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9.庞大的“家族”
【课标落实】
(1)本单元通过观察、描述、记录、实验探究等活动,落实《课程标准》中年段的课程
目标。
科学知识:
初步了解动物体的主要组成部分,知道动物的生命周期;初步了解动物能产生后代,使
其世代相传。
科学探究:
在教师引导下,能从具体现象与事物的观察、比较中,提出可探究的科学问题。
在教师引导下,能基于所学知识,制订简单的探究计划。
在教师引导下,能运用感官和选择恰当的工具、仪器,观察并描述对象的外部形态特征
及现象。
在教师引导下,能用比较科学的词汇、图示符号、统计图表等方式记录整理信息,陈述
证据和结果。
在教师引导下,能依据证据运用分析、比较、推理、概括等方法,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在教师引导下,能正确讲述自己的探究过程与结论,能倾听别人的意见,并与之交流。
在教师引导下,能对自己的探究过程、方法和结果进行反思,作出自我评价与调整。
科学态度:
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表现出对现象和事件发生的条件、过程、原因等方面的探究兴趣。
在科学探究中能以事实为依据,不从众,不轻易相信权威与书本。
能分工协作,进行多人合作的探究学习;乐于为完成探究活动,分享彼此的想法,贡献
自己的力量。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了解人类的生活和生产可能造成对环境的破坏,具有参与环境保护活动的意识,愿意采
取行动保护环境、节约资源。
(2)本单元学习内容基于《课程标准》课程内容中“生命科学领域”的中年段要求。
7.2地球上存在不同的动物,不同的动物具有许多不同的特征,同一种动物也存在个体
差异。识别常见的动物类别,描述某一类动物(如昆虫、鱼类、鸟类、哺乳类等)的共同特
征。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学生对某一类动物(昆虫)的共同特征及从生到死要经历哪些阶段的学习。本
课是本单元的第一课,意在了解昆虫具有的共同特征,建立起昆虫的概念,认识到昆虫的“家
族”的庞大。
本课第一个环节通过先观察昆虫,总结特征,掌握昆虫的共同特点;接着通过阅读资料了解
昆虫“庞大”的意义;第二个环节:结合昆虫中数量最多的甲虫及其特征来更深层次的了解
昆虫这类生物;第三个环节借助昆虫模型的建构,进一步了解并应用昆虫的特征;最后一个
环节:“你来描述我来猜的活动”,学会描述昆虫的特征,一步步掌握昆虫的特点,并在学
习过程中能自主利用知识辨别昆虫。
在小学低年级,一下《动物与植物》,二下《土壤与生命》以及四上《给动物分类》,同
学们已经初步掌握了对动物进行分类学习的方法,但还没有对某种动物进行从生到死要经历
的阶段,进行完整的研究。因此这个单元,从昆虫外型特征入手,掌握昆虫判断方法,引出
昆虫的“庞大”,继而通过养昆虫,掌握昆虫数量庞大的秘密,了解昆虫的一生,对动物的
研究有了更深层次的要求。
【学情分析】
昆虫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在四年级孩子的认知中,蜘蛛、武功、蜗牛等小的虫子都称作
昆虫,它们无法对昆虫进行准确的判断,很多孩子无法进行区分。在四年级上册的学习过程
中,孩子们对于动物的研究已经掌握了一些基本方法:要想研究一类动物,要先从它们的外
形特性开始研究,并利用这些关键性特征进行动物的判别。四年级的孩子知道昆虫都有触角,
但对它的数量、形状没有细致的研究,知道昆虫有足,但不知道昆虫只有3对足。因此我们
需要在昆虫区别其余动物的关键特征上下功夫,帮助孩子建立起昆虫的模型,掌握判定的标
准。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1.能利用描述的方法,明确昆虫的基本特征。
科学探究:
1.在教师引导下,能从具体现象与事物的观察比较,并描述对象的外部形态特征及现象。
2.在教师引导下,能正确讲述自己的探究过程与结论,能倾听别人的意见,并与之交流。
科学态度:
1.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表现出对现象和事件发生的条件、过程、原因等方面的探究兴
