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病学绪论及分类课件_第1页
精神病学绪论及分类课件_第2页
精神病学绪论及分类课件_第3页
精神病学绪论及分类课件_第4页
精神病学绪论及分类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神病学绪论及精神

障碍的分类

第一节精神病学概述什么是精神病?什么是精神病学?你是怎样认识精神病?精神病学及相关概念精神病学(psychiatry)是现代医学科学的一个重要组成分支,它主要研究精神疾病的病因、发病机理、临床表现、疾病发展规律以及诊断、治疗、康复和预防等的一门学科。精神卫生学(MentalHealth)是医学门类中预防医学的一个分支学科,研究精神障碍发生、治疗、预防、康复的特点和规律,以预防各种精神障碍的发生,维护和促进正常人群的心理健康水平。狭义(消极)精神卫生是指预防各种精神障碍的发生;广义(积极)精神卫生是指维护和增进心理健康,培养健全人格,提高人类对环境的适应和改造生活质量。

精神病学与精神卫生学的比较

精神病学精神卫生学1、对象2、重点

3、实施者

4、实施方式疾病人群疾病的发生、治疗、转归

精神科医生临床心理学家职业治疗师护士心理治疗躯体治疗+正常人群社会心理因素与心理健康关系提高群体的心理素质预防疾病和心理问题的发生+其他医学人员社会、教育工作者

+宣传与教育;心理咨询危机干预;社区防治

精神病学发展了许多分支:社会精神病学、司法精神病学、儿童精神病学和老年精神病学、精神病理学、精神药理学、生物精神病学。精神障碍(mentaldisorders)是一类具有诊断意义的精神方面的问题,特征为认知、情绪、行为等方面的改变,可伴有痛苦体验/或功能损害。精神障碍精神健康与精神障碍精神健康就是能够成功履行精神功能的一种状态,这种状态能产生建设性活动,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调整自己以适应环境。精神健康精神障碍

区分概念,消除偏见精神病:重,无自知力神经症:轻,有自知力神经病:神经系统疾病关于精神障碍的几点澄清1.精神障碍就在我们身边,“正常人也可以得这种疾病”。2.精神障碍不一定表现为精神异常,也可以躯体形式表现出来。3.精神障碍也要积极治疗,否则也会产生严重后果。4.作为内科及其他非精神科的临床医生,很有必要掌握精神病学知识,进行鉴别诊断,以免延误病情。精神病学的发展概况“精神病学”的起源中世纪宗教和神学对精神病学发展的影响近代精神病学的发展现代精神病学概念的充实、延伸和发展精神病学的起源精神病学一词,源于希腊语,psyche即精神、灵魂,iatria则为治疗之意。古人认为有不依赖躯体的灵魂存在,灵魂可以生病,也可以受治。大约在公元前5~4世纪,已有了朴素唯物主义的萌芽。古希腊的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前460—前377)是科学医学的奠基人,也被尊崇为精神病学之父。他是一位唯物主义的哲学家。他认为脑是思维活动的器官,提出了精神病的体液病理学说。中世纪宗教和神学对精神病学发展的影响中世纪的西欧医学已沦为宗教和神学的附庸,出现了严重的退步。精神病人被视为魔鬼附体,因而被送进寺院,用祷告、符咒、驱鬼等方法进行“治疗”。中世纪末叶,精神病人的境遇更为凄惨,比如他们的躯体被烙铁烧炙,舌头被长针穿刺,理由是必须要用苦刑来驱除躲藏在他们躯体内部的魔鬼。美其名曰:惩罚其肉体,拯救其灵魂。1、第一次革命:法国精神病学家皮奈尔(Pholippe

Pinel,1745年—1826年)在1793年去掉精神病患者身上的铁链,主张人道地对待患者。李云林,男,57岁,精神分裂症患者,浙江省永嘉县鲤溪乡人。县民政局开展的“解锁行动”至2009年1月底将完成20人救助任务。(道德治疗)近代精神病学的发展

