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常州市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查语文试题(解析)_第1页
江苏省常州市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查语文试题(解析)_第2页
江苏省常州市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查语文试题(解析)_第3页
江苏省常州市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查语文试题(解析)_第4页
江苏省常州市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查语文试题(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Word文档下载后可自行编辑1/1江苏省常州市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查语文试题(解析)江苏省常州高级中学

2022-2023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质量检查高一年级

语文试卷2023.06

说明:

1.所有试题均在答卷纸上作答方为有效。请用2B铅笔正确填涂选择题解析,用0.5毫米签字笔在非选择题相应题号后作答。

2.本卷总分150分,测试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1(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一座园林的面积和空间是有限的,为了扩大景物的深度和广度,丰富游赏的内容,造园者常常运用“借景”的手法,收无限于有限之中。大观园是一所宅园,它一无远山近景可依,二无茅屋寺庙凭借,然而曹雪芹别出心裁地把自然界各种美好的东西组合到园中,创造出一种独特的借景方式,通过“形”(因中人物、建筑、动物)、“声”(琴笛丝竹、小桥流水、吟诗作赋)、“影”(人、树、云、动物、月影)等使园中静态的建筑、山石和园中动态的人物、禽鸟、溪流、植物(四季变化)等相映成辉,这样互相补充的处理就达到了巧妙的借景目的。如七十六回,先写赏母等人在凸碧堂赏月“见月至中天,比先越发精彩可爱”,后写远处笛音“猛不防那壁厢桂花树下,呜呜咽咽,悠悠扬扬吹出笛声来”,再写黛玉、湘云在凹晶馆所见“天上一轮皓月,池中一轮水月,上下争辉,如置身于晶馆鲛室之内,微风一过,粼粼然池面皱碧铺纹,真令人神清气净”,最后写黛、湘二人拾扔小石头“只听打得水响,一个大圆圈将月影激荡······却飞起一个白鹤来,直往藕香榭去了”,于是溶景入诗,逼出了二人“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的绝妙好辞。圖月、绿树、风声、水声、云影、花荫全融合在大观园的美景之中了,使时间、景色、人情互借互生、融为一体。

曹雪芹对中国传统造园理论既有继承又有突破,而突破、创新占有更重要的位置。在以往的园林借景中,大多都是对静态事物的借用,但大观园的借景手法,在曹雪芹的笔下加入了动态的人物、动物,园中对诗、赏月、葬花既为《红楼梦》不可或缺的情节,同时也为大观园提供了美景,幅幅画面为大观园的四季景致增色不少。

(摘编自谭巍《大观园造景手法体现的曹雪芹艺术思维》)

材料二:

曹雪芹所设计的大观园,虽只存在于文学作品中,但我们也可从中品味出创的匠心,得以从中窥探曹雪芹的艺术辩证思想。

四十二回宝钗在谈到大观园时说:“这园子却是像画儿一般,山石树木,楼阁房屋,远近疏密,也不多也不少,恰恰的是这样。”园林和绘画本来就有相通的艺术规律,用绘画的章法来布置园林,园林也必然体现出绘画中的一些规律,如像绘画那样讲究“分主分宾,该添的要添,该减的要减,该藏的要藏,该露的要露”。曹雪芹借助薛宝钗之口提出的远近、疏密、主宾、添减、藏露(还有高低、大小)等等,也都是我国古代许多画家(或评论家)所提到的章法。他是运用绘画中的这些章法、布局来设计大观园的。

我们且看曹雪芹在描绘大观园时是如何体现艺术中的辩证关系的。比如藏和露,当十七回中贾政一干人进入正门之后,“只见一带翠嶂挡在面前”。贾政说:“非此一山,一进来园中之景悉入目中,更有何趣?”由于有这一带翠嶂挡在面前,使得进入园门的人们不能一览无余地把园内景色“悉入目中”,这便是藏而不露。再加上“曲径通幽”的题额和羊肠小径,更使游人产生一种对园内景物幽邃莫测的感觉,因而更加引人入胜,这便是艺术中的含蓄。当他们出了山洞之后,才别有洞天,豁然开朗,“两边飞楼插空,雕甍绣槛”,这是露,是藏然后露;然而,露中又有藏-“皆隐于山坳树杪之间”,亦藏亦露,半藏半露;然后,“出亭过池”,观览了山石花木,才“忽抬头见前面一带粉垣,数槛修舍,有千百竿翠竹遮映”,真有点“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感。

