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课时一、预习检查1、读准下列多音字或形近字的读音。句读或不焉六艺经传聃蟠苌弘读书不能传道冉潘无长无少2、解释下列句中的双音合成词。(1)古之学者必有师(2)句读之不知(3)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4)吾从而师之3、辨析“之”“其”的用法。1可编辑ppt之(1)作代词(2)作助词(3)作动词,“到”、“往”;结构助词,“的”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表示宾语前置表示定语后置指代人或事物;指代自己师道之不复,可知矣蚓无爪牙之利句读之不知辍耕之垄上古之学者2可编辑ppt“之”的用法1、动词:往、到…去。齐闵王将之鲁。2、指示代词:之子于归,宜其家室。3、结构助词:①用于修饰语与被修饰语之间,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的”(用于中心语和定语之间)
②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③作为宾语前置的标志,用在动词或介词前面。4、音节助词 :用在某些副词或动词后面,凑足音节,无意义3可编辑ppt之
课文中出现25次,课文中的用法如下:1、作代词,有两种情况:A、指代人或事物择师而教之B、指示代词这、此
郯子之徒巫医乐师百工之人2、作助词,有四种情况:A、放在定语与中心词之间古之学者必有师B、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师道之不复,可知矣C、表示宾语前置句读之不知D、在动词、形容词或表示时间的词后,凑足音节,无实在意义六艺经传,皆通习之4可编辑ppt
之(1)爱其子,择师而教之(2)巫医乐师百工之人(3)师道之不复,可知矣(4)句读之不知(5)六艺经传,皆通习之(6)君将哀而生之乎(7)蚓无爪牙之利(8)吾欲之南海1代词,他2代词,这3结构助词。取消独立性4助词,宾前的标志5代词,代“六艺经传”6代词,我7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8动词,到往5可编辑ppt其(1)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2)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3)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4)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5)圣人之所以为圣~~~其皆出于此乎(6)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代词,他代词,那些代词,指圣人代词,指“闻道先乎吾”的人副词,大概前:士大夫,后:难道6可编辑ppt作者介绍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河南河阳人(今河南孟县)。著名文学家,哲学家。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列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因为昌黎(现河北省昌黎)韩氏是望族,所以后人称之为韩昌黎,死后谥“文”,故又称“韩文公”。他幼年贫穷,刻苦自学,25岁中进士,29岁后才任宣武节度使属官,后来任国子监祭酒,吏部侍郎等职,中间曾几度被贬。著《昌黎先生集》四十卷。其中有许多为人传颂的优秀散文。他的散文题材广泛,内容深刻,形式多样,语言质朴,气势雄壮。7可编辑ppt唐宋八大散文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曾巩、苏洵、苏轼、苏辙。8可编辑ppt古文运动
古文运动,实际是以复古为名的文风改革运动。韩愈和柳宗元一起提出“文以载道”、“文道结合”的观点。主张学习先秦、两汉“言之有物”、“言贵创新”的优秀散文,坚决摒弃只讲形式不重内容华而不实的文风。韩愈用其杰出的散文影响文坛,还热情地指导后进写作古文。它以儒家思想为基本内容,取法先秦两汉散文文法,是一种与内容空洞、重视词藻、堆砌典故、讲究对偶的骈文相对立的散文。经过他和柳宗元等人努力,终于把文体从六朝以来浮艳的骈文中解放出来,奠定了唐宋实用散文的基础。《师说》可看作是提倡古文的庄严宣言。。9可编辑ppt写作背景
唐代,魏晋以来的门阀制度仍有沿袭。贵族子弟都入弘文馆、崇文馆和国子学。他们无论学业如何,都有官可做。韩愈写《师说》的社会背景,可以从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中的一段话里看出。柳宗元说“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做《师说》,因抗颜而为师。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居长安,炊不暇熟,又挈挈而东,如是者数矣。”由此可见,韩愈作《师说》,大张旗鼓地宣扬自己的观点,是难能可贵的。
10可编辑ppt“说”是一种议论文的文体,可以先叙后议,也可夹叙夹议。“说”与“议”相比,随便些。“说”,古义为陈述和解说,因而对这类文体,都可按“解说……的道理”来理解。“师说”意思是:解说关于“从师”的道理。《捕蛇者说》、《马说》、《爱莲说》等都属于“说”这种文体。11可编辑ppt韩愈所说的“师”有什么独特的含义?既不指各级官府的学校老师,也不是指“授之书而习其句读”的启蒙老师,而是指社会上学有所成,能“传道受业解惑”的人。12可编辑ppt字、词、句讲解古之学者必有师古:两汉以前。学者古义:求学的人。
