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国内外辐射剂量学研究综述报告摘要:辐射计量学是发展国防建设和发展国民经济重要有效的质量控制手段,辐射剂量控制涉及许多新兴学科和研究生产行业,涉及医疗、药品和医疗器械消毒灭菌、高分子材料的改性等许多领域,鉴于辐射剂量学的重要性,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于1977年就制定了有关辐射剂量学标准的发展计划,这个计划包括了γ射线和电子辐射从10Gy到100kGy广泛的剂量范围,共资助了34个高剂量剂量计研究项目,已取得了显著的成果。辐射剂量学在我国是一个有待发展的专业领域,几乎全部测量原理和方法都是在国外首次建立,成熟后由国际行业机构介绍给国内,近年在国外出现的一些新技术和材料配方保密,使得我国不得不受制于人高价采购。具体从事辐射应用的单位,不仅缺少专门从事辐射加工剂量学工作的专业人员,也缺少适用我国实际情况的技术手段。简单快速较为准确的辐射剂量测量体系,是辐射从业者需求的基本工作条件。本文综述了多年来辐射剂量学的研究进展。关键词:辐射剂量学;研究进展;应用成果目录TOC\o"1-3"\h\u106081核试验动物照射剂量保证 1244422放射生物剂量学研究 1147273电离辐射防护剂量学研究 1122454辐射加工剂量学研究 253125辐射剂量测量技术研究 2202055.1中子剂量测量 2256715.2防护剂量测量 373045.3战时个人剂量测量 3325215.4事故剂量测量 464475.5加工剂量测量 470236.核设施事故剂量学研究 485817.辐射剂量学标准研究 5112468.图像分析技术在辐射剂量学中的应用 5115568.1固体核径迹自动测量系统 594458.2染色体核型自动分析系统 6300608.3染色体畸变自动计数系统 678449电磁辐射剂量学研究进展 6194539.1S波段微波生物照射实验室的建立 673279.2理论电磁剂量学研究 6260209.3实验剂量学研究 71920510.三基色原理研究染料辐射计量学效应 71792211.超微型阵列滤光分光技术研究γ射线辐射剂量学效应 72006112.在肺动脉CTA扫描的进展 8646613.总结与展望 92377613.1提高剂量测量技术的水平 92983913.2建立和完善辐射计量标准 92242413.3开展微剂量学研究 103153313.4深入进行计算剂量学研究 10245213.5加强微波剂量的研究 105469参考文献 111核试验动物照射剂量保证自1964年中国第一次核试验起,军事医学科学院放射与辐射医学研究所就进行了长期不懈的核试验现场中子、γ辐射剂量测量的研究,研制了供剂量测量盒,并不断改进[1];采用Au,Al,Cu,Mn,Ni,In,Co和S等中子活化箔探测器测定了各种核爆炸条件下,动物模体内的中子全能谱,并确定以S和Au探测器的活化放射性活度给定核试验场动物的中子剂量;选用胶片、银激活荧光玻璃和热释光剂量计测定γ剂量;同时研制出小型热释光读出仪、定标器、自给能(充电)小型电离室等。2放射生物剂量学研究放射生物剂量学是放射生物学和放射医学研究的先决条件和保证.军事医学科学院放射与辐射医学研究所于1959年建立了适用于放射生物学研究用钻-60源照射装置,1963年又建立了源活度为PBq水平的新装置.之后陆续用电离室和化学剂量计测定了辐射场剂量学参数,建立了大、小动物与细胞照射方法,确定了受照物的吸收剂量[2].20世纪60年代初,在我国建立的高压倍加器和中国原子能研究院回旋加速器上,初步建立了中子剂量测量方法和生物照射条件.20世纪60年代中期,在清华大学实验用核反应堆上建立了国内唯一的具有4种不同中子-γ比释动能比的裂变中子、γ合辐射场的生物照射条件;用活化法测定了空气中和狗模体内的中子能谱,用非线性规划法解出了中子全谱;用双电离室方法确定了空气中与大、小动物模体内的中子、γ吸收剂量率;建立了质量保证体系.3电离辐射防护剂量学研究辐射防护剂量学是辐射防护的重要内容和先导,它的作用是量度人类及生活环境所受到的电离辐射损害,为评价防护措施效果提供依据[3].军事医学科学院放射与辐射医学研究所在总结多年来进行电离辐射事故人体剂量估计经验的基础上,在国内率先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电离辐射事故外照射人体物理剂量早期快速估计和评价体系,即:(1)提出了造血干细胞活存计权等效剂量表达方法、计算模式、通用计算机程序和简易实用估算方法;(2)计算了不同能量的y,X射线点源在各种照射条件下[4]的器官剂量、全身剂量与照射量、个人剂量计读数的关系,给出了应用条件;(3)研究出大射野大深度的组织一空气比(tissue-airratio,TAR),为计算事故剂量提供了重要参数;(4)研制成功手表红宝石事故剂量测量方法,研究出手表玻璃和人体骨骼测量事故剂量的顺磁共振技术;(5)建立了放射事故外照射人体剂量估算的四项原则和二阶段程序的实用物理学体系[5].