曹雪芹就是这样运用文学语言,把大观园中的藏和露这一艺术辩证关系,很精妙地描绘出来,一幅手卷是随着卷中人物的活动而展开的。因此,这种描绘又是一般的绘画难以表现的,因为景物的藏和露是通过游人的视觉产生的,而游人又是沿着一定路线走的,即使是用长卷,也只能是一个片段一个片段地表现,互相之间难以通过人物活动联系起来,有点所谓“神龙见首不见尾”吧。曾雪芹的描绘,很有些像动静相生,空间与时间相结合的现代电影镜头。这种语言的描绘产生了完美的效果。

再如高和低的对比,曹雪芹也有很好的描绘。七十六回史湘云就说道:“这山上赏月虽好,总不及近水赏月更妙。你知道这山坡底下就是池沿,山坳里近水一个所在,就是凹晶馆。可知当日盖这园子时就有学问。这山之高处,就叫凸碧;山之低洼近水处,就叫凹晶······可知这两处,一上一下,一明一暗,一高一矮,一山一水,竟是特因玩月而设此处。有爱那山高月小的,便往这里来;有爱那皓月清波的,便往那里去。”这就是这一风景小区的特色。在凹晶馆近水赏月之妙,曹雪芹还有描绘:“只见天上一轮皓月,池中一轮水月,上下争辉,如置身于晶宫鲛室之内。微风一过,粼粼然池面皱碧铺纹,真令人神清气净。”曹雪芹将一高一矮、一山一水的凸碧堂与凹晶馆和特定的时令-中秋赏月,融合在一个画面之中,构成大观园中一景。想象此情此景,倒“真令人神清气净”。

(摘编自顾平旦、曾保泉《文学、绘画与园林-曹雪芹笔下的大观园》)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曹雪芹创造出独特的借景方式,把园中美好的静态动态景物互相组合,达到园林“收无限于有限”的效果,令赏者为之赞叹。

B“对诗”“赏月”是小说的情节也是园林美景,体现曹雪芹对传统造园理论的突破和创新-在借景中加入动态的人物动物。

C.园林和绘画有相通的艺术规律,园林的建设也像绘画那样讲究远近、疏密、主宾等章法,这些章法是许多艺术家曾提到的。

D.大观园中“藏”和“露”的艺术辩证关系,是在的文学语言中体现的,并随着小说中人物的活动而展现在读者的面前。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与材料二都谈到了大观园的造景艺术,不过二者的中心论点并不完全相同。

B.在七十六回将各类事物融入大观园景色,丰富游赏内容并提升了作品的意蕴。

C.大观园正门处的翠嶂使园中景色不能“悉入目中”,体现了“藏与露”的辩证关系。

D.语言文字既能将游人视觉所见之景做到细致描绘,也能将叙事的空间和时间相结合。

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3分)

A.陆游在《游山西村》一诗中写到:“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B.宋代画家郭熙提出:“欲夺其造化,莫大于饱游饫看,历历罗列于胸中。”

C.布颜图《画学心法问答》:“意在笔先,创造山川,皆令其各得其势而不背。”

D.贾宝玉为大观园沁芳亭拟写对联:“绕堤柳借三篙翠,隔岸花分一脉香。”

4.材料一、材料二的画横线处,都引用了《红楼梦》七十六回的描写,请简要分析其作用。(4分)

5.“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是唐代画家张瓊所提出的艺术创作理论。请结合两则材料,谈谈你对此的理解。(4分)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风雪腊梅

路遥

她呆呆地立在窗前,叹了一口气,过来在水瓶里取出那枝腊梅花,久久地着着,两颗泪珠不知在什么时候已经挂在了脸蛋上。生活啊,生活,你把人逼到了这样一种地步!记得半年前,她冯玉琴还在那个贫穷的小山村里劳动。当然,生活是苦一些,一年半载,见点白面星儿都难。可是,精神是自由的、畅快的。她和她幼年时一起长大的康庄哥一块出山劳动,一块谈天说地,生活有一股子说不出的甜味。现在,整天白米白面、肉上肉下,但她觉得心情一天比一天沉重,不痛快。

