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四川省泸州市2022年中考化学真题
阅卷人
-------------------、单选题(共8题;共16分)
得分
1.(2分)没有空气就没有生命。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错误的是()
A.植物光合作用需要氮气B.人体呼吸作用需要氧气
C.二氧化碳属于温室气体D.稀有气体化学性质稳定
【答案】A
【解析】【解答】A.植物光合作用时吸收二氧化碳和水,释放出氧气,该过程没有氮气参与,故A
错误,符合题意;
B.氧气能够支持呼吸,所以人体呼吸作用需要氧气,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二氧化碳增多能够加剧温室效应,所以二氧化碳属于温室气体,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稀有气体不易和别的物质发生反应,其化学性质稳定,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o
【分析】A、根据植物光合作用分析。
B、根据氧气能够支持呼吸分析。
C、二氧化碳增多会加剧温室效应。
D、根据稀有气体的化学性质稳定分析。
2.(2分)食品包装袋中常有一个小纸袋,标有“石灰干燥剂”字样,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该干燥剂的
说法正确的是()
A.可以食用B.能与水反应C.属于盐类D.能吸收氧气
【答案】B
【解析】【解答】A.石灰干燥剂为氧化钙,氧化钙不能食用,故A不符合题意;
B.氧化钙能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并且反应过程中生成大量的热,故B符合题意;
C.氧化钙是由氧元素和钙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金属氧化物,不是盐,故C不符合题意;
D.氧化钙和氧气不能反应,所以不能吸收氧气,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氧化钙的性质分析、
3.(2分)化学与生产、生活、环保等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电池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B.随意丢弃聚乙烯塑料不产生污染
C.强热使煤焦化属于化学变化
D.维生素D有助于骨骼的生长发育
【答案】B
【解析】【解答】A.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电池放电时,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故正
确,不符合题意;
B.聚乙烯塑料是塑料,很难降解,随意丢弃会造成白色污染,故错误,符合题意;
C.隔绝空气强热使煤焦化产生了煤焦油、焦炭等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D.维生素D有助于吸收钙,钙有利于骨骼的生长发育,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电池放电时,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B、聚乙烯塑料属于塑料。
C、根据化学变化的特点分析。
D、根据维生素D有助于吸收钙分析。
4.(2分)“化学观念”是从化学视角对物质世界的总体认识。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化学物质不可能再细分B.化学物质由元素组成
C.化学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D.化学变化伴随能量变化
【答案】A
【解析】【解答】A.物质是可分的,许多现象都能用物质的微粒模型来解释,故错误,符合题意;
B.化学物质由元素组成,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C.化学性质是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可以决定物质的用途,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D.因为化学变化实质是化学键的断裂和重连,断键需要吸收能量,成键需要释放能量,所以会有能
量的变化,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o
【分析】A、物质是可分的。
B、宏观上,化学物质由元素组成。
C、物质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
D、根据化学变化常常伴随能量变化分析。