20世纪初期,德国医生克雷丕林(EmilKraepelin)详细描述了早发性痴呆和躁狂症的临床特点、病程和预后,以及妄想痴呆与妄想狂的区别。在他所著的精神病学中,对精神疾病作了系统的分类,为精神病的分类学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克雷丕林(Kraepelin,1856—1926)2、第二次革命:精神障碍分类体系的建立。犹太裔奥地利人弗洛伊德(SigmundFreud)19世纪末20世纪初创立的心理分析学派,利用自由联想和梦的解析去了解人类的心理症结,并奠定动力精神医学的基础,弗洛伊德的成就将精神医学带入心因性病因论的研究范畴。

弗洛伊德(Freud,1856年—1939年)3、第三次革命:心因性病因论与心理治疗。1909年美国心理卫生协会成立。1930年召开了首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开始重视精神障碍的预防。

4、第四次革命:精神卫生运动展开。5、第五次革命:生物精神医学发展。抗精神病药物的问世是精神病学的一个新的里程碑。自从发现了抗精神病药物,人们研究其药效机制进而研究神经介质与脑中各受体之间的关系.以及精神障碍发生的生物学机制,使得精神障碍能够以科学及客观的方法诊断和治疗。现代精神病学概念的充实、延伸和发展现代科学的发展导致了生物医学技术的不断革新,从而使我们对许多疾病的生物学问题有了更全面、更深刻的认识。我们几乎可以用偏离正常的生物学变量来评估、判断、解释和说明各种疾病,因而生物医学模式便成了现代医学的金科玉律。疾病变成了一大堆数据的集合。遗憾的是,这种纯生物医学模式没有给疾病的社会心理方面留下太多的余地。作为疾病的载体──人本身被忽视了。为此,有识之士提出了医学模式应该向“生物—心理—社会”三合一的模式转变,这种新的医学模式,在精神病学中显得最恰当、最适用,也最需要。精神病学的相关学科医学心理学行为医学心身疾病与心身医学医学心理学医学心理学(MedicalPsychology)是研究心理活动与病理过程相互影响的心理学分支。医学心理学是把心理学的理论、方法与技术应用到医疗实践中的产物,是医学与心理学结合的边缘学科。它既具有自然科学性质,又具有社会科学性质,包括基本理论、实际应用技术和客观实验等内容。医学心理学兼有心理学和医学的特点,它研究和解决人类在健康或患病以及二者相互转化过程中的一切心理问题,即研究心理因素在疾病病因、诊断、治疗和预防中的作用。行为医学行为医学是研究和发展行为科学中与健康、疾病有关的知识和技术,并把这些知识技术应用于疾病预防、诊断、治疗和康复的一门新兴科学领域,是适应20世纪欧美形成的综合医学“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研究行为活动与疾病发生与预防、治疗,具有美好发展前景的新兴学科。心身疾病与心身医学心身疾病:(PsychosomaticMedicine)是一组与精神紧张有关的躯体疾病。它们具有器质性病变(即病理解剖改变)的表现(如冠状动脉硬化)或确定的病理生理过程(如偏头痛)所致的临床症状,心理社会因素在疾病的发生、发展治疗和预防中有相对重要的作用。心身医学是研究由精神因素引起或参与引起的,表现为躯体疾病的学科。第二节脑与精神活动脑结构与精神活动脑神经化学与精神活动脑可塑性与精神活动脑结构与精神活动在目前科学的研究对象中,大脑的结构最为复杂。大脑包含约1000亿个神经细胞和更多的神经胶质细胞,神经细胞种类繁多,例如位于视网膜上的间质细胞(无长突神经细胞)就达23种之多。更为复杂的是神经细胞间的联系和细胞内的信号传导。据研究,平均每个神经元与其他神经元能形成1000多个突触联系,而Purkinje细胞能与其他细胞形成100000至200000个突触联系,这样算起来,我们人类脑内就大约有几万亿至10万亿个突触联系。脑结构图脑结构与精神活动脑的功能区脑神经化学与精神活动神经元电信号在突触处转化为化学信号,然后又转化为电信号,神经递质(化学作用)在这些转化中起关键作用。主要的神经递质有:1.乙酰胆碱2.单胺类3.氨基酸类4.神经肽类5.其他。如腺苷、组织胺等。脑可塑性与精神活动脑的结构与化学活动处于变化之中(可塑性),这是行为适应性的生理基础,具体表现是多方面的.在宏观上可以表现为脑功能,如学习记忆功能、行为表现及精神活动等的改变;在微观水平有神经元突触、神经环路的细微结构与功能变化。第三节精神障碍的病因学精神障碍的生物学因素精神障碍的理化因素精神障碍的心理、社会因素精神障碍的生物学因素遗传与环境因素遗传因素是最重要的致病因素之一,但并不是唯一的因素,也不是肯定的单基因遗传,一般认为是多基因相互作用提高了精神障碍的“危险性”或者可能性。神经发育异常脑结构和功能可塑性改变,包括额叶、颞叶内侧及海马等区灰质和白质减少和体积缩小,临床上共同表现出发育迟缓、认知功能损害。感染如梅毒、单纯疱疹性脑炎、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等。精神障碍的理化因素中毒外伤氧和营养物质缺乏精神障碍的心理、社会因素