趣。
2.在科学探究中能以事实为依据。乐于为完成探究活动,分享彼此的想法,贡献自己的
力量。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1.了解人类的生活和生产可能造成对环境的破坏,具有参与环境保护活动的意识,愿意
采取行动保护环境,节约资源。
【教学重点】
描述昆虫的共同特征。
【教学难点】
通过观察,了解昆虫足的数量及所在部位。
【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课件和视频。
学生材料:放大镜昆虫标本昆虫模型昆虫卡片。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探究活动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探究意图
一、体会1.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1.预设1:他们的体
“庞大”,起来认识一个“庞大的家族”(板书),型可能很大.…
引出课题听到''庞大"一词,你想到了什么?预设2:他们数量可
2.师:老师这里还有一条关于能很多.•…
他们的信息:科学家已经发现了150
万种动物,而这个家族,占其中的2.预设:数量庞大
61%,是动物中数量和种类最多的。
现在,你知道这个家族的“庞大”指[设计意图:从
的是什么?课题中“庞大”
3.师追问:你知道它们是哪类3.预设:昆虫一词入手,让学
动物吗?生充分发挥想
4.师:没错,它们就是(PPT象,再解释词的
出示):昆虫。意思,加深学生
5.师:这个“庞大的家族”究的理解记忆]
竟藏有什么秘密呢?今天我们就一
起来认识昆虫。(补充板书:昆虫)
二、探究(一)联系生活,引发思考1.预设:螳螂、蚂[设计意图:从
昆虫共同1.师:你在生活中见过或知道蚁、蝴蝶、蜘蛛..…学生生活中的
特征哪些昆虫?常见的昆虫入
2.师:同学们说的这些动物都学生认根据图片认手,在这里会有
是昆虫吗?带着这个问题,我们先来昆虫。同学认为“小的
看看老师带来的昆虫,你认识他们虫”都是昆虫,
吗?(PPT出示)如易混淆的“蜘
(二)探究昆虫共同特征蛛”“娱蚣”等,
1.师:仔细观察,这些昆虫在2.预设:它们有触这里不纠正,引
外形上有什么共同特点?角、有足、有翅膀。导学生对生活
2.师:仔细观察图片,是否每中的昆虫先进
只昆虫都长有你说的这些器官?它预设:(生观察后)行粗略的观察]
们的数量有什么共同点吗?它们都有2根触角,6只
3.师:同意吗?通过观察我们脚,有的昆虫有翅膀,有
发现昆虫都有触角(板书),且数量的没有。
也有一定规律,都是?
4.师:没错,昆虫都有一对触[设计意图:从
角。而昆虫的脚称为“足”(板书),预设:2根/一对。有这个器官,进
再请你结合图片或手里的昆虫标本一步观察到这
数一数,它们有几只脚?些器官的数量,
5.师:除此之外,有些昆虫还这是区别其它
长有(翅膀)。通过图片的观察,我预设:有6只,也就似昆虫动物的
们掌握了昆虫身体上的一些基本特是三对。(板书:三对足)关键点]
点,想一想,昆虫的这些器官分别长
在昆虫身体的哪一部分呢?生长的
位置又有没有什么规律呢?
6.师:为了同学们观察的更仔
细,老师为每一组提供了昆虫标本以
及一些昆虫模型来帮助你们观察。但
昆虫标本体型小,要想观察的够清
楚,你认为应该怎么办?
7.师:没错,我们可以借助放
大镜来帮助我们观察。
8.师:观察时,有什么注意的预设:用放大镜观
吗?察。
9.师补充:真会思考,在观察
的过程中,要有顺序的进行观察,仔
细观察昆虫的触角、足、翅膀分别长
在昆虫身体的哪一部分,一会儿,请
小组来进行分享。生:要仔细观察这些[设计意图:引
(三)实验探究器官长在昆虫身体的部导学生在触角、
1.师:(PPT出示)现在拿出位。足、翅膀等特点
你们的放大镜、标本和模型仔细观察的基础上,再去
吧。小组分组实验。观察昆虫的身
(1)用放大镜按一定顺序依次体结构,进一步
观察。发现,这些器官
(2)仔细观察昆虫的触角、足、与昆虫身体结
翅膀分别长在它身体的哪一部位。3.生分组观察昆虫够的联系,完善
(3)将观察结果在小组内分标本及昆虫模型。对昆虫这类动
享。物的模型构建]
(四)分享总结:分享总结:昆
虫的身体结构和提炼昆虫的特征
1.师:你观察到昆虫的触角长
在它身体的哪个部位?
