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2025届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一轮复习_第1页
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2025届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一轮复习_第2页
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2025届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一轮复习_第3页
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2025届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一轮复习_第4页
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2025届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一轮复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4、15世纪1917年多元发展的古代历史走向整体的近代历史复杂多变的现代历史丰富多彩、变化多端、日益紧密的世界历史人类文明的演进476年原始和奴隶社会封建社会(1640始)资本主义社会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并存(三)复杂多变的世界现代史19141945年21世纪经济:政治:思文:1917年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世界20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当代世界发展的特点与主要趋势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罗斯福新政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凯恩斯主义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与新兴国家的发展

新自由主义(市场与计划相结合)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趋势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科学技术的新发展一、第七单元

单元思路1、齐读P81的导读2、结合目录感悟学案的单元思路第十四课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课标要求:了解一战引起的国际秩序的重要变化。二、必备知识2、巧记:第14课: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一个根源(帝国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两大集团(同盟国、协约国),三条战线(西线、东线、南线),四次战役(马恩河战役、凡尔登战役、索姆河战役、日德兰海战),五点影响(建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成立了国际联盟;削弱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力量,改变了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和地区的民族觉醒;改变了人们的观念;反对战争、要求和平的运动日益高涨)1、读第七单元的学案,背诵一战的背景、影响1、第一次世界大战:简称"一战"(1914年7月28日至1918年11月11日),是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资本主义国家向其终极阶段,即帝国主义过渡时产生的广泛的不可调和矛盾的结果。在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大洋洲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基本上被列强瓜分完毕,新旧殖民主义矛盾激化、各帝国主义经济发展不平衡,秩序划分不对等的背景下,为重新瓜分世界和争夺全球霸权而爆发的一场世界级帝国主义战争。

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了深重灾难,但在客观上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三、重要概念:2、帝国主义:课文P83史料阅读4、国际联盟:课文P87第一自然段3、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课文P85-86

1914年6月28日,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夫妇在萨拉热窝被塞尔维亚青年普林西普枪杀。两大集团利用这一突发事件,推波助澜,导致国际局势迅速恶化。有人说,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次偶然的灾难,假如塞尔维亚民族主义者不刺杀奥匈帝国皇储夫妇,一战就不会爆发。

你是否同意这一观点?

谈谈你的看法。

这是千载难逢的机会……现在不发动就永远没有发动的机会了。

——德皇威廉二世极端民族主义和军国主义的泛滥材料一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不同程度地走上了政治民主化的道路,但毕竟政治民主化的发展程度不一致,有两种不同的类型:第一类是以英法美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民主制度较为健全;第二类是以俄德日为代表的,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的色彩较为浓厚。

项目英德法美1913年工业产量所占位次32411913年殖民地面积所占位次1425材料二西方列强在世界的工业比重及其占有殖民地情况:依据材料二说明,20世纪初西方列强的经济实力和殖民地占有情况之间存在什么现象?这一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现象:经济实力与所占殖民地面积并不完全匹配根本原因: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18821892突尼斯问题意德奥英法俄世界市场

、殖民地问题巴尔干问题巴尔干问题普法战争后果欧洲列强之间的矛盾187919041907同盟国1882协约国1907主要原因: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时代背景19世纪晚期至20世纪初,随着工业革命和垄断组织的产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以资本输出为特征)。根本原因帝国主义各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它们的实力对比发生重大变化、各国之间矛盾尖锐。主要原因德国、意大利、奥匈帝国组成同盟国,英国、法国、俄国组成协约国,两大军事联盟扩军备战直接原因(导火索)1914年萨拉热窝事件小结: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背景

材料“德国向自己的一个邻国让出陆地,向另一个让出海洋,而给自己留下一钱不值的天空,这样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我们不愿意把任何人挤到阴暗的角落,但我们也要给自己一块光明之地,一块阳光下的地盘。”

