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江淮十校2024届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0/M02/27/19/wKhkGWW5_4mALgjrAALPejRj4ow520.jpg)
![安徽省江淮十校2024届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0/M02/27/19/wKhkGWW5_4mALgjrAALPejRj4ow5202.jpg)
![安徽省江淮十校2024届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0/M02/27/19/wKhkGWW5_4mALgjrAALPejRj4ow5203.jpg)
![安徽省江淮十校2024届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0/M02/27/19/wKhkGWW5_4mALgjrAALPejRj4ow5204.jpg)
![安徽省江淮十校2024届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0/M02/27/19/wKhkGWW5_4mALgjrAALPejRj4ow520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安徽省江淮十校2024届中考语文模拟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积累与运用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和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虔信(qián)荫庇(bì)自知之名(míng)B.托辞(cí)蓦然(mù)中流砥柱(dǐ)C.告罄(qìng)刹那(chà)断章取义(qǔ)D.感概(kǎi)孱弱(chán)面面相觑(qù)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齐白石画展一开幕,绘画爱好者趋之若鹜,争相观瞻。B.作为当代较有影响的作家,他的杂文对社会时弊的议论更是入木三分。C.对于作文中的病句和错字,许多同学不以为然,认为这些问题不必较真,无伤大雅。D.登高望远,看到高山大川,沧海桑田的壮丽景色,我心潮澎湃。3.下列关于传统文化常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华给小兰猜生肖谜语:“耳大身肥眼睛小,好吃懒做爱懒觉,模样虽丑浑身宝,生产生活不可少。”小兰回答说:“是猪,排在生肖最后一位,对应的地支是亥。”B.今年的6月7日,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传统节日一端午节,小华邀请小兰一起去做香囊看龙舟、品粽子。C.中考在即,小华学习态度仍不端正,小兰劝告道:“时不我待,你身为男子汉,一定要认真学习,不要辜负了美好的豆蔻年华。”D.小兰初中毕业后,去拜访初中时的班主任刘老师,临走时,刘老师送小兰出门,小兰客气地说:‘刘老师,叨扰了!请您留步。”4.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A.《左传》《战国策》《史记》分别是编年体、国别体、纪传体史书。B.《我的叔叔于勒》的作者是法国作家莫泊桑,小说通过主人公菲利普夫妇反复无常的态度变化,深刻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C.官员的任免升降常用以下词语:“拜”,用一定的礼仪授予某种官职或名位;“除”,拜官授职;“擢”,提升官职;“谪”“迁”,都是降职贬官或调往边远地区。D.“诸子百家”是对春秋战国时期学术思想代表人物和派别的总称,比如孔子、老子、墨子和儒家、法家、道家等。5.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着眼(zháo)蝙蝠(biān)比较(jiào)吹毛求疵(chī)B.憎恨(zēng)差使(chāi)祈祷(qǐ)畸形(qí)C.气氛(fēn)堵塞(sè)戛然而止(jiá)炽热(chì)D.狡黠(jié)迸溅(bìng)粗犷(kuàng)诲人不倦(huì)6.“登高社”社员们对“登高”这一活动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究,请结合你的积累,一起来完成吧!每当登临高处,举目四望,便觉天地悠悠,亘古未变;外物永①(héng),历久犹存。