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新高考冲刺历史热点复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及向社会主义过渡_第1页
2024届新高考冲刺历史热点复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及向社会主义过渡_第2页
2024届新高考冲刺历史热点复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及向社会主义过渡_第3页
2024届新高考冲刺历史热点复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及向社会主义过渡_第4页
2024届新高考冲刺历史热点复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及向社会主义过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现代史(1949-至今)

中共八大左倾错误

八字方针

文革1.过渡时期:1949—1956①1949—1952:国民经济恢复/巩固政权时期②1953—1956:改造时期2.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956—19663.十年文革时期:1966—19764.两年徘徊:1976—19785.改革开放新时期:1978年以来社会性质:1.新民主主义社会:1949—19562.社会主主义社会:1956年底——专题概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可分为三个时期:政治经济外交1.在巩固政权基础上,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历史性转变,全面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2.三大政治制度确立,初步形成了中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制度体系。1.1949—1952年,国民经济逐步恢复;2.通过实施“一五”计划和三大改造,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础初步奠定,中国形成了计划经济体制。1.确立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2.加入社会主义阵营,积极发展与不同类型国家的外交关系;3.通过出席国际会议,发挥大国作用。第一阶段:(1949—1956)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准备和启动时期文化1.毛泽东思想继续发展;2.人民教育事业初步发展。专题概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可分为三个时期:政治经济外交“左”倾错误不断发展,导致“文化大革命”爆发,社会主义民主法制遭到严重破坏。1.1956年,中国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2.“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严重影响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正常发展;3.社会生活受政治运动影响较大。中苏关系破裂,中国调整与西方国家的关系,打开了外交新局面。第二阶段:(1956—1976)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曲折探索时期文化1.1956年提出“双百”方针,推动了科技和文艺事业的繁荣;2.国防科技和农业科技取得成就;3.“文化大革命”期间,文艺和教育事业受到重大冲击。专题概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可分为三个时期:政治经济外交1.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得到加强;2.“一国两制”促进了祖国统一大业的发展。1.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逐步形成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对外开放范围不断扩大、层次不断加深,逐步形成了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3.基本实现了小康社会,在交通、通信、信息技术领域,接近或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加强与联合国的合作,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致力于促进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一个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第三阶段:(1978年底至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文化1.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代表的社会主义建设理论成为我国改革开放的理论指南;2.科技、教育、文艺全面繁荣时空坐标中国现代史(1949年以来)2024届新高考冲刺历史热点复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及向社会主义过渡课标要求:

1.认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意义;

2.概述中华人民共和国巩固人民政权的主要举措;

3.认识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民主政治建设和向社会主义过渡所作出的努力。考点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一、理论基础:1949.6,《论人民民主专政》。二、筹备(一)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1949.9.21、北京)1、会议内容:(1)确定国名、国旗、代国歌等;选举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2)制定《共同纲领》:具有临时宪法性质(1949-1954),规定国家的性质是新民主主义国家。2、会议地位:暂时代行全国人大职权(1949-1954)(二)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一次会议(1949.10.1)

会议决议接受《共同纲领》为施政方针,中央人民政府宣告成立。三、新中国成立(1949.10.1开国大典)

意义: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进入新民主主义社会时期。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国进入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时代。

连年战乱和天灾使整个国民经济处于崩溃边缘:1949年,全国1.2亿亩土地受灾,灾民达4000万;相比1936年下降:重工业约70%,轻工业约30%,农业约25%。“除了苏联,没有外国代表参加北京的开国典礼。”——《泰晤士报》1949.10.3.建国初,中国在经济、政治、外交等领域遇到了什么困难?经济:民生凋敝、经济崩溃、封建土地私有。政治:国家未统一、政权不稳定,存在反动势力。外交:西方列强外交孤立、经济封锁、军事威胁。▲中心任务:巩固政权,恢复经济考点二:人民政权的巩固一、背景(一)国内:国民党残余势力威胁新生政权,国家财政经济困难。(二)国外:美国发动的侵朝战争给国家带来安全危害。二、举措(一)军事:剿匪镇反(二)经济:1、土地改革:1950年夏,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2、稳定物价:进行“银元之战”和“米棉之战”,统一国家财政经济。(三)外部: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匪患:新中国成立之初,国民党反动残余势力的活动十分猖獗,国民党逃离大陆时留下了200多万溃散武装(政治土匪),60多万反动党团骨干分子,60多万特务分子……他们造谣、破坏、暗杀,甚至公然组织反革命暴乱。1950年春至秋的半年内,全国有革命干部、积极分子等4万余人被杀害……美蒋间谍分子甚至准备在北京庆祝中国成立一周年时炮轰天安门。镇反剿匪:……从1949年9月中旬至1950年6月,人民解放军共歼敌13万人……解放了除西藏以外的全部中国大陆。原计划解放台湾的任务,由于朝鲜战争的爆发而停止执行……——王桧林主编:《中国现代史》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P24