应激性生活事件、人格特征、父母的养育方式、社会阶层、社会经济状况、文化宗教背景、人际关系等均是构成影响心理障碍的心理社会因素。应激与精神障碍:所谓应激是机体在各种内外环境因素及社会、心理因素刺激时所出现的全身性非特异性适应反应,又称为应激反应。这些刺激因素称为应激原。恋爱婚姻及家庭内部问题、学校及工作场所中的人际关系往往成为主要的应急源。在临床上,与急性应激有关的精神障碍主要有急性应激反应和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前者在强烈精神刺激后数分钟至数小时起病,持续时间相对较短(少于1个月),表现为精神运动性兴奋或抑制;后者主要表现为焦虑、恐惧、事后反复回忆和梦中重新体验到精神创伤的情景。慢性应激反应可能与人格特征关系更大。人格特征与精神障碍;人格障碍又称为病态人格或异常人格,是指人格的畸形发展,形成了一种特有的、明显的、偏离所处的社会文化背景,及多数人认可的认知行为模式。人格特征的偏离对环境适应不良,明显干扰了其社会和职业功能,导致此人不能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和难以适应社会生活。不但给别人带来伤害,而且其本人也深受其害或引起痛苦。研究发现,具有某种性格特征的人容易患某些精神障碍,如具有表演型性格的人容易患癔症;强迫性格的人容易患强迫症;精神分裂症患者往往病前具有敏感、多疑、孤僻、不善交往、好一个人幻想、做白日梦、情感冷漠、对于表扬或批评都无动于衷等性格特点。小结精神障碍的发生可能是单因素作用也可能是多因素作用,可能与前述病因是因果关系但也可能是互为因果,可能伴有器质性病变亦可能只是功能性障碍,总之是一个复杂的问题。第四节现状与展望

中国精神病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飞速发展,但伴随这种疯狂的速度而来的成功的压力、剧增的人口、纷繁的信息、乃至拥堵的交通、家庭的碎片化让中国人心理问题丛生。目前全国有严重精神疾病患者约1600万人。主要精神障碍所致全球疾病负担的排位

精神障碍全球高收入国家中低收入国家单相重症抑郁症424酒依赖17420双相心境障碍181419精神分裂症及相关障碍221224强迫症281827痴呆症33941药物依赖411745惊恐障碍442948

现状与展望展望:中国政府正在努力着手应对逐渐蔓延的精神健康危机。中国近来通过了一项法律,旨在通过教育以及增加精神健康治疗基金,以正视精神病患者的基本权利。2011年6月10日,国务院法制办公室将《精神卫生法(草案)》全文公布,并公开向社会各界征求意见。第五节