她记得,是那件意外的事使她的命运发生了如此的变化。

那天,吴所长来到了他们村,说是什么部有个领导人要来这地区检查工作,她亲自出动来他们这里寻找当地出的一些土特产。结果发现她长得漂亮。于是,她就和他们那里出的土特产一起被吴所长带回了这个城市。所长说地区招待所是全地区的门面,非得要相貌好的姑娘来当服务员。当时,她自己对这事倒也不是那么热心。这也不是说不愿意来城里工作,而主要是觉得利用自己的“好相貌”来参加工作,心里感到很不美气。但她亲爱的康庄哥竭力支持她来。他对她说:“咱高中毕业,大学考不上,又没靠山和后门,什么出路也没了。你好不容易碰上这么个机会,千万不敢耽搁了。”康庄哥的话说动了她的心,她就来了,可是不久,她就明白了,所长这么热心地把她带来当服务员,并不单是要拿她的“好相貌”来为这个地区“撑门面”,而是给她的儿子找媳妇哩!

尽管她和康庄哥从来也没说出过“我爱你”,但他们心里明白他们的事情。再说,话说回来,即使没有康庄,她也不会爱所长的儿子的。她,一个普通的农村姑娘,享受不了这种荣华富贵。她要是跟了地委书记的儿子,她将是这个家庭和她丈夫的奴隶-尽管物质上她一生可能会富有,但精神上她肯定将会是一个奴隶。抛开这些不说,她也根本不喜欢所长的儿子--别看他爸是地委书记!可是这母子俩却不歇心,甚至专门把地委书记拉来看了她一回。所长还给旁人话言话语说,她的合同期到年度就要满了,能不能转正还是个问题。所长说她“很急”,因为地委最近有了“新精神”,说马上要精简一批合同工哩。她知道这是所长捎话给她听,威胁她哩。

窗外已经听见风的吼叫声了,雪粒像沙子似的敲打着玻璃窗。她仍然站在灯前,脸上挂着两颗亮晶晶的泪珠,出神地看着那一枝金黄色的、放着凛冽清香的腊梅花。

突然,她听见几声轻轻的敲门声,怀着一种忐忑不安的心情,站起来去开门。随着打开的门板,风雪裹进了一个人。她定眼一看,不觉大吃一惊:原来这竟然是她想着和盼着的康庄哥啊!

这的确是康庄,她看见他带着很不自然的笑容站在她的面前,两只手互相局促地搓着。原来很削瘦的他,现在居然脸盘胖胖的,有点城里人说的发福的样子。头发也理得整整齐齐,似乎比原来也黑亮了一些。身上穿着一身深蓝色的涤卡衣服,新倒是很新,但上面似乎沾着许多油腻,显得很污脏。

“琴,自从你和地委书记的儿子订婚后,你们所长就打发人把我从村里叫上来,给我找了这么个工作,所长说是你吩咐他们一定要照顾一下我······”

“骗人!骗人!这完全是骗人!”她没等他说完,便发疯似的喊起来。

“这我很快就知道了,你们实际上还并没订婚哩。”康庄平静地接着说,“可我反复想了,不论怎样,归根结底,你是不可能和我结合了,你那么漂亮,现在又有工作,又被人家地委书记的儿子看上了,我是个平民老百姓,怎能争过人家呢?所以后来也就向现实低了头,彻底低了头。唉!不管怎么说,我现在也算吃上公家一碗饭了。炊事员听起来不高雅,可工资不少,连补贴下来,一月七十多块钱哩······”

过了一会儿,康庄抬起头,带着一种哭音拉调,说:“好琴哩!我思来想去,咱可再不能回咱那穷山沟啊!我再过一个月就要转正哩!说心里话,好不容易吃上公家这碗饭,我撂不下这工作!实说,我爱你着哩!但一想回去就要受一辈子苦,撑不下来啊······”

“咦?这寒冬腊月还有开花的东西哩?水瓶里插的那是什么花?还没见过哩!像年画上画的梅花嘛!叫我看这是真的还是纸做的假花······”这个乡巴佬说着便带着惊异而稀罕的神色,向桌子这边走来。

她听见他走近了,猛一转身,大声吼道:“别动!你的手,脏!”

他没有着她,像一截木桩似的钉在那里。半天,他才笨拙地转过身子,跌跌撞撞摸到门口,走了。门外传来一声深深的叹息,扑踏扑踏的脚步声渐渐地消失在黑暗的雪夜里······

现在,她坐在椅子里,目光静静地盯着桌子上的那枝腊梅花,思绪像洪水一样在脑子里奔涌起来,她此刻明白了吴所长所说的“世界上还有更强大的力量”是什么了。她谛听着窗外猛烈的暴风雪的吼叫声,心里想:“这严酷的暴风雪不就是一种强大的力量吗?它把世界上多少生机勃勃的绿色的生命都杀死了!但是,它奈何不得梅花啊!亲爱的腊梅花,你就是在这样的时候,金灿灿地开了!”

