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江西省上高第二中学高三第六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3/2D/34/wKhkGWW3GKyABe0uAAJxrX1_pQI032.jpg)
![2024届江西省上高第二中学高三第六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3/2D/34/wKhkGWW3GKyABe0uAAJxrX1_pQI0322.jpg)
![2024届江西省上高第二中学高三第六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3/2D/34/wKhkGWW3GKyABe0uAAJxrX1_pQI0323.jpg)
![2024届江西省上高第二中学高三第六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3/2D/34/wKhkGWW3GKyABe0uAAJxrX1_pQI0324.jpg)
![2024届江西省上高第二中学高三第六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3/2D/34/wKhkGWW3GKyABe0uAAJxrX1_pQI032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届江西省上高第二中学高三第六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注意事项1.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2.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第一部分必须用2B铅笔作答;第二部分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3.考试结束后,考生须将试卷和答题卡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一.选择题(1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以下为光绪三十年(1904年)科举会试、殿试部分题目展示。据此可知,清末科举制度A.因循守旧脱离时代的需要 B.呈现出一定的实用化倾向C.缺乏明确的选人用人标准 D.奉行"中体西用"的理念2.长篇小说《南方与北方》中的一些情节反映了19世纪中期英国的某种历史现象。下表是小说中女主人公玛格丽特的生活片段,这反映出当时英国()地点故事情节陈尔斯通(南方农业小镇)马格丽特与表妹伊迪丝一直在谈着结婚的仪式和礼服,还谈到使一架钢琴的琴音调整是多么困难,以及伊迪丝婚后到苏格兰旅行时应该带些什么衣服米尔顿(北方工业城市)马格丽特在为家里寻找佣人时发现,米尔顿的女人们宁愿干工厂里薪水更高又有着更大独立性的工作,也不愿做佣人A.妇女外出活动增多 B.女性工作权利获得保障C.传统社会观念变革 D.工业革命激化社会矛盾3.史料记载,公元1384年9月14~28日皇宫收到奏章1160件,共计3291件政务。“庶务丛集……人主以一身统御天下,不可无辅臣”。于是A.立左右丞相辅佐全国政务 B.建中朝参与军国要务C.设置殿阁大学士以备顾问 D.由议政大臣会议共议4.1939年底至1940年初,毛泽东先后发表了《共产党人发刊词》《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和《新民主主义论》等重要著作。毛泽东的这些著作A.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完成 B.坚定了国人抗日必胜信心C.建立在革命实践基础之上 D.发展了社会主义建设理论5.中国的京剧始于世纪末,外国话剧公元前好几百年那会儿就有了,但新文化运动时期仍然把京剧称为旧戏,把话剧称为新戏。这主要是A.出于反封建和专制的需要B.便于传播西方的各种观念C.京剧主要是为帝王将相服务D.对中西文化认同存在绝对化倾向6.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毛泽东通过农村调查提出:“农民问题乃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农民不起来参加并拥护国民革命,国民革命不会成功。”这一观点A.体现了中共当时的工作重心B.丰富了中国民主革命理论C.奠定了国共合作的思想基础D.体现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7.《重工业建设五年计划》:“五年内在湘、鄂、赣区域由政府投资2.7亿余元,建设包括钢铁、煤矿、电冶等12项、30余个大型厂矿……五年后(民国三十年)钢、铁、铜等类产品应满足全国一半以上的需求,特别加大对该地区煤矿的勘探工作……对我国特产而世界急需的钨、锑、锡等,由中央统制对外贸易。”从材料可见A.政府正在为抗日展开经济备战 B.政府工作重心已转向经济建设C.一五计划以侧重发展重工业为主 D.中共已完全丢失了南方根据地8.1872年,李鸿章曾抱怨道:“兴兵轮造兵船,实自强之一策。惟中国政体,官与民,内与外,均难合一……本盖自其君主持,而民一心并力,则财与力日生而不穷,中土则一二外臣(地方长官)持之,朝议夕迁,早作晚辍,固不敢量其所终极也。”