——德国外长毕洛夫1899年末的讲话依据以上文字和图片材料思考: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是什么?性质:是列强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的帝国主义之战胜利与耻辱一战中挖战壕的华工五四运动中抗议的中国学生战争是流血的政治,政治是不流血的战争。——毛泽东不管斗争还是妥协,最终起到决定作用的还是国家的综合实力。因此,在今天的国际舞台上,中国要想获得更高的国际地位,首先要提高自己的综合国力。凡尔赛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非洲统治的新秩序。华盛顿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1921年11月12日至1922年2月6日)两个体系组成世界性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一战后,通过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帝国主义列强建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它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非洲、东亚以及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是一战后帝国主义国家重新瓜分世界(实质),奴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体系。1.国际新秩序的建立:凡尔赛—华盛顿体系(Versailles-WashingtonSystem)1919年1月18日三、一战后的国际秩序2、国际组织:国际联盟的成立国联概况美国威尔逊“十四点原则”。促进国际合作和实现世界和平与安全。“全体一致”。由来:宗旨:原则:性质:第一个由主权国家组成的世界性国际组织。(二)评价:积极:(1)帝国主义国家领土在民族的基础上重新划定,按新的实力重新瓜分世界,缓和了它们间的矛盾。(2)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形成后,世界保持了较长时间和平,有利于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恢复和发展;(3)在以开国际会议来解决国际争端、成立常设国际机构方面,对以后国际关系发展都有重大影响。消极:

(4)牺牲弱小民族利益,反映了大国强权政治,具有鲜明的帝国主义特征。隐藏着各种矛盾,为新的世界大战爆发埋下了隐患。三、战后国际秩序材料1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极其残酷的杀戮为主要特点。大约900万人战死,2000多万人受伤,350万人终生残废。德、俄、法、奥的伤亡人数占全部伤亡人数的66.6%。——高中教材《中外史纲(下)》材料2德国一战中阵亡将士陵园问题:阅读材料1、材料2,指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战争造成大量伤亡,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材料3第一次世界大战进一步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战争期间,帝国主义宗主国忙于互相撕杀,暂时放松了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控制,它们的民族工业得以乘隙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队伍也随之壮大起来,成为反对帝国主义的重要的政治力量和社会力量。—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现代编(上册)》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觉醒,推动了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问题:第一次世界大战对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产生了什么影响?材料4

大战结束时,全世界进出口总额减少了40%,而美国却猛烈扩大。到1919年,协约国欠美国债务约100亿美元。世界黄金储备40%在美国手中。日本趁火打劫……基本上成为工业国和债权国。英国的对外贸易联系破坏了……沿着盛及而衰的下坡路跌落下去。法国被德军占领了经济发达的10个省,工农业生产损失严重。沙皇俄国永远从帝国主义列强的名单中勾销了。德国战败,削弱比英法更甚,陷入经济困境。

——宋则行、樊亢《世界经济史》阅读材料4,一战后国际力量发生了什么变化?改变帝国主义力量对比,美日实力增强,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开始改变。材料5大战导致的政治经济危机,引起了人民要求和平、反对战争运动的高涨。……大战造成的巨大伤亡和破坏在人们心中留下了长久的阴影,和平主义思潮盛行一时。—人教版高中历史教材选修三《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5,一战给世界人民带来怎样地启示?改变人们的观念,反对战争、要求和平运动兴起。(3)思想观念:空前惨烈的战争改变了人们的观念,反对战争、要求和平的运动日益高涨。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

(1)国际秩序:确立帝国主义国际新秩序:凡尔赛——华盛顿体系。(2)世界格局:改变了世界格局

削弱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的力量,动摇了欧洲的世界优势地位,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觉醒。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美国的参战和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开始改变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一战的影响看学案:第七单元

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一、知识脉络:第二次工业革命★帝国主义各国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重新瓜分殖民地争夺世界霸权两大军事集团扩军备战萨拉热窝事件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8)十月革命和社会主义实践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高涨世界殖民体系开始动摇社会主义运动国际秩序民族解放运动世界殖民体系社会主义阵营雅尔塔体系民族解放运动空前高涨世界殖民体系崩溃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1945)经济大危机战争策源地的形成绥靖政策法西斯侵略二、必备知识巧记:第14课: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一个根源(帝国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两大集团(同盟国、协约国),三条战线(西线、东线、南线),四次战役(马恩河战役、凡尔登战役、索姆河战役、日德兰海战),五点影响(建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成立了国际联盟;削弱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力量,改变了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和地区的民族觉醒;改变了人们的观念;反对战争、要求和平的运动日益高涨)第15课: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一个主义(列宁主义),两场革命(二月革命、十月革命),三个名称(沙俄→苏俄→苏联),四大变化(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无产阶级革命;直接过渡即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间接过渡即新经济政策;沙皇专制→苏维埃政权;新经济政策→计划经济),五项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社会主义工业化、农业集体化、五年计划)第16课: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两大起因(第一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的胜利),三洲高涨(亚洲民族民主运动的新高潮、非洲独立意识的觉醒、拉丁美洲的民主革命与改革),三点影响(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动摇了世界殖民体系;亚非拉成为影响国际秩序的重要因素),亚洲三政党(中国共产党、印尼民族党、印度国大党),非洲三领袖(扎格鲁尔、克里姆、塞拉斯一世),拉美三大事(智利反法西斯、尼加拉瓜桑地诺的抗美斗争、墨西哥卡德纳斯改革)第17课: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一个转折(二战后结束成为国际格局从欧洲为中心走向美苏对峙的两极格局的真正转折),两大集团(法西斯联盟、反法西斯联盟),三大结果(法西斯轴心国灭亡、雅尔塔体系、联合国),四项起因(经济危机、法西斯主义、战争策源地、绥靖政策),五段历程(二战分五段:序幕阶段——爆发阶段——扩大阶段——转折阶段——胜利阶段)。2、第二次世界大战:简称二战,亦称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发生时间为1939年9月1日-1945年9月2日(俄罗斯法定结束日期为1945年9月3日),是以纳粹德国、日本帝国、意大利王国三个法西斯轴心国和匈牙利王国、罗马尼亚王国、保加利亚王国等仆从国为一方,以反法西斯同盟和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为另一方进行的第二次全球规模的战争。