而人的生命与之相比,何其短(zàn)②,何其渺小。登高而望远,远处是家乡、是归处。思故乡、安社稷、济苍生……“登高”化为文人的一个“情结”,千百年来被反复(yín)③咏。(1)请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①____②____③____(2)“登高说愁”是古诗中的常见主题,下面是社员们搜集到的部分名句,请帮助填写完整。(游子怀乡)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许浑《咸阳城东楼》)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崔颢《黄鹤楼》)(壮士悲歌)③__________,④__________。(陈子昂《登幽州台歌》)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3)社员们发现“登高说愁”这一说法也并不绝对:王安石登上飞来峰,以“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一展朝气与信心;杜甫登泰山而小天下,以“③__________,④__________”喊出豪情与壮志;而范仲淹则在《岳阳楼记》中以“⑤__________,⑥__________”尽显豁达与淡然。(4)社员们在探究重阳节登高习俗过程中,对“重阳节”这一名称产生了疑问,请从下面“阳”的释义中选择正确的义项来解释。①从阜,易声。从阜,与山有关。本义:山南水北。阳还有凸出的意思。②农历十月的别称。③晴天④九重阳节:____________________7.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__________,随君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__________,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关雎》)__________,山雨欲来风满楼。(许浑《咸阳城东楼》)__________,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苏轼《定风波》)纷纷暮雪下辕门,__________。(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生,我所欲也;__________,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鱼我所欲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__________。(《富贵不能淫》)8.名著阅读。(1)根据阅读印象,选出下列名著解读正确的两项是:A.“他人长得赛条江鲫,骨细如鱼刺,肉嫩如鱼肚,不是赚钱发财的长相,倒是舞文弄墨的材料。凡他念过的书,你读上句,他背下句,这能耐据说只有宋朝的王安石才有。”“他”是《俗世奇人》中的冯五爷。B.“他又高又瘦,留着大胡子。他的头光秃秃的,两只耳朵又大又长,看起来简直就是一个善良忠厚的魔术师。”“他”是《童年》里的彼得。C.“他穿衣服太模糊了,有时竟会忘记带领结;冬天是一件旧外套,寒颤颤的。有一回上火车去,致使管车的疑心他是扒手,叫车里的客人大家小心些。”“他”是韩麦尔先生。D.培根在《谈读书》中阐明了“美德比美貌更重要”的道理,并体现了培根善于用诗化的语言阐述精辟的哲理的特点。E.“我十四岁从苏州被人带进了北京,十六岁那什么(指开怀),四年见识了不少人,二十岁到底还是跟了施大这个老鬼”文段中的“我”是指兰姨娘。(2)阅读《水浒传》有关描写宋江的两个片断,结合全书,分析梁山好汉失败的原因。A.只说李逵得了这个银子,寻思道:“难得宋江哥哥,又不曾和我深交,便借我十两银子,果然仗义疏财,名不虚传……”B.当时宋江便教杀牛宰马,大设筵宴,一面分投赏军,一面大吹大擂,会集大小头领,都来与高太尉相见。各施礼毕,宋江持盏擎杯,吴用、公孙胜执瓶捧案,卢俊义等侍立相待。宋江开口道:“文面小吏,安敢叛逆圣朝,奈缘积累罪尤,逼得如此……”二、阅读9.登飞来峰王安石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1.下列对这首诗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诗与一般的登高诗不同,前两句虽然也是写景,但这仅仅作为后两句议论的铺垫。B.“不畏”显示出作者的自信,表达了作者不怕一切邪恶势力阻挠的豪情壮志。C.“浮云”指眼前的困难、障碍,比喻阻挠变法的小人或一切阻碍历史前进的势力。