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地理学业水平测试知识点总结高一地理-三、交通运输布局边与商业网点1、商业中心的分布:商业中心往往与交通枢纽结合在一起。2、商业网点的布局区位:(商业网点要尽可能多吸引购物者,以提高商品流通的经济效益)(1)交通最优:市区环路边缘或市区边缘的高速公路出入口附近。(2)市场最优3、交通运输条件变化对商业网点的影响(了解):一个地区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吸引大量的消费人口,促进商业网点的形成、发展和繁荣;交通运输方式的改变,线路的调整,使其交通区位发生改变,会导致商业网点的衰落和密度的下降。必修三第一单元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1讲认识区域一、区域的含义1.含义:区域是指一定范围的地理空间,是人们在地理环境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划分出的2.区域特点:区域是有一定的面积、范围、形状或界线;区域有明确的区位特征;区域内部某些特征相对一致,并与其他区域有所区别3.划分指标:可采用单一指标,也可采用综合指标来划分;可按自然要素特征来划分,也可按人文要素特征划分4.划分目的:是为了进一步了解个区域之间的差异,因地制宜地对区域加以开发利用二、区域的类型1.均质区:指那些要素具有相似性或相对一致性的区域2.功能区:指那些功能上紧密相连,具有某些方面的相关性或内在联系的区域。由区域的中心和它所吸引或辐射的范围组成。三、区域的特征1.整体性:区域内部各地理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构成一个统一整体2.差异性:区域内部有相对一致性,但各区域之间普遍存在着差异性3.开放性:各个区域并非孤立存在,而是与其他区域有着各种各样的联系。第2讲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一、区域差异1.成因:不同区域所处的海陆位置、纬度位置不同,加上地形等自然要素的差异2.表现:自然环境的区域差异:各个区域在气候、地貌、水文、土壤、植被等方面的差异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各个区域在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差异二、区域差异比较——以日本英国为例1.相似性:两国都是岛国,面积相差不大,都地处中纬,气候比较湿润差异性自然环境的比较产生原因:分别位于亚欧大陆的两侧,地理位置和地形等不同差异性自然环境的比较比较不同区域自然环境差异:可从地形、气候、植被、水文、矿产资源等要素入手要素日本英国地形地表崎岖,以山地、丘陵为主高原、低山、丘陵与平原、山谷交错分布气候明显的季风气候,其中北部属温带季风气候,南部属亚热带季风气候终年受西风带和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植被森林覆盖率约占国土的2/3,植物种类多样森林覆盖率低,以草地为主,植物种类比日本少水文特征河流短小湍急,多峡谷、瀑布,不利于航行,但水力资源丰富河网较密,河流流量平稳,各河流之间分水岭不高,大多有运河相通矿产资源贫乏煤、铁、石油2.经济发展的比较相似性:都是发达的工业化国家,经济发展水平都比较高,经济发展过程中都充分发挥了岛国的优势。经济发展的比较产生原因:经济发展起步早晚和发展过程方面的差异,加上人口数量悬殊,自然环境差异,文化不同差异性可比较的要素:经济发展特点、工业及其布局、农业人口与城市等要素日本英国经济发展特点经济大国,工业化起步较晚工业化最早的国家工业及其布局高新技术产业在世界上地位突出。“临海型”工业布局传统工业曾经在世界上地位突出,有“世界工厂”之称。“资源型”布局为主农业雨热同期的季风气候,适合水稻等粮食作物的生长,农业以种植业为主全年温和湿润的温带海洋性气候,不利于粮食作物的生长,而利于多汁牧草的生长,所以畜牧业发达,在农业中占主体人口与城市人口稠密,城市众多,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地带人口密集,城市化水平高。历史上曾经向海外大量移民三、我国的区域差异——三大自然区划分依据:地形、气候名称: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区半干旱区、青藏高寒区界限:东部季风区与西北干旱区半干旱区以400毫米降水线为界,青藏高寒区北部以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为界,东部以横断山脉(3000m等高线)为界。第3讲区域发展阶段与人类活动一、初期阶段(“钢都”匹兹堡的开发)1、特点:区域内往往城镇很少,空间结构比较简单;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制约因素较少,人类对环境的影响比较微弱。