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人口分布(教学设计)高一地理(人教版2019)_第1页
1.1人口分布(教学设计)高一地理(人教版2019)_第2页
1.1人口分布(教学设计)高一地理(人教版2019)_第3页
1.1人口分布(教学设计)高一地理(人教版2019)_第4页
1.1人口分布(教学设计)高一地理(人教版2019)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人口第一节人口分布(教学设计)年级高一年级授课时间2课时课题第1节人口分布教材分析本节内容为人教版必修第二册第一章人口第一节人口分布,在本节内容中我们主要探讨世界人口的分布特点以及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在内容安排上,结合合理,知识点拨到位,对于知识点的把控力度较好。能够很好的让同学们认识到人口分布的基本特征,并能够运用案例对人口分布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在对学生学科素养和核心价值观的培养有很好的操作性。同时,本节内容也为后面的人口迁移和人口容量做出了很好的知识铺垫。学情分析人口分布是人文地理的开篇之作,学生整体上对人口的认知相较于自然地理而言较为丰富,对人口的基础掌握通过一定的课前预习能够有较好的掌握。但是由于学生认知水平的差异性,可能存在着对人口分布的浅显认知,而不能够深入分析人口空间分布产生的原因。在教学的过程当中,要善于结合学情,利用生活当中的人口分布的现象和案例,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地理思维的人口分布分析教学目标课程标准:运用资料,描述人口分布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地理核心素养:综合思维:根据材料,综合分析人口的分布特征及其产生的原因区域认知:能够结合区域图等资料,分布不同地区人口分布的差异性人地协调:在知识养成的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人口发展观地理实践:利用所学内容,能够解释本省所在地区人口分布的特点及原因教学重难点能够根据材料分析人口分布的影响因素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教师活动设计思路引入新课【课程导入】如果告诉你,图中圆圈所示范围的人口数量比其他地区的人口总数还多,你会感到惊讶吗?图中圆圈所示范围内人口过亿的国家有7个,总人口超过40亿,占全球人口总数的一半以上。这里居住的人口为什么这么多?地球上的人口分布具有怎样的规律?通过课本上的案例,做为新科导入的内容,更好的使学生认识到教材的重要性一、世界人口的分布特点【基础预热】世界人口的分布1.主要特点:人口分布很不不均衡。2.主要规律从纬度看:90%的人口集中于北半球,北纬1050度地带。从距离海洋远近看:60%左右的人口集中在离海岸200千米的沿海地区。从海拔看:80%集中在海拔500米以下的低平地区。世界四大人口稠密区:东亚、南亚、欧洲西部和北美东部。世界人口过亿的国家:中国、印度、美国、俄罗斯、巴基斯坦、印度尼西亚、埃塞俄比亚、尼日利亚、墨西哥、菲律宾等本环节主要依靠学案(导学案)让学生自主预习完成,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分析的能力(时长5分钟)一、世界人口的分布特点【课堂探究】下图为世界人口密度分布图:问题1:根据上面的人口密度情况表,结合全球人口密度的分布图,说明南北半球人口分布的差异?学生答:世界人口主要集中在北半球,南半球分布较少教师点评问题2:根据上面的人口密度情况表,结合全球人口密度的分布图,从海陆位置的角度,说明人口分布的特征?学生答:从海陆位置来看,世界人口主要集中分布在离海洋较近的地区教师点评问题3:根据上面的人口密度情况表,结合全球地形图,说明人口分布与地形之间的关系?学生答:一般来说,地形平坦人口分布较为密集,例如恒河平原,海拔高,人口分布较少,例如青藏高原教师点评问题4:根据上面的人口密度情况表,通过观察,圈出图中哪些地方人口比较密集?学上上黑板画出区域教师点评本环节主要通过活动探究的形式,将学生分成6各小组进行讨论性学习,并根据自己的谈论完成对应的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强化学生对前期基础预热知识的巩固,教师在此活动过程中,要注重发挥引导性的作用,及时对学生的疑问进行解答。(设计时长20分钟)一、世界人口的分布特点【课堂练习】人口在空间分布上受气候、地形、交通、经济发展、开发历史早晚等多种因素影响,因此,世界的人口在空间分布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下图为2000年世界不同纬度人口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图示人口数量分布的空间差异体现在(