5.(2分)在“做实验”中“学化学”离不开仪器。废铜回收利用,可先高温灼烧,再加酸溶解。高温灼
烧选用的仪器是()
【答案】D
【解析】【解答】A.锥形瓶加热要在底部垫石棉网,不能直接加热,不能高温灼烧,故不符合题
意;
B.烧杯加热要在底部垫石棉网,不能直接加热,不能高温灼烧,故不符合题意;
C.集气瓶不能加热,故不符合题意;
D.用烟可以直接加热,也可以高温灼烧,故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常见仪器的使用注意事项分析。
6.(2分)“结构决定性质”是化学的核心观念。下列有关钠原子结构与性质的说法错误的是()
A.钠原子次外层有8个电子
B.一个钠原子变成钠离子失去1个电子
C.钠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为G0281
D.钠呈+1价与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有关
【答案】C
【解析】【解答】A.钠原子核外共3层电子,第一层2个电子,次外层有8个电子,最外层1个电
子。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B.一个钠原子变成钠离子失去最外层1个电子,变成最外层8个电子的稳定结构。故正确,不符合
题意。
C.钠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为,故错误,符合题意。
D.钠原子的最外层1个电子,形成化合物时,易失去1个电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化合价为+1
价。所以钠呈+1价与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有关。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钠原子核外共3层电子,第一层2个电子,次外层有8个电子,最外层1个电子。
B、一个钠原子失去最外层1个电子变成钠离子。
C、钠离子中有质子数11,核外电子数为10。
D、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容易失去电子,达到稳定结构。
7.(2分)科学探究,其乐无穷!向静置的Ba(OH)2溶液中滴加酚隙试液观察到美丽的颜色,振
荡后逐渐滴加稀硫酸,并静静观察,会看到神奇的变化。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滴加酚酥试液后液滴周围变红,并逐渐扩散开来
B.开始滴加稀硫酸,液滴处红色瞬间消失复又变红
C.继续滴加稀硫酸,溶液中沉淀保持不变但pH增大
D.发生了中和反应:Ba(OH)2+,2s。4=BaS04I+2H20
【答案】C
【解析】【解答】A.氢氧化至贝溶液呈碱性,酚酥遇碱变红色,故加入酚酥后液滴周围变红色,然后
因为微粒在不停的运动,所以红色逐渐扩散开,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开始滴加稀硫酸,液滴处氢氧化钏和稀硫酸反应,红色瞬间消失;然后因为氢氧根离子不断运动
到液滴处,液滴处溶液呈碱性,遇到酚献又变红,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继续滴加稀硫酸,硫酸钢沉淀质量逐渐增大。当氢氧化钢恰好完全消耗时,沉淀量达到最大,继
续滴加稀硫酸时,溶液中沉淀保持不变。但是此时溶液中硫酸逐渐过量,溶液呈酸性,所以pH逐渐
减小,故C错误,符合题意;
D.氢氧化钢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钢沉淀和水,方程式为Ba(0,)2+H2s。4=805。41+2,2。,故D
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o
【分析】氢氧化钢溶液呈碱性,无色酚献遇碱性溶液变红色。氢氧化钢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钢沉淀
和水。
根据开始滴加稀硫酸,氢氧根离子不断运动到液滴处,氢氧化钢和稀硫酸不断反应分析。
8.(2分)己知:温度超过35c时,NH4HCO3开始分解,其溶解度表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温度/℃0102030
NFUHCCh溶解度(g/ioogzK)11.915.821.027.0
A.用NKHCCh晶体配制浓溶液时,可加热煮沸以加快溶解
B.NH4HCO3是镂态复合肥料,与其它肥料都可以混合使用
C.20℃时,50.0g蒸储水就能使11.0gNH4HCO3晶体完全溶解
D.127.0gNH4HCO3饱和溶液,由3()℃降至20℃可析出6.0g晶体
【答案】D
【解析】【解答】A.温度超过35℃时,NKHCCh开始分解。所以用碳酸氢镂晶体配制浓溶液时,不
能加热煮沸,以防止碳酸氢镂受热分解,故A不符合题意;
B.复合肥中含有氮、磷、钾元素中的两种及以上的营养元素,而碳酸氢钱中所含有的营养元素只有