(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城里的物质条件虽然比农村更加优渥,但冯玉琴却更加喜欢农村的自由自在,这表现出她率性淳朴的性格特点。

B.冯玉琴因好相貌被吴所长选中,但她感到很不美气,这不是因为她对自己的相貌不自信,而是因为她有自尊。

C.门外传来的一声深深的叹息,既是康庄对自己即将失去工作转正机会的唉声叹气,也是对两人爱情的结束的哀叹。

D.小说以第三人称全知视角讲述了一对年轻恋人不同的爱情抉择,并采用插叙的方式让故事内容更加丰富完整。

7.关于冯玉琴与康庄对话的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康庄谈及冯玉琴订婚传言时情绪平静,冯玉琴的情绪却在崩溃边缘,对比鲜明。

B.康庄因为冯玉琴的缘故而得到了一份炊事员的工作,他对此感到十分满意。

C.康庄虽然说自己仍然爱着冯玉琴,但他这次前来却充当了招待所所长的说客。

D.康庄不知道水瓶里腊梅花的真假,这最终触怒了冯玉琴,宣告了两人感情的结束。

8.窗前那枝腊梅花在文中几次出现,有何作用?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分)

9.路遥逝世30周年时,澎湃新闻评价说:“路遥的现实主义中包裹着浪漫主义。”请结合这篇小说简要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范讽,字补之,以荫补将作监主薄,知平阴县。会河决王陵埽水去而土肥失阡陌田讼不能决讽分别疆畔著为券民持去不复争。讽辨数激昂,喜为名声,然亦操持在已,更不敢欺。为县存视贫弱,至豪猾大家,峻法治之。举进士第,迁大理评事、通判淄州。岁旱蝗,他谷皆不立,民以蝗不食菽,犹可艺,而患无种,讽行县至邹平,发官廪贷民。县令争不可,讽曰:“有责,令无预也。”即出贷三万斛;比秋,民皆先期而输。徙知梁山军,以母老不行,得通判郓州。诏塞决河,州募民入刍楗,而城邑与农户等,讽曰:“贫富不同而轻重相若,农民必大困。且诏书使度民力,今则均取之,此有司误也。”即改符,使富人输三之二,因请下诸州以郓为率,朝廷从其言。徙知广济军,民避水堤居,凡给徭于官者,讽悉纵使护其家,奏除其租赋。累迁太常博士,出知青州,再迁户部郎中。时山东饥,宰相王曾,家积粟多,讽发取数千斛济饥民,因请遣使安抚京东。入为右谏议大夫、权御史中丞。钱惟演倡议献、懿二太后宜袝真宗庙室,讽弹奏之,请绌去。仁宗不听,讽袖告身以对曰:“陛下不听臣言,愿纳此,不敢复为御史中丞矣。”帝不得已可之,讽乃趋出,遂贬惟演随州。时上章懿皇后谥,宰相张士逊、枢密使杨崇勋日中不赴慰班,讽弹士逊与崇勋,俱罢。徙保信军,听居舒州持母丧,又许归齐州。服除,迁光禄卿、知陕州。入见帝言:“元昊不可击,独以兵守要害,捍侵掠,久当自服。倘内修百度,躬节俭,如祖宗故事,则疆事不足忧。”复给事中,卒。

(选自《宋史·范讽传》,有删节)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会河决/王陵埽水去而土肥/失阡陌/田讼不能决/讽分别疆畔/著为券民/持去不复争/

B.会河决王陵埽/水去而土肥/失阡陌/田讼不能决/讽分别疆畔/著为券民/持去不复争/

C.会河决王陵埽/水去而土肥/失阡陌/田讼不能决/讽分别疆畔/著为券/民持去不复争/

D.会河决/王陵埽水去而土肥/失阡陌/田讼不能决/讽分别疆畔/著为券/民持去不复争/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进士,在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测试的人,被称为进士。