2.预设:头部。
师:没错,触角生长的地方就是
昆虫身体的第一部分:头。(板书)
3.师:足和翅膀呢?
4.师:真会观察,昆虫的足与4.(1)预设:这三
翅膀所生长的部位是昆虫身体的第只昆虫的触角形态不一,
二部分:胸。(板书)昆虫的足和翅但都是一对。
膀都长在昆虫的胸上。昆虫的身体只
由这两部分构成吗?
5.师:你们发现了吗?其实啊,
那可不是昆虫的尾巴,是昆虫的腹
部,是昆虫身体的第三部分。虽然它
在外表上没有长有特别的器官,但也
是昆虫身体上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预设:身体中间,足
6.小结:通过同学们的总结,在肚子上,翅膀长在足的
我们发现昆虫的身体由3部分构成:背面。
(PPT)从上到下依次是:头、胸、预设:不是,有的昆
腹。(板书)虫有大大的尾巴,有的昆
7.师:除了这些,昆虫身体上虫有细长的尾巴。
还有什么特点呢?让我们再来仔细
观察它们。先来说说头部,它们的头
部长有触角(PPT出示),仔细观察
这些昆虫的触角,你有什么发现?
8.师:没错,真会发现,不同
的昆虫触角形态各异,但数量是一定
的。其实昆虫头部除触角外,还长有
眼睛和嘴。昆虫的眼睛有的是单眼,
有的是复眼。而它们的“嘴”称为“口
器”,用于摄取食物。想一想,在头
部,昆虫这类动物有什么独有的特
征?
9.师:真会总结。头部下面紧
连着的是昆虫的胸,昆虫有3对足,(2)预设:不同昆
不同昆虫它们足的形态也是不同的。虫的触角形状是不相同
(PPT出示)大多数昆虫在胸部还会的。但它们都有一对触
长有一对或两对翅膀(板书)。胸部角。
以下就是昆虫的腹部了,仔细观察昆
虫的腹部,你有找到它们的共同点预设:一对触角。
吗?预设:不同昆虫的腹
10.师:观察的真准确,昆虫的部花纹、形状都是不一样
腹部也形态各异,所以几乎没有什么的。
共同特点。因此在快速判断一个动物预设:必须是1对触
是否是昆虫时,我们可以只看它的?角和3对足。[设计意图:提
预设:头部的触角和胸部的足。预设:昆虫的身体分炼出昆虫的独
11.师:长有触角和足的就一定为头、胸、腹三部分,头有特点,掌握基
是昆虫吗?部有一对触角,胸部有3本的判断方法,
12.师:谁来帮我们总结,你发对足,多数有1对或2对通过易混淆的
现昆虫有哪些共同特征?翅膀。小动物蜘蛛,进
(五)学以致用。5.预设:不是,它一步强调触角
1.师:掌握了昆虫的共同特征,不是6只足,它有8只足。以及足的数量,
请大家判断一下,刚才同学们提到的加深学生印象,
小动物:蜘蛛。它是昆虫吗?巧妙的突破本
2.师:真会学以致用,蜘蛛不生根据PPT图片,利课难点]
是昆虫。老师这里还带来了几只小动用昆虫的特征来快速判
物,它们是昆虫吗?(PPT出示)断。
3.师:毛毛虫是蝴蝶或蛾的幼
虫,它的成虫满足昆虫的共同特点,
因此它是昆虫。蚕也是蛾的幼虫,因
此也是昆虫。
三、探究1.师:昆虫种类繁多,形态不