考点三:新中国初期的外交—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一、背景:(一)二战后,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阵营形成并走向对峙。(二)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实行敌视和封锁中国政策。(三)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基础薄弱,综合国力不强。(四)近代中国与帝国主义国家存在着不平等的外交关系。二、建国初期的外交方针: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一)“另起炉灶”(针对蒋介石国民政府)(二)“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针对外国列强在华势力)(三)“一边倒”(倒向社会主义阵营)三条方针含义特点不承认国民党政府同各国建立的外交关系,要在新的基础上经过谈判同外国建立新的外交关系。有步骤地彻底地摧毁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控制权,不承认国民党时代的一切卖国条约。外交的任务:取消、肃清中国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和世界和平民主阵营一边。思考:“一边倒”与独立自主相矛盾吗?“一边倒”是以独立自主为前提的,最终目的是维护中国的独立和主权。以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划分阵营“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三、建国初期的外交成就:(一)第一次建交高潮(1949—1950年):与苏联等19个国家建交。(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1、提出:1953年12月,周恩来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1954年6月,中印、中缅联合声明中正式倡议将其作为国际关系的准则。

2、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3、影响: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原则。外交部档案馆保存的周恩来总理亲笔书写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三)步入世界外交舞台:

1、参加日内瓦会议(1954年)—新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的国际会议,会议主题为朝鲜问题和印度支那问题,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声誉。

2、参加亚非会议(1955年):又称万隆会议,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国家参加的国际会议,周恩来在会上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四)外交新进展:到1956年,同挪威、南斯拉夫等国建交,同英国、荷兰建立代办级外交关系。新中国初期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取得两次建交高潮

因此,新中国能够顺利实现向社会主义转变、开展工业化建设。国际环境新中国的成立经济恢复政权巩固独立自主和平外交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对内对外国内条件经济制度政治制度考点四: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一、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一)过渡时期总路线:“一化三改”(1953年)

1、含义:过渡时期(1949—1956年),是指从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2、内容: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3、特点:发展生产力与变革生产关系并举。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4019491956社会主义社会过渡时期新民主主义社会(二)一五计划(1953—1957)1、特点:优先发展重工业2、意义: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提高,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初步基础。(三)三大改造(1953—1956年底)1、形式(1)农业和手工业:建立合作社、走集体化道路;(2)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国家资本主义形式;通过公私合营、和平赎买的手段。2、实质:将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3、意义:标志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初步建立。材料:工业化的速度首先决定于重工业的发展,因此我们必须以发展重工业为大规模建设的重点。在“边打、边稳、边建”的方针下,……首先保证重工业和国防工业的基本建设,特别是确保那些对国家起决定作用的,能迅速增强国家工业基础与国防力量的主要工程的完成。我们必须在五年内基本上完成鞍钢等大工业基地的建设,……使1957年的工业生产比1952年提高一倍到二倍半。——《中共中央关于编制一九五三年计划及五年建设计划纲要的指示》(1952年12月22日)思考:

“一五计划”的实施具有怎样的特点?原因何在?①优先发展重工业;②重点发展区域在东北地区。原因:①重工业基础薄弱;②面临帝国主义的军事威胁和经济封锁;③巩固国防的需要;④借鉴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经验;⑤东北靠近苏联,便于接受援助。◎农民申请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手工业生产合作社社员证◎天津盛锡福帽场实行公私合营【知识拓展】计划经济体制特点:①所有制:单一的公有制;②管理方式:以行政手段为主,国家计划主导经济生活。③管理体制:企业没有经营自主权,国家统一集中管理。④经营模式:否定商品、市场及价值规律的作用,实行统购统销。【知识扩展】促进工业化发展的其它举措1.压缩其他建设,节省资金,为工业提供资金;2.教育培养专业化人才(理工科学校增多);3.实行统购统销政策(金90,必备拓补),把经济生活纳入国家计划体制;4.专门开设俄文课程,学习借鉴苏联经验等。二、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一)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954.9,北京)1、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宪法),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两大原则2、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根本政治制度。(二)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体系1、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2、基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第二十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第二十二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行使国家立法权的唯一机关。第二十三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军队和华侨选出的代表组成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五大省级自治区示意图知识拓展:1954年宪法补充:近现代中国的三部宪法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共同纲领》《1954年宪法》背景以宪法形式巩固革命成果,限制袁世凯专制独裁1949年开始筹建新中国政权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内容(1)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