今义:有专门学问的人。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者…也判断句所以:用来……的13可编辑ppt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庸”和“乎”表示反诘语气“知”:了解。哪里要了解他们的年龄是比我大还是比我小呢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无”作条件关系的连词“无论”讲“所存”,名词性所字结构,译为“……的地方”无论(地位)高低贵贱,无论(年纪)大小,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14可编辑ppt分析第1段中心论点:古之学者必有师概述中心
为什么从师(必要性)以什么人为师(从师标准)15可编辑ppt内容简析第一段:在正面阐述中提出论点。古之学者必有师人非生而知之者从师的必要性老师的标准第二段:从批判反面现象中阐发论点。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第三段:以历史名人为例,进一步论证观点。第四段:说明写作本文的缘由。16可编辑ppt第二段
1.此段与上一段是怎样联系的?
通过针砭时弊,从反面论证第一段所提出的中心论点。17可编辑ppt2.此段分论点是: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18可编辑ppt3.作者从哪三方面进行对比论证?1、纵比:
古之圣人,从师而问;
今之众人,耻学于师。2、自比:对其子,择师而教;对其身,耻学于师。3、横比: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群聚而笑之。19可编辑ppt第三段1、作者用孔子的言行,阐述了什么观点?(本段分论点)圣人无常师。20可编辑ppt2、本段用的是什么论证方法?举例论证引用论证21可编辑ppt3.本段和第二段、第一段有怎样的联系?结构上和第二段形成对比和第一段形成呼应22可编辑ppt段落一段意阐述从师的道理论点二评述当时不从师的不良风气。(反面论证)
分论点: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三以历史事实证明(正面论证)
分论点:圣人无常师。四交代写作缘由,激励后学者。号召:不拘于时能行古道
中心论点:古之学者必有师23可编辑ppt(对比)(一)中心论点“古之学者必有师”(二)今人不从师的表现、后果古圣人-——今众人择师教子——自身耻师巫医乐师—士大夫之族百工之人(三)圣人从师态度(四)写作缘由作用从师标准24可编辑ppt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或师焉,或不焉。1、通假字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或师焉,或不焉。“受”通“授”,教授,传授。“不”通“否”,指不从师学习。25可编辑ppt找出古今异义的词古之学者必有师:(古)泛指求学的人;读书人。(今)指有专门学问的人。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古)特殊指示代词“所”与介词“以”结合,译为㈠用来……的办法(方式、工具、依据等);㈡……的原因(或缘由)。(今)表因果关系的连词。无贵无贱,无长无少:(古)无论,不论。(今)没有。小学而大遗:(古)①小的方面;②一般指研究文字、训诂、音韵的学问。(今)对儿童、少年实施初等教育的学校。句读之不知:(古)句子停顿的地方。(今)看字发出声音。今之众人:(古)一般人(今)许多的人。26可编辑ppt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27可编辑ppt
吾从而师之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古:动词“从”和连词“而”。今:表目的或结果的连词古:不一定。今:不需要28可编辑ppt一词多义现象(一)道1其闻道也固先乎吾2吾师道也3道相似也4师道之不传也久矣5余嘉其能行古道道理道理道德学问传统,风尚传统,风尚29可编辑ppt(二)无1无贵无贱2圣人无常师(三)1吾从而师之2而耻学于师3其下圣人也亦远矣4是故圣益圣,愚益愚无论没有以------为师,意动以------为耻,意动低于,动词圣人愚人名词30可编辑ppt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六艺经传皆通习之朔气传金柝舍相如广成传动词,流传动词,传授名词,解释六经的著作动词,传递,传送名词,宾馆31可编辑ppt解释多义词其皆出于此乎拜送书于庭学于余(耻学于师)于其身也师不必贤于弟子不拘于时介词,表动作行为的处所,从介词,表动作行为的处所,在介词,表动作行为的趋向,向介词,表动作行为的对象,对,对于介词,表比较,比介词,表被动,被32可编辑ppt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择师而教之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句读之不知巫医乐师百工之人辍耕之垄上助词,的代词,他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代词,这类,这些动词,到,往解释多义词33可编辑ppt解释下列多义词有碑仆道吾师道也师道之不传也久矣何可胜道也哉道相似也名词,道路名词,道理名词,传统,风尚动词,说名词,道德学问34可编辑ppt爱其子,择师而教之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其为惑也终不解矣其皆出于此乎其可怪也欤传其道解其惑者也代词,表领属关系,他(它)的,他(它)们的代词,他,他们代词,表远指,那些副词,表推测、估计语气,大概,或许副词,表反诘语气,难道代词,前指老师的;后指学生的解释下列多义词35可编辑ppt其课文中出现17次,用法如下:1、作代词。如: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他),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那些)。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他们)。余嘉其能行古道(他)。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他们的)。2、作语气副词,有两种情况:表猜测。如:圣人之所以为圣……其皆出于此乎(大概)。表反问。如: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难道)。