甲虫的共一,在这个庞大的家族中,有一类昆
有特征虫是最多的,你知道它们是谁吗?1.预设:甲
2.师:不错,(PPT出示)就
是甲虫(板书),仔细观察这些甲虫,预设:它们也有3对
它们和其它的昆虫,有什么相同之足,对触角,身体分为头、
处?它们有什么独特的特点吗?胸、腹三部分。但它们都[设计意图:先
3.师:观察的可真仔细,甲虫有坚硬的外壳。通过大量甲虫
的虫体外表似装甲,因此而得名。那生自由发言图片的观察,先
甲虫还有什么特点呢?2.预设:甲虫有两初步掌握甲虫
4..师:我们通过一个视频来对翅膀,其实我们看到的外形上的基本
了解甲虫的特点。(视频:甲虫展翅)坚硬外表不是它的壳,而特点,再进行进
5.师:通过视频,你知道了些是它的一对翅膀:称为前一步的特征探
什么?翅,呈鞘质,它主要起到究]
6.总结:如果用韦恩图来表示保护后翅和身体的作用,
动物、昆虫和甲虫的关系:(PPT出不具有飞翔的功能,它还
示)动物中数量最多的是昆虫,而昆有一对翅膀在前翅下面,
虫中数量最多的是甲虫。称为后翅,呈膜质,主要
起到飞翔的作用。
四、应用(-)昆虫猜猜猜[设计意图:通
拓展1.师:看来不同的昆虫有着自过描述,了解在
己不同的形态特点,老师这里想要考同一类群中,也
考同学们,你能根据我的描述猜出这有很多种形态
是什么昆虫吗?(PPT出示)不一,具有独特
2.师:你们可真聪明,挑战升1.预设:蜻蜓特征的辞体,多
级,老师为每组准备了一些有关昆虫方面体会昆虫
的小卡片,请你根据上面的描述,在“种类繁多”这
活动手册上画出昆虫,并猜测出它的(小组互动)一特征]
名称,比赛看哪一组最厉害。
师生互动。
(二)昆虫与人类的关系(时间
短则省去这一环节)2.PPT出示参考句[设计意图:通
1.师:这么庞大的昆虫家族是式:过辩论,将昆虫
我们人类的朋友还是敌人呢?谁愿我认为昆虫是我们与人类生活充
意来描述你的观点。先表达观点,再的朋友/敌人,因为……分联系,体会昆
说明理由。我同意他的观点,我虫为人类生活
2.师:每位同学对于昆虫都有还有一些补充...的贡献与危害,
自己的见解,究竟昆虫带给人类的好我反对他的观点,我学会辩证的看
处多,还是坏处多呢?(视频播放)认为..…待动物与人类
3.师小结:据科学家统计,在100同学之间自由辩论。的关系]
万类昆虫中,只有1万类昆虫对人类生观看视频。
是有害的。昆虫对人类的贡献功大于
过,无论害虫还是益虫,都有其存在
的意义。正是由于昆虫的存在,让生
物物种更加丰富。[设计意图:进
(三)制作昆虫模型(布置任务)一步巩固昆虫
1.师:了解了那么多昆虫,你预设:用粗树枝做昆的特征(因为器
想制作一个属于自己的昆虫吗?(出虫的身体,细树枝做昆虫材等多方面原
示材料)观察实验材料,你想怎样的足和触角,开心果壳做因,课堂操作较
做?翅膀。难,建议课下
2.师:因为课堂时间有限,这做)]
个任务就留着同学们课下来完成。
五、全课师:通过这节课,你有什么收生自由分享
小结获?