上述研究成果已在国内10多起重大放射事故的近50余例受照病人的剂量测量和估算中得到应用,并在国内推广应用,编入了《急性放射损伤诊治手册》、《核辐射事故的医学处理》等出版物[6].我国人员负责制订了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用于光子外照射放射防护的剂量转换系数》、《用于中子外照射放射防护的剂量转换系数》、《x射线诊断中受检者器官剂量的估算方法》.近几年来,我国人员还负责制订了国家军用标准《军队放射防护与防原医学术语》、《核弹头装检人员个人监测规定》等.这些国(军)标在中国军内外辐射防护实践中发挥了重要作用[7].4辐射加工剂量学研究辐射加工是近年来国内、外发展起来的高新核技术,军事医学科学院放射与辐射医学研究所利用现有的大型钻-60源照射装置(PBq级),于1984年率先在国内开展了辐射化工、医药用品消毒灭菌、食品保藏等辐射加工研究.为此,建立了大剂量(大于kGy)测量技术,利用硫酸亚铁、重铬酸银、重铬酸钾高剂量测量系统,测定了PBq量级钻-60源辐射场空气中和受照物内的剂量参数;利用实验测量和计算相结合方法确定了介质一空气比;建立了大剂量量值传递网络[8].多年来,我国在辐射加工剂量学研究和辐射加工实践中积累了较丰富的经验.1987年,我国人员负责制订了国家标准《辐射加工用钻-60辐照装置的辐射防护规定》,后来又修订为《钻-60辐照装置的辐射防护与安全标准》;1991年,我国人员又负责制订了国家标准《一次性医疗用品(射线辐射灭菌标准》.这些国家标准有力地促进了辐射加工行业的科学化和规范化以及核技术的应用[9].1986-1994年,我国承担了国家“七五”攻关项目《医疗用品γ辐射灭菌实验研究》和“八五”重点攻关项目《中药材、中成药辐射消毒灭菌实验研究》中的γ照射和剂量保证.5辐射剂量测量技术研究辐射剂量测量技术是电离辐射剂量学的重要内容,军事医学科学院放射与辐射医学研究所电离辐射剂量学研究工作不断发展和深化,与辐射剂量测量技术不断创新和进步是密切相关的[10].5.1中子剂量测量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在国内首先研制出组织等效导电塑料,其组成重量百分比对中子而言,与人体软组织等效,与国际上公认的A-150组织等效塑料相媲美,进而设计制作了各种类型和规格的流气式组织等效电离室与无氢电离室,配制了组织等效气体[11].建立了双电离室测量中子、γ混合辐射场吸收剂量的方法;实验测定了无氢电离室的中子相对灵敏度,为区分混合场中中子与γ剂量比例提供了可靠的参数.5.2防护剂量测量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为建立防护水平低能X射线照射量标准装置,在国内首先设计研制出大体积薄壁碳纤维薄壁球形电离室,具有坚韧、不易破损、体积稳定、导电性能好,对低能X射线照射量测量灵敏度高等优点既可作为防护水平低能X射线照射量标准,也适用于照射量的现场测量,填补了国内空白.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用该电离室建立了防护水平标准装置,日本高能物理所要求购买该电离室作为标准[12-17].为更好地满足军队核与辐射相关人员剂量监测和放射病早期快速分类诊断的需要,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进行了热释光探测器的深入研究,建立了BIRM系列热释光材料和探测器的制备工艺,研制出了近20种用于X,γ,β和中子等射线剂量测量的探测器,其剂量学性能优于国家标准《个人和环境剂量监测用热释光剂量测量系统》[18]规定的指标要求.其中BIRM-100M,BIRM-1000和BIRM-lOT型探测器通过了国家计量检定认证,获得了计量检定证书.首创了CaS04(Dy),LiF(Mg,Ti)-聚四氟乙烯探测器的冷压烧结切割工艺,研制出BIRM-lOT,BIRM-100MF型探测器,提出了优化测量参数的技术,进而研制出BIRM系列热释光剂量计,现已批量生产,在军内外推广应用,部分产品已在国外一些实验室使用.基木研制成功以软件功能强为特色的多功能自动热释光剂量读出仪,温控精度高和热区均匀、稳定性好的热释光探测器退火炉和冷却炉.