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电池习题课课后作业_第1页
原电池习题课课后作业_第2页
原电池习题课课后作业_第3页
原电池习题课课后作业_第4页
原电池习题课课后作业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原电池习题课课后作业

1.Mg-H2O2电池可用于驱动无人驾驶的潜航器。该电池以海水为电解质溶液,示意图如下。

该电池工作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Mg电极石墨电极

A.Mg电极是该电池的正极

B.H2O2在石墨电极上发生氧化反应

C.石墨电极附近溶液的pH增大

D.溶液中。一向正极移动

隔膜

2.人工光合作用能够借助太阳能,用C5和HzO制备化学原料。右图是通过人工光合作用

制备HCOOH的原理示意图,下列说法不F理的是()

e*■■»

1

A.该过程是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过程催

B.催化剂a表面发生氧化反应,有0产生剂

2ab

C.催化剂a附近酸性减弱,催化剂b附近酸性增强__

D.催化剂b表面的反应是C0+2H++2e=HCOOH

2质t子交换膜M

3.利用生物燃料电池原理研究室温下氨的合成,电池工作时MV2+/MV+在电极与酶之间传

递电子,示意图如下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I-----------------------------------------®-------------------------------------------1

交换膜

A.相比现有工业合成氨,该方法条件温和,同时还可提供电能

B.阴极区,在氢化酶作用下发生反应H2+2MV2+=2H++2MV+

C.正极区,固氮酶为催化剂,N2发生还原反应生成NH3

D.电池工作时质子通过交换膜由负极区向正极区移动

4.热激活电池可用作火箭、导弹的工作电源。一种热激活电池的基本结构如图所示,其中作

为电解质的无水LiCI-KCI混合物受热熔融后,电池即可瞬间输出电能。该电池总反应为:

PbSO4+2LiCl+Ca=CaCL+Li2so4+Pb。下列有关说法不至硬的是()

A.放电过程中,Li+向PbS04电极移动-硫酸铅电极

「无水LiCl-KCl

B.负极反应式:PbSO4+2e-+2Li+=Li2SQ4+Pb

一钙电极

C.每转移0.2mol电子,理论上生成20.7gPb一电池壳

D.常温时,在正负极间接上电流表或检流计,指针不偏转

5.研究小组进行如下表所示的原电池实验:

实验编号①②

j

CuJ|(:u1『

实验装置[1mol•L“

0.5mol•L।藤10.5mol,L"日1mol,L~,

HzSO,溶液飞

H2s溶液三/、“()H溶液怎/NaOH溶液

r盐桥

k桥

左侧铁片表面持续产生气泡,连接装

连接装置5分钟后,灵敏电流计指针

实验现象置5分钟后,灵敏电流计指针向右偏

向左偏转,铜片表面均无明显现象

转,右侧铁片表面无明显现象

下列关于该实验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两装置的盐桥中,阳离子均向右侧移动

B.实验①中,左侧的铜被腐蚀

C.实验②中,左侧电极的电极反应式为2H++2e=H2T

D.实验①和实验②中,均有02得电子的反应发生

6.全固态锂硫电池能量密度高、成本低,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其中电极a常用掺有石墨烯

的S材料,电池反应为:16Li+xS8=8Li2sX(20区8)。

写出放电时电极反应,分析掺有石墨烯的S8材料的功能。

7.研究人员发明一种“水”电池,该电池能利用淡水与海水之间含盐量的差别进行发电。

(1)研究表明,电池的正极用二氧化镭纳米棒为材料可提高发电效率,这是利用纳米材料

具有特性,能与钠离子充分接触。

(2)海水中的“水”电池总反应可表示为:5Mn02+2Ag+2NaCl=Na2Mn50io+2AgCl

该电池负极反应式为;

当生成ImolNazMnsOio时转移mol电子。

8.将NaCI溶液滴在一块光亮清洁的铁板表面上,一段时间后发

现液滴覆盖的圆周中心区(a)已被腐蚀而变暗,在液滴外沿形成棕

.铁锈环(b)