【板书设计】
10.养昆虫(第一课时)
【课标落实】
1.本单元通过一系列观察、设计、探究、制作、阅读等活动,落实《课程标准》中年段
的课程目标。
科学知识:
测量、描述物体的特征和材料的性能。
初步了解动物能产生后代,使其世代相传。
科学探究:
在教师引导下,能从具体现象与事物的观察、比较中,提出可探究的科学问题。
在教师引导下,能基于所学知识,制定简单的探究计划。
在教师引导下,能运用感官和选择恰当的工具、仪器,观察并描述对象的外部形态特征
及现象。
在教师引导下,能用比较科学的词汇、图示符号、统计图表等方式记录整理信息,陈述
证据和结果。
在教师引导下,能正确讲述自己的探究过程与结论,能倾听别人的意见,并与之交流。
科学态度:
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表现出对现象和事件发生的条件、过程、原因等方面的探究兴趣。
能分工协作,进行多人合作的探究学习。
乐于为完成探究活动,分享彼此的想法,贡献自己的力量。
2.本单元学习内容基于《课程标准》课程内容中“物质科学”和“生命科学”的中年段要求。
1.1能够使用简单的仪器测量物体的长度、质量、体积、温度等常见特征,并使用恰当
的计量单位进行记录。
7.1描述生物的特征。
7.2识别常见的动物类别,描述某一类动物(昆虫)的共同特征。
11.1举例说出植物和动物从生到死的生命过程。
12.1描述动植物维持生命需要空气、水、温度和食物等。
【教材分析】
《养昆虫》是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昆虫》的第二课时。通过一年级下册《动
物和植物》和二年级下册《土壤与生命》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常见动物的名称和特
征。因此昆虫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陌生。本课带领学生饲养昆虫,学生对于昆虫从生到死要经
历的过程是十分陌生的。本课主要帮助学生从形态、生活习性等方面来了解昆虫的一生。
本课教学内容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养蚕(或其他昆虫,如菜青虫),这是一个较
为长期的过程,要让学生亲历昆虫从生到死的过程,了解昆虫的一生有哪几个发展阶段,学
会用记日记的方式记录全过程。第二部分,整理养昆虫的日记,从生长变化、生活方式等多
方面获取、整理信息。第三部分,画出蚕的一生,了解昆虫一生要经历哪几个阶段。
【学情分析】
学生在一、二年级已经初步学习了常见动物的名称和特征,本单元的第一课时《庞大的
“家族”》,更是让学生深入认识了昆虫,了解了昆虫具有哪些共同特征,并建立起了昆虫
的概念,认识到昆虫的“家族”很庞大。本课教学主要是帮助学生认知昆虫生命周期内的变
化。学生经过一、二年级的实验教学,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能力,在实验过程中,可以引
导学生在选择恰当的工具后自己记录和描述昆虫的外部形态特征,并着重培养学生仔细观察、
及时记录等实验习惯。
从学生的年龄结构和心理特征来看,四年级的小学生对一切事物都充满好奇心,他们有
很强的求知欲,形象思维也在想抽象思维过渡。通过一年级《动物与植物》的学习,学生已
经对常见昆虫的名称和特征有了初步的认识,并且由于学生在一、二年级己经有了科学课的
实验教学,学生也掌握了一定的实验方法,养成了一些科学习惯。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1.能通过饲养昆虫(比如蚕或菜青虫),亲历昆虫一生的几个发展阶段。
2.初步了解动物能产生后代,使其世代相传。
科学探究:
1.通过实验,能从具体现象与事物的观察、比较中,提出可探究的科学问题。
2.能运用感官和选择恰当的工具、仪器,观察并描述蚕(或菜青虫)的外部形态特征及
现象。
3.能像科学家一样用比较科学的词汇、图示符号、统计图表等方式记录蚕宝宝的观察日
记,并通过整理日记获取有用的信息。
4.能正确讲述自己的探究过程与结论,能倾听别人的意见,并与之交流。