目前,我国的热释光剂量测量系统及其研究水平处于国内领先地位[19-24].5.3战时个人剂量测量20世纪60年代初,我国开始对战时个人剂量测量技术进行研究,20世纪60年代末研制出氯仿化学剂量计,经实验室性能测量和核试验场检验,并在寒区和热带部队试用,似乎适合粗略判断人员受照剂量。20世纪70年代初,我国参加了某单位负责的真空室个人剂量计的研制,该剂量计适合于在核爆炸混合辐射场中测量强γ射线剂量(大于1Gy),已推广使用[25-29].1974年,我国研制出大然CaF2热释光个人剂量计(探测器有管状、片型和内热式3种),建立了热压切割、内热式喷涂和自加热工艺,并研制出小型现场用热释光读出仪.该剂量计剂量测量范围为0.05m-10Gy;使用铅过滤后,在γ射线70-10MeV能量范围内,能量响应在15%内一致;对快中子和热中子响应低;无剂量率响应;环境温度在-43~50℃范围内,剂量计照后无衰退;可重复多次使用.20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我国利用仿真人体模型和均匀组织等效人体模型,在核试验现场试用,为个人剂量计测得数据转换成人体剂量提供了参考资料.该研究结果已写入有关应用资料推广应用[30].5.4事故剂量测量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对手表红宝石作为放射事故个人剂量计的热释光剂量特性进行了深入研究,研制了手表红宝石专用热释光测读装置,建立了测量方法和相应的资料档案.结果显示,在一定的控制条件下测量复现性好,退火条件要求不苛刻,剂量响应在0.1-10Gy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测量下限可达1mGy;各手表红宝石之间灵敏度差别大、具有衰退特性,但这可通过控制测量条件、操作和采用相同条件卜的“自身”定度等措施得到满意的解决[31].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中期,我国利用顺磁共振技术,成功地建立了手表玻璃、假牙和人体骨骼等事故剂量测量方法.建立了人体组织和随身携带物品中顺磁物质含量与受照剂量的量一效关系,采用固定内标等g值区间二重积分信号强度计算方法,利用较大体积片状样品等特殊形态样品的定量测量方法,选定适用于某些样品的自身木底信号恢复方法,得出人骨可测剂量下限<2Gy;牙釉可测剂量下限<0.5Gy;表蒙玻璃可测剂量下限<2Gy;蔗糖可测剂量下限<1Gy[32-37].5.5加工剂量测量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开展了丙氨酸电子自旋共振((ESR)高剂量测定方法的研究.实验表明,丙氨酸剂量计在51.3x104Gy剂量范围内信号响应呈良好的线性,在室温条件下保存信号稳定,可进行反复测量,对:射线剂量率高达1x105Gy/h,未见剂量率响应,能量响应在80keV以上可不予考虑,具有较好的生物材料等效性,测量不确定度<4%(k=2).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已采用该剂量测量技术,并加以改进后作为辐射加工级剂量量值传递标准.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和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协作,研制成功PC-85辐射显色染料薄膜剂量计.采用付品红氰化物做辐射显色染料[38],将其掺人聚乙烯醇缩丁醛塑料基质中,制膜用柠檬酸作稳定剂,用普通玻璃板经硅化处理作浇注平台,局部小空间控制温湿条件,真空加热固化工艺,制备成干净透明、厚度均匀的薄膜.该剂量计可用于γ和电子辐射加工现场中常规剂量测量,测量范围为1-100kGy,呈良好线性,测量值不确定度为8%(k=1),主要剂量学性能指标达到国际上同类剂量计的水平,填补了国内空白.该成果已在60Coγ辐射加工和电子高剂量测量中推广应用。6.核设施事故剂量学研究核设施和核装备事故所涉及到的剂量学是防原医学和军队辐射防护工作的重要内容.20世纪90年代初,军事医学科学院放射与辐射医学研究所与有关单位合作,对辐射环境污染与人员受照剂量的快速估算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在事故涉及方位的环境污染和人员受照剂量的快速估算方法,[39]建立了实用的计算机处理系统,即:(1)对于源项估计,提出和分析了依据现场监测数据和实时气象条件导出源项的方法,以及事故核素谱变化对源项与受照人员剂量估算的影响,给出了从剂量学角度认为是合理的核潜艇事故源项数据;(2)对于放射性流出物在大气中的输运模式,提出了分段高斯烟羽输运模式,应用短期扩散因子、干湿沉积损耗因子和衰变因子对高架点源、地而源释放和大气输运过程中的影响因素进行校正;(3)对于人体剂量估算,建立了非均匀照射人体剂量模式,计算了多种照射途径的人体内外剂量;(4)对于计算机处理系统,可提供核事故早期阶段实施应急计划和选择干预措施所需的剂量学资料.