D.本诗借景说理,语义双关,既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雄心壮志,又表现了他归隐山野的矛盾心理。2.这首诗处处写景,又另有所指。诗中的“最高层”,字面是指___________,实则指________。10.孙觉(字莘老)知福州。时民有欠市易钱者,系狱甚众。适有富人出钱五百万葺佛殿,请于莘老,莘老徐曰:“汝辈所以施钱,何也?”众曰:“愿得福耳。”莘老曰:“佛殿未甚坏,又无露坐者,孰若以钱为狱囚偿官,使数百人释枷锁之苦,其获福岂不多乎?”富人不得已,诺之。即日输官,囹圄遂空。①市易钱:此处指与官府交易产生的钱款。②偿官:偿还官府(欠款)。偿,偿还。下文“输”:交纳。③囹圄:监狱。1.解释下列词的含义。系狱甚众众()愿得福耳得()2.下列对文中画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A.莘老慢慢地说:“你们之所以要捐钱,为的是什么呢?”B.莘老慢慢地说:“你们用这样的方式捐钱,为什么呢?”C.莘老慢慢地说:“你们这样捐钱,怎么行呢?”D.莘老慢慢地说:“你们捐钱的原因,是什么呢?”3.孙觉以“___________________”为由,委婉地表明不建议修佛殿的态度。4.选文中孙觉的智慧体现在:引导富人捐钱,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还填补了官府的亏空。11.阅读议论文《第二的价值》完成小题。一教授在课堂上问:世界第一高峰是哪座?大家脱口而出:珠穆朗玛峰。又问:世界第二高峰呢?台下一片沉默。这种“记得第一,遗忘第二”的现象,乃至由此衍生的“只认第一,不认第二”心理,在我们的社会上还较为广泛地存在着。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们的行为选择。我们常说“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但也不是所有的士兵都能当元帅。当我们不能成为“第一”时,是否甘为“第二”?“第二”究竟具有什么样的价值?自然界中,在胡蜂凭借“身高马大”袭击蜜蜂蜂巢时,一只工蜂会冲上去死死缠住它,更多的工蜂则会紧跟而上,工蜂最终靠集体力量战胜胡蜂。第一只冲上去的工蜂格外可敬,但其他工蜂的壮举同样可贵。毫无疑问,正是众多“第二”,成全和光大了“第一”的价值,共同铺就了通向胜利的道路。“风行草偃,从化无违”,社会道德的拔节既需要“风行”,也离不开“草偃”。江苏南京,听到电台播发有人抢劫奥迪车的消息,多名出租车司机协助警方围追堵截,成功将涉案车辆拦截。四川遂宁,看到有人抢劫,前后多人追了上去,终使抢劫者无路可逃。河北保定,“良心油条哥”刘洪安拒绝用剩油炸油条,他带了这个头,越来越多的油条店不再重复使用剩油,“良心经营”之风蔚然。无数事实表明,正义所以能战胜邪恶,光明所以能战胜黑暗,善美所以能战胜恶丑,就在于众多的“第二人”一起汇成正能量的洪流。许多时候,意义远比名次更重要。在自行车队中,有“破风手”和“冲线手”的角色区分:“破风手”在比赛中负责冲破气流,为紧跟其后的“冲线手”减轻空气阻力,临近终点时,体力相对充沛的“冲线手”奋勇冲刺,为车队争取冠军。无论是“破风手”,还是“冲线手”,名次虽不同,但各担其责,各出其力,贡献不分大小。在社会风气的形成、道德价值的引领中,没有“破风手”的引领就缺少目标和方向,没有“冲线手”的跟进就难以形成趋势和力量。做“第二”当然不是盲从,而是一种正向价值的选择,择其善者而从,择其不善而改,向着正能量靠拢。“上梁”歪则跟着歪,别人送礼请吃自己也不闲着,这样的盲从只会使得违纪违法绵延不断。如果第一人挤占生命通道,众多“第二人”视其不善而不从,生命通道又怎会屡屡出现被挤占的局面?如果第一个人哄抢交通事故中散落的物品,“第二人”站出来制止而不是抢得更猛,是不是就能隔断哄抢的传播链?正是诸多“第二人”择定的价值,共同熔铸出道德向上拔节、人心砥砺前行的中坚力量。好风气要靠每个人来坚守,每道“梁”都顶得住,无论是政治生态还是社会风气,才不会出现裂痕和塌方。“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人生一世,做何种人,成何种事,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己。无论从事什么职业,无论身处什么环境,见贤思齐、起而行之都是难能可贵的进取态度。只要有颗向善上进之心,第几又何妨?1.本文作者要表达的主要观点是什么?2.第段中叙述了教授的课堂提问,有什么作用?3.试分析第段运用的论证方法及作用。4.请赏析第段划线句子的表达效果。5.有人认为第段如果删去并不影响论证效果,你的观点如何?简要说说理由。12.