2、人地关系:基本协调二、成长阶段(芝加哥-匹兹堡城市群的形成)1、特点:资源开发的规模越来越大,城市和工业区迅速向外扩展,区域内部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渐趋复杂,呈现由点到面的发展局面,产业由集聚走向扩散2、主要问题:资源面临枯竭,发展空间受到制约,污染加重,环境受到明显破坏 3、人地关系:开始出现明显的不协调三、转型阶段(匹兹堡的“困惑”) 1、特点:资源枯竭,环境污染,地价上涨,劳动力价格提高,区域优势丧失,经济增长缓慢甚至停滞,失业率增高,人口减少.2人地关系:全面不协调四、再生阶段(“知识城”匹兹堡)1、特点:对症下药,措施区域经济复苏,又产生了新的增长活力2、对策:一方面,区域经济及企业需要寻求新的发展空间,改变区域的产业结构。另一方面,大力治理污染,改善地区投资环境。3人地关系:由紧张走向协调。 第二单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第1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一、不同历史阶段的特点采猎文明时期,崇拜自然:人对环境是依赖和恐惧;(地理环境决定论)农业文明时期,改造自然:人地关系对立地理环境恶化;(人类中心论)工业文明时期,征服自然:人地关系不协调人地矛盾激化;(人类中心论)后工业化时期,谋求人地协调:寻求人口、资源、环境相互协调,提出可持续发展战略。(人地伙伴论)二、人地关系思想演变 出现时间产生背景(原因)核心思想产生结果观点一:地理环境决定论人类社会初期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很低,对地理环境的依赖性很大,地理环境对人类的影响也很大地理环境决定人类的生理和心理特征,进而决定人类的民族特征、文化发展及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等,并由此决定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类只能被动地适应环境观点二:人类中心论农业社会、工业社会早期科学技术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类利用和改造地理环境的能力不断提高人类中心论单纯地把地理环境看做人类活动的场所和任意开发利用的对象,一味地从自身需求出发,盲目追求征服自然,忽略了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的影响。人地关系对立观点三:人地伙伴论后工业化时期人口、资源、环境问题日益严峻人类具有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地理环境对人类也具有反作用力,人类应当与地理环境建立平等友好、互惠共生、和谐互进的伙伴关系谋求人地关系协调第2节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一、理解可持续发展1.可持续发展定义: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2.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经济持续发展是条件、社会持续发展是目的和生态持续发展是基础。3.可持续发展图示:二、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1.公平性原则:包括时间上的公平(代际公平)、空间上的公平(代内公平)。2.持续性原则:核心是指不超越资源与环境承载力的基础上,保持发展的持续性;目标是: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相互协调。3.共同性原则:全球建立良好的国际秩序和合作关系。4.阶段性原则:①发展中国家:初级阶段,以经济发展为主要目标;②发达国家:高级阶段,以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为主要目标,在资源与环境保护方面应承担更多责任。三、可持续发展历程1.1972年,瑞典,斯德哥尔摩召开“人类环境会议”,提出社会发展、环境、生态协调问题。2.1980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制定《世界自然保护大纲》,第一次提出可持续发展概念。3.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其发表《我们共同的未来》,提出可持续发展定义。4.1992年,联合国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21世纪议程》,可持续发展由概念走向行动,是全球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行动纲领。