)A.南半球人口总量大于北半球 B.中纬度地区北半球大于南半球C.低纬度地区人口分布总量最多 D.低纬度地区南半球大于北半球2.图示人口分布较少区域(

)①深居内陆,距海远②纬度高或海拔高③气候温和、多降水④地形平坦、濒临海洋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①④【答案】1.B2.A【解析】1.从图中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人口主要分布在北半球的中低纬地区,主要分布在20°N~60°N的范围之内,B正确,ACD错误。故选B。2.南极洲北部属于寒冷的极地,青藏高原地区由于海拔高,气候高寒;中国西北地区也深居内陆,距海远,降水稀少,这些地区自然环境恶劣,不适宜人类居住,①②正确,A正确。亚洲东南部平原面积广,地形平坦,濒临海洋;气候温暖湿润,是人类历史上农业发展最早的地区之一,人口稠密,③④错误。故选A。【点睛】(1)世界人口的地理分布很不均匀,有的地方稠密,有的地方稀疏。人口的分布状况与地理环境有着密切联系。中低纬度的临海地带往往形成人口的稠密地区。(2)四大人口稠密地带:亚洲的东部和南部;欧洲的西部;北美洲和南美洲的东部。(3)四大人口稀疏地带:干旱的沙漠;寒冷的极地;空气稀薄的高山高原;原始的热带雨林。本环节主要设置较为经典的题型进行当堂考核,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设计时长5分钟)一、世界人口的分布特点【课堂反思】将本班学生一共分成6个小组,每个小组进行讨论,并汇总自己小组所存在的知识问题,并对学生反思的问题进行解答。问题1:为什么在低纬度地区,高原海拔高的地区人口反而比海拔低的地区要多?教师答疑:因为低纬度地区,由于气候非常的炎热潮湿,海拔较高的高原反而使得当地的气候较为凉爽,且利于排水,更适宜人类的居住。问题2:为什么有些沿海地区的人口分布依然也很稀疏?教师答疑:由于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部分沿海地区并未表现出温暖湿润的特点,有的地方沿岸是沙漠,例如非洲西海岸和南美洲西海岸,均为热带沙漠。条件并不适宜。问题3:我们该如何去分析人口的空间分布呢教师答疑:分析区域的人口分布特点,首先要观察区域人口分布的基本情况,例如是否均匀,或者不均匀,然后再分析空间的差异性,例如哪里人口分布密集,哪里人口分析稀疏,最后进行综合结论。本环节的设置,主要通过学生自身独立思考自身对知识的理解和缺陷性,主动暴露自己的缺陷,教师及时进行答疑。既能够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更能够营造一种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设计时长10分钟)教学过程(第二课时)引入新课【课程导入】下图为我国著名的人口分界线胡焕庸线:问题1:胡焕庸线是我国一条重要的自然人文地理分界线,自1935年划分以来,基本上我国人口的空间分布格局未发生明显的改变,试分析我国人口的空间分布特征?我国人口空间分布不均衡;人口的分布呈线东多西少的分布格局;长三角、珠三角、华北平原、四川盆地是我国人口分布的密集区问题2:胡焕庸线是我国一条重要的自然人文地理分界线,自1935年划分以来,基本上我国人口的空间分布格局未发生明显的改变,试从自然条件的角度,分组讨论,形成这种格局的原因有哪些?气候:东部地区为典型的季风气候,气候温暖湿润,而西部地区气候偏向于干燥高寒,不适宜人口的居住;地形:东部地区位于我国地势的第三阶梯,地形以平原、丘陵为主,地势起伏较小,而西部山地、高原多;水源:南方地区,河流湖泊众多,水源充足,西部地区河流湖泊少,水源不足制约人口的分布。问题3:胡焕庸线是我国一条重要的自然人文地理分界线,自1935年划分以来,基本上我国人口的空间分布格局未发生明显的改变,试从人文条件的角度,分组讨论,形成这种格局的原因有哪些?生产力水平:东部地区生产力水平高,工业基础好,城市发展水平高,导致人口向城镇集聚;经济发展水平:东部地区经济发展的水平高,各项基础设施例如教育、通信、医疗、卫生等完善,收入水平高;历史因素:东部地区长期是我国古代人口分布的主要区,是我国政治、文化、军事的重要发生地。将课本上自学窗口,做为新科导入的内容,更好的使学生认识到教材的重要性,同时以活动题的形式进行探讨活动的探讨,既能够提前预热知识,也能够培养学生的国家情怀(10分钟)二、人口分布的影响因素【基础预热】二、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1.自然因素:气候:气候过于寒冷、干旱、湿热都不适宜人口的分布,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中低纬度地区。地形:人口分布多趋向于地平地区。