氮元素,故碳酸氢铉属于氮肥,不是复合肥;核态氮肥和碱性物质混用时,会有氨气移出,从而降
低镂态氮肥肥效,故碳酸氢镂不能和碱性物质混用,故B不符合题意;
C.20C时碳酸氢钱的溶解度为21.0g,即该温度下100g水中最多溶解碳酸氢铁的质量为21.0g,所以
该温度下50g水中对多溶解的碳酸氢钱质量为10.5gVI1.0g,故碳酸氢钱晶体不能完全溶解,故C
不符合题意;
D.30℃时127.0g碳酸氢铁饱和溶液中,含有溶质碳酸氢镂质量为27.0g,溶剂水的质量为100g。该
饱和溶液由30℃降至20℃时,碳酸氢钺溶解度由27.0g降低到21.0g,所以30℃时127.0g的碳酸氢
钺饱和溶液降温到20C时,可析出6.0g晶体,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表格中碳酸氢镂的溶解度,碳酸氢镀的性质分析。
阅卷入匕、填空题(共5题;共23分)
得分
9.(3分)火箭燃料股能与H2O2反应,反应图示如下(未配平)。请回答相关问题。
X+g—r;鬻
脱ON原子
(1)(2分)氮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周期,脱中氮元素与氢元素的质量比值
为»
(2)(1分)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o(注意配平)
【答案】(1)二或2;7:1
(2)N2H4+2H2O2=N2T+4H2O
【解析】【解答】(1)氮原子核外有两个电子层,所以氮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二周期,故填二;
根据图示,掰的化学式为N2H4,所以肺中的氮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4X2):(1X4)=
7:1,故填7:1;
(2)根据图示,该反应是由肌和过氧化氢反应生成氮气和水,根据化学方程式书写规则和质量守恒
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对应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发生变化,所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24+
2H2。2=N2T+4“2。。
【分析】首先要对模型图进行观察,分析物质的微观构成、物质的类别,再找出物质之间的微粒数
目关系,写出反应的方程式,然后再对题中各问加以分析解答。
10.(5分)人体中各元素的含量如下图所示(源于人教版教材),个体会存在微小差异。请回答相关
问题。
质
量20
分150
额
/%O
(1)(3分)图中甲含量最高,其元素符号为;含量超过0.01%的元素称为常量元素,
11种常量元素中非金属元素共有种;因缺微量元素可引起甲状腺肿大。
(2)(2分)下列有关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的说法正确的是一o
A.微量元素是因为对健康的作用微小而命名的
B.人体摄入有机营养物质和水来获取含量前四位的元素
C.铜元素为重金属元素,对人体健康毫无益处
D.人体中常量元素的总质量约占人体总质量的99.95%
【答案】(1)0;7;碘
(2)B;D
【解析】【解答】(1)人体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符号O;11种常量元素中非金属元素共有氧、
碳、氢、氮、磷、硫、氯共7种;合成甲状腺激素需要碘元素,缺碘会导致甲状腺肿大。
(2)A、含量小于0.01%的元素称为微量元素,故不正确;
B、有机营养物质四种:糖类、油脂、维生素、蛋白质,和无机物水中含有的元素有0、C、H、N,
是人体含量前四位的元素,所以人体摄入这些物质获得这些元素,故正确;
C、铜元素是人体必需的元素,其主要功能为辅助造血,但是不能g过量摄入,故不正确;
D、根据表中数据分析,人体中常量元素的总质量约占人体总质量的99.95%,故正确。
故答案为:BDo
【分析】(1)人体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11种常量元素中非金属元素共有氧、碳、氢、氮、
磷、硫、氯共7种;人体长时间缺碘会导致甲状腺肿大。
(2)根据元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分析。
11.(3分)同学们观看央视《发现》《走进科学》节目后,对节目中介绍人类使用金属材料的年代及
其背后的科学原理产生了兴趣,于是查阅Al、Cu、Fe、Ag四种金属元素的信息形成下表资料。
元素编号①②③④
金属材料使用的大致年代公元前7000年公元前4000年公元前2200年公元1827年
在地壳中的含量/%0.0070.000014.757.73
请回答相关问题。
(1)(1分)我们的祖先很早就掌握了炼铜的工艺,最初他们将(填化学式)和孔雀石
(主要成分是CU2(OH)2co3)混合后加热就得到了红色的金属铜。
(2)(1分)A1元素的单质是在电发现之后,通过电解AbCh才工业化生产的,则A1在表中的编