该项成果也可用于民用核设施动力厂和实验核反应堆的核事故.7.辐射剂量学标准研究辐射剂量学标准是保证剂量学的量值准确、统一,实施量值传递和溯源的计量器具或装呈,是剂量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自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军事医学科学院放射与辐射医学研究所先后研究并建立了如下剂量学标准:(1)治疗级γ射线参考辐射及其照射量标准,量限为(0-2.58)x10-1C/kg,标准扩展不确定度<2%(k=2,治疗级水平),<3%(k=2,防护级水平);(2)过滤X射线参考辐射及其照射量标准,量限为(0-2.58)x10-1C/kg,标准扩展不确定度<3%(k=2,治疗级水平),<5%(k=2,防护级水平);(3)辐射加工级Y射线水吸收剂量标准,量限为10-104Gy,标准扩展不确定度<3%(k=2);(4)4πy电离室活度标准,量限为1x104-1xl0l0Bq,标准不确定度<5%.研究并建立了相应的校准(检以定)方法和质量保证体系.经国防科工委计量机构考核、认可和授权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医用放射学计量测试研究总站、北京国防区域计量站1020校准实验室,国家科委授权为国家生物医学分析中心一辐射和放射性计量实验室.建立的这些计量标准已对工作剂量计、个人剂量计和X,γ辐射场及液体放射性活度进行校准/检定,为与电离辐射和放射性活度有关的研究和医疗、生产提供了计量方法、评价程序以及准确可靠的剂量学量值[40].8.图像分析技术在辐射剂量学中的应用图像分析技术是自动控制技术、模式识别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结合,它已深人到各个领域,在辐射剂量学中越来越发挥重要作用.8.1固体核径迹自动测量系统1992-1994年,军事医学科学院放射与辐射医学研究所利用图像分析技术、实现了显微镜高精度的自动聚焦与位移和核径迹的自动识别.聚焦与位移精度分别达到0.2和2μm,聚焦时间约3s,能准确地从气泡或划痕中辨认不同形状和大小的径迹,并区分重叠径迹,自动计算出径迹密度;与显微镜目测比较,相对测量误差小于10%,速度提高10倍,在标准氧室中比对的相对误差为7.6%.该技术已用于中子剂量测量和部队营房和地下设施氡浓度的监测和中子能谱的测量,达到国外20世纪90年代的水平填补了中国核径迹全自动测量的空白[41].8.2染色体核型自动分析系统1993-1996年,我国研制成功染色体核型自动分析系统.该系统的特点是:(1)具有自动分割粘连染色体的功能,减少人工操作;(2)具有分离重叠染色体功能,可对重叠染色体进行分析;(3)在染色体分类中没有使用双着丝粒位置参数,加快了处理速度和提高了分析准确性;(4)具有自动建库程序,便于推广应用;(5)在核型校正部分增加了分割编辑功能,对在预处理过程中未分开的染色体进行分割、移动、旋转操作,避免重新处理.经100个细胞的G带染色体核型生物学验证,准确率为93%,[42]分析速度约4min.其总体性能指标居目前国内领先水平,已在放射事故受照人员随访观察中应用,亦可用于遗传疾病的染色体分析.8.3染色体畸变自动计数系统该系统包括在低倍物镜下中期分裂细胞的自动寻找、分级评类、定位,在高倍物镜卜对畸变染色体双着丝粒的识别计数.为提高分析速度,使用了两台计算机,一台用于自动位移显微镜载物平台和自动聚焦,另一台用于自动寻找中期分裂细胞和对畸变染色体识别计数.该系统对双着丝粒染色体畸变判别的准确率高于80%,假阳性率和假阴性率低,性能指标与国外同类产品相当,为提高放射事故受照人员早期生物诊断的能力和水平创造了条件.9电磁辐射剂量学研究进展9.1S波段微波生物照射实验室的建立效应源微波频率为S波段,脉冲宽度数十纳秒到两微秒连续可调,可单(多)次发射,或以一定的重复频率连续发射微波脉冲.微波暗室由高碳钢板六而密封焊接外加吸波材料构成,屏蔽性能达到100dB,微波吸收性能达到45dB,辐射场静区直径1m,可以照射大型实验动物.