生产方式、语言、文化、风俗习惯以及心理认同等方面具有共同的特征。有的民族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宗教起着重要作用。这就是中国共产党关于民族的六特征说。与斯大林的四特征理论相比,更强调民族的历史渊源、风俗习惯等,视野更加宽阔,更加合理地确认诸要素的整体性和诸要素之间的关系。它是在总结中国和外国民族理论及其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既继承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民族的理论,又吸收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民族的认识,还合理借鉴了国外关于民族的论述,可以说是集中国、世界的民族理论之大成。我国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分布特点形成的历史原因。答:①各民族人民之间的长期友好交往,贸易往来;②历代王朝实行戌边、屯田和开荒等政策而导致各民族人民相互的迁徙与流动。③民族压迫与民族的内、外部斗争,使力量较弱的一方为逃避战祸而迁徙。④各族劳动人民为谋生、追求耕地、寻找牧场而向其他民族地区迁徙流动。⑤朝代更替也造成各民族的分散、交错杂居。我国各民族的人口构成。答:①我国各民族人口发展不平衡,少数民族人口仅占全国总人口的8.41%。②少数民族当中壮族人口最多,是唯一人口上千万的民族。③人口在千万以下,百万以上的民族有17个。④人口在百万以下,十万以上的有15个。⑤人口在十万以下,一万以上的有15个。⑥人口不足一万的民族有7个。⑦人口少的小民族近一半。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特点。答:①地域辽阔、人口稀少。少数民族居住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64%,而人口仅占8.41%,人口密度大大低于118人的全国平均水平。②物产众多、资源丰富。中国少数民族地区地域辽阔,不同的自然地理条件使这一地区物产众多,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③多数位于边疆和国防战略要地。我国143个陆地边境县中,民族地区就有112个,还有30多个民族跨境而居。我国民族分布的特点。答:从全国总体来看,各民族分布的显著特点是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交错居住。从具体情况来讲,有以下两个特点:①汉族主要聚居在黄河、长江的中下游流域及珠江流域,还有松辽平原一带的省市,但又遍布全国。②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边疆地区,有自己或大或少的聚居区,在内地和少数民族地区,汉族都与各少数民族交错居住。X:学习《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的目的。答:通过向各民族青年学生系统地进行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和党的民族政策的教育。①帮助他们树立科学的民族观、宗教观。②提高他们维护祖国统一,加强民族团结,执行党的民族政策的自学性。③激发他们的爱国主义热情。学习《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的意义。答:①要求我们掌握马克思主义解决民族问题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提高我们的理论水平,树立科学的民族观。②使人们对党的民族政策及理论依据有系统全面的了解,增强对国情的深刻认识,提高我们执行党的民族政策和自觉性,增强在民族问题上辨别是非的能力。③使当代大学生综合素质得到提高。学习《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的方法。答:①实事求是看问题的方法;②辩证地看问题的方法;③唯物地看问题的方法;④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Z:怎样理解民族问题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情?答:民族问题对我国这样一个多民族国家来说是关系到国家命运和前途的大问题。(1)民族问题关系到人民团结和社会稳定。民族团结是人民团结的重要标志。民族问题的存在程度和解决状况,直接影响着民族团结和人民团结的程度和状况。(2)民族问题关系到社会发展和民族发展。社会稳定是一个国家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国家统一的重要保证。我国的社会稳定以稳固的民族大团结为前提、为基础。某一民族或某一地区发生的民族问题,会迅速影响到其他地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回热器产业链招商引资的调研报告
- 电动高尔夫球车市场分析及投资价值研究报告
- 回声测深设备产业链招商引资的调研报告
- 化学品加工用蒸烫机产业链招商引资的调研报告
- 安排和组织专家讨论会行业经营分析报告
- 不透明度监测器产业链招商引资的调研报告
- 场所的专业清洁服务行业相关项目经营管理报告
- 云零售服务行业相关项目经营管理报告
- 临床诊断服务行业相关项目经营管理报告
- 建筑物填缝服务行业市场调研分析报告
- 观文化昌盛延传承火炬
- 狄金森诗全集
- 诚信在我身边+高二上学期诚实守信教育主题班会
- 神话故事后羿射日
- 碎屏险培训课件
- 村医基药培训课件
- 《印刷知识介绍》课件
- 法院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 数字化时代企业营销创新策略研究
- 经典成语故事叶公好龙
- 青春期性教育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