5.2002年,联合国在南非约翰内斯堡召开“全球可持续发展首脑会议”,审议通过《里约宣言》、《21世纪议程》有关可持续发展的具体战略措施。公众既是消费者,也是生产者和管理者;应积极接受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和参与,改变我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如工厂清洁生产、社会公众选购带环境标志产品、使用公共交通工具、使用再生纸、自备篮子购物、垃圾分类回收利用、节水等等。第3节中国可持续发展之路一、走可持续的必要性——中国面临的严峻现实(生存和发展的压力):a、庞大的人口压力;b、资源短缺(人均少、资源利用率低、用量增长过快);c、深刻的环境危机(城市中的环境污染日益加重;以水土流失、荒漠化、森林和草地资源减少、生物多样性减少为特征的生态破坏范围在扩大、程度在加剧)。二、基本途径和应采取的措施1.《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可持续发展总战略,这是全球第一部国家级的《21世纪议程》;2.解决中国环境与发展问题的关键:提高人口素质。(一)人口战略人口问题解决措施①人口众多,人均自然资源占有量少实行计划生育,严格控制人口数量,合理利用资源②人口素质低发展教育,提高人口素质③贫困人口多坚持开发式扶贫④人口结构不合理完善养老体系;禁止性别人工选择(二)资源战略 资源问题解决措施①人均资源少保护和合理利用资源②经济发展迅速,资源需求量大建立资源节约型经济体系③科技水平低,资源利用率低提高科技水平,充分挖掘资源潜力(三)环境战略1.面临环境问题: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2.环境战略:①搞好生态建设;②防治环境污染;③建立与发展阶段相适应的环境保护体制(四)稳定战略1.经济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它既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和前提,也是可持续发展的立足点、切入点、归宿点。2.稳定战略:①把发展经济摆在首位,作为各项工作的中心;②坚持社会和经济长期稳定发展。附: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新世纪国际社会推进的新的实践模式——循环经济工业经济结构调整——实施清洁生产农业经济结构调整——发展生态农业公众参与、绿色消费第三单元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第1节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一黄土高原为例一、水土流失及其危害1、黄土高原的范围一般泛指太行山脉以西,日月山以东、长城以南、秦岭以北的广大区域。2、黄土高原地表特征及形成原因特征:千沟万壑、支离破碎。原因:流水的侵蚀作用。3、以山西、陕西为代表的黄土高原地区煤炭资源十分丰富。4、水土流失对黄土高原造成的危害(1)使耕地土层变薄,土壤养分流失,耕地质量下降,导致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降低。(2)使生态环境恶化,诱发加剧了自然灾害。(3)泥沙汇入黄河,河川抬升,成为地上悬河。二、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主要有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1、自然原因:(1)特殊的地理位置:过渡性地形:平原→山地、高原过渡性干湿区:湿润区→干旱区植被:森林→草原农业生产:从湿润、半湿润的农业区→干旱、半干旱的牧区过渡(2)土质:黄土结构松散,土质疏松;(3)气候:降雨集中,多暴雨。(4)自然灾害的频繁多发性。2、人为原因:根本原因:生产力水平低,生产方式落后,人口增长,人地矛盾日益突出。=1\*GB2⑴不合理的土地利用:①耕作制度:轮荒=2\*GB3②生产建设的不合理:开矿、建窑洞、修路、建水利设施=2\*GB2⑵破坏植被:营造宫殿、伐木烧薪、战争三、水土流失的治理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的中心工作是水土保持2、水土流失治理的主要措施工程措施、农业技术措施、生物措施3、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的小流域综合模式的具体做法“一个中心,三个结合”(以水土保持为中心,改土与治水相结合,治坡与治沟相结合,工程措施与非工程相结合。)简单说,就是做好“保塬、护坡、固沟”工作。沟谷集中地区,是水土流失最严重地区。提高植被覆盖率是治理水土流失的根本措施之一。