这反映出李鸿章A.主张效仿日本政体 B.对既有体制有所反思C.反对官办近代企业 D.担忧督抚的权力受限9.明朝建立后清丈土地,核定天下田赋,其数额记入《黄册》即户口册中,其后进一步将全国的土地详细登记,编制成《鱼鳞图册》。可见明代A.开始实行以资产为标准的税制 B.土地清理与户籍管理相分离C.基于土地的赋税管理逐步规范 D.赋税种类由繁多到逐渐减少10.十八大以来中国实施了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发起创办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举办了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亚信峰会、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这表明当今中国A.致力于加强亚洲各国的合作B.努力构建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C.主导了亚太地区的经济合作D.极力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全面合作11.乌克兰危机爆发以,东欧局势持续紧张,2014年3月1日,俄罗斯议会批准总统普京提出的出兵乌克兰的要求,美国《芝加哥论坛报》评论道,“这是美国与欧洲的慕尼黑时刻”。上个世纪30年代也曾经出现“慕尼黑时刻”,下列对其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B.捷克斯洛伐克的领土主权遭到破坏C.标志英法的绥靖政策达到顶峰D.促使苏联和英法建立集体安全体系12.孙中山在《中国之现状及国民党改组问题》中写道:“中国革命六年后,俄国才有革命。”这里的俄国“革命”指的是A.彼得一世改革 B.亚历山大二世改革C.十月革命 D.苏联解体二、非选择题(2小题,共52分)13.(32分)近代以来中国与列强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对条约内容在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认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842年,清政府与英国签订《虎门条约》,英国获得领事裁判权等特权,谈判代表耆英等人认为"此系为杜绝衅端,永远息争结好起见,两无偏枯,亦两无室碍"。1871年,曾国藩"窃思自道光二十二年间与洋人立约议抚,皆因战守无功,隐忍息……故所定条约,间有未能熟习审处者"。郭嵩焘在担任驻英大使期间(1876-1878年)提出废除领事裁判权。1898年,唐才常等人成立公法学会,提出对清政府与列强签订的条约进行"切实考证",以使利用国际法修改不平等条约。1912年,梁启超等人成立中国国民外交协会,提出废弃一切不平等条约、定期裁撤领事裁判权、收回租界等要求。1917年,北京政府宣布"所有以前我国与德、奥两国订立之条约,及其他国际条款、国际协议属于中德、中奥关系者,悉依据国际公法及惯例,一律废止"。1919年6月,贵州召开国民大会提出"一面通商赴欧和会中国专使,力争青岛、并请取消中日'二十一条密约',及其他不平等条约"。1941年起,中国与美、英等国分别缔结了新的平等新约,中国在形式上基本废除了与列强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和特权。1949年9月,《共同纲领》宣布"对于国民党所订的各项条约和协定,重新审查、分别予以承认,或废除,或修改,或重订",随后陆续清理和肃清了帝国主义在华政治、经济和宗教文化特权的残余。——据《20世纪20年代知识界对不平等条约的认知研究》根据材料指出近代以来中国人对不平等条约认知的主要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变化的主要原因。14.(2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南昌汉代海昏侯刘贺墓的发掘,是近几年我国考古领域的重大发现。在出土的众多文物中,不仅有200万枚(约10余吨)五铢钱、478件(重达115公斤)马蹄金,还有编钟、琴、瑟等礼乐用器,以及各式棋盘、砚台和一件画有孔子像的屏风,此外还有大量记载着儒家经典著作的简牍。据《汉书》,刘贺为汉武帝之孙,袭昌邑王。公元前74年,汉昭帝崩,无子。刘贺为大司马霍光所诏,嗣为昭帝之后。然即位二十七日即被霍光废归昌邑。公元前63年,汉宣帝封刘贺为海昏侯,食邑四千户。后因扬州刺史奏言,刘贺被削去三千户。公元前59年薨于豫章(今南昌)。后又因豫章太守奏言,以为不宜立嗣,国除。(1)从上述材料中提取一个信息,指出它所反映的历史现象。(2)海昏侯墓发掘后,刘贺的历史形象引发了社会各界的讨论。有人认为应该依据出土的文物,推翻众多史书对刘贺荒淫迷惑,失帝王礼谊,乱汉制度”的记载,为其“正名”;也有人认为应当依据《汉书》等正史的记载,继续维持对刘贺的评价。谈谈你的观点并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B【解析】
1904年的科举会试、殿试中出现了与当时时政紧密相连的题目,说明清末的科举制度呈现出一定的实用化倾向,故选B;图中的题目贴合时政,没有脱离时代,排除A;科举制以考试选官,有明确的选人用人标准,排除C;D项与题意主旨不符,排除。故选B。2、C【解析】
