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与人生心得感想_第1页
哲学与人生心得感想_第2页
哲学与人生心得感想_第3页
哲学与人生心得感想_第4页
哲学与人生心得感想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哲学与人生心得感想10篇尼采的哲学道路上对其影响最大的是哲学家叔本华。当21岁的尼采第一次读到《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一书时,叔本华的悲观哲学深深震撼了他那敏感而愁闷的心灵,从今叔本华成为尼采的哲学导师。1847年尼采发表了《作为教育家的叔本华》一文,就像当年柏拉图借苏格拉底之口表达自己的思想一样,尼采也借叔本华来抒发自己对哲学、人生和时代的看法。

一、人为什么需要哲学

尼采认为人人都需要哲学,由于人生最重要的责任就是成为你自己。他强调每一个生命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是一次性的奇迹,大自然再也不行能根据同样的元素组成来制造一遍了,你只能活一次。世界上只有一个你,你是不行重复的,而你只有一个人生,人生也是不行重复的。因而每个人最重要的责任是对自己的人生负责,真正成为你人生的仆人,成为你自己!但现实状况却是人们都在躲避自我、躲避成为自己,在面具下生活,受舆论、环境、习俗等的支配,最重要的、最珍贵的东西人人都不要。

为什么会这样?尼采认为有两个主要缘由:第一个缘由是懒散,由于真刚要成为自己是要付出艰难的努力的,随大流是最省力的;其次个缘由是怯懦,真正成为自己要承受舆论的压力、庸人的妒忌甚至是失败的风险,而随大流是最安全的。两个缘由中最重要的缘由是懒散,由于多数人的懒散造成了普遍的平凡。在大家都很懒散、都很平凡的情形下,少数特立独行的人就不行避开地处在一个人言可畏的环境下,因此导致了少数人的怯懦,我就是想成为自己我也可怕。

但是想一想只有一次人生、只有一次时机,你死了没有任何人能够代替你重新活一次,你的人生虚度了没有任何人劝慰你,你还有必要去在乎他人的眼光吗?哲学应当唤醒每个人的自我,真正成为你自己!这是尼采的一个很重要的观点。

二、哲学与人生的关系

第一次接触叔本华的《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时,尼采震动到几天睡不着觉,觉得这本书似乎特地为他而写,仿佛叔本华在这本书中供应了一面巨大的镜子,从这面镜子里他看到了人生的真相。

叔本华是悲观主义哲学家,他对人生是完全否认的,认为每一个个体生命都只是表象。那么它的本质是什么?就是意志。在人身上就表达为欲望,所以人归根究竟是欲望的动物。而欲望的特点就是不满意就苦痛,满意了就无聊,人生就像钟摆一样在苦痛和无聊之间摇摆。

这样的一个悲观主义哲学为什么让尼采感到感动和震撼呢?由于尼采从小就很悲观。笔者翻译过尼采的诗,包括他少年时代的诗。尼采十岁到十四岁时写了许多诗歌,这些诗歌的调子全是悲观的,主体就是父亲的坟墓、人生的无常、幸福的虚幻等。尼采五岁时父亲去世,数月后两岁的弟弟夭折,小小年纪亲人的接连去世使他感到人生的无常,形成了敏感愁闷的性格。少年时代的他实际上始终很悲观,诗中布满了悲伤。因此,上大学后看了叔本华的书被深深触动。

但事实上尼采30岁时写《作为教育家的叔本华》时是经过了反思的,他看重的是叔本华把人生的全景、人生的含义告知你,给你解释。而大局部哲学家却是在那里描绘、分析这幅画是用什么颜料画的?这个画布是什么材料做的?颜料的成分是什么?都在追究枝节问题,而叔本华则与众不同。一个宏大的哲学家应当这样做,那就是告知你,这是人生之画的全景,你就在这里来查找你人生的意义吧,哲学的使命就应当是对人生的意义作出解释。

尼采还谈到,其实人生是没有意义的,大自然把人制造出来是很盲目的,大自然本身也没有意义。但是他用一种拟人的方法来表述,他说自然本身没有给它的最高产物人类的生存指明意义,这使得它自身的意义也落空了,“这是它的大苦恼”,由于没有意义它苦痛。为了解除这个苦痛,大自然制造出了哲学家、艺术家。因此哲学家、艺术家的使命就是给大自然解除苦痛,所以这个意义是人制造出来的,不是原来就有的,每一种哲学都应当这样做。所以尼采自己的哲学虽然从叔本华那里来的,但是他的哲学是超越了悲观主义的,尼采就是要给人生制造意义。

谈到哲学的性质时,尼采还特殊强调一点,哲学不是学术。他特别厌烦那个时代德国哲学的状况,由于哲学根本上都在学院里。当时德国最闻名的哲学家黑格尔等于是普鲁士官方哲学家,他的课程根本上成了公共课程,大家都要学他的哲学。有大量的学者在讨论哲学,他反对这种状况。尼采本人特别喜爱哲学,但是他当时在巴塞尔大学当古典语言教授,而不是哲学教授。后来他发觉这才是正确的选择,他说哲学是不能成为一门课程,哲学是一种不断思索的状态。