记叙文阅读鲜花课乔叶①那天出差,在高铁站候车,闲着无事便看着来往的陌生人解闷。忽然,视线里出现一个中年男人,他站在安检区外,正被一群人热热闹闹地包围着送行。告别即将结束时,戏剧性的一幕出现了﹣﹣一个小美女慌慌张张地跑过去,往他怀里塞了一大捧鲜花。是一束淡黄色的玫瑰,我目测了一下,足有四五十枝,每枝都用淡绿色的彩纸包着,极为悦目。②于是,这个男人一手抱着玫瑰,一手拉着箱子,身上还背着一只包。他忙不迭地冲送行的人们挥手告别,进了安检区。看着他在安检机的传送带旁手忙脚乱地挪动箱包和鲜花,我不由得笑起来。③鲜花,我也收到过这样的礼物。说实话,这样的礼物是一种漂亮的麻烦。第一次被送鲜花时,我也是两手满满的行李,却还是倍加珍惜地把花抱回了郑州。安检,上车放到行李架上,下车再从行李架上取下来……到家后,鲜花已不复娇艳,我恋恋不舍地端详再三,还是将其扔进了垃圾桶。④我于是得出结论:鲜花这种东西,收到的时候心情是喜悦的,照相的时候抱着是娇美的,在房间里插着的时候是芬芳的,但在旅程中是令人狼狈的。⑤因此,当这个带着一股淡淡鲜花芬芳的男人从我身边走过时,我怀着近乎看笑话的心情,观察他会如何处置怀里的鲜花。⑥只见他走到候车席的一端,站在那里,一脸的严肃。他踌躇了片刻,然后解开花束的包装纸。接下来,他开始将花分送给候车的人们。每人一枝,人人有份。⑦有老人谦让,说给年轻人吧;也有人谢绝,说手上的行李太多。他也不勉强。事实上,这件事虽然很温馨,但他看起来依然很严肃,一点儿都不热情,还有一些腼腆。不得不承认,这种腼腆在他脸上,显得很可爱。⑧人群中微微有了波澜,候车席里有越来越多的人看到他,注意到他。⑨快到我这里了。眼看他离我越来越近,我居然有些紧张,如同小孩子在等待将要分得的糖果。⑩在我的意识深处,鲜花一直是虚妄的,甚至是所有礼物中最为虚妄的:开得再悦目,也会很快枯萎,然后被扔掉,结局颓然。如同太多稍纵即逝的美好事物,甚至如同人生。⑩而眼前的这个男人,他想到这些了吗?他一定想到了,而且一定比我想得更深。可是,你看他,他还是把手中的花朵,一枝一枝地送了出去,分享给这些陌生人。在明了虚妄之后,他还有分享的诚意和赠送的热情。而这些鲜花,也托了他的福,在成为垃圾之前,幸福地作为鲜花绽放到最后一刻。(《读者》2018.4)1.依据文章内容,填写下表。地点场景“我”的看法安检区外①_____将是一段狼狈的旅程②_____中年男人手忙脚乱挪动箱包和鲜花③_____候车席一端④_____温馨、可爱2.请从人物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第⑥段画线句。只见他走到候车席的一端,站在那里,一脸的严肃。他踌躇了片刻,然后解开花束的包装纸。接下来,他开始将花分送给候车的人们。3.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中年男人之所以把鲜花一一送出去,因为这一束鲜花是一大累赘。B.本文语言质朴生动,描写如行云流水,人物形象鲜活,叙述自然,主旨的升华水到渠成。C.“鲜花”是本文的行文线索,标题“鲜花课”既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又暗示了文章的主旨。D.候车室的这一幕给“我”上了人生的一课:要想办法让美好的事物包括人生,极尽可能地绽放自己的美,即便这种美是虚妄的。E.文章第③段详细插叙了“我”某次旅程中和鲜花有关的经历,丰富了文章的内容。4.请结合原文和“链接材料”,说说为什么给予也是一种收获?你对给予有何看法或感悟?(链接材料)盲人住在一栋楼里。每天晚上他都会到楼下花园去散步。奇怪的是,不论是上楼还是下楼,他虽然只能顺着墙摸索,却一定要按亮楼道里的灯。一天,一个邻居忍不住,好奇地问道:“你的眼睛看不见,为何还要开灯呢?”盲人回答道:“开灯能给别人上下楼带来方便,也会给我带来方便。”邻居疑惑地问道:“开灯能给你带来什么方便呢?”盲人答道:“开灯后,上下楼的人都会看见东西,就不会把我撞倒了,这不就给我方便了吗。”13.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大数据”能否触及诗词的本质陈慧①刘慈欣的小说《诗云》,讲述了一个外星超级智慧生命体试图用“大数据”征服中国古典诗词的故事。为了写出超越李白的诗篇,拥有强大技术的外星生物把所有汉字一网打尽,按照古诗的格式进行排列组合,然而,最终,外星人却发出了jŭsàng的喟叹:诗人的心灵感受是如此独特,即便掌握了穷其所有的“大数据”,也无法组织出超越李白的诗篇。现实生活中,《清华附小学生用大数据分析苏轼写了论文》的报道也引发众人关注。②用“大数据”分析诗词,将诗词作为数据进行检索研究,这一方法导向是否合理?③诗词与大数据能否相得益彰,要从诗词的本质说起。无论从创作还是从赏析的角度,诗词都是一项主观性很强的艺术,诗词中大多寄托着作者的情感体悟,其中的意象和情趣往往只可意会,需要读者和作者之间达成某种精神上的默契。