号是«
(3)(1分)大家发现金属材料使用年代的先后规律一般是:金属越活泼使用年代越迟。但上表
中某元素因含量过低而出现了例外。综合分析,①、②、③元素依次是o
【答案】(1)C
(2)④
(3)铜、银、铁
【解析】【解答】(1)CU2(OH)2c03加热会得到氧化铜,要得到红色的金属铜,需要加入还原剂炭
粉,碳和氧化铜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化学式为:C;
(2)A1元素的单质是在电发现之后,故铝是四种元素中人类利用最晚的金属,故A1在表中的编号
是④;
(3)金属活动性强到弱是铁、铜、银,铁在地壳中含量在金属中是第二位,故③是铁,铜比银活
泼,金属越活泼使用年代越迟,但银含量比铜低的多,上表中某元素因含量过低而出现了例外,故
①是铜,②是银,故综合分析,①、②、③元素依次是铜、银、铁。
【分析】(1)碱式碳酸铜加热反应生成氧化铜,二氧化碳和水。
碳和氧化铜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
(2)铝是四种元素中人类利用最晚的金属。
(3)金属活动性强到弱是铁、铜、银,铁在地壳中含量在金属中是第二位,铜比银活泼,银含量比
铜低的多。
12.(5分)燃烧与灭火紧密联系着我们的生活。请你依据下列实验探究,回答相关问题。
(1)(2分)在空气中点燃镁条,观察到镁条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白光,说明该反应
(填“放出”或“吸收”)能量,生成白色固体MgO,说明镁发生了反应(填“氧化”或“还
原叽
(2)(3分)C02可用于灭火,是否也可熄灭燃着的镁呢?某实验小组进行了如下探究:
①实验探究
取两块大小相同的干冰,在一块干冰中央挖一个小穴,放入一些镁屑,用红热的铁棒点燃镁屑。
(见图1)
迅速将另一块干冰盖上,镁在两块干冰间剧烈反应,发出耀眼的白光,像冰块中装入一个明亮的
电灯泡一样。(见图2和图3)
取走上面一块干冰,观察到有白色固体产生(见图4),用铁片拨开图4产物的表面(见图5),还
观察到的现象是,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②反思交流
小组实验后讨论,对初中教材中燃烧的条件有了新的认识,请你代为表达。
【答案】(1)放出;氧化
点燃
(2)有黑色固体产生;2Mg+CO2-2MgO+C;燃烧不一定要有氧气参加(合理即可)
【解析】【解答】(1)镁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说明该反应是放出能量;反应后得到氧化镁,
则镁与氧元素发生了氧化反应。
(2)①镁和二氧化碳反应,得到了白色固体,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白色固体是氧化镁,生成物中
还缺少碳元素,结合图5的现象,应该产生黑色的固体碳;二氧化碳和镁反应产生氧化镁和碳,方
点燃
程式:2Mg+CO2-2MgO+C;
②根据实验,发现燃烧不一定要有氧气参加(合理即可)。
【分析】(1)镁剧烈燃烧,会放出能量;镁与氧元素发生了氧化反应。
(2)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二氧化碳和镁反应产生氧化镁和碳分析。
②根据实验,对燃烧有新的认识。
13.(7分)2018年世界权威期刊《自然》,连刊两文报道石墨烯超导重大发现,论文的第一作者是四
川成都籍中科大年轻博士曹原。下面让我们一起重走“超导材料''发现的神奇之路。请回答相关问
题。
(1)(2分)1911年荷兰物理学家海克♦卡莫林・昂内斯经过无数次实验确认,汞在温度接近-273C
时几乎处于“零电阻状态”,称之为“超导电性”。汞属于元素(填“金属”或“非金属”),其导
电的原因是含有自由移动的。
(2)(1分)1980年有人发现了铜氧化合物的“超导电性”,将温度提高到约为-140℃。YBa2Cu3O5
为其代表之一,其中Cu为+1价,O为-2价,则Y为价。
(3)(4分)2017年曹原团队发现了石墨烯中的非规“超导电性”,石墨烯是一层碳原子(如图,
黑球代表碳原子)。
①曹原推测,当两层石墨烯叠在一起,若彼此之间发生轻微偏移时,有可能产生超导现象,经过
不懈努力,困扰世界107年的常温超导难题,终于被曹原团队突破!石墨烯属于(填“单
质”或“化合物”),两层石墨烯叠在一起轻微偏移时发生的是变化(填“物理”或“化学”)。
②曹原小时候就喜欢动手研究,在家里弄了个实验室,曾经把银放入稀硝酸中,自己“合成”实验
所需硝酸银。该实验是否产生了氢气?(填“是”或“否”),原因
是。我们坚信未来的中国,必定有十个、百个乃至成千上万个“曹原”,
用自己的科技之梦去推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答案】(1)金属;电子
(2)+3
(3)单质;物理;否;银的金属活动性弱于氢
【解析】【解答】(1)汞属于金属元素,故填金属;
金属原子结合时,有自由电子在原子周围运动,一旦通电(两端有电压时)自由电子就会定向运动,从
而导电。故填电子;