战争范围从欧洲到亚洲,从大西洋到太平洋,先后有61个国家和地区、20亿以上的人口被卷入战争,作战区域面积2200万平方千米。据不完全统计,战争中军民共伤亡9000余万人,经济损失达5万多亿美元,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世界战争。

第二次世界大战在客观上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这次战争带动了航空技术、原子能、重炮等领域的发展与进步。3、帝国主义:课文P83史料阅读5、国际联盟:课文P87第一自然段4、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课文P85-866、十月革命社会主义革命(1)概念:十月革命是在1917年11月(俄历10月)由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领导的以工人和士兵为主力,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无产阶级中心城市武装起义。胜利后,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的第一个社会主义制度的国家──苏维埃俄国。对人类社会的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2)特点:理论上,打破了马克思主义的传统观念,即在资本主义经济相对落后的资本主义国家也能取得革命胜利,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革命方式上,和平夺权到暴力革命夺权;革命道路上,中心城市到中小城镇和农村地区;革命性质上,资’革和社’革紧密相连;国家性质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3)历史意义:课文P90-917、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苏联模式:课文P91-938、罗斯福新政:课文P101历史纵横9、法西斯主义:帝国主义国家垄断资产阶级鼓吹和实行的专制独裁和恐怖统治的政治制度和思想体系。以极端民族主义为基本特征,反对自由主义和共产主义;对内表现为残酷镇压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革命运动,取消一切民主、自由,实行垄断资产阶级专政;对外准备并发动侵略战争。法西斯一词源出拉丁文,原指中间插着一把斧头的一捆棍棒,古罗马用来象征暴力和强权主要特征:极端民族主义,对内专制独裁,

对外侵略10、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罗斯福上台实行新政,其经济方面的措施核心就是加强国家干预经济,即政府从企业经济的“守夜人”变为企业的“副执政”。这一思想和同一时期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的理论相吻合。美国通过加强国家干预度过了此次经济危机,这种国家干预经济的模式的成功运用使美国第一个进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期。

这种国家干预经济的手段也在二战后被欧洲各国所沿用,形成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制度。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制度是将国家干预与垄断组织想结合形成的新体制。简言之,国家干预经济是手段,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手段完善且取得成效后所形成的制度。11、雅尔塔体系:课文P104-10512、联合国:课文P104项目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8年)第二次世界大战(1931-1945年)主要原因目的性质争霸史打垮了俄、德、奥斯曼土耳其、奥匈四大帝国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殖民体系

世界殖民体系开始瓦解国际格局相同点(1)根源:都是帝国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引起的;(2)主因:都是民族主义恶性发展引起的;(3)过程:都体现为两大军事集团的对抗;(4)结果:都给世界带来重大灾难和损失,都促进了社会主义力量和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5)影响:都导致了国际关系格局的变化,确立新的国际关系格局和国际秩序......1、综合比较两次世界大战四、规律与认识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法西斯和反法西斯的矛盾交战双方主要是瓜分殖民地、争夺市场和原料产地法西斯集团企图征服其他民族;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则争取民族独立生存帝国主义的掠夺性的非正义战争全世界反法西斯的正义战争打倒了的德、意、日三大帝国,削弱了英、法等国出现了社会主义国家苏俄出现了一系列人民民主国家,并形成了社会主义阵营世界殖民体系彻底崩溃建立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帝国主义体系建立起的雅尔塔体系是两种制度、两极格局多重性质的体系3、多元史观解读十月革命(1)革命史观: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反动统治,建立了无产阶级专政政权——人民委员会,因而十月革命是无产阶级革命。(2)文明史观:十月革命开辟了无产阶级革命和民族解放运动的新时代,是世界现代史的开端。(3)全球史观:打击了帝国主义对世界的统治,进入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制度并存与竞争的时代。(4)社会史观:苏维埃政权拥有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保障人民当家做主,有别于资本主义国家政体;《土地法令》把土地及生产工具分给劳动者使用,关注民生。(5)现代化史观: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想到现实的飞跃,开辟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模式。4、阶段特征分析法归纳十月革命胜利后至20世纪30年代苏俄(联)经济政策的变化阶

