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评与反思-中国环境艺术教育体系研究_第1页
批评与反思-中国环境艺术教育体系研究_第2页
批评与反思-中国环境艺术教育体系研究_第3页
批评与反思-中国环境艺术教育体系研究_第4页
批评与反思-中国环境艺术教育体系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2PAGE5浙江省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申请书项目名称:批评与反思—中国环境艺术教育体系研究主持人:吴晓淇主持单位:中国美术学院通讯地址:浙江省杭州市南山路218号邮政编码:310053联系电话真子邮箱:wxq@合作单位:负责人:负责人:负责人:负责人:负责人:浙江省教育厅 二○○七年九月制 一、简表项目简况项目名称批评与反思—中国环境艺术教育体系研究项目类别A、总体研究B、专业大类C、教学管理D、自选项目是否招标项目否起止年月2007.10—2009.10三、项目实施方案及实施计划1.具体改革内容、改革目标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具体研究改革的主要内容:1.环境艺术教育思想研究(1)在当代遍存破坏甚至丧失中国本土地域特征建设的危机之时,以传承中国传统人文精神为已任,以“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科学生态观为指导思想,研究如何将现代建筑科学技术与动手营造的心智思维方式相结合,科学协调人与建筑空间的和谐关系,重塑当代中国人文精神,提高现代人类生活品质,构建和谐社会。(2)在新的历史境遇条件下,回溯现代设计思想的成长历程,以批评的态度重新审视现代设计思想的源发地——“包豪斯”的教育体系,培养具有自觉传承中国人文精神,并努力将人类的需要与运用设计提出解决对策的能力训练积极对应。培养在现实中发现问题并切实解决问题促进社会良性发展的专业设计人才。(3)强化艺术感染力的知识训练,将艺术作为思想培育的重要手段,充分结合当代艺术,努力培养学生的艺术审美知觉能力并使其自觉应用在专业技能的塑造过程中,从而培养有自觉审美鉴赏力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人才。2.环境艺术教育课程模块研究课程模块是落实教育思想和方法的实质性,也是验证与校正思想与方法的终极手段。环境艺术教育的课程模块包括两个学制阶段,分别为基础段(这里所指的基础并不是绝对意义的基础而是为专业段学习所准备的专业素养基础)和专业段。(1)基础段:基础段要解决的是三大问题:较高的审美素养与习惯;动手营造的心智训练习惯;专业学习所需的知识素养自我学习习惯以及培养传承中国人文精神的自觉意识。a.素描、色彩、三大构成的课程改革。直面生活,在生活中发现美。经典美学的感受与熏陶。b.实验课程的系列改革,养成学生自觉运用动手的习惯并培养良好的团队精神、群体合作力求将呆板简单的思想方法转化为自觉的社会责任感与创造力的培养。c.传统设计初步课程改革,融入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学习课程,如中国书法、传统民居田野考察,使学生通过实地考察意识到设计初步知识的重要。运用测绘,学习、记录了解传统建筑文化精神,自觉认识专业知识学习的重要性和必须性。(2)专业段:专业段学习又分专业基础段与专业学习段。专业基础段解决的是学生专业技能的基础训练但并不是传统的知识灌输,而是将设计课题置于实际的境遇中整合建筑、景观、室内的三者关系,在这种整合的知识学习下,逐步掌握专业基础知识。通过徒手草图构思,模型构想等设计心智训练方式,充分发挥学生创造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在知识感知的过程中,伴以读史的理论学习,这里理论传授亦不是简单的知识告知而是通过实地考察分析,图文解读学习相关专业历史。如中西方建筑史、中国园林赏读,景观史学、读史的目的为了唤发学生对于传承中国人文精神的强烈历史责任感,并从传统的优秀范例中汲取养分,经过理性分析,作用于今日人类生活实践,促进社会良性发展。专业学习段是一个专业知识融通和应用设计实践的重要阶段,这一阶段有两个重要手段:第一、开放性教学,通过大量的学习讲座、“Workshop”、国际竞赛的参与,教导学生运用现代建筑科学技术成果,面对设计问题,结合现实进行作业训练,同时仍然强化动手的心智训练过程为培养在生活中自学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设计人才打下扎实基础,这里交流是其关键词。