B.博士,指古代学官名。秦汉时是掌管书籍文典的官职,后为从事教授生徒的官职。

C.谥,谥号。古代帝王、大臣死后,据其生平事迹评定的称号,如武帝、哀帝、炀帝。

D.权,暂时代理官职的意思。我国古代暂代官职的词语有“署、假、摄、兼、行”等。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范讽才能出众。黄河决口后,他采取措施予以解决;他办事有主见,下属官吏不敢欺骗他;他用严厉的法令来治理强横的富豪。

B.范讽体恤百姓。百姓为躲避水灾住在堤上,他让在官府服徭役的人都回去护家;山东饥荒时,他从家中拿出几千斛的粮食来救济灾民。

C.范讽敢于担当。他在淄州任职,发生蝗灾,百姓想种蝗虫不吃的豆类,却没有种子,他不顾县令反对,打开官仓借粮食给百姓。

D.范讽不畏权贵。他请求罢免钱惟演,皇帝不同意,他以不任御史中丞迫使皇帝接受他的意见;他还敢于弹劾不守规矩的权臣。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即出贷三万斛;比秋,民皆先期而输。

(2)倘内修百度,躬节俭,如祖宗故事,则疆事不足忧。

14.治理黄河水灾时,官府向民众征集草把、竹木土石等物,城镇居民和农民缴纳的数量相同,范讽为什么反对?请简要说明。(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

落梅

[宋]刘克庄

一片能教一断肠,可堪平砌更堆墙。

飘如迁客来过岭①,坠似骚人去赴湘②。

乱点莓苔③多莫数,偶粘衣袖久犹香。

东风谬掌花权柄,却忌孤高不主张。

[注]①迁客来过岭:指韩愈“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②赴湘:指屈原放逐湘水,投汨罗江而死之事。③莓苔:苔藓植物。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的“一片能教一断肠,可堪平砌更堆墙”,起笔描绘了凄凉衰败的落梅景象,奠定了全诗凄怆忧愤的基调。

B.前三联反复渲染烘托落梅景象,景中寓情。尾联在此基础上展开抒情,是全篇的点睛之笔。

C.尾联中诗人用暗讽的笔触巧妙而又曲折地把矛头指向历史和现实中的一切嫉贤妒能、打击人才的当权者。

D.这首诗运笔曲婉,写梅又似写人,将悲愁感兴巧妙地融汇在诗歌形象之中,是咏物抒怀的佳作。

16.“乱点莓苔多莫数,偶粘衣袖久犹香”与陆游《卜算子·咏梅》中“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有异曲同工之妙。请简要分析它们的“同工”之处。(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对司马光给自己因推行变法而冠以“拒谏”罪名加以具体反驳的两句是

“,”。

(2)《阿房宫赋》中,杜牧批判秦朝统治者穷奢极欲,用“,”两句揭露其疯狂掠夺财富却大肆挥霍的暴行。

(3)《桂枝香·金陵怀古》中,词人登高望远,以“江”“山”意象展现金陵城深秋时节典型景色的两句是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2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19题。

“旧雪未及消,新雪又拥户”,凛冬时节,围坐香屑小炉,手握诗词半卷,三五好友,谈天说地,共品茶香······最近,多地掀起冬季消费新风潮,①,大有接续露营成为城市新消费的趋势。据统计,“围炉煮茶”在某短视频平台上的话题播放量已超过16亿次,各电商平台上更有上万件有关商品。与此同时,我国申报的“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中国茶”再次得到了世界的认可。

《茶经·六之饮》记载:“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中国茶作为一个有着千年历史的文化传统,其厚重广博已经毋庸置疑;同时,一个文化传统如何走入当代,融入今天的城市生活,同样还需要_②。除了茶本身之外,年轻人更重视的还是社交价值,比如精致的摆拍、讲究的仪式、闲适的情调等等。当然,③:出去喝个茶,还讲究穿搭、出片,多半不是真的冲着茶去的。其实,人的消费行为,大体都是有多元意义的,哪怕满足口腹之欲只是品茶的一小部分目的,但只要能在过程中感受到喝茶带来的美好,感受到茶文化的独特魅力,这就足够了。

18.文中A、B两处引用,一个提供了出处,一个没有提供出处,原因是什么?(4分)

19.请结合材料,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3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2题。

我特别喜欢梵高那幅《向日葵》,朵朵黄花有如明亮的珍珠,耀人眼目,但孤零零插在花瓶里,配着黄色的背景,给人的是一种①的感觉,似乎是盛宴散后,灯烛未灭的那种空荡荡的光景,令人为之心沉。曾记得,在上海陕西南路街头散步时,我买了由自俄经营的小书店的橱窗黑陈列着的一幅与《向日葵》同名而布局略异的梵高名画复制品。