工程措施适用地段作用(功能)固沟工程修建淤地坝沟谷地段拦泥蓄水防止沟谷继续发展修建小水库营造防护林(生物工程)护坡工程封坡育林育草陡坡地段缓坡地段拦截、涵蓄坡面径流,发展林果生产修筑水平梯田保塬工程平整土地部分塬面地段合理利用水土,提高劳动生产率营造防护林(生物工程)第2节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传统工业的定义以煤炭、钢铁为基础,以煤炭、钢铁、机械、化工、纺织为主要工业部门,以大型工业企业为轴心思路:区位优势→衰落原因→措施鲁尔区发展背景(区位优势)鲁尔区地处欧洲的十字路口,地理位置优越。铁路公路密布,水陆交通发达。资源丰富:煤炭资源丰富,靠近铁矿产区,水源充足。市场广阔劳动力充足,且素质较高科技发达鲁尔区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传统产业衰落(20世纪60年代)②环境恶化四、鲁尔区发展过程中传统产业衰落的原因1、生产结构单一(衰退的内在原因):以煤炭工业为基础,以钢铁工业为主导丰富的丰富的煤炭资源运入铁矿煤炭工业水源丰富电力工业钢铁工业化学工业机械工业2、煤炭的能源地位下降(石油、天然气的广泛使用;新技术炼钢的耗煤量逐渐降低)3、世界性的钢铁过剩(世界钢铁市场竞争激烈;钢铁市场需求量减少)4、新技术革命的冲击(传统工业区衰退的根本原因)五、鲁尔区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策略1、改造传统产业,扶持新兴产业,促进产业结构多元化(1)改造传统产业:对企业实行集中化、合理化的改造和整顿。(2)促进结构趋向多元化:改善投资环境,鼓励新兴产业的迁入。(3)重视旅游业、商业、金融业和保险业等第三产业的发展。2、治理环境污染,加强环境管理,营造绿色空间(1)整治河流,建立完整的供水系统和污水净化系统,解决水污染问题。(2)建立烟囱自动报警系统,有效控制大气污染。(3)加强环境管理,特别重视完善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4)为美化环境,提高生活质量,营造绿色空间,鲁尔区进行大规模的植树造林。第3节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南水北调为例水资源:人们能够直接利用或间接利用的各种水体水能资源:天然河流所蕴藏的动能资源;它的大小与流量和落差成正比水利资源:包括航运、灌溉、水产和水能等方面的利用一、我国水资源的区域分布1、我国水资源的特点:①总量丰富,人均少;②时空分不均:南多北少,东多西少,夏秋多、冬春少③供需矛盾突出2、我国水资源短缺的原因及解决措施水资源短缺的原因解决措施自然储量有限海水淡化、人工降雨、适度开采地下水在空间上分布不均跨流域调水在时间上分布不均修建水库人为用水量大大增加节约用水,控制人口增长,发展节水农业,推广喷灌和滴灌技术,培育抗旱良种,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循环利用,一水多用,水污染严重防治水污染,加强法律法规建设水浪费严重节约用水,减少浪费,提高人们的节水意识,适当提高水价,限时供水3、我国的缺水区:华北、西北地区二、南水北调选择长江作为南水北调水源区的原因①水量大②流量稳定③贯穿东西2、南水北调的工程方案的比较方案东线中线西线路线从扬州江都抽水站引长江水,基本沿京杭运河输水到华北地区从长江三峡水库引水,出丹江口水库,沿伏牛山、太行山东麓送水到北京、天津(京广线)从长江上游引水到黄河上游水源区长江下游长江中游、丹江口水库、三峡水库长江上游金沙江及其支流雅砻江、大渡河供水区淮河下游地区、山东、黄河下游、海河流域、海河平原、京津地区、黄河下游西北干旱地区和华北地区评价优点有京杭运河可以利用,工程量较小可自流供水青藏高原地势高于西北、华北,可自流供水,水质好缺点黄河以南地区地势北高南低,需抽水北送需挖掘渠道的工程量很大长江上游水量有限,只能为黄河中上游的西北供水和华北部分地区供水3、南水北调的影响(以东线为例)积极:①社会效益改善受水区投资环境,缓解争水矛盾,利于社会安定②经济效益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促进受水区的经济发展③生态效应美化受水区生存环境,控制受水区地面沉降趋势消极:①长江径流量减少,河口地区盐度升高,影响下游水质=2\*GB3②水量减少,泥沙淤积,航道淤塞③影响江淮沿线水生生物的生长④易造成沿线土壤盐碱化⑤长江自净能力降低4、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路径如何?从第三级阶梯西侧通过,从长江中游丹江口水库和三峡库区引水,可自流供水给华北平原大部分地区。