第二、专业化方面的学习。面对未来社会需要,加强更专门的专业化方向学习,专业化方向学习的重点是如何将融通的专业基础学习知识运用于设计的专业化方向,这里的融通是关键词。2.实施方案、实施方法、具体实施计划(含年度进展情况)及可行性分析环境艺术教育方法研究(1)将传统美的知识论的培养方法与在生活中让学生去发现美,感受美,从而达到创造美的心智感化过程相结合,自觉进行美的知识训练,提高专业审美鉴赏力。(2)研究动手营造的劳作方式,贯穿教学始终,作为学生心智训练的重要手段,并籍此训练学生自觉将二维的平面空间构想落实到实际的三维空间感觉中,同时在三维的空间模型中研究人与空间的实质关系,发现问题,提出解决对策。(3)重新认识中国传统人文精神,将学习融化在系列的实践课程中,通过实际感受、科学分析、文化追思等阶段。剖析,使学生将以往机械地学习传统历史知识转化为自觉地感知与发问的学习行为。在今天社会发展和经济技术条件下,重视审视中国的传统发展,结合当代人类生活需求,提出设计反思。(4)研究材料与技术的认识与解决现实问题结合,在以设计作为解决问题的有效手段之时,学习材料与技术的应用,掌握相关专业知识。(5)将现代较封闭、独立的教育方式,转化为较开放、融通的教学模式。通过各类学习、讲座的形式,培养学生直面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设计的良好学习习惯。同时与国际前沿学科相对应进行平等交流,提出自我原创性教育方式,树立环境艺术教育的国际地位。(6)将设计教育与设计的现实生活引领意义相结合。通过建立研究中心及研发室验中心为媒介,运用设计为提高现实生活水平提出探索性实验研究,从而真正起到设计是生产力的重要作用。3.项目预期的成果和效果(包括成果形式、实施范围、受益学生数等)主要阶段性成果限报10项序号研究阶段(起止时间)阶段成果名称成果形式承担人12007.10-2007.12课题导则研究报告、论文吴晓淇孙科峰22008.01-2008.07环境艺术教育基础课程研究研究报告、论文吴晓淇梁宇张天臻32008.08-2009.02环境艺术教育专业基础课程研究及专业课程研究研究报告、论文吴晓淇陈坚42009.03-2009.10成果整合研究报告、论文项目组全体成员56最终研究成果限报2项序号完成时间最终成果名称成果形式预计字数参加人122009.102009.10批评与反思——中国环境艺术教育体系研究中国环境艺术设计教育国际研讨会论文研究报告论文集60千字60千字吴晓淇梁宇陈坚孙科峰张天臻博士、硕士若干名4.本项目的特色与创新之处1.创新性(1)鲜明的创新性为重塑环境艺术教育地位奠定扎实基础。(2)系统地创新性,通过教育思想,教育方法,教学课程的系列实践研究,创立环境艺术教育完整的系统性。(3)对相关学科的变革及发展具有鲜明的时代创新意义。

2.示范性(1)在全国同类学科相关专业具有鲜明的示范性及实践意义。(2)在环境艺术教育的系列课程中具有示范意义和极大的实际运用价值。(3)为国家的环境艺术教育及设计体系的完善具有引领的示范意义。3.原创性(1)对充分研析中国本土地域建筑环境特征,传承中国人文精神是一种原创性的教育研究。(2)对环境艺术教育与国际相关学科建立平等交流平台,树立中国环境艺术教育国际地位具有原创性。(3)对于培养具有强烈的构建和谐生活环境的建筑环境艺术设计人才的教育体系具有原创性的理论研究意义。四、教学改革基础1.与本项目有关的教学改革工作积累和已取得的教学改革工作成绩研究的基础:该项目负责人从事环境设计教育及实践近二十年,同时进行传统建筑文化环境学术研究多年;2006年《环境艺术设计初步课程改革》获国家教育部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为第二完成人,编号2005376;2006年完成浙江省社科联重点课题《传统浙江地域建筑文化环境研究》,为项目负责人,编号04Z11;2003年7月赴伊朗文化考察,作品送入《亚洲地之缘文化考察展》;2003年12月作品“聚”入选上海美术大展“家一从传统到现代”设计艺术大展;2004年4月—9月赴德国斯图加特选型设计艺术学院建筑学院高级访问学者;2007年2月赴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环境营造学院(FacultyoftheBuiltEnvironment)进行考察访问。2.学校已具备的教学改革基础和环境,学校对项目的支持情况(含有关政策、经费及其使用管理机制、保障条件等,可附有关文件),尚缺少的条件和拟解决的途径1.