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槐人工促进萌芽更新技术规程_第1页
刺槐人工促进萌芽更新技术规程_第2页
刺槐人工促进萌芽更新技术规程_第3页
刺槐人工促进萌芽更新技术规程_第4页
刺槐人工促进萌芽更新技术规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DB21/TXXXX—2019刺槐人工促进萌芽更新技术规程本技术规程规定了人工促进刺槐萌芽更新的的术语和定义、作业前准备、作业设计、人工促进更新技术、抚育管理、病虫害防治、作业设计与施工检查验收、档案管理等技术指标。本标准适用于辽宁西部地区刺槐皆伐后,人工促进萌芽更新生产经营。其它地区可参考。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LY/T1607造林作业设计规程LY/T15781森林抚育规程DB21/T706森林经营技术规程NY/T394肥料使用准则GB6000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分级GB/T15776造林技术规程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刺槐刺槐(RobiniapseudoacaciaL.)又名洋槐,豆科(Leguminosae)刺槐属(RobiniaLinn.)落叶乔木,其生物学生态学特性见附录A。3.2萌芽更新森林被采伐后,利用林木伐桩的萌芽力使森林得以恢复的更新方式。3.3根蘗苗是从根上长出不定芽伸出地面而形成的小植株。3.4冠高比树冠高度与整个树高的比。4作业前准备4.1林地选择刺槐林林龄是过熟林,属于低效林分,无培育前途。可划分为4种更新类型:(1)活立木在240~390株/hm2,可采用刨伐桩的更新方法,并结合天窗补植。2DB21/TXXXX—2019(2)活立木株数390~1080株/hm2,可采用开环状沟断根的更新方法。(3)活立木株数在1080~1395株/hm2,可采用刨伐桩的更新方法。(4)活立木株数在1395株/hm2以上,可采用伐桩扒皮并埋土的更新方法。4.2林地清理林分采伐后,及时清理杂灌及采伐剩余物。4.3林地整地在4月上旬进行深翻土壤,做到土地平整、疏松。5作业设计5.1外业调查主要内容包括蹅查、作业区立地条件调查、作业区测量等。5.1.1蹅查调查作业区范围、边界,确定地类或小班界线是否变更等,同时了解作业区的地形、地类、土壤、河流、道路等情况,了解适宜的造林树种及立地条件类型等,并画草图。具体按LY/T1607执行。5.1.2林分因子调查调查作业区小班内树木林龄、平均数高、平均胸径、密度等。具体按LY/T1607执行。5.1.3作业区立地条件调查调查作业区小班地类、地貌、坡向、坡度;进行土壤调查,包括土层厚度、土壤质地、土壤结构、酸碱度、母岩等情况;进行植被调查,记录种类及高度、灌草盖度等。具体按LY/T1607执行。5.1.4作业区测量实测作业区面积。测量闭合差不大于1/100。具体按LY/T1607执行。5.2内业整理主要包括人工促进更新技术设计、抚育设计、辅助工程设计、施工进度设计、工程量设计、用工及经费预算等。具体按LY/T1607执行。5.3外业设计文本形成主要包括作业设计说明书、技术措施设计、作业设计图、作业设计现状调查表、经费预算表等。具体按LY/T1607执行。6人工促进更新技术6.1伐桩扒皮与埋土型人工扒除树桩地上部分的表皮后对伐桩埋土,埋土厚度在8cm左右,促进伐桩产生多个萌生植株。6.2开半环状沟断根型3DB21/TXXXX—2019五月上旬,在距伐桩外0.5~0.6m处开半环状沟断根,沟宽、沟深在20~30cm。6.3刨伐桩并补植型五月上旬或九月中旬,在伐桩周围0.1m处切断根系,挖除伐桩,并在天窗进行植苗补植。补植苗可采用1年刺槐生实生苗。要求使用合格苗,具体要求按GB6000执行。6.4刨伐桩型五月上旬或九月中旬,在伐桩周围0.1m切断根系,挖除伐桩,树穴不填土,断根裸露。7抚育管理7.1除草第一年在6月初或农历立秋之前各一次,第二年在7~8月份除草一次,连续三年。7.2施肥以磷酸二胺或尿素为主要肥料,采用沟施方法。施肥时间为每年的6~7月进行,施肥量更新当年100g/株,第二年200g/株。施肥具体要求按NY/T394执行。7.3除蘗定株更新后刺槐产生大量根蘗苗,应及时进行除蘗定株,保持株行距1m左右,每亩留苗密度666株为宜。7.4抹芽抹芽一般在第一年进行,6月上旬,当幼树树干上萌发的嫩芽未木质化时,把枝干2/3以下侧芽抹掉。7.5修枝修枝一般在更新第二年进行,于6~7月,剪除枯枝或部分活枝。