(2)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原则和常见元素化合价可知,YBa2Cu3O5中Cu为+1
价,O为-2价,Ba为+2价,设Y的化合价为x,则有X+(+2)x2+(+1)X3+(-2)X5=0,解
得%=+3,故填+3;
(3)①根据题意,石墨烯是一层碳原子,则石墨烯是由碳原子直接构成的单质,故填单质;
两层石墨烯叠在一起轻微偏移时没有新物质的生成,所以属于物理变化,故填物理;
(2)银的活泼性排在氢元素后,所以银不能从酸中置换出氢,故银不能和硝酸反应生成氢气,故填
否;银的金属活动性弱于氢;
【分析】(1)汞属于金属元素。
金属原子结合时,有自由电子在原子周围运动。
(2)根据在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原则,进行计算。
(3)①根据题意,单质的概念,物理变化的特点分析。
②根据银的活泼性排在氢元素后分析。
阅卷入
三、综合题(共2题;共16分)
得分
14.(6分)碳酸钾主要用于制造钾玻璃等无机化学品,也可用于脱除工业气体中的二氧化碳。请你
结合下列实验探究,回答相关问题。
(1)(1分)观察与记录。描述碳酸钾(的颜色与状态:__________________
(2)(3分)猜想与证明。从物质的类别看,预测K2cCh具有盐类的性质。实验证明如下:
①称取0.3g碳酸钾,力口10mL蒸储水溶解。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玻璃棒、烧杯。
②取少许所配溶液,再滴加氯化钙溶液,观察到的现象是
③另取少许所配溶液缓缓滴加稀盐酸并振荡,观察到开始无气泡产生,一段时间后产生气泡,原
因是,在实验过程中,先发生K2c。3+HC1=KHCO3+KCL后发生
(写出化学方程式)。
(3)(2分)思考与拓展。用如图所示装置,模拟工业吸收CCh。其中用多孔球泡(内空球体,
球面有许多小孔能通气)比直接用导管插入K2co3溶液的吸收效果好,原因
是。实验中,需要监测
K2co3溶液是否还有较强吸收CO2的能力,方法之一:取适量溶液于试管中,
(补充操作、现象及结论;可供选择的试剂:NaOH溶液、KC1溶液、稀硫酸)。
C02
—►
K2c03
-溶液
多孔球泡
【答案】(1)白色粉末状固体
(2)量筒;有白色沉淀生成;K2CO3+HCl=KHCO3+KCl
(3)多空球泡可以增大二氧化碳和碳酸钾溶液的接触面积,使得反应更充分;滴入少量稀硫酸,观
察现象;若立刻产生大量气泡,则碳酸钾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已经很小;若没有立刻产生大量气
泡,说明碳酸钾还有较强的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
【解析】【解答】(1)碳酸钾为白色粉末状固体,故填白色粉末状固体;
(2)①称量时使用托盘天平,溶解时需要用烧杯盛装药品,然后加入10mL的蒸储水溶解,并用
玻璃棒搅拌。所以还需要用量筒量取10mL的蒸储水。故填量筒;
②碳酸钾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和氯化钾,故滴加氯化钙溶液过程可观察到有白色沉
淀生成。故填有白色沉淀生成;
③刚开始时HC1含量较少,先发生K2co3+〃。=/<77。。3+/<。1的反应,随后随着稀盐酸的增
多,发生碳酸氢钾和盐酸的反应,反应生成氯化钾、二氧化碳气体和水,方程式为KHC03+=
KCl+CO2T+H2O,故填KHCg+HC7=KC7+。。2T+%0;
(3)多空球泡可以使二氧化碳和溶液的接触面积变得的更大,更利于二氧化碳的吸收。故填多空球
泡可以增大二氧化碳和碳酸钾溶液的接触面积,使得反应更充分;
取适量溶液于试管中,可向试管中滴加少量硫酸溶液,观察是否有气泡冒出。若无气泡冒出,说明
碳酸钾还可以继续吸收二氧化碳,若立刻产生大量气泡产生,说明碳酸钾已不能再吸收二氧化碳。
故填滴入少量稀硫酸,观察现象;若立刻产生大量气泡,则碳酸钾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已经很小;
若没有立刻产生大量气泡,说明碳酸钾还有较强的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
【分析】(1)碳酸钾为白色粉末状固体。
(2)①根据称量时使用托盘天平,溶解药品需要的仪器分析。
②碳酸钾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和氯化钾。
③碳酸氢钾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钾、二氧化碳气体和水。
(3)增大反应物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充分。
根据滴加硫酸溶液,观察是否有气泡冒出分析。
15.(10分)工业上用FeCb溶液蚀刻铜箔制造印刷电路板,反应为2FeC%+Cu=2FeCl2+
CuCl2,蚀刻废液又可再处理,实现资源回收和循环利用,其流程转化关系如下。
Ch
过量铁粉
请回答相关问题。
(1)(2分)“蚀刻废液”的全部溶质有和少量FeC13。操作I的名称