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自1998年创办至今22年从当时的4所院校,已发展为今天的622所。(教育部公布招生目录)2.环境艺术专业自创办以来,一定意义上弥补中国建筑专业的空白。3.环境艺术自创立以来,一直未有自我明确的教育体系,总括有五大类:(1)建筑类院校内以美术教师为主体的教研室演变而成的(2)建筑院校内室内设计专业方向(3)艺术院校以建筑为基础发展而成的(4)艺术院校以传统工艺美术家具与陈设专业发展(5)艺术院校及各类工科院校中以美术类专业教师为主体的发展基础。4.环境艺术自景观学设计专业在中国兴起后,景观学专业从环境艺术中剥离所面临的新问题。5.现代设计思潮对环境艺术教育的影响——重读“包豪斯”。6.中国传统人文精神对当代环境艺术的感召。7.环境艺术的历史责任与社会的强烈需求。现代工业化,环境污染,对中国历史文化的漠视,超旅游经济化,以功利为目的对文化的另一种非常态追求。8.接轨国家美术院校设计类学科目录的完善和发展趋势。3.申请者和项目组成员所承担的教学改革和科研项目情况该项目申请者吴晓淇从事环境设计教育及实践近二十年,同时进行传统建筑文化环境学术研究多年;研究科研课题:1、2006年《环境艺术设计初步课程改革》获国家教育部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为第二完成人,编号2005376。2、传统浙江地域建筑文化环境研究,2004年,浙江省社科联重点课题,项目负责人。3、杭州市西湖西进城市家具及公共艺术设计理念研究,应用研究,杭州市人民政府2003.3—2003.10,子项目负责人。4、杭州市西湖南线整治城市家具与公共艺术设计理念研究、应用研究,杭州市人民政府2002.2—2002.5,子项目负责人。5、杭州市环城北路城市环境改造,应用研究,杭州市城建委,2000.12,子项目负责人之一。6、浙江兰溪电厂室内设计及景观设计,获2007年鲁班奖。该项目主要成员梁宇为环境艺术系青年教师;2006年《环境艺术设计初步课程改革》获国家教育部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为第四完成人,编号2005376;2005年4月—9月作为访问学者赴德国斯图加特选型设计艺术学院建筑学院交流考察;2007年2月赴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环境营造学院(FacultyoftheBuiltEnvironment)进行考察访问。该项目主要成员陈坚为中国美术学院风景建筑设计研究院院长,中国美术学院环境艺术系副教授。2000年《吴弗之艺术中心》参加九届全国美展获铜奖,建设部三等奖;2004年《浙江美术馆建筑设计》参加十届艺术全国美展;2004年论文《七尖顶城》——德国吕贝克的汉西梯克城,发表于《建筑与文化》杂志第九期;2004年论文《平原孤城艺术之舟》——从嘉兴博物馆设计谈现代建筑发展趋势,发表于《浙江勘察设计》杂志;论文《关于城市景观的思考》发表于《美术报》527期。该项目主要成员孙科峰为环境艺术系青年教师,博士研究生;2006年完成浙江省社科联重点课题《传统浙江地域建筑文化环境研究》,为主要成员,编号04Z11;2006年完成论文《关于艺术院校建筑学专业本科理论课教学的思考》,发表于《世界建筑导报》112期;2006年2月-6月作为访问学者赴美国罗德岛设计学院交流访问;2007年2月赴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环境营造学院(FacultyoftheBuiltEnvironment)进行考察访问。该项目主要成员张天臻为环境艺术系青年教师;2003年12月作品“聚”入选上海美术大展“家一从传统到现代”设计艺术大展,为主要成员;2005年2月论文《溯环境文脉、创时代新境——杭州西湖环境改造城市家具设计有感》,发表与《建筑与文化》第12期;2006年完成浙江省社科联重点课题《传统浙江地域建筑文化环境研究》,为主要成员,编号04Z11;2007年2月赴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环境营造学院(FacultyoftheBuiltEnvironment)进行考察访问。五、经费预算支出科目(含配套经费)金额(元)计算根据及理由合计700001.资料费5000购买书籍2.调研差旅费5000参加相关会议;赴其他院校进行交流考察3.小型会议费20000组织环境艺术教育研讨会4.计算机购置及使用费1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