尼采将真正的哲学家和学者作了比照,他认为学者和哲学家有四个区分:第一,学者的天性是扭曲的。学者一辈子坐在墨水瓶前弯着腰,一旦占有了一门学问从今就被这门学问占有,在一个小角落里畸形地生长,成为专业的牺牲品。哲学是要为人生寻求和制造意义,像学者这样的人,他自己的人生都是没有意义的,又如何来寻求和制造人生的意义?所以他提出来哲学家应当是一个真实的人,过真实的人的生活。

其次,学者情感冷漠,没有爱和热忱。他们貌似客观地做学问,但是对于自己选择的选题没有真正的喜爱。哲学家就不一样,真正的哲学问题没有一个是纯粹学术性的,尼采认为,哲学家是始终生活在最高问题的风云中和最严峻的责任中,对每一个哲学问题他的态度就似乎对待自己的生死存亡一样,他想的就是熟悉它否则就灭亡,是打算他的生死问题。尼采自己就是这样做的,这种问题最终使他陷入疯狂。

第三,学者资质平凡没有制造性。他说学者的特点是勤劳、急躁,一点一滴搜集现成的结论,他们一辈子在缝织精神的袜子,似乎钟表只要上了发条就能精确地报时。

在《欢乐的科学》里尼采谈到,真理是一个美丽的女人,学者是一本正经去追求她,不行能讨得她的欢心,而哲学家就不一样,他是用全新的眼光去看世界、看事物,他自己就是世界上的一个全新的事物。

第四,学者追赶名利,没有纯粹的心性。学者在谋生动机的支配下去讨好那些分给他面包和职位的人,有些学者只是在占地盘,而把讨论工程让学生去做。看到这里感觉好像尼采生活在今日,固然这是局部学者的状况,但是我觉得尼采强调了一点,假如哲学是要为人生寻求和制造意义的话,那么哲学家本身肯定要真实地生活!

《作为教育家的叔本华》里,尼采还谈到哲学家应当有三个特点:第一,真实。要真实地生活和体验,真正的大哲学家,他思想的核心肯定源于自己的体验,哪怕是看别人的思想得到的启发,但体验是自己的,它被唤醒了。哲学中直觉很重要,哲学不是规律,大哲学家肯定有宏大的直觉。其次,诚恳。不但要真实地生活和体验,而且要诚恳地思索和写作。没想到、没体验到的不要写,写你体验到的、思索过的。尼采特别赞同叔本华,认为他思索的时候是对自己说话。我也是把哲学定义为和自己谈心的活动,固然是谈一些大问题,人生的根本问题。一个人假如常常和自己谈心、谈人生的根本的问题,他就常常处在一种哲学的状态。叔本华对自己说话而且为自己写作,尼采也是为自己写作。

我觉得一个真正的哲学家、真正的学者、真正的作家都应当是这样的,为自己写作,不是写作的时候首先考虑到读者需要什么,而是应当去思索那些真正让你感到苦痛的、让你纠缠的大问题。你去想这些问题,进入到这些问题中去,你可以去考察历来的哲学家对这个问题的熟悉,但是要得出自己的思想并把它写下来。我信任这样的东西更有用,更能够引起共鸣。第三,要有正直的人格。除了真实和诚恳之外,哲学家还要正直,独立于国家和社会,他是一个独立的个人、独立的思索者。

三、哲学与时代的关系

“哲学是时代精神的集中表达”,这句话我并不认同。那么,哲学和时代究竟应当是什么关系?我认为,哲学应当高于时代精神,不能局限于时代精神。哲学是立足于永恒去看时代的,对时代进展端详、批判,哲学与时代应当是这样一种关系。

尼采谈到,当一个哲学家对时代进展端详、批判的时候面临一个重大的困难,由于哲学家也是一个人,他也生活在详细的时代里,和这个时代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他也肯定会感染这个时代的病患,时代病也会在他身上表达,这时怎么办?尼采认为,哲学家应当清晰他和时代是什么关系。他说,哲学家是时代的养子,是由永恒的天地精神所生,临时借居在这个时代,他的养母的许多毛病也会传染给他。这时作为一个养子,作为天地精神所生的这样一个生命、这样一个灵魂,他的使命就是批判时代,在自己身上战胜时代。尼采一生批判虚无主义、批判悲观主义,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他知道这已经是特别严峻的时代病,他要挽救这个时代,这是他的立场。

尼采对那个时代的一个总的分析就是,这是一个虚无主义的时代,而这种虚无主义将会连续200年左右。虚无主义就是上帝死了,就是人们一贯信奉的那个最高价值丢失了价值。人们信奉上帝是由于上帝保证了我们人生的这种永恒不朽的价值,终极的价值,也保证了我们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但是一旦对上帝的信仰崩溃了,就会产生连锁反响,道德也会崩溃,对人生的信念也会崩溃。