色铁锈环(b),如图所示。导致该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液滴之下氧气(1)腐蚀区(a)

含量比边缘少。

(1)液滴中的a-由_______区向________区迁移

(2)液滴边缘发生的电极反应为:

(3)结合化学用语说明铁锈环的生成。

9.资料显示“02的氧化性随溶液pH的增大逐渐减弱”。某兴趣小组探究不同条件下KI与

02反应,实验如下。

装置烧杯中的液体现象(5分钟后)

①2mL1mol/LKI溶液+5滴淀粉无明显变化

②2mL1mol/LKI溶液+5滴淀粉

溶液变蓝

+2mL0.2mol/LHC1溶液

③2mL1mol/LKI溶液+5滴淀粉

无明显变化

+2mL0.2mol/LKCl溶液

④2mL1mol/LKI溶液+5滴淀粉

溶液变蓝、颜色较②浅

+2mL0.2mol/LCH3COOH溶液

(1)实验②中生成12的离子方程式是=

(2)实验③的目的是。

(3)实验④比②溶液颜色浅的原因是。

(4)为进一步探究KI与02的反应,用上表中的装置继续进行实验:

小烧杯中的液体现象(5小时后)

©2mLpH=8.5混有KOH的1mol/LKI溶液+5滴淀粉溶液才略变蓝

⑥2mLpH=10混有KOH的1mol/LKI溶液+5滴淀粉无明显变化

I.对于实验⑥的现象,甲同学提出猜想“pH=10时。2不能氧化厂”,设计了下列装

置进行实验,验证猜想。

i.烧杯a中的溶液为。

ii.实验结果表明,此猜想不感主。支持该结论的实验现象是:通入02后,

II.乙同学向pH=10的K0H溶液(含淀粉)中滴加碘水,溶液先变蓝后迅速褪色,经检

测褪色后的溶液中含有,褪色的原因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5)该小组同学对实验过程进行了整体反思,推测实验①的现象产生的原因可能是;

实验⑥的现象产生的原因可能是。

10.将H2s转化为可再利用的资源是能源研究领域的重要课题。

(1)H2s的转化

0

克劳斯法2

IH2S———*s

Fe3+

II铁盐氧化法H2s»S

HS^^H+S

III光分解法22

某溶液

①反应I的化学方程式是。

②反应II:+1H2s=Fe2++SI+(将反应补充完整)。

③反应1H体现了H2s的稳定性弱于H2O»结合原子结构解释二者稳定性差异的原

因:o

(2)反应HI硫的产率低,反应H的原子利用率低。我国科研人员设想将两个反应耦合,

实现由H2s高效产生S和H2,电子转移过程如下图。

过程甲、乙中,

(3)按照设计,科研人员研究如下。

①首先研究过程乙是否可行,装置如右图。经检验,n极区产生了Fe3+,p极

产生了n极区产生Fe3+的可能原因:

i.Fe2+-e-=Fe3+

+

ii.2H2O-4e=O2+4H,

(写离子方程式)。

经确认,i是产生Fe3+的原因。过程乙可行。

②光照产生Fe"后,向n极区注入H2s溶液,有S生成,持续产生电流,p极产

生H2。研究S产生的原因,设计如下实验方案:o

经确认,S是由Fe3+氧化H2s所得,H2s不能直接放电。过程甲可行。

(4)综上,反应H、III能耦合,同时能高效产生H2和S,其工作原理如下图。

进一步研究发现,除了Fe3+/Fe2+外,137r也能

实现上图所示循环过程。

结合化学用语,说明137r能够使S源源不断产生

的原因:。

参考答案

l.C2.C3.B4.B5.D

6.S8+2Li++2e=Li2s8或3Li2s8+2Li++2e=4Li2s6增强正极的导电性

7.(1)表面积大,吸附能力强,活性高。(2)Ag+CI-e=AgCI转移2moi电子

8.(1)b-a(2)O2+2H2O+4e=4OH

2+2+

(3)Fe-2e-Fe,与正极区0日结合,Fe+2OH=Fe(OH)2,Fe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