得了这幅画便把它装上镜框,向日葵衬在一片明亮亮的黄色阳光里,挂在漆成墨绿色的墙壁上,宛如婷婷伫立在②的原野中,特别怡目,但又显得孤清。每天我就这样坐在这幅画的对面,看到了欢欣,也尝到了寂寞。

十年动乱中,我被谪放到南荒的劳改农场,每天做着令我疲惫不堪的劳役,心情惨淡得自己也害怕。有一天我推着粪车,路过一茅屋,发现了从篱笆里探出头来的几朵嫩黄的向日葵。我又想起了梵高那幅墨绿色墙上挂着的《向日葵》,想起了那行将衰败的花朵,想起了那耀眼的金黄的底色,我似乎突然懂得了他的画为什么一半欢欣,一半寂寞的原因。人的一生不管有多少波涛起伏,对生活的热爱都不能泯灭。从那以后,我每天抬粪,即便要多走不少路,也宁愿到这处来兜个圈。

20.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2分)

21.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改写成三个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4分)

2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述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4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庖丁解牛》中,庖丁遇到牛“筋骨交错”地方就避开,顺其自然,从而达到游刃有余的境界;《齐桓晋文之事》中,孟子明知当时诸侯大都崇尚霸道,还是不遗余力地宣扬王道,“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庖丁和孟子的态度在现实生活中也同样存在。对此,你有怎样的看法?请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江苏省常州高级中学

2022-2023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质量检查高一年级

语文答案

2023.06

1.AA选项“把园中美好的静态动态景物互相组合”错误。原文是说“曹雪芹别出心裁地把自然界各种美好的东西组合到园中,创造出一种独特的借景方式”,而非“园中美好的静态动态景物互相组合”。

2.CC选项“体现了‘藏与露’的辩证关系”错误。“大观园正门入口处的翠嶂”能体现“藏”,不能体现“藏与露”的辩证关系。

3.D材料一的观点是大观园的建造体现了“借景”手法。

A选项诗句是说“山峦重叠水流曲折正担心无路可走,忽然柳绿花艳间又出现一个山村”,体现的是“障景”;B选项意思是“想要画好天地造化的美景,没有比饱览风景更重要,要把这些美景纳入心中”,所强调的是绘画理论;C选项意思是“画意在行笔之前,创造的山河都能顺着画者的气势而不相悖”,所强调的是“整体构思在先”的绘画理论;D选项是沁芳亭的对联,意思是“柳树映衬着河堤,柳树倒映着河水的清波,(三者互相映衬)使得翠绿更加浓厚。河岸两旁的鲜花,被河水分成东西两侧,却是一样的花香”,此间借岸边花树之景、撑船之篙,融入水景,点出水景渐绿渐深的特点,增加景色韵味,是“借景”之法。

4.①材料一引用是举例证明前文观点,阐明把“月影”融入园中的独特“借景”方式。②材料二引用是为了印证凹晶馆近水赏月之妙,进一步说明大观园构景中体现“高与低”的辩证统一。

从前后文“曹雪芹别出心裁地把自然界各种美好的东西组合到园中,创造出一种独特的借景方式……如……”“圆月、绿树、风声、水声、云影、花荫全融合在大观园的美景之中了,使时间、景色、人情互借互生、融为一体”可知,材料一引用的作用是举例证明前文观点,阐明把“月影”融入园中的独特“借景”方式。从前文“再如高和低的对比,曹雪芹也有很好的描绘。七十六回史湘云就说道……在凹晶馆近水赏月之妙,曹雪芹还有描绘……”可知,材料二引用的作用是印证凹晶馆近水赏月之妙,进一步说明大观园构景中体现“高与低”的辩证统一。

5.①“外师造化”是师法自然。大观园的设计取法于自然,曹雪芹会别出心裁地把自然界各种美好的东西组合到园中,体现了传统园林艺术的特点。②“中得心源”是艺术创作要体现的内心。曹雪芹设计大观园采用绘画的章法,蕴含着内心的艺术辩证思想。