平原地区地形平坦,土壤肥沃,交通便利,易于开发,是人类的主要聚居地。水源:水源进一步影响人口的具体分布。一般来说,河流、湖泊沿岸供水方便,利于生产和生活,人口较密集。2.人文因素生产力水平:农业社会时期,人口主要分布在农耕条件好地区;工业社会,人口向城市集聚。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水平较发达的地区,人口稠密,如我国东部地区、美国东北部地区和欧洲西部地区。历史因素:历史较悠久的地区人口较稠密,如东亚、南亚的人口稠密区。其它因素:政治、军事、文化等因素对人口分布也有一定的影响。本环节主要依靠学案(导学案)让学生自主预习完成,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分析的能力(时长5分钟)二、人口分布的影响因素【课堂探究】芬兰位于欧洲北部,濒临芬兰湾,人口约550万(2015年)。首都赫尔辛基是芬兰最重要的经济、文化、科技中心,也是欧洲发展最快的城市之一。赫尔辛基及其周边城镇的人口约为140万。根据上述资料和图1.8,回答下列问题。活动1:阅读图1.8a,描述芬兰人口分布特点?学生答:芬兰境内人口分布极不均匀,全国人口均集中在南部沿海地区,1/5的人口居住在首都赫尔辛基都会区。教师点评活动2:阅读图1.8b,并与图1.8a对照,从气温和降水两方面说明气候对芬兰人口分布的影响?学生答:气温影响:芬兰位于北欧高纬度地区,冬季严寒漫长,夏季温和短暂,北部气候寒冷,人口大部分居住在气候比较温和的南部。降水影响:芬兰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地处西风带气候区,自西南向携带大西洋暖湿水汽,降水呈南多北少,人口集中分布在南部湿润地区。教师点评活动3:阅读图1.8c,并与图1.8a对照,说明地形对芬兰人口分布的影响?学生答:芬兰地形北高南低,南部为地质时期冰碛平原,地势平坦,人口密集。教师点评活动4:探讨芬兰超过1/4的人口集中在赫尔辛基及其周边地区城镇的人文因素?学生答:经济因素、政治因素、对外联系与交流、交通因素、文化因素、历史因素、人口迁移。教师点评本环节主要通过活动探究的形式,将学生分成6各小组进行讨论性学习,并根据自己的谈论完成对应的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强化学生对前期基础预热知识的巩固,教师在此活动过程中,要注重发挥引导性的作用,及时对学生的疑问进行解答。(设计时长20分钟)二、人口分布的影响因素【课堂练习】19世纪以前,随着地理大发现、新航线开辟和欧洲经济的快速发展,殖民主义扩张引发大批移民陆续从欧洲大陆移向新大陆,数以千万计的欧洲人移居美洲和大洋洲。20世纪60年代,巴西将首都从里约热内卢迁到巴西高原的巴西利亚。左图为巴西区域图,右图为巴西地形图。(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试分析A所在地形区不适合人类生存的原因。(2)结合材料,推测巴西人口分布特点,并说明原因。【答案】(1)地处赤道附近低纬地区,全年气温高,降水丰富;河流交汇处,地势低平,多洪涝;植被茂密,不利开发;多蚊虫毒蛇,不利于人类生存;陆路交通不便;开发历史较晚。(2)分布特点:巴西人口分布不均;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及巴西高原首都巴西利亚地区;西部和北部内陆人口较少。原因:历史上欧洲殖民者随着新航线开辟发现新大陆,首先到达东部沿海地带;东南沿海地区地形平坦,利于开发;沿海地带,有海水对气温的调节作用,气温适中,适合人类生存;沿海海陆交通便利;东南沿海多特大城市,经济发达,就业机会多,基础设施完善;巴西地处低纬热带地区,气候炎热,巴西高原海拔较高,气候温凉,适合人类居住。本环节主要设置较为经典的题型进行当堂考核,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设计时长5分钟)二、人口分布的影响因素【课堂反思】将本班学生一共分成6个小组,每个小组进行讨论,并汇总自己小组所存在的知识问题,并对学生反思的问题进行解答。问题1:在分析人口分布的影响因素,是否需要每个要素都回答到?教师答疑:在日常我们自身思考问题的过程当中,需要面面俱到,但在做题的过程中,需要结合题型和分值,有选择性的进行回答,要有侧重之分。问题2:如何去有选择性的回答影响因素呢,怎样判断因素的重要性程度?教师答疑:首先要结合时代背景,一般历史时期主要是自然因素的影响,而现代人口的分布更多的是受到人文因素的影响;其次要结合区域背景,一定要注重所分析的区域特征,不同的区域其影响因素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本环节的设置,主要通过学生自身独立思考自身对知识的理解和缺陷性,主动暴露自己的缺陷,教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