在满足远场照射的条件下,照射点平均功率密度可高达100mW/cm2.建立了微波输出系统实时峰值功率监测方法[43],确定了微波照射室的远场范围、脉冲波形、脉间稳定性和辐射场均匀性等辐射场参数,为剂量学研究提供了基础数据.9.2理论电磁剂量学研究建立了大鼠、猴和人体的数值电磁模型,采用时域有限差分法(finitedifferencetimedomain,FDTD)计算了远场条件下,不同脉宽、不同重复频率脉冲电磁波在生物体内的电磁能量沉积及分布,给出了重点靶器官的器官剂量、为生物效应研究提供依据.9.3实验剂量学研究研制了小鼠照射体模和基于热量测量的微波实验剂量学方法,对微波照射小鼠体模平均SAR进行精确测量.对实验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误差进行了分析,并给出了修正方法[44].实验剂量学方法是对理论剂量学的有力补充,同时也验证了理论剂量学的计算结果.10.三基色原理研究染料辐射计量学效应三基色方法染料溶液实验结果显示溶液浓度和照射剂量是决定能否获得理想三基色数据的主要因素。在采用的0-13.5kGy照射剂量范围内,500mg/L酸性湖蓝,100mg/L弱酸性艳红B溶液溶的三基色剂量效应关系全程变化明显。在试验剂量范围内随照射剂量增加,不同染料的红绿蓝三基色色度值呈比较规律的变化过程,一般表现为至少两种基色之间的此消彼长变化过程。数百Gy照射引起的色度变化也可以用这种方法测出。将实验样品在夏季气温存放两周对试验结果没有明显影响,说明这一类染料的辐射化学稳定性较好。三基色方法亚铁盐溶液实验结果显示,在0-80Gy照射剂量范围内,二甲基酚橙,七水合硫酸亚铁复合溶液和二甲基酚橙,氯化亚铁四水合物复合溶液受照射后,辐射剂量与三基色色度变化之间的关系类似于上述染料溶液的变化过程,表现为至少两种基色之间的此消彼长变化过程,40Gy照射引起的色度变化也可以用这种方法测出。11.超微型阵列滤光分光技术研究γ射线辐射剂量学效应现代环境与工业在线分析,包括有毒有害气体监控、水质/大气污染监控、食物成分分析等都需要大量光谱检测设备。分光技术是光谱检测核心技术。传统分光技术有光栅、棱镜、滤光片和傅里叶变换等方法。新近发展起来的集成滤光片阵列和MEMS(微机电集成)光栅技术是光谱技术研究的热点和发展趋势。应用这些技术能将光谱检测设备集成到一块芯片上,实现超微型化。激光片阵列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研究发展起来的一种微型空间滤光器,由于可与探测器阵列结合共同构成光谱可识别的探测器,大大简化了分光系统,提高仪器的可靠性、稳定性和光学效率[45]。而且,滤光片阵列的实现还将对相应传感器件集成度的提高和微小型化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因此,超微型化光谱仪器的分光系统都趋于采用这种新型结构。基于传统分光技术的微型化光谱仪(即基于各种光栅技术,包括平面刻划光栅、凹面全息光栅)分光的微型化光谱仪是目前技术最为成熟、市场化程度最高的光谱分析设备。美国OceanOptics公司是这方面的代表。光栅光谱仪虽然技术成熟,但是这种结构的光学元件比较多,结构较为复杂,安装调试上也存在较大的难度,稳定性较差。目前最小的光栅光谱仪为德国Micropart公司掌握,用其开发手持非侵入式新生儿黄疽监测仪产品。基于MEMS光栅的微型化光谱仪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基于微机电工艺的分光技术。目前国际的一些著名公司,如西门子、ABB等都在该领域有较大的投入。国内长春光机所在MEMS光栅方面也有所研究[46]。但是,由于工艺的复杂性,MEMS光栅仍存在两个缺陷,一个是MEMS光栅使用于红外波段,而紫外、可见波段的MEMS光栅在工艺上很难实现:另一个是成本过高,仅适用于一些高端的分析仪器中。基于阵列滤光片技术的微型化光谱仪是实现光谱分析产品低成本化的重要途径,国内外对此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国内以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和同济大学为代表,原型机已经实现128个分光通道,己具备实现商业化的条件,并且计划于我国下一代资源卫星上装配使用。这种基于全方向光子晶体异质结构滤光片分光技术的超微型化光谱仪,通过设计具有平直缺陷态的光子晶体异质结构,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消除干涉滤光片的蓝移效应,即滤光片在任何入射角度下的带通中心波长不变,从而将入射光的收集效率提至最高[47]。