是。
(2)(5分)参照上述流程,画出由“金属残渣x”分离回收Cu和FeCL溶液的简单流程图。
(3)(1分)上述流程中,能使三价铁转化为二价铁的物质有。
(4)(2分)蚀刻掉128g铜,消耗FeCb的质量为g,理论上至少需要20%FeCb溶液
的质量为go(不需要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1)FeCl2.CuCl2;过滤
(3)铜和铁
(4)650;3250
【解析】【解答】(1)FeC13与Cu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氯化铜,故“蚀刻废液”的全部溶质有
FeCl2,CuC%和少量FeCL。操作I为固液分离,为过滤操作;
(2)“蚀刻废液”中的氯化铜与过量的铁粉反应生成铜和氯化亚铁,经过操作I过滤得到滤液为氯化
亚铁,金属残渣为过量的铁和生成的铜,金属残渣中加入适量的稀盐酸,盐酸与过量的铁反应生成
氯化亚铁和氢气,而铜与盐酸不反应,则可达到由“金属残渣x”分离回收Cu和FeCL溶液,流程图
见答案;
(3)上述流程中,有2FeC/3+Ciz=2FeC72+C"C,2,“蚀刻废液”中有少量的氯化铁,加入过量的
铁粉,可以使氯化铁转化为氯化亚铁,故可以使三价铁转化为二价铁的物质有铁和铜;
(4)设蚀刻掉128g铜,消耗FeCL的质量为%,
2FeCl^4-Cu=2FeCl?+C11CI2
32564
x128g
325_x
常二TW
解得%=650g
即消耗FeCb的质量为650g,则理论上至少需要20%FeCb溶液的质量为II耨=3250g。
(分析](1)FeCb与Cu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氯化铜。
根据过滤操作原理分析。
(2)氯化铜与过量的铁粉反应生成铜和氯化亚铁。
盐酸与过量的铁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而铜与盐酸不反应。
(3)铜与氯化铁反应生成氯化亚铁与氯化铜,
铁粉与氟化铁反应氯化亚铁。
(4)先设未知数,正确写出氯化铁与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再找准有关物质,已知量是铜的质量,
未知量是氯化铁的质量;列比例式计算。
试题分析部分
1、试卷总体分布分析
总分:55分
客观题(占比)16.0(29.1%)
分值分布
主观题(占比)39.0(70.9%)
客观题(占比)8(53.3%)
题量分布
主观题(占比)7(46.7%)
2、试卷题量分布分析
大题题型题目量(占比)分值(占比)
填空题5(33.3%)23.0(41.8%)
综合题2(13.3%)16.0(29.1%)
单选题8(53.3%)16.0(29.1%)
3、试卷难度结构分析
序号难易度占比
1普通(66.7%)
2容易(26.7%)
3困难(6.7%)
4、试卷知识点分析
序号知识点(认知水平)分值(占比)对应题号
1单质和化合物7.0(12.7%)13
人体的元素组成与元素对人体健康
25.0(9.1%)10
的重要作用
3燃烧、爆炸、缓慢氧化与自燃5.0(9.1%)12
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
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临床检验基础实验》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四川省成都十八中学2025届初三第一次模拟(适应性测试)考试物理试题试卷含解析
- 2025年辽宁省大连高新园区四校联考初三5月联合考试物理试题试卷含解析
- 四川省成都市重点中学2025年高考全国卷信息归集与高考命题预测-语文试题卷含解析
- 山东艺术学院《家禽生产学》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江西应用工程职业学院《影视剪辑艺术》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生产管理部年中总结
- 河北省保定市2025届数学三下期末复习检测试题含解析
- 辽宁生态工程职业学院《矿井运输与提升》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肥料管理办法课件
- 免检物料管理规范(含表格)
- 频谱仪N9020A常用功能使用指南
- CBL教学法应用介绍
- 三九医药连锁药店整体发展战略
- 钢轨廓形检测仪-说明书
- 新版抖音小店操作
- 高中语文常见120个实词
- GB/T 36089-2018丙烯腈-丁二烯橡胶(NBR)
- 2022年国家义务教育质量检测练习卷1八年级音乐练习卷
- 水利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技术标(完整版)
- 【中小学】校内论坛、讲坛、讲座、年会、报告会、研讨会等管理制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