36可编辑ppt则1、于其身,则耻师焉2、问之,则曰3、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却就就是乎1、生乎吾前2、嗟乎!师道之不传也就矣3、王侯将相宁有种乎4、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5、壮士,能复饮乎相当于介词于,比语气词用在句末表示反问、疑问形容词词尾疑问语气,吗37可编辑ppt
者(1)相当于“……的人”(2)语气助词,用在句子里表示略作停顿①廉颇者,赵之良将也。②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①乃使其从者衣褐。②古之学者必有师。38可编辑ppt古之学者必有师吾师道也吾从而师之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十年春,齐师伐我名词,老师动词,学习意动用法,以……为师动词,从师名词,有专门技艺的人名词,军队39可编辑ppt师文言词的意义和用法:(1)作名词用老师有专门技艺的人姓氏古之学者必有师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师襄(2)作动词用学习、效法从师(学习)以……为师吾师道也或师焉,或不焉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40可编辑ppt师
课文中出现26次,它的含义和用法如下:1、作名词,有两种情况:作“老师”讲:古之学者必有师、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作“专门技艺人”讲:巫医乐师百工之人2、作动词,有三种情况:作“学习、效法”讲吾师道也(“师道”,动宾关系)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作“从师学习”讲或师焉,或不焉、则耻师焉、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师道”,偏正关系)作“以……为师”讲意动用法41可编辑ppt词类活用现象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小学而大遗位卑则足羞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方位名词作动词,低于意动用法,以……为耻形容词作名词,小的方面,大的方面意动用法,以……为羞意动用法,以……为师名词作动词,学习则耻师焉不耻相师圣益圣,愚益愚42可编辑ppt
①名词作动词吾师道也(名词“师”带宾语“道”,用作动词:学习)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则耻师焉、师道之不复或师焉,或不焉(充当“或”的谓语,用作动词:从师求学)不耻相师(学习)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低于)②意动用法
吾从而师之(以……为师)
而耻学于师则耻相师(以……为耻)孔子师郯子、苌弘(以……为师)
43可编辑ppt特殊句式不拘于时,学于余。宾语前置,“之”为提宾标志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被动句式介宾短语后置44可编辑ppt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2、不拘于时
3、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4、学于余
特殊句式
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状语后置45可编辑ppt修辞探微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顶真作用前后紧凑,气势通畅,前后事理有机联系,充分阐明它们之间的辨证关系。46可编辑ppt运用排比、对偶句,增强气势和表现力。47可编辑ppt1、选出加点“其”字用法不相同的一项()A.其皆出于此乎B.其出人也远矣C.其闻道也固先乎吾D.吾未见其明也A48可编辑ppt2、选出与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句式不同的一项()
A.忌不自信B.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C.微斯人,吾谁与归D、不省所怙,惟兄嫂是依B49可编辑ppt3、选出加点词解释有不正确的一项()