12.在肺动脉CTA扫描的进展肺动脉CTA扫描作为一种高效、准确的无创血管成像技术,凭借其较高的时间和空间分辨率,可直观显示肺动脉栓塞患者栓子的数量、大小、形态和位置,己被广泛应用于肺动脉栓塞疾病的诊断与评估。然而,肺动脉CTA扫描是一把双刃剑,临床上为了获取高质量的图像,通常使用120kV管电压和370mg/mL的碘造影剂,大剂量的辐射和高浓度的碘对比剂易给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危害,甚至诱发造影剂肾病和恶性肿瘤的发生。目前,辐射剂量最优化原则己成为CT检查时的指导性原则,它要求在确保图像质量满足临床诊断需要的前提下,降低患者所受辐射剂量[48]。高浓度碘造影剂是引起造影剂肾病的重要原因,临床上可通过使用低浓度造影剂以降低碘摄入量,然而低浓度造影剂含碘量减少,可能影响图像质量。相关研究表明,X射线强度与管电压平方成正比,下调管电压能够增加碘对比剂的CT值,增强检查时含有碘对比剂的血管在影像上看起来更亮,并且在保持对比噪声比的同时,可以容忍更高的噪声,从而解决低浓度碘对比剂下血管强化程度弱、图像质量差的问题。此外,低浓度造影剂与血液容易混合,有效减少造影剂硬化伪影,从而提高对疾病的诊断。研究发现“双低”组(100kV,0.7mL/kg碘佛醇)辐射剂量及碘负荷量显著低于常规组(100kV,1.OmL/kg碘佛醇),而两组SNR,CNR和图像质量评分无显著差异[49]。本研究结果发现“双低”扫描组(管电压100kV,威视派克270mg/mL)与常规扫描组(管电压120kV,欧乃派克350mg/mL)患者肺动脉各段CT值、噪声、SNR,CNR和图像质量评分无明显差异,而且“双低”扫描组的CTDIvoI,DLP,ED和碘摄入量明显低于常规扫描组。结合前期文献调研及本研究结果,可以说明“双低”扫描方案用于肺动脉CTA成像可获得较好的结果,而且能够有效降低辐射剂量及碘摄入量,从而减少了既往大剂量辐射和高浓度碘造影剂造成的危害[50]。13.总结与展望放射与辐射剂量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及社会、经济的推动,剂量学已拓展到许多领域,如电离辐射剂量学、放疗剂量学、辐射防护剂量学、环境剂量学、核武器爆炸测量学、辐射加工剂量学、放射生物剂量学等;按电离辐射的类别划分,则有X,γ射线剂量学、电子及p射线剂量学、中子剂量学、重粒子剂量学、宇宙射线剂量学、微波剂量学等.近十几年来,辐射剂量学研究逐渐成熟,但由于在理论和方法上没有重大突破,辐射剂量学在其经典方法上没有重大进展.军事医学科学院放射与辐射医学研究所是国内开展辐射剂量学研究工作起步最早的单位之一,具有一支雄厚的科研队伍和扎实的工作基础.21世纪,从国防建设和国民经济建设的实际需要出发,对剂量学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应该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13.1提高剂量测量技术的水平剂量测量技术和方法的创新和提高是剂量学发展的突破口和前提.应分别建立和完善供常规监测和事故(包括战时)监测用的剂量表达方法和实测技术,如进一步研究各种类型和规格的热释光探测器及其自动读出器系统,研制小型化的顺磁波谱仪,寻找新的“事故剂量计”,研制供不同用途的剂量学模体、剂量探测器及测量系统.更新必要的仪器设备,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使剂量测量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13.2建立和完善辐射计量标准现已建立的X,γ照射量和水吸收剂量标准应进一步完善,应建立β和中子吸收剂量标准、CT和核磁共振剂量标准.关键问题是提高计量标准的准确度,为放射生物学和放射医学研究和辐射防护研究提供标准辐射场和准确的剂量学量值.为此,应从国外权威计量机构引进标准计量仪器,并建立相应计量方法,使剂量学量值能溯源到国家基准或与国际量值比对、以便对下进行量值传递.13.3开展微剂量学研究开展微剂量学研究,对深入进行放射生物学和放射医学研究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利用我国研制和从国外引进的正比计数器(管),建立相应辐射粒子的微剂量学方法.从理论和实验上研究探索微电子学和微型探测器技术用于固体微剂量学的测量方法.开展微剂量学计算方法的研究.