段政

策重

点结

第一阶段

(1918-1921)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列宁)

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保障了军事上的胜利;遭到农民的反对,不是正确的途径。

第二阶段

(1921-1927)

新经济政策

(列宁)

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经济得到恢复发展,苏维埃政权得到进一步巩固。

第三阶段

(1925-1939)社会主义工业化、农业集体化、五年计划

(斯大林)

建设社会主义为后来取得卫国战争胜利创造了条件;出现了国民经济比例失调等问题。5、用历史五步学习法归纳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两大战期间)(1)史因(理清原因):内因——各洲经济发展(根本原因)和民族民主意识增强。

外因——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十月革命的影响;帝国主义重

新瓜分殖民地(直接原因)。(2)史实(理顺知识):亚洲民族民主运动的新高潮;非洲独立意识的觉醒;拉丁

美洲的民族民主革命与改革。(3)史论(理出特色):特征——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担

负起了反帝反封建的领导责任;呈现出多种类型和不同的

发展道路;从向西方学习到向苏联学习;民族解放运动和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反法西斯斗争紧密结合。(4)史评(理解史观):使殖民体系走向动摇;有力地支援了世界无产阶级革命和

世界反法西斯斗争;打击了帝国主义,冲击了国际体系。(5)史感(理性感悟):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是正义

斗争,得到多助.....感悟时代特征一.世界现代史“开端”问题的学术争论:传统观点:1917年十月革命说?史学新研究:第一次世界大战说?

20世纪初说?

1905年说?共同点:都认为在20世纪初期进入了现代世界.时代特征一:现代世界的开启

(理解这段时代特征后,才能更好探讨这个问题)材料一20世纪前期,经过两次工业革命,人类进入工业社会,这既是巨大的历史进步,又是新的挑战。传统的经济体制不能适应新生产力发展的需要,单一的资本主义模式也不能适应不同民族和国家现代化进程的需要。矛盾引发激烈的动荡,危机孕育着转机。俄国这个世界上领土面积最大的国家率先实现了突破,开辟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道路,建立了史无前例的社会主义经济政治体制,对人类历史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中诞生的罗斯福新政,摈弃传统的经济理论和模式,进行了重大调整。使疾病缠身的资本主义经济体制重新激发出活动。

——摘改自岳麓版教材《经济成长历程》根据材料简要概括20世纪前期世界发展的特点。感悟时代特征二:体制创新发展感悟时代特征二:1.20世纪30年代初,苏联驻纽约的苏美贸易公司登广告高薪招募6000名专家和熟练技工,报名应聘的竟达10万人。这一时期美国的出口设备有40%卖给了苏联。这表明苏联(

)A.缺乏基本的人才资源、技术基础B.工业建设依赖西方技术和设备C.利用国际条件积极发展经济D.成为美国技术转让的主要国家2.20世纪30年代,美国许多第一流的知识分子,其中有些是罗斯福的朋友和顾问,对于他们的私人企业经济感到失望,开始对苏联的实验发生兴趣,并且在某些情况下还十分热心:重实效的经济学家、工人领袖、社会活动家和工程师们,都称赞他们访问苏联时看到的东西。这一现象(

)A.证明资本主义民主制度存在弊端B.是苏联积极推行新经济政策的结果C.使美国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D.说明资产阶级对社会主义敌意消解3、(2016新课标全国Ⅱ卷高考4)1928年,苏联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并未受到美国人的关注。4年以后这种情况发生变化,美国出版了大量关于苏联的著作,如《俄罗斯的黎明》《俄国今日:我们从中能学到什么?》。当时,苏联吸引美国人的主要是(

)A.经济危机造成的破坏较小B.工业化取得显著成就C.农业集体化保证城市供应D.公有制显示出优越性时代特征四:两种现代化模式的竞争与互鉴感悟时代特征五:材料:第一次世界大战削弱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力量,动摇了欧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