科学态度:
1.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表现出对蚕生长、蜕皮、吐丝和结茧的条件、过程、原因等方
面的探究兴趣。
2.在饲养活动中,亲近、关注小动物,增强责任感。
3.乐于为完成探究活动,分享彼此的想法,贡献自己的力量。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1.了解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影响。
2.了解并意识到人类对产品不断改进以适应自己不断增加的需求。
【教学重点】
运用感官和选择恰当的工具、仪器,观察并描述蚕(或菜青虫)的外部形态特征及现象。
使用比较科学的词汇、图示符号、统计图表等方式记录蚕宝宝的观察日记,并通过整理
日记获取有用的信息。
【教学难点】
通过画蚕的一生,了解昆虫从生到死经历哪几个发展阶段,为日后建立昆虫变态的概念
打下基础。
【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课件和视频。
学生材料:蚁蚕、桑叶、纸盒、毛笔。
【教学时间】
2~3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探究活动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探究意图
一、导入1.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样东西,我1.通过视频了解蚕[设计意图:以
新课们看看这是什么?一生的变化。丝巾引起学生
2.学生汇报:丝巾。的兴趣,让学生
3.请你们猜一猜,丝巾是什么材产生疑问和好
质做成的?奇。播放《蚕的
4.学生汇报:蚕丝。一生》视频,让
5.现在我们一起来看视频《蚕的学生自发产生
一生》,看看蚕丝是哪里来的。探索蚕的生长
6.刚才我们通过视频了解了蚕一过程的欲望,引
生的变化,那么大家想不想亲自体验出本节课。上课
一下养蚕的过程?这节课我们就来一之前就告诉学
起讨论讨论如何养蚕吧!生课后需要自
7.揭示课题:养昆虫。己动手养蚕,而
本节课的学习
内容就是了解
如何养蚕,使得
学生在目标驱
使下主动学习
知识。]
二、如何1.首先,我想请同学们猜一猜,1.小组讨论,为蚕[设计意图:本
科学地养你们觉得蚕宝宝什么条件下会从卵里宝宝们设计一个“家”,阶段以学生猜
蚕出来呢?画出设计图、列出需要测和自行探索
2.学生可能会猜测需要的时间,的材料清单。为主要内容,讨
也可能会猜测季节。2.用带来的纸盒、论如何科学地
3.最近我们已经能够感觉到春天纸板、白纸、剪刀等材养蚕,教师在其
来了,天气在慢慢地变暖和,我们把料制作了各种各样的中主要起到引
蚕宝宝带回家以后要每天观察,看看“小房子”。导和导向的作
你的第一只蚁蚕在哪天孵出来,什么3.在纸盒里铺一层用,同时及时总
时候所有的蚕卵都孵出来了,把孵出干净的纸,再给纸盒的结养蚕的每个
的日期记录下来。盖子上打几个小洞。阶段需要完成
4.在我们等待蚕宝宝孵出来的时4.小组讨论,用什的任务,让学生
候,我们需要提前给蚕宝宝们准备一么工具、怎么挪动蚕宝按照要求一步
个“家”,你们觉得什么样的“房子”宝。一步体验和观
适合蚕宝宝们生活呢?请同学们小组察从蚕卵到蚕
讨论,为蚕宝宝们设计一个“家”,的生长过程,培
先画出设计图、列出需要的材料清单。养学生的科学
5.学生用带来的纸盒、纸板、白素养。有些地区
纸、剪刀等材料制作了各种各样的“小蚕不易获取,则
房子”。可让学生自行
6.同学们做的“小房子”都十分获取菜青虫,一
地精美,房子建好了我们还要装修。样可以体验养
其实我们蚕宝宝的要求不高,如果你昆虫的过程。]
们可以在纸盒里铺一层干净的纸,再
给纸盒的盖子上打几个小洞,蚕宝宝
就会非常满意啦。
7.展示蚁蚕照片。等蚕宝宝们从
蚕卵中孵出来了,我们就可以给它们
搬进新家了。可是蚕宝宝这么小,好
像一抓它就会把它捏死,我们要怎么
让它们住进新家呢?
8.请小组内讨论,我们可以用什
么工具、怎么挪动蚕宝宝。
9.教师展示挪动蚕宝宝的方法。
10.蚕宝宝吃什么才能长大呢?