④对诗词的欣赏研究,不能一味寻章摘句,因为一首诗词首先是一个有机整体,能营造出合乎情理且完整的意境。然而,大数据分析是一项纯客观的方法,是对客观数据的碎片化处理:如对苏轼全部诗词进行分词研究,再从中分析出高频词,此时苏轼的诗词是以“数据”形式呈现,仅仅是一个个语词的序列,而非气脉浑成、寄意深远的活泼泼的整体——这无疑是对诗词的拆解。正如一个美女从整体来看,才是美女:用一把利刃将其切开,取出每个脏器、别出每块骨头,把肌肉和脂肪分门别类,再把血管和神经拣成两束,还能是美女吗?用大数据来处理诗词,无异于对一个美女进行肢解,与诗词的审美相违。⑤对诗词的欣赏研究,也不能止步于按罗求全,需要浸润式的细读品味。不可否认,大数据在检索、统计、定位方面的高效便捷对研究工作确有帮助,但再先进的技术手段也不能代替对作品本身的沉浸体会,正如枕径无法代替苦功。清华附小学生对苏轼诗词中高频词的搜索定位,只能得出某些外在印象,无法细腻深刻地触及其内涵和意义。⑥用大数据研究诗词,并非一无是处,但总归显得了。小说《许云》的结尾,不可一世的外星生物承认了技术无法触及诗词的本质。1.根据第①段中的拼音正确书写汉字。2.作者认为“大数据”分析无法触及诗词的本质,诗词的欣赏研究应该。3.根据文章内容,填入第⑥段最恰当的成语是()A.刻舟求剑B.买椟还珠C.滥等充数D.画蛇添足4.文章两次提到刘慈欣的小说《诗云》,分析其各自的作用。5.下面这段文字放在文章第段中最合适,理由是。通过大数据不难得出结论:苏轼兄弟情深,然而当我们吟咏“与君世世为兄弟,更结来生未了因”(《狱中寄子由》)这样的句子时,对苏轼笔下手足之情的感受,难道不会来得更真切、更直观吗?三、语言表述14.仿照画波浪线的句子,在横线上续写一句话,使之与前面句子构成排比。人生如一支歌,应该多一些昂扬,少一些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写作15.请按要求作文。骄傲是需要资本的,这个资本就是发自内心的自信、勤奋努力……德国哲学家叔本华曾说:“骄傲是自己对自身在某些特殊方面有卓越价值的确信。”请以“我有我的骄傲”为题,写不少于600字的文章。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不得套作、抄袭;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参考答案一、积累与运用1、C【解题分析】
A项,“名”应为“明”;B项,蓦然(mò);D项,“概”应为“慨”。2、B【解题分析】
A趋之若鹜:意是指像鸭子一样成群跑过去。比喻许多人争着去追逐某些不好的事物。含贬义。C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或否定。改为“不以为意”。D沧海桑田:大海变成桑田,桑田变成大海。比喻世事变化很大。犯了望文生义的错误。【题目点拨】此题主要考查正确使用词语(成语)的能力。在平时的复习中应养成规范使用汉语言文字的习惯,不要被一些媒体的错误用法所误导,并注重积累。积累一些常见的近义词、易错词,注意区分近义词中不同语素的含义,做题时根据语境分析哪个更合适;更重要的是在阅读中培养语感,注意词语使用的语境。3、C【解题分析】
C“豆蔻”指女子十三四岁时。此处语境是男子汉,不符。4、C【解题分析】
C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错误。“迁”本义:向高处迁移。引申为晋升或调动。5、C【解题分析】
C项正确。ABD三项修改为:A.着眼(zhuó)吹毛求疵(cī);B.祈祷(qí)畸形(jī);D.狡黠(xiá)迸溅(bèng)粗犷(guǎng)。6、(1)①恒②暂③吟(2)①日暮乡关何处是②烟波江上使人愁③念天地之悠悠④独怆然而涕下(3)①不畏浮云遮望眼②自缘身在最高层③会当凌绝顶④一览众山小⑤不以物喜⑥不以己悲(4)选择④,因为重阳节是农历九月初九,两个九刚好相重,所以叫重阳节。【解题分析】
(1)考查对汉字的辨析与书写。“恒”不要写成“衡”,“吟”不要写成“今”。(2)(3)考查学生对名篇名句的背诵、默写能力。在背诵默写诗词时不仅要注意读音,更要注意容易写错的字。一些易错字可以结合词义背诵。此题中注意“暮、怆、涕、缘、凌”的书写。(4)九,例为:重阳,九月九日。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二九相重,称为“重九”,民间在该日有登高的风俗,所以重阳节又称“登高节”。还有重九节、茱萸、菊花节等说法。7、(1)我寄愁心与明月(2)关关雎鸠(3)溪云初起日沉阁(4)竹杖芒鞋轻胜马(5)风掣红旗冻不翻(6)义亦我所欲也(7)行天下之大道【解题分析】