精神障碍的分类与诊断标准制定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是精神病学领域30年所取得的重大进展之一。促进了学派间的互相沟通,改善了诊断不一致的问题,有利于临床实践。精神障碍分类目的疾病分类学的目的是把种类繁多的不同疾病按各自的特点和从属关系,划分为类、种、型,以便归成系统。精神障碍的分类是将纷繁复杂的精神现象,根据拟定的标准加以分门别类的过程。精神障碍分类的基轴疾病分类的基轴有多种,对疾病按病因、病理改变进行诊断与分类,是医学各科所遵循的基本原则。目前精神障碍分类的基轴主要是依据症状表现。这种诊断只能反映疾病当时的状态,若主要症状改变,诊断可能随之改变,而且病因不同但症状相似的不同疾病会得出相同的诊断,但症状学分类有利于目前的对症治疗。精神障碍的诊断标准诊断标准是将疾病的症状按照不同的组合,以条理化形式列出的一种标准化条目。诊断标准包括内涵标准和排除标准两个主要部分。例F20精神分裂症⑴G1在持续至少1个月的精神病性发作期的大多数时间内(或大多数日子里的某些时间),存在下述第(1)项中的综合征、症状和疾病至少一条或下述第(2)项中的症状和病症至少两条。(1)至少存在下述中的一条:(a)思维鸣响,思维被插入或被夺及思维被广播;(b)被控制、被影响或被动妄想,明显地与躯体或肢体运动、或特殊思维、行为、或感觉有关;妄想性知觉;(c)言语幻觉,对病人的行为持续不断的评论或声音,对患者进行相互评论或来自躯体某些部分的其他内容的言语性幻觉;(d)其他持久的与文化不相应和完全不可能的妄想,如具有某种宗教或政治身份,具有超人的力量和能力(如具有控制气候的能力,或能向来自另一个星球的人交流信息)。例F20精神分裂症⑵(2)或至少存在下述中的两条:(a)任何形式的持久的幻觉,每天发生,至少1个月;并伴有短暂的或未充分形成的无明显情感内容的妄想;或伴有持久的超价观念;(b)思维过程中断或插入无关语,(c)紧张症行为,如兴奋、特殊姿势或腊样屈曲,木僵等。(d)“阴性”症状如显著的情感淡漠、言语贫乏,及情绪反应迟钝或不适应(必须明确这些情况不是由于抑郁或抗精神药物引起)。例F20精神分裂症⑶G2需要除外的最常见的情况;⑴如果病人也符合躁狂发作或抑郁发作的标准,必须在心境障碍发生前已符合上述G1⑴或G1⑵所列的标准。⑵本障碍不是由于脑器质性疾病或酒精或药物中毒、依赖或戒断所致。例F20精神分裂症⑷G1是症状学及时间标准G2是排除标准多轴诊断所谓多轴诊断是指采用不同层面或维度来进行疾病诊断的一种方法。等级诊断采用两种方法来对疾病进行等级排列。1、按疾病症状严重性的金子塔排列方式分主次。2、按当前急需处理、治疗的疾病情况分主次。常用的精神障碍分类系统ICD----疾病及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分类(简称国际疾病分类)DSM-Ⅳ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CCMD-3中国精神疾病诊断与分类标准一、国际精神障碍分类系统

概述当前,对世界精神病学界影响最大且为许多国家所采用的分类系统是世界卫生组织1992年公布《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第十版(ICD-10)。其中第五章是关于精神障碍的分类,为多数欧亚国家所采用。该章将精神障碍分为10大类。ICD-10分类1.器质性(包括症状性)精神障碍;2.精神活性物质或非成瘾物质所致精神障碍;3.精神分裂症和其他精神病性障碍;4.心境(情感性)障碍;5.神经症性、应激性及躯体形式障碍;6.心理生理障碍;7.人格障碍、习惯与冲动控制障碍、性心理障碍;8.精神发育迟滞与儿童少年期心理发育障碍;9.儿童少年期行为与情绪障碍;10.待分类的其他精神障碍。二、美国精神障碍分类系统(一)概述美国精神病学会《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DSM)DSM-I(1952);DSM-II(1968);DSM-III(1980);DSM-III-R(1987)DSM-IV(1994)DSM分类特点:以描述性诊断为主,摆脱了不同学派的干扰,采用多轴诊断,每种疾病均有具体的诊断条目。(二)DSM-IV五轴采用不同层面或维度来进行疾病诊断的一种诊断方式。①临床障碍:轴I用于记录除人格障碍和精神发育迟滞以外的各种障碍,也包括可能成为临床注意焦点的其他情况。②个性障碍:轴II除记录报告人格障碍和精神发育迟滞以外,亦记录突出的适应不良的人格特征和防御机制。③躯体情况:轴III用于记录目前的躯体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