11.学生可能会说吃树叶,也可
能知道蚕吃桑叶。
12.我们可以先在纸盒里的纸上
放入洗净、擦干的桑叶,再用毛笔将
蚁蚕轻轻扫入盒内。
13.我们把蚕宝宝安置进新家以
后,还需要注意什么?对,我们还要
记得每天为它们清除粪便、换桑叶,
并且观察、记录蚕宝宝的成长情况。
三、给蚕1.现在我们知道了怎么照料蚕宝1.领取蚕卵。观察[设计意图:蚕
宝宝记观宝,那我们先来观察一下在孵出蚕宝并描述蚕卵。生长的周期是
察日记宝之前,蚕卵是什么样子的。2.讨论观察结果,较长的,如果只
2.发放蚕卵。请学生观察并描述汇报观察结果。让学生养蚕却
蚕卵。3.在科学活动手册不布置任务的
3.学生分组观察讨论。汇报观察里写下自己观察到的蚕话,学生一开始
结果。卵的样子。的兴趣慢慢减
4.科学实验过程是少不了实验记退,平时就会很
录的,观察实验也一样。请同学们打少去注意观察
开科学活动手册第9页,在第一个小蚕的变化,而蚕
框里写一写你观察到的蚕卵的样子。的生长时期里
5.蚕宝宝在长大的过程中会产生一旦漏掉了一
较大的变化,为了准确的记得蚕宝宝环,就会影响学
在哪一天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我们生对于蚕的一
需要在每天观察的同时要写一写自己生变化的认识。
的观察日记。因此,让学生像
6.我们平时写日记的时候,都会科学家一样记
写些什么呢?蚕宝宝的观察
7.学生回答:日期、天气、做了日记,既能够激
什么事情等。发学生的观察
8.我们的观察日记贵在坚持,同兴趣,又能够锻
学们一定要坚持每天记录。在每天的炼学生的写作
观察日记中首先要写明日期和天气情能力,感受科学
况,然后要描述你观察到的蚕宝宝的家在科学实践
外形是什么样子的,和前一天比起来活动中记录实
蚕宝宝有什么变化。记录方式可以多验现象的过程,
种多样,文字、图片、画图等等都可感受科学探究
以。活动的严谨
9.当蚕宝宝慢慢长大,我们会发性。]
现蚕宝宝身体的长度在变化,长度的
变化要怎么记录更好呢?
10.学生回答:要记录蚕宝宝身
体的长度是多少厘米。
11.可是蚕宝宝软软的,还会缩
成一团,怎么量它的长度呢?
12.我们可以将蚕宝宝放在方格
纸上,在它的头部、尾部的位置画记
号,然后连接头部尾部的两点记号,
这条线的长度就是蚕宝宝的身体长
度。
四、课堂1.这节课我们分别从住、行、食1.记录科学养蚕的[设计意图:结
小结几个方面讨论了如何科学的养蚕,同要点,收拾实验台,带合板书回顾本
学们可以把老师发放的蚕卵带回家,走蚕宝宝的“房子”。节课科学养蚕
耐心地等待蚕宝宝孵化出来,然后让的要点,并给学
它们住进你们为它建造的家。生布置养蚕的
2.在养蚕的过程中一定要坚持任务,让学生亲
每天观察蚕宝宝的变化,并向科学家身经历养蚕的
一样记录观察日记。过程,感受科学
家耐心观察和
记录的探究过
程。]
【板书设计】
10.养昆虫
住:纸盒、纸、打孔
行:毛笔、刷子、
食:桑叶
记日记:日期、天气、外形、长度…
3.养昆虫(第二课时)
【课标落实】
(1)本单元通过观察、描述、记录、实验探究等活动,落实《课程标准》中年段的课程
目标。
科学知识:
初步了解动物体的主要组成部分,知道动物的生命周期;初步了解动物能产生后代,使
其世代相传。
科学探究:
在教师引导下,能从具体现象与事物的观察、比较中,提出可探究的科学问题。
在教师引导下,能基于所学知识,制订简单的探究计划。
在教师引导下,能运用感官和选择恰当的工具、仪器,观察并描述对象的外部形态特征
及现象。
在教师引导下,能用比较科学的词汇、图示符号、统计图表等方式记录整理信息,陈述
证据和结果。
在教师引导下,能依据证据运用分析、比较、推理、概括等方法,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在教师引导下,能正确讲述自己的探究过程与结论,能倾听别人的意见,并与之交流。
在教师引导下,能对自己的探究过程、方法和结果进行反思,作出自我评价与调整。
科学态度:
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表现出对现象和事件发生的条件、过程、原因等方面的探究兴趣。
在科学探究中能以事实为依据,不从众,不轻易相信权威与书本。
能分工协作,进行多人合作的探究学习;乐于为完成探究活动,分享彼此的想法,贡献
自己的力量。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了解人类的生活和生产可能造成对环境的破坏,具有参与环境保护活动的意识,愿意采
取行动保护环境、节约资源。
(2)本单元学习内容基于《课程标准》课程内容中“生命科学领域”的中年段要求。
7.2地球上存在不同的动物,不同的动物具有许多不同的特征,同一种动物也存在个体
差异。
识别常见的动物类别,描述某一类动物(如昆虫、鱼类、鸟类、哺乳类等)的共同特征。
11.1生物有生有死;从生到死的过程中,有不同的发展阶段。举例说出动物从生到死
的生命过程。
【教材分析】
教学进行到这里时,蚕孵出已经蜕过4次皮,化蛹成蛾,完成生命历程与循环。蚕不仅
身体长大了不少,颜色逐渐由黑色变成了白色,还发生了许多变化。在养蚕过程中,学生已
经有不少发现,也可能产生了许多问题。应该创造机会让他们交流和讨论。教师也需要对学
生养蚕中出现的问题,以及下一阶段的观察给予指导,本课教学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进行的。
【学情分析】
小学四年级的学生,还没有完全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还需要老师的辅助与引导。但是他
们对新的事物会很好奇,会按照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积极地去完成。但是可能会出现对问题理