本题考查诗词默写,注意不要漏字、多字、错字。本题中需要注意“雎鸠”、“掣”等字。8、(1)(4分,选对一个选项得2分)AE(2)(4分)示例A:宋江善于结交朋友,好汉们唯宋江马首是瞻,他又一心招安,结果一帮英雄好汉就被他带着归顺了朝廷,最终好汉们多不得善终。示例B:正是因为对于朋友像及时雨一样,所以,英雄好汉们多尊敬宋江,正是因为他骨子里有着正统的观念,才想着归顺朝廷,而对于高俅这个十恶不赦的恶人却敬如上宾。这些都为后来的悲剧埋下了祸根。(能结合片断并关照全书思考而得出结论即可给满分)【解题分析】试题分析:第一题,仔细回顾各项所提到的作品内容,抓住各项表述的信息点,根据阅读记忆判断正误,用反选排除法,B应该是“格里戈里”,C应该是“藤野先生”,D作品是《谈美》,所以答案为AE。第二题,主要分析宋江的思想,尤其是他对朝廷官员的态度以及他在梁山的地位,从宋江的主导作用来分析失败的原因。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二、阅读9、1.D2.千寻塔的最高层政治上的最高决策层【解题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对诗歌的字词理解、词句赏析、词语作用、主要内容、诗歌主旨都要有一定的理解,才能轻松做出选择。D项表述错误,这首诗作者借景抒怀明理,表达了诗人高瞻远瞩,对前途充满信心的豪情和不畏艰难励志革新的政治抱负,并没有归隐山野的意思。故选D。2.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词句子的赏析,在阅读古诗词中要通过联系写作背景、作家风格,抓住关键字词来理解、揣摩、推敲语句的意思。“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的意思是不怕层层浮云遮住我那远眺的视野,只因为我站在飞来峰顶,登高望远心胸宽广。这里的“浮云“可以理解为一些消极的词语,如挫折、磨难、艰辛等。“最高层”表面上指的是塔的最高层,实际上指的政治上的最高决策层。。10、1.(1)多,众多(2)获得,得到2.D3.佛殿未甚坏,又无露坐者4.满足富人祈福的愿望解除百姓牢狱之灾。【解题分析】1.本题給出答案时需要注意联系前后文,尤其是要注意词语的搭配,并检查与上下文义的通顺(1)句上文“甚”为“很,十分”的意思,由此可确定“众”为形容词,看前后搭配应为“多”。(2)句“得”后无动词,故“得”为动词,与“福”搭配,应为“获得”。2.D对文中画线句翻译正确。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需要注意关键词的翻译,也应联系前后文。由“所以”的翻译“……的原因”,排除B和C。A项中“为的是……”在原句中无对应的字词,故排除A。3.本题考查文言文内容理解,需要注意题干对应的主语,结合上下文可找准答题范围。由题干以“孙觉”(即莘老)为主语,找到其不建议修墙的句子为“佛殿未甚坏,又无露坐者,孰若以钱为狱囚偿官,使数百人释枷锁之苦,其获福岂不多乎”,其中“孰若以钱为狱囚偿官,使数百人释枷锁之苦,其获福岂不多乎”为不修墙能带来的好处(作用),因而直接对应理由(借口)的答案为“佛殿未甚坏,又无露坐者”。4.本题考查文言文内容理解,需要注意题干对应的主语,结合上下文可找准答题范围由题干以“孙觉”(即莘老)为主语,找到其不建议修墙的句子为“佛殿未甚坏,又无露坐者,孰若以钱为狱囚偿官,使数百人释枷锁之苦,其获福岂不多乎”。其中直接对应理由(借口)的答案为“佛殿未甚坏,又无露坐者”,因而孙觉提出富人捐钱的目的在于“使数百人释枷锁之苫,其获福岂不多乎”句,翻译以后即为满足富人祈福的愿望和解除百姓牢狱之灾。【题目点拨】译文:宋朝人孙莘老(名觉,高邮人)任福州知州时,有很多百姓因欠债无力偿还为官府收押。当时刚好有些有钱人准备捐钱五百万给寺庙修佛殿,来请示孙莘老。孙莘老慢慢地说道:“你们捐这些钱是为了什么呀?”众人说:“愿佛祖赐福。”孙莘老说:“佛殿还没有怎么损坏,也没有露天无遮而坐的人,不如用这些钱替囚犯们偿还债,这样做能够让数百人脱囚释放,因而获得的福报岂会比修整尚未损毁的寺庙少吗?”那些有钱人不得已,答应下来,当天就把钱缴纳了,监狱一时遍空了。11、1.众多“第二”,成全和光大了“第一”的价值,共同铺就了通向胜利的道路。2.激发读者兴趣,引出“只认第一,不认第二”的现象,使议论更有针对性和现实意义。3.举例论证,列举了在自行队中,‘“破风手”和“冲线手”各次虽不同,但各担其责,各出其力,贡献不分大小的事例,具体有力地论证了“意义远比名次更重要”这一观点,增强了说服力。4.反问句式,加强语种气,发人深思,增强文章的气势和说服力,突出强调了“做第二当然不是盲从,而是一种正向价值的选择。”5.不能删,因为起补充论证的作用,补充论证了做第二当然不理盲从,而是一种正向价值的选择。