根据时间信息“19世纪中期”和“米尔顿的女人们宁愿干工厂里薪水更高又有着更大独立性的工作也不愿做佣人”可以看出,在工业革命的影响下,传统社会观念正在发生变革,故答案为C项;材料不能说明妇女外出活动增多,排除A项;材料中米尔顿的女人们宁愿到工厂工作也不愿做佣人,说明工业革命给妇女提供了就业机会,而不能得出女性工作权利得到保障,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社会矛盾激化不能反映,排除D项。3、C【解析】
1384年为明太祖朱元璋在位时期,根据材料中政务繁多的情形,明太祖设置殿阁大学士以备顾问,故C项正确;A项是秦朝时期设立;B是汉代设立中朝,以应对三公九卿组成的外朝;D是清朝时期的议政王大臣会议。【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从材料1384年时间可以判断是明朝初期。结合明朝初期政治可知答案。4、C【解析】
1939年底至1940年初,中国共产党已经经历过了国民大革命、土地革命,正在进行抗战,毛泽东正是对在对中国革命经验进行系统总结的基础上,发表了这些重要著作,形成了新民主主义理论,C正确;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阶段性的理论创新过程,不同时期的新理论都可以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构成部分,如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等,以毛泽东思想为例,其最终提出是在中共七大,排除A;这些著作并非宣传抗日必胜,百团大战坚定了国人抗战必胜的信心,排除B;这一时期尚处于革命阶段,排除D。5、D【解析】话剧的传入有利于中国的反封建专制的需要,反对封建的传统的文化,在平民化的话剧中也有利于推广西方的各种观念,故AB正确,但与D相比,不如D全面,故不选;新文化运动时期,盲目的推崇西方的文化而忽视中国国粹艺术的价值,这反映了对中西文化认同存在绝对化倾向,D正确,故选D;京剧之所以被称为旧戏,并非是因为帝王服务,而是因为京剧是中国传统文化,当时都遭到排斥,故C错误。6、B【解析】
材料“农民问题乃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农民不起来参加并拥护国民革命,国民革命不会成功”表明毛泽东对传统的革命理论进行了补充,阐述了农民问题的地位,丰富了中国民主革命理论,故选B项;“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中共的重心是工人运动,排除A项;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思想基础是新三民主义,排除C项;“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没有“工农武装割据”,排除D项。【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材料信息“农民问题乃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毛泽东思想的内容出发,结合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历史背景,即可得出正确答案。7、A【解析】
由材料信息“五年后(民国三十年)”可知《重工业建设五年计划》中制定计划时间应当为民国二十五年,即1936年。结合材料内容可知此时政府正在为抗日展开经济备战,A正确;抗战时期政府的工作重心是抵抗日本的侵略,不可能转而进行经济建设,B错误;一五计划的时间是1953年到1957年,与题干时间不符,C排除;材料中没有涉及中共根据地,D排除。故选A。8、B【解析】
李鸿章抱怨自强政策少,“中国政体”难以实现官民一体、内外一致,限制了洋务运动的发展,反映了他对既有体制有所反思,B项正确;材料未提及学习“日本政体”,A项错误;李鸿章倡导而不是反对官办近代企业,C项错误;担忧督抚的权力受限不是材料主旨,D项错误。9、C【解析】
明朝清丈土地、核定田赋、记入《黄册》、编制《鱼鳞图册》等一系列行为,使得以土地为征收标准的赋税管理逐步规范化,C项正确;开始以资产为标准的税制始于唐代的两税法,A项错误;明代清丈土地并将数额记入户口册中可知,土地与户籍管理并没有分离,B项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出赋税种类变化,D项不符合题意。10、B【解析】根据材料“十八大以来中国实施了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可知当今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坚定不移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努力构建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故B项正确。AD两项与材料中的亚太经合组织、二十国集团不符,排除。亚太经合组织奉行自主自愿、协商一致的合作原则,C项“主导”说法错误,故C项排除。