解的不全面的地方。教师多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积极引导调动学生的情感,发展学生的个性,
会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逐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蚕的生长发育需要空气、食物、生活空间以及适宜的温度、湿度。
2.蚕与所有动物一样都要经历出生一成长一繁殖一死亡的过程。
3.蚕的一生可以分为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每个阶段的身体形态、行为表现各
不相同。
过程与方法:
1.能采用适合的方式交流记录的蚕一生的生长变化情况。
2.能通过长期观察及资料阅读,描述蚕一生经历的生命过程。
3.能用数学的方法统计蚕的不同阶段经历的时间以及蚕的寿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愿意与人分享自己的成果,倾听并吸纳他人的观点。
2.体会到坚持长期观察并及时做好记录对科学研究的重要性。
3.初步具有保护环境的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
通过长期观察和资料阅读,让学生认识到蚕的一生要经历的蚕卵一蚕一蛹一蚕蛾四个不
同形态的变化。
【教学难点】
学生了解蚕的一生,认识到蚕的一生经历了出生一生长发育一繁殖一死亡四个阶段。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准备有关蚕的一生的图片、标本和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探究活动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探究意图
1.同学们,我们已经养了一段时
间的蚕宝宝,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在
[设计意图:利
养蚕过程中用了哪些方法观察、记录
同学们可以从用复习导入,回
了蚕的一生呢?
饲养方法、观察方顾这段时间养
共同总结:
一、复习导入法、记录方法来回蚕的经历,为本
(1)在养蚕的过程中借助了放大
忆一下课接下来的活
镜观察,观察蚕的体长(用尺子进行
动做准备。]
测量)、颜色、形状、身体上的表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体操:技巧 直腿后滚翻接挺身跳 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体育与健康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 第1章 认识数据与大数据1.3数据科学与大数据 -高中教学同步《信息技术-数据与计算》教学设计(人民教育出版社)
- 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二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
- Unit 2 topic 1 You should brush your teeth.Section A 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 仁爱科普版英语八年级上册
- 足球-运、传、射组合单元 回传射门 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体育与健康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 第21课《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 进料加工,出口合同8篇
- 2025年租房合同简短模板6篇
- 写作《学写游记》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 Unit 1 Animal friends 第3课时(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外研版(三起)(2024)英语三年级下册
- 2025年业务员工作总结及工作计划模版(3篇)
- 必修3《政治与法治》 选择题专练50题 含解析-备战2025年高考政治考试易错题(新高考专用)
- 2024年连云港市赣榆区区属国企对外招聘笔试真题
- 海南省海口市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数学试题(含答案)
- 二零二五版电商企业兼职财务顾问雇用协议3篇
- 2025年注射用赖氮匹林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课题申报参考:流视角下社区生活圈的适老化评价与空间优化研究-以沈阳市为例
- 2025江西吉安市新庐陵投资发展限公司招聘11人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深圳2024-2025学年度四年级第一学期期末数学试题
- 2024-2025学年成都市高新区七年级上英语期末考试题(含答案)
- 《中南大学模板》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