【解题分析】1.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分析概括议论文的主要观点的能力。论点是作者的完整看法、见解或主张,能够统摄全文。有的文章题目就是论点;有的则含在第一段中或最后一段中;少量的在文中;还有的论点则需要结合论题、论据等内容自己进行概括。结合本文的题目、首尾以及文章内容,可知,文章的结尾归纳出中心论点:无论从事什么职业,无论身处什么环境,只要能见贤思齐、起而行之,第二也是有价值的。2.试题分析:考查段落在文章中的作用。解答作用类试题要从结构和内容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并要结合文章特点。议论文开头段一般有引出论点或者论题的作用;有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的作用;如果是引用了名人名言,还能起到论证中心论点的作用。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即可。3.试题分析:考查论证方法的作用。常用论证方法有道理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①举例论证:通过典型事例加以论证,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②道理论证:通过讲道理的方式证明论点,使论证更概括、更深入、更有力,更具有权威性。③比喻论证:通过比喻进行证明,使论证生动形象、浅显易懂。④对比论证:对比论证的作用就是突出有力地论证作者所要表达的观点。⑤引用论证:其作用要具体分析。如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权威数据,可以增强论证的说服力和权威性;引用名人佚事、奇闻趣事,可以增强论证的趣味性,吸引读者下读。本题列举了“自行车比赛”的事例,运用了举例论证方法的作用,结合文章的分论点和中心论点分析作答即可。点睛:文章使用论证方法的目的就是为了论证观点。因而在解答论证方法作用的时候,要紧扣文章的论点或分论点,结合各种论证方法的独特作用进行分析。4.试题分析:考查重点句子的理解。答这类题时一要联系文章内容,尤其是要联系文章的中心论点;二要结合语境,结合上下文揣摩其具体含义。分析作用时,首先要找出论点,其次确定本段在文中地位,然后分析其对论证论点的作用(更严密、更有权威性、更有说服力)。本题可以从运用反问句式,突出强调了“做第二当然不是盲从,而是一种正向价值的选择”这一问题。5.试题分析:考查论点与论据的关系。这种题型一般回答不能删除,阅读文本,把握文章内容,理解文章的主要观点。分析句段与文章的中心论点之间的关系即可作答。本题的最后一段起到补充证明论点的作用,所以是不能删掉的。12、1.小美女给中年男人一大捧鲜花安检机传送带旁感觉好笑中年男人将鲜花分送给候车室的人们。2.动作描写和神态描写,细致传神地写出了中年男人由思索到分发鲜花这一处理怀中鲜花的过程,体现了中年男人周到、友善、富有情趣的性格特点。3.AE4.要点:中年男人分发手中的玫瑰,让花儿幸福地绽放到最后一刻,给别人欣喜与感动,自己收获了轻松与愉悦;盲人上下楼按亮楼道的灯,给他人方便,自己收获了安全。在生活当中,我们不妨再大方一点,有舍即有得。赠人玫瑰,手有余香。【解题分析】
1.本题考查从文章提取信息的能力。回答时,一方面对有关文章事件进行概括,另一方面要注意关键词语。文章第1段写的是在安检区外送行时,小美女送给中年男人一大捧鲜花;第2段在安检传送带旁,“我不由得笑起来”;第6、7段写中年男人把鲜花分给候车室的人们,“这种腼腆在他脸上,显得很可爱”。2.本题考查人物描写的作用。回答时,分析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表现出的人物性格特点,以及对表达文章主题所起的作用。第6段中画线句有人物的神态描写(“一脸的严肃”),有动作描写(“解开”、“将花分送给”),“踌躇了片刻”是因为他正在思索是否将花分送给人们。这些描写表现了中年男人认真、周到、友善。3.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A.错误。选项的分析过于肤浅,将花分给别人,更多的是将一份美好传递给别人,体现着友善、温馨。E.错误。第3段插叙的内容主要是与中年男人的做法形成对比,从而表现文章的主题:要想办法让美好的事物包括人生,极尽可能地绽放自己的美。4.本题考查学生的拓展能力。本文与链接材料在内容上相同之处都是“给予别人”,同时又都有所收获:中年男人感到轻松愉悦,又收到候车室人们温馨的回应;盲人收获了自身的安全。回答本题时先写出本文和链接材料在给予和收获的具体内容,再写自己的感悟。