11、D【解析】英法在捷克斯洛伐克问题的“和平”解决体现了英法的绥靖政策,使法西斯主义更加肆无忌惮,从而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A正确;苏台德等地割让给德国,标志英法的绥靖政策达到顶峰,BC正确;1939年4月起,英、法、苏三国就缔结同盟条约展开谈判,但最终没有取得任何实质性的结果,D错误,符合题目要求。故答案选D。12、C【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中国革命六年后,俄国才有革命。”,再结合所学,中国革命指的是应该是“辛亥革命”加上6年即可得出。故C正确。考点: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十月革命与苏维埃政权的建立【详解】二、非选择题(2小题,共52分)13、从鸦片战争前后对不平等条约缺乏正确认识,到近代逐渐认识到不平等条约的危害,主张废除不平等条约,收回国家主权;到新中国废除一切不平等条约和帝国主义在华特权。原因:近代早期以前,清政府长期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缺乏对国际法的认识和近代国家主权观念。近代以来:不平等条约危害日益严重;中国人民反侵略、维护国家主权斗争的推动;西学东渐,主权意识增强,近代外交观念滋长;民族主权意识不断增强;利用了一战和二战的有利国际环境,尤其是二战中中国国际地位提高。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真正实现民族独立。【解析】
根据“此系为杜绝衅端,永远息争结好起见,两无偏枯,亦两无室碍”可知近代中国在鸦片战争前后对不平等条约缺乏正确认识;据“所定条约,间有未能熟习审处者”得出逐渐认识到不平等条约的危害;据“提出废除领事裁判权”、“提出对清政府与列强签订的条约进行‘切实考证’,以使利用国际法修改不平等条约”等信息可知逐渐主张废除不平等条约,收回国家主权;据“陆续清理和肃清了帝国主义在华政治、经济和宗教文化特权的残余”得出新中国成立后废除了列强在华特权。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近代早期对不平等条约认识不清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清政府长期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缺乏对国际法的认识和近代国家主权观念;“渐认识到不平等条约的危害”的原因主要是不平等条约危害日益严重;中国人民反侵略、维护国家主权斗争的推动;西学东渐,主权意识增强,近代外交观念滋长;民族主权意识不断增强,特别是两次世界大战中,中国利用有利的国际环境,国际地位得到提升。新中国成立后废除列强特权的原因主要是中国真正实现了民族独立。14、(1)示例一:信息:海昏侯墓出土大量五铢钱、马蹄金。历史现象:汉代统治阶级集中了大量的财富,过着穷奢极欲的生活。示例二:信息:海昏侯墓出土了孔子屏风和大量的儒家经典简书。历史现象: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学独尊地位确立,社会上尊孔崇儒之风盛行。示例三:信息:权臣霍光扶植刘贺从昌邑王到帝王,即位二十七日被即被废黜。历史现象:权臣霍光可以决定皇帝的废立(外戚干政),说明皇权受到威胁。示例四:信息:扬州刺史监督海昏侯刘贺的言行。历史现象:汉武帝时在地方上设刺史,代表中央监察地方郡国。(以上答案仅供参考,若答出汉代手工业发达、侯国受属地太守管辖等答案亦可得分)(2)【答案一】观点:应该依据墓葬出土的文物史料重新评价刘贺。理由:出土文物是实物史料,从出土的文物可推断,刘贺生前重视礼乐、尊孔崇儒,刘贺的形象是他在权力斗争失败后、权臣霍光刻意诋毁的结果。【答案二】观点:应该依据众多文献资料的记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影视制作项目合作合同2篇
- 2025至2031年中国天然蚕丝枕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5至2031年中国医用四肢夹板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钻机气控制系统》课件
- 1 有个新目标 【知识精研】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统编版
- 2025至2030年中国油吸子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如何提高执行力》课件
- 骨髓象检查课件
- 《零售技巧与方法》课件
-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ch课件
- 售后服务的流程图
- 急诊科进修汇报课件
- 劳务分包项目经理岗位职责
- DL∕T 617-2019 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设备技术条件
- 信息技术基础ppt课件(完整版)
- 弘扬与传承中华传统文化课件(共16张PPT)
- 钢琴基础教程教案
- 电子课件-《饭店服务心理(第四版)》-A11-2549
- 糖基转移酶和糖苷酶课件(PPT 111页)
-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材分析
- 自来水业务办理授权委托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