尼采在他的著作里列举了许多虚无主义的表现,第一个表现就是在信仰问题上人们都抱无所谓的态度。他说,现在这个时代连真正的虚伪也极为罕见,真正的虚伪属于有强大信仰的时代。那个时候人们被迫承受新的信仰,但是内心并不放弃旧的信仰。现在人们轻松地放弃和承受,这是最典型的没有信仰。现代人左右逢源,毫无罪反感,撒谎而心安理得是典型的现代特征,这种状况我们这个时代也不少见。

其次个表现就是生活方式上没有头脑的匆忙。他说现代人的生活就像一条激流,舍命地往前走,不再深思。而一旦深思、一旦静下来就心慌,就觉得我不对头了,可怕静下来。这很反常,精神生活是要有沉静的状态的,尼采那个时候比我们宁静多了。

第三就是文化上没有制造力,靠搜集以前的文化的碎片来装饰自己。尼采说,现代文化就像披在一个又冻又饿的裸体上的一件彩色衣服,用现代语言说就是包装文化。尼采还强调,现代商业主宰文化,记者取代了天才,报刊、媒体支配着社会。尼采在那个时候就批判新闻主义,指出新闻主义对文化的危害。

针对虚无主义我们应当怎么办?尼采的看法是不急于树立新的信仰,既然发觉人生没有终极意义了,那就做一个诚恳的虚无主义者吧。所以他自称是第一个虚无主义者,要想把没有意义这样一个悲剧性的状态承受下来,第一要仔细,其次要诚恳,在信仰问题上不做假。

四、哲学和政治的关系

尼采强调,哲学是非政治的。哲学和政治是两码事,哲学着眼于永恒,解决人生的意义问题;政治着眼于当前,解决国家利益问题、社会各阶层利益问题,它的性质和任务是不同的。所以国家不能用政治来解决哲学问题,哲学家也不应当过分地关怀政治,一个国家需要许多不是政治家的人来关怀政治的话说明国家治理得很糟糕。国家治理得好,人们就普遍不关怀政治,由于问题都已经解决了,不需要你去关怀。一个国家人人关怀政治,肯定是问题许多的时候。

尼采对当时的黑格尔哲学在德国大学中占有的地位特别不满足。他认为这实际上等于国家宣布了这个哲学是我的哲学。他认为国家对于哲学的态度无非两种,一种是敌视,就像叔本华,国家没有扶持他,由于真正的哲学家往往是受到敌视的,肯定是对国家利益有害的。另外一种是掌握和利用,例如用学院养一批哲学家。

尼采认为应当取消国家对哲学的庇护。但尼采并不是说学院里不能有哲学家,但好的哲学家在这里呆不下去。他认为哲学家最好的位置就是作为一个自由思索者,没有职业,尼采自己后来就是这样。尼采25岁成为巴塞尔大学的古典语文学教授,两年后发表了《悲剧的诞生》,此后正统古典语文学界对他开展了剧烈的批判。于是,尼采的教室空了,不再有学生听他的课。十年后尼采辞去教授职务,成为他憧憬的真正意义上的哲学家了。之后他始终在德国南部、意大利、瑞士南部等地方流浪。由于身体不好,尼采每年冬天到温和的地方、夏天到比拟冷的地方,他每年夏天都去瑞士的一个山里。在那些日子里面,其实他很苦痛,但我觉得他在那里体会到了当一个真正的哲学家应当是什么样的,虽然孤独但是他认为的哲学家就应当是这样。

哲学与人生心得感想篇二

上个学期我们学习了政治与经济,让我学到了不少的东西。这学期还有由谢雪梅教师叫我们《哲学与人生》的课。

这学期的课程立刻就要完毕了,这次教师换了教课的方式,让我们同学制定小组,每次都上去一个人教课,给了我们学生上去演讲的时机,也同时熬炼了我们的力量。

其实,我开头觉得这门课程跟小学的社会还有中学的政治一样。但是,其实比那些学的都比拟的深。教师给我们说了许多大道理,我觉得教会了我许多,是我要学习的,这门课程教会了我们,人生中不行能会一帆风顺,有好的也有坏的,我们应当要面对现实,要好好努力去面对这生活中的困难。还教会了我们每个人做些对人生有意义的事情,也要依据自己的实际去做自己能做是事情,仔细完成好每一件事。

我觉得我们活在现实的生活中,就要去英勇的面对现实,做任何事情之前都要三思而后行,多去为别人想想。宽容别人就宽容你自己,不要遇到事就退缩就觉得自己是倒霉的不幸的,但是不要为我们现在的遭受就埋怨命运的不公,实际上,世界上还有许多比我们更不幸的人,想想那些更不幸的人照旧顽强地活着,我们又为什么不能呢?

《做梦的穷人》每天上午11点,都会有一辆刺眼的汽车穿过纽约市的中心公园。车里除了司机,还有一位仆人–无人不晓的百万富翁。

这位百万富翁发觉:每天上午都有一位衣着褴褛的人坐在公园的凳子上死死盯着他住的酒店。有一天,百万富翁对这个人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他让司机停下车并走到那人的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