13、1.沮丧2.将诗词作为一个有机整体要浸润式的细读品味3.B4.首段提到刘慈欣的《诗云》,是用流行的小说引起读者阅读兴趣:引出要议论的话题——大数据和诗词研究的关系。尾段提到《诗云》,在结构上与首段呼应,使文章结构完整:用小说中“不可一世的外星生物承认了技术无法触及诗词的本质”来引发读者深入反思现实生活中的这一问题。5.⑤;该材料表明对苏轼诗句的感受,通过吟咏比大数据统计更真切、直观,证明了第⑤段的观点:对诗词的欣赏研究,也不能止步于搜罗求全,需要浸润式的细读品味。【解题分析】1.关于字形,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辨析字形既要注意平时的积累,也要联系整个词语的意思。沮丧:灰心失望。2.要求学生仔细阅读文本,结合文本内容分析。结合“对诗词的欣赏研究,不能一味寻章摘句,因为一首诗词首先是一个有机整体,能营造出合乎情理且完整的意境。”“对诗词的欣赏研究,也不能止步于按罗求全,需要浸润式的细读品味。”概括得出:诗词的欣赏研究应该将诗词作为一个有机整体要浸润式的细读品味。3.要求学生结合成语含义和语境分析。A.刻舟求剑:一般比喻死守教条,拘泥成法,固执不变通的人。多含贬义。B.买椟还珠:原意是买来装珍珠的木匣退还了珍珠。比喻没有眼力,取舍不当。C.滥等充数:比喻没有真才实学的人混在内行人之中,以次充好。D.画蛇添足:原意为画蛇时给蛇添上脚。后比喻做了多余的事,非但无益,反而不合适。也比喻虚构事实,无中生有。结合“用大数据研究诗词,并非一无是处”分析“买椟还珠”合适。故选B。4.要求学生结合两次提到刘慈欣的小说《诗云》在文中的位置分析。第一次是在第一段,议论文开头的作用一般有:引出文章的话题;作为论据证明论点;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第一段运用刘慈欣的《诗云》,是用流行的小说引起读者阅读兴趣:引出要议论的话题——大数据和诗词研究的关系。第二次是在尾段。在结构上:与首段呼应,使文章结构完整;在内容上:用小说中“不可一世的外星生物承认了技术无法触及诗词的本质”来引发读者深入反思现实生活中的这一问题。5.要求学生结合材料的观点和文本中的段落观点分析。找出与材料观点一致的段落,写出理由即可。材料的观点是:对苏轼诗句的感受,通过吟咏比大数据统计更真切、直观。与第⑤段“对诗词的欣赏研究,也不能止步于按罗求全,需要浸润式的细读品味。不可否认,大数据在检索、统计、定位方面的高效便捷对研究工作确有帮助,但再先进的技术手段也不能代替对作品本身的沉浸体会”观点一致。故应放在第⑤段。三、语言表述14、人生如一幅画,应该多一些亮丽,少一些灰暗;人生如一局棋,应该多一些主动的出击,少一些消极的龟缩【解题分析】试题分析:仿句,要求有三:一是所述事物属于同类事物,二是句子的结构要相同,三是句式和语气要一致。有的还要求写作手法相同,比如修辞方法相同。抓住前例句“人生如一支歌,应该多一些昂扬,少一些靡”。句式结构为“人生如……应该多一些……少一些……”。内容要与前几句相谐。一定要符合神形兼备的要求。四、写作15、我有我的骄傲我仰望天空中呼啸而过的苍鹰,看着它尖利的嘴划穿空气,锋利的爪子仿佛能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水资源节约的宣传教育计划
- 2025年人造岗石树脂合作协议书
- 2025年冷光源:EL冷光片合作协议书
- 2025年涤纶短纤项目合作计划书
- 2025年铝合金精密模锻件项目合作计划书
- 客户关系层次化维护策略
- 数学王国里的奇妙旅程读后感
- 自动化科技设备公司项目投资合作协议
- Pinoxaden-Standard-生命科学试剂-MCE
- Mucic-acid-Standard-生命科学试剂-MCE
- 加气站安全培训课件
- 2025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九年级上册知识点梳理
- 中国近代史纲要西安财经大学练习题复习资料
- 中国成人ICU镇痛和镇静治疗指南解读
- 延长保修服务合同
- 2023三年级英语下册 Unit 1 How are you第3课时说课稿 湘少版
- 2020-2024年五年高考历史真题分类汇编(山东)专题15 中国古代史(原卷版)
- (房屋建筑部分)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版
- 《大学英语四级词汇大全》
- 仓库管理培训课件
- 《处方药和非处方药管理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对策研究》6900字(论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