“造化”,即大自然。“外师造化”,是师法自然,是说艺术创作来源于对大自然的学习。从材料一“造园者常常运用‘借景’的手法,收无限于有限之中……曹雪芹别出心裁地把自然界各种美好的东西组合到园中,创造出一种独特的借景方式”可知,大观园的设计取法于自然,曹雪芹会别出心裁地把自然界各种美好的东西组合到园中,体现了传统园林艺术的特点。“心源”,即内心的感悟,“中得心源”,是说艺术创作要体现的内心表述,艺术家内心的情思和构设是不可或缺的。从材料二“曹雪芹所设计的大观园,虽只存在于文学作品中,但我们也可从中品味出创的匠心,得以从中窥探曹雪芹的艺术辩证思想”“曹雪芹借助薛宝钗之口提出的远近、疏密、主宾、添减、藏露(还有高低、大小)等等,也都是我国古代许多画家(或评论家)所提到的章法。他是运用绘画中的这些章法、布局来设计大观园的”可知,曹雪芹设计大观园采用绘画的章法,蕴含着内心的艺术辩证思想。

6.C“也是对两人爱情的结束的哀叹”错,从小说内容可知康庄早已放弃了两人的感情。

7.D让两人感情结束的是两个人价值观和人格的差异,宣告两人感情结束的是康庄的离开。

8.①作为线索:腊梅花见证了冯玉琴由开始的伤感无措,到见到康庄的失望,再到最后终于下定决心的心路历程,是冯玉琴成长的见证者,是全文线索;②营造情境:窗外暴风雪呼啸,窗内金黄色的腊梅盛开,以此营造了屋内安谧清静的氛围,也衬托出了冯玉琴的伤感之情;③凸显形象:腊梅花象征着冯玉琴高洁、不屈的品质,她如傲雪的寒梅,不惧权势的压迫,坚守自我;④表述主旨:借盛开的腊梅花,表述了对冯玉琴高贵品质的赞扬,对以权势压人者及屈服于权势之下的人的批评与厌恶。(本题共6分,每点2分,任写三点,大意对即可,不需要像解析一样标明角度。)

9.①地委书记以权势压人,康庄因个人利益放弃爱情,都揭示出了现实中存在的乱象,具有鲜明的现实主义特征;②小说中特意添加的“风雪腊梅”这一意象,具有象征意味,增添了浪漫主义的气息;③冯玉琴在权势、利益面前丝毫不为所动的高洁、不屈的品质,具有浪漫主义的情怀。(本题共6分,每点2分。)

10.C会河决王陵埽,水去而土肥,失阡陌,田讼不能决,讽分别疆畔,著为券,民持去不复争。

11.D兼,兼任;署、假、摄、行指代理官职。

12.B原文“时山东饥,宰相王曾,家积粟多”,范讽是调宰相王曾家的粮食救济百姓。

13.(8分)(1)(范讽)立即借出三万斛粮食。到了秋天,百姓都提前偿还。(“出贷”,借出。“比”,到了。“输”,偿还。句意1分。)

(2)如果对内整顿各项制度,亲自做到节俭(厉行节约),按照祖宗的旧例,就不用担心边患了。(“百度”,各项法度。“如”,按照。“故事”,旧例。句意1分。)

14.①贫富不同而负担相同,农民会非常困难。(1分)②朝廷是让官府衡量百姓的承受能力,等同征收是懒政,是主管官员的失误。(2分)