从细胞和分子水平上定量描述电离辐射能的沉积规律,阐明电离辐射损伤的作用机制.13.4深入进行计算剂量学研究计算剂量学研究近l0年来相当活跃,从广义上讲,它包括计算机图像、图形分析技术,剂量数学模型、剂量参数选取和计算程序等.应进一步研究染色体畸变自动计数系统,提高识别准确率,降低假阳性率和假阴性率;深入研究核事故人体剂量计算的二维动态模拟分析系统,重构核事故场景和源项所致人体剂量的表达及计算方法;开展放射成像中的剂量计算研究,如CT、核磁共振、X和γ刀等的剂量计算、完成在线实时剂量监测.13.5加强微波剂量的研究随着我国军事医学方向任务的拓展,满足平战时放射与辐射剂量监测,开展电磁辐射剂量学和卫生防护标准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全而开展电磁辐射计算剂量学的研究,建立各种实验动物模型和中国人人体模型及其电磁剂量学计算方法,建立微波剂量的各种实验测量方法,为电磁生物效应量效关系研究打好坚实的基础.参考文献[1]徐国民.低辐射剂量低对比剂用量条件下CT肺动脉血管成像的初步研究[J].临床放射学杂志,2014,12:1935-1939.[2]戴颖钰,马新星,陈铟铟,周小飞,胡粟.四种CT扫描模式对肺动脉成像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的影响[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15,01:4-7+9.[3]潘丹,姜彦,陈鑫,李萌,梁长虹,刘再毅.迭代模型重建技术不同辐射剂量对肝脏CT增强扫描图像质量的影响[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15,01:10-13+18.[4]潘晓龙,韩丹,邓亚敏,段慧,张正华,赵卫.低管电流结合迭代重建双源双能量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降低辐射剂量的可行性[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15,04:283-288.[5]陈晶,李香营,陈建强,王雄,梁其洲,黄丹妮,陈春恋,程月琼,高峰.降低下肢深静脉及肺动脉CT血管成像辐射剂量的CAREDOSE4D及CAREkV技术探讨[J].临床放射学杂志,2015,06:997-1000.[6]白玫,郑钧正.多排(层)螺旋CT的辐射剂量表达及其影响因素探讨[J].辐射防护,2008,01:1-12.[7]刘海宽,卓维海,郑钧正.X射线诊断所致受检者辐射剂量的表征与评估研究进展[J].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2008,02:547-551+566.[8]顾海峰,周长圣,李林,王清清,谢颖颖,郑玲.炫速双源CT与普通双源CT头部血管双能量成像辐射剂量与图像质量的对比研究[J].医学研究生学报,2014,05:502-506.[9]徐岩,贺文,钟朝辉,张婷婷,卓磊.迭代算法与辐射剂量对低剂量胸部CT图像质量的影响[J].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2014,06:397-401.[10]孙国臣,梁桂芳.炫速双源CT在肺动脉成像中不同扫描模式的辐射剂量与图像质量的相关性[J].临床放射学杂志,2014,09:1430-1433.[11]唐坤,李瑞,林洁,郑祥武,曹国全.80kV低管电压扫描对脑CT血管成像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的影响[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13,03:177-180+183.[12]夏巍,尹肖睿,吴晶涛,吴海涛.应用低管电压降低多层螺旋CT下肢静脉造影辐射剂量的研究[J].临床放射学杂志,2013,02:271-275.[13]康绍磊,曾宪春,谢晓洁,韩丹.智能最佳管电压扫描联合自动管电流调节技术降低成人胸部CT扫描辐射剂量[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13,04:636-640.[14]戴丽娟,王霄英,郭小超,高歌.迭代重建对日常CT检查平均辐射剂量的影响[J].放射学实践,2013,03:291-293.[15]明康,杨国威,许永华,陆晓梅,朱勇,杨利霞.