(经过郑州、石家庄、北京等地)5、我国资源跨区域调配的主要工程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四、西气东输1、西气东输的主要气源及主要输往地塔里木盆地的轮南油田、华东地区的上海2、经山西、陕西管线北折的原因①以靖边气田为补充气源②改善山西、陕西的能源结构,保护大气环境第四单元区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第1节流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以长江流域为例一、长江流域的自然环境与自然资源自然环境:(1)地貌:高原、山地、平原、丘陵,千姿百态(2)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3)水文:流量最大,河道最长,河湖众多(4)流域:面积广,干流横贯东西,支流辐射南北(5)土壤:四川盆地紫色土,长江中下游水稻土,江南丘陵红壤。二、长江流域社会经济概况(社会经济条件)⑴城市分布特点:城市化水平较高,中下游地区的城镇密度远高于上游地区。⑵形成三大经济区:上游以重庆为中心的经济区;中游以武汉为中心的经济区;下游以上海为中心的经济区。⑶长江航运潜力巨大。三、长江流域的开发与整治上游地区:⑴优势:地势悬殊,致使河流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⑵开发重点:水能资源(三峡工程效益:防洪、发电、航运、供水、养殖)。⑶问题:①自然灾害频繁(崩塌、滑坡、泥石流);②森林植被破坏严重,引发水土流失。⑷治理重点:搞好生态环境建设。⑸措施:①加强长江防护林和水源涵养林的建设;②实行封山育林、育灌、育草的保护政策。中游地区:⑴优势:①平原面积广、土地肥沃——商品农作物基地;②矿产资源丰富——制造业基地。⑵问题:洪水①自然原因:地势低平,水流缓慢,泥沙淤积,排水不畅,且降水集中在春夏两季。②人为原因:A.过度砍伐林木,陡坡开荒,植被减少;B.围湖造田,调蓄洪峰能力降低。⑶整治重点:防治长江水患,整治江河湖泊。⑷措施:①严禁沿湖围垦,退耕还湖,疏浚河道;③以水土保持为中心,营造防水林下游地区;②搞好分洪工程,加强和完善荆江分洪工程;④修建水利工程(如:三峡水库),调节洪峰。下游地区:⑴优势:①发展农业条件优越:平原地形为主,河湖密布,气候温暖湿润;②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形成我国最大综合性工业基地。⑵问题:水体和大气质量普遍下降——整治重点:综合治理环境污染。⑶措施:①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新兴产业和第三产业;②治理污染,美化环境,营造绿色空间。第2节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东北地区为例一、东北区域概况:1、范围:黑、吉、辽及内蒙古东部2、地貌特征:山环水绕沃野千里(对应图中序号记忆)3、东北地区农业生产的有利条件(自然条件)地貌格局呈半环状气候:东北区位于我国温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①南北热量差异较大:暖温带(冬小麦)、中温带(春小麦)、寒温带(春小麦)。②降水:自东南向西北递减。植被:以寒温带针叶林和针阔混交林为主,并分布有冻土和沼泽。作物:小麦、大豆、玉米、高粱、水稻、甜菜、亚麻等。二、土地资源及其开发1、土壤肥沃黑土分布于:松嫩平原的东部和北部,三江平原的西部。黑钙土分布于:松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自动化立体仓库项目评估分析报告
- 2019粤教版 高中美术 选择性必修6 现代媒体艺术《第二单元 前期的知识与技能》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2020课标
- 2024届果洛市重点中学高三普通高校统一招生考试仿真卷(一)数学试题试卷
- 2024届广西贺州市平桂区平桂高级中学高三下学期4月月考试题
- 财务审核合同批语
- 补漏项目合同
- 被迫解除劳动合同经济补偿金案例
- 保险免责赔偿申请书
- 山西省2024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六章质量与密度第4节密度的应用课件新版新人教版
- 游戏动画设计规范
- GB/Z 43281-2023即时检验(POCT)设备监督员和操作员指南
- (完整)痔疮手术知情同意书
- 八年级上册英语Unit8写作课课件(人教版)
- 《简单教数学》读书 分享
- 国开2023秋《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研究》形考任务四参考答案
- 腹腔镜手术的麻醉管理
- 青少年社会支持评定量表
- 幼儿园儿歌-《秋叶》课件
- (含解答)《新药研究与开发(本科)》2023年12月中医大作业考核试题
- 人教PEP版(2023版)小学英语六年级上册电子课本
- 江苏开放大学2023年秋《大学英语(B)(2) 060052 》过程性考核作业4(综合性大作业)(占全过程性考核总评成绩30%)(实践性作业)参考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