范讽,字补之,因先辈功劳补任将作监主薄,任平阴县知县。恰逢黄河在王陵埽决口,大水退去后田地肥沃,原有的田界消夫,田地诉讼无法裁决,范讽划分田界,写在地契上,百姓拿去不再争执。范讽辩才出众,爱出风头,但是处理问题能自己做主,属吏不敢欺骗他,任知县时照顾贫弱的人,至于强横的大户人家,则用严厉的法令来治理。考中进士,升任大理评事、淄州通判,当年发生干旱,蝗灾严重,别的作物都不能成活,百姓认为蝗虫不吃豆类,还可以种植,却担心没有种子,范讽巡视到邹平,打开官仓借粮食给百姓。县令争论说不可以(这样做),范讽说:“有责任,与县令无关。”立即借出三万斛粮食;到了秋天,百姓都提前偿还。调任梁山军知军,因母亲年老没有赴任,获任郓州通判。朝廷下诏将黄河决口处填堵,州中征集百姓上缴(堵塞决口用的)草把和竹木土石,而城镇居民与农户(数量)相同,范讽说:“贫富不同而负担相同,农民会非常困难。况且诏书让官府衡量百姓的承受能力,现在却等同征收,这是主管官员的失误。”立即改动布告,让富人交纳三分之二,并请朝廷下令各州以郓师为表率,朝廷听从了他的意见。调任广济军主管,百姓躲避水灾,住在堤上,凡是在官府服徭役的,范讽都让他们回去保护自己的家,并上奏朝廷免除他们的租赋。连续升迁至太常博士,出任青州知府,两次提升担任了户部郎中。当时山东闹饥荒,宰相王曾家中存粮很多,范讽从他家拿出几千斛救济饥民,并奏请朝廷派出使者安抚京东。进入京城任右谏议大夫,暂代御史中丞。钱惟演提议献、懿二位太后应祔祭祀真宗庙中,范讽上书弹劾钱惟演,请求将他罢免。宋仁宗不听,范讽拿着委任状对皇帝说:“陛下不听我的话,希望交还奏任状,不敢再担任御史中丞了。”皇帝不得已同意他的提议,范讽才告辞出宫,于是将钱惟演贬到随州。当时拟定章懿皇后谥号,宰相张士逊、枢密使杨崇勋中午时分仍不肯到场,范讽弹劾张士逊和杨崇勋,二人都被撤职。调任保信军,允许他在舒州居住为母亲守丧,又允许他回到齐州。服丧期满,升任光禄卿、陕州知州。进京见皇帝说:“元昊不可攻打,只派兵守住要害之处,抵抗侵犯、掠夺,时间长了(元昊)自会臣服。如果整顿内政,厉行节约,按照祖宗的旧例,就不用担心边患了。”又任给事中,去世。

15.B本题考查对诗歌整体理解赏析的能力。B项,“尾联在此基础上展开抒情”错误。尾联“东风谬掌花权柄,却忌孤高不主张”两句是议论,不是抒情,应该是“尾联在此基础上展开议论”。

16.①内容方面,两句诗都写了梅花的不幸遭遇——“零落成泥”,寂寞凄凉,与莓苔为伍;②表述情感方面,梅花虽遭不幸但香气经久不灭,赞美的不只是梅花,更使用托物言志的手法,赞美那些虽然遭迁谪放逐但仍坚守志节的迁客骚人。(本题共6分,每点3分。)

本题重在考查对古诗词的理解和对比分析能力。解答时注意结合诗句内容,把握诗歌主旨和写作手法对比分析。“乱点莓苔多莫数,偶粘衣袖久犹香”意思是:那么多美好高洁的花朵,如今却坠入泥土与莓苔为伍,然而偶然粘在衣袖的香气,还久久不散。“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意思是:即使凋谢了,被碾作泥土,又化作尘土了,梅花依然和往常一样散发出缕缕香气。从内容上看,本诗中“乱点莓苔多莫数”与陆游词中“零落成泥碾作尘”,都是写梅花凋零飘落的情景。从表述情感上看,“衣袖久犹香”和“只有香如故”都在表面上赞美了梅花虽凋零飘落但香气却经久不灭的品质,实际上托物言志,赞美的不只是梅花,更是那些虽然遭迁谪放逐但仍坚守志节的迁客骚人。)

17.(6分。每空1分,错字、漏字该句不得分)

(1)辟邪说,难壬人

(2)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3)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2小题,10分)

18.①A处引用“旧雪未及消,新雪又拥户”不需出处,因为把引用的内容化到自己语言中,成为语言的一部分,只取其意思,没有别的用意。加上出处,反而影响语言的连贯性。②B的引用需要出处,因为的目的是论证中国茶历史悠久,有了出处就表明引用内容的准确真实,有来历,能够增强说服力。(4分,每点2分。)

A处引用“旧雪未及消,新雪又拥户”不需出处,结合“‘雪未及消,新雪又拥户’,凛冬时节,围坐香屑小……”等内容可知,此处引用内容和后文内容语意连贯,衔接自然,是把引用的内容化到自己语言中,成为语言的一部分,只取其意思,没有别的用意。加上出处,反而影响语言的连贯性。B处引用需要出处,后文有“中国茶作为一个有着千年历史的文化传统……”,的目的是论证中国茶历史悠久,有了出处才能表明引用内容的准确真实,有来历,能够增强说服力,更好地和后文衔接。

19.①“围炉煮茶”方兴未艾②被赋予了新的内涵③也有人认为他们不过是附庸风雅

第①空,根据前后文“多地掀起冬季消费新风潮”“大有接续露营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