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iDose~4迭代重建与滤波反投影重建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比较[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13,04:305-308.[16]张德健,徐卓东,徐向英,李晓,陈晨,赵晨,赵宁,李海鸥.胸部CT检查中两种低辐射剂量技术应用研究[J].临床放射学杂志,2013,04:577-581.[17]方林,李亮.自适应统计迭代重建技术在降低CT辐射剂量中的应用进展[J].CT理论与应用研究,2013,02:207-213.[18]卓水清,陈林,张福君,赵明,张亮,刘健,李奎,吴沛宏,郑庆生,王琰.~(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术后患者周围辐射剂量的监测[J].癌症,2007,06:666-668.[19]王刚,白艳,郑树卿.优化CT扫描参数,降低患者辐射剂量[J].医学影像学杂志,2007,09:1001-1003.[20]路鹤晴,朱国英,郭常义.多层CT辐射剂量与防护研究进展[J].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2007,04:301-307.[21]白玫,刘彬,郑钧正,彭明辰.两种介入放射学(CA和PTCA)所致患者辐射剂量研究[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7,12:1876-1881.[22]张殿星.胸部数字化体层融合的辐射剂量研究与对肺内小结节探查的应用评价[D].山东大学,2012.[23]易艳玲.临床核医学诊疗中的辐射剂量与防护研究[D].复旦大学,2012.[24]孙文娟.基于数字人体的程式化模型和曲面模型构建及外辐射剂量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25]赵海敏.~(99)Tc-MDPSPECT/CT扫描对骨转移瘤的诊断价值及所致辐射剂量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4.[26]唐坤,曹国全,李瑞,郑祥武,吴恩福,翁传政.低管电压腹部CT扫描对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影响的体模实验[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12,04:800-804.[27]胡永胜,朱有志,何新华,王自勇,胡勤衍,付璇,王慧,费长军,王劲武.双源CT低辐射剂量冠状动脉成像的初步研究[J].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2012,02:122-127.[28]高翠翠,柳澄.降低CT辐射剂量研究新进展[J].医学影像学杂志,2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餐饮业知识产权保护合作协议范本6篇
- 2024版建筑加固施工合同书范本
- 2025年度清洁能源发电项目EPC总承包合同3篇
- 2024年度创新离婚合同:共同财产分割与子女成长保障3篇
- 职业学院教师专业技术职务低职高聘的规定
- 2024版商业活动免责条款合同版
- 2024年航空公司机票代理销售合同标的明确
- 2024年金融借款中介服务协议版
- 2024年风光摄影版权协议3篇
- 2025年度专业比赛场地租赁及赛事组织服务合同3篇
- 2024-2034年中国船供油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趋势预测报告
- 大学生寒假安全教育主题班会省公开课一等奖全国示范课微课金奖课件
- 小学体育期末测评方案
- (正式版)JBT 5300-2024 工业用阀门材料 选用指南
- 体育赛事旅游产业化路径研究以厦门国际马拉松赛为例
- 《铁道概论课件》课件
- 双师课堂方案
- 2024年广东清远市清城区顺拓投资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巴基斯坦炼铜工艺流程
- 四川省巴中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含答案解析】
- 《两小儿辩日》教学案例: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