可用锋利的剪枝剪,紧贴树干剪平。修枝强度在树高3米以下时保持冠干比3:1;树高3~6米时为3:2;6米以上时为2:l。7.6抚育间伐萌芽林郁闭后,应及时进行透光抚育、生长抚育,留苗密度参见附录B。具体方法及间伐强度按LY/T15781执行。8病虫、兔害防治刺槐病害主要是白粉病;虫害主要是蚜虫、刺槐叶瘿蚊、刺槐尺蠖、红蜘蛛、金龟子、木毒蛾。此外幼树常出现兔害。病、虫、兔害防治措施见附录C。9检查验收主要进行施工作业检查、幼林成活率及保存率检查、有害生物发生情况检查。具体按GB/T15776执行。10档案管理4DB21/TXXXX—2019要以作业小班为单位,设立固定标准地(含作业样地和对照样地),定期记载经营活动和林木生长变动情况,建立人工促进刺槐萌芽更新成林技术档案。具体内容按GB/T15776执行。5DB21/TXXXX—2019(资料性附录)刺槐形态、分布及习性A.1形态特征刺槐(RobiniapseudoacaciaL.)又名洋槐,豆科(Leguminosae)刺槐属(RobiniaLinn.)落叶乔木,高10~25m;树皮灰褐色至黑褐色,浅裂至深纵裂。小枝灰褐色,幼时有棱脊,微被毛,后无毛;具托叶刺,长达2厘米;冬芽小,被毛。羽状复叶长10~25厘米;叶轴上面具沟槽;小叶2~12对,常对生,椭圆形、长椭圆形或卵形,长2~5cm,宽1.5~2.2cm,先端圆,微凹,具小尖头,基部圆至阔楔形,全缘,上面绿色,下面灰绿色,幼时被短柔毛,后变无毛;小叶柄长1~3mm;小托叶针芒状。萼齿5,三角形至卵状三角形,密被柔毛;花冠白色,各瓣均具瓣柄,旗瓣近圆形,长16mm,宽约19mm,先端凹缺,基部圆,反折,内有黄斑,翼瓣斜倒卵形,与旗瓣几等长,长约16mm,基部一侧具圆耳,龙骨瓣镰状,三角形,与翼瓣等长或稍短,前缘合生,先端钝尖;雄蕊二体,对旗瓣的1枚分离;子房线形,长约1.2cm,无毛,柄长2~3mm,花柱钻形,长约8mm,上弯,顶端具毛,柱头顶生。荚果褐色,或具红褐色斑纹,线状长圆形,长5~12cm,宽1~1.3cm,扁平,先端上弯,具尖头,果宽约3mm,种脐圆形,偏于一端。花期4~6月,果期8~9月。A.2地理分布及生长习性刺槐原产美国,17世纪传入欧洲及非洲。中国于18世纪末从欧洲引入青岛栽培,现全国各地广泛栽植,在黄河流域、淮河流域多集中连片栽植,生长旺盛。刺槐为温带树种,在年平均气温8℃~l4℃、年降雨量500~900mm的地方生长良好;特别是空气湿度较大的沿海地区,其生长快,干形通直圆满。抗风性差,在冲风口栽植的刺槐易出现风折、风倒、倾斜或偏冠的现象。刺槐在地下水位过高、水分过多的地方生长缓慢,易诱发病害,造成植株烂根、枯梢甚至死亡。有一定的抗旱能力。喜土层深厚、肥沃、疏松、湿润的壤土、沙质壤土、沙土或黏壤土,在中性土、酸性土、含盐量在0.3%以下的盐碱性土上都可以正常生长,在积水、通气不良的黏土上生长不良,甚至死亡。喜光,不耐庇荫。萌芽力和根蘖性都很强。6DB21/TXXXX—2019(规范性附录)刺槐不同径阶保留密度径阶合理密度表(株/hm2)坡下腹坡中腹坡上腹426133048348468778908630735840529618706457533609401468536203584184777DB21/TXXXX—2019(资料性附录)刺槐病、虫、兔害发病特性及其防治措施种类名称发生规律及危害防治适期与方法病害受害叶片背面出现圆形白色霉斑,上着生白色粉状物。发生时间不确定。及时清理得病的枯枝落叶,集中烧毁。发病初期,喷洒10%世高散粒剂2000倍液或25%的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30%特富灵可湿性粉剂3500倍液防治。虫害蚜虫4月下旬开始孵化,成虫集中梢头,危害幼嫩枝叶,5~9月干旱少雨危害严重。用10%吡虫啉1500倍液或噻虫咪4000~6000倍液喷雾防治。刺槐叶瘿蚊4~6月幼虫危害当年嫩叶卷所称筒状,不能伸展。打开卷筒有蛆形白色幼虫。成虫羽化期和卵期用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500倍液喷洒叶面防治卵孵化。刺槐尺蠖4~6月为幼虫期,以幼虫危害枝幼虫期喷洒25%灭幼脲1号胶悬剂1000倍液,地面防治可喷洒20%灭扫利乳油4000倍液等毒杀幼虫。红蜘蛛危害嫩枝、叶、芽,造成叶片脱落,6~7月危害严重。用螨死净1500-2000倍液或1500~2000倍液进行喷雾防治。金龟子幼虫危害根部和地下茎,成虫为害叶片,整株叶片被吃光,影响生长。喷洒4.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