A.孰能无惑(谁,哪一个)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原本)B.彼童子之师(那些)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岂,哪)C.余嘉其能行古道(赞赏)六艺经传皆通习之(流传)D.作《师说》以贻之(赠送)士大夫之族(类、辈)C50可编辑ppt4、选出对下列6句中加点的“于”字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①而耻学于师②其皆出于此乎③于其身也④师不必贤于弟子⑤不拘于时⑥学于余A.全相同B.各不相同C.只有①⑥相同D.只有②③⑤相同C51可编辑ppt5、选出下列说法不当的一项()A.韩愈是中唐散文家、诗人,字退之,以其祖籍,世称韩昌黎;以其官职,世称韩吏部;死后谥“文”,故又称韩文公。B.韩愈与同时代的另一散文家白居易一起倡导了著名的古文运动,反对浮夸不实的文风,主张“惟陈言之务去”,倡导先秦古文言之有物的文风。C.韩愈被苏轼誉为“文起八代之衰”,又被明人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其代表作除《师说》外,另有《马说》《祭十二郎文》等。D.韩愈借《师说》告诫学生李蟠,论述了从师学习的重要性,批判了士大夫耻学于师的陋习,表现了作者不顾世俗,独抒己见的斗争精神。B52可编辑ppt7、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报任安书》8、死而湮没不足道者,亦已众矣《五人墓碑记》9、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秋水》10、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报任安书》11、来吾道夫先路《离骚》12、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黄庭坚诗)1、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寡人之于国也》2、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鸿门宴》3、怀其璧,从径道亡,归璧于赵《廉颇蔺相如列传》4、自海道至永嘉、来三山,为一卷《指南录后序》5、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鸿门宴》6、道海安、如皋,凡三百里《指南录后序》53可编辑ppt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八则2、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捕蛇者说3、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兰亭集序4、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涉世家5、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八则6、知我者鲍子也。史记·管仲列传7、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两小儿辩日8、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劝学9、失其所与,不知
烛之武退秦师10、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逍遥游11、葆生叔同知瓜州,携余往,主人处处款之于园54可编辑ppt试判断下列句中“之”字的意思与用法1、君将哀而生之乎2、蚓无爪牙之利3、吾欲之南海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众祠中4、夫晋,何厌之有?孔子云:何陋之有?岂管仲之谓乎?5、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之二虫又何知今仆不幸,蚤失父母,无兄弟之亲6、A、顷之,持一象笏至久之,能以足音辨人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B、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C、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55可编辑ppt二十一日,宗元白:辱书云,欲相师,仆道不笃,业甚浅近,环顾其中,未见可师者。虽常好言论,为文章,甚不自是也。不意吾子自京师来蛮夷间,乃幸见取。仆自卜固无取,假令有取,亦不敢为人师。为众人师且不敢,况敢为吾子师乎?孟子称“人之患在好为人师”。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居长安,炊不暇熟,又挈挈而东,如是者数矣。(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56可编辑ppt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57可编辑ppt诗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GB/T 3606-2025家用沼气灶
- 品牌合作开发与运营合同范本
- 度设备维修合同安全协议
- 幼儿园保安劳动合同合同
- 实习生劳动合同范文参考
- 买卖合同(范本)
- 奶牛租赁合同模板
- 13 人物描写一组 《两茎灯草》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语文五年级下册统编版
- 新能源汽车核心配件采购合同
- 客户服务人员合同协议书
- 初中体育篮球双手胸前传接球教案
- 不合格品处置记录表(标准版)
- 物流基础培训资料
- 跨境电商理论与实务PPT完整全套教学课件
- 粤剧介绍(课堂)课件
-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设计(教案)
- lm3s8962开发板用户手册
- IATF16949-过程审核检查表-(含审核记录)-
- 食品防护评估表
- 编辑出版史考试重点整理
- (74)-17.3手性高效液相色谱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